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2016-01-09 09:52:5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一: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一: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这是我们生物学科的又一次大型考试.为了在这次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

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统筹的安排,才能得心应手立足课本,分章节复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复习,小步进行,打牢基础。又要进行综合复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归纳、整合,训练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做模拟试卷

二 强化训练、精选精做,举一反三

加强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能提高做题、应试的技巧,提高成绩。我们就要精选训练题。我们一定要有数;一个知识点可能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多种题目来考查,我们可以把这多种形式的题目进行优化组合;对同一题目进行扩展和变形;及时做好检测,并且进行认真的讲评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了,到底哪方面的知识疏漏,再指导学生弥补缺陷;过一段时间,再用相似的变形后的题目进行训练或检测,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提高课堂效率

在备考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结合考点,精心组题,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

四 与学生谈心、交流,鼓舞学生的斗志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信任,促进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及时帮学生解决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学复习的效果。二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自己的教学改进工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促使教学相长。

五 加强检查督促力度

六 进度

第一节 第五单元前三章

第二节 第五单元四章

第三节 第五单元第五章

第四节 第六单元第一章

第五节 第六单元第二,三章

第六节 综合复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二:七、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七年级生物组

2013-12-30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使学生更好、灵活、高效地掌握知识,现对本学期生物做如下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学习习惯和生物学技能都有待进一步培养。再加上各班同学的基础很不一样,所以组织好这次复习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复习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生物教学新模式。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4、以教材为本,参考导航上练习题,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精选、精编复习资料。 5、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6、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7、针对性的评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8、总结知识,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9、复习中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趣味性。从学生掌握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加以归类、梳理,形成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复习安排

复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

1、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2、第二章 探索生命 3、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 第二课时复习:

5、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

6、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组

2013-12-30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生物组

2013-12-30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使学生更好、灵活、高效地掌握知识,现对本学期生物做如下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和生物学技能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各班同学的基础很不一样,所以组织好这次复习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复习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生物教学新模式。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4、以教材为本,参考导航上练习题,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精选、精编复习资料。

5、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6、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7、针对性的评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8、总结知识,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9、复习中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趣味性。从学生掌握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知识体系加以归类、梳理,形成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复习安排 复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

1、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2、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4、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课时复习:

5、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6、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

7、第二十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组 2013-12-30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三: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根据初二教学计划和考试进度要求,这次期末考试内容很多,时间很紧。为了考出较好的成绩,针对重点复习,特制定如下计划:

1、新课结束时间:12月20日将新课按质按量全部上完。

2、复习时间:17周末至19周五,约两个周。

3、复习内容: 八年级生物上册整册教材,八年级下册两个单元。

4、复习重点:生物的繁殖、物种的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

5、复习过程方式:

(1)复习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知识点。采用编写复习提纲,让学生对照教材复习和记忆,并在复习过程中,对准每个知识点。

(2)精选模拟题,让学生完成,然后分析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容易出错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将知识点与题型的对应复习,对于一个知识点来讲,可能会有很多种题型。如果出现在填空,会是怎样的题目;如果出现在选择题,会是怎样的题目;如果出现在简答题中,会是怎样的题目;它还能和那些知识点组合,编成综合题。做到知识点与题型心中有数,拿到题目就不会不陌生,复习起来就轻松自如。

(3)针对考试要点中的内容,再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如果感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过关,有疑问的一定要提出来,问同学、问老师、问家长,弄懂以后还要多练习。

(4)指导学生复习方式方法,如制定考试的目标,按章节复习知识点,认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来检查自己的复习情况,提高复习效果等等,让生物知识在学生脑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5)最后一节课为考前指导:解决如下问题:

a、教学生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

b、如何挖掘题意,与知识点联系进行答题;

c、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各种试题应答策略等等。

期末考试是检测我们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考试成绩是对一学期的学习情况的鉴定,所以要高度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丰富的回报。

生物教研组

2011年12月13日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计划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这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做好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现将这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实验要求

1、 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动手只能观摩;

2、 实验课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出现问题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 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 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三、具体措施与方法:

1、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2、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与学生努力合作,加强学习,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教研组

2011年8月30日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四: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

通过对近年来期末试卷的认真分析,立足教材,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结合学生手中拥有的辅导资料,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主抓基础,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对不同题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时间计划

从12月23日到1月14日,共三周,每周共有生物课3节,其中周二周四下午各一节,晚自习1节在周四;其中周二周四下午的两节用于复习,周四晚上的一节用于检测,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四、具体做法:

针对时间紧任务重,各学科都已进入总复习,而且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层次两级分化严重的情况,我将采用主抓基础,重在落实的方针进行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本册生物共有三个单元,七大章,十八小节。我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共四节)和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两节);

本部分在12月23日至12月27日完成。

第二部分: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共四节)

和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共两节);

本部分在12月30日至1月3日完成。

第三部分: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共两节)、第十九章生态系统(共两节)和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共两节)。

本部分在1月6日至1月10日完成。

五、考前强化

1月14日为周二,本节生物课将对近三年来期末试卷中反映出的重点内容再予以重点说明,帮助学生在临阵之前把枪磨好,考出一个好成绩。

温泉三中

蔡世超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五:2013-201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在上,身体几乎长的 触手 ,呈 辐射 对称。(辐射对称的意义)

2、水螅的体壁由和两层细胞构成,中间的空腔叫

3、水螅主要通过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 :①身体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

扁形动物

6、涡虫背面呈色。背腹。身体呈对称。涡虫身体前端呈 三角 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眼点 。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器官却 特别发达 。

8 、 、 、 、 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中营生活的。 (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对称,②背腹③

线形动物

1、 蛔虫寄生在人的里,靠吸食小肠中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柱形 。前端有 口 、后端有 肛门 、 体表具有 角质层 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消化管 的结构简单,肠仅由 一 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 器官发达,没有专门 的 运动 器官。雄性蛔虫尾部 钩 状,雌性尾部 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

2、 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 、 虫 等。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体表有 。 环节动物

5、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 13 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并协助运动)

6、蚯蚓的呼吸:蚯蚓境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 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

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

7、蛭也叫水蛭,它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的物质叫药物。蚯蚓的作用: 疏松 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 蛋白质 是优良的饲料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靠 辅助运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3、贝壳是由双壳类动物用运动,用 鳃 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 ,大多有官是 足 。

节肢动物

5、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个单眼, 1 对复眼 ,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 气管 呼吸。体表有 外骨骼 。(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对触角,一般有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蟹、 蜱虫 等。

第四节 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椎骨 组成的 脊柱 (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2御敌害 。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2、体表常有3、用 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马是鱼。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鲸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1、青蛙的前肢;后肢发达,趾间有也能 划水 。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湿润的皮肤里密布可以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 。

4、大鲵又叫,终生有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5、两栖动物的特征:1幼体生活在2 可在水中游泳,用 肺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6、

7现敌害。

8、蜥蜴的四肢 蒸发 。

9

10、蜥蜴的

11、爬行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 2 用呼吸、 3在陆地上 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

12、爬行动物举例:海龟、鳖、蛇、鳄鱼等。

第六节 鸟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7条

1、身体呈,可以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被覆,前肢变成,展开呈扇形。

3、胸骨有,骨骼 、坚固,有些骨 行时的重量。

4、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位于各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可辅助进行双重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 呼气 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经过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及时排除,减轻飞行的 重量 。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

8

9、脊椎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两种类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体温大多数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恒温动物。鱼、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体表大都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体内发育,通过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 胎生 。雌性用自己的 乳汁 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胎生、哺乳 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物 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 消化能力 。兔的牙齿与狼的牙齿的共同特点是都有 门齿和臼,根本区别是 兔没有犬齿而狼有犬齿,这是与兔 吃植物 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4、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和,能够灵敏地感知 界环境 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5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和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206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4、关节组成:(关节头和关节窝)、、。 5

6、脱臼是指从里脱落出来。 7、 作用;骨骼肌起提供作用。 8、 叫 肌腱 。 一块骨骼肌两端的 肌腱 块骨上。

9 10、骨的运动靠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 11受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绕 关节

12肌 舒张 收缩 状态;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 舒张 状态。 神经系统 配合 。

13、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 14、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 生来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 生活经验和学习

1617和。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同种差异。

18、“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工 3 20、蚁王:与蚁后交配。

蚁:保卫蚁巢 。

21是群体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动物的 和 动作 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蝶蛾类雌雄虫之间利用 性外激素 交流信息,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物质。

22、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正是由于 物质流 、 能量流 和 信息流 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 2、动物可以; 3、2的关系。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 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3和总是维持在4、物质循环:(二氧化碳)从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的过程。

↓ ↓ (植物的光合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

6; 。

7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蝠的回声定位与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1

2

3、一个培养基上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菌落。

4

提供↓ 目的↓ 目的↓

水和有机物 清除杂菌, 排除干扰 提供适宜的温度

7、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准备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不作处理的做对照组,处理的做实验组。

8、在草地上暴露5-10分钟相当于培养方法的接种。

9

10、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六: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分为 按。

2、鱼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①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鱼的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主要靠和的摆动产生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5、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6、鱼类的特征:体表被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有口无肛门为腔肠动物。河蚌,蛾螺,乌贼,章鱼等是软体动物。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是甲壳动物(属节肢动物)。

9、海马、鲨鱼是,龟、鳖

10、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农村)农田中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使许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外,如肺和气管。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6、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7、蚯蚓,沙蚕,水蛭等,身体由许多相似的(无足)

8、哺乳动物具有、、等特征。

9、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恒温意义:

10、兔用呼吸,心脏

11、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狼、虎等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12、兔的发达,有助于消化植物纤维,这与兔吃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③胸肌发达。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减轻体重)

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所以鸟体温高而恒定。

⑦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与肺构成双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分布广泛,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

4、昆虫的外骨骼有

5、“头上两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昆虫的特征。

6、蜘蛛、蜈蚣、虾、蟹等不是昆虫。但它们与昆虫都属于(有足)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

7、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四、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

2、骨骼肌由肌腹和组成,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着生在至少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就产生运动。

3、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关节是由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软骨。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叫做脱臼。

5、人体有许多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6、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以及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7、哺乳动物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以适应

五、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由、蜜、蚂蚁做巢、菜青虫总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动物越,适应环境能力也就

4、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动物的、和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

7、探究性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5、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6、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如“器”。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7、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例如::宇航员穿的“抗荷服”(模仿长颈鹿)、冷光灯(模仿萤火虫)、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薄壳建筑(模仿乌龟的背甲)、智能机器人。

七、细菌和真菌 (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异养)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2、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

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生长和繁殖,食物容易腐败,人们吃了就易得胃肠炎。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不易长霉。脏衣脏鞋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容易发霉。

3、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4、荷兰人发明制作了显微镜并 “微生物学之父”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细菌靠抵抗力。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7、真菌既有的(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它们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真菌是通过产生孢子繁殖的。

八、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致人畜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手足癣、小麦叶锈病 。

③与动植物共生。◇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草食动物与胃肠内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共生;◇人的肠道中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8、真菌的细胞都有、、。没有。

2、制作发酵食品: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 醋酸菌制醋; 霉菌制酱

酵母菌(可把葡萄糖转化为

3、食品腐败是由和引起的,它们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烂。防止腐败的原理是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食品保存方法: ①“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②罐藏法(高温灭菌并防止菌类高温灭菌并防止菌类接触)③冷冻法、冷藏法(低温抑菌)④真空包装法(除氧抑菌)⑤晒制与烟熏法、 腌制法、脱水法、 渗透保存法(除去水分抑菌)

5、抗生素是一些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的物质。

如青霉菌可产生青霉素。(长有“绿毛”的浆糊可防止伤口发炎。)

6、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保护环境。

无氧时甲烷菌可将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发电。

时另一些细菌可将废物分解成

九、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在

分类的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和

2、植物分类主要观察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3、 动物分类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5、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

6、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界当中的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

7、生物多样性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

9、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我国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 “裸子植物的故乡”。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位世界前列。

11、利用培育。

1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13、植物”活化石”银杉(裸子);中生代动物“活化石”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

1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15、我国已建立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保护区。

16、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17、其它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的保护管理;建立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保护遗传资源。

18、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颁布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七: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八:八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复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九:201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 腔肠动物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两胚

层,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

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但它们都生活在水中。

2、水螅

(1)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不分前后、左右及背腹。

(2)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利于感知各方向的刺激。

(3)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它们中间充满胶状物质—中胶层。

①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食物和残渣都由口进出。

②外胚层有刺细胞,在触手处尤其多。水螅在环境较好时出芽繁殖后代。

二、 扁形动物

1、扁形动物的代表:

涡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1)涡虫营自由生活,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及消化器官-肠。

(2)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都营寄生生活,消化器官无,但生殖器官特别发

达。

①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纹沼螺体内,人或动物通过食用生的鱼虾而被感染,这

种病 是通过口腔或消化道传染。

②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寄生于人体内,它的寄主是钉螺和人,

这 种病通过皮肤传染。

③米猪肉是指含有绦虫幼虫的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而成虫

寄生于人体。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三 胚层。

三、线性动物

1、线形动物的代表

蛔虫、蛲虫、钩虫、丝虫和线虫,它们营寄生生活。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如患此病,人会

患肠梗塞、身体消瘦。

①蛔虫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不透水的角质膜,起保护作

用;

②蛔虫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③生殖器官发达,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④蛔虫虫卵通过口腔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在小肠寄生。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四、环节动物

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常见的环节动物:

蚯蚓、 水蛭、沙蚕等。

(1)蚯蚓

①蚯蚓与人类的关系:a: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b:能提高土壤肥力

c: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d:处理有机废物

②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前端颜色较深环叫环

带,我们可以据环带的位置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离环带较近的为前端。

③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它的躯体运动更加灵活,它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腹

部有刚毛,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它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它的体壁能分

泌 粘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进而进行正常的呼吸。

④蚯蚓昼伏夜出,生活在湿润的、富含有机物的肥沃的土壤中。

⑤雨过,蚯蚓纷纷爬出地面,是因为此时土壤中缺乏氧气,蚯蚓为了呼吸。

五、软体动物

1、软体动物的代表:

河蚌、扇贝、文蛤、石鳖、蜗牛、乌賳、鱿鱼、章鱼等。

2、软体动物的特征: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1)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双贝壳动物用足缓慢运动,通过入水管吸入水,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此

过程中完成摄食、呼吸及排泄三个过程,它们利用鳃进行呼吸。

六、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的代表:

鼠妇、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及蚊蝇、蚂蚁、蜜蜂等。

2、节肢动物的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它们的体

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七、昆虫

1、常见昆虫有:

蝉、蟋蟀、蝴蝶、蚊蝇、蚂蚁、蜜蜂、蝗虫、瓢虫等。

2、昆虫的共同特征:

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大多有两对翅,体表具外骨骼,身体分部。

3、昆虫外骨骼的作用:

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它会限制昆虫的生长,所以会发生蜕变,如:

金蝉脱壳。

4、昆虫体表有能呼吸的气门,但气门主要分布在腹部,如:把凡士林涂抹在昆 虫

的腹部,它会因无法呼吸而死亡。

八、鱼

1、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

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

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2、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

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

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

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3、脊椎动物:

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如:鱼、两栖、爬行、鸟类及哺乳类。

4、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都是常见的淡水鱼类;

带鱼、大小黄鱼是常见的海洋鱼类。

5、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

(1)能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6、鱼的身体特征:

(1)躯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

少水中的阻力;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其表面有滑液,起保护身体和 减少阻力的作用。

(3)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作用游泳。

7、鱼的鳃呼吸:

鱼用鳃呼吸,鳃由鳃丝构成。鳃丝中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完成气体交换。

8、鱼的浮头:

在长有藻类的池塘中,鱼在黎明时会浮头,因为水中缺氧,鱼浮头是为了呼吸。

九、两栖动物

1、两栖动物的代表: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

(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①雌雄异体,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②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青蛙的幼体蝌蚪像鱼,有尾,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成青蛙后,鳃和

尾都消失,生出四肢和肺,在陆地上生活。

(3)青蛙的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头部有鼻孔,是气体进入的通道,它的肺不

发达,呼吸要靠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

(4)青蛙受精在水中,幼体蝌蚪的发育也在水中,所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

开水。

十、爬行动物

1、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代表:

蜥蜴、龟、鳖、蛇、鳄等(蜗牛是软体动物不是爬行动物)。

3、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卵壳。

4、蜥蜴

(1)蜥蜴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

(2)蜥蜴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3)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起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4)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只靠肺呼吸。

(5)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它的受精卵较大,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幼

体的发育也在陆地,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十一、鸟类---鸡、鸭、鹅、企鹅、鸵鸟

1、鸟类的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翼、有喙(hui)无齿,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脏分四腔,体

温高而恒定,卵生。

2、恒温动物的概念

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叫恒温动物。主要包括鸟类和哺乳动

物。

3、鸟的身体

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翼。有龙骨突,胸肌最

发达,可牵动翅膀运动。鸟的视觉发达。

4、鸟的骨轻、薄、坚固,有些中空;无牙齿,无膀胱,食量大,消化快且强,直肠短不能贮存粪便,这些都可减轻体重,有助于在空中飞。

5、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双重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始终发生在肺。气囊的作用有:贮存气体、减轻体

重、保护内脏、协助散热等。

6、鸟类的体温

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而腔肠动物、环节、 节肢、鱼、

两栖、爬行等都属于变温动物。

7、家鸽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

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④骨骼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

供附着的场所。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⑥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

存气体,辅助呼吸)

(2)家鸽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①体内受精,卵生,主要是体外发育。

②卵细胞:包括胚盘(含细胞核)、卵黄,卵黄膜三部分。卵黄是供胚胎发育

的养料,卵白和卵壳都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给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

十二、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体腔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

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及犬齿的分化。

2、哺乳动物的代表:

牛、狗、狼、猫、鸭嘴兽、袋鼠、野马、非洲象、海豚、海狮、海豹、家兔、

人等。

3、哺乳动物体表特征:

大多体表被毛,起到保温的作用,与鸟一样,属于恒温动物。

4、哺乳动物的繁殖:

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雌性用乳汁哺育后代,属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

活率。

5、食草的哺乳动物:

(1)兔、羊、牛等,它们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切断植物,臼齿起磨碎作用。

(2)食草哺乳动物的盲肠发达。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篇十: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观察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它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之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称为中胶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3.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是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圆柱形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2线形动物包括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和水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是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 2.非双壳类软体动物有石鳖、蜗牛、乌贼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4.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它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昆虫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它们是因附肢分节而得名。

第四节 鱼

1.前面三节学习的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而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

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一半以上),有“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其表面有滑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其两侧附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发育而来的。蝌蚪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象鱼,,用鳃呼吸,只能在水中生活。它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鳃消失,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蟾蜍、大鲵、蝾螈与青蛙都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是真正适的脊椎动物,它的表面覆,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龟、鳖、蛇、鳄等动物和蜥蜴都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 鸟的种类很多,.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2.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除少数种类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2.哺乳动物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有 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组成。

2、运动系统由肉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3,躯体就产生运动。

4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骨骼肌是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的

5、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当手提重物(如提一桶水时、举重),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6、关节是由关节面、 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叫做脱臼。

7、,它的作用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既能减少两骨之间的相互摩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8、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小鸟喂鱼、母袋鼠哺育幼袋鼠、菜青虫总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小狗算算术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4、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动物的等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如黑长尾猴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来传递信息,蜜蜂是靠动作来传递信息。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动物与仿生:长颈鹿与飞行服;蝴蝶与人造地球卫星;蝇眼与蝇眼照相机;蝙蝠与雷达;蛋壳与薄壳建筑;萤火虫与荧光灯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1、菌落的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才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同种类。

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 (2)高温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3)接种:培养基冷却后,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 (4)恒温培养: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大多数需要有机物。 某些细菌或真菌需要生活在特殊环境中,如乳酸菌需要无氧环境。 6、细菌的发现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

(2)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实验证明了细菌的由来,即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繁殖产生的。他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7、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

(1)形态:①十分微小,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观察;②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

(2)结构:①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细胞核,有DNA区域(原核生物)。②特殊结构:有的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有的有鞭毛(有助细菌在液体中游动)等。

(3)营养方式: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4)细菌的生殖 ①生殖方式:分裂生殖。②细菌对环境的适应: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细菌个体形成休眠体—芽孢。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8、各种各样的真菌

(1)形态:①单细胞的种类,如酵母菌。②多细胞的种类,如木耳、蘑菇、霉菌等。

(2)结构:①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真核生物),酵母菌还有液泡。

(3)青霉:由菌丝构成,菌丝由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构成,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孢子呈青绿色。

(4)曲霉:由菌丝构成,菌丝由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构成,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顶端呈放射状,孢子呈黄色、黑色或绿色。

(5)蘑菇:由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构成,其中直立菌丝又叫子实体,子实体由菌柄和菌盖构成。

(6)营养方式: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

(7)繁殖:孢子生殖,孢子发育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

丰富的有机物等。

9、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是指靠分解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和其他有机物,从中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方式。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如地衣(真菌和藻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细菌与牛、羊等草食动物,大肠杆菌与人体。 10、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①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是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②制酸奶、泡菜用乳酸菌,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多种霉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因此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防腐。

③防止食品腐败原理:杀死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常见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

①巴氏消毒法,原理高温灭菌。②罐藏法,原理高温灭菌和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③防腐剂法。④脱水法、晒制与烟熏法、渗透保存法、腌制法,原理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⑤真空包装法,原理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⑥冷冻法、冷藏法,原理低温能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①有些真菌能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抗生素,如青霉素。 ②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出人类需要的药物,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5)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污水处理)

①无氧条件:有些杆菌、甲烷菌能够通过发酵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使废水净化,同时甲烷又可作为清洁能源。

②有氧条件: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污水净化。

第五章 病毒

(1)病毒的形态结构 ① 形态:病毒十分微小,通常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的形态主要有杆状、球状、蝌蚪状等。 ②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病毒的生命活动 ①生活环境:病毒只能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②生殖方式:病毒通过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的方式繁殖。 ③病毒的种类: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植物的分类(1)依据: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2)分类: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2、动物的分类(1)依据:除形态结构外,还有动物的生理功能。 (2)分类:动物可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3、生物分类

(1)概念: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

(2)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3)七个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个种里只含有一种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4)意义:弄清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了解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5)林奈和双名法 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者 4、认识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种数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许多物种现在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银杉和珙桐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扬子鳄被称为中生代动物“活化石”, 中华鲟被称为鱼类“活化石”。

(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②迁地保护(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③科学研究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④法律保护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上生物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87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