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讲话 > 多言祸害

多言祸害

2016-12-19 10:10: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多言祸害(共7篇)戒多言1、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2、戒轻言:不要轻率地讲话,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3、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胡侃乱说,往往后悔。4、戒杂言:说话不可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 德。5、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冲突,招来祸害。6...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多言祸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戒多言
多言祸害 第一篇

1、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不要轻率地讲话,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

3、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胡侃乱说,往往后悔。

4、戒杂言:说话不可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 德。

5、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冲突,招来祸害。

6、戒直言: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也会引起麻烦。

7、戒尽言:说话要含蓄,不要不留有余地。

8、戒漏言:不要泄露机密。事以密成,语以漏败。

9、戒恶言:不说无礼中伤的话,不要恶语伤人。(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10、戒巧言:不要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必然虚伪。

11、戒矜言: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矜自夸,是涵养不够的表现。

12、戒谗言: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背后说人坏话,会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3、戒讦言: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14、戒轻诺之言:不要轻易向人许愿。轻易许愿,会丧失信用。

15、戒强聒之言:不要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也说个不停,使人厌烦。

16、戒讥评之言:不要说讥讽别人的话。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马虎。

17、戒出位之言:不要说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

18、戒狎下之言:不要对下属讲过份亲密的话,以免下属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19、戒谄谀之言:不要说吹捧奉承别人的话。吹捧奉承别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现。

20、戒卑屈之言:不要低三下四,说奴言卑膝的话,因为德厚者无卑词。

21、戒取怨之言:不要说招人怨恨的话,播下使人怨恨的种子。

22、戒招祸之言:不要说招来祸害的话。许多祸害,往往是说话不当的结果。

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
多言祸害 第二篇

曾国藩经典语录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多言祸害】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多言祸害】

◎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言多必失,说话二十二戒
多言祸害 第三篇

言多必失,说话二十二戒

1、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不要轻率地讲话,轻言的人会召来责怪和羞辱。

3、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胡侃乱说,往往后悔。

4、戒杂言:说话不可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德。

5、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冲突,招来祸害。

6、戒直言: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也会引起麻烦。

7、戒尽言:说话要含蓄,不要不留有余地。

8、戒漏言:不要泄露机密。事以密成,语以漏败。

9、戒恶言:不说无礼中伤的话,不要恶语伤人。(刀疮易没,恶语难消)

10、戒巧言:不要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必然虚伪。

11、戒矜言: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矜自夸,是涵养不够的表现。

12、戒谗言:不要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背后说人坏话,会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3、戒讦言: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14、戒轻诺之言:不要轻易向人许愿。轻易许愿,会丧失信用。

15、戒强聒之言:不要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也说个不停,使人厌烦。

16、戒讥评之言:不要说讥讽别人的话。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往往马虎。

17、戒出位之言:不要说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

18、戒狎下之言:不要对下属讲过份亲密的话,以免下属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19、戒谄谀之言:不要说吹捧奉承别人的话。吹捧奉承别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现。

20、戒卑屈之言:不要低三下四,说奴言婢膝的话,因为德厚者无卑词。

21、戒取怨之言:不要说招人怨恨的话,播下使人怨恨的种子。

22、戒招祸之言:不要说招来祸害的话。许多祸害,往往是说话不当的结果。

黄泉水法说的多
多言祸害 第四篇

黄泉水法说的多,但是见全的不多,因为世上的多是只留前四句,而隐去了后四句,所以很多人不能解通!先看全句:

“庚丁坤上是黄泉,星入巨门产三元。乙丙须防巽水先,若兼辰水出魁元。甲癸向上忧见艮,巨门御街绯衣论。武曲兼贪贵可夸,腰金衣紫估皇家。壬辛水路怕当乾,贪巨齐临出状元。四路黄泉能救人,辰戌丑未遇巨门。四路黄泉能杀人,辰戌丑未破军全。乾坤艮巽四黄泉,凶星相见哭皇天。乾坤艮巽四御街,吉曜照临福自来。”《黄泉经》

小做分解:

杀人黄泉:庚丁坤上是黄泉,乙丙须防巽水先,甲癸向上忧见艮,壬辛水路怕当乾。(现在人多看到的就这几句吧)。此直接解释,可逆。

救贫黄泉:辛入乾宫百万庄,癸归艮位发文章,乙向巽流清富贵,丁入坤宫万斯箱。

就单从,庚丁坤上是黄泉,乙丙须防巽水先来论,这只指“坤”一字,“巽”一字而已。救人黄泉:辛入乾宫百万庄,癸归艮位发文章来看,“乾宫”“艮户”,我们知道“乾宫”有三位---戌乾亥,艮户也有--丑艮寅三位。此是出与司马头陀的水法:乙甲艮,丁丙巽,庚辛坤,壬癸乾。乙甲艮四正卦震卦(甲卯乙)河图为三,艮四维卦河图为八,三八为朋。古人立言震卦藏卯不指明,艮显露,父母卦之正城门也。四正卦,子午卯酉为正城门,乙甲之中的卯,以艮为正城门,合三八;而丑为甲之正城门,寅为乙之正城门也。其他同理可推---一六,二七,四九!这正合杨公:城门一诀最为良,以城门一诀可救人之贫;他能使失运之山水转为旺,而司马的救贫黄泉,正是以正城门而言!

【多言祸害】

辛入乾宫这,辛人元,而入乾宫之人元亥。为副城门。如六运乙山辛向为上山下水,伤丁退财,但是如果水过申消于亥,则正副城门皆挨得六白旺星,怎能不大发百万庄?其他几句同理。

在用辅星水法来看:乙向巽水,犯禄存祸害星,辛向乾水犯五鬼星。如辛向亥水则合巨门,二八合十发富!其他皆可类推!乙甲艮,丁丙巽,庚辛坤,壬癸乾四句,是玄空四大交媾之一----三八,四九,二七,一六也!(里面还有转关通气宫位)就不多讲!

再用三合理论来分析,救贫黄泉:则为三奇贪狼格(不多言了,哈哈)

再用三合分析:乙甲艮,丁丙巽,庚辛坤,壬癸乾四句,则为三合联珠也(此也不多说)以代自己去悟通吧!

真假,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杯,数年后能留下什么,别人能记住什么,一切都自然分晓!期待有缘人。

止学(原文及译文)
多言祸害 第五篇

止学(原文及译文)

止学(原文及译文)

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

这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当你捧读本书时,你已经站在人生的高点上。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均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凡按本书要旨去做的人,均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如当属为政的曾国藩和为商的李嘉诚。他们的经历告诉读者:《止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任何人都不该忽视,成大事都尤其如此。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

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

自古有一种杯子叫“公道杯”,酒装七成则容纳,过7成则神奇般的遗漏殆尽,告诫人们办事不要贪心,适可而止,“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办事、敛财要有“度”。

智卷一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2、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3、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智计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

用势卷二

1、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译文】势力没有永恒的,仁德的人一会依靠它。势力埋伏著凶险,有智慧的人不会夸耀它。

2、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译文】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啊。

3、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势力,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有势力的人欺凌弱小的人,人们怨恨他就会离弃他。势力达到顶点而不知退让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的人使人嫉恨。

4、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少发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

利卷三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不能获得,仁德不施舍就不能积累。

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追逐利益的人众多但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出让功劳但他的名望却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选择它们应该慎重。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译文】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离信用,利益可以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译文】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了的时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自占据,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警醒了。

辩卷四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才招致损伤。拙於言辞才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译文】见识不能超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判断的话。势力弱於别人的人,不要说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多言祸害】

【译文】称王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话语迟钝可以迷惑敌人。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译文】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偷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

誉卷五

1、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译文】喜好名誉的人多数会遭受侮辱。赞誉太多君主就会惊恐,名声太高就会招来众人嫉恨。

2、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

【译文】名誉有虚假的,谄媚的人用它来欺骗他人。名望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赞扬。贪婪和巧取所得的功名,上天不会保佑他。【多言祸害】

3、赏名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译文】赏给他人名誉不要随便,太随便了名誉就不贵重了,不贵重就失去了它的功效。接受荣誉要懂得辞让,辞让就能显现美德,显现美德就可以解除猜疑了。上司和下属没有争斗,他们的名誉就不会被废弃了。

4、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译文】人没有名誉可以存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求取名誉而得不到,这也许就是福气了。

情卷六

1、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测。

【译文】情感过度就没有品行,欲望太多就会失去法则。神色保持不变,就无人能猜测出他的心思。

2、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

【译文】上司没有度量容人就会失去威信,下属不能忍受屈辱就不会成就事业。上司和下属都懂得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的地位自然会保全。君主和臣子过於亲密,做臣子的反而会招来祸殃。小人的荣达,不可以和他们攀附交情。

3、情存疏也,近不过已,智者无痴焉。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

【译文】情感有疏远的时候,最亲近的人不会超过自己,有智慧的人不会对他人痴迷。情感难以追寻,过去的一去不回,明智的人不会懊悔不已。

4、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情之不敛,运无幸耳。

【译文】注重情感的人艰辛多,缺乏情义的人磨难少。情感不加收敛,命运就不会有好结果了。

蹇卷七

1、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译文】人处困厄是正常的,命运顺利是出人意料的。把逆境转化为顺境,有所不为是关键。

2、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译文】事情的变化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掌握,事情的根本不知停止就无法保存。天降灾难表示警告,违逆它一定会灭亡;人生祸乱让人警戒,反省它必有益处。躁进产生无穷祸患,困境容易生出邪恶的念头,不停止就不能阻止此中害处的蔓延了。

3、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

【译文】看视自己并不重要的人为人所重视,看视别人十分轻视的人被人轻贱。祸患从思想引发,如果把困境视为乐事,那麼困境就不是困境了。

4、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

【译文】穷困不可以说富贵的事,贫贱不要去攀附富贵的人。忍受屈辱是最重要的,不发怨怒是最宝贵的。困境不是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放纵胡为。 释怨卷八

1、世之不公,人怨难止。穷富为仇,弥祸不消。

【译文】世道不公平,人们的怨恨就难以停止。穷人与富人互相仇视,遍布的祸患就无法消除。

2、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

首也。

【译文】君子不计较以往的恩怨,计较以往的恩怨会损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隙怨一定要报复,这样只能让我毁灭。讲和而不争斗,这是谋略首先要考虑的。

3、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结焉。

【译文】没有适当的名义就会惹来非议,让名义归正就一定要委屈自己了。疑惑不能解除仇恨就会加重,想消融疑惑的人一定要自我谴责了。自私的念头不产生,仇怨就不会结下了。

4、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

【译文】宽厚并不能讨好所有的人,严厉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恭敬对劝人改过没有帮助,诤谏就可以教导他了。

心卷九

1、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

【译文】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思想可以制伏他。疑惑是没有尽头的,践行就能解除它。

2、不求于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

【译文】不向他人求助,尊严就不能受到伤害。没有特殊爱好的毛病,自身就不会迷失。自我放弃的人人们无法拯救他。

3、苦乐无形,成于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忧患弗加矣。

【译文】苦与乐没有一定的形态,它的形成取决於人们的思想。荣与辱存有差异,贤明的人却同等对待它们。事情没有成功,志向不能达到,思想上没有抱怨就不会增加人的懮虑和祸患了。

4、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

【译文】仁德的人喜好礼仪,是不愿欺骗他的思想。有智慧的人显现愚钝,是不想暴露他的思想。

修身卷十

1、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译文】让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不培养品行,人的才能就会用於偏邪,他的下场便不是善终了。

2、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译文】采纳他人的建议就没有缺失,不中途停止就不会前功尽弃。小的地方存有缺点,大的节操就可以被葬送掉。尊敬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思想,这是提高品德的关键处。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摘抄
多言祸害 第六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侍亲以得欢为本。

5、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6、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8、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0、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1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5、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16、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17、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8、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9、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0、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21、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22、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3、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2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5、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2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7、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28、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29、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30、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2、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3、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4、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3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3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37、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38、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3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40、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41、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42、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43、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44、好谈己长只是浅。

45、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4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7、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9、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50、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5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52、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5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5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56、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57、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58、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59、办大事者,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6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6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62、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6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64、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6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66、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68、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69、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70、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71、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7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7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7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75、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76、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77、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78、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79、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以上是关于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写人类的成语大全
多言祸害 第七篇

1、移山倒海: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2、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3、危言核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4、讹言谎语:讹言:谣言。造谣说谎话。

5、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6、混沌芒昧: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

7、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8、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9、一切众生: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10、不齿于人: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11、托之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12、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13、圆首方足:代指人类。

14、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15、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16、含齿戴发: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17、万语千言:许许多多的话语。

18、大放光明:发出强烈的光,非常明亮。比喻某种科研成果或学说、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19、巢居穴处: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20、恶言恶语: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21、鸿蒙初辟: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22、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23、方趾圆颅:方脚圆头。指人类。

24、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25、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26、移山造海: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27、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先:先驱者,带头人;始:创始者。(

28、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29、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30、笃论高言:确切高明的言论。

31、正言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32、人道主义:道:道义。关心人类幸福。

33、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34、媒妁之言: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35、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36、圆颅方趾:颅:头颅;趾:脚。方脚圆头。指人类。

37、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38、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

39、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

40、钻燧取火: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

41、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多言祸害》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慈悲多祸害 祸害娘子桃花多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多言祸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多言祸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nghua/78312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