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信息 > 高考总复习物理

高考总复习物理

2016-09-27 13:28: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考总复习物理(共5篇)...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总复习物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考总复习物理(一)
高考物理复习

宣城中学—宁国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48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过程中△H<0的是 ( )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氨气

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D.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2.现用氯水来制取含有次氯酸的溶液,既要提高溶液中HClO物质的量浓度,又要降低溶液中HCl浓度,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

A.加热挥发HCl B.加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NaOH固体 D.加CaCO3 固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 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4.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两升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 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

-- A.NO:0.001 mol·L1 B.H2O:0.002 mol·L1

-- C.NH3:0.002 mol·L1 D.O2:0.0025 mol·L1

5.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 )

A.2 mol SO2 + 1 mol O2 B.2 mol SO2 + 1 mol O2 + 2 SO3

C.4 mol SO2 + 1 mol O2 D.3 mol SO2 + 0.5 mol O2 + 1 SO3

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

(g) 2NH3 (g) 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A .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B.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N2,同时生成amolNH3

C. 每断裂1molN≡N,同时断裂3molH-H

D. 每生成1mol N≡N,同时生成6molN-H

7.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 △H = -393.5kJ/mol

2H2(g)+O2(g)==2H2O(g) △H = -483.6kJ/mol

现有0.2mol炭粉和H2组成悬浮气,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

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2:3 D.3:2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右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

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若用50mL 0.55mo1·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

50mL 0.50mo1·L—1的盐酸和50mL 0.50mo1·L—1的

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

C.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

D.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震荡锥形瓶,右手转动活塞控制液滴流速,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9.反应2X(g)+Y(g)2Z(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

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

B.T1<T2,P1>P2 C.T1>T2,P1>P2 D.T1>T2,P1<P2

-110、反应:xA(气)+yB(气) zC(气),达到平衡时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当

-1在恒温下将该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再次达到平衡,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3 mol.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右移动

C.B的转化率升高 D.C的体积分数降低

11.在一个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气体和2 L Y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当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大5%,X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式中n的值为( )

A.3 B.4 C.5 D.

6

12.反应:A(气)+3B(气)2C(气); 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用水稀释0.1mol/L醋酸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c(CH3COOH)/ c(H) B、c(H)/ c(CH3COOH)

C、c(OH)/ c(H) D、c(OH)

14.能用能量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C、放热反应容易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大

15、在相同的条件下(500℃),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充入1gO2和1gSO2,乙

容器充入2gO2和2g SO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时O2的浓度:乙>甲

C、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16、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CO和1 mol水蒸气通入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CO+H2OCO2+H2,

达到平衡后,测得为CO20.6 mol,再通入0.3 mol水蒸气,又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 )

A、0.7mol B、0.8mol C、0.6mol D、0.9mol -+-++

第II卷(52分)

二、填空题(第20题每空3分,其他每空2分,共52分)

17、(14分)(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HF、bNH3·H2O、c H2S溶液,电离常数分别为7.2ⅹ10、1.8ⅹ10和K1=9.1ⅹ10,K2=1.1ⅹ10。

①电解质的强弱顺序为__(填a、b、c),②溶质分子浓度最小的是__(填a、b、c), ③氢离子浓度最小的是___(填a、b、c)。

(2)1L1mol/LH2SO4溶液与2L1mol/L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由此推知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

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1L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浓H2SO4;②稀硝酸;③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大小关系为 。

(4)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①CH3COOH(l) + 2O2 (g)= 2CO2 (g)+ 2H2O(l) △H=-870.3kJ∕mol

②C(S) + O2 (g)= CO2 (g) △H=-393.5kJ∕mol

③2C(S) + 2H2 (g) + O2 (g)= CH3COOH(l) △H=-488.3kJ∕mol

请写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18、(12分)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2NO2(g)体系中,n(NO)-4-5-8-12

【高考总复习物理】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19、(14分)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①

实验结论: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以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 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② 同学的猜想, 理由是 ③ 。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结论④ 。

实验过程: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⑤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⑥ 。

结论:⑦ 。

20、(12分)恒温下,将a mol O2与bmol SO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O2 (g) + 2SO2(g) 2SO3(g)

㈠①若反应达平衡时,n (O2) = 4mol,n(SO3) = 4mol,计算a的值为 。

②平衡时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为313.6L,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 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

③达到平衡时,O2和SO2的转化率之比,α(O2)∶α (SO2)= 。

㈡若起始将6mol O2、b mol SO2和1 molSO3通入上反应容器中,起始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使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2mol。则b的取值范围是 。

高考总复习物理(二)
2015高考总复习·物理

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位移和路程

1.平均速度: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Δx

v

Δt【高考总复习物理】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3.瞬时速率:简称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 四、加速度

1.定义式:a=m/s2.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4.物体加、减速的判定

(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与v (3)当a与v

1.(单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

B.研究用20 cm长的细线拴着的一个直径为10 cm的小球的摆动时 C.研究一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运动时 D.研究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时

2.(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一定为零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3.(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 4-1.(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

4-2.(单选)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太空中的空间站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答案:1.D 2.CD 3.ABD 4-1.B 4-2.B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4)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

②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③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单选)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可看做质点( )

A.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 B.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其外壁的中心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在地面上滑动 C.比赛中的体操运动员

D.研究钟表时针的转动情况

【高考总复习物理】

[解析] A项中研究木箱的转动,不能看做质点;B项中木箱发生平动,能看做质点;C项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姿态,不能看做质点;D项中研究时针转动,运动到不同位置速度方向不同,不能看做质点.

[答案] B

[总结提升]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2)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

1.(多选)以下情景中,加点的人或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B.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 ..

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答案:

BD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多选

)

(2014·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2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x

【审题突破】 ①在利用v=

t②在曲线运动中,在什么条件下,平均速度才等于瞬时速度?

x15

[解析] 由vvAB m/s=1 m/s,vAC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

t12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

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 ABC [方法总结]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x

(2)v

t

(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2.(多选)如图所示,一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指向B

B.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 C.人在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由A指向B

D.人在B点的瞬时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

解析:选AD.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A对B错;瞬时速度的方向沿曲线上该

点的切线方向,C错D对.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多选)(2014·长沙模拟)对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B.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解析] 当a与v同向时,不论加速度是否增大,速度必增大,当a与v反向时,不论加速度是否增大,速度必减小,故A正确C错.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而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B错.速度很大,若不变,加速度等于零,故D正确.

[答案] AD

【规律总结】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速度变化的时间有关.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3.(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解析:选B.加速度减小并不代表速度减小了,只是说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小了,但仍是加速.

高考总复习物理(三)
高三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

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 “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N

静摩擦力: O f静 fm

浮力: F浮= gV排

压力: F= PS = ghs

万有引力: F引=Gm1m2q1q2u 电场力: F=q E =q 库仑力: F=K(真空中、点电荷) 电dr2r2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V0≠0 静止

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合= 恒力

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解题的依据:力的公式 各物理量的定义 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FF1F22F1F2COS  F1-F2   F ∣F1 +F2∣、三力平衡:F3=F1 +F2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

22

三角形【高考总复习物理】

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12a t几个重要推论: 2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ovtV0VtsSN1SN Vt/ 2 ===== VN  Vs/2 = 22t2T

111(4) S第t秒 = St-S t-1= (vo t +a t2) -[vo( t-1) +a (t-1)2]= V0 + a (t-) 222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①在1s末 、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③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 aT2 22

vvtssn1snsSN1SN= vt/2v平0 t2T2t2T

⑶求a方法 ① s = aT2 ②SN3一SN=3 aT2 ③ Sm一Sn=( m-n) aT2 (m.>n) ⑵求的方法 VN==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

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vcs2s3 2T

(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as4s5s6s1s2s3 9T2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as3s2 T2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

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a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

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的点

b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

c注意单位,打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的区别

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VV(1)上升最大高度:H = o (2)上升的时间:t= o (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gg

2Vo g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 适用全过程S = Vo t -

号的理解)

几个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牛二:F合 = m 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1思路: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F心=F万 (类似原子模型) 212g t ; Vt = Vo-g t ; Vt2-Vo2 = -2gS (S、Vt的正、负2

42v2Mm2 mR= m2Rm42n2 R 2方法:F引=G2= F心= ma心= mRTr

Mm地面附近:G2= mg GM=gR2 (黄金代换式)

R

v2Mm轨道上正常转:G2= m  vRr

半径, GM 【讨论(v或EK)与r关系,r最小时为地球r

v第一宇宙=7.9km/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42r34242r3Mm322G2=mr = m2r  M= T= gR2TGT2rGT2

4(M=V球=r3) s球面=4r2 s=r2 (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球3

冠=2Rh

3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第一宇宙=7.9km/s (最小的发射速度);T最小=84.8min=1.4h

4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有盲区)

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3.56x104km(为地球半径的5.6倍) V=3.08km/s﹤V第一宇宙=7.9km/s =15o/h(地理上时区) a=0.23m/s2

5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的能量:

r增v减小(EK减小<Ep增加),所以 E总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多,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地球表面半径6.4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2 月球公转周期30天

典型物理模型:

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考虑分受力情况,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两木块的相互作用力N=

讨论:①F1≠0;F2=0 N=m2F1m1F2 m1m2m2F (与运动方向和接触面是否光滑无关) m1m2

保持相对静止

② F1≠0;F2=0 N=【高考总复习物理】

F=m2F1m1F2 m1m2m1(m2g)m2(m1g) m1m2

F1>F2 m1>m2 N1<N2(为什么)

N5对6=(n-12)mmF(m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12对13=F nmM

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 3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合提供向心力。

由F合vhmgtanmgsinmgm0LR

Rgh

L2 得v0(v0为转弯时规定速度)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等于V0时,F合=F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大于V0时,F合<F向,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mv2/R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小于V0时,F合>F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合-N'=mv2/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 临界条件:由mg+T=mv

2

/L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

环压力T越小,但T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为向

心力,恰能通过最高点。即mg=mv临2/R

高考总复习物理(四)
201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及高考预测题

专题 解题方法技巧

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

如图所示,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水平连接一斜面体,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一玩具遥控小车放在斜面体的斜面上,斜面体和小车组成的系统静止不动.用摇控启动小车,小车沿斜面加速上升,则( )

A.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C.小车加速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D.小车加速时可将弹簧换成细绳

方法二 等效法

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

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右

3图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其重力的A4

点静止释放,则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方法三 极值法

1.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

(1)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

(2)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

2.判别式法,即方程ax2+bx+c=0有实根时,Δ=b2-4ac≥0.

b3.二次函数法,即y=ax2+bx+c,若a>0,则当x=-时,2a

有ymin=(4ac-b2)/(4a);若a<0,则当x=-

b2)/(4a).

4.三角函数法,如y=asinα+bcosα的最小值为-a+b,最大值为a+b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

R的光滑半圆轨道,B点为水平面与轨道的切点,在离B处距离为x的A点,用水平恒力F(大小未知)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推到B处后撤去恒力,小球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处后又正好落回A点.求:

bymax=(4ac-2a

(1)推力F对小球所做的功;

(2)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所做的功最少?最少的功为多少?

(3)x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最小?最小推力为多少?

方法四 极限思维法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0

的平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之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

)

ΔlA.(1+lmg

ΔlC.l

方法五 图象法

如图所示,电源E=12.0V,内电阻r=0.6Ω,滑动变阻

器与定值电阻R0(R0=2.4Ω)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适当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0W,求这时滑动变阻器aP部分的阻值Rx

. ΔlB.(1+lm+m0)g ΔlD.l(m+m0)g

方法六 临界条件法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可视为质点),

【高考总复习物理】

沿光滑绝缘斜槽从比A点高出H的C点由静止下滑,并从A点水平切入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边长为a、高为h(h可变)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内(磁场方向沿竖直方向),A为横截面一条边的中点,已知小球刚好能在有界磁场区内运动,最后从A点正下方的

D点离开有界磁场区,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有界磁场区域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3)在AD有最小值的情况下,小球从D点射出的速度.

二、三种常见题型的解答技巧

题型一 选择题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客观型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变,推理较多,计算量小的特点.高考中选择题注重基础性,增强综合性,体现时代气息,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加大了对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潜能、考应用,一个选择题中常提供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迷惑性较强,为中或中下难度.

解答技巧

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

练掌握.解答时要根据具体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抓住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正确答案,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

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比较排除法、特殊值法、解析法、极限分析法、图象法、几何图解法等.要善于应用这些方法技巧,做到解题既快又准.

失分原因

1.单凭直觉经验,贸然判断而错选.

2.注意力受干扰,主次不分而错选.

3.知识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错选.

4.不抓重点类比,仓促建模而错选.

方法展示

方法一:直接判断法

根据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则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知识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2012·新课标全国卷)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

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高考总复习物理(五)
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

2012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2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

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

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

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考总复习物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考总复习物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gaokao/gaokaoxinxi/6591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