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

2015-12-26 08:25: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一《玩偶之家读后感》 ...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一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中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 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娜拉的这种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关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她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其实这是误会。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经过什么烦恼事?”实际不是这样,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要借钱为丈夫治病,借了钱要想尽办法还债等等,但她从不垂头丧气。还是很积极、乐观。债主柯洛克斯太利用她的借据上的假签字,对她进行威胁、恐吓,她没有丝毫软弱的表现。为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债,债主威逼她,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诉丈夫,自己坚定地准备承担一切责任,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甚至决定自杀,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性格的

表现。娜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作者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中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等思想愿望,并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

易卜生通过海尔茂这个反面形象,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婚姻、家庭的虚伪,以及伦理道德和法律宗教的不合理性,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恶。妇女向来是受压迫的,仍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

娜拉的出走, 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 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她的这一行动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于阶级、社会、环境的局限, 易卜生不可能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娜拉虽然离开了海尔茂的“玩偶之家”, 却逃脱不出那个制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会。但易卜生在展现生活和揭示人物命运的过程中, 能够以发自内心的力量, 把他所思索的人生问题深深地打入观众或读者的心里, 让人们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义, 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二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论仙女之坠落现实

同一本书,不同阶段阅读,总有不一样的心境,也自会生出不一样的感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娜拉从信任丈夫,爱护丈夫到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的故事。鲁迅说过,“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退。”简单而不谙世事的娜拉,活得简单而真实,所以伤害才会让她那么措手不及。相伴八年每天甜言蜜语的海尔茂在那一刻是那么陌生,污言秽语迎面扑来。伤害让人成长,而这个童话世界里的仙女也终在这一刻坠入现实,童话世界也由此瓦解。

易卜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而这部作品却一改他往日作品的风格,宣誓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的奋起。玩偶之家,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娜拉也如一个玩偶一般,婚前受着父亲的掌控,婚后又受控于她的丈夫海尔茂。毫无疑问,男主人公海尔茂全心地爱着娜拉,“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这位把娜拉当孩子般疼爱的男人却在娜拉最需要她的时候,说出如此卑劣的话语。这样的一幕,男女主人公摊牌,我不禁泪湿眼眶。这个女人,把最美好的青春和一切都付给了这样一个自私而怯懦的男人。如若没有柯洛克斯泰这个小人的出现,或许,童话世界如初,娜拉也如仙女般生活在她的世界里。

我并不喜欢女主人公娜拉,这个如孩子般的母亲,允许自己肆虐地活得像个孩子。说得好听,是单纯。而真实一点描述,她就是一个靠着耍把戏生活的玩偶,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有顺从,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出悲剧。打着小快乐的旗号,自欺欺人地过着木偶般的人生。我讨厌这样的编排,而现实世界中,在中国这个大男人主义仍然横行的时代,有多少玩偶人生正在上演,我们不得而知。男人们大都喜欢小鸟依人般的女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传统不可逆转。相比而言,在这个年代,女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脱离大世界。可是,同样都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经济能力,女人们却仍然挣不脱回家后受控于男人的命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书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剧中娜拉最终抛下一切,回归到大世界中去了。她最终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中国,这种大男人主义仍未消退,只是隐藏得更深刻了。这样的世界,女人们确实解放了,可大多数却仍然挣不脱牢笼。

张小娴写过一篇“男人的情话”,“世上有不说甜言蜜语的男人吗?有一种男人,在情场打滚多年,他们说情话的本事,早已登峰造极。他们对新相识的女人说,“我一生中遇过无数女人,可是,我从来没有这么爱一个人,”女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男人说,“我要照顾你一辈子。”结果是你一辈子照顾他的起居饮食,照顾他的家人,孩子。” 我并不想抨击男人的多情,海尔茂并不多情,他很痴心,我们也确实相信他深爱着娜拉,而他也的确擅长于甜言蜜语,而娜拉被这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沉浸在这个有着小快乐的牢笼。可最终,也是这样的一个深爱着自己的男人,称呼自己为下贱的女人,甚至都不听她的解释,这便是现实。这个时代的男人们,常常抱怨着女人们的现实,却从来没有认清自己的自私。工作的女人们,每天辛苦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回到家后,却还要听着男人们的抱怨,抱怨女人们不顾家。若选择做全职太太,女人们则更加可怜,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动辄还会被男人们嘲笑为寄生虫。殊不知,女人们失去的,不仅是青春,也更是自己的世界。

剧本的林丹太太似乎是唯一能看清现实的人,她一再的劝娜拉告诉海尔茂事情的真-相,她利用柯洛克斯泰来满足自己空虚的意愿,她们作为悲剧生活下的牺牲品,都是为名利所累。林丹太太利用她的爱情去挽救娜拉的名誉,而在最重要的关头,她却突然醒悟,真正的夫妻应该是没有所谓的秘密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即使是夫妻,有些东西毕竟还是自己去承担。毕竟每一段婚姻都不是没有瑕疵的,或者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柯洛克斯泰把信拿走了,娜拉夫妇之间还藏着这个秘密,她们也许能像以前

那样快乐的生活,继续欢乐的歌唱。而娜拉继续地做着她的泥娃娃,继续着她的小快乐,这样就完美圆满了吗?这不是作者的原意,而不管是哪个社会,法律是最无情的,娜拉一味地指责着法律的无情,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不理性。娜拉所处的世界,已经让她远离了大世界,她的小世界里只有海尔茂,甚至孩子们都不及海尔茂那般重要。她的简单,她的不谙世事,注定了她只能是他的泥娃娃,整天为他所戏耍。所以到最后,她所受的伤害,都是一场注定的宿命,她逃不脱,这便是囚鸟的命运。

娜拉的悲剧,说到底不过是社会大环境所造就的平常故事,我们把注意力全盘放在娜拉身上的时候,却忘记了还有一个默默守护娜拉的人,那就是阮克医生,我为这样一个男人而感动,让我想起为林徽因守候一生的金岳霖,可是,娜拉不是林徽因,她是自私的,她无耻地利用了阮克医生的爱。她享受两个男人给她的疼爱与守候,却忘了这对于阮克医生来说是有多么不公平。当然,爱是盲目的,不求回报的。娜拉享受着这种被爱的感觉,阮克医生就在她身旁,默默地爱着她,并且在快要临死的时候,表白了自己的心情。而娜拉早已知道了他的秘密而装作全然不知,并且要求他像以前一样与他们相处。这是多么残忍的爱,深爱的女人在眼前,却从来不属于自己,娜拉只是利用了阮克的爱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我讨厌这样的娜拉,自私而虚荣,可是,这或许也只是她寻找心灵寄托的一种方式,谁又能知道,在她空空的世界里,除了海尔茂给予的爱之外,还有多少空地是需要填补的。而阮克医生正是非常恰当地出现并且弥补了她的空乏,也带给了她小快乐,但她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填补。于是,在易卜生的笔下,俨然,阮克医生也同样是一个可怜的悲剧人物。

阮克医生的爱是内敛的,是默默不求回报的,只愿求得娜拉一丝欢笑便足以。而相比来说,海尔茂的爱,似乎是炙热而直接的。可是,我质疑他的爱,海尔茂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他爱的只是他自己。娜拉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他,他心知肚明。却只是一味地责怪娜拉,不留一丝情面的摊牌。用极尽卑劣的言辞来羞辱娜拉,前一秒还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后一秒便是污言秽语极尽卑劣,这样的男人让我厌恶,却也为娜拉不值。可这样的世界便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没有见识到的丑恶远比这些要更为恶劣。天真的女人们总是活在童话世界里,把爱情当作生命来经营,最终当童话世界瓦解的时候,她还活在那个梦里不愿醒来。 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的女人们,像娜拉一样想要摆脱玩偶生活的人越来越少,相反,越来越多的女孩期待不劳而获,渴望着傍大款、走捷径。而现在的男人们呢,找老婆要美丽的、善良贤惠的,却从不想想,自己不也正是像海尔茂一样虚伪吗?再来看看现在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不就可以说明些什么了吗?

娜拉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典范。那一声关门声,或许仅仅意味着娜拉玩偶生活的终结,却不能够终结这样的一个时代。

好吧,再来看看林丹太太。一个多么自强不息的女人。其实,细想想,林丹太太不正是我们现在诸多职业女性的化身吗?她坚强、自立,原意为了家庭的幸福去苦苦的奋斗。在一个男权社会当中,林丹太太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值得尊敬的女性的代表,她并不依赖于男人,有着相当独立的人格。

我相信,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女性选择去做职业女性,不得不说这是当今时代妇女自我解放的一个标志。如果说娜拉的出走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那么,早在娜拉之前就已经做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抉择的林丹太太,那个早早就已经觉醒了的女人,是不是应该被尊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行者”呢?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世俗,人们在一起话家常,动辄便是问及是否买房买车,老人们在一起谈起孩子来,永远都是围着工资的话题转,这个社会,再也不是以你学术上是否有成就或者你是否有多高尚来决定你是否成功了,有钱便是成功,没钱便是失败,这就是这个现实社会最真的写照。我讨厌每年春节全家人的大团聚,叔叔伯伯们总是会问着现

在的工资多少,有没有买房,互相攀比着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厌恶着这样的对话。可是这就是现实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现实,导致一批又一批类似于马诺一般的女孩出现,高声呼喊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相比现实社会中的马诺来说,我倒觉得娜拉是勇敢的,那么多人想要去成为的金丝雀,她却能够勇敢地选择逃离。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不幸的,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说她不幸是因为她生活在这样的木偶人生中却不自觉,甚至还觉得幸福;觉醒对于她来说反倒不是什么坏事,难道不是吗?然而,她又是那么的幸运,可以正视自己的人生,逃脱出虚无的假象,重新选择生命的旅程,重新定义自我。堕落还是离开?鲁迅先生给予我们的选择,在我看来,或多或少有一些对于女人的蔑视。难道除了做回玩偶和堕落,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吗?女人就不可以自力更生,拥有独立的人格了吗?女人并不是生来就依附于男人的,这是时代所造成的,不是吗?女人不是附属品,这不正是娜拉想要证明的吗?

娜拉离开之后,或许她也可以成为像林丹太太一样的职业女性,一样努力地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呢,谁又能知道?可是,她一出走,或许海尔茂先生会找来另一个“玩偶”,到时候他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其实不论是娜拉还是海尔茂,他们都太自私了。虽然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牵绊,但他们不应该是被忽略的对象。因为他们同娜拉一样是弱者。弱者同样有着被忽略的地位和不被忽略的权力。大家在看故事的时候,往往只重视了妇女的觉醒,可都忽略了作为牺牲品的孩子。他们是多么的无辜。

男人希望女人傻傻的、好糊弄,女人希望男人有车有房有金钱,其实只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当然,这过于悲观,但却是小说的现实体现。我们无法让一切都变得完美,只不过我们不需要那么的世俗、那么的功利,解放自我、解放心灵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金钱权势的武装侵袭了我们太久,我们需要解放,当然,解放并不意味着放纵,而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我们太过于束缚自己了,干嘛那么约束自己,非得要活在面具之下呢,可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勇敢地摘下面具来生活呢?

或许对于婚姻来说情感并非必要,但是细想想,谁又原意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冰雪世界里呢?

每个人都是爱情故事里的悲剧角色,当阳光照进这个阴暗的角落里,谁又能知道,那个角落里不是童话故事中的城堡,而只是一切编造故事中的泡沫呢。我不想成为小说中的娜拉,可是,这样现实的社会,又有多少仙女能不染尘埃,不坠落现实呢?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三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作品。正如这本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像个玩偶一样,摆布在父亲,而后是丈夫的手中。她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喜欢丈夫喜欢的一切,甚至冒着败坏名声的危险为丈夫借了一笔钱好给丈夫治病。而当事件败露时,身为丈夫的海尔茂却毅然的指责妻子。本是同甘共苦的时刻,而演变成为故事的高潮——女主人公娜拉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作者在最后用娜拉的出走,似乎宣誓着女性主义的奋起。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娜拉的这种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关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她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其实这是误会。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经过什么烦恼事?”实际不是这样,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要借钱为丈夫治病,借了钱要想尽办法还债等等,但她从不垂头丧气。还是很积极、乐观。债主柯洛克斯太利用她的借据上的假签字,对她进行威胁、恐吓,她没有丝毫软弱的表现。为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债,债主威逼她,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诉丈夫,自己坚定地准备承担一切责任,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甚至决定自杀,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性格的表现。娜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如果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即使认识了丈夫的恶劣品质,要采取与丈夫断绝关系的行动,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妇女向来是受压迫的,在封建社会里,她们是丈夫的奴隶,受尽种种虐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妇女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她们做为丈夫玩乐消遣的工具,仍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妇女反对做玩偶,要求做个自由独立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个极其平常也极其严肃的社会问题。飘然而去,也只是要“救出自己”。 为什么在过去二千年来,我们女性一直居于劣势中?我想或许跟我们的早期农耕发展有关吧!由于农耕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跟力量,但是因为女性碍于生理构造的关系,致使在生产食物方面就落后了男性一大截;而男性也利用各种借口慢慢地打压女性地位。而我们女性会一直没办法提升自己的地位,其主因是我们没有任何的经济能力,只能仰赖男性,甚至是心甘情愿的!但到了十九世纪,由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相继发展,知识的普遍,加上观念的开放,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抬头。《玩偶之家》里娜拉曾说过一句话“我再也不认为大部分人说的或书上写得是对得了,我得自己思考然后去了解。”这句不仅表达了女性思想的自由,也是对于固陋的礼教的一种反击。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四
《《玩偶之家》读后感》

女性独立宣言

——《玩偶之家》读后感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主人公名叫娜拉,她为了救丈夫的命而冒着违法的危险向别人借钱来维持这个家,事情被丈夫海尔茂知道后,她却受到了无情的责骂,这让她认识到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内心终于觉醒,踏出了追求女性独立的第一步。

在《玩偶之家》中,娜拉一开始沉浸在美满家庭的喜悦之中,兴致勃勃地为圣诞节做准备。为救海尔茂而借钱的事情即将败露之际甚至想到以自杀来“赎罪”,但是海尔茂的反应令她十分绝望,在认识到海尔茂的真面目之后,她冷静下来,做出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重要决定。她说道“在这儿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正像我在家时我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她觉得“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环境,我得一个人过日子,所以我不能再跟你待下去”,除了作为一个妻子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她“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即“对自己的责任”,她终于意识到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跟她丈夫一样的人,其次才是作为妻子在家庭中发挥作用。她从一味相信父亲、丈夫、宗教和法律中解放,开始尝试怀疑既定的一些规矩,她明确地表示“要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也要把宗教问题想一想”,“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她带着这种怀疑精神勇敢地踏出了自己人生道理的第一步,解除了她与海尔茂之间全部的义务,只身一人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娜拉生活在一个相对温馨的家庭之中。无论是圣诞节前夜家中精心的布置,娜拉偷吃完杏仁饼干后心满意足的表情,还是海尔茂与娜拉之间亲密的对话,无不透露出一种亲昵而温馨的气氛,使这个家庭轻松快乐。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资产阶级家庭,海尔茂外出工作,娜拉则是个十足的家庭主妇,她统筹家中的吃穿用度,作为一个女性,喜欢吃甜食,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她所思考的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却没有思考过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需求。而在这个家庭中,男主人海尔茂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他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娜拉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上的东西都需要通过海尔茂获得。“托伐,你可以给我点儿现钱”“谁也不会相信一个男人养活你这么一只小鸟儿要花这么些钱”,在海尔茂心中,娜拉仅仅是一只“小鸟儿”需要他来养活,并没有把她看成一个真正的有人格自由的人,而作为“玩偶”的娜拉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玩偶”本质,只满足于倾尽全力去爱护这个家庭,履行做妻子和做母亲的责任。在娜拉嫁给海尔茂之前,在自己父亲的家中,娜拉就被父亲当做“玩偶”养大,可想娜拉的母亲也必是同娜拉一样的“玩偶”,生长的家庭环境是这样,娜拉自己的思想便被深深地禁锢了起来,父亲和

海尔茂对她温柔有加,没有刻意去侵略她的思想,但这却是一种思想上温柔地霸权主义,让娜拉认为成为他们的附庸品是理所当然。娜拉尚未迸发过自己的思想火花,就早已被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被周遭的环境所潜移默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自觉性,只晓得如何去当一个贤妻良母而已,却从未知道如何去成为一个健全的独立自主的人。而她的作为人的自觉性也仅仅只是被禁锢而已,并没有被完全抹杀,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不自觉地保留着先进的渴望独立自由的思想,这个火种没有被彻底扑灭,才为她之后的觉醒赋予了一定的可能性。

娜拉独立而果断,隐忍而坚强,在内心深处沉睡着对于自由与新生活的渴望。在觉醒之前,处处为家庭着想,全身心投入到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之上,为了救生病的丈夫的命而冒着危险打破社会惯例去借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为了准期付款,她“东拼西凑,到处想办法”,“不能让托伐过日子受委屈”,“也不能让孩子们穿得太不像样”,为了这个,娜拉甚至“弄到了好些抄写的工作。每天躲在晚上躲在屋子里一直抄到后半夜”,她为了家庭而隐忍地付出,外面要按时付款,在家里的吃穿用度上也要有所把握而不让海尔茂怀疑。从一直坚持了下去这件事上,她的坚强而独立的品格便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敢于出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借钱事件败露是一个契机,让她在认清海尔茂的真面目之后,她从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海尔茂的想法中走出,理性而认真地思考了自己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在她冷静的思考完之后,她没有半点犹豫,坚强而勇敢地和海尔茂据理力争,在自己名义上的丈夫面前毫无畏惧毫不让步,无论是海尔茂搬出家庭、孩子还是宗教与道德法律,都不曾让这个坚强的有思想的女性产生任何的动摇,反而让她更坚定了离开这个家的愿望。正因为海尔茂的发问,娜拉才能进一步地对当时的法律以及宗教产生更加深刻的质疑。在娜拉这样的女性骨子里沉睡的,是对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怀疑的精神,她怀疑不让人救人的法律,怀疑牧师的话,怀疑不让自己及其他女性获得自由的家庭制度,正因为存在了质疑的精神,所以她才要打破现有的生活状况去求证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独立和自由。

海尔茂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是住在家庭的男权主义者,一方面他正派守法,敬业爱家,他秉持着不借钱不欠债的想法,他认为“一借钱,一欠债,家庭生活马上就会不自由,不美满”,“一个人有了稳固的地位和丰富的收入真快活”;另一方面他小心眼儿,庸俗小气,他坚持辞退柯洛克斯泰的最大原因是柯洛克斯泰随便叫他的小名,最爱跟他套近乎,经常托伐长托伐短地叫个没有完,这让海尔茂受不了,他觉得娜拉活像她的父亲,“一天到晚睁大了眼睛到处找钱。可是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头缝里漏出去了”;他大男子主义,他觉得自己“没有缺点,并且希望永远不会有”,他认为“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

声誉”。他专制、虚伪、自私:把持家庭财权,信箱钥匙,控制妻子的趣味、爱好,唯我独尊,是法律和道德的卫道士,是狂热追逐金钱和地位的物质主义者。但是即使海尔茂对娜拉是带有大男子主义式的控制,并非将其作为一个妻子去爱护,而只是将其作为“小鸟儿”“小松鼠”之类的宠物去疼爱。海尔茂的大男子主义也并非他个人所愿,同娜拉对于自身思想被禁锢而不自知一样,海尔茂对于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性格也没有任何自觉,他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性格就是所谓的大男子主义,在他的心目中,把握家庭大权,将妻子当成宠爱的玩偶看待,恪守传统意义上的法律与道德,这些都没有任何需要受到质疑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个社会必定都是按照他所接受的教育所接受的道理去运转的,这些并没有什么疑问。所以,在娜拉觉醒之前,他也是混沌地按照着自己所遵守的道义去生活去处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娜拉的觉醒也促进了海尔茂的一个觉醒,海尔茂在和娜拉争论过后,在娜拉都放弃相信奇迹中的奇迹之后,他愿意寻求方法试着去改变自己,改变到他们俩能在一块儿过真正像夫妻的日子。他在娜拉走后“心中闪出一个新希望”,预示着他有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大男子主义。

海尔茂对娜拉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为娜拉独立自主的意识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场所,使娜拉有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正因为海尔茂只需要娜拉在他身边像只小鸟儿一般开心地没有自己思想地生活,而娜拉一直以来也是如此表现,海尔茂才对娜拉的其他方面没有苛责过多,甚至在娜拉的缺点上都采取一种宠溺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娜拉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是娜拉自己本身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是可以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存在这一事实。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娜拉的行动验证了这句至理名言。中小资产阶级敢于抗争的品质同样体现在了娜拉身上,即使面对着自私小气又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在抗争的道路上,娜拉依然不屈不挠地秉持着自己坚强而勇敢的性格,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获得解放和自由,明白自己该通过何种渠道才可能获得社会地位,获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她头脑清晰,在道德、法律、宗教和丈夫面前不退让一步,所以,第一次抗争便获得了奔向光明的权利。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五
《玩偶之家 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 -----娜拉的世界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克利·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以女主人公娜拉心境的转变为线索,即从她对丈夫的百般爱慕和依恋到与丈夫决裂的过程,再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和罪恶,歌颂了妇女的解放。以锋利的笔锋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

该剧的人物关系虽然简单明了,但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活,个性突出。以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因“冒名签字”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为主,以娜拉与柯洛克斯泰之间借贷关系,海尔茂与柯洛克斯泰的上下属关系,以及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的初恋情人关系所产生的矛盾为辅,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将种种矛盾交错展开,在矛盾和冲突中,完成了女主人公娜拉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

娜拉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漂亮的少妇,尽管家庭条件不是十分优越,只是“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雅致,可是并不奢华”,但是她仍然很快乐,因为家里有她最爱的丈夫,有她可爱的孩子们,爱,温暖了她的小世界。圣诞节就要到了,她给孩子们和仆人添置了许多小礼物, 伊娃的一套新衣服,一把小剑。巴布的一只小马,一个喇叭。爱密的小洋娃娃和摇篮。另外还有几块衣料几块手绢儿是给佣人安娜的。当然不能忘记的是,给丈夫的惊喜。满足了所有人圣诞节的愿望,她给自己的只是一袋儿并不被赞成的用来偷嘴的杏仁饼干。 林丹太太的拜访,带给娜拉重逢故友的喜悦,在她和林丹太太攀谈追溯过往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娜拉的改变,“娜拉,娜拉,你的老脾气还没改?从前咱们一块儿念书时候你就是个顶会花钱的孩子”,“不错,托伐说我现在还是。可是‘娜拉,娜拉’并不象你们说的那么不懂事。喔,我从来没机会可以乱花钱。我们俩都得辛辛苦苦地工作。”娜拉不是不爱花钱了,我相信没有人不爱花钱,只是娜拉在生活的历练中成熟,成熟之后更加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在聊天的过程中,娜拉告诉了林丹太太一个自己引以为傲的秘密:她曾经用自己的能力向别人借了一笔巨款救了海尔茂一命。她用尽各种手段来说服海尔茂去南方过冬调养身体,尽管海尔茂说她不懂事任性,但什么也阻止不了她救她的决心。父亲的病危,使他没办法从父亲那里借到钱,但情况紧迫,娜拉只好假装父亲的字体签了借款单,单纯的娜拉只当这是一种手段,并没有考虑的太多,唯一知道的是,她的丈夫可以活下去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只要把欠款还清,一切就结束了,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她过上更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她唯一担心的就是怕海尔茂知道受了自己这么一个女人的恩惠,他那大男人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娜拉所作的一切都是以海尔茂为生活的重心,一味的付出,为了家庭,为了她所谓的幸福,她坚信海尔茂是爱着她的。她用各种方法减少自己的开支,用自己的生活费补贴家用,她觉得自己像个男人一样,但却从来没有委屈到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娜拉是个好女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们的小生活过的风生水起,如果没发生后来的事情,没看到海尔茂虚伪的嘴脸,娜拉会一直满足于这样的生活。虽然后来知道“冒名签字”的结果:触犯了社会的法律,会被大众排斥,被其他人不耻。但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诉丈夫,自己坚定地准备承担一切责任,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甚至决定自杀,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性格的表现。娜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如果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即使认识了丈夫的恶劣品质,要采取与丈夫断绝关系的行动,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就在海尔茂得知可能会因为“冒名签字”带来的后果之后,他怒斥娜拉,将一切都归罪于娜拉,责怪娜拉断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和前途。海尔茂将他的资产阶级丑恶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切为了自身的利益,以自身的好处为出发点,并不去想娜拉做这一切的缘由,只想用不通人情的法律束缚娜拉的行为,实在是可耻!可悲!我只能说,海尔茂是资产阶级的条条框框下产生的没有感情的机器,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娜拉终于在海尔茂激烈的言辞中醒悟,明白了自己不过是“泥娃娃”,以前听从父亲的话,

后来听从丈夫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在自以为的爱的环境中活的自在快活,她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她坚决同海尔茂决裂,她要“重新做人”,为自己而活,以自己为生活的重心,对于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宗教,娜拉更不会把它放在眼里,她宣称:“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娜拉的言语显示了她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女性。她的出走是她用民主思想进行反抗的必然结果,尽管娜拉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娜拉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海尔茂,寻找自由,但同时她也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或许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她这一点,因为孩子是大人们爱的结晶,孩子也没有选择自己是否要不要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既然大人选择了诞生抚养一个孩子,那么就应该尽到义务,因为这是你们的必须承担的责任。但反过来想想,大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在没有发生变故之前,都是带着最甜美的初衷的,生活或许会磨平了许多的争吵的棱角,但有些原则问题不是忍让就可能达成一致的,所以我觉得娜拉做的没什么不对。如果一个人不能先从爱自己开始,那么还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爱别人。人,本来就是自私的,都是独立的个体。

总之,易卜生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中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等思想,并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以及对病态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谴责。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六
《玩偶之家1500字读后感

十九世纪后期在欧洲戏剧舞台上, 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面向社会, 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玩偶之家》写于1879 年, 它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 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她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其实这是误会。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经过什么烦恼事?”实际不是这样,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要借钱为丈夫治病,借了钱要想尽办法还债等等,但她从不垂头丧气,并且很积极、乐观。为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债,债主威逼她,而她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自己坚定地准备承担一切责任,甚至决定自杀,所有这些都是娜拉倔强性格的表现。娜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

娜拉毅然决然地同海尔茂决裂,更主要的是有她的思想基础。“醒悟”后的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持敌视态度。当海尔茂说她“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时,她激昂地回答说:“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我知道大多数人赞成你的话,并且书本里也这么说。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相信大多数人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的话。”对于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宗教,娜拉更不会把它放在眼里,她宣称:“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娜拉的言语表明了她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她同海尔茂决裂的行动是她用民主思想进行反抗的必然结果。作者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中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的思想愿望,并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

《玩偶之家》的深刻意义远远超出了对海尔茂这样个别资产阶级庸人的揭露和批判, 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辩护士们极为害怕。他们认为娜拉出走是大逆不道, 并辱骂易卜生破坏了欧洲“善良的家庭秩序”, 是一个败坏道德的作家, 并要求禁演《玩偶之家》。娜拉的出走, 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 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她的这一行动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于阶级、社会、环境的局

限, 易卜生不能, 也不可能为他们思索的人生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娜拉虽然离开了海尔茂的“玩偶之家”, 但是却逃脱不出那个制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会。易卜生在展现生活和揭示人物命运的过程中, 能够以发自内心的力量, 把他所思索的人生问题深深地打入观众或读者的心里, 让人们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义, 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七
《《玩偶之家》读后感》

09级汉本3班 0920021307 洪莹

表象后的真实

——读《玩偶之家》有感

【摘要】三幕话剧《玩偶之家》是现代散文剧之父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是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然而本剧并不是简单的阐述娜拉的觉醒,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及,在平常的语言行为背后藏着的不为人知的真实。剧中娜拉和托伐幸福甜蜜的家庭背后也笼罩着若隐若现的阴云,让人捉摸不透。于是,本文就着表象与真实的辩证关系对《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从而揭露表象的不可靠性。

【关键词】表象;真实;不可靠性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于1828年出生于挪威,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三幕剧《玩偶之家》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易卜生一直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觉醒,成为思想成熟的先进女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里“玩偶”的地位,于是进行反抗,离家出走。然而本剧是带有欺骗性的,在表象的外衣下人们往往看不清人物的真实性格和真实情况,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本剧的开头,“她一边脱外衣,一边还是在快活地笑。她从衣袋里掏出一袋杏仁甜饼干,吃了一两块。吃完之后,她踮着脚尖,走到海尔纳书房门口听动静。”,从行为上可以看出娜拉是个活泼开朗,甚至有点小淘气的女人。而后林丹太太向她提及丈夫的去世,娜拉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时至三年后的今日才表示遗憾,可她并没有考虑自己以外的事情,对林丹太太丈夫的去世表示同情似乎也只是礼节。种种迹象让人们以为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是个天真幼稚、以自我为中心和很少体恤他人的形象。可是,娜拉为了救治丈夫勇敢机智的借债,在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下也没有停止对自由的思考,在发现丈夫的虚伪之后毅然决然的离开,等等事实表明,娜拉其实是个坚强独立,思想深邃的人。

托伐爱称呼娜拉为“我的小鸟儿”,爱看娜拉跳舞,总想着出现一件危险的事情让自己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娜拉一次,他对娜拉的疼爱让人羡慕。可是,当柯洛克斯泰的事情发生以后,他的真性逐渐鲜明。他像个大孩子一样,害怕别人对他的评论,他之所以开除柯洛克斯泰并不是因为柯洛克斯泰的本性很坏,而是害怕“银行里的人全都取笑我”。无论娜拉怎么求,他也不改变自己的决定。在自己的名声和娜拉的愿望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娜拉对他来说,更像是自己的女儿,由着他来保护、引导。其实,他是一个胆小、狭隘、自私的人。

而柯洛克斯泰的出场像一个反面角色,阮克大夫说他“害了道德上治不好的毛病”。他利用娜拉冒充签名借债的事情要挟娜拉留住自己在银行的职位,害得娜拉险些自杀。可是,他也是富于同情心的,用感人肺腑的话语去阻止娜拉自杀。他也是深情的,林丹太太的抛弃、孩子的牵绊,让他的生活蒙上了阴影,逐渐堕落,可是林丹太太的爱让他瞬间醒悟,后悔并且放弃要挟娜拉,寄去了借条来帮助娜拉和托伐的一家。其实,他是个善良的人,是个受社会环境影响、被人们误解的可怜人。

不仅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让人始料不及,剧中巧妙隐晦的人物关系也让读

者对人物产生了误解。

起初柯洛克斯泰拜访托伐,林丹太太碰巧也来拜访娜拉,柯洛克斯泰喊门的时候,林丹太太“吃了一惊,急忙躲到窗口去”。她告诉娜拉柯洛克斯泰做的事并不体面。从这一点,能够让读者认为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是对立的角色,林丹太太是认为柯洛克斯泰的人品上有问题的。可事实上,林丹太太与柯洛克斯泰是多年前的恋人,因为生计林丹太太才嫁给了有钱的林丹先生,但她和柯洛克斯泰是相爱的。

戏剧接近尾声的时候,海尔茂一家幸福快乐的表象已经维持不住了,因为托伐不惜牺牲真正的幸福来维护这种表象。他自私、狭隘的性格已经暴露无疑,在他心里,娜拉远没有他的地位、形象重要。海尔茂一家真实的不和谐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玩偶之家》里的表象以及表象后的真实,让我们明白,无论是阅读一篇作品,观看一部剧作,还是了解人和事,都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爱情、婚姻的世界里更应当用心去感受,不能被甜言蜜语所蒙蔽,要真正的了解对方的为人,感受对方的真爱。但是如果在爱情、婚姻里你已经失去了自由,请你果断的离开,因为爱情需要平等需要尊重。

【参考资料】

[1] 浅谈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出走的娜拉.李幸.《神州》2011年第二十四期

[2] 哈佛双语名著导读——玩偶之家.王蓓.天译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八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读后感

篇一:玩偶之家>读后感

鲁迅先生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娜拉是个可爱的女子。她不再按约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开始问: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这是说人反思生计、习俗和信仰,和男权不是故意相对,碰巧的是当时的经济现状是男人的经济地位高,女人几乎无经济独立性,习俗中“当时没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约更神圣”反之的,如果一个中国的男人按照约定俗成的样子娶妻生子,突然有一天问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最后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决定离开家去追寻,也是同理,和女权主义是不是没有直接联系?突出强调男权和女权,矫枉过正,在实际的社会改革的操作中,更有号召力点,可能更好用点。虽然后果也会极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门的那一刻,才是她成长的真正开始。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么坚决,以至于可以忍得舍弃她深爱的三个孩子的伤痛,是因为现实让她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她上了一课,她要做真正的自己,做独立的人而不是供别人消遣的“玩偶”,直到这时她才为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伤心后诲,其中有他的父亲给她的,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给她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经济上的不独立。在经济依赖于她的父亲中能是作为孩子的她,而不是作为一个成人的她。然而现实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出嫁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成了她的父亲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她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一丁点的社会经验,也就是说对社会没有一丁点的认识,还保持着孩子式的纯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所以说她的出走才是她的成长的开始,从此她才真正地进入了成人世界,才走进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上。我想她出走后首先面临便是经济上独立的问题。按照鲁迅的观点,她出走后结果只有两种,要么变坏,要么回到她的丈夫的身边。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还没有充分的经历和资本来反驳鲁迅的观点。也许在经历生活中风风雨雨这后,她会领悟到人心的险恶,社会的种种不测。她的丈夫已经给她上了第一课。而能够很好保护自己并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人应拥有的本领,女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处于弱势的女人更应该拥有这种本领,因为只有获得经济上独立、靠自己生存,她们才能获得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对话的资本。相反,依赖于男人就为将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所以说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篇二:玩偶之家读后感

看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后,我觉得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她虽然没有任何地位,可是她在认清丈夫海尔茂的虚伪的面目后,选择了离开。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是玩具,一件外表美丽,能逗他开心的玩具。当得知娜拉的行为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立即变了脸色,说娜拉是伪君

子········。娜拉所做的都是为了救他,都是因为爱他,可是他全然不领情,不感激就算了,还说娜拉没资格教育孩子······,这一切就像在娜拉心口插了一刀,他居然是这样一个伪君子,自己当了他的玩偶这么久却不知道,对他来说,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别的她什么都不是了,海尔茂忽略了娜拉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照顾孩子等等。或许应该说在当时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来说,妇女在家的劳动是她们必须做的,只有付出没有得>收获。没有资格谈报酬,谈回报。海尔茂也不会在意到她的这些付出,他的意识里也没有对此思考过,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就有义务在家劳动,照顾孩子甚至没有理由去要求什么,也没有理由对他的安排说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我很欣赏娜拉的勇气,妇女应该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妇女要想在家庭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要有独立的思想,妇女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篇三:玩偶之家读后感

如这本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像个玩偶一样,摆布在父亲,此后是丈夫的手中。她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喜欢丈夫喜欢的一切,甚至冒着败坏名声的危险为丈夫借了一笔钱好给丈夫治病。而当事件败露时,身为丈夫的海尔茂却毅然的指责妻子。本是

同甘共苦的时刻,而演变成为故事的高潮——女主人公娜拉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整个故事在事件败露以及男女主人公摊牌的时刻到达了高潮,作者在最后用娜拉的出走,似乎宣誓着女性主义的奋起。

在我看来,娜拉的出走(转变)来的有些突兀,仿佛一个沉睡了千年的人,突然惊醒一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中的地指出: '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 。而娜拉只是有些孩子气的宣布出走,并且不再相信奇迹。她并未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作为一位母亲,她放弃了对家庭的责任,或许我们可以说是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让娜拉在得知丈夫的真面目时,毅然作出的无可奈何的决定。

看完整个>剧本,从爱情观的角度来看,海尔茂全心的爱着这位妻子, 8 年来,都像孩子一样的宠爱她。其中很多的对白,显示了一种大男子主义情结。或许像中国古代一样,封建制度造就了男尊女卑的地位,但是一个男性,能够如宠爱一个孩子般的宠爱自己的妻子是很不容易的。再者就是名誉的问题,一个男人把名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海尔茂说:“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这多少与中国或日本的传统有些相似,我想这并不能归责于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吧。娜拉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只是用孩子般的心态与海尔茂相处,而海尔茂也乐意充当父亲的角色,替她安排一切。而故事的结局是娜拉指责海尔茂从未与她进行一场认真的交谈,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一个心态不成熟的主人公,在故事的结局,作者也并没有交待她的结局。用出走来对抗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的无情,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剧本的林丹太太似乎是唯一能看清现实的人,她一在的劝娜拉告诉海尔茂事情的真相,她利用尼尔·柯洛克斯泰来满足自己空虚的意愿,她们作为悲剧生活下的牺牲品,都是为名利所累。林丹太太利用她的爱情去挽救娜拉的名誉,而在最重要的关头,她却突然醒悟,真正的夫妻应该是没有所谓的秘密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即使是夫妻,有些东西毕竟还是自己去消化。毕竟每一段婚姻都不是没有瑕疵的,或者我猜想,如果尼尔·柯洛克斯泰把信拿走了,娜拉夫妇之间还藏着这个秘密,她们也许能像以前那样快乐的生活,继续欢乐的歌唱。那娜拉也不会觉醒,而继续做他的泥娃娃。当然,这并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揭露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法律的无情。娜拉一直在指责法律的无情,而就算在中国社会,一个儒家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中国,法律一样是冷酷无情的。或许我们会探讨到底娜拉伪造签字应不应该,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她当然是错了,而她的错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她的悲剧在于她那懦弱的性格,在经济上失去了独立性,她必须依赖于他的丈夫,同时来自丈夫的呵护,也让她一直处于远离社会的边缘。

我并不如同作者那样为娜拉的出走而欢呼,剧本一开始,我就不喜欢娜拉,这位孩子似的母亲,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沉浸在丈夫的宠爱当中,而没有认清伪签字的法律责任。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阮克医生深深地爱着她,娜拉享受着这种被爱的感觉,而阮克医生就在她身旁,默默地爱着她,并且在快要临死的时候,表白了自己的心情。而娜拉早已知道了他的秘密而装作全然不知,并且要求他像以前一样与他们相处。我想这是残忍的,深爱的女人在眼前,只是从来不落到自己的身上,我想娜拉是利用了阮克的爱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

每个人都是爱情生活下的悲剧,爱人的如同被爱一样,都是生活在别人塑造的影子中生活而怡然自乐。当阳光照进这个阴暗的角落,一切都改变了原样,于是童话世界开始瓦解,仙女也终归要落进现实。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九
《玩偶之家英文读后感》

The real after the appearance

The Doll's House was a story which is described the process of the Nora's self-awareness,and how she get rid of the doll statue from her husb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Nora loved her husband and believed him all the time. She always has romantic and unrealistic fantasies on the real life. She thinks that she will have a happiness family if she tries her best to reach all her husband's request. But finally, she found that everything was not as good as she imagined. Her husband just treated her as a doll. So she finally left home without hesitation.

After we read this drama, all of us will think that Nora just looks like an innocent woman. But in fact, she was very goodness and strong. In order to help her father and her husband, she did a lot of stupid things. However, she always was the doll no matter when she was getting married or not. She never had her own independent thoughts. Fortunately, she finally realized this thing and left her home.

In my opinion, the author's real intention is to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with Nora's father and husband who wer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en’s society to contrast the lofty quality of these women who has Bourgeois liberation thought. For example, Nora is very brave woman and always wants to pursuit of freedom.

Well in this drama, it severely punctures the false appearance of Bourgeois at many aspects, such as moral, law, religious, educational,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t also exposes the real of false under the appearance in Bourgeois society. In a word, at that time, Nora was a brave woman who has Bourgeois liberation thought.

Although in the end, she chose the right thing what is leave her home to find her own value and existence as an independent human. And I am very appreciating her courage and independence thoughts. But at that time,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an not be changed on the basic. So, Nora would never be truly independent at that society. Her dream of get along with her husband also will never come true i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thoughts would not change fundamentally.

From this drama, I think that we should know who we are, what we want, and what we should do no matter what time. And nowadays, our society has a amazing change. So we must be serious find the false appearance of our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real after this appearance quickly. Only in the way, we will have self-confidence to succeed on the process of our life.

玩偶之家读后感篇十
《玩偶之家读后感》

玩偶之家讀後感

賴薇婷 化生一 982037

指導老師:李曉萍

「其實你的話沒說錯。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白己。你沒資格幫我的忙。我一定得自己做。所以現在我要離開你。」,娜拉覺醒後對丈夫說的這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及感觸最深。在做一件事時一定要以身做則,才能成功說服他人自己的想法理念是正確的。娜拉覺醒後首先要做的是思考到底自己怎麼做才對的,之後喚醒和她以前一樣的婦女。

女性在過去傳統的社會裡,一直是處於弱勢的一方,被認為必須要在男人的羽翼接受保護,難道女性真的那麼柔弱需要被保護?而不能獨擔一面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男人、女人都是人有什麼差別呢?差別就只在於性別不同而已,難道性別不同能力就不同?那些的不同都是男性想要維持住他們領導的地位,而編出來的謊言而已。大家都是人云亦云,從不思考這件事是對或錯,直到有些人覺醒了,並且投身於喚醒他人,事情才稍稍有改善。但並沒有完全處於公平的狀態,從社會各個角度都還可以看到遺留下來的痕跡,例如:男性不喜歡自己的妻子比自己傑出,希望她待在家裡照顧小孩、照料生活起居,為了家庭奉獻自己寶貴的

青春歲月。這些事時有所聞,這些事都是女性應該做的事嗎?他們不能和男人一樣為了自己而追逐夢想嗎?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不管你是男性或是女性。

這篇故事的社會充滿了男性主義的思想,從丈夫對娜拉的稱呼、態度以及生活中的小細節都可以感受到。故事剛開始所描繪的情節是大家習以為常溫馨家庭的場景,溫柔賢慧的妻子、有才能的老公、可愛的小孩,這些都是我們認為的理想家庭場景,但我們都不會想到背後隱藏了很大的不公平。為什麼是男人出外賺錢,女人在家處理家務?而不是女人在外打拼維持家計,男人在家照料小孩?這些都是傳統男性主義下不平等的待遇。為了打破這些不平等以及思考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方法,娜拉走了。靠自己的力量支撐自己,使自己成為獨立的經濟個體。娜拉走了會怎樣?我覺得她會到世界各個角落體驗各個地方的文化,進而體會女性在社會的地位,結論出女性的下一步該如何走下去。並且喚醒世界各地的女性族群不要在讓自己處於弱勢、被欺壓的地位了。雖然人的壽命有限,能做的事也有限,但在娜拉的呼喚之下,會有千千萬萬個娜拉在世界各地為自己的權益奮鬥。


玩偶之家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人物分析 娜拉走后怎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玩偶之家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玩偶之家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874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