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2015-09-28 11:52:07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中国有句老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有一定道理,得瑟得太早的人往往笑不到最后。慧极必伤,似乎只有“愚且鲁”才能“无灾无难到公卿”。所以像司马...

  《资治通鉴》读后感

  中国有句老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有一定道理,得瑟得太早的人往往笑不到最后。慧极必伤,似乎只有“愚且鲁”才能“无灾无难到公卿”。所以像司马光这样的——小时候能砸缸救人,长大了能做翰林学士,退居二线能写《资治通鉴》,最后成为执政大臣,死后还能哀荣无限——实在是难得。于是,就想读一读《资治通鉴》。

  我从2012年的元旦开始读,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读完了整整20册书。有的拖拖拉拉读了两个多月,有的一周就读完,不管怎么样,我竟然坚持了下来,我从来没有在一部著作上花过这么长时间!所以,当我合上最后一册《通鉴》的时候,心情竟然非常的激动!读完一遍后,我把全部20册书拿出来摆在一起的时候,心中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是没办法用语言形容的!翻开这些书,看着自己在字里行间的勾画、标注以及随手写下的诸多思考和感悟,我觉得自己这两年过得太值了!

  回想整个过程,《通鉴》从战国开始,到五代结束,一共1362年、十六朝的历史,算考异和注释在内600万字,司马光积一生所学,费十九年之功而成的巨著。我今草草一读,不能领略其万一。但是,跟随着司马光的大手笔,穿梭于这些陈年往事之间,将宋以前的历史脉络整体摸了一遍。我器小易盈,少见多怪,所以每读到一点新鲜,便欣然自得玩味数日。不敢说有多少认识上的长进,但总归是领略了历史的博大,更有一些非常感性的体悟,上不了太高的档次,略述备忘。

  《通鉴》入手写的第一件事情是“三家分晋”,最后一件事情是“南唐杀契丹使者”。历史不同于小说:开篇没有任何铺垫和导入,劈头就是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结尾也没有任何的收束和交代,五代十国的千头万绪都还没有下文便戛然而止。忽然而开始,又忽然而结束,历史就是这样。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一样,还未出生这世界上便已经有了纷纷扰扰的各种缘定,一出生以后便立即加入其中,直到临死这些千头万绪也没能了结干净,死后又留下许多未灭的缘法去影响别人。司马光作此书是要帮助皇帝“穷治乱之理,鉴以往得失”,历史有其必然的规律可寻,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偶然之间、忽然之间。

  《通鉴》的正文300多万字,但是1362年的云烟往事恐怕再多十倍的篇幅也说不完。想来,司马光和他的写作班子肯定也是精挑细选地地留下了这300多万字,舍弃了更多。我在读的过程中,也时常提醒自己莫把任何一段做等闲看:因为书中短短的几行字代表的历史都可能比我的一生还要长,因为书中一个简单的肯定评价都可能是我一生修养都达不到的境界,因为书中一句寻常的引用都可能是编著者几十年博采经籍的结果。也不要小看那些只在《通鉴》中出现过一个名字,便再也没有被提起过的人,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瑰丽的一生,都是赫赫于当时社会,并在正史中有传的人物。也不要小看那些多已湮没难考的古地名罗列,这都代表着先人经略天下的胸襟和韬略,他们在推动着历史朝着今天的格局发展。读《通鉴》的时候,经常看到一大堆的官衔和人名,翻上几页之后,就发现这些人都死了。他们的事业有人继续,他们的职位有人代替。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这两句词中饱含的慨叹。

  读《通鉴》,还有一个有趣的小发现。《通鉴》所载期间,大一统的朝代有:周、秦、汉、晋、隋、唐。而按照古人说法,秦是为汉驱除天下的,隋是为唐驱除天下的,也可不算在内。而五代除后梁外的唐、晋、汉、周四代更迭,基本上是把之前出现过的大一统朝代按倒序又排了一遍,使得《通鉴》形成了起于“周纪”,收于“后周纪”的一个完美圆环。我自己给他起了个名字:历史的“小周天”循环。这或许是历史的巧合吧。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开篇写了一段“告示”,要求读历史的人要对过往的历史有一种“温情和敬意”,这话讲得太好了!读《通鉴》也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公元前读到公元后,从先秦读到五代,先人的脚步越来越清晰,古人的智慧越来越熟悉,如孵化一颗鸡蛋一样,混沌遥远的历史逐渐显示出了我们所熟知的雏形。面对《通鉴》我常想:书中所载的一切,书中人们所做的一切,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身处的一切。因为历史上他们的种种努力,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和拥有的一切。想到这里,顿觉书中人物的亲切,也为他们而生起敬意。这岂不也是钱穆所说的“温情而敬意”的表现之一?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司马光和他的同仁们花了十九年的时间精心编纂,我今有缘用两年的时间便能读完。想想自己看书的辛苦,更遑论著书的艰难,怎能不让人感念前辈先儒们的付出?还有音注《通鉴》的胡三省,最初的手稿完成后全部遗失,又二度重注,倾注心血甚多。他在序言中反思了自己注书的不足,最后满怀感慨地说“有志焉,然吾衰矣”,闻言心酸。司马光在成书后给皇帝的奏表中说:“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津力,尽于此书。”此言实在催泪,读至此处,怎不令人动容。又读到最后的“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司马温公儒者高风,大道无悔,肃然起敬,肃然起敬。

  读一书将尽,如观一人将终。这是我读《随园诗话》读到最后的一个明显感受。自此以后,每读一本书在将要看完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临别的不舍,读《通鉴》更是如此。回想两年寒暑,朝夕与此书相伴,陪我四处出差,今天读完,如别老友,书中人事,倏忽过眼,信知书史乃有情物也!


《资治通鉴》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资治通鉴 读后感

1、《资治通鉴》是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编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成书目的主要是《资治通鉴》 读后感(2015-10-05)

2、资治通鉴读后感2000字篇一《资治通鉴 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2000字(2016-01-15)

3、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读后感(共4篇)汉纪读后感汉纪读后感 杨晔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读后感(2016-06-12)

4、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全(共7篇)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姓名:翟茜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号:21411002 学号:1120102975《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记载的历史达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资治通鉴读后感大全(2016-11-02)

5、  【资治通鉴】读后感  继续读史。 一路读来,一路感慨,发现很多巨人都通读此书。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 【资治通鉴】读后感(2017-08-05)

6、  资治通鉴读后感  假期里,除了吃住,看球,蓬头垢面,心倒是静了,静心继续整理《资》的感悟。 读到西汉逐渐衰落,心里也跟着紧,但 资治通鉴读后感(2017-08-08)

7、  【资治通鉴】读后感  不知不觉,也读了这部大部头的20%,读至汉明帝刘庄,摘要如下:  一、汉明帝的性格。汉纪三十六卷云:帝性褊 读资治通鉴有感(2017-08-16)

8、【第一篇】: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015 7 7)1 、参考家长建议,制定一份详尽的暑假计划(包括作息、学习、活动安排及完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9、【第一篇】:读《兔王圆点点》有感《兔王圆点点》有感兔子,一直被人视为懦弱的象征,我也不例外。但谁又会想到,这亘古不变的歧视却被我手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10、【第一篇】: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015 7 7)1 、参考家长建议,制定一份详尽的暑假计划(包括作息、学习、活动安排及完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11、【第一篇】:也说狼奶人奶与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年 4月 2日 第002版观察 也说狼奶人奶与中国史 周国全求是杂志社原秘书长 狼奶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12、【第一篇】:90后的青春,没吃狼奶长大的一代源期刊网 http: www qikan com cn90后的青春,没吃狼奶长大的一代作者:裴 钰来源:《南方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13、【第一篇】: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十四个个性迥异的孤儿乘坐“孤儿列车”去寻找“家”。有的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 向着明亮远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14、【第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良乡中学田秋丽****************************************************************最难战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15、【第一篇】:母狼的智慧 读后感母狼的智慧》读后感这篇文章很早以前便已经略读过,但在学完了蒲松龄的《狼》以后,在善与恶之间,我对文章 母狼读后感(共7篇)(2015-08-3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资治通鉴》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资治通鉴》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5114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