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2016-06-12 11:28:1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读毛泽东传有感(共4篇)读毛泽东传有感《读毛泽东传》有感暑假在家,我读了平生第一篇名人的传记。读了后让我的感觉到名人传记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了解这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带给我们许多的鼓舞和启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以前没有看过。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第一篇

《读毛泽东传》有感

暑假在家,我读了平生第一篇名人的传记。读了后让我的感觉到名人传记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了解这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带给我们许多的鼓舞和启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以前没有看过。

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带着一本《水浒传》。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父亲开始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在干完活之后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骂他是“懒而无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田地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也可以从书中感觉到那时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这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国的古语,毛泽东都没有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如果当年老毛同志没有读水浒和三国,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有那么卓越的表现,而中国也不会是今天这么强大的中国了。后来,毛泽东用自己私下的攒钱离开家到外面闯荡。正是他的独自出外闯荡,让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于是让他起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想法,想拯救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

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被他种精神所感动,少年的毛泽东便开始关注国家的兴亡了!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映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现在很多人择业都是想着以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赚很多的钱,才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似乎我们已经没有以前毛泽东时代人们的那种纯朴的念头了,要精忠报国,要为国捐躯……或许人们都觉得只有乱世才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只有乱世才需要毛泽东那样的英雄。

可我觉得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已经失去一次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的机会了。现在中国正在不断地建设着,在不断地壮大,这时候正需要我们,我们不能再失去这次机会了!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同时,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在生活中,有关很多问题我都很优柔寡断的,我不断的在想,为什么同样是吃饭长大的人,毛泽东就可以那么果断,而我却如此不能做决定呢?我不断的思考着,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做决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目标。而我,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自己缺乏主见的弱点。人

的一生,不能都任凭自己的弱点为所欲为吧?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毛泽东也是,但是他都能够克服,同样是人,我也可以

我仍然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毛泽东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老毛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老毛说话是很有逻辑的。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小兔崽子们,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会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我们要偷偷的学过来。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以前没有好好念书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要努力了,不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我要对自己说的话。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这部传记也可以说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第二篇

读《毛泽东传》有感

最近我看了由美国作家特里尔编著的《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061月1日首次出版了这本书。

《毛泽东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中国政治家领袖的经历过程,作者站在西方人的特有角度对毛泽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毛泽东在书中体现出的是立体丰富深邃的多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他的奋斗他的决心,他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后的纵横捭阖掀起的红色风暴,一切的发展都有根源,一切的根源又是从上一次的发展而来,我们能看到毛泽东的脉络,也能和他靠得更近。同时,该传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他的一生是充满了奋斗、追求、和辉煌的过程。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和下颚上尤显突出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部传记没有把毛泽东当作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讲述的。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的出现,他也不都是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书中也提到,他自己也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

【读毛泽东传有感】

但整本书看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毛泽东的英勇与丰功伟绩。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准确而清晰地指挥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人民的精神。他的一生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而且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本书对毛泽东年幼时期的作为描写的比较详细、生动。毛泽东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是那么的渴望。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毛泽东的文化知识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家庭状况及年少时的生活情况。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十分擅长精打细算以及积累财富,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吝啬和刻薄,脾气极暴躁的人。他的爸爸由于在和别人的诉讼中获败,所以极希望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毛总是和私塾老师搞不好,并极憎恶儒家文化,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爸爸只是希望儿子粗略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把他培养成一个种田养猪能手并实现自己的发财梦,而毛泽东天生酷爱读书的习性却促使其走上了求学之路。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努力学习。毛泽东的幼年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还遭到了父亲的阻拦,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把自己沉浸在书海之中,努【读毛泽东传有感】

力汲取知识,为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铺垫了基石。我们在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又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更应该充分发挥一个学生应有的职能,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便利的教学条件努力充实自己。

其次,毛泽东对待信仰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为一名马克思的信仰者,他并非一味地追求马克思主义却不加以分析思考。事实上他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国情不同,因而指导方针亦不可照搬复制。对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来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发育完全,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免误入歧途。对一些人云亦云的事物,要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批判地接受。

再者,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毛泽东那种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他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因为在水中如果一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都是不停地思索。

同时,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他曾对孩子们说:“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爱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梦想,坚持,不轻易放弃,以及火一样的热情,这四点正是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所必备的。

总之,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受颇深。我们要学习毛主席那种在革命年代的精神,学习他那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一位新时代的年轻人。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第三篇
【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读毛泽东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毛泽东传》读后

以前的教科书中,经常会学到关于毛泽东这位伟人的历史、生平以及他的品,但都是零散的,没有哪一本是全面的把毛泽东作为线索串成一条主线来展开叙述,有幸我在大二的暑假拜读了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这本书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国文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作者根据近年来得到的最新资料,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增订版。相比第一版,新版增加了很多新的材料,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最新编辑和研究的成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据此对书中关于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的叙述进行了大幅修改,全书章节增删篇幅甚至达三分之一以上。新版依然承袭了第一版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毛泽东一生的角度,保持了优美流畅、生动自如的风格,但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为敏锐新颖,更多地关注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对于人物和情景的分析更为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并且据此更为具体地描绘出了他脑海中想象的“毛泽东的真实的整体画像”。另外,书中还有大量精美珍贵的图片,使历史真切可感。

众所周知,要想了解近代中国近代历史的脉络,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主席。读《毛泽东传》,让人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厄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主席的身上和毛主席的文献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他是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本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

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也许是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我是一个喜欢读闲书的人,但很多的时候,都是看一些报纸杂志。时间,如沙漏流逝,不可追忆。人在空闲时,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我以前也看过很多名人的传记如《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等等,不过看这本《毛泽东传》虽是因为作业,但我以前就很想看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书了,以此重温这段历史、了解毛泽东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向导,领略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的原因,从而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开国主席。这本由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从很客观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奋斗、追求、思索、斗争、挫折、坚持、艰辛、胜利、失败、阴霾和辉煌等等,从儿时与父亲的抗争到17岁出乡关,从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到秋收起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从万里长征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从抗日战争到三年解放战争,从建立新中国到大跃进,从庐山会议到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一直到逝世。毛泽东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

这部传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它写出了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独特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写出了毛泽东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写出了毛泽东是怎样思考和处理中国革命过程中面对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怎样解决一个又一个常人深感棘手的难题,从而引导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自从毛泽东以他巨大的身影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时候起,人们便越来越关切地注视着他,渴望了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在20世纪中国所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是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拟的。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几乎总能在中国革命的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国的命运困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时刻,他如同上帝般的预言准

确而清晰的指示着中国革命的方向,振奋着人民的精神。并以他超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党魂、军魂、民族之魂。如果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创下的是华夏一统的千秋伟业;而毛泽东则是让这个自鸦片战争百年来受尽屈辱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了世界的民族之林。他的一生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许并不过分。我看了这部《毛泽东传》以后,不仅能正确认识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最真诚的儿子是如何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不息的,同时,这部《毛泽东传》还像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也只能从这位伟人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中撷取点滴,以感悟这位伟人的迷人风采。

这本书中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艰辛努力和历史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不讳言他的失误,并对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他作出决策的思考过程、失误原因,作了客观的叙述。它的出版,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决策的过程,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发展和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他在建国后期出去了一些错误,使我国停止了发展甚至出现了倒退,但这些是非功过自有我们后人评说。现在我们对毛主席的一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但他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人格魅力在当时,实实在在的激励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人,他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太阳。

现在,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而去,但是如今读着他的传记,也仿佛和他一起再次经历了一个传奇的人生,他的一生有很多地方给我们思索的启迪。

毛泽东虽然出生于农民家庭但这样的出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志向与追求。少年时,父亲本打算送他去一家米店当学徒,以便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走上父亲所安排的生活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寻找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道路。回头看看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的志向又如何,我们有几个会把自己的未来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时常会抱怨学习的苦闷那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的志向,为什么读书?所以现在的年轻一代是需要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的,有了奋斗的目的,当然就有奋斗的斗志。为了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尤其是在重要历史关头亟需总结经验时,他更始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他老人家曾说过,他只有在游泳的时候才不思考问题,因为在水中如果一思考,就容易沉于水中或者呛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思考到哪里,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而对水中思索的体会,估计也是吃了很多水的苦头后的经验总结。而所有这一切,也是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判断的根本,试想,一个整天不思考的人,或者说,不思考正事的人,怎么会对任何问题都有明确的看法呢?

纵观毛主席对自己一生的工作,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赶走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一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评价毛主席的这两项工作,第一点大家都没有疑义。对第二点,用毛主席临终前的话来说: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其实,如何评价毛主席的关键,正在于评价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一种常见的庸俗的解释就是毛主席是为了党内的权力斗争的需要而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是一种站在资产阶级人生观立场上做的主观主义的解释。它首先认为毛主席的

人生价值就是要争取满足个人的权力欲。以此出发,来反对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不对?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人民大众掌握民主的武器,以不流血的方式保持人民政权的永不变色。而其矛头指向的是党内的那些意图走资本主义路线的人。这些人虽然在昨天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并赶跑了他们,但是今天他们可能自己就要把自己变成另一个蒋介石因为他们不能从根本上同自己思想中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而那些以功臣自居的人,被封建主义历史上的论功行赏的观念充斥头脑,不愿意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思想状态,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自觉的走到了革命者的反面。这种影响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毛主席如此威望,都觉得处理起来极为困难。只有消灭了这种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否则,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所消灭的官僚资产阶级,又会卷土重来。毛主席看到了这样的局面,所以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因此,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意图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消灭私有制乃至人民头脑中对私有制的欲望。

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难点在于,私有的观念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人是以文化大革命为借口,来达到打击异己的个人目的。这样弄来弄去,实在达不到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初目的。私有制心理的一种体现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以功臣自居,而忘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革命胜利的根基是人民在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自己不过是参加了这个过程的执行而已,而绝不是自己的功劳。那些革命者,奋不顾身的参加革命,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却有了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冒出来了。因此,这些人就不是革命者了,而是走到了革命者的反面。由此看来,要想保持无产阶级的本色,真是既困难又容易。说困难,是要人跟自己做斗争。说容易,方法实在简单:无非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少考虑,多考虑集体利益。能够做到这一点并终身实践,始终坚持,实属不易。而这正是毛主席不朽的秘密所在,也正是反动分子想怎么样抹黑也做不到的秘密所在。

毛泽东生长在封建时代,读的是四书五经,也正是这个时代封建王朝就寿终正寝了,新的教育正要开始,在毛泽东的心中走进新型的学校念书的心愿愈来愈强烈。他渴望去更远的天空去飞翔,他渴望冲出古老的山涧,汇入浩荡的长江,奔向海洋,在这强烈的愿望的鞭策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走上一条通往明天的漫漫长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像是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着水。他对自己的未来目标明确,那就是救国救民,探索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真理。为祖国为民族而奋斗。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终生未能追求到真理,不能把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那么他将一事无成。就因为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报复,毛泽东最终带领着中国人民战胜了一切困难,建立了新中国,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毛泽东的人生,同样也反映于我们中国的社会发展上。

2011年的暑假,借着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我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与收获,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以后我会多关注一些红色革命人物,为自己多树立一些好榜样去学习!

《毛泽东传读后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第四篇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毛泽东传,觉得这次看的这本很精彩,是老外写的,作者叫啥罗斯。特里尔的,外国人的名字总是叽里咕噜一大堆,不如例如韦小宝,张三之类的中国名字干脆,所以我总是很难记住老外的名字。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不可能不知道毛泽东的,他是中国的骄傲和传奇,但由于在中国毛一直都是被当成神来顶礼膜拜的,所以中国人反而不能真正去了解和熟悉毛的一生。

对于政治家们来说或者对于无聊政客来说,他们更喜欢看毛掌权后如何熟练的应用中国古代哲学,军事巧妙融合马列主义的政治谋略,并一次次成功击败他的政敌,毛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梦寐以求的偶像,是真实存在过的英雄和伟人,但我告诫所有模仿者,你永远也成为不了毛泽东,即使你有着和他一模一样的能力,他自身固然可贵却依然是历史的时代的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如果毛出生在当今社会,也可能无用武之地。毛是一个革命者,破坏者,是产生在大混乱时期中国的产物,在那个时代革命是一种时尚,就象当今社会炒股写博客是一种时尚一样。毛不是一个好的建设者,从他晚年的败绩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毛出生在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其父极擅精打细算以及积累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及其吝啬和刻薄,脾气极暴躁的人,毛后来回忆说他这辈子第一个斗争的资本家就是他爸爸。毛的爸爸由于在和别人的诉讼中获败,所以极希望儿子不要象自己一样是个文盲,但毛总是和私塾老师搞不好,并极憎恶儒家文化,总是偷偷看水浒,三国等小说。毛的爸爸只是希望儿子粗略认几个字会算帐就行了,把毛培养成一个种田养猪能手并实现毛父的发财梦,而毛天生酷爱读书的习性却促使其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传读后感

在经过一番激烈家庭斗争后,毛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去城里读书的资格,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毛的爸爸要求毛支付一笔因为他去求学而导致家庭必须要雇请一个帮工的经济损失才能答应他的要求,而毛最终找母亲和亲戚借了一笔钱而解决了毛父提出的难题,最后毛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带上自己最心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出发了,临行前毛没有和他的父亲道别,即使他妈妈一再劝他和父亲打个招呼,毛冷冷的说:我恨他!

毛在城里读书也并非诸事圆满,其天生就是一个叛逆者,同学们瞧不起这个个子高高的从农村来的家伙,而毛高傲的自尊也使他在学校及其孤立,只有两个同学是他的朋友,毛坚持认为三国演义里面描写的就是历史,并因此和同学发生激烈争吵,而且和高年级同学打了架。毛换了很多学校读书,很多都是中途而废,毛曾经想学经济学或者法律学,他写信告诉爸爸说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或者律师,但最终只是为了让他爸爸给他寄来生活费找个借口。

毛在学习过程中及其偏科,喜欢的课程都是100分,甚至有一次国文课得了100+5分,而不喜欢的课程都是零分或者接近零分,毛的美术考试就是画个圆圈在下面写两个字??鸡蛋,或者画个大圆圈下面画几道波浪线写道:半壁见海日

毛在文学上的天赋和造诣是非常惊人的,这个也不用咱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毛学生时代经常给人写对联写家信换点零花钱,他喜欢在街头最喧闹地带看书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极喜欢游泳和洗冷水浴,有一个雷电交加他浑身湿透从山上跑下来,说是野蛮其体质,文明其精神。

对毛一生最大影响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他老师,杨昌济并不知道自己成了他岳父(杨开慧是在其父亲死后和毛同居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斯大林。毛就是因为杨老师的原因到了北京大学,毛当时在北大当了图书管理员,呵呵,当时没人会理会一个工作低下的人,毛曾经对著名学者胡适很热情的提了一个问题,而胡适在得知毛不是在校注册学生后,冷淡的拒绝了回答他的问题。毛在经济上经常陷入困境,总是债台高筑借光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而无法再次启齿借钱了。毛当时在北京居住在最便宜的三眼桥,和七个老乡挤一个炕上,毛后来回忆说:翻身都要和左右两边打招呼。或者在杨教授家和看门的挤一张床??毛的思想就是在那时不断追求不断迷惑不断思考中形成的,毛和我们一样读了很多啥弗洛伊德,尼采,泰戈尔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涉猎。

在当时的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中,毛没去的原因主要是他不懂法语,也有人说是为了杨开慧,因为那时候杨正和他在热恋中,而他认为自己连中国的东西都没有学好,遥远的法国也不可能改变古老而混乱的中国。他在送别去法的同学时说:革命不能因为赴法勤工俭学而停顿。


毛泽东传读后感(二)

我曾经在大学的自习室里面跟着考研的同志们打过几个月的酱油,其间接触过政治。在政治中占了很大一块的便是毛泽东思想。我曾经非常讨厌政治课程,当然现在也不喜欢。但是我现在还是有一点点进步了,至少开始关注新闻,至少我也看是看各种政治人物的传记了。前些时间我就刚刚看了金冲及的<毛泽东传>。

我很佩服两种成功者,一种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的那种人;另一种是抱着几本经典书籍研究了一个透透彻彻然后灵活运用的人。我觉得毛泽东是两种人的结合,在他刚刚投入革命的初期他没有多少书籍、思想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凭借手中的半本<三国演义>加上别人翻译的马克思便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尤其是当他被大家看重之后他便是博览群书的典型代表了。

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人很多,还有人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之后还大有作为。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据说就是一个毛氏理论的坚定践行者。我没有很系统、仔细地研读过毛泽东的各个著作,体会一下真正的毛氏思想,但是看看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我觉得这似乎还真值得仔细地学习一下。()能够从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且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拿下天下的这段故事都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传奇。由此总结而来的经验之谈自然比那些纯粹的理论文字要实在的多。

我觉得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并不跟张国焘、博古等人那样死死地抱着那些经验之谈不放手,而是自己亲自践行检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的社会中似乎也很需要这种论断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评论,有多少是真真正正经过了一番调查的呢?我觉的似乎不是很多!毛泽东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笔财富便是他的?毛泽东思想?。但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一个思想理论的缔造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自我思想的践行者、一个自我行动的总结者。

对于总结的重要性我似乎也有点亲身的体验,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从一个全班倒数的学生一下子跃居到全班第一并且多次保持,我觉得一次次的自我总结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当然,我还是把我当时最成功的原因归于出色的模仿能力。然而,一次次的总结的作用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这让我每隔一段时间便能够经受一次思想上的自我洗礼。说道思想洗礼,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洗脑?。我觉得毛泽东是我最佩服的一个?洗脑大师?。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他那段时间人们的思想觉悟会那么高,而到了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觉悟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实在是不知道原因,但是我觉得毛泽东的洗脑功无疑发挥了超级重要的一个角色。看看那个时候盛行的毛泽东语录便知道毛泽东洗脑功夫之高强了。最近的十几二十年里似乎也有以为洗脑大师,他的名字叫做李洪志。李给人洗脑的功夫确实了得,但是最终差点把自己也给洗白了。

最近刚刚走进了潍柴动力,成为了潍柴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兵。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也写了几篇总结,想起了刚刚读过不久的<毛泽东传>,特来总结一下。


读毛泽东传有感相关热词搜索:读水浒传有感 读名人传有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毛泽东传有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毛泽东传有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582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