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2016-05-31 11:55: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共4篇)李清照词读后感读李清照词有感四年级 祁艳云寒假期间,难得闲适,便找来李清照的词读。 李清照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她独创了易安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她的词寄托着她的情感,可谓至诚。她的词低吟浅咏、缜密典雅。词人将情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景物中,再通过勾画将情传导给读者,深深的打动读者。如...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传记读后感》,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清照词读后感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一)

读李清照词有感

四年级 祁艳云

寒假期间,难得闲适,便找来李清照的词读。 李清照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她独创了易安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她的词寄托着她的情感,可谓至诚。

她的词低吟浅咏、缜密典雅。词人将情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景物中,再通过勾画将情传导给读者,深深的打动读者。如她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一寒字将读者带入惆怅的境地,“花残、香消”这触目伤情的凄楚,使人魂断、咽泣不已,悲凉气氛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凄婉的情调生动、感人。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词人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越读越意味无穷。人的情绪容易波动,难于把握。思念之情乍现还隐,反反复复。例如她的《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寂寞”因他不在身边而生,含蓄委婉的道出对他的思念,当然读者还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词人通过对自己忧、乐的描写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词中尽情的渲泄内心的痛苦之情,催人泪下,令人泪尽心难平。例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中用语浅显易懂,词人感情毫不修饰,全部情感倾泻而出却不失真诚。 掩卷而思,深感李清照的词流传千载而不昧,在脑海中日久弥新。

读书心得李清照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二)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读书心得【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读<<李清照传>>有感

阳光铺满整个阳台,给寒冷的冬日平添一份温暖.这等美好的时间,怎能任它白白流去?沏一杯茶,一袋瓜子,便是读书的佐料.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仿佛是一部男性作家文学史,而清照的出现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还记得小时候,因为李清照的性别我还闹了一次笑话.我说:”为什么这个诗人写得这么好却起个女人的名字?”妈妈笑”她就是个女诗人!”我惊讶,为什么会有女诗人呢?以前也没有学过啊?带着问题,我开始阅读.

全书的开头就给清照戴了高的帽子,但她真的当之无愧吗?我继续阅读.

清照的诗词流露出她思想的深度,艺术技巧的高度,和她横溢的才情,独树一帜的作品,都睥睨前世,还被称为”词国女皇”,她不仅在诗词上有很深的造诣,还能书善画,通音律,善博弈,懂教育,使对女性偏见颇深的王灼都感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

我也要感叹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清照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嘛!”

作为一个女生,我觉得清照真给女生长脸,是我们女性的骄傲!她教给我们很多喝多,要善于观察,善于创新,勇于冲破封建礼数,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正值青春大好时光,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初三那年,语文老师教育我们的那句话,至今在我耳边回响”拼一个春夏秋冬,搏一个青春无悔.”我想,现在应该改一改了”拼三个春夏秋冬,搏一个青春无悔!”

清照的正直也令我佩服,她聪慧机灵,对时事也非常关注,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正气,不畏权贵,敢于追求,真是德智双全的好女子!这样的女子,真是古代社会的一大财富!

她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我们应学习她的精神,她的才智,努力成为德智双全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清照词传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三)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李清照词传》读书报告

“自是花中第一流,细看这属于水一样的女子。”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后期著名文士也是苏门弟子之一,因此“她秉承了父亲刚正不阿的品性、出众的记忆力与文学天赋,接受了比其他女子更为宽松自由的家庭教育。”这从她自号易安居士和在词上的成就可以看出。

行了笄礼后,出外游玩就变成了有些困难的事。书中道:“李清照与同伴一起游玩溪亭,在兴致正浓时,便与同伴们相互上了船„„”于是就有了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总的来说,这次游览是她人生中快乐的一次经历。也是这本书唯一提到李清照和她的同龄女孩为友,可见随着李清照的成长,她的才华也逐渐提升,和当时女子思想的差异也慢慢增大。我所见到她的词中也很少看到她写一些有关女性友人的,而书中也多写年幼的她与当时著名的其他词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对于写作的交流,年老的她与旧友朱敦儒重逢,求跋于米友仁,可见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当时寻常女子如何能与她有共同话题,于是她是孤独的。

她是封建社会中少数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赵明诚,当然也有政治原因。他们共享诗文金石之乐,然而因为父辈政见之异、身陷党争等政治问题屡遭分离。也有一段屏居青州“归来堂”,斗茶赋诗的美好时光。在我看来,这种美好总是短暂的。当父亲李格非因为自己是苏门后四学士被惩处时,李清照无奈之下求公公赵挺之帮忙,然而只是“炙手可热心可寒”,赵明诚也冷眼相看。其实当皇帝打算打压哪派人的时候,李清照也无一幸免,因为两家是对立方。赵家落难时,李清照对待他们的态度与赵明诚截然不同。经历了那么多后,赵明诚依旧不能明白臣子只是君主手里的棋子,依旧留下李清照一人独自前往仕途,连守两郡却在城中发生叛乱后独自逃离,使君子为之不齿,也让李清照蒙羞。由上可见,在赵明诚心里,李清照并不是最重要的,他的心里还装了自己的家庭、金石、仕途,而仕途也比不过自己的性命。可即使他这样,李清照也用心维系着自己现有的家庭,这是她唯一的精神依靠。可这也被命运夺走。

晚年的她,国破家亡,被传“玉壶颁金”的流言,文物流失,病中嫁匪人,被邻居行窃,好为人师却自讨没趣。这才有了“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物是人非事事休”“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她因为词作名振汴京时,人人为之撼动;身处凄景时,只有独守孤苦。

她的《词论》和《金石录后序》为后人作出很大贡献,岁月如流水般流逝,当我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阅览背诵她的词作时,也应了解自称“此花不与群花比”她的人生路上的欢悲。

李清照读后感
李清照传记读后感(四)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女词人在过渡年代里的悲欢离合,她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哀哀欲绝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了一个妇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在数千年男子霸占文坛、描写妇女的作品也多处于男子之手的时代里,他的作品可谓异军突起,给文坛增添了一丛琪花瑶草,因而更增强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李清照读后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用寥寥数语,表达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时期,在我看来李清照对文学的热爱超过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学修养,受家庭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与赵明诚结婚后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坚持着她的文学创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迁,她带着很少的东西,随难民流落江南,背井离乡,漂流异地,多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祸不单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热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读后感。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诟病,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助,呼告无门,贫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觉孤独无助,丈夫不在,闺居无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独自一人上船,?独?字深刻的表达了她的无助和孤寂,仍然在怀念着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飞过,联想到大雁传书,不由的自问,云中的雁给谁寄来了信呢?表达了她希望是给自己,深夜仍无法入睡,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终于我还是体会到了爱的无奈,和无奈中的幸福,这种相思之愁是没法消除的,才把它从眉头撵下去,它又到心头上来了,同样才把它从心头撵开,它又到眉头上去了,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现的淋漓尽致,写的及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苏泷曾经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总结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为之感叹,那凄迷的生活也让我为之心痛,烟锁秦楼,细雨把酒黄昏后,海棠花是否一旧,声声慢心事谁知否,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一旧,这才下眉头,却又上心头,谁念我终日凝眸,帘卷着西风,惊醒旧梦,人比黄花瘦,一字一句,写出了她经历的情感之路,又有谁不为之感动呢!

从少女的天真娇憨,少妇的柔情挚爱、伤感离别,到失国之痛、丧夫之痛、悼亡孤寂、念亲怀乡、哀哀欲绝的情感,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让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读后感(二)

一向都喜欢婉约派的诗词,李清照的属最爱了,但是也仅仅是喜欢而已,并没有把每首都背下来,虽然每次都豪心壮志说要背完,每次都会被耽误,李清照读后感。还是怪自己没有恒心吧。这次跟着师父学写诗,师父说一开始要背诗,其实光光背诗还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唐诗的类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是偏爱于宋词多点。()背了好几首离愁的词,不是故意挑选的,按照顺序背下来,确实离愁的诗很多,怎么说,现在对于写诗还是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模仿还可以。分不清诗词的结构,每个词牌名的特点,这让我有点纠结。关于离愁的诗,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仲淹的御街行和晏殊的蝶恋花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升级版,也是我的最爱。

两首词基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寓情于景。落叶和西风肯定是少不了的,独上高楼亦是相同之处,可以想象的是登上高楼,听着耳边的风声以及树叶掉落的沙沙声,寂寥的看着只知道照亮朱户的月亮,加深了内心的离愁相思。?谙?意为熟悉,两首词都有用到。说说在这两首词里学到的词吧。欹:倾斜的样子。香砌:有落花在上面的台阶。练:素色的绸。

其实蝶恋花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从景物描写中完全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哀愁,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都是象征着品格的高贵纯洁,愁的是菊,哭的是兰,实际上真正伤心的是主人公。其实背完这两首词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就是感觉用文字描述就有点困难了,正如写诗的时候,明明知道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词。

相关热词搜索: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传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李清照传记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李清照传记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398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