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2016-05-25 09:00:0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共3篇)《刘伯承市长》观后感《刘伯承市长》观后感作为纪念南京解放63周年的献礼片,电影《刘伯承市长》全片90分钟,着重表现了中国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同志在1949年南京解放后,接受中共中央任命,担任南京市首任市长的一段历史,生动再现我党老一辈...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学习参考。

《刘伯承市长》观后感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一)

《刘伯承市长》观后感

作为纪念南京解放63周年的献礼片,电影《刘伯承市长》全片90分钟,着重表现了中国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同志在1949年南京解放后,接受中共中央任命,担任南京市首任市长的一段历史,生动再现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心系黎民百姓、胸怀宏韬大略的人格风采。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刘伯承任南京市长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作品。虽然在南京当市长时间一年都不到,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他为南京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南京人民还是很怀念。影片故事开始于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时间总跨度9个月,故事以刘伯承担任南京市长3个多月的工作、生活为主线展开,生动再现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老市长对南京建设的丰功伟绩。

刘伯承市长十分重视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上任伊始就召开了,市政府局长以上干部的座谈会,他说:“国民党在南京的统治已经结束了,永远背消灭了,从此南京将永远成为人民的南京”,刘伯承市长还引用了太平天国洪秀全建都后由腐化到失败的例子,谆谆教诲各级干部,我们要以毛主席的作风,在群众中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要犯官僚主义的错误,刘伯承市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的南京人民进行南京的改造和建设工作。

戎马一生的刘伯承,对南京这片热土情有独钟。他在弥留之际,曾特别叮嘱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播撒在祖国的山川大地,另一部分则【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安葬在他曾经工作、生活近7年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凸显了老市长对南京这篇热土的眷恋之情。

观后感讨论情况:

陈武:观看了影片《刘伯承市长》,我对这位南京市的首任市长非常的敬佩,他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了南京的所有人民。作为社区干部的我们更要爱护好我们这片社区的人民,我们要带动社区群众,构建和谐社区,努力打造属于我们的“美丽乡村”, 把我们和平社区打造成为幸福乐居的新农村。

朱本勤:看完这部影片,我想起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时候说过的一句话“为什么我总是眼噙泪水,因为我对这篇土地爱的深沉”,我们要学习刘伯承老市长的精神,提高自己的执行力,特别是我们社区级别的干部,我们离老百姓最近,走进群众,身体力行,我想是这个时代永远不变的宗旨。

丁桂平:刘伯承老市长十分重视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做为社区的火车头,让社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在力保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社区要洁身自好,不能被“裹着糖衣的炮弹”所腐化,要恪尽职守,一心为民。

和评社区【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2012年6月20日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哲学1001高天峰1019600115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二)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读后感或“读、写、议”论文封面(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学院 人文学院 班级 哲学1001

学号 1019600115 姓名 高天峰

读后感题目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概 要(150字左右):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

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

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

“年度风云人物”。

正文: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是谁改变了新中国走向?

在我看来,毛泽东创造了新中国,而邓小平却改造了新中国。

在读了邓小平传记后知道了:邓小平同志早年的生活,战争,十年战乱,改革开放等等,让我知道了他一生的功勋卓著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正如书中所写20世纪,是中国最高潮,是改天换地关键,在这种最关键的时代,拯救民族于苦厄之境的人是邓小平。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GCD,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 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在正式地了解邓小平同志之前,我以前只在课堂的学习和长辈老师的讲述中,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他提出了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上了新的轨道,改名了中国的面貌。然而,在阅读了《邓小平传记》后,让我对邓小平同志的辉煌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讲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早年生活、战争年月、十年战乱、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时期的经历。在阅读中,让我在了解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一生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他“三起三落”的经历,他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坚强的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正如本书的内容简介所描述的一样:20世纪,是中国革命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世纪,就在这样大动荡的年代,一个拯救民族于困厄之境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邓小平。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时,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僵化的政治思想局面。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而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同志还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是的,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时刻以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局为重,在任何问题和困难面前都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心怀坦荡、不气馁消沉,不畏缩退让,而是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未忘记过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和责任。他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

然而,在称赞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事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背后的艰辛与努力。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还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相信所有了解过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的人都会被他那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动和鼓舞。

(1)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 “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

(2)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65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

(3)最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这三次政治打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来势凶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连三次的严厉、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往往就会一蹶不振,悲观丧气了。然而,邓小平在这些困难面前却越挫越勇,用顽强地毅力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颗乐观的心态,以国家的命运和大局为重,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借鉴。同时,继续坚持事实就是的正确路线,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导致在“三落”之后最终出现了“三起”。他的一生“三起三落”,被错误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不屈不挠,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邓小平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毋庸置疑的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走过的人生历程,为人们奉献了一部厚重的20世纪历史教科书。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学会认真的回顾历史,回顾伟人的历程,学习他们的思想,看看一代代的先人是如何努力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

在邓小平通知带给我的启示当中,我最最赞同并且一直坚信的话语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的,我们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不管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是我们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知识看,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得到知识,真理。而真理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地证明其自身的价值。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学术上,只留于表面的夸夸其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我觉得我们身为有学识、有素质的大学生,一定要剔除只说不做,沉迷空想空谈而不落实于实践的弊病。

同时,身为新中国的新一代,我们也不能忘记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带给我们人生美德,如艰苦耐劳,敢于创新,打破常规,不迷信与权威,不屈于强权。我们应该时时汲取老革命家的思想光芒来发展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干的四有青年。

邓小平传记读书笔记
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建国时候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时刻以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局为重,在任何问题和困难面前都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心怀坦荡、不气馁消沉,不畏缩退让,而是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未忘记过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和责任。他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然而,在称赞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事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背后的艰辛与努力。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还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相信所有了解过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的人都会被他那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动和鼓舞。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 “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65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最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三次政治打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来势凶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连三次的严厉、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往往就会一蹶不振,悲观丧气了。然而,邓小平在这些困难面前却越挫越勇,用顽强地毅力

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颗乐观的心态,以国家的命运和大局为重,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借鉴。同时,继续坚持事实就是的正确路线,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导致在“三落”之后最终出现了“三起”。 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邓小平是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为中国后来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人物传记读后感500字 人物传记读后感2000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刘伯承人物传记读后感10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284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