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学读后感

2016-05-01 15:38: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教育学读后感(共3篇)教育学读后感《爱弥儿》读后感读了老师推荐的《爱弥儿》,收获很多,疑惑很多,不解很多,反思很多„„作为一名未来将会踏上三尺讲台的师范生,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关于卢梭所说的三种教育谈谈自己的零星收获,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成为学生的伙伴:“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而且,一个聪慧的人能...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教育学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育学读后感 篇一:《教育学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读了老师推荐的《爱弥儿》,收获很多,疑惑很多,不解很多,反思很多„„

作为一名未来将会踏上三尺讲台的师范生,在这里,我想就自己关于卢梭所说的三种教育谈谈自己的零星收获,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成为学生的伙伴:

“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而且,一个聪慧的人能够多么年轻就多么年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快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教育学读后感)

无论从自我还是他人的感受,都可以发现,一个整天板着一张脸、居高临下的老师,无论自身学识多么渊博,技能多么高超,都是很难与学生亲近,和孩子打成一片的。不可否认,教师需要威信,但是我想好老师不仅只需要威信,还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在把握他们的心理的前提下,才能充分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与依赖,才能叩开孩子的心门,做孩子的知心人。

(教育学读后感)

有张有弛,松弛有度,让孩子在玩中学吧!孩子需要的,是既能在他们迷茫的时候给予耐心指导,又能在他们放松的时候成为他们快乐玩伴的老师。

二、让儿童成为儿童:(教育学读后感)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

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

这是我对卢梭在少年期(12-15岁)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中,感受最为深刻的一段话,让我想起了时常在耳边听到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盲目跟风的家长让孩子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各种英语提高班、奥数特长班中„„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做法,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感受,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只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极度厌恶。

家长如此,那么,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呢?我们是否也会在将来的教学中,全然不顾学生的想法、感情,只是将我们的的思想、书本上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孩子?如卢梭所说,孩子不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对每一事物的看法、思想、感情,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思想,却没有权力剥夺他们的这一自由。让孩子们的思想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充分挖掘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成为一个个丰满、甜美的果实,万不可将孩子作为我们随意填充的容

器,让他们成为一部部只会填写“标准答案”的机器!(教育学读后感)

三、授之以渔: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学读后感)

卢梭说:“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学生求知的欲望便不在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教学策略,变枯燥无聊的公式、定理为直观又形象可感的游戏、试验,在课堂中,避免这种“填鸭式”教学,充分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我相信,这时候孩子从中学到的道理是印象深刻的,因为他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验到了自我探索的乐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交给孩子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乐趣。只有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掌握了学习方法,他才能贪婪地吮吸着知识,才能享受在书海中遨游的欢乐,成为自己的老师。

(教育学读后感)

成为孩子的玩伴,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做他自己,体验自由带来的无限欢乐;授之以渔,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愿我们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教育学读后感 篇二:《教育学读书笔记》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摘抄: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教育学读后感)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3、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1)、孔子的教育思想。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方法。(2)、《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篇:第一篇阐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应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为目的。第二篇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借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间,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应该是统一体的,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第三篇讨论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过教育形成儿童性格的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心得:

最近通过阅读《当代教育学》后,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老师要想把认真准备的课在讲课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几个方面要满足:一是要目标明确。就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

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科打浑,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做游戏、炫燿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要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要重点突出并且方法得当。就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总之,教学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要认真的学习与探索,同时保证有正确的态度,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

教育学读后感 篇三:《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篇一: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这就使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作为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再者,低年级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几乎为零。教育类书籍读后感。因此,老师的职责是既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处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老师年长于学生,知识?处事都胜过学生,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我认为:老师=老妈+师长。作为班主任的我,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学读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当代教育学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育学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育学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3840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