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2016-03-13 10:17: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共4篇)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这着实是一本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这是在单位图书馆借读的第一本书,书中有非常多的观点让我回味无穷,因借书早晚有还,故写此文,总结精华,加深记忆,以防来日忘却、悔恨不已。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这着实是一本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

这是在单位图书馆借读的第一本书,书中有非常多的观点让我回味无穷,因借书早晚有还,故写此文,总结精华,加深记忆,以防来日忘却、悔恨不已。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16岁时参加高考,成绩超过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者有很多观点是我非常赞同,甚至极为欣赏的,因为她总结了我自孩童时期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我深有体会;有些观点颠覆了我一贯的教育认知,让我不自觉发出“噢,原来如此!”的感叹;但也有一些观点,我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谨慎对待,这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下面我就我认为的书中精华予以总结:

一、阅读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杨振宁数学才能超常,刚上初中一年级时就把中学几年的数学都学完了。有人建议他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但他父亲对他的要求却是,花几年时间去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用了非常之大的篇幅、非常之多的专家观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点、非常之丰富的事例,来描述阅读的重要性。认真读过此部分后,我十分推崇她的观点: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作者把课外阅读比作一把“魔杖”,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也比那些阅读少的孩子快上很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谁不善思考。”“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1、 阅读与是否善于思考挂钩;

2、 阅读与学习成绩挂钩;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3、 阅读与智力挂钩。

在孩子接受初等教育时,仅凭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学习和待人处事上就越显得力不从心。 1

12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02页。

“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就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我觉得作者的这句话可以让我们作为名言警句,经常拿出来看看。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表弟今年高考,现在成绩还没出,他自己估的是670分,而且他已在高考前通过了北京一所“211”也是 “985”高校的自主招生,即使高考发挥失常,也能保证今后有一个好的前程。自他小时候,我姑姑、姑父因为工作忙经常管不上他,一天姑姑突然打电话来说孩子丢了,因为她临下班突然有事,忙完工作再去接孩子时,孩子找不到了!这给我们大家带来极大的恐慌,去学校、去各个亲戚家、去表弟的同学家、回家的每个路口……大家分头找,后来却是在新华书店找到的。小小的人儿蹲坐在历史名著区的地板上,捧着一本《双城记》看的津津有味。他在小学时期把能叫上名的世界名著基本上都看了个遍。

在这里,我想对家长们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孩子对大块头书不感兴趣,就不要拿什么“作文大全”、历史名著一下把孩子的读书兴趣“闷死”。作者想要培养她女儿长篇阅读能力时,给孩子推荐的是金庸小说。孩子8岁时已经把金庸写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全部看完了。

当前,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3

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高中生不少于150万。我想问,现在的孩子有多少能达到标准的?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二、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有些孩子经常说“我不会”、“我不敢”、“我害怕”,如果家长不适时给予孩子帮助,时间久了,孩子在心中就会产生“惯性”,以后再遇到此类事情还是退缩不前。家长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把难度和痛苦降到最低。比方说“打针”,每到打预防针时,门诊上总是哭声一片,有些孩子甚至“鬼哭狼嚎”手脚并用着想要挣脱父母的桎梏。可以想象,这些孩子对打针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来分析下大人的想法:打针是件很简单的小事,不疼,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者哄骗着打完就没事儿了。我们再来分析下孩子的想法:那么长那么冰冷的针头要插进肉里应该很痛吧,爸爸妈妈“动用武力”或者许下种种诱惑,证明了肯定非常痛,不然他们才不会这样对我呢!

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肯定打针疼的事实,再给孩子一个心理预期,给个“甜枣儿”,最后来4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个“兜底条款”。“打针有一点点疼,就像宝宝摔了一个屁股蹲儿那么疼。妈妈觉得宝宝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忍不住想哭也没事儿。”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甜枣儿”是利用孩子都有的英雄情结,让他觉得自己很勇敢,给了他鼓舞,激发孩子的勇气。“兜底条款”给了他退路,让他觉得想哭也没事儿。

三、不要捉弄孩子。

“捉弄孩子,是承认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举两个最时常发生的例子:

亲戚朋友笑问孩子:“如果你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你跟着谁呀?”

“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家吧。”

也许大人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拿孩子的童言稚语逗大人一乐,问过也就算了。但是对小小的他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会痛苦,会失落,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如果你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他可能会在此之后,与人5

篇二:《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莱西市马连庄镇洼子小学 季东春

寒假里,我有幸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我打开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愉悦,感受到了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学专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妈妈。她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她用自己多年来教育女儿的亲身事例来论述教育观点,因其举例充分、语言生动,这本书比晦涩呆板的教育论着要好读得多。 作为一名教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惊喜的发现,书里有很多的理念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认为要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不是去上各种提高班,有一种“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她反对给那些阅读经历尚浅的孩子去上所谓提高“写作技能”的作文班,阅读对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她还提出了好多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比如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正因为在她正确的引导下,她的女儿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说起作者的女儿,也是让人羡慕,小学时跳过两次级,10岁便上初中,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个性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可在作者的书中,却处处被描写成一个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而且也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妈妈。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平日,老师们总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无形之中,好像把这样重大的责任全放在了学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对于这一张白纸,最先画上一笔的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家长。儿童养成好习惯的起步应该

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家长,妈妈给孩子文明的氛围,孩子就将在这文明的氛围里生活。作者举例说,当年教女儿整理东西时,也曾大费周章。尽管反复提醒女儿要提前准备上学所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还是丢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学校送东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门钥匙,而这也是母亲在出门前反复提醒过的。针对这一情况,母亲果断地决定这次不再送东西。这样,女儿回家,进不了家门,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门外苦等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晚上,母亲找女儿谈话:“往常这时候早做完的作业,耽误到现在,什么原因啊?”女儿回答:“因为钥匙没带,进不了家门。”“不方便吧?”“嗯。”这时候,母亲从女儿懊恼的神情中已经知道,孩子已经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就不再说什么了。第二天,母亲发现孩子在出门前特意确认了一遍钥匙带了没。从此,忘带钥匙的事再也没发生了。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一点,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位颇具教育智慧的妈妈。带钥匙是家里的事儿,带文具书本是学校的事儿。学生常常苦着脸告诉你:“老师,我忘带文具盒了!”这时,老师是不是也该换个方法呢?

“有些无伤大雅的错,就让孩子犯吧。”听起来,这是很多严厉的老师和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儿童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大人永远不能期待一两次犯错之后,孩子就会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教育、惩罚了千百次,孩子还是照样犯错。这时,如果你还是无法容忍,那只能把自己“逼上绝境”,糟糕、愤怒的情绪笼罩头顶,进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对大人产生恐惧,将会筑起心灵的防线。无疑,这会严重妨碍更深层的沟通。所以,有些错,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他错吧。你不能精确估计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时间,那就踩踩刹车,让儿童在成长中自行修正。

书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生活,被作者一提炼后显得生动准确,而且极易让读者接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反而,让我这个天天要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老师,获得丝丝启发。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所有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篇三:《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当了妈妈后,我时常阅读一些教育子女的书,有幸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这本书是央视“子午书简”年度最值得一读的30本好书之一, 新浪网年度10大好书, 当当网年度新书畅销榜第一名。阅读后我感觉对我触动最大的不仅是作为妈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作为英语老师如何教育众多的学生。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而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操作性强,使我深受启发。

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这位妈妈不让孩子写“暴力作业”。所谓“暴力作业”就是带有惩罚性质的作业,例如做错题或没有完成作业后让学生抄生字每个一百遍。她认为暴力作业对儿童信心、意志、品格等有全面的消极影响。它的坏作用,远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点热,多吃一个馒头有点撑那样简单。它能改变事情的整个状态,让孩子罹患一种“厌学”的慢性疾病,摧毁他们的上进心,吞噬他们的创造性,消磨他们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坏他们的道德。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人们总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正确的,都是对学习有用的,孩子都应该认真完成。事实是,现在孩子们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岂止是无效,简直是负效果。这些作业如此无聊,从它对儿童学习兴趣的破坏,对儿童智力发育的阻碍来看,已走到了学习的对立面,成为反学习的东西。暴力作业主要有三种 :数量大,惩罚性,恶意评价。有两个直接原因,使一些教师和家长偏爱暴力作业。一是认为多写多记就能多学到知识。第二个原因是教师的急功近利。她引用哲学家弗洛姆的话,“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儿童当然也能适应暴力作业,但暴力作业中含有的奴役、敌意、压抑,会全面地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和健康。她同时认为抄生字或单词只需抄三遍就可达到记忆的效果。

读完这部分我就连想到自己某些教学方法方面的缺陷。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非常希望学生能够学好英语,在布置作业时生怕他们写的少,背不会,于是布置抄单词五遍,十遍,甚至要求把背错的单词抄更多遍数。回想起来真的是愚蠢和无能。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好家长和好教师最要注意的是避免孩子遇到“厌倦”这个敌人,所以他们倾尽全力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我改变了一些做法,单词只要求抄三遍翻译一遍,课文句子只抄一遍翻译一遍。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提高改善来使学生更快更牢地记忆单词和课文。上个学期我

就明显感觉到学生不像以前那样抵触抄写单词了。

对我非常有触动和启发的另外一点是,这位妈妈“只设记功簿, 不设记过簿”。圆圆妈妈从孩子四岁起直至上大学,一直准备了一个小本作为“记功簿”,记录圆圆。从“收玩具”, “自己编故事”,到“二胡拉得好”,“学会切土豆”,再到“住校第二周就不哭了”,记录了圆圆点点滴滴值得表扬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相应的“记过簿”记录圆圆的缺点和错误。然而圆圆的优点不断的坚持和增多,缺点却越来越淡化和减少。她认为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许多家长的错误就在于总喜欢用物质的东西奖励孩子,这说明他们并不了解孩子——对于今天并没有物质短缺体验的孩子,物质奖励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一些家长和老师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对于孩子身上的某个缺点,可以适当提醒,一旦发现这个缺点反复出现时,就应该考虑用正面鼓励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去帮助孩子克服,而不要反复地直接地批评,不要说“我都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之类的话。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过簿”,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我一向认为学生需要多表扬鼓励,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遇到某些犯了错和缺点明显的学生总是忍不住多说几句。有些学生批评后改正了缺点错误, 有些却成了顽症。读了这部分内容后,我尝试着多表扬犯错误有缺点的学生,潜移默化地使得他们认识到改正缺点错误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渐渐地学生就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另外,我现在所在的年级实行课改,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有加分扣分制度,以前我总拿扣分作为惩罚和激励的手段,而受到这本书的启发,明白学生应该多鼓励少惩戒,所以我几乎没有再扣分, 而是只要学生有好的突出的表现就加分,从此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英语了, 也更加欢欣鼓舞了。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当我们一次次的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爱学习、总是犯错误,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成绩时,我们有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会不会向学生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学生会有所改观。我会更加谨慎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做一个让家长放心, 学

生满意的好老师。

篇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近期我借读了统博家长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此外,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老师你好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2977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