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2016-02-06 16:38:26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这几天接触到一本书,书名叫当下的力量,也是在一个朋友群里听说的,据说很有能量,我自然不信,就上网下了电子版,看了没有20页,果断买了实体书。 ...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这几天接触到一本书,书名叫当下的力量,也是在一个朋友群里听说的,据说很有能量,我自然不信,就上网下了电子版,看了没有20页,果断买了实体书。

  看了以后就有种想法挥之不去,就是分享,这里面的这些内容真的太重要了、太重要了、太重要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本书大体是讲心灵修养的,我知道,很多人,99%的人,不管什么心灵的事,包括我,认为那都是无病呻吟自欺欺人的Q精神,自从接触这本书,我的想法发生改变,因为这本书确确实实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内容,内容相当多,我也是根据作者的文字,加之自己的感觉和理解随手记下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就仔细看看,如果没兴趣就勉强看看。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作者认为笛卡尔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维视为存在并且将自己认同于思维。也就是说你现在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就是你的大脑,作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幻觉。一般我们在无意识中认同了思维,那么思维就已经在利用我们了,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它所俘虏,所以我们现在认为思考问题的这个实体就是我们自己。

  这段话作者讲到的是思维认同的问题,也就是这一观点一开始就击中了我,作者说我不是我的思维,我大脑想像的内容并不是我,大脑想象中的我只不过是我的幻觉,呵呵,这不是扯淡么,大脑中的自己不是自己,那么自己是谁?

  作者后来就给出了答案和方法:

  作者认为我们的大脑只是塑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这个自我是有过去的经历和自己对未来的想象组成,并且这个自我还需要不断地用过去来唤醒,用未来去滋养,这个自我作者称之为“小我”,那么怎么样才能体会到这个小我呢,作者给出了方法,就是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从思维中解放出来会体会到真正的自我,这个时候,我们会意识到小我的真正存在。

  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也就是说你不是一个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使你很好的观察这个思考者,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然后你会开始意识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的智性,思维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你同样还会认识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快乐、力量、内心的宁静,都是来自于大脑之外的,你开始觉醒了。

  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很重要,以后我们也会不断地提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作者在这里给出的是一种方法,我就叫他观察者思维,对大脑的否认让就我们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心理学上叫做真我什么的,也就是作者说的超越思想的智性,或者更高层次的意识,作者的方法就是分出两个自己,让一个去观察正在思考的那一个,这样的话自然就会出现第三层次的意识,就是意识到一个自己正在观察另一个自己的这种情况的那个意识层面,呵呵我自己都绕晕了(后面还会提到),但是为了表达这种观点,我还是没有好的表述方法。

  这种情况我自己也进行了感觉和体验,的确是有,但是很短暂就消失,作者说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因为习惯了大脑思维、习惯了整天大脑里面各种声音乱糟糟的我们,真的力量很弱小,不能抵抗强大的思维惯性。

  作者强调,这本书不是用大脑去读的,是用感觉去体验的,不要期望一口气读完,它是需要你用一辈子去体验的。现在看来不无道理,我是看完一边后写的读书笔记,当我决定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同时决定要写读书笔记,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写在纸上,用以加深自己的感觉,更加透彻的体会个中的滋味。同时我也决定要和有缘分的人进行分享,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任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整天被各种烦扰所围困,而这本书也许会给你带来春天,至于不能那都是自己的造化,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以上的几个基本的问题,里面的概念性的东西看起来挺拗口,但是一定不要执着于此,那些名词只是一些符号,看到它指向的东西就好了,那些词汇就像是路标,路标就杵在那儿不动,你不用纠结这个路标本身,只要知道他指向哪里就行了。

  思维、思维认同、实体、思考者、意识、智性、小我、真我、观察者思维,所有的这些词汇,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这些只是通向我们认识自然灵性的垫脚石,既然是垫脚石,就不能没有,所以,体会出来就好。

  书中开篇讲了一个故事,大致是一个乞讨者,坐在一个木箱子上乞讨,一天有人要他打开箱子,他问为什么,他说从来没有打开过,然后最后还是打开了,发现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作者就说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乞讨者,有人说我很有钱,乞讨什么啊,作者说,你没有发现你内在真正的宝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乞丐。 这个故事说明这么几件事,一是灵性或者叫真我或者叫其他什么的那种意思的确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就好像是乞丐的那个箱子。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宝贵的东西。二是乞丐不愿意打开箱子就好比是我们的思维惯性,为什么要改变。三是要有人指点一下,就是让乞丐打开箱子的人,因为让这个乞丐自己打开箱子实在是太难了,迄今为止打开的也没几个人,就像佛祖、耶稣、老子等人的没几个。这个故事只是比喻,也到算贴切。

  在我们认识到了,思维也就是我们这个思考的大脑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并且用观察者思维的方式体验到在不去思考时的感觉,体验到了实实在在不被大脑左右的感觉,有没有感觉很不一样。可能有人还是感觉不到,可以重新利用观察者思维的方法去体验,感觉大约在3秒后产生,随后又被大脑的杂乱思绪所覆盖。出现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因为我们的大脑控制能力太强了。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再反复思考,即使有了解决办法也还是止不住的去思考的话,其实这已经是一种病态了,我们经被大脑所控制,我们失去了自己。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自言自语:我真是受不了我自己,这句话就体现了这个问题,你和你自己不是同一个事物,你是你,自己是自己。自己已经把你折腾的要疯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我不是我的思维,我可以控制我的思维,思维只是我的工具,我随时可以把思维关停,这个概念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把思维关停的方法就是观察者思维方法,当进行观察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你正在思维的内容,并且你还意识到了你正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呢,我是这样理解的,比如说有个人A正在抽烟,这时有个人B正在注视着正在抽烟的A,同时有个人C知道B正在注视着A抽烟这件事,那么C就是作者所说的新的意识层面。

  那么怎样产生的C呢,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产生,对于有意识这个名词,我的理解是可以支配的注意力,通过你的注意力让B去观察而产生C。

  这种情况下你会感觉到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有一种有意识地临在(又一个名词),这里出现了一个名词-----临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前面的C出现的状态就是临在,临在这个词,作者在书中说了无数遍,体会临在的感觉真的是很重要,作者也说了这种临在感就是你内心深处的自我。在这种临在状态下你的杂乱思维就瞬间消失了,大脑思维的力量立刻消散,因为你不再对你的思维进行认同而为其注入活力,这句话出现的思维认同这个名词我们以前也说过,他的相反意义---不再认同,就是利用你的注意力削弱了认同的力量最后产生了不再认同。

  这个过程有点绕,简单点说,B注视着A抽烟,A感觉很不好意思,不抽了,一边玩去了,这个过程是在C的空间内完成的,C的空间感觉就是一种充满真我感觉的所在,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和状态。会产生不自主强迫性思维的终止的效果。

  关停思维的方法真的很重要很有效,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不止一遍的提到这个问题,也许你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原因很简单,你真的没有把我所写的用心去体会,只是用眼睛扫一遍,感觉乌七八糟,绕来绕去的,没个意思。我真心希望能有人感受到这种状态,因为这种状态真的太好了,无论是对你的工作生活还是任何的事情,其正面的积极意义真的是不可估量。放下那颗浮躁的心,体会再体会,希望大家能有所得。

  除了观察思考者也就是观察者思维的方法外,还有一个出现本我意识层面的办法。作者说,你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在思维中创造空白。在这里,作者给出了“当下”这一名词,这个词也是整本书的核心词汇,当下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现在的意思,也就是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一刻,不是过去的一分钟也不是以后的一秒钟,就是现在的这一刻,而已。

  那如何在思维中创造空白呢?方法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这一刻,通过这一方式,你可以将注意力也就是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创造出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并没有思考。对于这段话的理解相信大家都有所感触,也有所体验。

  举个例子,赛车手在比赛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这种状态就是几乎完全临在的状态,大脑根本没有什么思考的,所有的动作都是根据感觉,这种状态下你的真正的自己也就是真我完全接管当下的这一刻,所以车手比赛感觉其实是非常棒的,就因为在那一刻,他完全脱离思维,全身心注意力投射到眼下一刻,内心无比平静,迸发出超强的下意识的综合力量。

  呵呵,平常人不会去从事这样的运动,那么怎能么办呢,作者也给出了方法,简单的要死。作者说,我们可以在任何日常活动中练习这种方法:举个栗子,每次你在家中或办公室上下楼梯时,你的每一步、每一刻甚至每一次呼吸时都全神贯注,完全集中你的注意力。或者在洗手的时候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的感觉:水流的声音、手的运动、肥皂的香味、此刻自己的呼吸等等每个细节都去有意识的去注意,相比大家也能理解了,就是体察你眼下的每个动作和感觉,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拉到当下来,这样很快,你就会出现一种感觉:内心感觉的无比平和,或者有更好的描绘语言但是,请原谅我的智商,呵呵。

  这种方法,这个观点,我简直是神认同。因为在这里作者暗合了另外一位伟人的核心观点,这个人就是明代的大儒----王阳明。王阳明此人非比寻常,不知道的可自行百度,他的主张称之为心学,在心学理论中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理论中一个方面就是执着于当下,把手头的事做好,也就是所说的事上磨练,在王阳明认为,事上磨练是一种修行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现在做的事情上,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不用管其他的乌七八糟,自然,你心性就被磨练出来了。呵呵,到现在我总算明白了王老先生的事上磨练的内在本质,其实他寻找的就是这种内在的感觉,利用内在感觉(无意识)去指导当下的行为,其力量无比巨大。重要的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是无比平静,用儒家的话就是“未发之中”,这些大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很庆幸,真的有种贯通感觉,本书的推荐序言中或评论中有提到,作者的观点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门派,但是又与所有的宗教门派有着实质的相通点。正是这个意思。

  这种方法重要的是有意识的去练习,最后变成无意识的习惯,偷偷告诉你,伟人都是这么捣鼓的。

  后面的分享我会加个小标题点出我要说的内容,这样有个目标性,摆脱八面不着边际的问题。

  认识思维

  今天回到原点了,前面提到思维认同等概念,其实还是心中存疑的,硬生生的把思维否定了,其实是很难接受的,那么今天就再认识一下思维的面目。

  我们现在已经认同了一个观点,就是大脑只是我们的思考工具而不是我们本身自己。我们是利用大脑来处理任务的,当任务完成时大脑就应该处于休止状态,实际情况却不然,我们总是反复的思考各种问题,现在的、过去的、将来的,各种画面时不时地浮现于脑海,这些无休止的思维其实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它直接损耗了生命能量,更有甚者进行的是强迫性思维,也就是根本停不下来,思维的力量比抑制力量强大很多,本来是乐趣的思维活生生给变成了痛苦!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要是找不出一个半个这样的人来算我废话,呵呵。即使表面上没有,其实任何人,我认为,都是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个问题的,自我反省奥…….

  为什么会思维上瘾,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认同思维,我们从思考内容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我们认为,如果停止思维,我们将不复存在。我们思考过去,因为过去赋予我们了标签,通过过去的经历,我们给自己贴上了各种标签,比如我们是医生,我们是父母儿女,我们是公司经理等等,没有了这些,我们就找不到我们自己了,这就是过去赋予我们的。我们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由过去的思维活动和投射到未来的思维活动勾勒出来的,书中称之为“小我”,小我是由对过去和未来的思维活动组成的(注意:唯独没有对现在当下一刻的思维活动,后面讲)只有不断的思考小我才能存活,这其实是个虚假的自我。举个栗子:当自己经历了一件惨败丢脸的事或者别人打击污蔑诋毁我们时,我们的小我瞬间感到了渺小与危机,经过与情绪的连锁反应(后面会提到)我们很快丢了自己,发展到极端就会自杀。相反,当我们成就了一件伟业,或者听到别人的有意无意的奉承,或者想到未来我们自己会多么多么伟大,我们立刻感觉自我膨胀,出现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呵呵。(看看自己的鼻子被小我牵到了什么地步!!,一切牵着我的鼻子走的都是纸老虎!!!)不要告诉我你没有这样的体验。这两个极端的现象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挥之不去。所以作者在书中书说: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因为没有过去,你将是谁?他还不断的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他的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慰藉和满足。

  小我对于对于当下的思维思维方式:小我总是习惯于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当下,或者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标的手段。完全忽略了当下的真正价值。

  作者说到: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但是,只要你与你的思维认同,你就难以找到当下。

  小和尚问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禅宗总是给你个故事让你悟,老子哪有那么高的智商去领悟!!!,帮我分析明白会累死啊,呵呵。

  分析的够明白的了吧,一点也不累,我却不是禅宗。

  最后,说一下阅读建议,请不要在工作之余的时间把我写的匆匆溜一眼,那样是没什么卵用的,最好是夜深人静,最起码是安静点的环境,仔细品味下,虽然没有什么文笔可言,但是基本道理也絮叨个差不多,好了,感谢有你。

  利用并超越思维

  关于思维与意识的关系,思维与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其实我们平时体验到有意识而没有思维的时候很多)没有意识,思维不会存在,但是,没有思维,意识照常存在。

  在超越思维的状态下去利用思维,这句话好难理解的,举个栗子,坐过飞机的童鞋有这样的体验,飞机在云层之上飞行,云层之上是朗朗晴天,云层之下却是翻滚涌动甚至雷鸣闪电。那么我们就在云层之上的飞机里看着云层任由其如何折腾,我们所处的依旧是朗朗晴天。在这里,用云层比作思维,用云层之上的空间比作意识,比较形象。

  在这种状态下去思考问题,思维会更集中、更有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当进行思维时,尤其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维和无念(有意识但没有思维)中徘徊,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枯竭、病态、具有破坏性。以上这段话好恐怖而又有力量的,作者这是指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是的,思考方式的问题,结合上面一段,本段话也是不难理解的,体验为王。

  作者提到,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不是知道,都是在无念的状态下进行突破性创作的,就如日本稻盛和夫所说的,他的发现都是由于无念的心灵与宇宙发生了链接而呈现出来的(也是好玄乎的语言,也许他们真的不能用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或许正是这种状态的最佳诠释。

  所以作者认为,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运用并适时停止思维。这是好炫的一句话。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读后感 力量

1、【第一篇】: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015 7 7)1 、参考家长建议,制定一份详尽的暑假计划(包括作息、学习、活动安排及完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共5篇)(2015-08-30)

2、【第一篇】:读《兔王圆点点》有感《兔王圆点点》有感兔子,一直被人视为懦弱的象征,我也不例外。但谁又会想到,这亘古不变的歧视却被我手 兔王圆点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015 7 7)1 、参考家长建议,制定一份详尽的暑假计划(包括作息、学习、活动安排及完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3篇)(2015-08-30)

4、【第一篇】:也说狼奶人奶与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年 4月 2日 第002版观察 也说狼奶人奶与中国史 周国全求是杂志社原秘书长 狼奶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600字(共9篇)(2015-08-30)

5、【第一篇】:90后的青春,没吃狼奶长大的一代源期刊网 http: www qikan com cn90后的青春,没吃狼奶长大的一代作者:裴 钰来源:《南方 吃狼奶的羊 读后感(共2篇)(2015-08-30)

6、【第一篇】: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十四个个性迥异的孤儿乘坐“孤儿列车”去寻找“家”。有的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 向着明亮远方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7、【第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良乡中学田秋丽****************************************************************最难战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共8篇)(2015-08-30)

8、【第一篇】:母狼的智慧 读后感母狼的智慧》读后感这篇文章很早以前便已经略读过,但在学完了蒲松龄的《狼》以后,在善与恶之间,我对文章 母狼读后感(共7篇)(2015-08-30)

9、【第一篇】:四年级法治护航 伴我成长治护航 快乐成长法律是保护我们快乐成长生活的大旗。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是生长在法律 法治护航快乐成长读后感1200字(共9篇)(2015-08-30)

10、【第一篇】:读后感怎么写后感的写作方法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 读后感怎么写(共9篇)(2015-08-31)

11、【第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800字当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我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仿佛有数千个波涛在一浪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800字(共10篇)(2015-08-31)

12、【第一篇】:关爱成长 法治护航关爱成长 法治护航”主题读书等系列活动方案为了贯彻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关于开展“关爱成长 法制护 关爱成长 法治护航读后感1000字(共9篇)(2015-08-31)

1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015 7 7)1 、参考家长建议,制定一份详尽的暑假计划(包括作息、学习、活动安排及完 吃狼奶的羊读后感800(共9篇)(2015-08-31)

14、【第一篇】: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十四个个性迥异的孤儿乘坐“孤儿列车”去寻找“家”。有的孩子会找到属于自己的 向着明亮远方读后感600字(共7篇)(2015-08-31)

15、【第一篇】:四年级法治护航 伴我成长治护航 快乐成长法律是保护我们快乐成长生活的大旗。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是生长在法律 法治护航快乐成长读后感500字(共9篇)(2015-08-3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21503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