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是该尘埃落定吗

是该尘埃落定吗

2016-01-22 11:47: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一《尘埃落定读后感》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是该尘埃落定吗》,供大家学习参考。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一
《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小说,它演绎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到终结的历史。简单的叙述,却有无限的张力,留给人无限的感慨。小说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一个存在着土司制度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把戏,各种各样的纷争。

小说讲述的了一个跌宕而迷离的故事:麦其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众人眼中的聪明人,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另一个是土司和汉人太太生的傻儿子,偶尔会道破天机的傻儿子。麦其土司因为栽种了汉人黄师爷引种的鸦片而迅速富足,成为了最强大的土司。后来,别的土司为了像麦其土司一样富裕,也都悄悄跟着种罂粟花。可麦其土司这边,却在傻儿子的建议下,改种了麦子,结果次年只有麦其土司的领地收获了麦子,其余的土司都只有罂粟,造成了麦子供不应求,麦其土司越发强大。其余部落的缺粮灾难让粮食丰足的麦其土司家的傻儿子发起了卖麦贸易,建立起边疆城镇,茶马互市。与此同时,两个儿子关于吐司继承权的争夺也激烈地进行时。在这看起来似乎是麦其家辉煌鼎盛的时候,随着汉人解放军的进入,所有的东西随着旧的土司制度土崩瓦解,一切尘埃落定,只剩下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我很喜欢小说的名字:尘埃落定。世间一切的繁荣与浮华不过是千千万万尘埃组成的,借着风,在空中飞扬、舞蹈,可当风过雨后,尘埃落定了,便什么都不存在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地间一粒飘忽不定

的尘埃吗?不论你是土司还是土司的儿子,不论你是傻子还是绝色美女,不论你在人生的舞台,甚至于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多重要的角色,你对于整个浩瀚的历史来说,终究也只是一粒尘埃而已。风轻轻一吹,便不留任何痕迹。所以,那些功与名、钱与权、食与色的追逐没有太大的必要,生死沉浮也终究不过梦一场,何况是那些如云烟的人生的起伏。一切都是浮云,一切不过尘埃。

书中的傻子实在是谙熟这些道理的聪明人,他因为傻(其实是真聪明),所以在一开始并没有与哥哥争夺继承权,没有想要过女人,没有任何强烈的欲望追求,他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书中,他一直以“傻子”的名字出现,父母都叫他“傻子”,哥哥也时常拍着他的肩膀,叫他“傻子”,就连下人们也叫他“傻子少爷”。或许这个傻子什么都不在乎,所以也常常自称“我是麦其家的傻儿子„„”但我并不认为他真傻。他只是计较的太少,不像任何人那样处心积虑地算计,谋划任何事,不追求任何东西,只求活得开心和自在。他懂得宽容和体谅,懂得用爱包容恨。他傻,可却用傻换得了在下人中的威望,得到了人们真心的亲近。他的傻让他活得没有那么艰难辛苦,更加潇洒自在,也让他躲过了很多伤害和厄运。傻子也常常做一些聪明事,在别的土司都种罂粟的时候,让老土司种上了粮食;修建仓库来储存多出的粮食,用粮食诱惑其他部落的人民;以及在边镇进行贸易,成为了远远富过他的父亲的人。这一切,让你觉得这个傻子似乎用很清醒的眼睛看着在这个旧制度下的世界,记得书在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到了他的眼睛,说那是一双异常敏锐而深邃的眼睛——它“什么都看得见,看见

了今天,明天也都全看见了。”正是它,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度在崩溃前的最后幻象,见证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的喧嚣与动荡。这个傻子也时常为这个没落的角落输送进新的血液,但却没有想过改变什么,其实他也无力改变什么,一切不过都是历史的必然。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太渺小了,傻子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过着自己潇洒自在的日子,看着该来的一切来到,该走的一切自然而然的走掉。不强求,不挽留。所以在故事最后,土司山寨随着解放军的到来而倒塌的时候,他也静静地躺在床上,安然地等着仇人来杀他。既然该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了,那就静静地等它落定吧。

读完书之后,突然觉得我们每个人,我自己,不过是一粒会思考的尘埃而已,我们早晚一天会落定的。那在这之前,是不是不必有那么多的争夺,有那么多的计较,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那些算什么呢?生命已经够渺小脆弱了,还是在尘埃落定之前,让自己快乐自在的飞舞吧!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二
《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读后感

一开始看到《尘埃落定》这个名字时,我直觉感到一股沧桑感,而在看完这部小说后,更加感到一股无力的沧桑感从这部作品中慢慢渗出,一圈一圈缠绕着我的心,忽然没有理由地,感到一股无力感。

《尘埃落定》,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小说,小说演译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终结的历史。没有太多的反思,却留给人深刻的思考,简单的叙述,却似有无限的张力,蕴藏了无限深情的感慨。小说整体展现的是一个我们陌生的世界,如红楼梦一样,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世界,是截取了土司制度的一段历史,在那里上演了各样的把戏,而能我的注意力,则一部分要归于某种程度上的我们对于这个地方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先说说作者:作者阿来,1959年出生于西藏。深沉高洁的沃土,古老热情的民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还有奇异的宗教信仰,这一切都为西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增添了一种特有的幻丽和芬芳。也许因为阿来就是出生并且生长在那个地方,他才能写出那种地道的味道。也许因为他对藏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的长期的依恋,所以才能让我们作为读者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的认知与思索。 《尘埃落定》主要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琪土司便是其中之一。老麦琪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少爷为藏族太太所生,英武彪捍、聪明勇敢,理所当然,被视为当然的土司继承人;而二少爷为被土司抢来的汉族太太酒后所生,天生愚钝、被人们看作是傻子。而正是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在继承权的腥风血雨中安然度过,成为了土司,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在《尘埃落定》中,家族的斗争与爱情交织,阶级与民族的矛盾又与历史矛盾交织,其中,又混杂着人性的矛盾,使得这个故事错综复杂。正因如此,使得读者读完总有一种无力的沧桑感,而这个复杂的故事,这出注定的悲剧最后也终于尘埃落定……

关于《尘埃落定》里的主角二少爷,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他是一个聪明的傻子。我记得老子曾说:“大奸若忠,大智若愚。”如果《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属于前者,那么,《尘埃落定》里的傻子二少爷应该就属于后者了吧。麦琪土司在国民政府黄特派员的指点下在其领地上遍种罂粟,贩卖鸦片。很快暴富。其余的土司用尽心计,各施手段盗得了罂粟种子广泛播种,麦琪家的傻少爷却鬼使神差地建议改种麦子。无疑,这在其他人眼中是一件傻事,这也的确符合傻子的做法,但是后来年内地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鸦片供过于求,价格大跌,无人问津,大批饥民投奔到麦琪麾下,使得麦琪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这不是巧合,后来,傻子少爷做的种种事迹都表明了: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一点线索,小说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除了亲生母亲,所有人都喜欢我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我是个聪明的家伙,说不定早就命归黄泉,不能坐在这里,就着一碗茶胡思乱想了。土司的第一个老婆是病死的。我的母亲是一个毛皮药材

商买来送给土司的。土司醉酒后有了我,所以,我就只好心甘情愿当一个傻子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隐约猜到文中“我”其实是在装傻,而理由,这里也可以隐约看出,“我”的母亲是一个毛皮药材商买来送给土司的,土司醉酒后有了“我”。母亲没有地位,父亲也不爱母亲,在那么一个大家族里,不装成傻子,早晚会死在继承权的腥风血雨中。正如他说的“要是我是个聪明的家伙,说不定早就命归黄泉。”所以,在这篇小说里,被认为是傻子的“我”才是最聪明的人。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傻子少爷的人吧,看是笨笨的人却有着大智慧,默默无闻的人却忽然一鸣惊人。有时,装傻也是一种大智慧,人生有时是难得糊涂,何必凡事都太较真,太认真了,很容易会累,凡事看得太清,会丢失很多美好,像《尘埃落定》里的主角那样,以一个傻子的姿态,用他的智慧在嘲笑周围的聪明人,总比自作聪明要幸福得多了吧。 只有爱他的人能伤他,而恨他的人丝毫不能触及他的疼痛。对权力,对财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魄力和幸运融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小看的傻子——豁达而又聪明。该来的事总会来,死命抵抗也没有用,该走的人总会走,拼命挽留也于事无补。所以他是这场动荡中最幸运的人,受伤最少的人。这是一种宿命论吗?还是无为而治的一例呢?

阿来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故事,更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看完小说,我觉得此刻我也不过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尘埃落定》,正是用心在歌唱着。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三
《尘埃落定读后感》

如果你不能像一个傻子一样淡漠地面对一切

你一定不会拥有一颗智者的明净之心。

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刻起

就有无数的规则等着将你束缚

如果你玩过各种各样的游戏,

先天的命运,

就像你在游戏中能用到的特权,和装备,

还有所有设置好的阻碍,

后天的命运,

就要你的聪明去闯关,你可以用努力来改变结果

,但你改变不了,你不遇到所有厄运般的阻碍,。

他是一个有着疯狂信仰的传教士,但是他失败了,那片他寄予希望的土地和人们并没有接受他的信仰。于是他被第一次割掉了舌头..然后,奇迹出现,他居然又会说话了。有着半截舌头的传教士依然正直倔将,所以他第二次失去了舌头 .我觉得他不应该做土司家的书记官。不如做土 司家 的囚犯,要么让土司把他的头也割掉 ..才是一个有尊严的结束方式,而不是成为土司家的奴仆,成为一个看似可敬其实可笑的牲口..我幻想着自己是那个博学多才的传教士,因为传教而被当地的土著关进了监狱,我会用我所有的时间来干什么?或许,我把我的思想写成书,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满口胡言。一定不会给我纸笔。那么就用小刀片该在墙上,等到土司看我不爽把我拉出去腰斩时,说不定已刻到了天花板上..尘埃落定里面那个傻子,是比任人都活得有尊严的一个傻子,世俗的所有规则制度都不能拿他怎么样。。所以,他是一个叫人倾幕的傻子。 .这样我能做到,成为 一个睿智的傻子,多是因为我们太薄弱了,小心翼翼并不能带我们什么。直接率性反而更快接近事实的真相。。

所有的悲欢离合,生死存亡,都是原野上的风。只是岁月更替无足轻重的附属品。..我开始变得像那片土 地上的人们一样淡漠,无所顾虑。。。这就是我对世界的感觉.好像它臣服于我的脚下

可其实我根本无能为力。

《尘埃落定》写的是人生。小说里有童年,有初恋、爱情、妻子,有事业、权利,有朋友、敌人,有父母、兄弟。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作者好象又想告诉我,不管有什么又能怎么样,一切都会倒塌,尘埃落定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就象麦其家那座雄伟的官寨一样。

《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历史的车轮总是不停的转啊转,象那该死的时间一样不知道停下来,伴随着历史车轮滚动的是新事物的诞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人是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人的命运跟所处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时势造英雄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顺应历史就生存甚至壮大,悖逆历史就只能灭亡了。麦其家族的腐朽与堕落象中了梅毒的人身体产生的溃烂一样,只能不可避免地导致灭亡,其展现出来的空前强大也只是灭亡前的回光返

照。

《尘埃落定》是一个寓言,小说里除了奴隶之外其他都是聪明人,当然除了那个麦其家的二少爷,但聪明人总是被聪明所误,聪明人总是闭目塞听,聪明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聪明人总是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别人都是傻子,有些事情聪明人看不到只有傻子能看到,而且很可惜这个世界上聪明人要远远多于傻子,这是一个聪明人的世界,我们被一群聪明人摆布着,只好从一个灭亡走向另一个灭亡。

看完了书又看完了电视剧,现在特别想去康定的草原看看天空。

之所以我自己觉得应该写写类似读后感的东西,并不是我觉得我脑子里真的有东西,更不是有什么感触不吐不快,坦白地说,是因为我感觉不写点记点,会不会就白读了!当初打算买这本书时,我都不知道它居然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也不知道它是谈什么的。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书名"尘埃落定"很好听(我还是这么肤浅),又恰逢打折,遂买之。读的过程很享受,作者文字写的优美细腻,讲的故事也能满足我潜意识中许多需要,虽然情节上有很多疑惑,有时很难明白里面某个人为什么那样做。后来我觉得也很正常,主人公二少爷是个“傻子”嘛,我怎么走得进他的世界。如果某人问我,这本书怎么样?我也许会说:“我喜欢那种小说。”说不清理由,我想也用不着。所以,我干嘛非的要什么深刻认识,以为读了这本书就懂藏族土司制度文化,就对人性欲望彻底认识,就知道我们该如何如何做,不该怎样怎样,就得生动形象加具体......当然,作者有他的目的,写这样一本书,也许就是想表达特定的某些东西,也许也给我们留下很多问题,有的他自己给出了答案,让读者去评判,而有些问题则需要读者自己去寻求答案。这就像做阅读理解一样,关键是,我TM为啥还要这样折磨自己呢!2014.1.12晚8:41.[很多偏见,仅仅作为一个记忆,无他]

傻子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今天的我们还是昨天的我们吗?在这明媚的早上我突然想到这句话了。昨夜熬夜看《尘埃落定》,今天的作息时间看样子要被打乱了。 我们这世界上缺乏的不是聪明人而是傻子,有些人看似很聪明其实看不透许多东西,有些人看似是傻子却比聪明人更显的聪明。生活在当代的社会装傻也是一门技术。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像一个繁荣富强的麦其家族最终消失了,因为在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终究是要走向灭亡的,一个国家不允许有两个国王。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了断一些人,一些事。到最后我们还剩下什么呢!让聪明人想去吧!马上要实习的我们会因为距离而变得更生疏吗?也许有些人就未曾熟悉过。既然是过客,何必去强求该给我们留下什么呢!有人说,当很熟的人分开后会变的不那么熟了,然而不熟的人分开后反而变的更熟悉了。难道是要弥补以前彼此缺失熟悉的机会?也许吧! 未来是个未知数但我们都快被同化在这样的社会中,穷人们都忌富,都唾弃靠关系上去的人,而当自己置身于相同的环境中,却也干着自己讨厌的人干的事,也变成一个傻子了,然后扔给我们一句话是为了生活!把生活拿出来说,似乎跟大家站到同一个水平线上了,似乎那些人也值得同情了。哈哈哈哈,以后我也要当一个傻子!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四
《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

想完完整整的写完一部小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想写一部受人瞩

目,与人产生共鸣的的小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犹如身处一片粗犷无边的大草原,无论面向何方,面向何点,都无法将四周的一切完整的描述下来。因为惊艳的物和震撼的心,像风一样、雪一样,川流一样,轰然的在脑中极速旋转、尽情飞扬、彻底奔腾。这让它的观摩者无法理智的解说、判断,它会让你的思绪与灵魂不可遏制地升华、奔腾。《尘埃落定》正是这样一部佳作。小说以简单、真实、幽默的文字,演绎了在土司制度盛没及终结史。简单而深刻的人生思索,节制而富有张力的叙述,蕴藏着作者无比深厚的情感,让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禁感叹作者在语言上的敏锐及创作上的高超才华。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曾获第五届茅盾文

学奖。文中以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的土司制度兴衰为主线,以土司的傻瓜儿子为视角,讲述了一个精彩曲折的斗争故事,展现了一幅神秘浪漫的藏族风情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故事:19世纪40年代四川阿坝的地区存在一个非常强大的部落,他们的首领被称为“土司”。其中一个强大部落的土司(老麦琪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土司和正室所生,小儿子是土司酒后和抢来的汉族太太所生。在当时人们看来,大少爷聪明勇敢,骁勇善战,对权利充满渴望;而二少爷没有名字,父母都叫他傻子。哥哥也常拍着他的肩叫他“傻子”,就连下人们都叫他“傻子少爷”。也许傻子是没有自尊的,这个“傻瓜少爷”就这样承认谑称了,对人便自称“我是麦其家的傻

瓜儿子”……于是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傻子”。所以,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大少爷是权力的继承者。但是,老麦琪土司却认为自己的大儿子在大事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而自己的小儿子有时却聪明的异常,虽然他天生愚钝,成天混在丫鬟仆役的队伍之中。

《尘埃落定》中以傻子少爷的为第一人称序写着一幅美丽而充满斗争的藏族土司文化风情卷轴。在比较封闭的土司部落里,“傻子”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因为他违背了当时的地域的主流文化,违背当时的活下来的规则,简单的说他是一个不适时的人。正是因为他是傻子,所以他能在土司制度下很好的活着。他不像他的打个那样在尘埃漫天飞,仇恨化的世界里活着。他没有权欲,他是傻子,所以他有美好的少年时光,能和家奴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相反,其他人都在清晰的等级制度下活着。他们市场牢记——土司--土司下面是头人--头人管百姓--然后是科巴(信差)--最后是家奴。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压抑着很多人,这样也滋生他们心头的仇恨。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对视他们为平等人的傻子产生了感激之情。这也使得之后有很多人愿意跟随这样的一个傻子。

但是,当这个傻子遇到一件需要有远见的大事的时候,他将比任何人都将聪明,为他有前瞻远瞩的目光。比如这样的一件事:老麦琪土司在郭明政府的特派员的劝说后同意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罂粟。这也让麦琪土司大赚了一笔,并且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让他组装了一只强大的武装力量,之后便成为了土司中的霸主。然而,罂粟的种子又被

其他的土司盗得,使得罂粟广泛种植,而其家的傻少爷却鬼使神差地说:麦琪家今年不种罂粟,改种麦子。于是在高原地区漫山遍野罂粟花的海洋里倔强地生长着麦其家的青青麦苗。然而这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鸦片供过于求,价格大跌,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死亡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到麦其麾下,使得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傻子少爷这时 建立自己的官寨,在这里歌舞生平,人人平等,一片繁荣景象。这里是傻子少爷用心建立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的。因为他坚信只有在这里他才不是世人眼中的傻子,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像一个平常人一样,从而不会参加一场血雨腥风的家族内部斗争。所以,他宁愿永远呆在这样的一个与世不同的世界里。

但傻子在“傻”,也不会想到历史的车轮永远会碾向前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所以,历史文明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一个欲望膨胀、仇恨升华的地方存在呢?它会无情的把这些碾在他的车轮之下的。然而,时钟却依旧这样摆动着,摆动着……终于,终于,在解放军来到这里围剿剿国民党残部,在隆隆的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欲望、仇杀同时也被绞杀了,一个旧的腐朽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然而,土司世界里留下的只是那个与众不同的官寨,只因为他是“傻子”的。 此时,我们在看看那个“傻子”,他正说着:“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尘埃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当了一辈子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

遭似的,上天叫我看见,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象傻子。”此时,我们虽不知“傻子”是否是聪明人,但我们至少知道他不是傻子,只因为土司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总说历史是强大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它总会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低级的文明。我们可以想像那消失的土司制度,昔日在这片土地上是如何飞扬,但终将于历史的这篇净地上尘埃落定。 大风起兮尘飞扬,正因为有有风的助长,当风停之时,自然便会迎来“尘埃落定”。解放军整齐的脚履响起的时候,麦其家也就到了消亡的时候。局部来交待整体,整个西藏也就随之解放。当麦其土司的傻瓜少爷,最后死于仇人刀下。当身体变冷、当血变黑的时候,所有这个世界就从少爷的视角消失,尘埃最终落下。土司制度连同土司的官寨轰然飞上天空,扬起漫天的尘埃,然后徐徐落下。那伴随着的一切野蛮,生活在土司阴霾下的尘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尘埃一样徐徐落定,大地重归于安静、平和。那曾今的事,曾今的人也将不复曾在。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五
《尘埃落定读后感》

首先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尘埃落定》的主要内容。

全文讲述新中国成立之前几十年里,没落土司的中兴与消亡。通过“我”这第一人称的描述,真实再现了一个特定年代的故事。

老麦其有两个儿子,一个聪明勇敢,理所当然,他被大家看成了最理所当然的土司继承人。另一个,是土司和一个汉族的太太生的傻孩子。也就是书中的“我”。

我是一个不受人们关注的傻子。然而,就是“我”这个人人都认为这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

“我”的父亲在领土上遍种罂粟,贩卖鸦片,很快我们家成为了土司中的霸主。而就在其余的土司用尽心计想要得到罂粟种子广泛播种,“我”却想着要种麦子。 由于过多的罂粟,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死亡的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到麦其麾下。“我”开仓卖粮,不久,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可是,这又引起了我那哥哥仇视的目光,就这样,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血雨腥风又悄然拉开了帷幕。后来,在解放军进剿国名党残酷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倒塌了。一个旧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和许多读者一样,读《尘埃落定》,我把里面的角色分成聪明人和傻人,即把“傻子”列入绝顶聪明的行列,把“傻子”的父兄等人列入傻子的行列。

“我”是一个傻子,而这种傻又不是痴呆型的全傻,而是似傻非傻。偶尔“我”会表现得相当聪明。或许正因为“我”是一个傻子,

“我”不是那么专断。或许是“我”对自己的智力也不自信,所以对下人的意见或建议往往能加以考虑,而这使“我”在下人眼里具有亲和力,从而无意中提升了自己的威望。“我”在麦其土司的边境上建立了一个贸易市场。这给麦其土司带来巨大的利润,使麦其土司更为强盛。由此可见,“我”不是纯粹的傻子。

我认为书中的“我”的“傻”不是真正的傻,是一种不被时人所认同的正常的土司儿子应有的状态,他的是“傻”为他带来奚落,也为他避免了许多灾祸。他有着精明的头脑和超前的意识,但并不想去改变什么,他维持着旧的制度,也为之注入新鲜血液。他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使自己的寨子被和平解放,但也在最后的土司制度灭亡之后失去活着的勇气,任由复仇者杀死自己。总之,麦琪土司的傻少爷是一个具有智慧的矛盾体,不是励精图治的改革家。

通观全书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书中的傻子是一种规律,一串脚步,一个方向,指引人向着爱与幸福生活走去的方向,他的傻在于忽略了别人都极力想得到的东西:权力、金钱、美色,而他的聪明也正在于此,他因为没有这些沉重的包袱而可以发现人内心真正的想法,可以看到真善美,并以包容仇恨、怜悯弱者的心引领着他周围的人得到祈盼的幸福。整本书里,傻子做任何事的出发点无不围绕着一个字“爱”。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在我们的身边总是有很多的人,看上去有多么的聪明和未卜先知。他们叱咤风云洞悉世事,仿佛总是能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然后一针见

血地识破周围每个人的小伎俩。还有些人,自以为聪明,斤斤计较,为一己之私欲而费尽心机,既处处防人,又处处想着占小便宜,生怕吃一点亏。生活中,大家总是会“夸奖”这类人,很聪明,而这类人通常也很引以为傲沾沾自喜。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吃不了亏,别人占不了自己便宜,而且自己能一眼识破别人,十分有眼光有远见,能为自己谋得不少福利。但事实上,生活中那些神经大条,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方随和的“傻子”们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机关算尽,且不说会活得很辛苦没有乐趣,在别人眼中,你的形象也永远不会有多好。试问,就生活中的一点蝇头小利和自己的形象与生活乐趣,这其中孰重孰轻,难道这么难分辨吗?

我们应该学书中的“我”,忽略掉权力、金钱、美色,没有了这些沉重的包袱,我们可以看到真善美,给自己带来幸福。

而不仅是做人的道理,从写作手法来说,《尘埃落定》也带给我许多的启发。

《尘埃落定》虽说叙述的是历史,但它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于是“历史”对叙述者而言,就不再遥远。“历史”就成为了叙述者所置身的环境。失去了时间间隔所形成的“历史感”,“我”成为“历史”的体验者,而非追述者。

正是有了“我”这个名不符其实的“傻子”存在,才让小说里种种怪诞和荒谬成为了故事里激动人心的转折,才让这曲折繁华落尽的末代哀歌有了绚丽的光彩,也正是这位傻少爷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才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士在崩溃之前最后的情景,见证了

两个时代交替的喧嚣和动荡。

但虽说作者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却又不甘于限知的束缚,在写作中时常从限知变换到全知,从而使《尘埃落定》的视角具有流动性。在这种流动的叙事中,作家更能得心应手地叙事,按自己的理解书写一段迥异于正史的如尘往事。

这就告诉了我们,选择了一种叙述手法,通常就能够享有它本身所具有的,其它叙述手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之处。但与此同时,每一种叙述手法都会有它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这个时候,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正如《尘埃落定》中,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但是第一人称的写作通常难以避免会有失偏颇,而且会有一种局限于“我”的所见所闻的缺陷性,但作者在写作中时常从限知变换到全知,从而克服了使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局限性。所以,以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要表达和抒情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手法,同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以为叙述手法的缺陷是不能克服的。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六
《《尘埃落定》的论文系列》

hao123精彩资讯,每日最新最热随时 头条新闻 娱乐八卦 精彩视频 际是已觉察到其间的利害冲突,这与精明的麦其土司不谋而合,从而引起了麦其的注意,进而开始重新考虑接班人问题,于是外放两个儿子于南北边境以考察他们的政治才能。在边境上,他在傻乎乎外表的掩饰下,以出人意料的手段使拉雪巴与茸贡两个土司赔了夫人又折兵,一个赔了大片土地与大量部众,一个则很不情愿地将女儿以极不体面的方式嫁给了二少爷。在这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争斗中,二少爷虽然不免采用了一些阴谋诡计,但他驾轻就熟的政治才能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还有他能从汉地政治形势的变化中,以极其准确的直觉断言土司的时代就要结束??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甚至二少爷自己也说:“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至此,二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不言自明,虽然作者并没有挑开这张具有神秘色彩的面纱,但二少爷的庐山真面目仍然会被我们心领神会。?二少爷的“傻”不是接舆式的“傻”,不像探春在《簪菊》一诗中所说:“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式的“傻”,那样的“傻”其目的不在于将自己从众人的视线中躲开,而在于引起公众视线的聚焦。二少爷的“傻”也许在童稚未开的时候,是尘心未染的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而十三岁之后则是佯狂装傻。在二少爷危机四伏的政治生涯中,“傻”对于二少爷是兼具护身盾牌与进攻利器的双重功效武器。?“傻”是护身的盾牌。因为他的“傻”,所以他暴戾的哥哥也很“爱”他,避免了他父亲与叔叔间争权夺利白热化闹剧的重演。虽然后来因为偶尔的峥嵘展露,从而引起了哥哥的戒备。但总体上讲,他韬光养晦还是取得了成效,以致于他虽在边境上政绩斐然,但父亲还是不敢确定他是真傻还是假傻,从而作出了将大位传给大儿子的决定。二少爷最成功的利用“傻”这一块盾牌以躲过仇家追杀的战例,还得数他在边境上取得成功后归家那段时间的经历。当众人肩扛着他在土地上狂奔的时候,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乘势夺取土司的大位,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这使当时所有人都非常失望,即使是连他最亲近的母亲与妻子都骂他傻,妻 子在睡梦中还不停地抽噎。还有那位智者——从遥远的圣城来播散新教种子的年轻僧人,后来成为他父亲以及他自己书记官

的翁波意西也感到惋惜,要不然他后来也就不会冒着被第二次割掉舌头的危险向土司苦苦进言了。然而这正是“傻子”的高明之处,因为此前他已经受到了仇人的追杀,深知如果此时自己接过土司的权杖,正好成为仇家追杀的“靶的”,那么死在床上的就不是他的哥哥而是他自己了。虽然借刀杀人未免过于阴毒,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素来残酷,可以这样说,权力的宝座总是用鲜血染红的。在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二少爷运用借刀杀人之计一方面除去了继承土司大位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又成功地躲过了生死劫难,真可谓一箭双雕。虽张良、陈平在世不过尔尔。正如他哥哥临死前所说的那样:“你能等,不像我是个性急的人”!是的,能等,能忍,尤其是能忍受别人把他当作傻子的鄙夷目光,这就是麦其的二少爷,他以这样一种超乎常人的克制力使自己绕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险滩与漩涡。?“傻”是进攻的利器。傻子在政治斗争中深谙攻防之道,在防御的同时也主动进攻。经典战例便是收服茸贡与拉雪巴的过程。二少爷凭“傻”打了茸贡与拉雪巴一个措手不及,巧用麦子挑起茸贡与拉雪巴之间的争斗,然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你看他运筹帷幄,羽扇从容。先是让拉雪巴空手而归,然后虽说本心不是要引起冲突,好像是被美色冲昏了头脑,将麦子借给了茸贡,进而挑起了双方的战争,他的一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像是出于无意,实则是匠心独运。支持茸贡收拾拉雪巴,乘机智取了拉雪巴领地上的大片土地。当茸贡忘乎所以的时候,又釜底抽薪,将对茸贡的军事援助抽回,结果战场局势急转直下,茸贡不得不低头认输。最后他只是出面与拉雪巴打了个招呼,便中止了这场战争。也许有人在读这一段内容时会将其与一个著名的单口相声《连升三级》等量齐观,以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是“傻子”的一时呓语,其实大谬不然。果真这样的话,我们又中了二少爷的圈套了,同时也中了作者的圈套,在这里,作者并不将傻子的阴谋揭穿,正是为了等你来上钩哩!? 一句话,“傻”让二少爷在《尘埃落定》这个舞台上如鱼得水,呼风唤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人叹为观止,由衷折服。?二、对于作家阿来来说,“傻子”是呈示一段历史真实的需要?“傻”是二少爷藏智的幌子,对此作家阿来心知肚明,那为什么他还要装着全然不知,任由二少爷附着自己的灵魂,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说得通俗点就是阿来为什么要装傻不去点破二少爷的佯傻呢?对于这一点,作品中二少爷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一个傻子往往

不爱不恨,因而只看到基本的事实。”玄机正在这里,借傻子之口,用傻子的眼光才能使人们看到一个不带任何假设的真切世界。存在主义思想家胡塞尔认为:“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是没有任何预先的假设和先决条件的,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可以用“加括号”的形式将对于世界的种种先验的观念存而不论,悬置起来,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真切的世界,看到世界的本质。”虽说二少爷是佯傻,但“傻”得逼真。二少爷能将所谓“聪明人”的观点悬置起来。作者正是抓住了“傻子”给他带来的这一契机,呈示出一段历史的真实,在呈示的过程中,虽然傻子的眼睛有着“梦游一般”的神情,但它却有如一台摄像机,使一切纤毫毕现,于是我不得不佩服阿来借力打力的功夫。??“傻子”的眼睛里有一部土司时代嘉绒地区生活的百科全书。?二少爷的傻子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所有人对他也就自然地消除了与常人相处时的戒备之心,因而使他有机会接触藏区各社会阶层,傻子的目光撇开了常人对外界的任何假设,因此我们有机会看清了土司时代的风土人情、政治格局、法律制度、婚姻习俗、等级观念等诸如此类的详细情形,可以说包罗万象。跟随二少爷的脚步,你会看到土司一家饮食起居的奢侈,农奴及其子女生活的艰难困苦;你会看到土司制度下土司就是“法”以及以“法”的名义出现的刑罚的惨无人道;你会看到宗教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尴尬地位,正如阿来在《大地的阶梯》一书中所介绍的那样:“在西藏,是神权至上,世俗政权要依附于神权。而在整个嘉绒地区,是中央王朝册封的土司手握世俗大权,而僧侣阶层必须依靠 世俗权力的支持才能生存。而在很多时候,土司家族本身掌握着神权。”;你会看到西藏宗教集团以及外国势力与汉族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的争夺;你会看到这里不同于外界的婚姻习俗,甚至连这片土地上厕所的样子都能如亲眼所见。??“傻子”的眼睛里有历史行进的脚步。?透过“傻子”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程,麦其一家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解放这一段时间由衰转盛最后再彻底消亡,这是整个土司制度在这二三十年里的历史变迁的轨迹,其间有罂粟的泛滥成灾,土司间的残酷争斗,工商业的初步兴起,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苍桑变化。土司以王自居的时代,正是中央政府自顾不暇的时代,而土司制度的终结则表明了一个完整的并逐步走向富强的中国已经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正如那位将罂粟引进藏地后来又不得不寄人篱下的黄特派员所说:“一个完整

而强大的国家只能有一个王,那个王者,绝对不充许别的人自称王者,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土王”。历史似乎很快,历史也似乎很慢,但不管快与慢,都让我们经历了几十年前的一段历史风云。??“傻子”的眼睛里有真智在闪耀。?“傻子”的眼睛“有着梦游一般神情”,然而我们却可以透过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眼光看到大智在闪耀。现在,各类有关智慧的书籍如汗牛充栋,但往往言不及意、繁冗庞杂。真正的智慧应该是简单的朴素的,而作品中傻子的智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句话如果古代哲学家老子看到的话,很可能会将其作为《道德经》的题记、总纲的。因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才有了二少爷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看似冗繁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你看,他在别的土司大种罂粟时主张种麦子;你看,他在众土司仍然沉湎于醉生梦死中的时候,看到土司时代的入土之期。因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才能在被色相的炮弹击中后能够将计就计,反败为胜,进而一路从容地笑到最后。因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才能发现工商业发展的曙光,于是在藏区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小镇。一部好的作品应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智慧箴言。? 综上所述,“傻子”被作家阿来用来还原了一段充满智慧、富有情感的历史进程,其间虽然有阴谋、凶残、苦难,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到丝丝似乎不易察觉的温暖与喜悦,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悲凉!?至此,我们已不难看出,《尘埃落定》中二少爷的“傻”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生存方式;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对于读者来说,是完全融入作品,形成审美高峰体验的需要。二少爷“装傻”的时代已经尘埃落定,二少爷“装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也不再有发挥功用的空间,但二少爷带给我们的智慧启迪似乎应该时时给我们以警示。我们不要再担心土司那样的土王再次横行了,无须像刘禹锡一样发出“而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一样的担忧,但是二少爷领着我们看到的黄特派员的悲剧:他同情红色汉人,但最后仍被红色汉人镇压,依旧在我们的脑海里盘旋。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似乎又是“傻子”形象的另一大价值。??参考文献?[1]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阿来,《大地的阶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3]阿来,《空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4]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尘埃落定

对生命意义的启示???“我还以为什么东西生来就在那里,而且永远在那里。以为它们一旦出现就不会消失。”这是作者借傻子之口发出的对永恒的奢盼。然而,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唯一能永恒的就是变更,人们可以创造一切,却不能阻止历史的洪流,一切东西从它存在开始就具有暂时性,有限性的本质,开始就是走向消亡,而“高潮的到来,也就是结束”。时间把一切变成尘埃,或者说一切本来就是虚无,尘埃落定,喧嚣散场,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腐烂的地方还会有新的东西生长,然而,那也只是另一个循环罢了。?虽然“天意命定的东西无法阻止”,然而我们既然活着就应该知道怎么活,为这虚无的人生创造一点意义。【尘埃落定】启发我们怎么活才能活得有意义。?一.守护人的权利?“我是谁”,“我在哪里”,这是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也是对本我的不断审视。只有在对本我的不断审视中,我们才不会忘记,我们的身份是人。?在【尘埃落定】中,土司世界展现给我们的是集体无意识,是人性沦为奴性的渐进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就是“规矩”。“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会发现,人家已经准备下一大堆规矩”,土司制度下的规矩更是“不用书写也是刻骨铭心。”规矩使索郎泽郎成为家奴,使小尔依成为行刑人,使卓玛成为厨娘,使多吉罗布成为复仇者。他们不是天生就该如此,而是在世俗的生存法则的指导和熏染下逐渐失去了本我,被世俗所奴役,染上了奴性。面对失去本我的世俗势利的威胁,他们没有反抗,甚至不懂拒绝,只是麻木的接受。这让我们反思,如果连本我都可以随便抛弃,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生来不是为了被奴役,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荒谬的,我们虽然有名字,但只是世俗符号,存在在世上,首先我们是人,平等和自由是我们基本的权利,任何既定的规矩在人的权利面前都要重新被审视和推敲,作者启示我们应该守护和珍惜我们作为人的权利,不要忘记本我。?二.挣脱世俗欲望??(1)权力如利刃:?“在我所受的教育中,大地是世界上最稳固的东西。其次,就是大地上土司国王般的权力。”在这里,权力被高举到仅次于大地的地位,连傻子都感叹“当一个土司,一块小小土地上的王者是多麽好啊”。然而,权力真有那么好吗?老土司为了权力迫使手足远走他乡,时刻戒备着自己的儿子,他对权力的狂热追求使他在儿子死后重获生机,甚至“由于权力觉得自己不会死去”;女土司为了维护权力不惜出卖女儿;大儿子旦真贡布面对死亡的恐怖时只想到到没能在有生之年做几天土司的遗憾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七
《尘埃落定》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八
《尘埃落定语言赏析》

语言的魅力

————《尘埃落定》语言赏析

阿来的语言似乎具有超凡的魅力,不难看出,在他的小说中还具有曾为诗人的影子。而便是这如诗般的语言,才使他的文章别具风味,更使文章的艺术效果更为生动,且独具匠心。

轻灵的抒情性

此片小说中语言上最明显的诗歌体现,便是具有抒情性了,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抒情性的语言如小说最后傻子去世时所描写的一段话:“上天啊,如果灵魂真有轮回,叫我下一生再回到这个地方,我爱这个美丽的地方!神灵啊我的灵魂终于挣脱了流血的躯体,飞升起来了,直到阳光一晃,灵魂也飘散,一片白光,就什么都没有了。”还如小说前段的:“啊,当一个吐司,一块小小土地上的王者是有多好啊。要不是我只是父亲酒后的儿子,那一刻,准会起弑父的念头。”此类语句使用的是典型的抒情性的语言,并且使用此类抒情性的语言可使傻子的情感流露更为强烈、真实,增添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如诗歌般具有感染力,可使读者读罢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使小说更加完美。同时,隐喻性是诗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这在《尘埃落定》的语言中也作出了一定的体现。

隐喻性的体现

诗歌中的隐喻性,是使原本熟悉的语言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变得具有一定的陌生化,而此类的语句却更富有艺术效果的渲染,表现力更为强烈,并有更丰富的内涵,而《尘埃落定》中也具有很多此类的语句,如描写翁波意西被割断的舌头:“看来凡是血肉的东西都难于灵魂一样高扬。”此文是描写舌头被割断时的场景,此句话看似只是描写了舌头开始掉落,但更深层的意思便是形容出舌头的“厚重”,着厚重不是舌头本身的重量,而是舌头所带便的语言权是如此之重。而把舌头与代表一切都结束的灵魂对比,则是意味着舌头的身不由己。翁波意西失去舌头也是因为得罪了吐司,他希望直言不讳,而却因此付出了自己的舌头,所以他的舌头便意味着翁波意西的身不由己,是不如灵魂般随意的,所以便是无法像灵魂般飞翔的。更为明显的隐喻性的体现是傻子的梦,似飞翔又似坠落的梦。不难看出,飞翔的梦具有一定的崇尚自由的意味,而又似坠落的梦则是一种尘埃落定的体现。暗喻小说结局所表达的尘埃落定的主题,而他害怕从梦中醒来,则是享受梦中的自由时刻,而不是吐司制度中的身不由己。作者运用此类的隐喻手法,使平常的事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蕴,使文章更加内涵,富有深度。

特殊的表现手法

除主要的诗歌类的表现手法外,尘埃落定中也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语言表现手法,如黑色幽默、独一无二的比喻与冷酷性。此类的语言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盖上了作者的印记,具有着作者自己独特思考方式的痕迹,其中冷酷性的表现力最为强烈如:“行刑人手下一阵刀光闪过,碌碌地就有好几个脑袋在地上滚动了。滚到地上的每一张脸都保持着生动的表情。没有了脑袋的身躯,好像非常的吃惊一样,呆呆的立了好久,才旋转着倒在了地上。”通常的描写到脑袋掉在地上时便结束了,可阿来却描写了死去人的面孔,并似戏谑性的语言描写着尸体,就如平常开玩笑般对待死去的人,具有一定的冷酷性。如此描写与阿来本身受藏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如此描写的目的却更富感染力,艺术表现力更为强烈,可使读者产生共鸣。

《尘埃落定》中的语言表现手法具有作者本身因素的深远影响,具有诗韵,并具有一定的藏文化的底蕴,使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更为强烈,而文章也更为生动,更富有深度。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九
《_尘埃落定_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总第38期

SumNo.38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ofHunanRadio&TelevisionUniversity

2009年第2期No.2.2009

5尘埃落定6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陈芷村

*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内容摘要:5尘埃落定6成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关键人物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文化原型,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老麦其土司代表着世俗欲望;书记官翁波意西是先进理念的代言人;傻子二少爷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另类文化符号。

关键词:5尘埃落定6;麦其土司;翁波意西;傻子;文化原型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09)02-0047-04

21世纪初,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5尘埃落定6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受到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佳评。这部作品吸引人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它用如诗似画般的语言勾勒出神秘新奇的异域风光;也不仅仅是因为它透过文字传递着浓厚的文化哲学意蕴;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作者对/文学是人学0的追求,写人情人性,关注人。当然,这里所指的/人0绝非是局限在小说中藏域里的藏民,作者曾一语道破:/欢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获得与失落,所有这些需要,从它们让感情承载的重荷来看,生活在此处与别处,生活在此时与彼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故事里的角色与我们大家有同样的名字:人。0由此可见,作者追求的是对整体/人0的把握,并试图通过各色各样人物的塑造,来展现自己的思维,打开一个人对自身探寻的空间。

作者谈5尘埃落定6的创作时曾说:/在我怀念或者根据某种激情臆造的故乡中,人是主体。即或将其当成一种文化符号来看待,也显得相当简洁有力。0在作品中,有三个关键性的文化符号,分别代表着三种文化原型。老麦其土司代表世俗欲望,翁波意西代表宗教理念,傻子二少爷介于两者之间。

º¹

小说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不单使人物生动形象化,并且将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作深层次的刻镂,使形象愈加丰满,引人深思。

一、老麦其土司

土司,是元朝以来各朝皇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其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以统治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制度,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被称作土司,俗称/土王0。康巴高原是藏族土司的天下。作为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土司们往往有着王者的感受,老麦其土司自然也不例外。

老麦其土司是个极具个性的形象,作品一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他身上的霸气。他与活佛之间有这样一次对话。/白肩雕一面飞行,一面尖锐地呜叫。活佛说:-它在呼风唤雨。.0而麦其土司听后,只是笑笑,/说:-是啊,鹰是天上的王。王一出现,地上的蛇啊,鼠啊就都钻到洞里去了。.0活佛是借雕喻土司,而土司则是以/鹰0自指,这形象地展示了麦其土司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王者风范,也表现了麦其土司良好的自我感觉。

正是因为这种/王者0的感觉,他认为天下所有的好的事物理应归他所有,这就滋生出无限的私欲

*收稿日期:2009-02-05

作者简介:陈芷村(1982- ),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职研究生,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

)47)

和贪婪。傻子二少爷的眼中,父亲是:聪明人,麦其土司。而事实确实如此吗?实际上,作品中以麦其土司来代表整个土司阶层,也代表着那些私欲膨胀的/聪明人0们。他们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只知在小小的康巴高原上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连绵不断地斗狠斗法,完全不闻不理不问外面的世界是否正在起变化。

老麦其土司敛财、贪色、专制。他为满足情欲而霸占了最为忠诚的查查头人的妻子,并顺势掳去他的家产,结果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贪图权欲,把其他土司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上演禅让的把戏,待到大儿子旦真贡布被人刺杀致死后,反而精神大振似年轻了二十岁,又充满了当土司的活力。这无不展现出麦其土司由于对权力的贪恋,弃伦理、手足、亲儿于不顾,极度地放大了私欲下人性的扭曲。同时,封闭的环境、凝滞的思想,使他只习惯于听自己熟悉的声音,拒绝任何他种声音的介入,所以试图闯入土司的领域散布先进思想的书记官翁波意西就只能被列入行刑的对象了。虽然从全篇看来,作者没有着意描述以麦其土司为代表的土司阶层所展现的人性的丑恶,但就在那简短而清新的表述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土司们身上那令人心惊的、建立在对世俗欲望狂热追求基础上的残忍。而/残忍0是/人性中的首恶。0

»

反思、不悔改,却执迷不悟,那么迷失异化也就在所难免了。或许也是从反面提醒了人们,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清醒地认识周身的事物,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人类美好的自然天性。

二、书记官翁波意西

土司领域里的宗教理应来自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但他们的信仰已远非西藏那么严谨纯正,如麦其家的大少爷根本不相信佛教。而活佛和喇嘛对麦其土司的谄媚态度,让人不禁想到中原皇帝对僧侣的态度:实用主义。

就是在这样一个固步自封的环境里,在这样一个愚昧的/尘埃0沸扬时代,从远地拉萨来的改革派僧人)))翁波意西,算的上一位/英雄0。他是格鲁巴教派的忠实追随者,为宏扬禅宗教旨,宣扬先进理念,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到麦其土司的领域传播新教,以代替那些/充满邪见的、戒律松弛的、尘俗一样罪恶的教派0。

翁波意西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历史规律和发展潮流的代言人。对于政治,他作为僧人身份时曾出人意料地预言了土司的灭亡:/要不了多久,这片土地上就没有土司了0;关于经济,他也作出了敏感的反应,当他刚踏入麦其土司的领地时,就断言婴粟是加速土司灭亡的/投在干柴上的一把火0;对于宗教,他坚定着自己改革教派的使命,决不允许有毁坏教传的佛门败类存在,凡有黑头藏民的地方,都只能归顺于一个中心)))伟大的拉萨,自然野蛮的土王也是不应该存在的。

翁波意西对政治、经济、宗教等历史发展规律的预言,预示的是新的社会思想和理念)))和谐统一。这同时触怒了麦其土司和当地教派,因此,他的苦难无法逃避。第一次的割舌,是因为他大胆地说:/是那些身披袈裟的人把我们的教法破坏了0,还指责/野蛮土王0对/黑头藏民0的残暴统治。他预言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却违背了现实的统治意志;他认为所向无敌的教法没有被接纳,却在被割舌后沦为被看作是野蛮人的土司的家奴)))充当了书记官。翁波意西自认为是历史的见证人,指出/历史就是从昨天知道今天和明天的学问0、/历史就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0所以当/土司继位0问48)

麦其土司统治一切占有一切,却在统治和占有中逐渐迷失自我,沦为权力与欲望的奴隶。他失去理智的疯狂,所极力敛集的财产,建立的政权,在隆隆的炮声中灰飞烟灭。作品中这样的情节安排,或许正是表达了一种对物质、金钱、权力、荣誉、情欲、复仇等等世俗欲望的幻灭感。拥有权力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加全面地发展人的自由本质,可结果却是人的活动及活动的产物变成了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支配禁锢、统治人自身。

代表着世俗欲望的文化符号)))老麦其土司,得到的是失去自由与美好的结局。他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品中的二太太、其他土司等人,事实上都被权、色、财所诱惑,导致了人性的迷失、扭曲、异化,并最终导致了人性的贪婪与残忍。作者展现这些,笔者以为可能是在暗示接受诱惑是有罪的,有罪不

)

题摆在面前时,当自作聪明的人们明明逆历史潮流而动却还在沾沾自喜时,他不得不跳出来/再言0一次。结果,不无遗憾又不无坦然地,他第二次接受了成为哑巴的厄运。作者试图把书记官翁波意西放在一个/观0的视角,让他置身于权力斗争之中,使他的目光无所不在;使他发表的议论之词,暗藏锋机,睿智而犀利,给人以启迪。

翁波意西在那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完全倒置的愚昧世界里被残害、被镇压;他的思想也被集权、暴虐的麦其土司妄图像对待他的舌头那样/连根拔除0。但历史车轮前进的脚步不会因此受阻,土司的官寨最终变成了尘埃,而翁波意西为之献身的信仰也最终得到了肯定。他的精神姿态是值得人追寻的,他的明慧的历史观,寓喻着作者的理想,就像他亲手栽种的菩提树一样,是尘埃落定后人们惟一能看清的东西。

代表着先进理念的文化符号)))翁波意西,他的苦难是落后的统治制度压制先进思想的表征,而他对苦难的默默承受,体现了具有远见卓识和天才构想的社会精英,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立场,都势必付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代价。而历史的进步,正是由无数个翁波意西推动的!

三、傻子二少爷

傻子二少爷是5尘埃落定6的作家精心选择的文化符号。当旧的事物将要消失,新的事物将要崛起时,都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必然会有着非同寻常的矛盾存在,有着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键人物的出现;那么傻子二少爷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所有矛盾的核心点,更是整部作品的关键性人物,他的存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傻子二少爷有着特殊身份。他是汉藏混血儿,又是父亲酗酒与母亲清醒时的产物,所以作品中把他界定为/傻子0这与众不同的角色。同时,他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生理特征、智力水准、生活态度。在他身上,聪明与傻是两个聚焦点。所谓/傻0,按字典解释是不明事理,头脑糊涂。事理,即为约定俗成的常理,明明白白的摆在那,不需要也不应该表示怀疑。凡违背常理的即是傻,大多数人都

)

是这样认为。如此看来,二少爷确实是个/冒傻气0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有许多事例为证,如出生好几个月都不会笑;为了求证/仇恨的鞭子打在人身上是不痛的0而四处找人打他等。

事实上,/傻子0并非没有头脑,或许只是他们头脑的运行不符合某个特定时期和特定空间的一般常规罢了;或许从长远的观点去看他们的思维,往往得到的是意想不到的结果。说二少爷傻,可他有时候又相当聪明。浅层面地看,他能几次机智地帮卓玛圆谎话,能成功地指挥围剿野画眉的战斗。从深层次看,他能灵智地洞察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事:土司家庭内部、土司与头人、土司与土司之间以及土司与家奴、百姓之间等围绕权力争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傻子二少爷的聪明在作品中得以递进式的体现,如明智选择栽种粮食,干脆、利落地处理/粮仓0事件,用游戏似的计谋挫败茸贡土司等。二少爷潜质中最灵动的部分也随之调遣出来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开仓济民,倍受爱戴;他开辟前所未有的边境贸易市场,在土司的立场上第一次把御敌的堡垒变为市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土司间的矛盾冲突。他的举动一次次让/聪明人0吃惊万分,他似乎拥有左右世界、透视未来的神奇力量。

/傻子0二少爷和/智者0翁波意西表面上看他们站在智性的两级,但他俩就恰似地球仪上的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貌似南辕北辙,实际却是站在一条方位线上的人。在麦其家族所有的人当中,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接受了翁波意西的影响的人。为此作者安排傻子二少爷具有类似巫人般的特异功能的影子,傻子对客人的到来、官寨里出事、复仇杀手的几次现身、旦真贡布的被刺都有未卜先知的预感。最后当仇人向他下手时,他平静以对,以一个先觉者的敏锐与气度,像一个真正高原男子汉那样主动接受父亲仇人的刀剑。

就是这样一个/傻又不傻0还带着先知先觉的人,给人无限遐思。因为他傻,所以非同凡俗,异于常人;因为他傻,所以疏离尘世,超然旁观;因为他傻,所以只知顺人心,顺潮流而世事洞明;因为他傻,所以能不为俗知俗觉、俗情俗欲、俗意俗念所羁所49)

拌,这才使他有了真知真觉、真智真慧。聪明和傻子,似乎是鲜明的两极,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常会发生被这两极弄迷糊的情况,更多的时候,人们为了维护某些看似古老且牢不可破的东西把聪明误当傻子之举,把明显的傻子行为奉为聪明。而又岂知世俗的聪明得出的是凡俗、平庸甚至愚昧、无知,代表的是停步不前的/落后0。

傻子二少爷的智慧源于他展现的是自己的自然本性,未加任何意志判断和功利选择,所以在面对一些重大事情时有着独特的非理性的敏感和直觉,正如他的名言/该怎样干就怎样干0。他对于权力、财富等世俗所看中的东西既不强力追求亦不拒绝人性欲求。他的身上更多地折射着一种规律:一切都无意识地顺其自然。这赋予了他深刻而独到的象征意义:反衬着那些人性的低迷、偏执、浮华和贪求,最终都卷入历史的涡旋,升腾出一种全新的美。

代表着/另类0的文化符号)))介于世俗欲望和先进理念之间的傻子二少爷,虽然感悟到了世界的变化,却最终没有随之质变。处于夹层中间的他,可想而知是相当痛苦的。他因内心苦闷、疑惑而不停地自问/我是谁?0/我在哪里?0这实际上是对生命的终极思考,是人类自由性灵与丑恶现实在相互碰撞之后摩擦出的沉重深沉的反省之音。在这种思考和反省里,我们逐渐以客观的角度审视历史,审视心灵,怀念人类在漫长进程中所遗忘的性灵上的东西,真正感知/被一些更大的力量超越与充斥的命

运0的悲哀。

卡西尔在其5人论6中说:/人被宣传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之中。0文学关心的是人的灵魂问题。5尘埃落定6中的主要人物给人们带来的是镜子般的启示,帮助人们探索和寻找性灵的真实及美好,追寻人性的原始和智慧之光。

注释:

¹º阿来.落不定的尘埃[J].小说选刊#增刊,1997,(2):62.

»余杰.火与冰[N].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58.¼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21.

¼

参考文献:

[1]贺绍俊.说傻#说悟#说游)))读阿来5尘埃落定6[J].当代作家评论,1998,(4).

[2]袁丁.跨越还是对立)))5尘埃落定6族别问题浅析[J].文艺评论,2003,(4).

[3]覃虹.空灵的东方寓言诗化的本体象征)))评5尘埃落定6的艺术创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版),1999,(2).

[4]李建军.像蝴蝶一样飞舞的绣花碎片)))评5尘埃落定6

[J].人大复印资料,2003,(7).

AnalysisoftheLeadingFiguresinExtinction

CHENZhi-cun

Abstract:Extinctionmouldedsuccessfullyahostofvividfigures.Amongthem,

themostindividualizedthreefigureswerechief

oldMaggie,secretarywengboyixiandtheimbecilesecondson.Thethreefiguresrepresentedthreedifferentkindsofculturalprototypeandwereendowedwithdifferentsymbolicmeanings.ChiefoldMaggiesymbolizedvulgardesire,Secretarywengboyixiwasthespokes2manofadvancedbelie,fTheimbecilesecondsonwasadifferentculturalsignbetweentheTwo.

Keywords:Extinction;ChiefoldMaggie;Wengboyix;iimbecile;culturalprototype

)50)

是该尘埃落定吗篇十
《《尘埃落定》的叙述视角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尘埃落定是什么意思 这一次是我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是该尘埃落定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是该尘埃落定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1631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