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读《平天下》有感

读《平天下》有感

2016-01-11 13:42:50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读书于我有一个习惯:看书不少,但看完不多。办公室案头、家里床边,堆放着不少翻过的书,往往这本书还未看完,下一本又开封了,大多依然是没有看完的命运。倒是手头这本由 “人民日...

读《平天下》有感

  读书于我有一个习惯:看书不少,但看完不多。办公室案头、家里床边,堆放着不少翻过的书,往往这本书还未看完,下一本又开封了,大多依然是没有看完的命运。倒是手头这本由 “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编著的《平天下》,不想用半天时间就全部看完了。掩卷而思,余音袅袅,启迪良多。

  以虔诚之心读中华文化

  说实话,初见这本书,并不入我眼。《平天下》三个字,觉得有些霸气,太过张扬,非我所想。倒是书名下一行小字吸引了我:中国古典治理智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身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不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就枉为一个中国人。总书记强调:丢掉传统文化,就是割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浦东统战部蒋海同志一番苦心研究,写出了《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论断,提出了“中国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无论历史变迁、朝代更迭、民族迁移、区域不同,但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坚,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成为区别于西方或其他国家、民族的重要标记。所以有人把文化比作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基石。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估计连做个国人都不合格。因此,我是带着虔诚的信仰和补课的心态来捧读这本书的,也藉此希望让自己更中国。

  向世界通俗表达中国智慧

  按理说,读中国古典文化,并不轻松,它往往与拗口、晦涩、生僻、难懂等相联系,也与有趣、好玩、读得着魔、引人入胜等相去甚远。我一个粗人、俗人何德何能,竟用半天时间看完一部300页的介绍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书?答案并不复杂。《平天下》后记就有这样一段开宗明义:“如何将中国古代经典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以更典雅的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以更生动的形式,向世界表达?”一句“典雅的方式”、一句“生动的形式”,概而括之,无非是要把“居庙堂之高”的中国古代经典,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可理解、可接受、可传播的方式,介绍给读者,传递给世界。或许这正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觉得本书在编著上,是化了一番心思的。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不求全,而是删繁就简、择要精选。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的,可谓汗牛充栋。“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同理,编撰这样一本介绍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的书,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何特色,让人易理解,能记住。据了解,编撰小组由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领衔,几位年轻人组成。他们很大的功夫用在择要精选上,“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们用半年的时间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了研习梳理,从中整理出了140多条引用率较高的古典名句。我读后最大的体会就是这些内容读起来不生涩、不吃力,似曾相识,大有“温故而知新”的收获与乐趣。

  其次在编排的逻辑上,不割裂,而是遵循了中国古典政治理路。中国古典政治理路大家耳熟能详、普遍能接受的无疑是《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段话了。意思是“自身、家庭、治国、平定天下”,彼此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因此,该书在编排中,遵循了中国最古典的政治理路,分为“修身”、“为学”、“民本”、“官德”、“治理”、“天下”等6个篇目。这样一种编排,在我看来,其本身就是一种最本质、最精要的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内在逻辑的巧妙呈现,也让中外读者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书名会是《平天下》。从这个角度说,看这个书名不再是张扬,而是很内涵的啦。

  第三在文章的表述上,不照搬,而是联系当下、重在启迪。书中编录的140多条古典治理名句,都标明了“典出”、“原文”、“释义”,让人望文生义,容易看懂。更重要的是,每个经典句子的后面,编者还联系当下社会治理的实际,有一大段引申性的话语,重在启迪,重在应用,让读者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从而丰富我们的治理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不仅是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向世界表达的普及读物,也是传承发展中国治理智慧、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工具书。

  半天翻读,一生研行

  当今这样一个时代越来越倡导读书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文化,如一座智慧之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我们用一生研读并践行,正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华文化中有大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

  中华文化中有大道义:“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中华文化中有为官之德、为政之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华文化中有警世之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公生明,廉生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中华文化,倡导与人为善,美美与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华文化,如浩渺之星空,博大精深;如璀璨之明珠,光灿夺目。无论是在为人治学修身的自我提升中,还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都可以为我们发掘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值得我们一生研习、躬行。


读《平天下》有感 相关热词搜索:天下

1、微笑部队晴天花开读后感篇一《《我的晴天》读后感》 微笑部队晴天花开读后感(2016-02-01)

2、不散的宴席读后感(篇一)《读后感》 不散的宴席读后感(2016-03-03)

3、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共3篇)作文: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结尾:《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让我觉得读书是无比重要,也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快乐。、书是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我要多读书,读好书,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2016-03-10)

4、《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共4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郑琪睿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如果我坐着自己的船去全国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做为伴侣”而且还要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读书的时候还要把书里的作者搞清楚,在读之《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2016-03-17)

5、谈货币战争时,我是肯定作者的观点的,当然主要谈的是我围绕着作者的观点的一些感想,与作者的观点并不冲突。但是谈到《金权天下》,我却有其他的话要说。宋鸿兵确实分析的很有道理,而且深刻犀利,不愧是在华尔街呆过的人,我自然没有反对他的资格,但是想法却是阻拦不住的。宋鸿兵语《金权天下》读后感(2016-03-17)

6、图说天下版《三十六计》读后感(共3篇)《三十六计》读后感《三十六计》读后感《三十六计》里面讲到的计谋用的非常巧妙,讲到的人物有:孔明诸葛亮;仲达司马懿;公瑾周瑜等,讲到他们三个的计谋就要算借尸还魂计;借刀杀人计和反间计。诸葛亮用的借尸还魂计比空城计用得更加巧妙,讲的是诸葛亮死后对付司马懿: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死了,决定亲自领兵攻打五丈原。只图说天下版《三十六计》读后感(2016-03-26)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后感(共5篇)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何写给材料作文1、引述材料,提出论点材料是论点的依据,论点由材料生发出来,首先要引述材料。由于有的材料作文所供材料的意蕴丰富,所以在确定一个立意后,引述材料就有一个取舍问题,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后感(2016-05-25)

8、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感悟(共4篇)读后感的一般写法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读后感的一般写法“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一则材料、一本书)后的感想。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说来,先要“读”,即先对原文作符合“感点”方向的定向简述;然后在简述的基础上,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感点),结合实际(自己的和现实的),有层次梯度的展开议论,充分论述其观点的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感悟(2016-08-30)

9、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共6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读后感郑琪睿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如果我坐着自己的船去全国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做为伴侣”而且还要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读书的时候还要把书里的作者搞清楚,在读之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2016-11-08)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读《平天下》有感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平天下》有感 "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1268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