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专业 > 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2015-08-25 04:03:3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类 教育学 ...

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类专科类
教育学 学前教育   
文学 英语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土木工程   
医学 护理学   
管理学 工程造价    市场营销    会计学    物流管理    旅游管理   
交通运输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土建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工程监理    给排水工程技术   
制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数控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子信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    软件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财经 会计电算化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医药卫生 临床医学    护理    助产    中药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口腔医学技术    医疗美容技术   
旅游 旅游管理   
文化教育 商务英语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儿童保健、儿童护理、儿童心理和早期亲子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掌握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知识,具有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和基础的应用研究能力,能够在幼儿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亲子园等儿童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保育、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实际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2)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最新动向,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得到心理学理论、学前教育理论与婴幼儿教学技能技巧的基础训练,具备运用教育基础理论与心理学理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技能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良好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4)掌握儿童保健、儿童护理、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开展儿童保健、护理的初步能力;掌握早期亲子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实施早期亲子教育活动。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能力;
    (6)掌握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教育、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信息的能力,具备撰写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论文、参与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声乐、舞蹈、美术。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第二课堂、微格教学、毕业论文。
    1.课内实验有幼儿发展测量与评价实验系列、幼儿行为观察实验系列、幼儿语言发展实验系统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生产劳动、社会公益活动、课程专项训练、微格教学、幼儿园见习、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
    3.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社会参观、教育调查、社会调查、科技竞赛等。

 


英语(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商务贸易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经、外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和能力要求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能熟练地应用经贸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国际贸易或其他涉外企业事业的管理和实务工作的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口译、笔译、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学术论文写作、英美概况、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学、商务谈判、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礼仪。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
    1.课内实验有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汉互译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生产劳动、社会公益活动、课程专项训练(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
    3.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教育实习、英语角、科技英语竞赛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必需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又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的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研发、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和能力要求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基础、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设计计算、实验分析、测试分析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4)能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
    1.课内实验主要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实验。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3. 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社会参观、社会调查、科技竞赛等。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具备机械、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机械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毕业后可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营销、机电行业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

(2)熟悉本行业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学习一定的心理和体育、军事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和能力要求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正确把握本专业的科学体系,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分析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建模、论证优化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技术信息的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的能力;

(5)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及创新意识,具有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设置: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原理、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等。

五、实践环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验、数控加工实训、机器人运用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详见附表4。

2.主要专业实验有材料力学、电路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传动与PLC、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必需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又系统掌握本专业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领域内宽泛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能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中从事设计、开发、运行、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技术服务等工作;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学习一定的心理和体育、军事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能力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检索资料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技术基础理论。
    (3)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在科学研究或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产品生产及新产品开发。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具有技术操作知识: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课外的科技竞赛、第二课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了解工艺流程,学习专业生产知识,掌握生产设备操作知识,具有分析、管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备在计算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及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管理与组织能力。
    (6)具有从事电子信息专业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通过实践和社会调查,具有分析、思考、学习、判断和总结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及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增设科研专题等设计性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比较开阔的思路、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理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射频技术、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路信息安全、EMC技术、集成电路设计。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
    1.课内实验: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通信原理、电子工程设计与实践、EDA技术、DSP原理及应用。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工程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具体见附表4。
    3.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社会参观、社会调查。科技竞赛等。

 


自动化(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必需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和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等自动化领域较为宽泛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系统掌握和具备自动检测技术、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过程、电子仪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与维护、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学习一定的心理和体育、军事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检索资料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3)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过程检测及仪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PLC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新产品开发和“二次创新”的技术路线和基本方法,并能在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中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学生应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管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工矿企业、交通、道路、商业及建筑等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等工作; 
    (2)具有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校内专业实习、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劳动,专业技能课外竞赛、科技制作和设计大赛等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的能力。
    (3)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通过实践和社会调查,具有分析、思考、判断、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4)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设思政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和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主动地、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5)具有创新能力:通过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增设科研专题及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思路开阔,具有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测量及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
    1.课内实验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检测及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及运动    控制系统实验等。实验中包括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工程训练、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3.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主要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竞赛等。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
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相关热词搜索: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2015山东协和学院官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zhuanye/3785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