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介绍 >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2016-09-26 12:40: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一)
新人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精讲导学案汇编

新人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精讲导学案汇编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 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三、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四、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六、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二)
导学案--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高_____ 级_____ 班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实践练习】

1、一般情况下,人们根据载体的不同将信息分为五大类: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请同学们把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信息按此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并填写下列表格。

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每位组员选择一个大类,分别填写4-5个信息实例:同

2、“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中国将出兵朝鲜) 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3、举例表述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不完整性 载体依附性 _ 价值性 时效性 共享性 真伪性 传递性

【拓展材料】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学习重点】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价值性 【学习过程】

一、丰富多彩的信息 【思考讨论】

通过你个人在生活中的了解,谈谈你对信息技术的了解: 【自主学习】

通过对课本P2的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 从课本图1-1,“学校运动会上的加油口号”,你能看到些什么,

这些都是信息吗

2、 什么是信息?(从课本上的例子总结)

3、分小组讨论一下,提取出我们生活中的“信息”(多举几个例子)

二、信息的特征 【自主学习&讨论】

结合刚才我们所举的例子和课本P5的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请你总结一下信息的特征有哪些,并做必要的解释(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你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是哪个,为什么?

3、谈谈你对信息价值性和载体依附性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做解释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1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人们通常将香农于1948年10月发表于《贝尔系5、某医院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求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是”错误的打“否”)

1、信息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 2、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申办权的消息很快通过各种媒体传遍了神州大地和全世界,这统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说明信息具有传递性特征。( )

理论)作为现代信息论研究的开端

3、信息必须经过科学而系统的加工提炼后才能上升为知识。( ) 4、信息的载体改变后,信息的内容也随之改变。 ( )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三、综合分析题: 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在Gaylord小镇长大,当1、“信息都能永久保存下来。”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 时镇里只有三千居民。父亲是该镇的法官,他们父子的姓名完全 相同,都是Claude Elwood Shannon。母亲是镇里的中学校长,2、“所有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姓名是Mabel Wolf Shannon。他生长在一个有良好教育的环境,【学习心得】 不过父母给他的科学影响好像还不如祖父的影响大。香农的祖父 是一位农场主兼发明家,发明过洗衣机和许多农业机械,这对香 农的影响比较直接。此外,香农的家庭与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还有远亲关系。

【课后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李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0月1日至4日到家电商场购买家用电器有较大优惠。” 李先生于10月6日旅游回来,前往商场咨询,被告知优惠活动已经结束。这个事例主要体 现了信息的( )

A 时效性 B 共享性 C 真伪性 D 载体依附性 2、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特征 B 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 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 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此时语言是信息的( ) A 载体 B 时效 C 价值 D 传递

4、信息是无所不在,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 有信息存在。这说明了信息具有( ) A 普遍性 B 依附性 C 时效性 D 可共享性

【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2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 高______ 级____ 班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

(多元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虚拟化)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习重点】1、 理解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1、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技术的积极、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 ②共享性 ③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④ 价值相对性 ⑤ 时效性 ⑥ 真伪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思考讨论】

1、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2、什么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3、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哪些?

【自主学习&讨论】

1、阅读课本实例,讨论文中的内容,填写表格,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1)IT的英文全称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四方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实践练习】

(1)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四、讨论、归纳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2、消积影响

五、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拓展材料】

1、 信息技术的其他定义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是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2、 信息的编码(二进制)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可以方便地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 (1) 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 有两个基本数码(基数):0、1 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 (2) 二进制与十进制

每个数码在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二进制数:Xn。。。X4 X3 X2 X1 对应权值:2

n-1

。。。23 22 21 20

3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例如:(1101)2=1×2+1×2+0×2+1×2=(13)10

(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的基数:0、1、2、3、4、5、6、7、8、9、A、B、C、D、E、F; 每4位二进制数可用1位十六进制数表示; 例如:(11011001)2=(D9)16

(1) 字节(Byte)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最基本单位,一个字节由八个二进制位(bit)组

成,即1B=8b。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 几种进制数用字母表示依次是:二进制B 八进制O 十进制D 十六进制H 【课后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酷睿2 2.8GHZ/1GBDDRH/160G/16X DVD RW/17英寸,其中通常用来表示内存大小的是( )

A 160GB B 1GB C 2。8GHZ D 16X 2、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商务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购物的全新感受 B 网上会诊成为一种医疗方式

C 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途径 D 计算机能帮我们完成任何工作

3、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不属于数字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 ) A 网上办公 B 数字电视 C 货物快递 D 飞行模拟技术 4、关于语音技术,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语音技术中的关键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 B 语音合成是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 C 语音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

D 语音识别就是使计算机能识别人说的话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 B 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所以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

C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要过度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D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 6、总的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 显示 B 识别 C 变换 D 交流

3210

7、现在我们常听说或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 指的是( ) A 信息 B 信息技术 C 通信技术 D 感测技术 8、下在( )是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

①三维动画游戏 ②网上购物 ③电子邮件 ④个性化手机 ⑤语音输入 A ①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1、一切与( )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 )。其主要包括( )、( )、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2、信息技术的随着( )的诞生而诞生的。通常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 )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是( )的产生和应用;第二次是( )的发明和使用;第三次是( )的发明和应用;第四次是( )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第五次是( )的普及及应用。 【学习心得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4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高______ 级_____ 班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

【学习重点】 1、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学习难点】 能从包含的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学习过程】 【思考复习】

回顾第一章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两个概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走进信息世界导学案 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信息技术基础之数据库基础,导学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jieshao/6554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