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2017-07-05 12:32: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共6篇)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农广天地]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在夏季,我国主要的猪生产区经常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养殖户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本期节目为大家介绍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 减少与病原菌的接触  1、产仔舍的消毒  夏季的环境易于病原菌的...

篇一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农广天地]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在夏季,我国主要的猪生产区经常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养殖户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本期节目为大家介绍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 减少与病原菌的接触  

  1、产仔舍的消毒  

  夏季的环境易于病原菌的滋生,因此母猪进入产仔舍前,先对产仔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待完全干燥后再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产仔舍的全进全出制,即一批猪全部移出后,对畜舍进行消毒清洗,干燥后在畜舍内喷洒“护舍安”有效构建畜舍微生态平衡,抑制畜舍病原微生物感染,促进猪舍内部有益菌的增殖,然后再进入下一批待产母猪。  

  2、母猪的消毒  

  进入产仔舍前还要对母猪进行清洗,这样可以消除母猪身上带有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防止这些病菌和寄生虫传播给刚出生的仔猪。  

  3、切断其他传染途径  

  病原菌进入产仔舍的途径还有:饲养人员进入产仔舍前没有消毒;携带大量病原菌的猫、狗或老鼠进出产仔舍;母猪的粪便没有及时的清除;夏季尤其要注意蚊蝇叮咬传播疾病,对一些易滋生蚊蝇的死角要彻底清理。要切断这些传播途径,就必须对进出产仔舍的饲养人员严格消毒,严防其他动物进入产仔舍,并定期打扫猪舍,保持干净卫生;严格饲料检查,杜绝使用变质饲料。  

  二、 人工监护母猪生产  

  人工监护母猪生产是减少夏季初生仔猪死亡的重要手段。母猪在产前1-2天食欲下降,在分娩过程中其活动频繁,致使母猪消耗体力过大,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若母猪分娩前后饮水不足,将会造成母猪极度口渴,情绪急躁不安,会引起食仔。因而在仔猪产下之后,要严密监视母猪一段时间,防止食仔。  

  由于母猪情绪的急躁,初生仔猪还容易被母猪压迫造成死亡,而其中大部分是弱小的行动不便的仔猪。监护生产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这些仔猪的保护,以减少仔猪的死亡率。仔猪出生后,立即将仔猪身上的羊水擦干并放在保温箱中。从出生到60日龄期间,属于仔猪的饲养管理阶段。 

  三、 哺乳期夏季的饲养管理 

  1、出生后相关处理  

  母猪在产后24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被仔猪吸收进入到血液中,能在仔猪体内形成有效的抗病功能。另外母乳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也极易被仔猪消化吸收。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容易滋生。为了提高夏季仔猪的抗病能力,促使其健康快速发育,仔猪在出生后两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对于处于饥饿状态下而且体内营养蓄存有限的仔猪来说,及时哺乳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死亡的关键。  

  夏季仔猪出生后1-2天后就要对其进行断齿断尾;七天后对公仔猪进行阉割。断齿断尾阉割时,要做好对仔猪伤口和所用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感染,仔猪阉割后在伤口处涂抹“护舍安”加速伤口愈合,预防感染。  

  2、做好保健防控及免疫工作  

  仔猪断奶后失去了母乳提供的抗体,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建全,这时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很容易发病。特别是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夏季,病原菌更易滋生,因此一定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黄、白痢是仔猪夏季常发生的传染病,可用大肠杆菌k88、k99疫苗对妊娠母猪在产前4周免疫,也可在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各免疫一次,以保证初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母源抗体。同时在母猪日粮中添加“2%牲命一号”可有效提高母猪奶水质与量,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一旦发生黄白痢,立即给仔猪灌服“护仔安”,一天一次,2-3天即可恢复正常。猪瘟也是一种常见病,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仔猪在20-25日龄进行一次免疫,2头份/头。  

  3、夏季哺乳期补饲  

  补饲是指让仔猪在哺乳期采食饲料,补饲在仔猪的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首先可以使仔猪熟悉并习惯饲料的气味,训练仔猪采食和咀嚼固体饲料,刺激消化道中各种植物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增强,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其次通过补饲可以弥补母乳供应不足所出现的营养缺乏,如果能及时补饲,仔猪能学会并适应采食饲料,3周龄后就可以从饲料中获得相当一部分营养。  

  夏季补饲最佳的开始时间是在5-7日龄,过早补饲没有效果,补饲过晚达不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并且会直接导致仔猪断奶时消化能力不强,采食的饲料消化吸收不好,引起腹泻。  

  哺乳期,每头仔猪的补饲总量应为400-700克。一般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仔猪哺乳期专用饲料,购买时最好选择破碎料,因为破碎料具有营养分布平衡、颗粒大小适中、抛洒浪费少等特点,比颗粒料或粉状料更适用于仔猪的补饲。  

  4、温度的要求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往往会忽视仔猪的保温工作,仔猪刚出生3周内以及夜间,更是仔猪保温工作的关键,千万不能忽视。一般初生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32℃,在以后的4—5周内,每周要降低2℃。 保温可采用加热灯和加铺干燥干净的垫草等方式。由于防火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的困难,不宜采用煤炉对产仔舍全面加热,而且那样不经济,也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格外注意产仔舍窗子或墙壁缝隙之间的空气对流形成的穿堂风,穿堂风所经过的区域,气温要下降3-5℃,这样会导致仔猪腹泻,对以后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圈舍的潮湿问题也是保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潮湿的地面不仅使仔猪容易受寒,而且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场所,这样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  

  四、 仔猪断奶后管理  

  温度的要求:随着仔猪的生长,四周后断奶, 仔猪断奶以后,为了避免对环境和温度的应激反应,应注意避免驱赶、大声喧哗,断奶时最易发生腹泻,建议在断奶前一周及断奶后15天内饲料中添加2%护仔康1号,进行保健饲喂,有效防控腹泻情况的发生,同时促进仔猪骨骼发育,提高机体抗病力。断奶最初几天小猪采食量不多,体脂损失。此时,仔猪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温度偏低易引起仔猪感冒,腹泻。尽管夏季温度比较高,当昼夜温差大时晚上也要保温。刚断奶仔猪的舍温应比哺乳结束时的舍温高2~4℃,或以仔猪休息时不打堆,平直躺卧的温度为宜。断奶体重越小,对温度的要求越高,要求有较高和稳定的舍温,断奶一周后,逐渐降低舍温,直到取消保温。断奶后,仔猪圈舍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  

  对于断奶仔猪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防暑降温,炎热的夏季,持续的高温可造成仔猪发生热应激中暑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温度,可以采取喷雾、通风等措施降温。  

  五、 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点,夏季一定要给仔猪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夏季气温较高,仔猪对水的需求量增加,补充适量的水份非常必要。另外试验数据表明,在一定程度之内,仔猪的采食量会随着饮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仔猪的生长速度与饮水量有关,饮水量大的仔猪生长速度要快。仔猪抗病力较差,在提供充足饮水的同时,一定要供给清洁的饮水。 

  相关资料: 

  夏季购仔猪注意事项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尽量到无疫病流行的地方购买;二是购买的仔猪要健康无病;三是仔猪运输一定要避开高温天气,最好早上和晚上运输;四是仔猪运回后最好先隔离饲养10~15天,待确诊健康后再与其他猪合群喂养;五是仔猪运回后的喂养应尽可能与购买地的喂养相同,以减少仔猪的应激;六是应在确诊仔猪健康后,方可对仔猪实施防疫、驱虫、阉割。对仔猪防疫、驱虫、阉割应分开进行,防止一次性对仔猪刺激过大,影响仔猪健康。 

   相关知识:

  仔猪夏季饲养管理时的几个注意要点

  接产仔猪断脐不能过早,以免出血多。断脐应在仔猪出生10分钟后进行。 

  有些初产母猪分娩时,性情暴躁,还会咬死刚产下的仔猪。对此,可把刚产下的仔猪放入护仔筐内,待母猪产下7~8头仔猪以后,再一起放到母猪腹边。此时,接产人员可轻揉母猪的乳房,使之适应授乳,且利于分娩。必要时,可对母猪肌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2毫升(50毫克)×5支。 

  出生后1周龄内的仔猪,每天滴服1次土霉素溶液,对预防下痢很有好处。处方为1克土霉素粉溶于100毫升冷开水中,每头每天滴服3毫升。 

  发现仔猪下痢应早治疗,投药途径以口服为好。应当选用能在肠道中保持较高浓度而很少被吸收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初生仔猪皮肤柔嫩,在晴天阳光下晒得太久会晒伤皮肤,应注意驱赶。 

  有的日龄较小的仔猪,被母猪蹂压或其他原因所致,体表出现大水泡,对此不要立即穿刺放水。因为放水后的患处又会继续出现水泡,多次放水可促使组织液的营养物质丧失,会影响仔猪的生长,不如任其自然,待其慢慢地被组织吸收。或者待日龄较大时放水,并试用钙制剂静注,以减少渗出液。 

  初生仔猪的圈舍内,垫草不宜过多。因为初生仔猪弱小,行走不稳,过多的垫草会缠住仔猪,容易被母猪压死。

篇二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怀孕母猪的饲养技术

[农广天地]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年出栏量在5000头以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来说,母猪在整座猪场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不一般,尤其是处于怀孕期的母猪,更是重点饲养管理的对象。因为只有把处于怀孕期的母猪伺候好了,才能够保证多产仔并且产好仔,从而提高猪场的养殖效益。本片就把母猪的孕期分为:怀孕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来分别向观众朋友们介绍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内容。 

    母猪的妊娠期是指母猪从配种到分娩这段时期,时长大致是114天左右。这段时间母猪的饲养好坏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着床、胎儿的发育及母猪体况的变化,决定着产仔数的多少、仔猪活力的高低以及母猪泌乳性能的好坏。 

  怀孕母猪的饲养技术

  一、母猪妊娠期科学饲喂:

  母猪妊娠期合成营养物质能力高,体重增加快,但胚胎死亡率在妊娠前期最高。因此科学饲喂妊娠母猪,既是多产优质子猪,提高初生重的需要,又是确保母猪生长,维持正常膘情的需要。配种至妊娠30天,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注意妊娠母猪饲养,否则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如果不加强妊娠母猪后期营养,可使部分胎儿因得不到充足营养而停止发育。 

   1、在妊娠初期(配种后到怀孕21天左右)要求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胚胎正常发育、但不要饲喂过量,也不要对采食量限制太多,饲喂水平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着床率,建议日粮中多增加蛋白饲料,并辅以适量的青绿饲料和叶酸,研究表明怀孕母猪在妊娠初期母猪日粮中如添加一定的叶酸和,对提高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均有一定帮助; 

  2、中后期(怀孕21天到分娩)怀孕母猪应适当的提高饲养水平,使其保持中等膘情,太瘦会导致导致哺乳期母猪体重下降过多,延长断奶到发情的间隔,增加空怀,降低胚胎成活率,过肥会导致胎儿体型过大,分娩的时候引起难产,因此中后期妊娠母猪日粮通常要求为高蛋白水平为主,但在分娩前的2~3周应该适当增加母猪采食量 ,特别是增加能量饲料的摄入,因为胎儿在妊娠后期的生长发育占整个发 育量的70%左右,充足的能量饲料可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并提高初生仔猪的整齐度和体内肝糖元、肌糖元含量。同时,提高此阶段日粮的能量水平将有助于母猪的能量储备,有利于提高泌乳期产奶量。其次,日粮中应提供充足的维生素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另外,应确保饲料无发霉现象和有毒物质。 

  二、母猪控制密度:妊娠期母猪最好实行单圈饲养,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在栏养情况下,每头母猪保证3平方米至3.5平方米空间,过高的饲养密度会造成拥挤,易导致妊娠母猪机械性流产。并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 

  三、母猪精心管理:妊娠母猪饲养期间,严禁惊吓、驱赶、鞭打,注意免疫方式,防止因拥挤、滑倒引起流产,如有流产预兆及时注射黄体酮。 

  四、母猪临产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临产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阶段,其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子猪的成活率和母猪下一个周期的发情。 

  五、母猪逐渐减料:母猪分娩前一周,要根据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减少日粮喂量,防止产后乳汁过多,引起乳房炎。对于瘦弱的母猪,应推迟减料,并加喂豆浆、鱼汤等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一般在产前两天少喂料,产前当天不喂料,但饮水充足供应。

篇三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夏季气温回升,正是产仔猪的好季节,而仔猪的成活率除了受气温的影响外,还有诸多因素.养殖户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呢?下面我们带您走进夏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减少与病原菌的接触

产仔舍的消毒

夏季的环境易于病原菌的滋生,因此母猪进入产仔舍前,先对产仔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待完全干燥后再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产仔舍的全进全出制,即一批猪全部移出后,对畜舍进行消毒清洗,干燥后再进入下一批待产母猪。

母猪的消毒

进入产仔舍前还要对母猪进行清洗,这样可以消除母猪身上带有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防止这些病菌和寄生虫传播给刚出生的仔猪。 切断其他传染途径

病原菌进入产仔舍的途径还有:饲养人员进入产仔舍前没有消毒;携带大量病原菌的猫、狗或老鼠进出产仔舍;母猪的粪便没有及时的清除;夏季尤其要注意蚊蝇叮咬传播疾病,对一些易滋生蚊蝇的死角要彻底清理。要切断这些传播途径,就必须对进出产仔舍的饲养人员严格消毒,严防其他动物进入产仔舍,并定期打扫猪舍,保持干净卫生;严格饲料检查,杜绝使用变质饲料。

二、人工监护母猪生产

人工监护母猪生产是减少夏季初生仔猪死亡的重要手段。母猪在产前1-2天食欲下降,在分娩过程中其活动频繁,致使母猪消耗体力过大,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若母猪分娩前后饮水不足,将会造成母猪极度口渴,情绪急躁不安,会引起食仔。因而在仔猪产下之后,要严密监视母猪一段时间,防止食仔。

由于母猪情绪的急躁,初生仔猪还容易被母猪压迫造成死亡,而其中大部分是弱小的行动不便的仔猪。监护生产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这些仔猪的保护,以减少仔猪的死亡率。仔猪出生后,立即将仔猪身上的羊水擦干并放在保温箱中。

从出生到60日龄期间,属于仔猪的饲养管理阶段,下面具体介绍仔猪在这一阶段夏季的饲养管理。

三、哺乳期管理

出生后相关处理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母猪在产后24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被仔猪吸收进入到血液中,能在仔猪体内形成有效的抗病功能。另外母乳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也极易被仔猪消化吸收。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容易滋生。为了提高夏季仔猪的抗病能力,促使其健康快速发育,仔猪在出生后两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对于处于饥饿状态下而且体内营养蓄存有限的仔猪来说,及时哺乳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死亡的关键。

夏季仔猪出生后1-2天后就要对其进行断齿断尾;七天后对公仔猪进行阉割。断齿断尾阉割时,要做好对仔猪伤口和所用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感染。

做好免疫与补铁

仔猪断奶后失去了母乳提供的抗体,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建全,这时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很容易发病。特别是在气候温暖的夏季,病原菌更易滋生,因此一定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使仔猪尽量免受病菌侵袭。

黄、白痢是仔猪夏季常发生的传染病,可用大肠杆菌k88、k99疫苗对妊娠母猪在产前4周免疫,也可在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各免疫一次,以保证初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母源抗体。猪瘟也是一种常见病,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仔猪在20-25日龄进行一次免疫,2头份/头。

铁是红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仔猪出生时从母体带来的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3-5天的生长需要,如果不能及时补铁,将会造成仔猪缺铁,导致贫血。直接表现为苍白无力,皮毛杂乱,食欲不振,疾病抵抗能力差。为了有效地防止仔猪缺铁,应该在仔猪出生后进行铁剂注射。常用的补铁剂是右旋醣酐铁制剂,注射可分两次进行,一次在出生后的1-2天,第二次在10-14日龄。

夏季哺乳期补饲

所谓补饲是指让仔猪在哺乳期采食饲料,补饲在仔猪的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首先可以使仔猪熟悉并习惯饲料的气味,训练仔猪采食和咀嚼固体饲料,刺激消化道中各种植物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增强,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其次通过补饲可以弥补母乳供应不足所出现的营养缺乏,如果能及时补饲,仔猪能学会并适应采食饲料,3周龄后就可以从饲料中获得相当一部分营养。

夏季补饲最佳的开始时间是在5-7日龄,过早补饲没有效果,补饲过晚达不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并且会直接导致仔猪断奶时消化能力不强,采食的饲料消化吸收不好,引起腹泻。

哺乳期,每头仔猪的补饲总量应为400-700克。一般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仔猪哺乳期专用饲料,购买时最好选择破碎料,因为破碎料具有营养分布平衡、颗粒大小适中、抛洒浪费少等特点,比颗粒料或粉状料更适用于仔猪的补饲。

温度的要求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往往会忽视仔猪的保温工作,仔猪刚出生3周内以及夜间,更是仔猪保温工作的关键,千万不能忽视。一般初生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32℃,在以后的4—5周内,每周要降低2℃。 保温可采用加热灯和加铺干燥干净的垫草等方式。由于防火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的困难,不宜采用煤炉对产仔舍全面加热,而且那样不经济,也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格外注意产仔舍窗子或墙壁缝隙之间的空气对流形成的穿堂风,穿堂风所经过的区域,气温要下降3-5℃,这样会导致仔猪腹泻,对以后的生长发育造成

一定的影响。还有圈舍的潮湿问题也是保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潮湿的地面不仅使仔猪容易受寒,而且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场所,这样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

四、仔猪断奶后管理

温度的要求

随着仔猪的生长,四周后断奶, 仔猪断奶以后,为了避免对环境和温度的应急反应,不要直接将仔猪放入大环境饲养,要先进入保育室进行保育,一般为10—15天,待保育期过后,便可以直接放进育成舍进行饲养了。仔猪圈舍要清洁卫生、地面干燥、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每半月消毒1~2次。断奶最初几天小猪采食量减少,体脂损失。此时,仔猪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温度偏低易引起仔猪感冒,腹泻。尽管夏季温度比较高,当昼夜温差大时晚上也要保温。刚断奶仔猪的舍温应比哺乳结束时的舍温高2~4℃,或以仔猪休息时不打堆,平直躺卧的温度为宜。断奶体重越小,对温度的要求越高,要求有较高和稳定的舍温,断奶一周后,逐渐降低舍温,直到取消保温。断奶后,仔猪圈舍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

对于断奶仔猪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防暑降温,炎热的夏季,持续的高温可造成仔猪发生热应激中暑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温度,可以采取喷雾、通风等措施降温。

断奶后饲喂

夏季仔猪在4周后断奶,断奶时,继续使用原来哺乳期的补饲饲料,不要马上换料,这样可以减少对断奶仔猪的刺激。断奶料选用仔

篇四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猪饮用水温度要注意的要点

猪饮用水温度要注意的要点

猪用饮水器中猪的饮水和食料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猪在夏天适宜饮用凉水,而在寒冷季节饮温水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猪的采食量,显著地提高猪的日增重、降低腹泻率。

经常检查供水系统起始处、中间部位以及末端处的水流率。水流速度:6~10 kg体重的猪供水流速为0.5 L/min; 25~50 kg体重的猪供水流速为0.7 L/min;50~90 kg体重和妊娠猪的供水流速为1.0 L/min;哺乳母猪的供水流速以1.5 l/min为宜。

猪用饮水器中猪的饮水和食料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猪在夏天适宜饮用凉水,而在寒冷季节饮温水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猪的采食量,显著地提高猪的日增重、降低腹泻率。特别是仔猪,当饮水温度低于体温时,不仅猪需用额外的能量以提高摄入水的温度,而且冷应激还会造成猪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病症。经广西大学试验证明,哺乳仔猪饮用由多功能恒温饮水器供给的37℃温水,比饮常温自来水的仔猪日增重多39.4 g,增重多0.82 kg,头均耗料多0.34 kg,腹泻率低20%。寒冷季节水温对母猪也很重要,哺乳母猪若喂温度0℃的水和料,每天需多耗0.5 kg的精料浪费在维持体温上。冬季妊娠母猪喂冰凉水料,还易造成流产等不良后果。寒季猪饮水的适宜温度为,生长育肥猪和妊娠猪16~20℃,保育猪20~25℃,哺乳母猪25~28℃,哺乳仔猪35~38℃。

影响猪对水需要量的因素很多,如气温、饲料类型、猪的大小和生理状态等,均对猪的需水量有重要影响。在舍饲条件下,1头带仔母猪每天需供给75~100 L水,妊娠母猪、公猪、育成猪30 L,幼猪和肥猪为15~20 L。断奶仔猪断奶后最初2周内喝足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时吃高蛋白饲料需要有较高的饮水量以便排泄出多余的氮,这样才能保证采食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量和降低发病率。特别要保证哺乳母猪夏季水量供应,每天需要水40 kg左右,水量不足会造成采食量降低、泌乳量下降。

篇五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夏季养猪注意事项

夏季养猪注意事项

一 防暑降温

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8℃~25℃,但由于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湿度大,加上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夏季极易掉膘,生长缓慢,甚至中暑死亡。所以,夏季养猪必须加强防暑降温,确保猪安全越夏。

(一)高温对猪的影响

1采食量减少 猪的产热受到抑制,从而减少采食量,

2饲料转化率下降 增加散热的调节又使耗能增加,从而使饲料转化率下降 3日增重减少 温度高于上限临界温度时,每升高摄氏1度,日增中减少30克 4母猪发情率降低 热应激可以引起性激素分泌减少,使母猪发情率降低,乏情率提高 5胚胎的死亡,流产增多 高温下导致子宫的温度增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形成、着床,长期在高温下造成胚胎的死亡,流产增多

6使精液品质下降受精率 高温直接作用于猪的睾丸,使其温度升高,引起精细管生殖上皮变性,影响精子形成和成熟,使精液品质下降,造成母猪受胎率降低。20℃时为85%~90%,在33℃下曝晒72小时后为50%~60%。

7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断奶前的存活率 哺乳母猪热应激期间采食量低下,会使泌乳量不足,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断奶前的存活率。【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二)防暑降温措施

1遮阴与绿化

(1) 搭设遮荫棚

为了降低猪舍周围环境的温度,可利用一定的设施遮断太阳辐射

在猪圈舍上方搭建棚架,在棚架上铺上树枝,可起到防止阳光直射而降低猪舍环境温度的目的。

窗户上可加一水平板以遮挡由窗口上方来的阳光

对于设有运动场的猪舍或日光温室猪舍,在夏季应设置凉棚或种植藤蔓植物遮阳 北方加铺遮阳网

(2)绿化遮荫 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湿度不太大的地区,遮荫是简单有效的降温方法。 夏季应通过绿化遮阳尽可能减少太阳辐射热,植树绿化有助于降低猪舍周围环境温度。 叶面通过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从而可显著降低空气温度; 可遮挡阳光,故可使建筑物和地表面温度降低

植物根部所保持的水分,也可从地面吸收大量热能而降温。

在猪圈周围栽植速生杨,2~3年可起到遮阳、蔽荫效果,减轻肉猪热应激,秋冬落叶后又不影响肉猪光照。 因此,应加强猪场及周围地区的植树种草,以降低环境温度,但高大树木不宜多种,影响通风,也能招来野鸟对防疫不利

在猪圈外种植葡萄、丝瓜、佛手、葫芦等藤蔓植物,攀爬猪圈房顶,一方面绿色植被阻挡烈日直接曝晒圈舍、房顶,起到降温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得到葡萄、丝瓜等,一举两得。 2隔热通风

(1) 猪舍的建筑隔热设计

将猪舍外墙用石灰水涂成白色,以提高猪舍外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热散失率,从而减少太阳热能对猪舍内和猪体的传递,

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屋顶材料或采取多屋建筑构造等屋顶隔热设计

墙壁的隔热设计用空心砖代替普通粘土砖作墙体材料,可使其热阻提高41%,而用加气混

泥土块可提高6倍

采用双层墙体也会大大提高墙体的热阻值

农村养猪大多是开放式猪舍,应在高温到来前在猪舍的屋上再加铺一至二层稻草、麦秸等隔热物。

(2) 通风

夏季,对猪舍进行有效的通风可以排出猪舍内的热量,对降低舍内温度有一定的作用。目前猪舍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①自然通风是在猪舍建筑中设置合适的进出风口,利用自然风力及温差作用将新鲜空气引入舍内,将舍内多余的热量和污浊气体排出室外。

地形 地形与气流活动关系密切,场址选择一定要选在地势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切忌选在背风、窝风的场所。

猪舍朝向 猪舍朝向对通风降温有一定影响,在炎热地区除考虑减少太阳辐射和防暴风雨外,必须同时考虑夏季主风向。

猪场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布局和猪舍间距除考虑防疫、采光等外,还应注意考虑通风,布局应合理,间距不可过小,一般不低于10m。

猪舍内结构 为了有利于通风,猪舍内不宜设隔山墙,各圈间隔墙,尤其是圈舍与通道间的隔墙最好用铁栅栏代替。

猪舍跨度 猪舍跨度也影响通风效果,跨度小的猪舍通风路线短而直,气流顺畅;跨度超过l0m,通风效果差,较难形成穿堂风。

②机械通风 目前常采用纵向通风,将风机安装在猪舍的山墙上以便纵向通风,将舍内高温空气用风机排出而将舍外凉爽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对猪舍通风起到较好的作用。单靠通风仍不能有效降低舍内气温。所以高温时就应考虑先将空气冷却后再送入猪舍。如利用地下管道、地道等进行通风降温,舍外空气可以先进入地下管道、地道或自然洞穴,再进入猪舍,可将舍外空气降低3 ℃~5 ℃,舍内温湿度低于85%。为保障地道通风降温方式的效果,往往需要开挖较深的地道,多深达3~4 m,并有足够长度,因此工程量较大,一次投入也较大,接近于人工制冷系统,但运行费用很低。

3蒸发降温

(1)冲洗猪体 舍温过高时可用胶管或喷雾器定时向猪体(分娩舍除外)和屋顶喷水降温或人工洒水降温。【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对于单体限位栏和分娩舍母猪可用滴水降温系统,滴水器安装在猪肩部上方,间隔1小时左右在猪颈、肩和背部皮肤上进行低流量滴水降温,降温效果显著。但滴水降温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控制整栋猪舍温度。

对空腹和妊娠母猪、生长育肥猪,夏秋季天气炎热时采用喷雾或喷淋降温的办法,降温速度快,5~10分钟即可将舍内温度降低5~8度,且能净化空气,对公猪必要时需定时冲洗睾丸。 但是喷(洒)水降温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增大舍内的湿度。一方面高温高湿会加重热应激的发生;另一方面高湿还会造成在舍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别在产房使用喷洒水降温要慎重并注意方法。

(2)屋顶喷淋和舍内喷雾:【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屋顶喷淋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原理,降低屋顶面温度,减弱辐射热向舍内传递,该法浪费水。

舍内喷雾是通过喷雾时雾滴在空气中汽化而达到降温目的(一般可降低舍温1℃~3℃),但同时也增加舍内湿度,故降温的效果很可能被湿度的增加所抵消,因而该法仅适用于干热地区。

(3)水帘降温:是近年来兴起的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降温方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

国内出现,最早用于种鸡舍的夏季降温。在机械通风的进风口处设一不断加水的水帘,用风扇对水帘吹风空气经过湿帘时由于水分蒸发而使空气温度降低,低温空气进入猪舍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可降5℃以上),但同时也提高舍内空气湿度,故该法最适用于干热地区。 4尽量降低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温度,故在高温季节应减小饲养密度。 仔猪饲养密度应为0.3~0.4m²/头,3~4月龄时0.6 m²/头,4~6月龄时0.8m²/头,7~8月龄时1.1~1.2 m²/头.妊娠母猪最好单栏饲养。

5合理调整日粮结构和喂料时间,

(1)调整日粮结构

高温可以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降低,从而致使猪采食量下降,气温每升高1℃,猪采食量下降约40克,若环境温度超出最佳温度5~10℃,则每天采食量将下降200~400克。增加日粮的能量和蛋白浓度以便让猪在采食量低时摄入较多的营养物质。在猪的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从日粮中获得的能量和蛋白质同样可以满足种猪生产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①添加脂肪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2%~3%的脂肪,一方面可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稳定猪的增重速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保证能量的摄入量,从而促进生长。此外,夏天一定要注意添加的脂肪不被氧化或酸败,建议同时添加抗氧化剂。 ③日粮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

在热应激时需调整日粮粗蛋白质的含量,喂给合成的赖氨酸代替天然的蛋白质对猪有利,日粮中补充0.3%的赖氨酸,可减少日粮中的热消耗,明显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猪的生产性能。

参考配方:35千克以下的猪,玉米39%、小麦22%、麦麸15%、米糠7%、黄豆7%、鱼粉6%、骨粉2%、食盐1%、生长素1%。35千克~60千克的猪,玉米37%、小麦24%、麦麸19%、米糠11%、鱼粉5.5%、骨粉1.5%、食盐1%、生长素1%。

(2)调整喂料时间

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3℃,气温高于25℃~30℃,食欲与采食将受到影响。为此,喂猪宜在清早和夜间进行,天气凉爽,猪食欲好,采食量大,可减少白天活动。一般在晚上7点11点凌晨4点进行,每晚间喂3次,白天则可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各喂1次0.5%的食盐水和青绿多汁饲料。

6添加维生素或药物

(1).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小苏打):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的主要作用有:第一、碳酸氢钠能中和胃酸,溶解粘液,降低消化液的粘度,并加强胃肠的收缩,起到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第二、碳酸氢钠在消化道中可分解放出 CO 2 ,由此带走大量热量,有利于炎热时维持机体热平衡。碳酸氢钠可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状态,提高猪抗热应激能力。

育肥猪为0.3%;妊娠猪和空怀猪为0.4-0.6%;哺乳母猪和公猪为0.6-0.8%.

(2)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热应激条件下给动物添加大量的维生素 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动物抗御机体的热应激损伤,从而减少热应激带来的危害

温度超过34℃时,每公斤饲料添加维生素C 400mg/Kg,维生素E 200IU/Kg

(3)添加中草药

中草药能够全面协调猪在高温下的生理代谢,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免疫机能。炎热环境中给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猪用助长素(中草药制剂),具有较好的促长作用,能降低料重比和耗料成本。选用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山楂、陈皮、槟榔等配制成饲料添加剂,可以缓解炎热环境对商品猪的影响,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4.急救也可选用以下药物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复方氯丙嗪0.5-1毫克/公斤体重/次;

安定1-7毫克/公斤体重/次;复方氨基匹林5-10毫升/次;安乃近1-3克/次

7用饲料防暑

盛夏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饲料,以预防中暑。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1).用醋或酸菜汁250~500毫升服用,每天1次。

(2).白扁豆20~25克,水煎取汁喂服。

(3).绿豆加水20倍煮烂,待凉后喂服。

(4).用车前草和淡叶各100克,水煎取汁拌喂服。

(5).用新鲜西瓜皮2000克,捣烂加白糖100克,搅拌均匀喂服,隔日1次。

8 供给充足、清凉、卫生的饮水

水对机体体温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增加饮水和排尿是夏季猪降低体温的重要机制。因而在热应激条件下一定要供给清洁、足量、卫生的凉水,以深井水最好,并注意经常更换。。同时可在饮水中添加0.01%~0.02%的VC和0.1%~0.2%的人工盐,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二 防止霉菌毒素危害

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不要随便更换饲料,尤其要注意防止饲料霉变。对猪影响最大的霉菌毒素就是玉米赤霉烯酮。

(一)霉菌毒素危害 它主要侵害3~5月龄的仔猪,生猪采食后皆出现雌激素综合症和雌激素亢进症为特征的症状。

中小母猪和阉割的母猪有发情样征候

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断奶母猪发情延迟或发情异常;分娩母猪产程延长,弱仔、死胎增多。

公猪和去势公猪睾丸萎缩,包皮和乳头肿大,乳房隆起,精子活力降低,性欲减退。 另外,黄曲霉毒素:主要影响肝脏发炎,出血性疾病,死亡;链胞菌毒素:呕吐毒素症,主要影响肠道发炎,造成呕吐;T-2毒素:主要影响皮肤,肠道发炎(溃烂);赭曲霉毒素:主要影响肾脏,导致肾衰竭。

(二)预防霉菌毒素

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容易引起饲料发霉,因此要经常检查饲料的质量.保证饲料新鲜。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如霉消安、百安明等,同时经常清理料槽,禁止饲喂发霉饲料。

要很好地解决霉菌及其毒素这个问题,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正本清源。目前饲料企业在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使用防霉剂,防霉剂能有效地降低饲料中微生物数量,控制其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防止饲料贮存期的营养成分的损失,让饲料在其保质期内不发生霉变,没有霉菌生长,也就不会有霉菌毒素问题。

三 防潮

(一)高温高湿的影响

1而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猪体表面的水汽分压力与空气中的水汽分压力之差减少,使蒸发散热量降低,猪体散热更为困难,从而加剧了猪的热应激。。42℃高温而气候干燥,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37℃但湿度大时,母猪却会热死。

2高气湿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使猪发病率增加、病情加重;猪易患疥鲜、湿疹等皮肤病,也易造成仔猪副伤寒、仔猪下痢、猪瘟、猪丹毒等传染病的流行。

(二)防潮措施

1不要用水冲猪舍地面

即使必须冲洗地面,也必须在通风良好的晴朗天气进行,使空气和地面尽快干燥。 2维持舍内通风

增大窗户面积:使舍内与舍外通风量增加;

加开地窗:相对于上面窗户通风,地窗效果更明显,因为通过地窗的风直接吹到地面,更容易使水分蒸发;

使用风扇:风扇可使空气流动加强,这一办法在空舍使用时效果非常好,我们曾在保育舍无法干燥时,使用大风扇昼夜吹风,很快使保育舍变干燥。

3采取吸湿性能好的材料如生石灰

有人会说生石灰会发热,能提高舍内温度,不宜在夏季猪舍使用;使用生石灰利大于弊,一是生石灰产生的热量微乎其微,不会使舍内温度明显提高;二是使空气干燥后,母猪吸上干燥的空气,更有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失,也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高温低湿不会热死母猪,而温度没那么高但湿度大时却会死母猪。

四 灭除蚊蝇

夏季马上来临,即将进入蚊蝇的盛行期。蚊子的危害不仅是吸猪的血,更是疾病传播的媒介,我们在强调一猪一针头时,目的是防止注射过程的交叉感染,但蚊子的“针头”无法消毒,所以也就出现了夏季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乙型脑炎等病的流行。苍蝇严重影响猪的休息。

(一)物理法

及时清除、处理粪便 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猪粪便干燥。首先应搞好猪场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其次要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或堆积发酵处理。猪场内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猪也要妥善处理。

有条件应在猪场内采用纱窗纱门,水帘水道等防蚊蝇的措施;也可使用捕蝇笼、灭蚊灯、粘蝇纸等捕捉消灭蚊蝇。

还有一种好方法,适应于双列式纵深大的猪舍。在中间过道地面处放置一电风扇(象炮筒形状,市场比较多),风扇后放一小电棒,晚间风扇固定对着过道吹,点亮电棒,蚊子即被吸引而来,被转动的风扇叶打死,效果显著,还可加快空气流通。

(二)化学法

药物防治是控制蚊蝇的重要措施,可杀灭成年蚊蝇,迅速降低蚊蝇在畜禽内外的密度。常用的杀虫剂有菊酯类、拟菊酯类、有机磷类,可采用喷洒、涂抹等方法(最好用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毒性小,对猪没有影响)。

1、对猪舍外围进行全面喷洒,遏制蚊蝇的第一防线。

2、将杀虫剂喷洒在畜舍或蚊蝇的栖息场所。

3、将草绳制作成药绳悬挂于猪舍内,制作方法:把草绳拧粗一点,然后用药水浸泡几分钟。

4、对猪粪池进行撒药,防止孵化。

(三)

1新鲜的西红柿枝叶捣烂取汁,涂擦生猪身体,一般2~3天涂擦一次,也可以用喷雾器喷洒。同时,也可向猪栏内投放一些西红柿枝叶,每周投放1~2次。蚊虫因惧怕其散发的独特气味,不敢停留在猪体或猪栏内,从而达到驱除蚊虫的目的。

2、采集新鲜薄荷叶若干片捣烂取汁,掺入适量高度白酒,用于涂擦猪体或者用喷雾器对整个猪栏进行喷洒,并将采集的新鲜薄荷全株投放到猪栏内,每周投放1~2次。如果是取汁涂擦或喷洒,可以按每周2~3次进行,即可有效地驱除猪栏内的蚊虫。

四 做好保健工作

(一)加强免疫接种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各种疫苗,不要因夏季高温而忽视疫苗接种。近几年来,夏季因发生高热综合征,死亡了大批生猪.或引起母猪流产、死产、屡配不孕等,损失很大。高

篇六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夏季猪的饲养与管


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相关热词搜索:夏天健康饮水 母猪产下小猪咬怎么办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产下的小猪夏天最好几天可以饮水"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681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