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科技苑种玉米

科技苑种玉米

2017-07-04 14:03:0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科技苑种玉米(共2篇)玉米单粒播种,种玉米高产的诀窍玉米单粒播种优势 老朱就是用这样的种子进行了单粒播种。一个星期左右,播下去的种子发了芽,破土而出了。再过几天看看,这玉米苗长得一般高,几乎就没有缺苗断垄的,老朱的“一播全苗,不用间苗”的愿望还真是实现了。它带来的实惠可不少啊! 高连德:我们用的普通的种子,一亩地是3公斤...

篇一 科技苑种玉米
玉米单粒播种,种玉米高产的诀窍

  玉米单粒播种优势

  老朱就是用这样的种子进行了单粒播种。一个星期左右,播下去的种子发了芽,破土而出了。再过几天看看,这玉米苗长得一般高,几乎就没有缺苗断垄的,老朱的“一播全苗,不用间苗”的愿望还真是实现了。它带来的实惠可不少啊!

  高连德:我们用的普通的种子,一亩地是3公斤左右。由于这个种子质量好,所以确保了一个籽出一个苗,这样了以后,它用种量就减少了。减少多少呢,现在咱们按亩播量计算的话,基本上是在1.5公斤左右1亩地,和普通的种子比起来,减少了用种量50%。通过精播以后,点播以后,不仅确保了苗齐苗全苗壮,而且给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

  如今农民的种子都是买来的,过去间苗定苗也得雇人来做呀,对于农民来说,这省的就是钱,这省钱就能增加收入呀!

  玉米单粒播种优势:

  节省种子50%左右

  不用间苗省工省时

  容易把握种植密度

  苗齐苗匀苗壮

  玉米气吸式播种机播种优势

  2008年夏播玉米的时候,老朱的第二个愿望也实现了,他用上了一台新型的玉米播种机。

  朱志良:单粒点播就是气吸式的,吸上它之后,一粒一粒往下播。

  记者:一次就播一粒。

  朱志良:一次就一个粒,一粒一粒往前走,往前播。

  这叫做气吸式玉米播种机,它是怎样实现单粒播种的呢?

  技术员:它通过吸气机然后使管子里面这个部位管子里面产生负压。中间这样一个盘把它隔开,隔开了以后这边是种子,这边是种子,然后这边就是负压区,通过这个小孔,然后他把这个种子吸上去,一个粒一个粒的吸上去。然后它转到下面,就自由落体下来了。因为它只是吸了一个,让它往下边掉的话,它也是掉一个,它不可能吸上两个,所以这样就保证了咱们气吸式播种机,能够单粒播种,一个籽一个籽这样播出。

  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核心就是在保证发芽率的前提下,把握种植的密度。不同品种的种子,密度标准也是不同的。那么,气吸式播种机怎样来把握种植密度呢?又怎样来实现不同品种的不同密度要求呢?

  技术员:它的密度它主要是通过调整株距这样来调整这个密度。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盘,它每个播种机上,它配的大概都有三张盘,三张盘到四张盘,每个盘代表一个密度,你比如说咱这个是14孔的盘,14孔的盘这样的话蠡玉35是刚好的。如果蠡玉16的话,这样就需要换一个盘,另外一张盘它的孔要少一点,它这个孔是12孔的,

  也就是说,当行距都控制在60厘米的时候,14孔的盘达到了株距30厘米,也就实现了蠡玉35每亩3800株左右的密度标准。而12孔的盘播下的是株距33厘米一棵,这正好是蠡玉16每亩3300株左右的密度要求。

  老朱种的是三亩地的蠡玉35,二亩地的蠡玉16,而这气吸式播种机一天能播40来亩地呢。老朱的这5亩地两小时就播完了。【科技苑种玉米】

  苗出来了,瞧,行是行排是排,比人工点播的还整齐呢!过十几天再来看,棵棵都长得茁壮挺拔,就像接受检阅的仪仗队。

  老朱一如既往地给这单粒播种的玉米施肥、浇水进行田间管理,这玉米也就撒了欢儿似的往上长,6月播的种,到了9月初就快成熟了,瞧,这长长的棒子结得既饱满又瓷实。

  朱志良:这是蠡玉35,用单粒点播机,精量播种机点播的,株距在30公分左右,一亩地平均3800株,你看这长势,我播了这是三个来月了吧,再有半月到20天可以收获了,这是种了五亩你看长势多好,这棒子多好。

  玉米气吸式播种机播种优势:

  确保单粒播种

  高效率

  准确把握种植密度

  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更齐更匀

  

  玉米单粒播种增产原因

  那么,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单粒播种技术究竟能不能最终提高玉米的产量呢? 【科技苑种玉米】

  高连德:通过单粒播它是能增产的,由于这个种子是经过精选,精细加工精细包衣的,纯度净度是特别好的,这样以后这个苗出来以后,它整齐度好,这个苗就壮。玉米有一个高产的标志,什么标志,后期的整齐度越好,产量越高,只有苗期整齐度,后期整齐度才好,产量才高。

  在单粒播种的玉米地里几乎找不到小苗、弱苗、黄苗。

  高连德:就说过去那种播种形式,由于苗多都去拔苗去了,一拔的时候伤及到留下的苗,现在没有拔苗这个过程了,也就是说它能够正常的生长。而且更加健壮。

  撒播玉米当苗出来长到三、四个叶片以后才进行间苗定苗,这些苗也是靠吸收地里的营养长起来的呀!

  高连德:这个单粒播上以后,与原来的比较而言,原来苗特别多,争水争肥,这个小苗出来以后,有足够的吸收空间来吸收营养,这样以后由于营养充足,它长得更加健壮,这也是能增产的一个方面。

  玉米单粒播种增产原因:

  苗期整齐度形成后期整齐度形成高产

  不间苗就不伤苗苗就壮苗壮产量高

  空间适度水肥集中营养充足

  玉米成熟以后,技术人员就可以测定每亩的株数,一般穗的籽粒数,测量玉米的千粒重以及水分含量,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够测算出每亩玉米的产量。用这科学的方法测出的结果基本上是准确的,与最终的产量八、九不离十。

  老朱的玉米也进行了测产,那他的收成到底怎么样呢?

  朱志良:我这玉米都收回来了,五亩地的这是,三亩地的蠡玉35,二亩地的蠡玉16,这都全部收回来了,这都是咱们通过专家测产,平均亩产是800多公斤,用咱们原先撒播的那个,平均亩产700来公斤,这么做相比之下,它增加了一百多公斤,这说明咱们这个先进的技术精量点播还是好。

  单粒播种在国外早已开始广泛应用,它使国外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现在在河北省的部分区域,单粒播种技术正在悄然兴起,种玉米的农民不仅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最为关键这项技术还能提高玉米的产量。新型的播种方式和机械化的应用也必将让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

上一页  [1] [2] 

篇二 科技苑种玉米
玉米粒收机和粒收玉米品种,让你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

  [科技苑]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20151209)

  12月9日(周三)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

  你见过玉米铺成的黄金大道吗?你知道到了收玉米的时候农民有多累多忙吗?为啥以前收玉米只能掰棒子?为啥现在却能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科技苑》为您讲述。

  【主持人】:在河南,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无论是国道还是乡镇马路,总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只要是有路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片金色的玉米,人们把这样的玉米铺路称之为黄金大道,可这条黄金大道却是个大麻烦。

  【采访】司机:肯定不愿意啊,你看原来是两个车道现在都成一个车道了,非常拥挤,万一刮着车或者撞着人咋弄。

  【解说】:金色玉米铺成的黄金大道,成了交通的麻烦。

  【采访】当地市民:原来就前面那个路口,去年还是前年就肇事了。

  【解说】:非机动车道被玉米铺满,自行车只能去汽车道上走,把开车的司机弄得是心惊胆战。

  有的路甚至多一半都被玉米霸占,来往的汽车只能在一条道上挤着,走走停停,堵车更是常事。开车的司机难受,其实那些拿玉米铺路的农民也不舒服。

  【采访】

  种植户:不乐意。

  记者:一过车危险么,你们怕车把玉米轧坏吗?

  种植户:轧坏也没办法,那你不能不叫人家轧,没法,没办法。

  【解说】:有的车没办法,只能在玉米上轧着走,玉米就会被碾碎,所以农民还得在路边看着,时不时的,还得给玉米挪挪地儿。

  不光怕车,镇子里的农民还要在路边搭个棚子,直接住那,防着有人偷玉米。

  除了怕车,防偷,把玉米晾在路上,农民还得担心老天爷的心情。

  【采访】:

  种植户:害怕一个是变天一个是下雨,一下雨就害怕,一下雨淋坏了。

  记者:是不是下雨得赶紧把玉米收起来?

  种植户:是。

  【解说】:可既然这一条条的黄金大道,让开车的司机和农民都难受,为啥还要把玉米铺到马路上呢。

  【采访】种植户:玉米没地方放,家里堆老高,到处都堆满了。

  【解说】:说起这事,农民们也是一肚子苦水,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大,必须晒一晒,否则捂得时间长了就会发霉,甚至卖不出去。可晒玉米总得有个地方吧,进村里一看,好嘛,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堆的都是玉米,就连房顶上都摊满了玉米棒子。

  农民们忙的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刚收完的玉米要晒,还得有人看着,地里呢还有没收完的玉米急等着收。

  可在郑州市通许县的长智镇,有一个农民,家里玉米不比别人种的少,可这个时候他却在家里悠闲的下着象棋。

  【采访】:

  记者:大爷,外面都着急晒玉米呢,你这咋还不着急下象棋呢?

  河南省郑州市通许县长智镇种植户袁长林:不着急,我下完这一盘,领着你上地里。你别看我现在在家玩呢,一会带你到地里,我那几亩地一下就收完了。

  记者:好那咱们去看看去。

  袁长林:好,走吧。

  【解说】:袁长林之所以不忙,不像别人收玉米需要很多天,是因为他收玉米很省事,而且不用晾晒。

  【采访】:

  记者:大爷,为什么您这个收地就快呢?

  袁长林:我先不跟你说我给你卖个关子。

  记者:还卖个关子

  袁长林:对,一会你就知道了。你看我这几亩玉米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收完,【科技苑种玉米】

  【解说】:说话间,远远就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一来,二话不说直接进了玉米地,等机器收了一轮后,记者发现袁长林家的玉米像收小麦一样,直接收成了玉米粒,这种收法还真是少见。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一直以来收玉米和收小麦完全不一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面积的小麦就基本上实现了机器收割,所以收小麦直接脱粒收这没啥稀奇的。

  可直到现在,有的地方收玉米还得靠人力,都说掰棒子,掰棒子,说的就是收玉米。

  【采访】种植户:累,那手工干一天,歇几天都歇不过来。一天也就干几分地,

  7、8分地,6、7分地。

  【解说】:还有的地方收玉米倒是用上了联合收割机,机器一过,玉米棒子直接被收到后面的机舱里,可这样的机器,只能收玉米棒子,收完以后农民还是得给玉米脱粒,把玉米铺到马路上晒,剩下的活还很多。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那么目前我们采用的人工收获也好,机械摘穗收获也好,最大的问题就是费工成本高,并且在收获、拉运、储存、脱粒,这个过程中损耗很大。

  【解说】:再看看袁长林家的玉米,机器一过,玉米粒就像小麦一样收了下来。

  【采访】种植户:这就跟收小麦一样,他们把玉米收起来,直接就可以拉走卖了,一会再收一茬,倒满了就去卖了。

  【解说】:这可真是个新鲜事,袁长林的玉米不仅直接收成玉米粒,而且还不用晾晒,装上车就能直接卖。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今天我请大伙吃饭啊。

  【解说】:为啥能直接卖呢,因为袁长林收的玉米含水量少,所以被送到烘干塔后,粮商经过简单烘干就可以直接卖出去了。

  为啥袁长林收玉米就这么轻松呢?这是因为啊,他种的玉米品种和别人家的不一样。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少昆:我种的品种好,这是适合粒收的品种,常见品种用这个机器不行。

  【解说】:2015年8月,农业部出台了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其中玉米等农作物是推进重点。

  【采访】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如果能够把玉米籽粒收获这关实现的话,那整个玉米从种到收的过程,就实现了真正的全称机械化。

  【解说】但是对于玉米收获来说,机械化已经不是问题,前提则是要有适合机器粒收的玉米品种。

  【采访】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我们过去讲是农机和农艺配合,今后看来这个事要反过来,我们的农艺,我们的品种,要和农业机械化配合,才能有前途。

  【解说】:而袁长林之所以能这么轻松的收玉米卖玉米,正是因为在有了粒收机器的同时,他种的也是适合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

  他叫王义波,袁长林种的玉米就是他培育出来的。可要说起来,这适合粒收的玉米,看颜色,看外形,和常见玉米也没啥差别,为啥别人家的玉米就不适合粒收呢?【科技苑种玉米】

  记者跟随王义波来到试验田,通过不同玉米品种的对照,发现了其中的玄机。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最明显的就是前天刮了一场阵风大概有七级以上,看里面那些已经自己都被吹翻了。

  【解说】:王义波首先带记者看的,是经历了一场大风的常见玉米品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对,这个常见品种这一类的品种目前在市场上比例还比较大,一旦遇到超过七级以上的阵风的时候,很多会出现这种倒折啊,或者倒伏或者倾斜。

  【解说】:常见品种的玉米一旦遇到6级以上的风,很容易倒伏,虽然可以人工收获,但机器粒收就做不了了。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个子粒收获的时候就遇到很大的障碍。因为它穗子都已经歪到一边了,机收的时候很难把它收起来,果穗进不了机舱就脱粒不掉。就必须再用人工重新再来收获。

  【解说】:而另一边同样经历了大风的粒收玉米品种,都笔直的挺立着,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最重要的粒收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必须自己能站得住。

  【解说】:站得住,大风刮不倒,正是粒收玉米和常见玉米品种的第一个差别,那如何才能站得住呢?这个就得看玉米茎秆的了。我们拿两类玉米品种的茎秆做个测试,对照一下它们的抗弯折强度。 【科技苑种玉米】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是常见品种。(字幕:常见品种抗弯折力219.2N)这是适合粒收的品种。(字幕:适合粒收品种抗弯折力465.3N)

  【解说】:数字越大,说明茎秆的承受力越强,适合粒收品种的抗弯折性,足足是常见玉米品种的两倍(分屏,上抗压力字幕),而玉米茎秆的抗弯折性则是由茎秆内的壁厚组织决定的。

  【采访】徐博士:适合犁收的品种它的秸秆比较坚硬,它的厚壁组织这一层深色的它就比较厚,这不适合粒收的过去的老品种它的秸秆的壁就很薄。

  【解说】:粒收品种的玉米,茎秆更结实,这样就能抗住7级的大风,而且因为茎秆内含有更多的纤维组织,还更有弹性,弹性好也是玉米适合粒收的标志。

  因为粒收玉米的机器割头很大,一进到玉米地里,会不断撞击玉米杆,

  【采访】徐博士:才能够这个机器进地以后,不管哪一部分碰到了,它自己能够很顺利的弹回去,这个棒子才能很顺利的进入机舱。如果一碰你都歪到一边去了,就没办法把它收回来。

  【解说】:所以要想粒收时能让玉米棒子顺利进仓,玉米茎秆的弹性就得非常好。

  【采访】:

  记者:王老师这个就是咱们适合粒收的品种。

  王义波:对,你看我们过去实际上是做过很多实验的,都把玉米穗贴到地上,你看自己就回去了。

  记者:一下子就弹回去了。

  王义波:对,你拉拉试试。

  记者:能弯这么多,这个弹性就非常好了。

  王义波:是。

  【解说】:可再看看常见玉米品种,用同样的力,同样是把玉米穗拉倒地面上,结果,大部分的玉米茎秆一下就折断了。

  所以只有玉米茎秆弹性更好,机器收割的时候才不会把它撞倒,玉米棒子也能顺利进到机仓里了。

  可要想让玉米成粒收,不光要让玉米棒子顺利入仓,进仓以后还得能顺利脱粒。

  怎么才能顺利脱粒呢?您看这个玉米棒子,从里到外,粒收玉米和常见品种的玉米都不一样,咋不一样呢?咱们先说说这棒子最里面的穗轴。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原来绝大部分的品种都是软轴的,或者空心轴的。

  【解说】:常见品种的玉米,有的穗轴内部,柔软的像海绵,有的是空心状,所以这两种穗轴都容易储存水分,水分含量高,就会让穗轴和轴上的籽粒连的很紧,不适合粒收。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个它脱粒的时候容易被打碎了以后和籽粒不完全脱离,有一部分粘在一起。

  【解说】:而粒收品种玉米的穗轴不但比常见品种的细,轴里面干物质占的比重也大,含水量少,粒收时也不会把玉米粒连到上面。除了穗轴,这轴上的玉米粒也不一样,差别在哪呢?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就是老品种一般的子粒含水量到成熟的时候在30%,到了30以后,它基本上就不动了,就是它水就很难脱了但适合粒收的品种,一般都在28左右才开始这个成熟,在成熟以后,这个适合粒收的品种还继续往下脱水,

  【解说】:这说明,同样到了成熟期,常见品种的玉米粒,至少有30%的含水量,而适合粒收的玉米里最多也就含有28%的水分。

  含水量多的话,可不是啥好事。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含水量高的时候,脱粒的时候就容易破碎。

  【解说】:常见品种的玉米含水量高,玉米粒软,粒收时承受不住机器内部的冲击,很多都会被打碎。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如果你不把水分降到28以下,子粒破碎率会能达到10%以上,也就是产量损失超到10%以上。

  【解说】:而28%的含水量,则是玉米适合粒收的临界点,可别小看这百分之几的差距,正因为少了这些含水量,玉米粒就刚好能最大限度的,承受粒收机器的冲击。才不会给玉米粒收造成损失。

  为了顺利让玉米脱粒,不光怕破碎,怕玉米粒连着穗轴,还怕收出来的玉米粒被玉米包叶给染了色。

  早在2008年,在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黑龙江和新疆,就已经引进了粒收玉米的机器进行试验。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当时农民当然是非常的高兴,想着能够粒收了。

  【解说】:可等粒收下来一看,农民的高兴劲就没了。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玉米一流出来的时候,农民就感觉到很失望。大量的玉米叶片的颜色都被染到子粒上,看到灰不啦叽的,稍微一晾晒就像发霉一样的感觉。

【科技苑种玉米】

  【解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传统玉米和粒收玉米品种相比,叶片的脱水性完全不同。

  常见的玉米品种,包叶脱水慢,因为包叶是从外往里成熟,外面的包叶看着成了金黄色,可里面的包叶有时候还是绿色,湿乎乎的。所以用常见品种做粒收,玉米粒经常被染上绿色,也不好卖了。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整个玉米就降几个档,一下降了好几分钱。

  【解说】:而适合粒收的品种则正好相反,最外层的叶片看着还是绿的,可剥开一看,最里面的叶片都已经成熟发黄了,这是因为粒收玉米的叶片从里向外成熟,也就是从里向外逐渐变黄的。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个脱水快,脱水快你看里面的包叶都已经开始发黄了,开始失水了,但是外部的叶片还有绿色,这就是适合粒收的一个典型的标准。

  【解说】:因为里面的叶片先成熟,这样玉米的包叶就会慢慢炸开,叶片间会出现一个个小缝隙,水分也就顺着缝隙跑出去了。再用机器粒收也不会把玉米粒给染色了。

  从茎秆到玉米棒子,只有满足机器粒收的条件,玉米才能像收小麦一样成粒收。王义波搞了半辈子的玉米育种,之所以要培育适合粒收的玉米品种,他最初的动机是源于一次国外考察。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我们1999年到美国去访问的时候,看到美国生产上的大面积的品种都是在犁收。

  【解说】:也正是在那一年,美国农民收获玉米的场面深深的触动了王义波。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感觉到美国的农民太舒服了,中国农民那简直就是没法比了。

  【解说】:当时王义波不是没想过,在国内也尝试玉米粒收,可要想实现却困难重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因为我们的机械和我们的品种都不具备犁收的条件。所以就那么一想就飘过去了。

  【解说】:直到2008年,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粒收机已经被引进了中国,但由于当时粒收,用的是常见玉米品种,所以结果十分不理想。

  从那时候起王义波就发现,要想真正实现国内玉米的粒收,就必须改变我国已经种了几十年的玉米品种。

  可是,把美国的粒收品种直接引进过来却不行。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美国的材料拿到中国来以后,我们通俗的说法叫水土不符,就是你看不明白是因为啥就自己死掉了。甚至子粒都不一定成功发芽就死掉了

  【解说】:所以要想得到适合粒收的玉米,就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培育出新的玉米品种。

  【采访】北京某玉米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义波:就拿我们中国自己的资源来和美国的这个材料杂交,我们每年种植的品种数量就进入筛选实验的大概是23000个左右。

  【解说】:经历了近7年的研究探索,王义波才算是培育出了适合粒收的玉米品种,如今王义波培育的粒收玉米品种已经通过了国家审定,并推向了市场,新品种不但适合粒收,解放了劳动力,而且产量也上了一个台阶。

  【主持人】:有了玉米的粒收机,再种上适合粒收的玉米品种,就能实现玉米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玉米种植户也能像收小麦一样的收玉米,实现坐地数钱的愿望了。


科技苑种玉米相关热词搜索:玉米面条机科技苑 科技苑玉米种植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科技苑种玉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科技苑种玉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646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