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淡水混养

淡水混养

2017-07-03 10:29: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淡水混养(共7篇)淡水鱼类混养密养的适宜密度鱼类放养密度,受池塘环境条件、水质、饲料、混养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同时密养与混养密切相关,只有在实行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如果混养品种少或单养一种鱼,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如果实行大规格与小规格套养,增加小规格鱼种...

篇一 淡水混养
淡水鱼类混养密养的适宜密度

  鱼类放养密度,受池塘环境条件、水质、饲料、混养品种、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同时密养与混养密切相关,只有在实行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池塘鱼类放养密度,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如果混养品种少或单养一种鱼,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如果实行大规格与小规格套养,增加小规格鱼种的放养量,提高放养密度,既不影响成鱼养殖,又能解决大规格鱼种来源,就能提高成鱼产量。根据各地创造的养鱼高产经验,各类鱼种适宜的放养密度如下,供参考。

  1.草鱼年初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草鱼种300~500尾,大、中、小规格鱼种的尾数分别占25%、35%和40%。5月陆续起捕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8月补放小规格鱼种150~250尾。全年共起捕草鱼4~6次,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草鱼200~400千克。

  2.鲮鱼年初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鲮鱼种2000尾,其中大规格鱼种400尾,中规格鱼种600尾,小规格鱼种1000尾。5月陆续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下半年补放当年繁殖的鱼种1500~2000尾。饲养期间,要求每667平方米水面保持鲮鱼重量为100千克,不要超过200千克。鲮鱼饲养经验可概括为“全年精育,前期密养,中后期网捕,捕大留小,后期套养新鲮”。这样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鲮鱼200千克。

  3.鳙鱼全年投放鱼种3~5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放养体重250克的大规格鳙鱼种40~60尾,养至尾重1000克时起捕上市。夏季50~60天为1个养殖周期。如果缺乏上述大规格鱼种,可在起捕成鱼前约30天,套养体重50克的鳙鱼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净产鳙鱼100~150千克。

  4.鲢鱼鲢鱼食物链短,如采取单一饲养鲢鱼的方法,产量可高于鳙鱼,但市场售价较低。一般采用“鳙主鲢副”的方式养殖,即全年放养鲢鱼种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放养40~60尾,个体重约200克。也可以像养鳙鱼一样套养体重50克的鲢鱼种。

  5.其他鱼类罗非鱼、鲤鱼、鲫鱼、鳊鱼等,一般是年初放养当年繁殖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池塘放养密度:罗非鱼1000尾以内,银鲫200尾,野鲮鱼50~100尾,杂交鲤鱼、鳊鱼各30~50尾。■

   (江苏滨海市东坎特种水产养殖场224500张明李为学)

篇二 淡水混养
无公害淡水虾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无公害淡水虾养殖技术(20120319)

  随着国家对淡水虾养殖标准的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人们对淡水虾的无公害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本片从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布局,虾苗的选育,成虾的饲养管理以及淡水虾的疾病等方面,介绍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技术。

  视频同步解说词:

  无公害淡水虾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过程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淡水虾产品。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包括对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渔药使用准则,饲料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几部分内容。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看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对产地生态环境的质量都有什么要求。

  无公害淡水虾产地生态环境的优化选择是无公害淡水虾养殖成功的前提。产地环境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几项要求。首先是对场址的选择。

  一、无公害淡水虾养殖场的场址选择

  无公害淡水虾的养殖场要选择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要求的水域,也就是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养殖地域内上风向、位于灌溉水源上游,3千米内无任何污染源。养殖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土质、供水、供电、地形、交通和通讯等因素。

  1.土质无公害淡水虾对土质的要求不高,黏土、壤土、沙壤土均可以。但要求保水性好,透气性适中,堤坝结实,能抗洪,土壤中汞、镉、铅、砷、鉻、铜、锌以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GB/T18407.1-2001中规定的限量要求。

  2.供水供水包括食用水和养殖用水。食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养殖用水要求有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且无异味,异臭和异色。水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要求。淡水虾对水质要求较高

  3.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也是影响无公害淡水虾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淡水虾养殖场周围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污染物都应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的限量内。

  我们了解了无公害淡水虾的场址选择条件,那么适合无公害淡水虾养殖的布局和虾池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二、养殖场的布局和结构

  1.布局无公害淡水虾养殖场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四季风向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养殖场布局的总体要求是;场房应尽量居于虾场平面的中部;虾池应在场房的前后;产卵池、孵化设备应与亲虾池靠近;虾苗培育池接近孵化设备;蓄水池应建在全场最高点;污水处理池建在最低处,并能收集全场污水。

  2.虾池结构虾池的结构要考虑到便于生产的一些因素。虾池可以为正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虾池池底要求平坦,建有集虾沟,淤泥小于15厘米。虾池可以是泥池或水泥池,进水口应在养殖池的高处,排水口应在养殖池的低处,最好能从排水口排干所有池中的水,进水口用网孔尺寸0.177mm-0.250mm筛绢制成过滤网袋过滤;每个池、排水独立,不允许池间串水,排水应安两个管,一个高位管,以便排出多余的水和过量藻类,另一个低位管,能排尽池中积水和底污。亲虾培育池面积2000-6700平方米,水深0.5-1.0米;苗种培育池面积15-20平方米,水深1.0-1.5米,商品虾养殖池面积2000-6700平方米,水深0.7-1.5米。池塘应配备水泵、增氧机等机械设备,每亩(667平方米)水面要配置4500W以上的动力增氧设备。

  二、无公害淡水虾的选购和繁育

  虾苗可以通过选购和繁育两种方法来获得。

  1.虾苗选购购买虾苗要到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育苗场选购,为了保证虾苗的成活率要求虾苗无伤、无病、活力强、弹跳有力、体色透亮,规格整齐,体长在1.5厘米以上。

  2.苗种繁殖一般虾苗的繁殖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

篇三 淡水混养
淡水养鱼的几个关键环节

淡水养鱼的几个关键环节

我国淡水养鱼有着悠久的丰富的经验,作为淡水养鱼主体的池塘养鱼技术,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发展为“水、种、饲、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鱼法,用“八字”法养鱼可充分利用养鱼的各种资源,提高产量,是一种值得推广、效益显著的养鱼高产技术。下面将“八字法”养鱼的具体作法简介如下:

一、水——充分利用水源,改良水质

鱼池水面大,受风面积也大,能增加溶氧,利于上下水层对流。但过大的面积不利于投饲、起捕和饲养管理。新建鱼池面积以5-7亩,水深以2-2.5m为宜,若水太深,不但溶氧量小,且光线不透人,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饲料残渣,肥料沉积塘底及有机质不能迅速分解,难于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这样使依靠浮游生物生长的鳙、链鱼和一些底层鱼生长慢、产量低。在鱼引入池塘前,要对水质进行必要的检测,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必须密切注意防止有毒废水和农田含毒药水流人,水中的有毒成分不得超过最高允许浓度,同时要注意某些重金属长期蓄积能引起鱼病变甚至致死。整体池塘的水质改良,以塘内鱼全部捕捞上市、冬旱水浅、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积肥造肥一起进行最为适宜。

二、种——健壮无病,高产优质的鱼种

为培育优质的鱼种,要挑选健壮无病,高产优质的鱼作亲鱼进行繁殖,首先在鱼种培育阶段,认真挑选性成熟亲鱼,采用正确的催情方法,把产出的成熟鱼卵放在环道孵化池、孵化缸中孵化,在孵化中为增加水中溶氧,还可用微流水冲击鱼卵,使鱼卵胚胎能正常发育生长。在鱼种培育阶段,须先把塘水适当沤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下塘的鱼种提供充足的饲料,这种方法培育鱼种称为“肥水下塘”。

三、密——合理密养

实行合理密度,是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措施。密养要根据池塘条件(水面、水深、水源、水质、底泥等)。鱼种条件、饲养及肥料条件、排灌和增氧设备条件、管理条件等决定,在实际生产中,确定放养密度的方式有经验法和计算法两种。可参照如下经验公式:

亩放养量=估计亩产量÷[(计划养成在成鱼的平均体重-放养时鱼种的平均体重)×估计成活率]

四、混——多品种混养

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混养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同种异龄混养:其二是异种混养:其三是异种异龄混养。实践证明池塘养殖成鱼以7~8种较好,混养鱼类的栖息水层、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要尽可能不同,而对水质、水温和溶氧的要求要

相近,另外要求混养的各种鱼类能和平共处,不相互残杀,能发挥互惠互利的作用。一般上层主养鱼为链、鳙鱼,可占40%;底层主养鱼为青、草、鲤鱼,可占40%;底层配养鱼为鲂、鳊、鲴、鲫鱼,可占20%。

五、轮——轮捕轮放

采用轮捕轮放,可以提高单产20%左右。轮捕轮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一次放足,分期轮捕。在冬季或初春,有计划地投放各种不同规格鱼种,然后一年中分几次轮捕,利用大规格鱼种争食强长得快,小规模鱼种争食差长得慢的特点,捕大留小。第二,分次放养,分次轮捕。鱼种不是一次放入池塘,而是每轮捕一次,同时补充相应捕出数量的大规模鱼种,这种方式比一次放足更有利于鱼的合理生长。第三,轮捕成鱼,套养鱼种。即利用成鱼池培育鱼种,这种鱼种虽当年不能长成商品鱼,但可作为第二年的大规模鱼种。

六、饲——饲料优质,投饲“四定”

鱼类的饲料来源很广,凡能饲养畜禽的人工饮料均可用作鱼饲料,同时还有供鱼类摄食的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按饲料来源,可分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在投放饲料上,要做到质好量足,多种多样,以适应多种鱼类食性的需要。投放饲料,必须做到"四定”:即一定质,保证饵料既新鲜又富营养:二定量,根据鱼体大小、季节、摄食情况决定投喂饲料量:三定位,即固定投喂位置,便于观察摄食情况:四定时,根据“少吃多餐”的原则决定投喂时间和次数。

七、管——科学管理

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才能发挥效能,获得高产。要做到早晚各进行一次巡塘,观察水质水色的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保持适当水位,防旱防涝,防止逃鱼,定期捞除池中草渣,打扫食场,堵塞蛇、鼠洞穴,捕杀敌害动物。同时做好养鱼日记,积累养鱼经验。

八、防——防治鱼病

对鱼病的防治应采取“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防治鱼病的主要经验归结为“四消”:一是鱼池消毒,即用药清池,杀死鱼池中的病原体和生物敌害:二是鱼种消毒,鱼种下池时,用药消毒鱼体,防止病原体带入鱼池:三是饲料、食场、工具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染;四是水体消毒,发病季节前定期用药物全池泼洒。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1.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 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淡水混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淡水混养】【淡水混养】

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

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5. 鱼种放养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_0.75公斤,如放养0.5_0.75公斤的可长到1.0_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_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_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_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 .5公斤,团头鲂150_350克,鲫鱼100克以上。

6.高产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

1). 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 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3). 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

4). 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

5). 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7.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 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

8.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a.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 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d.根据天、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预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机,投饵机等渔业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和用电。

g.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安排出塘,有条件的地方可搞好轮捕轮放。

【淡水混养】

做好池塘日记记录和统计分析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鱼种放养和计划收获、实际收获记录、投饵施肥记录、水质管理和鱼病记录、经济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养鱼技术的主要要点。用八个字可系统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宽敞的水面;

b.种要有优质的品种和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c.饵要有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d.密以较高的密度获得较高的产量;

f.混适当混养肥水性鱼类;

g.轮搞好轮捕轮放,也可搞轮作即上茬养成鱼,下茬养鱼苗;

【淡水混养】

防认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贯彻“有病早防,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

池塘养鱼

pond culture

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静水池中从事的鱼类养殖。又称内塘养鱼。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工控制,管理方便,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精养,以提高单位水域的产量。生产过程分四个阶段,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当年或翌年将鱼苗培育成鱼种,鱼种养一定时间成商品鱼部分鱼继续培育成亲鱼。也可根据需要专门从事其中一个阶段的养殖生产。中国池塘养鱼的养殖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

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混养和密养 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综合经营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冬季是建设鱼塘的最好时期,但新建鱼塘池底淤泥少,水质瘦,水生生物少,造成池鱼活动力弱,生长缓慢,抗病力差。所以,冬季建塘工作和建塘后的日常管理就尤为重要。

1.夯实塘埂,防止渗漏。人工垒砌的塘埂,土块问孔隙多,易渗漏导致塘埂倒塌,因此塘埂要彻底夯实。鱼塘底质为沙土时,上面要覆盖5—10厘米厚的淤泥,起到防渗、保水、保肥的作用。

2.晒鱼塘,施足基肥。鱼塘建好后,不要急于注水,可先平整塘底,最好能耙松或犁翻1次,然后晒塘,以促进其中的有机质氧化、分解,疏松底土,提高地温地力。粪肥和骨粉按10: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待鱼塘干晒10-20天后,每1/15公顷(1亩)施150—250千克作基肥。并泼洒石灰水对塘底进行消毒和中和。然后注水,水深30厘米左右,每1/15公顷放菜子饼10—15千克,牧草100—150千克,浅水浸沤,使其加速腐烂分解。待水质变肥,再注人新水,使水深达100—120厘米,然后再投放鱼种。

对于酸性较重的新挖鱼塘,不宜急于养鱼,应先晒,再用粪肥、骨粉,生石灰混合泼洒,其比例为3:1:1。然后种上紫云英或黑麦草,当草长到一定高度后,每1/15公顷施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灌水30厘米左右,浸沤10—15天,待草腐烂分解,耗氧高峰过后,即可投放鱼种。

篇四 淡水混养
淡水鱼混养效益高

篇五 淡水混养
淡水水产养殖的常规品种

第二章 . 淡水水产养殖的常规品种

第一节. 传统养殖品种:

一、四大家鱼:

1、鲢鱼:

又名白鲢。体白色。属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性情活泼,善跳跃,对环境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常与其它鱼类混养,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鱼苗可靠人工繁殖大批培育。夏季易发病。

2、鳙鱼:

又名花鲢。胖头鱼。体表有花斑。属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近年来研究表明,鳙鱼也可摄食人工粉状饲料。性情较温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分布广、生长快,常与其它鱼类混养,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鱼苗可由人工繁殖大量生产。夏季病多。

3、草鱼:

属草食性鱼类,主要以青草、苦草、菹草及被淹没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为食,好贪食。体表草黄色。性情较活泼,喜栖于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水域。适应环境能力强,分布广、生长快,常与鲢、鳙、鲤、鲫等混养,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鱼苗也靠人工繁殖大批生产。夏季病多,以“草鱼老三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最为常见和严重。

4、青鱼:

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螺、蚬等软体动物为食。体表为青灰色。喜栖息于中下层水域。生长迅速,常与其它鱼类混养,为我国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青鱼具有体质健壮、生长快、成活率高、增肉倍数大、产量高等优点。2冬龄青鱼最易患病,死亡率高。

二、其它养殖鱼类:

1、鲤鱼:

属杂食性鱼类。多栖息于底质松软和水草丛生之处。性情活泼,适应性强、能耐寒、耐低氧,食谱广,生长迅速,在静水和流水中均能繁殖,为稻田养鱼、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的主要对象。品种很多,性状较好的有荷包鲤、荷包红鲤、芙蓉鲤、镜鲤和锦鲤等,尤其是杂交选育出的建鲤、丰鲤,具有肉味鲜美、病害少、易捕捞、生长快等特点。

2、鲫鱼:

属杂食性鱼类。喜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浅水区。性情活泼,适应性很强,能耐低氧,在碱性较强(PH=9)的水域中也能生长、繁殖,生长较慢,是我国稻田养鱼的主要对象,也有与四大家鱼搭配池养的。肉质细嫩,汤味鲜美,为我国各地最普遍的食用鱼之一。品种很多,以江西彭泽鲫、异育银鲫、日本白鲫性状最为优良。这些优良品种可作为主养鱼模式饲养。

3、鲂鱼:

属偏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喜栖息于多水草的敞水区的中下层。能在池养条件下自然发育达到性成熟。抗病力强,性情温和,易于捕捞,起水率高,生长较快。肉嫩脂多,味道鲜美。常见品种有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和三角鲂,因团头鲂性状优良,现已成为主要养殖对象,在全国21个省市放养。

4、鳊鱼:

又名长春鳊。属偏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藻类、水生植物的茎、叶、碎屑及其种子为食,兼食枝角类和轮虫等。分布广,产量大,为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肉味鲜美而多脂,深受群众欢迎,曾作为养殖对象,但起水率不高,现已逐渐被团头鲂取代。

5、鲮鱼:

又名雪鱼。属杂食性鱼类,以刮食固着藻类、植物碎屑和腐殖质为主食。生长较快,肉味鲜美,为华南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广东、广西常将其与草鱼、鲢鱼等混养,既不争食,又能静化水质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两广以做鲮鱼罐头和作为鳜鱼的活饵料为主。此鱼不耐7℃以下低温,故在11月份前即要采取防寒措施。

第二节. 名特优养殖品种:

1、罗非鱼:

又名非洲鲫鱼。杂食性。在淡水、咸淡水和海水中均能生长和繁殖,最适生活水温为20~25℃,10℃以下难以生存。性成熟早,繁殖快,生长迅速,当年可达上市规格。原产于热带非洲东部,1944年和1957年先后移入我国台湾和广东,现已成为我国大量养殖的对象。目前一般饲养单性罗非鱼,便于控制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

2、南方大口鲶:

又名河鲶。性情凶猛,白天多栖息于水草丛生的底层,夜间至浅水处觅食,主食小型鱼类,也吃虾和水生昆虫。生殖期为5~7月份。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肉质细嫩,骨刺少,是良好的养殖对象和食用鱼。

3、长吻危:

又名江团。肉食性。常生活于水体底层,产卵期为4~6月。分布较广,个体较大,肉嫩味美,刺少,鳔肥厚,可制鱼肚,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和上等食用鱼。

4、鳜鱼:

又名桂花鱼。喜栖息于水草茂盛水域的中下层,性凶猛。主要以活鱼虾类为食,幼鱼大量吞食其它鱼类的鱼苗。分布广,个体大,产量高,肉质鲜嫩,刺少,为上等食用鱼。

5、虹鳟:

属肉食性鱼类,性凶猛。为冷水性鱼类。生长迅速,当年鱼一般可达50~200g,3龄1~2kg以上。适应性强,0~30℃是生存极限范围,3~21℃均可生长,但以10~18℃最适宜。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6.4mg/L以上时健壮生长,2mg/L以下时死亡。可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肉多刺软,肉嫩味美,为高级食用鱼。

6、鳗鲡:

又名河鳗、白鳝。平时生活在淡水中,秋后成体洄游入海产卵。昼伏夜出,以捕食小鱼虾、蟹、蚯蚓和水生昆虫为生。肉质细嫩,富脂肪,为上等食用鱼。可出口创汇。我国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7、斑点叉尾回:

又名沟鲇。喜底栖,生长适宜水温18~34℃,适宜pH值6.5~8.9,溶氧2.5~3.0mg/L以上。杂食性,贪食,常在弱光下集群摄食。原产于美洲,是美国的重要温水性淡水养殖鱼类,其产量居美国淡水养殖鱼类的首位。养殖方法可主养或搭配饲养。

8、淡水白鲳:

又名银鲳。常集群栖息于水的中下层,游泳较慢,易捕捞,喜生活于底质为淤泥,水质呈微酸性或中性(pH值6.2~7.5)的环境。对水中溶氧要求较一般鲤科养殖鱼类为低,可在各种水域中放养,个体间不相互残杀。耐低温能力较差,极限温度为10℃,生活适温22~30℃。对盐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10‰时能正常生活。杂食性,食量大,嗜食各种人工饲料。生长较快,人工饲养鱼苗当年可达500g左右,2龄鱼可达1500~2000g,3龄鱼可达3000g以上。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可单养或与其它鱼类混养,越冬在16℃以下时要采取保温措施。

第三节 . 水生经济动物:

1、鳖:

又名甲鱼。属变温动物,性胆怯,喜栖息于安静环境中。低于20℃时有“晒背”习性,以提高体温、增强代谢;低于15℃时开始停食,10℃以下进入冬眠状态。野生鳖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螺、蚌、蠕虫、节肢动物及鱼等。人工养殖时,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外,还可辅以植物性饵料,或者直接使用优质的甲鱼配合饲料。体重超过50g以后养殖较顺利,在自然条件下3~4龄时个体体重在250~400g之间,是其生长优势阶段。在人工加温越冬饲养条件下,当年鳖苗平均饲养12-16个月即可达400-1000g。常见品种有中华鳖、山瑞鳖等;以中华鳖养殖效益较好,大多采用稚、幼、成、亲鳖分级饲养法,也有与鱼种或成鱼混养的。自古以来即被视为滋补珍品,在医疗上有滋阴除热、破结软坚的功效。

2、虾:

多营底栖或穴居生活,为杂食性鱼类。可摄食人工饲料。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期,一般生长发育分期为: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成虾,蜕壳1次即猛长1次。大多数为海生,少数产于淡水。海水养殖种类主要是对虾属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草虾、白虾等;淡水养殖种类主要是罗氏沼虾及其近似种。虾的肉味鲜美,加工成虾米、虾酱、虾油等也很受欢迎,经济效益较高。

3、蟹:

多营穴居生活,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为杂食性。且贪吃、好斗。夜出昼伏。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期,一般分为: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稚蟹—成蟹,蜕壳1次即猛长1次。90%为海产,海水养殖种类主要是梭子蟹科的三疣梭子蟹、青蟹等,淡水养殖种类主要是方蟹科的中华绒螯蟹(河蟹)。蟹肉味美且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上等食用品。

挑战牌水产预混料 鱼、虾、蟹、鳖都需要

第三章 . 水产动物养殖技术:

第一节 . 鱼类的养殖:【淡水混养】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水产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科学的总结出鱼类养殖的八字精法,即“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一 、水体环境条件:

1、水面:池塘养殖水体一般要求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约2~3:1,以增加光照;底质为壤土或沙壤土;面积:成鱼池5~15亩,鱼种池1~5亩;进排水设施齐全,水源方便、有保障;四周无高大树木或建筑物遮蔽。

网箱养殖水体,一般来说要求更高,因养殖密度大,易污染水体,故要求水面更宽阔,最好有流水或微流水。

2、水深:池塘养殖一般要求成鱼池在2米以上,鱼种池1~2米,而网箱养殖则要求在2.5米以上。

3、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池塘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据渔农观察水色的经验可概括为“肥、活、嫩、爽”四个字。肥,即水中的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细菌等丰富,可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活,即水色从早到晚有一定的变化,早上淡、下午浓,而非一成不变、一潭死水;嫩,即水色鲜嫩翠绿,藻类以绿藻等易消化种类为主,而非深色的老水;爽,即水质清爽,不混浊并且透明度适宜,25~40cm左右,溶氧充足,一般在2.5~3mg/L以上。网箱养殖由于采用全价颗粒饲料进行高密度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则更高,特别是对溶氧要求更高,一般应在3.5~4mg/L以上。

二 、鱼种的选择:

指放养苗种前,要选择适合本地甚至本场养殖和市场需要的品种,把好苗种品种和质量关,选择优良、健壮的鱼苗、鱼种。

优质苗种的一般要求是:1、遗传性状优良,适应性强,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有条件的最好从原种场购进;2、规格整齐;3、体质健壮,鳞片完好,无病无伤,活动力强;4、生态特征健全。

放养的鱼种规格,应根据生长速度、养殖周期、自然条件、养殖技术水平以及计划产量、出场规格和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加以确定。常用规格为:草鱼150~500g,青鱼500~800g,鲢50~350g,鳙50~500g,鲤鱼50~100g,鲮、鲫、鲂、鳊15~50g。

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现以冬放为主。冬季放养,因为气温低,鱼种运输不易受伤,放养后有较长的恢复期,可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三、合理密度:

主要是指池塘养殖中应进行合理的密养,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发挥鱼产潜力,提高单产。

1、鱼苗养至夏花:亩放鱼苗10~15万尾。20天左右可达0.8~1寸。

2、夏花养至冬、春片:亩放夏花1万尾左右。

3、鱼种养至成鱼:鱼种投放量应根据放养鱼种规格、饲料来源、计划捕捞规格、池塘条件、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决定。常用经验公式为:亩投放量(尾)=计划亩净产量(kg)/[(计划捕捞鱼体平均尾重(kg)—放养鱼种平均尾重(kg))×成活率]

池塘养殖中,对生长较快、个体较大的种类,同一水层一般放养1龄鱼种200~250尾/亩;而对生长较慢、个体较小的种类,同一水层一般放养1龄鱼种250~300尾/亩。如果搞池塘精养,密度还可再高些。

网箱养殖更是高密度的养殖了,但也有一个合理性问题。若靠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则放养体长4~5cm的夏花100~400尾/m3阅读全文(5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篇六 淡水混养
淡水鱼类混养密养的适宜密度

篇七 淡水混养
池塘淡水鱼混养农业技术


淡水混养相关热词搜索:淡水虾蟹混养技术 淡水虾蟹混养效益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淡水混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淡水混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80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