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圈舍设计图

2017-06-22 09:06:2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林麝圈舍设计图(共7篇)林麝养殖效益高,一只雄林麝1年可赚钱6000成本低[每日农经]探香取金(3)林麝一年产出20克“软黄金”(20140321)字幕:陕西省凤县黄牛铺。山丹丹那个开花呦……路人:姑娘,小点声,往前面走,声大了容易吵着林“蛇”。主持人:蛇?咱看看去……秦岭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小李刚来到陕西凤县就被这一带...

篇一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养殖效益高,一只雄林麝1年可赚钱6000成本低

  [每日农经]探香取金(3)林麝一年产出20克“软黄金”(20140321)

  字幕:陕西省凤县黄牛铺。

  山丹丹那个开花呦……

  路人:姑娘,小点声,往前面走,声大了容易吵着林“蛇”。

  主持人:蛇?咱看看去……

  秦岭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小李刚来到陕西凤县就被这一带的秦岭山脉吸引住了。可这里虽说景美,但冬季温度最低也在零下10度以下,即使现在初春,温度也在0度左右,这个季节,在这里,难道还会有蛇吗?

  环境空镜、搭配神秘音乐、动物叫声。

  记者:有人吗?

  大爷:有。

  记者:大爷您好,我问一下您,咱们这儿是不是养蛇的呀?

  大爷:养林麝的。

  记者:麝?麝香的那个麝?

  大爷:噢,对。

  原来人家说的是“林麝”,并非“林蛇”!这林麝长得究竟什么样?它同麝香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者:看到了吗,谢绝参观。所以啊,平时这个养殖场是很少有生人进入的。那刚才养殖户段大哥再三叮嘱我,进到里面之后,一定要声音小,动作轻。那段大哥,我已经做好全部准备了,我现在能进去了吗?

  养殖户(段斌):可以了。

  大爷:进来看,不能大声说话,这东西害怕惊吓。

  进入饲养区,第一次见到林麝,小李惊讶。

  眼前这只看起来十分可爱的小家伙儿,就是小李从未见过的林麝。麝,又称为麝獐、香獐 ,种类少,麝属中有四种,包括原麝 、林麝 、黑麝与喜马拉雅麝。在秦岭一代生存的主要是林麝。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一般体长70厘米、肩高47厘米、体重7千克左右。

  记者:哇,太可爱了,但是麝呢,它生性胆小,所以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会这样子到处乱跑、飞檐走壁。哎,段大哥,我问一下,咱们这个麝为什么胆这么小啊,而且能跳这么高。

  养殖户(段斌):这个麝主要是一种野生动物,它本身生性就胆小,在我们养殖的时候,基本上不太接触生人。

  段大哥养林麝在凤县是最早的养殖户之一。虽说跟林麝打了近10年交道,可由于自己平时很少参与饲喂,所以在林麝面前他也算不上熟人。您看,现在小李虽说由段大哥亲自陪同,可这些小家伙们,仍然显得十分不安(

  记者:最高能多高呀?

  养殖户 段斌:最高,咱们这个网基本上就是2米到3米这个高度,要是没有这个围网的话,它就可以直接跳出去了。

  记者:你看那个,一下跳那么高。

  养殖户 段斌:它主要生产在山区,岩石上,主要是这种地方,所以它也就比较喜欢跳呀,爬呀,就是那样的。平常的话,人抓捕它的时候,动物追它的时候,它在着急的情况下,它还可以上树的。

  仔细观察,原来林麝之所以弹跳力超群,同它的后肢长度远超前肢不无关系。您看,当它站立时后高前低,而且身体轻巧、肌肉发达,无疑这是一副天生的跑跳身材。

  加上一双警觉且随时转动的大耳朵,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来自于不同方向的轻微声响。发达的鼻子,灵动的眼镜,随时可能为林麝发出起跑的信号。所以在人工饲养林麝时,围墙至少需要修建高达3米以上。此时,在麝棚里大气都不敢出的小李却又有了新的发现。

  记者:您看到了吗,我刚发现这个圈舍里有一只是特别奇怪,长了两颗特别长的獠牙,您看看,就那只。这只麝是不是养的年头最长,是这里面岁数最大的呀?

  段斌:不是,这个麝是这里边的公麝。

  记者:公麝?

  段斌:公麝的话,实际它的年龄只有3到4岁,它现在属于青壮年期,它这个雄性的话,长这个獠牙是它的一种特性。雌性是不长獠牙的。除此之外的话,就是它的体型稍微略大于这个雌性,其他再一个就是,它肚子底下,就是肚脐跟前有一个分泌麝香的香囊。

  记者:这个香囊对它起到什么作用?

  养殖户(段斌):交配时候,它要分泌一种麝香。

  麝香,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它是由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麝香腺中分泌出的物质。对于雄麝来说,麝香的主要功能是标记领域、传递信息以及在交配期间,用它的特殊气味引诱雌麝。而对于人类来说,由于麝香性温、无毒、香气馥郁,既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因此,目前人们养麝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麝香。

  记者:因为这个麝特别的敏捷,蹦的高,跳的远,所以养殖户要取麝香的时候,就采取这种飞针的方式来麻醉它。

  养殖户段斌:一般咱们这个麻醉基本上就是属于半麻,不是一下麻倒,你要强抓的话,你看要有损伤,让它麻醉药起作用,然后人再去抓它,对它伤害是最低的,就是避免了它在墙上碰,或者出现外伤情况。

  记者:哎呦,它真有劲。这个麝香长在哪个位置?

  大叔:这里。

  记者:就这儿是吗?这麝香就长这儿?

  养殖户(段斌):香囊就在这个地方,这就是香囊。这儿有个口。

  记者:它在什么位置?

  养殖户段斌:尿道口上到肚脐的中间,有一个香囊。

  记者:那这个怎么取,取的时候疼不疼呢?

  养殖户段斌:这个取的时候不会疼的。这个就是像,打个比方像挖耳朵一样。

  记者:像挖耳朵一样,那就没什么痛感了。

篇二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的养殖技术(香獐子养殖)



  一、麝的生物学特征

  (一)分类及分布

  麝,亦称香獐,为珍稀药用动物。麝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麝科,麝属。野麝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国为最多,从东北的长白山到青藏高原,遍布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20余个省区。国外在俄罗斯的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不丹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我国的麝有5种,即林麝、马麝、原麝、喜马拉雅麝和黑麝。人工饲养的主要是林麝,马麝也有少量饲养。麝经过驯育不仅能生活在高山丛林,也能适应低山河谷、盆地和平原的气候条件。林麝分布最广,包括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是我国的优势种,也是人工饲养最多的一个种。

  (二)林麝的形态特点

  1.外形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体形似小山羊,前肢短,后肢长,外观无尾(彩图2-)。体长70~80cm。肩高45~50cm,体重6~9kg。公母均无角,公麝大,母麝小,成龄公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唇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腹下生殖器开口处前有一香腺囊,分泌和贮存麝香。母麝犬齿不露出口外,亦无香腺囊,明显区别于公麝。

  2.牙齿

  麝的牙齿为类似骨质的坚硬组织。麝的齿式为,共34枚。麝类的牙齿在个体间略有差异。

  判断麝的年龄,主要依据齿的状态。一般乳齿脆弱、尖且薄,而永久齿则坚实、广阔且钝。随着年龄的增加,齿面变得光滑,并减低高度。臼齿沿着腭的伸长向里逐渐减低高度,门齿则磨得扁平。

  3.蹄

  麝蹄为偶数。两蹄同形且对称。麝有两个发达的第三趾,麝有两个较大的蹄,蹄细小、长而尖,韧带结合良好,活动自如。麝四肢外侧的趾较发达,适于攀登岩石。四趾分为:主蹄,3和4趾;副蹄,2和5趾。主蹄与副蹄相距3~5cm。主蹄的趾间距离为1.5~3cm。

  4.乳腺

  乳腺是泌乳的器官。从发生上说乳腺属于皮肤腺。由4个叶组成,有4个乳头。

  5.毛色

  林麝毛色深褐,因季节和栖息环境不同,毛色有一定的变化。有灰褐,深褐等色型。耳的基部和耳内为白色或黄白色,有的耳基部有土黄斑纹。从眼的下部开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的毛带,贯通整个颈部通向胸。颈上毛带的始端各有一个白色或黄白色的圆斑。四肢下部前面灰棕,后面浅褐。吻短,尾短淹没于臀毛内,外观微隆起,成兽背部无斑点。

  (三)麝的习性

  麝有随季节变化选择栖息环境的习性,天气热时上山顶,寒冷时下山,故有“七上八下九归槽”之说。即7月在山顶,8月下山居山腰,9月回到河谷地带。说明林麝既有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垂直的迁徙活动。麝的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方。排泄后用前肢向后扒土覆盖,不受惊扰不轻易变动栖息居留场所。麝有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上、小树枝上的习惯,以觅寻自己活动地区,故也称“领地”动物。麝常在圈舍木桩上摩痒。母麝、幼麝喜臀部相对,互相擦痒。成年公麝喜在树干、树桩、岩石角上、圈舍门框上及其他物体上摩擦臀部。凡摩擦之处均留下腥臭气味和蜡状物质。在公麝活动的道路上,尤其在谷底小溪两旁附近,均可见麝摩臀用的小树枝,猎区称“油桩”。这仅为公麝所特有。性尚未成熟之前,无摩擦尾部的习惯。永野为武(1972年)指出,公麝借摩擦时分泌于树枝上的物质作为路线标志和彼此联系的信息。由于经常摩尾,公麝尾部裸露无毛,或仅在尖端具一簇毛。油桩多数是具弹性的细枝。

  麝善奔跑,能上树,跳跃力很强,能平地跳起2m以上,还可以在很陡的壁上跑几步,嗅觉特别发达,听、视觉敏锐,遇有异样声响即迅速逃遁。

  麝在阴雨天、大风天或由晴变阴、由阴转晴的天气时最为活跃,疯狂奔跑,互相追逐,即通常所说的“闹圈”。麝的活动规律性强,采食、饮水、休息和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其活动和大小便均有固定路线和地点。

  麝是一种胆小、性急的动物,见到异物、听到不寻常的声响,即全身的毛竖起,心跳加快。人在距离麝3m左右就可听到其心脏跳动振动胸壁声。呼吸加快,并且,鼻子一抽一抽地,两眼凝视,然后从鼻腔猛地喷气,发出“吭哧、吭哧”的惊怕声,或向前跳起,四蹄使劲踩地,发出跺足声,以示威吓。麝的性情急躁,容易动怒,公麝尤为明显。

  麝很机警,打盹时听到很小的异声或看见异物后,马上站起来抬头四周张望,耳朵前、后转动仔细地听,并发出“吭噗,吭噗”的惊恐声,或马上逃跑。

  母麝在产仔、泌乳期(6—8月)领域性很明显,同时雌麝的性情变得很凶猛。若有其他麝进入该领域,便跑上前去,相距5~10m时稍停,然后前足猛烈地交替跺地,每跺一下便前进一步,发出“砰、砰”的跺足声,借以威胁对方。对方逃走,它在后边追赶,直至将对方赶出自己所辖的领域。麝借助跑动的前冲力能在直壁上换步,4m多高的墙或3m多高的栅栏也能上去。但当墙头上或栅栏顶部设有向内伸出30cm的遮檐后,只用2.5m高的墙和栅栏就可阻拦麝的外逃。

  麝的自卫能力很差,常是以快速奔跑、爬陡坡、上斜树、越深沟及跑入隐蔽处来躲避豺、狐、虎、豹等天敌。但是,强壮的麝也有攻击性。

  麝孤僻、无群性。在野外,一般只在发情期,可见一公一母或两公追逐一个母麝。非繁殖期多单独活动。仔麝只在吃奶时才与乳母麝在一起,吃完奶就去休息,很少跟随母麝。同一母麝产的两个仔麝也很少在一起活动。但是,母麝采食、活动不远离仔麝,休息时也卧在能看见仔麝的地方。喜互相咬斗,特别是公麝配种期、泌香生理反应期、天气由晴天转为阴雨天或由阴雨天转为晴天及拂晓、黄昏、夜间活动来回奔跑时,喜互相追逐咬斗。成年母麝和幼母麝虽然很少咬斗,但有时圈里放入陌生的麝及进入新的环境,也互相咬斗。

  麝喜凉爽,怕太阳暴晒。冬天虽天气寒冷,但麝总是卧在阴凉处。夏季气温高时或冬季在太阳下停留一些时间(约10min左右),麝就吐舌喘气,呼吸频率达100次/min,而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19次。并且,从舌上和鼻镜上不断向下滴水。麝怕雨淋和冷风吹。遇大雨、大风,则择适宜地方躲避、静待,雨停才外出活动。

  麝的活动时间:冬季活动时间短,早晨7:00—9:00,傍晚17:00—21:00;夏季活动时间长,早晨5:30—8:00,傍晚19:30—0:30。夏季,白天活动时间短,夜晚活动时间长。

  (四)林麝吃什么

  麝的食性较广,以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种子以及菌类和苔藓等为食。在家养情况下,喜吃一些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食量较小。成年麝每昼夜采食粗料量约为1kg左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若每天供给精料100~150g时,每昼夜食草量为500~700g。采食后不久就反刍。

  麝的食性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4—5月份,胃内食物中,以叶子和嫩枝芽为主;6—7月份,此时胃内食物中花蕾和花的出现率增高;8—9月份,种子及凋落的树叶逐渐增加;从10月份到翌年2、3月份,胃内的主要食物是杜鹃、光果小蘖、珠菜蓼及溪畔银连花等植物的枝叶及种子。这说明,麝的食物组成与气候条件、植物本身的生长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麝喜食鲜嫩、多汁的野菜和嫩树叶,如黄鹌菜,苦荬菜、山莴苣、映山红、杨树叶等,尤其喜食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蛇莓、一年蓬及筋骨草等药用植物。冬季吃地面的干落叶、茅栗、橡子等。食物缺乏时,也啃树皮,特别是杉树皮。

  麝不仅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性不同,而且对植物部位也有选择性。麝最喜食植物的叶子,其次是蓓蕾及花;以及茎、嫩枝及种子。麝基本上是以植物的嫩叶、嫩枝芽和花为食,冬季有时采食种子、凋落的树叶及细枝。

  根据观察和分析,麝的食性有3个特点:①爱摘啃枝叶,喜食绝大多数灌木的枝叶;②嗜苦味,喜食苦味或涩味(含单宁)的植物茎、叶,如山柳、小檗、杜鹃等;③喜食花蕾,在夏季,凡遇见花蕾和开花的植物,如羌活、杜鹃、黄芪、马先蒿、金腊梅、忍冬、银莲花、蒲公英或鸢尾等,均大量采食。

  麝的排泄活动据有时间和地点的规律性。在野麝活动的道路上有固定的粪便堆。圈养条件下,多在圈舍的角落。夏季多在上午6时左右、下午7时左右、夜间10时或凌晨2时;冬、春季在上午7时、下午6时左右,夜间在0时左右。

  麝有舔舐盐碱的习性。

  (五)林麝的繁殖生理特点

  麝的配种季节一般都在10月下旬至翌年2月末,母麝在一个发情季节里,周期性地多次发情,发情周期平均为21d(原麝15d)左右。每次发情持续36~60h。雄麝在繁殖季节很兴奋,性情亦变得较凶猛,打斗激烈,很少觅食。

  麝的妊娠期为(180±7)d。产仔期从5月开始到7月初,5—6月为旺季,个别母麝也能在8月、9月或10月产仔。

  仔麝的初生重为350~820g,平均500~550g,超过760g,母麝难产率高。

  仔麝产下后,母麝立即将仔麝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咬断脐带,吃掉胎盘。仔麝出生20d以内喜酣睡,有保护色,毛色似枯叶。仔麝在20d以后,进食日益增多,哺乳次数逐渐减少,活动能力随之加强。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增加很快,40d后可达2kg以上。当年生的野仔麝到11月份体重达(8.83±0.16)kg;到12月份,体重达(9.46±0.23)kg,分别为成年体重的(70.80±4.11)%和(74.83±2.08)%。15个月性成熟,第二年冬季即可参加繁殖。

  (六)林麝泌香生理

  1.泌香特点

  成年公麝在每年的5—7月出现一次泌香活动,泌香期3~7d。泌香期间采食停止,饮水降低,活动减少,睾丸肿大,阴囊下垂并红润发亮;香囊增大,囊口红润发亮;香腺组织分泌出乳白色的豆腐渣状物,并有非常强烈的麝香味。麝从1岁开始泌香直至死亡,以3~8岁产香量最高。

  2.麝香的形成过程

  (1)初香形成过程 香腺部主要由分泌和输送初香液的腺组织(腺体)及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疏松结缔组织与腺组织间有丰富的平滑肌、血管。疏松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束将腺组织分隔成多腺小叶。

  腺组织由分泌部(腺泡)和排泄部(导管)组成,属复管泡状腺。腺泡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随泌香机能活动而异(

  (2)运送初香的过程 排泄管(导管)是运送初香液入香囊腔的小管道。始端与腺泡相连,管径细,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末端较粗,管径由两层至多层扁平细胞组成,开口于香囊颈,将初香输入囊腔内。

  (3)麝香的形成和贮存 香囊部主要由香囊管、颈和体组成。吞囊颈和管的上段有丰富的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同香腺部分泌的初香一起入香囊腔内。香囊体占香囊的大部分,囊腔是容纳初香和形成及贮存成熟麝香的地方。

  麝香在香囊内的形成分两个阶段。首先是麝香液的形成与分泌;其次是麝香液在香囊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转化为麝香。形成麝香的器官包括:形态和机能不同的分泌初香的香腺部和形成、贮存成熟麝香的香囊部。两者共同完成麝香的分泌、形成和贮藏,因此,称为麝香腺囊。

  (七)林麝的天敌与寄生虫

  麝的敌害主要有豹、野猪、斑狗、狼、熊、猞猁、狐狸、虎、黑貂、黄颈貂、香鼬、青鼬、金雕及草原雕等。

  麝的寄生虫较多。牛虻对麝的皮肤有损坏作用。麝的体表寄生虫主要有:日本硬蜱、壤塘硬蜱、阿坝草蜱、血虫蜱以及一些蝇类等。

  (八)林麝的其他生理特点

  麝的嗅觉非常灵敏。陌生的饲料反复嗅闻才肯吃,而且经常用嗅觉辨别自己和另外麝走过的路、卧过的地方、粪便和尿等。若仔麝粘有异味或不是自己的仔麝时,母麝就走开了,母麝不但不舔仔麝、不许吃奶,而且用蹄按压、刨打。仔麝鼻子一抽一抽地嗅,饲养员也常以有无此表现来鉴别仔麝是否正常。

  麝的视觉较好,晚上及在较暗的地方亦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麝的听觉很发达,自卫能力弱,轻微撞动树枝声、走雪地发出的“吱吱”声等,很远就能听到,立即逃跑。

  麝的后肢长于前肢。后肢的肌肉较前肢发达,因此跑得快、跳得高。跳跃能力强,平地跑动时,能跳起1.8m高。

  因为蹄甲端尖,边缘硬而薄,悬蹄尖而长,能触及地面,所以4个蹄趾(指)成“╳”状,便于爬陡坡、上斜树。麝能攀登约45°的斜树及活动架。上、下树灵活,平衡能力强。

  公麝的尾巴随生长发育有很大变化。1岁前,幼公麝的尾巴尖细,被毛,脂肪堆积少;1岁后,尾巴由尖细变得秃肥,脂肪堆积较多,端部裸露,经常分泌一些腥臭气味的蜡状物。

  麝的毛通体为棕黄褐色或黑褐色。每年从6月份开始换毛,10月结束,1年1次。


[1] [2] [3] [4] [5] 下一页

篇三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

林麝,别名香獐、麝鹿等,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它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临汾老王养殖林麝长达10年之久,林麝让他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他养林麝可是全家总动员。节目中还介绍了人工养殖林麝需要注意的一些

林麝,别名香獐、麝鹿等,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它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临汾老王养殖林麝长达10年之久,林麝让他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他养林麝可是全家总动员。节目中还介绍了人工养殖林麝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知识。(理财在线 2010-01-25) “过年放鞭炮,图个喜庆热闹,但林麝不知道要过年,我怕鞭炮声惊吓了胆小的林麝,大年夜都守在圈舍旁,连春晚都没看上。”正月初一早飞雪飘飘,侯老六边说边把拌好的饲料分到小盆子里,“养林麝得看钟点儿喂料,养了这家伙,一步都走不开了。”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麝分泌的麝香因有“开窍、通经、透骨、镇痛、安神”等功效,价格不亚于黄金。

毕业于宝鸡中医学校的侯老六,是凤县河口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因懂医学,一些饲养户在林麝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等这样那样毛病时,就请侯老六给配中药来治病。地里的草黄了又绿了几次,山上的雪积了又化了几次,侯老六啃起《中国麝科动物》《中国麝类》等工具书学个不停,很多养殖户和他成了好朋友。去年夏天,侯老六建了养殖场,秋天又贷款买林麝,现在已喂养了6头林麝。

当被问起过年给不给亲戚拜年时,侯老六短暂沉默后笑答:“今年估计拜不成年了,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林麝离不开人,吃食也有规律,得按时按顿喂养着。再说,还得指着这群林麝供孩子上学呢„„”

他说,去年秋冬因遭流行病袭击,自己养的“6张嘴”每天除了吃饲料外,还要添中药配料,再加上要打防病的西药针剂,投入很大。好在这两年政府很支持农民养林麝,一头仔林麝能卖近三万元,一克麝香能卖三百多元。“等到明年,我的林麝能产崽取香了,生活就宽松了,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在侯老六家中,记者巧遇来串门的留凤关镇女干部王巧玲。提起林麝养殖情况,王巧玲高兴地告诉记者,凤县是我国重要的林麝繁衍地,县上政策给力林麝家养:对从县境外购买调入1头林麝补助3000元;养殖户通过自繁每新增1头仔麝补助1000元;新建一座50头以上的林麝圈舍补助30000元;新建一座100头以上的林麝圈舍补助50000元。目前,全县林麝的存栏量近两千头,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林麝产业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黄金产业”。

谈及未来时,侯老六认真地说:“希望能在三年内成立自己的林麝饲养公司,并有能力请省内外专家来凤县给养殖户送知识、送技术,也给大家送来“摇钱树”,让更多的乡亲能受益一辈子!” 文/图 记者章学锋

篇四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养殖技术

林麝养殖技术

一、圈舍选建

选择环境比较安静、没有污染、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干燥通风的地方。圈的面积要因地制宜,根据饲养量来确定。圈的周围要建3米高的围墙,墙周围可栽植一些杏、桑、核桃、苹果树木,以供麝采食和遮阳。同时圈内还要盖避雨棚,圈内要设食槽、水槽。麝可以圈养,也可以笼养。笼子要求高、宽各1米,长2米,笼底织眼以能漏粪便为宜,在笼内30厘米高处设料、水盆各一个。

二、饲养管理

麝是草食动物,可供其食的野生100多种。在入工饲养条件一下,饲料多为粗饲料(青草、野菜、树叶、地衣、苔鲜等)和精饲料(玉米、大豆、鼓皮等)。精料喂时要粉碎,有的(如黄豆)还要煮熟后再喂。无论是圈养还是笼养,都要设饮水盆,盆内要不断水。夏天最好是凉开水或千分之一的盐水,冬天最好是温开水,并保证麝有充足的饮水。

麝应分群或分圈饲养。分群要把公母分开,大圈主要饲养成年母麝,小麝弱麝最好单独喂养,公母只在配种期合群。

三、麝的 麝在1. 5龄性成熟,2龄以后配种,但公麝3. 5龄开始配种比较好。一头公麝可配3 - 5头母麝,公麝从当年9月开始发情到翌年4月结束,母麝则从当年10月开始发情至翌年3月结束,因此配种时间可选择在11-12月交配。母麝受孕后,食欲增加,应注意添加营养。次【林麝圈舍设计图】

年5-6月产息,每胎产怠1 - 3头。产后2-3小时,可给母康少量饮水,饲喂新鲜、优质、易消化的饲料,3-5天不要惊扰母麝。产房要保持温暖、干燥,并在光线较暗处放些干草,以供母麝卧息。有的母麝不哺乳,可找单胎母麝或山羊当奶妈或入工哺乳,4个月后断奶。

四、人工取香【林麝圈舍设计图】

公麝从1龄开始泌香,3 -13龄为泌香盛期,此后逐年减弱,20龄以后仍有少量泌香。一头成年雄麝每年可产香10-15克。5-6月为泌香盛期,此时雄庸精神兴奋,香麝膨胀,拒食停便5-9天,1周后恢复正常。再过一段时间,待香包内液体变为褐色粉末或颗粒后开始取香。其方法是:将赓固定好,左手按住香包体,右手用掏勺插入香包内,和入掏耳朵一样,慢慢转动,然后往外抽动,使香落到盛香盘内,千万注意取香时不能掏取香包。康香取出后,捡净杂质,千燥后保存于密闭的小瓶内,以防发潮。

篇五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林麝养殖)

我叫 ,家住留凤关镇三官殿村一组,住地山大林深草源充足,是发展林麝的好地方,所以两年前我购进了2只林麝种源,地点在自家午后的自流地内,已有五间圈舍,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喂养和管理,现已发展到4只,总结了一定的养殖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去年配种情况良好,预计今年产仔2只左右,据市场行情,林麝每只3万元,仔林麝每只3万元,全部价值20万元左右。为了使效益增大,我准备在原地点扩大养殖规模,购买林麝6只,新修十间圈舍,每只林麝3万元,每间圈舍预计三千元,共需二十一万元,除自备十三万元外,贷款八万元。

还款计划:在2013年12月前出售仔林麝4只,每只三万元,能卖十二万元左右。还请贷款外再继续发展和扩大。

留凤关镇三官殿村: 2012年6月15日

篇六 林麝圈舍设计图
浅谈提高林麝养殖和活体取香的方法

浅谈林麝养殖及其活体取香相关技术

张慧珍

摘 要:人工养殖林麝和活体取香是有效保护野生林麝资源的重要途径。陕西省凤县有着悠久的林麝人工养殖历史,本文结合实践,就人工养殖林麝、提高繁殖率及其活体取香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如何科学地做好林麝的人工养殖与管理,以求对林麝人工养殖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 键 词:林麝养殖 活体取香 提高方法【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也称香獐、林獐,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和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国际上公认的高级香料,被视为药材中的珍品,在中西医临床治疗方面有着的广泛应用,其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麝香价格昂贵,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陕西是我国林麝的主要分布区和麝香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和人们的过度猎杀,致使野生林麝资源日渐枯竭。为了有效保护野生种群,陕西省凤县积极开展人工林麝养殖技术和活麝取香生产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凤县是林麝在陕西最为集中的分布区和麝香的主要产区,也是宝鸡市林麝人工养殖历史最悠久、养殖户和存栏数最多的一个县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凤县人工养殖林麝的技术已趋成熟,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已形成并带动了太白、眉县、陇县等县区

养殖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宝鸡市林麝人工养殖存栏量已接近2000只。

一、林麝的饲养与管理

【林麝圈舍设计图】

林麝为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配种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至次年的二月结束,雄麝在配种期呈现持续发情状态,一旦有雌麝发情,雄麝可随时爬跨交配。雌麝发情周期为20天左右。如果饲养管理良好,一般情况下,雌麝第一次发情均能配种成功。以11月份为配种高峰期,90%的雌麝可在次月配种完毕。妊娠期一般为175——178天,凤县李吉有(养殖林麝18年,本人为医学世家,开有诊所,对林麝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林麝养殖场一只首胎的雌麝妊娠期只有169天,产下两仔雌雄各一。李吉有养殖场怀孕母麝11只,9只母麝产双胎,两只母麝产单胎,产仔共计20只,根据养殖场历年产仔率来看,双胎率都不低于80%,有时可达90%。如何提高双胎减少单胎杜绝不孕,多年来,李吉有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对周遍养殖户不断探索,总结出了提高产仔率的科学方法。

1、林麝品种的选择。林麝养殖和产仔率的高低是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双胎率的经济效益好于单胎率。影响林麝繁殖的外界因素较多,如品种的好坏、饲养的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等。林麝的繁殖离不开种麝,种麝是繁殖的基础,种麝对初养者来说都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调运而来。如果所调种麝品种优良、普系资料齐全、饲养到位、管理合理、调拨中没有近血缘的,

没有恶癖的,没有带病的,没有畸形的,没有生殖障碍的,这些就为以后提高繁殖率,增加双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否则效果较差,所以种麝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2、林麝的饲养。麝是草食动物,食性很广,多种植物嫩枝叶均可供食用。最喜采食山挂面(松萝)。据统计,可供麝食用的野生植物和作物、蔬菜、瓜果等野生饲料有100多种,常食植物有30余种,粗料有多种植物的叶片、嫩枝、蔬菜和农作物的叶、果实及块根;如芥子、红著、南瓜、胡萝卜等;精饲料有玉米、黄豆、麦皮、米糠等。人工喂养通常一日3次,早晨6-7点钟、中午1-2点钟、晚上6-7点钟,夏季可稍做提前,冬季可稍做推后。日粮分喂的比例是早30%、午20%、晚50%。草、料分食,精料喂养时单个进行。下午一次喂完。精料喂养不宜过多,人工喂养要定时定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食物反射,增进麝体的消化机能。每头麝平均日粮标准为,成年麝每日喂养草料1000克左右,精料100克左右,每次喂养饲草种类要多于5种以上。林麝在不同的生物学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亦有所不同。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饲料的搭配及其数量的多少,要及时加以调整,才能获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还要重视麝的饮水。给水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对其各种生理过程有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麝的饮水以天然泉水最佳。夏天最好是凉开水或千分之一的盐水,冬天最好是温开水,并保证麝有充足的饮水。

3、林麝的管理。麝混养会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及公母互相追逐现象,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非常不利。首先要提高驯化程度,克服麝的胆怯和独居习性。采用食物引诱、抚摸幼仔、群体饲养等措施,克服人与麝、麝与麝之间的陌生关系,防止麝持续性的惊恐和运动,逐步改变麝的胆怯和独居性,提高驯化程度。其次要分群饲养,即按年龄、体质、性别等分群饲养。分群应注意大小均匀,强弱相差不大的个体搭配组成,群的大小视圈舍面积而定,但群体不宜大,雌雄比例要恰当,以减少雄麝殴斗和以强欺弱。再次要加强特殊时期的管理。麝的配种、产仔、哺乳和泌香反应期叫做特殊时期,应加强此时的管理工作。配种要提前合群,若母麝发情而公麝不配,要及时替找。配种结束后,将雄麝调出,以免追逐引起流产。产仔期须注意观察和护理,个别发生难产者,要人工助产。不哺乳的母麝须进行人工哺乳。哺乳期需喂优质饲料,保证奶量充足。第四要做好安全防范,麝几乎没有抵御任何肉食动物攻击的能力,较小的豹猫和黄鼠狼都可能伤害仔麝甚至成年麝。第五要注意卫生,作好疾病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是养麝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搞好环境卫生,每天打扫圈舍,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活动场所撤石灰粉,圈舍用5%来苏儿或0.1%新洁而灭溶液喷洒,饲养器具蒸煮消毒,圈门入口处铺撤石灰消毒。搞好灭鼠和蚊蝇防除。从饲料的采收、储存、加工到投食各个环节,搞好清洁卫生。

4、林麝的繁殖。配种繁殖的麝其饲养是提高双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采取选出优良种公麝参加配种的办法,选择种公麝和组织选配是麝饲养业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每个麝场都应建立一定数量的育种核心群,以提高整个麝群的质量。麝场只有进行选种,实行科学养麝,才能做到选种选配。选择的种公麝,必须体质良好,性欲旺盛,年龄适宜,睾丸匀称,产香量高,肥满度适宜,并能将这些基本优良特性巩固下来并传给后代。如果不将这些不利因素解决,很难提高双胎率。从年龄角度讲,麝在

1.5龄性成熟,2龄以后配种,但公麝3.5龄开始配种比较好。一头公麝可配3-5头母麝,公麝在3.5-13.5龄时配种能力强,超过龄期应及时更新。公母麝发情时间不同,公麝从当年9月开始到翌年4月结束,母麝则从当年10月开始至翌年3月结束,因此配种时间可选择在11-12月交配。母麝受孕后,食欲增加,应注意添加营养。次年5-6月产崽,每胎产崽1-3头。产后2-3小时,可给母麝少量饮水。饲喂新鲜、优质、易消化的饲料,3-5天不要惊扰母麝。产房要保持温暖、干燥,并在光线较暗处放些干草,以供母麝卧息。有的母麝不哺乳,可找单胎母麝或山羊当奶妈或人工哺乳,4个月后断奶。雄麝七、八岁之后,生殖能力显著下降,如继续使用,可在每年的10月份初给加喂补肾强阴的中药,如鹿茸、人参、巴戟、大云、故纸、智仁、山药、山芋、黄芪等,将中药粉成细面,每头雄麝每日3克拌于精料内喂服,服用1-2月便可。雌麝七、八岁之后,其排卵泌乳能力下降,单

篇七 林麝圈舍设计图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第2章 麝


林麝圈舍设计图相关热词搜索:母猪圈舍设计图 养殖肉羊圈舍设计图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林麝圈舍设计图”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林麝圈舍设计图"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04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