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牡蛎筏式养殖

牡蛎筏式养殖

2017-06-22 09:05: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牡蛎筏式养殖(共7篇)筏式养殖:拴在绳子上养殖的扇贝、牡蛎、鲍鱼[科技苑]拴在绳子上的海味(20121011)扇贝、牡蛎、鲍鱼,这些常吃的海鲜,居然都是用绳子养出来的!用绳子养海鲜,到底该怎么养?一样的海面下,暗藏哪些不一样的玄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解决碘缺乏问题,国家大力发展海带人工养殖技术,最初采用浮筏养殖技...

篇一 牡蛎筏式养殖
筏式养殖:拴在绳子上养殖的扇贝、牡蛎、鲍鱼

  [科技苑]拴在绳子上的海味(20121011)

  扇贝、牡蛎、鲍鱼,这些常吃的海鲜,居然都是用绳子养出来的!用绳子养海鲜,到底该怎么养?一样的海面下,暗藏哪些不一样的玄机?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解决碘缺乏问题,国家大力发展海带人工养殖技术,最初采用浮筏养殖技术,这项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型藻类的人工繁殖。筏式养殖是我国所有海产品养殖技术的鼻祖,在海带、鱼苗环节基础上,逐渐演化出了工厂化养殖技术。

篇二 牡蛎筏式养殖
[致富经牡蛎]姜云:养殖牡蛎不简单 从门外汉到年售3000万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20160414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2016.4.14)

  因为不服输,姜云才抛下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家养牡蛎。养殖仅一年,就把面积从600亩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牡蛎很简单。天气突变,牡蛎价格持续下跌,被逼之下,姜云才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誓死一搏。看姜云才是如何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变成乳山最大牡蛎的养殖户,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牡蛎,别名生蚝,因为它鲜美的味道,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

  牡蛎常见的做法有蒜茸、清蒸、油炸等等。人们爱它的新鲜、爱它的营养,而在这美味背后,是鲜有人知的辛苦与付出。

  凌晨4:30,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姜云才已经起床了半个小时,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雨逐渐停了,5点整,姜云才和他的员工准备就绪,往大海的方向驶去。开了一个小时,我们见到了姜云才的海上基地,放眼望去,6000多亩的浮漂下面,都是他养殖的牡蛎。

  为了检查牡蛎的生长情况,船员在捕捞时通常都会开壳抽样。

  姜云才:多么肥。

  记者:这个怎么看牡蛎肥不肥?

  姜云才:像个小胖孩一样。

  记者:就是胖。

  姜云才:很胖。

  记者:看这点这个部位是吗?

  姜云才:对,就是这个乳白色的位置,后面全都鼓起来了。

  记者:这要鼓起来。

  姜云才:要不它不肥的话,这会有个水泡,这个牡蛎就达到八成以上的肥度了。

  记者:基本上就可以捞出来去销售了。

  姜云才:不是基本上,是完全可以。可以吃。

  记者:可以吃啊。

  姜云才:可以吃。你尝一尝,尝尝我们的牡蛎。可以吧?

  记者:除了海水有点咸以外,吃到嘴里很滑。

  姜云才:好多客户来都生吃。

  记者:这个牡蛎怎么好多粘连在一起?长在一起?

  姜云才:我们当地的牡蛎就这个特点,是一球一球的,一绳一绳的。

  记者:队长很厉害。

  姜云才:要不长这么壮实,就因为吃牡蛎吃的。

  每艘船一次捕捞大约一万四千斤的牡蛎,从出海到回程,耗时3小时左右。开到近海区域,拖拉机负责把船牵引到岸上,运回场内卸完货后,再进行第二次航行。然而不是每天都能够按时出海,碰上大风的天气,只能按兵不动。

  姜云才:西南风超过六七级就不能出海,风向岸上刮,风力越大浪越高,为了保障安全就不能出海了。

  记者:风朝海上刮没问题。

  姜云才:刮北风朝海里面刮,六七级的风不影响生产,但是超过八九级也不行。

  客户在每天早上打电话来订货,姜云才会根据需求还有天气情况决定捕捞量。通常情况下,一天的出货量在5、6万斤,大概25吨左右。这些牡蛎主要销售到蓬莱的加工厂和青岛的海鲜市场,两大固定客户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拉货。

  

  大部分的牡蛎是粘连在一起的,需要人工把它们砍成单体再运走销售。

  姜云才:注意点,得把这个死壳砍下去。不会呀。

  员工:笨。

  姜云才:所以砍这个东西有技巧。

  记者:如果说里面没有牡蛎肉,要把壳砍掉吗?

  姜云才:死壳那是。必须把牡蛎砍成单体。

  记者:我看你们砍得速度很快。

  姜云才:熟练工,他们每天按砍多少来计算收入。

  记者:按照多少。

  姜云才:按照重量计算收入,所以砍的很快。

  记者:一天能砍多少斤?

  姜云才:一千来斤。

  员工:一两千斤吧。

  记者:等于说咱们牡蛎这个行业,不是说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捞起来就可以卖。

  姜云才:不是说捞出来就可以吃,先加工,这是加工,你必须把它砍成单体,把死壳砍下去,把粘连在一起的牡蛎分开,砍成单体,再经过清洗,再经过解散,再经过成形,再经过速冻,好多工序。

  记者:那这一蹲在这蹲多长时间?

  姜云才:砍一天就是十几个小时。

  记者:就一直在这蹲着?

  姜云才:是,每个人能砍一千到一千二三百斤吧。

  记者:一天就能。

  姜云才:对。咱们俩加一块也砍不了这么多。

  辛苦的背后,同时有着可观的利润,对于姜云才来说,他的牡蛎根本不愁销路。他用了7年时间,将600亩养殖面积扩大到6000多亩,成为了乳山市最大的牡蛎养殖户,并且发展了300多户合作社成员,他的乳山牡蛎还入选了全国百个农产品品牌。

  姜云才:这6000多亩,以那个大船,看那边那个大船,为中心,向周边,看见和看不见的都是我的。

  1959年,姜云才出生于山东乳山,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威海工作,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他开始经商,逐渐有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因为看到牡蛎行业的巨大商机,便承包了600亩海滩,找人代养牡蛎。这一养不要紧,多年的积蓄差点都赔光了。

  姜云才:这期间基本上发现,委托的这个人不太合适的话,我就委托别人,总想能找一个合适的人,所以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一直延续了六七年、七八年。

  别人赚钱他赔钱,一连好几年,姜云才终于坐不住了。2008年,他从威海回到了老家乳山,完全接管了牡蛎养殖基地,开始亲自打理。可是对于姜云才来说,养殖牡蛎,他也是个门外汉。

  姜云才:我这个人从小有这个性格,我想干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一定要把它干好。前几年委托别人干,干得不理想,干一半就放弃了。但是我想,怎么周边人家养的都挣钱了,为什么咱们不挣钱,我为什么要自己回来干?我不服输这个问题。

  不服输的性格促使姜云才在对待每件事上都很认真,他开始学习有关牡蛎养殖的一切知识。最开始家在威海,为了赶上出海的时间,他每天4点就起床出门,后来为了便于管理,姜云才干脆把家搬到了乳山,然而4点起床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记者:这家跟办公室建在一起了。

  姜云才:在一起,办公、休息都在一起。

  记者:那您一开始那会儿住在威海的时候,天天往这里跑吗?

  姜云才:一天两趟,跑一个来回,早晨来,晚上回去。2010年一年跑了11万公里。

  记者:11万公里?

  姜云才:相当于一个出租司机一年跑的。

  姜云才的妻子姜春彦:早晨他经常三四点钟起来,我呢,我早上就经常,拿好几个保温盒,给他做好早餐放进去。在车上经常给他放些点心,花生米,鸡蛋什么的,怕他饿着。

篇三 牡蛎筏式养殖
浅海筏式养殖系统贝类养殖容量研究进展_杨红生


牡蛎筏式养殖相关热词搜索:扇贝筏式养殖 筏式养殖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牡蛎筏式养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牡蛎筏式养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04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