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金针菇装瓶机

金针菇装瓶机

2017-06-22 09:01: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金针菇装瓶机(共7篇)金针菇种植技术之给金针菇“号脉”[科技苑]给金针菇“号脉”(20110714)金针菇娇气不好种,稍不留神就出事儿:有的菇帽变黑、整包菇烂掉,有的菇帽过大、成熟开伞,还有的长得是怪模怪样。这些金针菇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在金针菇种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相关知识:金针菇黑头病的防冶:金针菇黑头病又叫细菌...

篇一 金针菇装瓶机
金针菇种植技术之给金针菇“号脉”

  [科技苑]给金针菇“号脉”(20110714)

  金针菇娇气不好种,稍不留神就出事儿:有的菇帽变黑、整包菇烂掉,有的菇帽过大、成熟开伞,还有的长得是怪模怪样。这些金针菇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在金针菇种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相关知识:

  金针菇黑头病的防冶:

  金针菇黑头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假单孢杆菌,属于裂殖菌门、裂殖菌纲。病菌呈杆状,形成白色菌落,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

  发生条件:该病害发病的内因是品种的不抗病性,外因是高温、高湿或喷洒不干净的水把细菌带到子实体上,如菌盖表面长时间有水滴或湿度过大极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通风不畅能加剧病害的发展,中温条件适合发病。

  防治方法:

  1:保持菇场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菇和废料;菇房、床架、用具等用前要用1:50倍的金星消毒液或2%的漂白粉等彻底消毒,尤其是原发病害较重的菇棚。2:拌料时应将疣霉净按1:1000倍比例兑水拌料,不可用高毒、高残留的防污剂之类,以确保生产效果;3:金针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彻底灭菌,蘑菇和平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充分发酵,腐熟均匀,覆土材料用甲醛熏蒸消毒即可。4:金针菇出菇期控制出菇室温度在15°以下,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高温时加强通风散热,平菇出菇期温度不要超过18°,如果气温突然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开窗、揭膜、遮阴等,但要注意菇房内温度波动不能过大,防止水汽凝结,产生水膜。5:发现病菇要及时择除,并立即加大通风量,暂停或减少喷水,迅速降低温度,并用药控制病害程度,如可向料面喷洒5%的石灰水清液,也可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液或300单位的土霉素,或500-1000倍的漂白粉液,每2天1次,施药前后菇床停水1天,间隔3-4天再次用药,连续用3次以上,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发病严重时,应先清除病菇,清理料面或覆土后再按上述方法喷药。

  金针菇绿霉防治办法

  金针菇种植时要降低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并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防止霉菌孢子飞扬传播。先用3%的来苏儿溶液或3%的甲醛溶液室内喷熏,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霉菌处。在霉菌处撒上高锰酸钾颗粒后,喷水于霉菌外围。取生石灰9份、多菌灵1份与适量水混合洗刷霉菌处。用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待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补上新料。用1∶200克霉灵溶液注射料袋内的绿霉或洗刷床面绿霉。用1∶800苯菌灵溶液喷洒料袋霉菌处。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烧掉,然后挖除,填补新料。用3%的来苏儿溶液喷洒霉菌处,洗擦工具后将霉菌挖掉,每挖1次将工具洗擦1次,挖除后填补培养料和菌种。此法可彻底根治晚期霉菌。生料栽培时,每100公斤培养料中添加克霉灵100克,可彻底根除霉菌。

篇二 金针菇装瓶机
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

  [农广天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20130708)

  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食用菌,可在北方的寒冬季节栽培,在冬春季蔬菜淡季上市。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和饮食观念的改变,金针菇的消费量迅速增长,传统季节性的栽培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周年的需求,因此迫切地需要周年性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详细地介绍一下金针菇从配料、灭菌、接菌、发菌、育菇、采菇、包装到出库的全程集约化、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并且还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通过技术控制金针菇菇帽大小以及菇身长短、形状、色度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和均一性。

  相关了解: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一般只生产一朝菇。原料的配方, 袋口的大小、装料的多少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甘蔗渣对白金针菇有增白作用, 配方中应优先考虑。根据本人经验, 三三制配方, 即1 /3棉籽壳、1 /3 氮素材料、1 /3的甘蔗渣、木屑及辅料的混合料, 为高产优质配方。袋口以17.5cm的折袋装干料0.4kg, 效益最高。因配方中氮素含量较高, 制袋时间前后不超过5h为好。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比常压灭菌好, 高压灭菌0.2MPa 维持2.5h 以上,0.15MPa维持4h以上。若常压灭菌, 升温至100℃时间越短越好, 最长不宜超过8h, 且保温时间应大于16h。灭菌后菌袋应置于无菌冷却室缓慢冷却至30℃以下时方可接种, 接种要求使用无菌室或接种箱接种, 接种时, 菌种应均匀分布于料面, 冷却室、接种室、接种箱应用不同消毒药品及紫外光轮流交叉消毒。
  
  3 培养管理
  
  温度
  白金针菇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适当的低温培养有利于提高产量, 因此, 在接种后的前几天, 应维持在22~25℃, 有利于菌丝萌发, 当菌丝盖面后,将温度逐日下降1℃, 下降至18~21℃培养至催蕾。
  
  湿度
  
  培养房湿度应维持在70%左右, 偏干应用超声波加湿器进行加湿, 或者在地板适当洒些经消毒处理的洁净水。
  
  通风
  
  菌丝生长会产生大量的CO2 , 因此, 在菌丝萌发后, 特别是在菌丝盖面以后, 应通过定时器设定通风, 在菌丝萌发前期可设定早晚通风各15 ~30min, 在中后期应通风30 ~60min以上。
  
  光照、
  
  白金针菇菌丝生长可不需要光照, 太早光照会提早形成原基, 影响产量。
  
  4 催蕾管理
  
  温度:  催蕾温度是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一个关键, 当菌丝培养30d左右, 菌丝基本长满袋时可开始催蕾, 催蕾的最佳温度为12~15℃, 但是急剧降温, 会导致菌袋内积水, 影响菇蕾的形成, 甚至有可能引发其它病害, 导致烂菇的发生。因此, 应采取在催蕾前逐日降1℃的办法, 将温度缓慢降至催蕾温度。

篇三 金针菇装瓶机
金针菇生产流程

篇四 金针菇装瓶机
金针菇生产工艺流程

金针菇的介绍工艺流程

一、 金针菇的介绍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英文为:"Eniki Mushroom ",是一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食用菌.

据分析,金针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菇中氨基酸的总量为20.9克,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占44.5%,高于一般菇类,尤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成分最高,分别为1.024克和1.231克,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被誉为“增智菇”或“智力菇”。另外,金针菇中含有的抗癌活性物质扑菇素,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智力发育。经常使用金针菇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治疗肝脏及胃肠道溃烂等疾病。

二、 金针菇的生物学

(一)形态特征

金针菇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

1、菌丝体

金针菇的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锁状联合。

2、子实体

金针菇子实体丛生,极少单生。单个子实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等部分构成。人工栽培菌柄细长,直径0.3—0.4cm,长15—20cm,脆嫩、淡黄或白色,无绒毛或少绒毛。

(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1、幼蕾期

金针菇的子实体刚分化形成,大小像米粒,一般成堆或成团。

2、菌盖分化期

子实体大小像绿豆粒,圆形,长度1—2cm。

3、菌柄分化期

菌柄在菌盖下面逐渐形成,子实长度3—5cm。

4、成形期

菌盖、菌柄逐渐生长,菌盖直径5—10mm,子实体长度5—10cm。

5、商品期

菌盖半球形,菌盖直径10—20mm,子实长度8—18cm。

6、开伞期

菌盖平展。

7、老化期

菌盖完全平展,菌肉组织老化,散发出大量孢子。

(三)生长发育条件

金针菇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主要有营养度、温度、湿度、光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度等方面,这6个方面对金针菇栽培产量及品质起决定性作用。作为生产者认真掌握这些生长条件,对栽培成功、稳产、高产

是必不可少的。

1、营养

金针菇是一种腐生菌,其菌丝体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坚硬的木材伐后

达到一定的腐朽程度才能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可

分为碳源、氨源、无机盐和生长素四大类。

①碳源

碳源是金针菇最主要的营养源,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及生

命活动力的能量素源。金针菇能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和糖类等化合

物作为碳源。常用的碳素营养以淀粉为好,其次是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

富含农作物纤维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几乎都能被用来栽培金针菇,如棉壳、

玉米芯等。锯木屑以阔叶树的木屑较好,不同树种的木屑对金针菇的产量有

明显的影响,经堆积的陈旧木屑比新鲜的好。

②氮源

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核酸是原生质的主要成

分,在有机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氮源的数量对金针菇菌丝体

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可以利用多性氮源,其中以有机

氮最好,如蛋白胨、天门冬酰胺、谷氨酸、尿素、牛肉浸膏、酵母浸膏、麦

芽浸膏等。无机氮中的铵态氮,如硫酸铵也能利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如

硝酸钠、亚硝酸钠利用最差。在大面积生产中,以麸皮、细米糖、玉米粉、

豆粉和饼肥为主要氮源。培养料的碳氮比列以30:1为宜。

③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是食用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构成菌体

成分,作为酶的组成部分,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和酶的作用、调节培养基的渗

透压和ph值。金针菇生长发育需要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其中以磷、钾、镁最

为重要,如镁或磷酸根离子对金针菇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生产中常添加

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或过磷酸钙等作为主要的无机盐营养。各

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钴、钼等元素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

成也是必需的,但用量极微,普通原料以及水中的含量已能基本满足需要,

【金针菇装瓶机】

一般不再另外添加。

④生长素

金针菇生长发育中还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生长素。生产素是一种制微生长

和调节生长的有机物质。金针菇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天然缺陷型,因

此必须添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才能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一般在培养料

中添加B族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麸皮和米糠,即可解决金针菇所需的维生素B1

和维生素B2.但要注意维生素B1不耐热,高于120℃时容易迅速分解,因此

高压菌压力不宜大于0.15兆帕。

2、温度

金针菇是低温度结实性菌类,是食用菌中最耐寒的品种之一,故有“冬菇

“之称。其孢子在15—25℃是大量形成,并萌发成菌丝。菌丝一般能在3—34

℃条件下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2—25℃。3—4℃市菌丝生长缓慢,-21℃温

度下短时不会冻死,一旦恢复至适宜温度,又会正常生长。但金针菇对高温

的抗性较差,在30℃时菌丝尚能萌动,超过34℃菌丝就停止生长。金针菇

子实体形成与生长阶段要求较低的温度,在5—20℃时可形成子实体,最适

温度是12—15℃,以13℃子实体分化最快,形成的数量也较多。在一定的

范围内,温度偏低时,子实体生长健壮,品质好;温度偏高则子实体瘦弱,

柄细盖薄、品质差、货架寿命短。

3、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的子实体和菌丝体均含有90%左右的水分,属喜湿性菌类,抗旱

能力差,金针菇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适于菌丝

生长的培养基含水量为65%左右,低于60%时,菌丝生长细弱,且不易形成

子实体;含水量过高则基料通气不良,因缺氧引起菌丝呼吸作用减弱,抑制

金针菇的生长发育。金针菇生长不能向子实体上直接喷水,所以实际配料时

含水量达到65%为佳。菌丝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为宜,因

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易引起杂菌滋生。子实体生长需要较高的水分环境,原

基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生长发育阶段要提高到85%—95%。根

据外界室内温度变化,应随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以符合金针菇生产湿度的要

求。

4、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性菌类,必须在有充足氧气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氧气

不足,菌丝体活力下降,菌丝呈灰白色。菌丝生长阶段,要注意培养室的通

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据研究,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决定菌盖大小与菌柄长

度的主导生态因子。一般子实体形成后,菌盖直径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

变小,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就会抑制菌盖的发育,达到5%就不能形成子实

体,二氧化碳超过3%可促进菌柄的伸长,而且菌体总量增加,但超过5%时

反而会抑制菌柄的生长。由于市场需要小菌盖、长菌柄的金针菇商品,在生

产中可适当调控菇房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5、光照

金针菇是厌光性菌类,菌丝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正常,而且幼小的原

基也能形成,但在完全黑暗条件下,金针菇虽然能形成原基,菌柄也能伸长,

但长的慢且小或不能发育形成菇状,因此,适宜的光照是促进子实体发生和【金针菇装瓶机】

成熟所必须的。经观察,金针菇在100勒光照下,菌丝生长速度要比完全黑

暗环境下快,生长势强,菌丝洁白、整齐。但光线过强,则菌柄短,菌盖开

伞快、色泽深、绒毛多、商品质量严重降低。生产中根据金针菇有趋光性的

特点,当菇柄长至8—10cm时,可使菌柄成束向上生长,提高商品率。

6、酸碱度(PH值)

金针菇需要微酸性的培养基,在PH值为3—8.2时菌丝都可以生长,但以

PH值5.5—6.2为最适宜。出菇期间以PH值5—6为最佳,产菇量最大。

三、工艺流程

原料堆制 筛料 配比上料 一次拌料加水 测含水量 二次拌料混

均 测含水量 三次拌料贮料 装瓶(袋) 盖盖 装框 上车 装灭

菌柜 封门 送汽灭菌 排冷凝水 排冷空气 升压 计时 保压保

温 灭菌柜降压、降温(自然) 压力为0.05以下微排气到零 开启柜门 降

温80℃ 出柜 冷却室降温 冷却室净化 接种室净化 接种 养菌 搔

菌 出菇室保温 控温 催蕾 抑菇 套筒 育菇 采收 液体菌种

1、筛料

木屑在生产前应堆制3—6个月使其有害成份挥发,第一天下午将第二

天生产的原料备齐,首先锯末过筛,粗细搭配好,2—3mm粗锯末占20%,

1.5mm以下细锯末占80%,防止过细影响透气,过粗保湿不良,出菇数量减

少,其次将第二天生产所需用的塑料瓶、专用框放置生产车间摆放框内,12

点前必须装入灭菌柜,接种与装瓶工序要错开。

2、配方

a、锯末40%、棉籽壳30%、麦麸20%、玉米面8%、石膏1%、石灰1%

b、锯末35%、棉籽壳35%、麦麸25%、玉米面3%、石膏1%、碳酸钙 1%

(台湾配方)

c、棉籽壳85%、麦麸10%、玉米面3%、石膏1%、石灰1%

d、棉籽壳40%、玉米芯30%、麦麸28.7%、过磷酸钙0.1%、轻质碳酸

钙1.2%

3、拌料标准

按原料配比倒入拌料机干拌3—5分钟加水,每斤干料加入约

110—120斤,料的含水量为63%。测含水量时从出料口取料,不准将手

伸入拌料机取料,将料用手握紧,有水渗出不滴下即可,加水后拌料5分

【金针菇装瓶机】

钟,进入二、三次拌料,再测含水量,保证料含水不低于63%。装瓶(袋)

根据瓶(袋)的装料量,通过出料口控制出料量。

4、装瓶、袋标准

1、装瓶标准:标准瓶装料高度13.5cm,干料重280g,装时料面压实、

平整。

2、装袋标准:17×33cm折角袋装料高度13cm,干料重300—350g,

装时料面压实、平整。

5、灭菌标准

装完的瓶(袋)送入灭菌柜高压灭菌,关好门后,通入蒸汽,其操作

规程如下:

a、通入蒸汽后,打开排气阀,使排气阀处于半开状态,待温度升至

103—105℃,关闭

排气阀,同时打开灭菌柜底部排水阀,排水阀处于微开状态至灭菌结束为

止。

b、当灭菌鬼压力表升到0.11Mpa,温度升至12l℃时,开始计时,以

灭菌柜温控系统为

标准,维持90分钟,灭菌结束,停止供汽。

c、灭菌柜冷却降温,待压力降至0.05Mpa以下时,微开排汽阀,傻

柜内蒸汽充分排尽,

压力表为"0"时河打开柜门,温度降到 80℃左右时出柜,将灭完后的

菌瓶 (袋)带框移入冷却净化室降温,待瓶 (袋)内温度降歪15一25℃以下

时进行接种。

6、液体制种标准

接液体菌种生产工流程进行操作。

7、菌瓶 (袋)接种标准

净化接种室标准:净化接种室经空气净化、紫外线杀菌同时运行40分

钟后,接种人员才能进入工作区接种,进入接种室按净化室操作规程运行,接种期间保持地面湿润,避免尘埃粒子飘浮空气中,提高污染率。每隔15天用平皿对接种净化室作无菌检测。

1、人工接种每小时接800瓶(袋),每瓶(袋)接种量20—25ml。

2、引动接种机接种每小时接2000瓶(袋),每瓶 (袋)接种量20—25ml。

8、养菌标准

菌种定植期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菌丝生长期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60%,室内无垃圾死角,杂菌及时清理,每周用来苏儿进行一次次消毒。

9、搔菌标准

所谓搔菌就是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这是促使菌丝发生厚基的重要措施,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

10、出菇管理

1、催蕾:搔完菌后的瓶(袋)移入出菇室,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3一14℃,空气湿度95%,防止培养基表面干燥,影响菌丝恢复,影响出菇质量及出菇数量。催蕾的前3—4天一定要保持好湿度,经5一7天培养基表面出现透明近无色的水滴,这是原基出现的前兆,加强室内空气交换,每天更换新风2次,每次1小时,3—4天原基大量形成,催蕾管理结束,此间管理很重要,加强温、湿、风三者的控制。

2、抑菇:当菇柄长到1mm时进入抑制过程 ,促进子实体生长整齐,菇体紧密、颜色变白,抑制过程室温在5—6℃,空气湿度比催蕾时略低,一般为85—90%,光、风、温相结合抑制,光能阻止菌盖形成,每天光照2小时,分早、中、晚进行,当菇柄长至2mm时,每天更换新风2—3小时,每次20分钟,经5—7天即可达到抑制效果。

3、育菇:

a、瓶栽金针菇从瓶口长出0.5—1cm时,开始套上纸筒,知道采收结束。生长阶段室内在6—8℃,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每天光照15分钟,能对白色金针菇增产和提高品质、延长鲜菇保存期的作用。采收前室内湿度75—80%,降低子实体水分,当菌柄长至13—14cm,菌盖0.8cm以下采收。

b、袋栽金针菇经抑制后进入育菇管理,室内温度为6—8℃,空气相对湿度85—90%,当菌柄长到3—4cm时,及时将塑料袋往上卷起提高,否则子实体易开伞,要分两次拉直袋口,一次拉直容易使袋内周边的子实体受阻,拉直后的代扣必须高于子实体3—5cm,保证子实体菌盖不易开伞,提高品质。当菌柄长至13—14cm时即可采收。关于生长期温度、通风、光照与瓶栽相同。

篇五 金针菇装瓶机
金针菇生产工艺详解

金针菇生产工艺

食用菌按其栽培所需的原材料可分为草腐菌

和木腐菌,草腐菌所需栽培主要原料为作物秸秆,

以及禾木科秸秆原料,木腐菌栽培的主要原料为

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草腐菌类主要有双孢蘑

菇、高温蘑菇、棕色蘑菇、姬松茸、草菇和鸡腿

蘑等。木腐菌有金针菇、香菇、木耳、平菇、灵

芝和猴头菇等。

金针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

木腐菌 草腐菌

伞菌目,白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等)。

金针菇生产时,产地环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NY5358-2007标准执行。金针菇一般采用工厂化层架式培养,因为它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阴暗、耐二氧化碳。

由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菇种,工厂化栽培由于采用设施控温,所以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

概述

一、生产概况

日本:1928年,森木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现已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周年生产;

中国:原始栽培起始于唐代,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

育出了三明1号,从20世纪80年代始用塑料袋栽培法,80年代未以前,栽培的主要是黄色品种,现栽培的有黄色和白

色两大系列。

二、生活条件

1.营养

弱木腐菌:木屑应陈旧、发酵;

喜高氮:用麦麸、玉米面等补充;

2.温度

低温型,菌丝体:23℃左右;子实体:8~14℃(因种而异)

3.湿度

喜湿性菌类:培养料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空气湿度:85%~95%。

4.空气

因CO2可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故菌丝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要注意通气;子实体生长期要控制通气。

CO2含量对子实体的影响

白色金针菇

5.光照

属厌光性菌类:菌丝生长期:黑暗;子实体分化期: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期:弱光。

三、品种:黄色、白色和浅黄色

三色品系对温度需求特点(下图)主要品种(下图)

四、设施要求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使用瓶栽,因此,除必要的原材料存放、办公等设施外,必须建造拌料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发菌室、搔菌室、催蕾室、控制室、生长室等,以及生产后期的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全室内自动操作,不得有露天作业。

【金针菇装瓶机】

第一部分品种选择及菌种制作

一、品种选用

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当地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金针菇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色型的品种。

二、菌种制作

(一)菌种质量要求

1.金针菇成品母种要求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粉孢子少、菌落均匀,在适温下1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

2.原种应菌丝粗壮、洁白、有浓密的细粉状菌丝;

3.栽培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二)菌种制作

菌种的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菌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关系到生产的成败。

菌种是指经人工培养并可供进

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菌丝

体,常常包括供菌丝体生长的基质

在内,共同组成繁殖材料。

食用菌的菌种类型主要分固体

菌种和液体菌种两类。我国目前食

用菌栽培中所用的菌种绝大部分为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尚未大面积应用。

食用菌的菌种分三级,即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1.母种,是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一级菌种或试管种

A.常用的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200 g,

葡萄糖 20 g,

琼脂 18-20 g,pH值自然,

水用量/1000 ml

B.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母种

原料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1cm见方的小块或2 mm厚的薄片,加水约1000 ml煮沸,再用文火煮20~30 min,并适当搅拌,用四层或八层预湿的纱布过滤,取滤液并加水至1000 ml。

向滤液中加入琼脂和葡萄糖,小火加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化。

C.营养液分装。流程:

(1)分装试管:18 mm×180 mm或20 mm×200 mm的玻璃试管,分装量掌握在试管长度的1/4-1/5,原则上是摆放成斜面后,斜面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2/3。

(2)塞棉塞:棉塞松紧适度,1/3在管外,2/3在管内。

(3)打捆:7-10支试管捆在一起,棉塞上包好防水纸,直立放入高压灭菌锅中。

(4)灭菌:母种培养基灭菌时,需用1.05~1.1 kg/cm2

的压强,

篇六 金针菇装瓶机
我国金针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_黄良水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1.06.020

2011年第6期

文献著录格式:黄良水,金群力.我国金针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52-1256.

我国金针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2

黄良水,金群力

(1.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浙江常山3242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我国金针菇生产经历了从黄色品系到白色品系、从玻璃瓶栽到塑料袋栽、从家庭手工操作到工厂

化和集约化生产的3次重大技术变革,实现了金针菇生产的跨越式发展。针对金针菇生产、育种、加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金针菇;生产;育种;加工;现状;展望

+

中图分类号:S511.33

文献标志码:A9017(2011)06-1252-04文章编号:0528-

Flammulinavelutipes(Fr.)sing.]又金针菇[

名朴菇、冬菇、毛柄金钱菌、构菌、金菇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

[1]

菌属。金针菇盖滑、柄脆、味鲜,是古今中外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当今市场上十分走俏的天然保健食品之一。金针菇不但色形艳丽,风味高雅,清鲜宜人,而且营养十丰富。它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儿童经常食用可以有效地增强智力和增加身高,因此被称之为增智菇、超级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金针菇生产、育种、加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长快、出菇早、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而且子实体色泽较白、菌盖不易开伞,既受到罐头厂家的欢迎,也深得广大栽培者的喜爱,很快在全

[3]

国28个省(直辖市)推广栽培。20世纪末,黄色品系在国内市场上很受欢迎,销售量占90%以上。

1988年以后,日本的白色金针菇品种开始在全国各地栽培。21世纪初,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外贸出口量的增加,我国金针菇生产的品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白色金针菇的生产占了主导地位。白色金针菇的成功选育是金针菇育种工作的一

[4]

大进步。彭卫红等应用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方法选育了金白1号,该菌株在品感、外观、菌丝生长势、转潮和抗杂菌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品种雪白。目前,我国栽培的白色金针菇初始菌株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据报道,最近我国已开始育出既有黄色金针菇品种风味好、菌柄脆的优良特征又具有白色金针菇品种全体洁白、菇盖内卷、不易开伞、形状美观的金针菇新的纯白菌株。1.2生产工艺从玻璃瓶栽发展到塑料袋栽20世纪80年代前,金针菇栽培是采用菌种瓶或水果罐头瓶作为容器的瓶栽方法。前者口径太小,菇蕾密,通气性差,靠近瓶口的菌柄常呈浅褐色至褐色,影响了金针菇的质量;后者瓶身太短,体积小,装料有限,水分很难保持,长出的金针菇细弱,产量同样不高。瓶栽法产量低、质量差、管理不便、栽培工艺比较复杂而且一次性投资高。80年代初,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多年实践,采用聚

1发展过程

我国栽培金针菇的历史悠久,但真正发展成商品化生产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经历了3次重大技术革新,实现了金针菇生产的跨越式发展。1.1栽培品种从黄色品系发展到白色品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在福建和全国各地采集并分离了许多野生的金针菇菌株,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菌株驯化、选育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于1982年选育出国内第1个优良菌株三明1号,在很长一

[2]

段时间里成为全国的主栽品种。从1984年开始,该所利用选育出的三明1号菌株为父本,日本信浓

2号菌株为母本,在国内首先进行金针菇的孢子杂交育种试验,从分离的96个菌株中选育出杂交19号既高产又优质的金针菇菌株。该菌株菌丝生

08-18收稿日期:2011-

作者简介:黄良水(1963-),男,浙江常山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注:金群力为通信作者。

丙烯塑料袋代替菌种瓶、罐头瓶栽培金针菇,并研制出一套金针菇代用料高产配方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塑料袋生产工艺,改进了单纯用木屑和麸皮为原料的瓶栽生产工艺。金针菇的袋式栽培,由于塑料袋容积大,装料充足,保湿性能好,适合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所以菇蕾发生早、多、整齐,产量高,品质好,且在栽培管理中操作简便,节省了劳力和成本。金针菇袋栽技术的成功,促进了金针菇的生产和开发,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福建省晋江市的栽培者,利用金针菇具有在菌柄上产生第2次分枝的特性,进行金针菇袋栽技术的改革,又发明了再生法栽培技术

[3]

又快又好发展。据全国第9届食用菌产业论坛会议资料,2009年全国金针菇产量为156.7万t,排在平菇、香菇、黑木耳、蘑菇之后,居第5位。在25个省(区)中有金针菇生产,浙江的江山、开化、常山,河北的灵寿、唐县,河南的汤阴,江苏的徐州等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以浙江省江山市为例,金针菇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生产规模从90年代初几百万袋到90年代末几千万袋,2004年突破亿袋大关。2006年,已有19个乡(镇、街道)9000多户农民从事金针菇生产,栽培量达到1.6亿袋,产鲜菇8万t。2010年,金针菇栽培量达2.43亿袋,产量11万t,产值7.5亿元。建有白菇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155t,日交易额250多万元,“小白菇”成为当地农业的一个支柱

[6]

产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上涨,金针菇生产已逐渐出现由南向北、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欠发达地区已将金针菇作为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项目加以规划和实施,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2.2

工厂化生产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建立了瓶栽金针菇

,后经科技工作者发展完善,这

项技术已经在工厂化袋栽中得到广泛运用。1.3生产模式从家庭手工操作到工厂化

尽管我国金针菇生产方式有室内栽培、室外大棚栽培、半地下式栽培等多种形式,但是根本的生产方式还是家庭作坊手工操作,依靠自然条件季节性袋栽生产。为了周年供应金针菇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利用控温设施,人工模拟金针菇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生产操作机械化,生长环境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987年,福建省南平市冷冻厂利用冷库反季节栽培黄色金针菇获得成功。之后,福建漳州、永泰,广东珠海、深圳、惠东、东莞,浙江宁波以及湖南岳阳等地,出现了利用制冷设备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厂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的番禺、中山、深圳等地,相继引进台湾和日本的全套塑料瓶、制冷设备生产白色金针菇。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率先建成了日产6t规模的金针菇工厂化菇房及机械化生产线,金针菇生产从培养料搅拌、装瓶、接种、搔菌、挖瓶全部实现机械化操作,发菌培养及出菇环境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了金针菇生产工厂化、周年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

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装瓶、接种、搔菌、挖瓶等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控制,实现了周年化生产。80年代末,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引进了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2007年,日本工厂化金针菇年产量约为13.0万t,韩国日产量约为150t。

我国台湾于60年代末引进日本的金针菇生产技术,同时对其进行了消化吸收,促进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国内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经过近20年的探索,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重庆等地。这些企业投资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建冷库进行周年生产,其中较早、规模较大的有上海的天厨、福茂、高榕,广东番禺的和昌、珠海绿阳菌业、深圳的康尔富,北京郊县的冠荣等。尤其是2005年以来,全国工厂化生产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各地金针菇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已从2006年的47家增加到2009年的246家(主要为金针菇企业),企业数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产量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

2

2.1

现状与展望

基地化发展

我国金针菇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得到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金针菇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方法简便,经济效益高,适合农村基地化规模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金针菇产业实现了

[7]

增长,工厂化金针菇日产量达531t。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建起了20多家日产5~25t规模

2011年第6期

种。根据日本(种苗法)的规定,目前已登记注

50、ホケトM-册的纯白色金针菇品种有ホケトM-70、中野JA、シナノ4号等品种。正在申请登记注册的品种有TK,未登记注册但已被栽培的有夜间濑l号。

国内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利用驯化育种方法对野生金针菇菌种进行了驯化,培育出了优质菌株三明1号。20世纪90年代,彭洪光等驯化培育出了西师8001菌株,陈德明驯化得到沪菌3号。在对野生菌种进行驯化时,需要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集尽可能多的野生菌种,对它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驯化培养,从而选得理想菌株

[12]

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而且日本、韩国、美国以及国内的投资者,均看好我国的食用菌市场,纷纷在我国大中城市周边选址建厂或扩大现有生产规[8]

模。江苏省灌南县把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引进荣善、四季有、相如等企业31家,

[9]

日产金针菇菌包30万袋,年销售额近8亿元。如此快速发展,对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带来冲

击,而且国外过剩产能也开始冲击国内市场。从2008年开始韩国每周都有十多个货柜的新鲜金针菇出口到中国,销售价格低于我国的产品。我国生产的本土产品成本高于韩国进口产品的成本,2009年一季度韩国向中国出口金针菇238.6万美元,比2008年同期的2.6万美元,增长90倍[10]。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作为食用菌生产的一种新模式,在我国前景良好并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市场有空间。目前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年总产量仅40多万t,白色金针菇生产量占所有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60%以上。尽管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产品成本高,主要消费对象是高端消费群体,但由于生产量少,市场的空间很大;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针菇的消费群体将逐渐向中、低端消费者扩展,市场将不断扩大。其次是生产投入趋于理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在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设备、设施方面不可能像日本、韩国或者欧美追求高度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而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金针菇工厂化的特点有所取舍。在出菇环境控制方面的设备设施投入尽量要求先进,而在拌料、装袋(瓶)、搬运、采收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则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自主创新,采用了适合中

[11]

国国情的方案,减少了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例如福建永泰金菇厂利用普通的厂房,将塑料泡沫板

[13]

成亚利等采用紫外照射诱变处理金针菇原生质体,获得生长快、长势好的优良菌株。杨宗渠等

60

用Co-γ射线辐照F126的双核菌丝,经过筛选培育出具有菌丝生长快、抗杂能力较强、产量高[14]

[15]

等特点的辐金1号。张淑霞利用紫外线照射诱变金针菇,获得耐碱性稳定、长势好、产量高的3[16]60

个菌株。金玲等利用Co-γ射线诱变金针菇原生质体,对原生产品种进行改良,培养出生物转化【金针菇装瓶机】

率高,品质优良且产量较高的金针菇新菌株。李耀

[17]

维等对金针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产株的诱变研究中,用He-Ne激光辐照诱变金针菇的原生质体、菌丝体片段、分生孢子悬液,并进行初筛、复筛及突变株遗传稳定性研究,得出激光诱变原生质体是获得金针菇SOD高产株的有效途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了金针菇航天育种研究,选育出了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号和航金2号,与对照相比,这2个新品种具有抗杂性强、早熟、耐高温、色泽度好、菇形好、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丰富了金针菇的种质资源。航天诱变为

[18]

。选育金针菇优良菌株提供了新途径

1990年,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用该

所选育的10号与11号进行杂交,获得了华金063菌种;用12号与13号单孢杂交,获得了华金103菌种,并大面积应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从1984年开始试用多孢杂交法将三明1号(黄色)和信浓2号(白色)杂交,育成了一批优良的菌株。其中,选育的杂交19号高产、优质、并适合制罐头,多年来是国内栽培的当家品种。曹晖、黄瑞贞也利用金针菇担孢子混合杂交方法,选择子实体表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SFv9(日本白色菌株)和SFv2(香港黄色菌株)为亲

固定在墙上以利保温,安装上制冷机,采用袋式层架栽培,再生法出菇,产量高而且质量可以与瓶栽菇媲美。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金针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方式将更普遍并更趋完善。2.3

遗传育种

金针菇育种方法有自然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利用生物工程(细胞融合和基因重组)育种等。国外金针菇育种,以日本较为先进。日本各地栽培的金针菇几乎都是纯白色菌株,早期栽培的有上野、中野、初雪、信浓1号、信浓2号等品

本,通过杂交筛选,获得3个性状优于双亲的杂交菌株。另外,金针菇具有无性的单核粉孢子,因而,挑取单核的粉孢子进行品种间杂交是金针菇杂交育种的又一途径。在对金针菇杂交育种的研究

[19]

中,胡国元等对12个金针菇菌株2种生化标记(醇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了筛选研究,采用多元

可利用发酵菌丝体生产胶囊、片剂、针剂、口服液、冲剂。金针菇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理特性,以金针菇发酵液为原料,可制成保健营养液。金菇儿童口服液是在药食同源的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营养学理论,以金针菇和生物健原液为基料,配以大枣、山楂、牛磺酸和微量元素锌,经科学的方法配制而成的新型营养保健液。主要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消化吸收困难、记忆力减弱,以及生长发育受损等状况研发出的产品。2.4.3

富锌、富碘、富硒金针菇

金针菇在生长过程中能富集硫酸锌并转化为有

[24]

对金机结合型锌,是一种新型锌源。雷泓志等针菇富锌培养进行了研究,实现了金针菇药用保健

作用与有机锌免疫功能的双重科学组合。利用生物补碘可以提高碘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率,具有含碘量稳定,食用安全等优点。以无机碘作添加剂,以金针菇为载体可将无机碘转化成类似天然存在的生物碘。富硒金针菇具有清除自由基、消炎、抗肿瘤、抗衰老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金针菇装瓶机】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

杨新美.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489.

朱兰宝,黄毅,胡国元,等.金针菇生产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4.

郭美英.中国金针菇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7.

彭卫红,肖在勤,甘炳成.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1,8(3):1-5.

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212.

王笏一.小白菇创大业[J].浙江食用菌,2008,16(1):1-5.

李玉春.中国食用菌年鉴2009[M].中国食用菌年鉴编辑委员会,2010:182-187.

张引芳.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浙江食用菌,2010,18(4):5-8.

徐金凤.灌南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食药用菌,2011,19(1):31-32.

吴其耀,刘自强.中国食用菌产业面临新的形势[J].浙江食用菌,2009,17(6):3-6.

吴少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食用菌,2008,27(1):52-54.

刘艳芝.我国金针菇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长江学报,2003(10):29-41.

成亚利,朱宝成,李亮亮,等.金针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J].食用菌学报,1995,2(3):61-64.

统计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群内组合为低产组

合,群间组合杂种优势较强。

彭卫红等从金针12(黄色)次级菌丝提取细胞核,分别与白色金针菇白雪和白色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在高钙、高pH条件下融合,对再生菌丝的研究结果表明:无锁状联合的单核菌丝不形成子实体,但双核化后形成的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则

[20]

具有形成子实体的能力。彭卫红等还应用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方法,以金针12(黄色)和白色糙皮侧耳为亲本,从双核化菌株中筛选到了2株子实体白色的金针菇菌株,命名为金白1号和金白2号,其中金白1号在口感、外观、菌丝长势、转潮和抗杂菌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品种白雪。江玉姬等在金针菇的原生质体单核化研究中表明,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可为白色金针菇的品种改良提供一个新途径。在国内,有关金针菇分子水平上的基因重组育种方面还未见报道,在分子水平上在利用的研究报道也较少。2005年刘纬侠等

RAPD-BSA分子标记技术筛选金针菇色泽基因的研究中,获得了一个与白色性状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3751800,并在亲本及后代菌株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白色金针菇新品种的辅助育种。2.4产品开发

目前,以金针菇为原料加工的食品有金针菇口服液、金针菇奶粉、低糖金针菇脯、金针菇蜜饯、金针菇菌油、金针菇休闲食品。金针菇在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4.1

即食食品、食品添加剂

以金针菇为主料的小袋即食产品在全国很多乡村食杂店都可见到,有的农贸批发市场成箱成车批发。金针菇菌丝体加入到糖果(巧克力)、饼干、酱油、辣酱、果冻中,可生产出营养与功效互补的金针菇系列食品。温鲁

将固体培养金针菇的培

养物用挤压膨化技术加工成金针菇冲调粉,所产冲

[23]

[22]

[21]

调粉色香味俱佳,是集保健食品和方便食品于一身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2.4.2

保健食品、医药用品

2011年第6期

文献著录格式:毛小伟,戴秀爱.金针菇废料栽培金福菇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256-1257.

金针菇废料栽培金福菇试验

毛小伟,戴秀爱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江山

324104)

摘要:利用金针菇废料栽培金福菇的试验结果表明,以70%的金针菇废料为主要培养料栽培的金福菇,

菇体商品性好,生物转化率为98.34%,投入产出比为1∶4.40,可以节省原材料成本,提高效益,是循环利用食用菌废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金针菇废料;金福菇;栽培

+

中图分类号:S511.33

文献标志码:B9017(2011)06-1256-02文章编号:0528-

近年来,江山市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

产发展迅速,每年有大量栽培金针菇后的废料倒在

[1]

,田野上。为充分利用这些废料,减少环境污染

进行了金针菇废料栽培金福菇配方筛选试验,取得

1.2

处理设计法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棉籽壳68%,麸皮7%,玉米粉5%,米糠15%,石灰3%,过磷酸

[2]

;处理2金针菇废料钙1%,石膏1%(CK)

68%,麸皮7%,玉米粉5%,米糠15%,石灰

了较理想的效果。11.1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

3%,过磷酸钙1%,石膏1%;处理3金针菇废料70%,棉籽壳15%,麸皮7%,玉米粉3%,过磷酸钙1%,石灰3%,石膏1%;处理4金针菇废料40%,玉米芯40%,麸皮15%,过磷酸钙1%,石灰3%,石膏1%。各配方料水比均为1∶1.2。

把培养料按上述配方拌匀后装入18cm×36cm聚丙烯袋,每袋装干料0.35kg,每处理装150袋。常压灭菌温度100℃保持10~12h。冷却后常规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黑暗培养,定期通风换气。菌丝满袋后,放入室外搭建的简易荫棚,脱袋覆土出

1引自山东省金乡县菌菌研究金福菇菌株Tg-所。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栽培种为棉籽壳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60%、木屑10%、麸皮

20%、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灰2%、石膏1%、糖1%。

金针菇废料为当地生产白色金针菇的废菌糠。棉籽壳、麸皮等其他材料均市场购入。

09-11收稿日期:2011-基金项目:江山市科技局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90204)

作者简介:毛小伟(1970-),男,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E-mail:mxw_436@163.com。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4][15][16][17]

杨宗渠,王柏楠,王勤波,等.γ射线诱变选育金针菇新菌株[J].核农学报,2002,16(5):325-327.

张淑霞.金针菇诱变育种与生料栽培试验[J].食用菌,2003,25(3):14-15.

金玲,武艳霞,周宗俊,等.原生质体辐射诱变培育金针菇新菌株[J].园艺学报,2000,27(1):65-66.李耀维,冯文新,张素梅.He-Ne激光对金针菇SOD高产株的诱变效应[J].激光生物学报,2002,11(4):283-286.

[18][19]

张诚,陈柳萌,沈爱喜,等.金针菇菌丝航天诱变效应的研究[J].食用菌,2008,30(2):21-22.

胡国元.聚类分析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30-132.

[24][23][22][21][20]

彭卫红,肖在勤.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金白1号的选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4(增):75-78.江玉姬,谢宝贵,吴文礼.金针菇的原生质体单核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1):44-47.刘维侠,谢宝贵,王秀全,等.利用RAPD-BSA分子标记技术筛选金针菇色泽基因研究[J].中国农学通讯,2005,21(9):54-56.

温鲁.金针菇冲调粉及其生产新工艺[J].中国食用菌,1998,17(6):44~45.

雷泓志,张进武,万益琴.金针菇富锌深层培养的研究[J].食用菌,2001,23(1):11.

(责任编辑:张才德)

篇七 金针菇装瓶机
装瓶机说明书

使用 说明书

(直线 装瓶机)

MR ENG MR ENG

#48-#48-6,NOWON3-6,NOWON3-GA,BUK-GA,BUK-KU,DAEGU,KOREA KU,DAEGU,KOREA

TEL : (053) 358 -TEL : (053) 358 - 6237 FAX : (053) 357 -FAX : (053) 357 - 6257

MR ENG 1 (V31) (V31)

目 录

1. 2. 目录顺序3. 操作注意事项 装瓶机结构图 -----------------2 -----------------3 4. 装瓶机操作开始及结束-----------------4

4.1 操作画面及各部分用途----------------6 4.2 设定画面及各部分用途----------------7

5. 主要检查事项4.3 装瓶机操作开始

-------------------- 9

5.1 机械部分 -----------------10

5.2 电器部分 ----------------- 15 ---------------17

7. 6. 发生异常及措施事项定期检查项目

7.1 显示异常目录 ------------------18

7.2 发生异常时详细措施事项 -----------20 7.3 电机及电器部件的检查方法------------ 26 7.4 变换器异常显示及检查事项-------------29

8. 附录

1) 装瓶机电器装置配置图----------------8-1

2) 控制板的内部配置图 -----------------8-2 3) 电器线路图------------------------8-3 4) 输入输出端子目录-------------------8-4 5) 变换器出荷设定表-------------------8-5 7) 出荷试验表------------------------8-6

MR ENG 2 (V31) (V31)

2. 操作注意事项

2.在运行中不得伸手或触摸设备的驱动部位.特别是自动运行中发生异常检查时按非常按钮后

方可进行检查. 否则解决问题同时设备继续运行,造成危险.

2.2 2.2 操作结束后用水清扫时注意电机,探头,连接箱里进水.如果进水立即用压缩空气清除水. 2.3操作画面是非常敏感的,请注意用力或带尖的物体刺激时线路板短路而无法操作.

2.4 检查或修理时必须切断主电源或按非常停止后进行

2.5 确认探头的松紧情况及探头与被探物间的距离确认探头的松紧情况及探头与被探物间的距离2mm左右.

2.62.6 装瓶机本体或周围上焊接操作时必须切断电源.否则对控制板造成致命的误动作. 2.82.8 操作前使用手动操作确认异常情况(比如听电机声音等).

3.装瓶机主要构成图

④-打孔部 ⑤-板块回收部

MR ENG 3 (V31) (V31)

3.1.1 箱子分离部

그림3.1.1-1 分离部全体

MR ENG 4 (V31) (V31)

그림3.1.1-3 箱子分离驱动部分

그림3.1.1-4 箱子分离机械手(LIFT)部分

MR ENG 5

(V31) (V31)


金针菇装瓶机相关热词搜索:白酒装瓶机 自动装瓶机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金针菇装瓶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金针菇装瓶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503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