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土土鸡养殖技术

土土鸡养殖技术

2017-06-21 09:50:0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土土鸡养殖技术(共6篇)黄雄:为了女儿去养鸡散养土鸡年售千万[致富经]为了女儿 爸爸去养鸡啦(20140812)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三农致富殿堂>>>《致富经》官网这是黄雄养的闽北土鸡,他的员工刘木忠每一次抓鸡,都要戴上手套保护自己。否则就会面临被抓伤的危险。记者(侯雨佳):这是刚才被抓的?...

篇一 土土鸡养殖技术
黄雄:为了女儿去养鸡散养土鸡年售千万

篇二 土土鸡养殖技术
养殖土鸡技术

土鸡养殖技术

技术编辑:自韶洪

1. 鸡舍修建

1.1 鸡舍的修建 林下养鸡就是要充分利用果园、山林灌丛草地等环境,所以应因陋就简,搭盖一定量的鸡舍。鸡舍主要是提供鸡休息、避凤之用,所以可以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在山上开避一块略为平整的地方,利用秸杆、木条、塑料绳编成篱笆墙,或用塑料布、塑料薄膜、油毡啡围上。一般棚宽5m,棚中间高度1.8-2.0m,长度依据养鸡量而定,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容鸡15只为最好。同时可选用木条、竺竿在鸡舍内顺养鸡林地方向搭建离地30cm的平台,每隔1cm设1根,供鸡柄息。

1.2 围栏的修建 养鸡山林围网选择尼龙网、塑料网、钢网,也可以用竺竿、树干作围婪 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公顷2250-3000只(有条件的可采取轮牧方式,以利于草地休养生息),场地周边设围栏,栏高1.5m,间隔2m打一木桩,把塑料网固定在木桩上即可(也可用竺子编成竺篱笆)。【土土鸡养殖技术】

1.3场地选择 选择经环保监恻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场地,如果园、林地等(最好有草)。同时要求场地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避凤、干燥。

1.4 设备 料桶和饮水器应根据饲养鸡的数量而定,一般按每30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放鸡时这些设备应摆在舍外。

2 鸡饲料的准备

2.1鲜活虫饲料的制作 为使放养鸡肉质鲜美、生长快、节约成本,可在养殖区附近人工养殖昆虫喂鸡,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稻草育虫法,具体做法是:涂耥、深各0.6m的长方形土坑,将稻草切成6-7cm长.用水煮1-2h,捞出倒人坑内。上面盖上6-7cm厚的污泥,每天浇一盆淘米水,约8d即可生虫,翻开污泥让鸡吃完虫后可继续使用此法再生虫。

2.2 精饲料 选择产品质量稳定、信誉好的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如金满船、正大、台农等品牌饲料。购买饲料应注意3个方面:一是查看标签,根据鸡龄的情况选择购买小、中、大鸡饲料;二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三是检查饲料包装是否破损。

3 雏鸡(0-30d)的饲养管理

3.1 育雏室建设 一般育雏室是利用空房进行改造的,每平方米按40 只鸡育雏,要用火炉或红外线灯混合保温。地而再垫上消过毒、暖和干燥的木花或切成3-5cm的十稻草等垫料。育雏房必须开有换气的窗口,使

其既能保温,又能利用新鲜空气的进入使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得以排出。

3.2 饮水 雏鸡第1次饮水称为“开饮”。育雏第1天雏鸡饮用糖水可以减小前7d的育雏死亡率,糖水的浓度一般为8%,用嘴尝微甜即可。也可于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可减小早期的雏鸡死亡率。水分消耗受环境温度和其他因素影响很大,炎热季节尽可能给雏鸡提供凉水,而寒冷冬季应提供不低于20℃的温开水,并且水的质量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3.3 开食 雏鸡第1次喂料称为“开食”。一般雏鸡在全部饮水3-6h后才可以开食,饲量为每100只雏鸡400-500g。

3.4喂料 每周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每天喂料6-8次,喂料量以10min吃完为准。7d后按照雏鸡采食习惯,料桶中的饲料应少装勤添,并做到当天饲料当天吃完。

3.5育雏温度 第1周室温32-35℃,第2周起每周降低2-3℃,4-6周龄脱温。温度是雏鸡的饲养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和抗白痢。

4. 放养鸡(30-90d)的饲养管理

在雏鸡移至山地前,果林需先盖好鸡舍。搬运鸡只宜在晚上进行,以减少对鸡的惊扰。白天让鸡在林间自由活动,饮水喂料也在舍外。为尽早使小鸡养成在果园林地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果园林地开始,每天早晨至少由2人配合,进行引导训练。每天放养时间不能过早,过早时天气寒冷,雏鸡抵抗力差,难以成活,除了下雨或大凤天气,都可以使雏鸡在室外活动,傍晚再将鸡赶回鸡舍。阴雨天鸡不能外出觅食时要置足水盆或水槽,并及时补充饲料。果园林地施用农药时禁止放鸡,停放时间按农药安全期而定,以防止鸡发生农药中毒。放养场地不准外人和畜禽进入,以防带入传染病。同时要防止蛇、兽、鸟等有害动物的危害。

5. 疾病防治

5.1 散养鸡的常见疾病

5.2 鸡球虫病。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雏鸡易发病,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缩,羽毛松乱。排带血液的粪便,并有零星死亡。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可预防或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可用克珠利口服液等治疗。

5.3 鸡百痢。出壳1-3周内的雏鸡最易发生鸡白痢。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羽毛松乱,两翼下重,缩头颈,不吃不动,挤在一起,频频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粘在肛门周围,结成块状。病鸡感染后常因虚弱衰竭死亡。发病时用复方禽菌灵、强效环丙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

5.4 鸡大肠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死亡率较高,主要症状是肠道充血。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羽毛松软、拉水。发病后用复方禽菌灵、思诺沙星原粉等治疗,效果较好

三大措施提高散养鸡的成活率

一、集中育雏

【土土鸡养殖技术】

农村散养鸡发生死亡的主要阶段是0~30日龄,由于受温度、环境、饲养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为因素,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因此,散养鸡在育雏室中育雏的30天里,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控制好育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及消化吸收均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过低,雏鸡为了抗寒,发生扎堆现象,影响采食和运动,易发生冻死和压死,并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病等,所以保温是育雏期的关键。1周龄内,育雏室内保持35℃~32℃,以后每周下降2℃或每天下降0.5℃,到20日龄时舍内温度为25℃~22℃。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2.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在育雏期间采用全价雏鸡饲料,在出育笼室前3天由少到多加入混合料。小鸡出壳后要饮用凉开水或清洁的饮水,并要先饮水再吃料。

3.合理的光照

光照对雏鸡的运动、健康、饮食等有直接影响。开始3~4天,舍内昼夜光照时间为22~23小时,也可采用24小时光照,一周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和亮度,至出雏时采用自然光照,30平方米的育雏室,每层装40~50瓦的白炽灯2盏。

4.精心管理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及时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定量饲喂,周围环境安静,防止应激,特别要做好防鼠害工作,夜间专人值班管理。饲养密度适中,一般以100~150只组群为宜。搞好疾病预防和消毒,谢绝无关人员进入育雏室。

二、计划免疫【土土鸡养殖技术】

目前对散养鸡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而大多散养鸡中死亡最多的是雏鸡白痢杆菌病、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禽流感等,通过集中育雏,防止白痢杆菌病的发生。

农村散养鸡推荐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3~9日龄:新支二联苗或新支肾二联苗每只2羽份,滴眼和鼻,或用新支油乳剂皮下注射,同时用新支或新支肾点鼻、点眼或饮水。 10~14日龄:法氏囊弱毒疫苗每只2羽份,饮水或滴口。

20日龄:新城疫Ⅱ系或Lasta或新支52疫苗每只2份,滴鼻眼或饮水。

60~62日龄:若鸡群生长发育正常,用鸡I系活疫苗、鸡痘活疫苗分别胸部肌肉注射;若鸡群发育不好,可用鸡新城疫Lasta系活疫苗点眼或3~4倍量饮水,间隔20~30天再用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禽出败菌苗肌肉注射、左旋咪唑驱虫一次。

120~125日龄:用新支减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左旋咪唑二次驱虫。

篇三 土土鸡养殖技术
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农村饲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欢。但由于它生长速度慢(5个月才长大出栏),农户零星散养量不多,因而养殖者的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难增收致富。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开发农村土鸡产业,使土鸡长得快,肉质又好,户养量多呢?采用“优质高效养殖土鸡新技术”养殖土鸡,既能达到保持土鸡肉味特色,又有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达1.5~2.0公斤)。现将技术要点介绍于下。

品种选择

土鸡,即本地鸡,有的叫草鸡。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色泽有 “黑、红、黄、白、麻”等,脚的皮肤也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场消费也不一样。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就广东而言,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均是较好的品种。

温室育雏

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

1. 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5℃。

2.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3.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4.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

5.高密度育雏。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网、床、散”结合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

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

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

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 日粮搭配

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耗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养鸡,才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科学地搭配日粮。

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一下,并用手搓碎一点。脱温鸡至1公斤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

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的完整谷粒(或小麦),添加15%~20%的青绿饲料。若光喂全价饲料,一来饲养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来鸡肉的肌间脂肪多,吃起来不爽口;三是无土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一来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养殖成本,三可减少鸡肉的肌间脂肪含量。 消毒免疫

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

对土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无条件时也可不搞,这主要是在孵化场搞);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一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2~7日龄添加0.02% 的痢特灵和0.01%的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又重复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上进行消毒。每半月用复合酚兑水将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出栏后对场地要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经常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

仅供参考。

土鸡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建试验性年出栏商品土鸡10万羽的林下放养鸡场一个,重点研究解决土鸡林下放养技术、提高土鸡养殖产出率和土鸡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等,需项目可行性报告一份。其中的地点、人员名称均可假定。内容包括: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四、项目攻关预期目标,具体的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关键技术

六、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可能取得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取得国外专利)及知识产权分析

七、项目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土土鸡养殖技术】

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

九、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竞争力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前景分析。

十、项目的风险分析(含技术、市场的风险分析等)

十一、项目的基础条件(与课题相关的现有技术,设备基础和工作基础) 十二、项目的关联行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对外合作等落实情况,与其它相关巴东县科技计划(工作)项目的衔接和分工。 十三、项目的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

篇四 土土鸡养殖技术
林下土鸡养殖技术

篇五 土土鸡养殖技术
土鸡养殖技术规范

土鸡养殖技术规范

进鸡前的准备

1、根据育雏舍的面积大小和不同日龄的密度要求,确定进雏数量。

2、彻底清洗、消毒、熏蒸育雏室(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m3)

后晾干,空舍7天。

3、育雏舍应远离其它鸡舍,门口设置消毒池,人进鸡舍时要进行淋

浴或换上工作服。

4、所需设备的数量计算清楚,育雏药品、饲料、料桶、水桶准备好。前期料桶、水桶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其饮水,采食。1000只鸡至

少应有10个料桶,10个水桶。

5、雏鸡入舍前一天升温,使育雏舍内温度达到35℃。

6、鸡舍内应灭鼠灭虫、防蝇;墙缝、裂口等都要封闭,门窗要安上窗纱、铁丝网。因为老鼠、苍蝇等是传播鸡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等疾病的罪魁祸首。

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要想养好雏鸡,首先应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针对其特性,制定一整

套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格实施。雏鸡具有如下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年鸡低2—3℃,到10日龄才达到成年鸡体温,到了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

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2、生长迅捷、代谢旺盛

雏鸡生长快,代谢旺盛,耗氧量大,饲料利用率高,在饲养上要满足

其营养需要,管理上要注意供给新鲜空气。

3、羽毛生长快

幼雏的羽毛生长特别快,在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左右,到4周龄时增加到7%左右,而从育雏到体成熟,羽毛要脱换4次,分别在4—5周龄、7—8周龄、12—13周龄、18—20周龄,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在脱羽时应注意预

防慢性呼吸道疾病。

4、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幼雏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的容积小,肌胃研磨饲料能力低,同时消化道内又缺乏某些消化酶,所以应饲喂易消化的全价饲料。

5、抗病力差

雏鸡对外界环境相当敏感,适应性差,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也

弱,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疾病流行。

6、群居性强、胆小易惊群

雏鸡喜欢群居,育雏环境要安静,防止各种异常响声和噪声,以及新

奇的颜色,并应防止鼠害。

二、雏鸡的管理

1、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功的第一关键因素,必须严格而正确的掌握。雏鸡

的温度是否合适由雏鸡的表现和行动可观察出来。

(1)温度正常: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饮水适量、粪便正常、

羽毛有光泽、分布均匀、晚上安静、伸脖体息。

(2)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口呼吸、大量饮

水、发出吱吱的叫声。

(3)温度过低:雏鸡扎堆、靠近热源、并发出叽叽叫声。

建议采用如下温度:

第一周龄36—35℃ 第二周龄34—32℃ 第三周龄30℃ 第四周龄

30—28℃ 第五周龄25—28℃

在温度控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每周降温2—3℃,一定要注意平稳降温,每日的温差不要太大,

不应超过2℃。

(2)温度表使用前要校对准确,挂在与雏鸡背齐的位置上或高于网上5cm为准,并应在鸡合内悬挂均匀,远离火炉,以免引起误差。

(3)溫度錶顯示的數據應與雞群狀態結合起來。

2、湿度

湿度对雏鸡的健康成长也有较大影响。建议按下述方法掌握湿度: 第一周65—70% 第二周60% 第三周60% 第四周55—60% 第五周

45—50%

增加湿度可在火炉上烧水产生蒸汽或空中喷雾、地面洒水等。

3、通风

通风可将鸡舍内CO、CO2、NH3、H2S等有害气体排出,保持鸡舍内空

气新鲜,并可调节舍内温度、湿度,如果通风不良,鸡舍内有害气体

聚集,特别是NH3含量过高,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通风前应适当提高舍内温度,以免通风后温度下降。舍内空气对流才

能起到通风作用,但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身上。

雏鸡抗病力弱,一旦染病易于传播,应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

认真执行。

(1)禁止外人参观;

(2)鸡粪经常清除,舍内外经常打扫,死鸡要深埋;

(3)进人鸡舍应换工作服、工作鞋;

【土土鸡养殖技术】

(4)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液要经常更换;

(5)除接种疫苗时间外,每周带鸡消毒一次,舍外环境也要经常消

毒;

(6)出鸡后,鸡舍要认真清除、冲刷、消毒。

三、雏鸡的饲养要点

1、饮水

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饮水中最好加入1—2%的葡萄糖,适量加入电解多维和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等)以防止雏鸡白痢,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的发生。应在给料前3小时左右提供饮水,水温应在18℃以上,要用新鲜水,第一周最好用凉开水,且开水后不能再断水。有的雏鸡不会饮水,可把鸡嘴按入水中,帮助雏鸡学会喝水。

保证水壶的数量,防止鸡苗脱水。

2、开食

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时间以出壳后24—36小时为宜。开食过早,会引起消化不良;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体力,另外雏鸡因饥饿吃得多且猛,也会造成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 开食可用硬纸或浅开食盘,面积应足够大,以便让更多的雏鸡采食。应勤喂少喂,以2小时喂一次为宜。一般在一周后逐渐撤掉浅开食盘,

换成料槽(料桶),任其自由采食。

3、断啄

为防止啄癖发生,减少死亡率,最好在10日龄左右断啄。如不能在此间进行也可在2—3周龄断啄,(断啄也可不作,由用户自行选择,

商品土公鸡不做为好)

断啄的方法: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微用力使鸡舌后缩,在断啄器上垂直切断上啄

的1/2,下啄的1/3,然后烧灼2秒钟,以防止流血。

断啄的前后各一天应在料、水中加入VK3(料中加入2mg/kg或在水

中加入lmg/kg),以减少出血。

疾病防治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出栏率,是提高肉鸡饲养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树立坚强的防疫意识,制订严格的防疫制度。

一、综合性防治措施

篇六 土土鸡养殖技术
散养土鸡养殖技术

最好选择无任何污染的林地、林场或果园饲养,树林的阴蔽度要在70%以上,防止夏季炽热的阳光直射引起鸡群中暑。可建造塑料大棚鸡舍或改造旧建筑物为鸡舍,鸡林地内要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雨季不成内涝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棚舍前的开阔林地用1.5~2米高的尼龙网圈起来,作为土鸡的活动场所。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和饮水器。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只左右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度。土鸡养殖技术农村饲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欢。但由于它生长速度慢(5个月才长大出栏),农户零星散养量不多,因而养殖者的总体经济效益不高,难增收致富。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开发农村土鸡产业,使土鸡长得快,肉质又好,户养量多呢?采用“优质高效养殖土鸡新技术”养殖土鸡,既能达到保持土鸡肉味特色,又有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达1.5~2.0公斤)。现将技术要点介绍于下。 品种选择 土鸡,即本地鸡,有的叫草鸡。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色泽有 “黑、红、黄、白、麻”等,脚的皮肤也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场消费也不一样。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就广东而言,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均是较好的品种。 温室育雏 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 1. 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5℃。 2.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3.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4.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锰酸钾。 5.高密度育雏。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网、床、散”结合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并做好网床或鸡笼,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 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 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 日粮搭配 选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于消耗的肉鸡全价颗粒料,再适当搭配其他的饲料养鸡,才能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鸡肉风味不变,因此要科学地搭配日粮。 育雏期,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初开食时要将饲料稍浸泡转化一下,并用手搓碎一点。脱温鸡至1公斤体重期间,则选用中鸡料,更换时应逐步替换,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换,以免造成应激反应。同时,应添加5%~10%

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 在庭院散养期间,选用大鸡全价颗粒料,日粮中还要加入10%~15%的完整谷粒(或小麦),添加15%~20%的青绿饲料。若光喂全价饲料,一来饲养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来鸡肉的肌间脂肪多,吃起来不爽口;三是无土鸡肉的独特风味,消费者不喜欢。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一来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养殖成本,三可减少鸡肉的肌间脂肪含量。 消毒免疫 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 对土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无条件时也可不搞,这主要是在孵化场搞);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一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2~7日龄添加0.02%的痢特灵和0.01%的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又重复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上进行消毒。每半月用复合酚兑水将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出栏后对场地要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经常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一、雏鸡:土鸡初生到40日龄时为雏鸡,其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消化能力差,对疫病抵抗力弱。因此,在饮食上应做到以下几点。1、适时饮水。雏鸡入舍12小时应饮水。开始时可喂些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增强雏鸡体抽,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以后每天供足饮水。

2、开食喂料。出壳24小时后开食,可喂碎米加熟蛋黄(每100只雏鸡喂3个蛋黄),每隔2小时喂1次。第3天开始,改喂配合饲料。参考配方(%):玉米粉53.2、麸皮8、豆饼粉22、菜籽饼粉6、鱼粉6、骨粉2、贝壳粉2、多维素0.5、食盐0.3、每天喂6次,放于条状料槽内饲喂,喂量不限,任其吃饱。

二、青年鸡饲养。41~120日龄的青年鸡应雌雄分养,以便管理。1、小公鸡的饲养。小公鸡100~120日龄体重达1.25~1.5千克即可上市。为使其按时达到出栏体重,要供给全价饲料,任其采食。参考配方(%):玉米粉60、麸皮10、豆饼粉20、鱼粉3、贝壳粉

6.5、多维素0.3、食盐0.2。土鸡从70日龄到上市要求生长快,长肉多,做到吃饱、吃好、少动、多睡,促进催肥长膘。有的体型大而不肥的可用油渣菜油脚催膘。开始在料中加2%~3%,以后增至5%~8%。2、小母鸡的饲养。若出售商品鸡,则按小公鸡的方法饲养。若养成产蛋鸡则采用限制饲养,适当降低蛋白质及能量的比例。参考配方(%):玉米粉52、麸皮16、米糠14.5、豆饼粉10、贝壳粉7、多维素0.3、食盐0.2。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让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料,中午也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到120日龄时,在傍晚保持安静的条件下转入产蛋鸡舍饲养。

三、产蛋鸡饲养。增加饲料营养。科学配料,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是提高土鸡产蛋量的一条重要措施。参考配方(%):玉米粉62、小麦粉17、豆饼粉12、鱼粉4、骨粉

1、贝壳粉2.6、生长素0.5、多维素0.5、食盐0.4。当产蛋率在50%~60%时,每天每只鸡喂料105~110克,产蛋率在80%以上时,应让鸡不限量采食。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

不宜喂饱,把鸡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中午在荫棚备足料和水,让鸡自由采食,太阳下山时将鸡收回鸡舍并喂饱。


土土鸡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土鸡养殖技术视频 土鸡养殖技术成本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土土鸡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土土鸡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87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