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致富经蜜蜂养殖

致富经蜜蜂养殖

2017-06-20 09:30: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致富经蜜蜂养殖(共7篇)姚俊蜜蜂养殖:养蜂人是怎样把蜂蜜卖到120元一斤的[致富经]200本书改变性格 靠怪招赢得财富(20140715)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三农致富殿堂>>>《致富经》官网姚俊:山路就是有点难走。他叫姚俊,采访时,他带记者到山里来要见一群靠花吃饭的人!姚俊:还在上面。记者:...

篇一 致富经蜜蜂养殖
姚俊蜜蜂养殖:养蜂人是怎样把蜂蜜卖到120元一斤的

心得。

  姚俊:这是我以前记的,很久没翻了都起灰了,我喜欢我自己,我是最棒的,因为那个时候比较内向,自己给自己一个打气吧。

  记者:想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姚俊:看书很杂,什么都看。

  三年时间,姚俊一共看了200多本书,从此以后,姚俊变得开朗了,还狂热地想干一番事业!

  姚俊:看得就是血管在膨胀,脸在发烫,我也不知道那种叫什么,很莫名其妙地激动,这种热情,马上毕业,马上毕业,快点毕业然后去创业创业,创业。

  2008年7月,姚俊职高毕业了,但让人奇怪的事,一直想创业的姚俊却没有去创业,反而去了一个家小公司打工,而他去这家公司的理由却简单得好笑!

  姚俊:记得那个同学叫田丛林,他就说这个老板很苛刻,很严格,然后平时让我们搬货卸货脏活累活都干了他还说了一句话,很重要的话刺激了我他说这个人是温州人!

  本来同学只是向姚俊抱怨一下,不料,第二天,姚俊就跑到同学打工的这家公司来应聘!因为老板苛刻,同学都不想干了,姚俊却抢着来,他是怎么想的呢?

  姚俊不仅干,而且干得还很起劲,端茶倒水,打扫卫士,这些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即使是现在,姚俊已经离开公司多年了,每次回来他还会这么做。

  姚俊:以前也干,经常干这事,跑到厕所呀拿个拖把或者扫除过来扫一扫,有时候客人来了,倒倒水呀经常会,有的人还说这个员工还不错。

  

  然而姚俊不知道,他这种殷勤的表现,让其他同事都感觉很不爽。

  阿姨:哎呀,他太会拍了。

  记者:太会拍了是吗?

  阿姨:看到领导的杯子空了,就马上可以往里面蓄水或者怎么怎么的。

  姚俊:有的人说你会察言观色,有的人说你是马屁精。就是你不做事情没人说一旦做了事情一定会有人说。

  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姚俊并不在意,该干的活还是干,没多久,姚俊的表现就引起了老板谢炳练的注意。

  谢炳练:我不知道你是金子还是铜牌,你只要发光了我才知道你这是金子。

  谢炳练很喜欢这个勤快的小伙子,每次出差都带上姚俊,而一次出差发生的事,改变了姚俊的职场人生!

  姚俊:我当时记得是去一个公司然而我就坐后排,当时我们老板掉了钱,掉在车底下,掉的也不多就101块钱,我就把101块钱拿着,谢总这是您掉的101块钱,掉座位地下了。

  谢炳练:虽然是一个100多块钱,但是也可以看出他一个人品。

  出差回来后,谢炳练把姚俊拔为总经理助理,公司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姚俊来干!而当初姚俊毕业后没有立即创业而来这打工,就是看重了谢炳练这种温州商人做生意的头脑,来这里积累创业经验的。

  姚俊:温州人很聪明很厉害,这个老板我可以学到东西,把这个东西能学到手,那我创业不就成功了吗。

  到了2010年,姚俊开始寻找单独发展的机会,而不久这个机会就自己找上了门!

  文继祥,姚俊的表哥,一直在老家革勒车镇养蜂,文继祥养蜂十几年,经验没的说,就是蜂蜜一直没啥销路。

  2010年4月的一天,听说表弟姚俊混得不错,文继祥就找到姚俊,想让姚俊帮帮忙,在城里推销下蜂蜜。

  文继祥:我就是这个蜂蜜我卖不掉呀,我在农村卖不掉呀。

  文继祥本来只是死马当活马医,没报太大希望,不料短短几天,姚俊就帮他卖掉了400多斤蜂蜜,三个月就帮他赚了10万元钱!

  文继祥:我卖个一百斤就卖了大半年都卖不掉他一下子卖掉四五百斤,肯定比我们强多了!

  从来没赚过这么多钱的文继祥尝到了甜头,他想要拉姚俊入伙,一起养蜂,还说可以让姚俊当老板,自己给他打工,面对如此大的诱惑,一直在找机会创业的姚俊,却推脱不干。

  姚俊:创业的时机还没有到,如果是这个时候创业我相信没有引爆点!

  姚俊要等的引爆点是什么呢?一天,姚俊在网上发现了一条信息,这条信息让他找到了他想要的引爆点。

篇二 致富经蜜蜂养殖
[致富经蜂蜜]崔红旗:养蜂卖蜂蜜二十年 年售千万元

[致富经]稀罕的蜂蜜 说赚就赚 20160425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稀罕的蜂蜜 说赚就赚(2016.4.25)

  他从小怕蜜蜂,见了就跑。但命运却让他在20年里和蜜蜂相伴。普通的蜂蜜,在他手里变化多端。他的思路天马行空,让蜜蜂听话,在瓶子里筑巢。安徽芜湖的崔红旗,养蜂二十年,从传统到时尚,靠着小小的蜜蜂,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每年三四月份,金黄色油菜花在全国各地陆续盛开。穿梭在其中的,不仅有爱拍照的游客,还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蜜蜂每天要往返十多次外出采蜜,这样高0.6米的蜂箱就是它的家,这个小木栓就是出入的大门,蜜蜂采到的蜜放在这一小格一小格六边形的蜂脾里,我们喝到的蜂蜜就是把蜂脾通过离心力甩成这样的液体蜂蜜。但在安徽芜湖,有个人却让蜜蜂把巢筑在了这样的玻璃瓶里,这里边究竟是什么样子,想要看一眼还得用锤子敲。

  崔红旗:这个瓶底是椭圆形的,你看到没有,就长在这个瓶子里面,就是蜜蜂自己依瓶而建。

  记者:包括你看这个侧面,都是沿着瓶子壁慢慢贴上去。

  崔红旗:我们继续敲,好吧。

  这种蜂巢蜜看着新鲜,很多人第一次尝感觉也是不一样。

  消费者1:以前市场上买的蜂蜜都是放到水里和着喝的那种,这个就是嚼着吃的蜂蜜,非常的特别。

  消费者2:(别的)蜂蜜没有看到这种蜂巢,看起来不放心一样,这种看起来放心一点,正宗。

  消费者3:我吃过蜂蜜没吃过这种。

  记者:有什么不一样吗?

  消费者3:有嚼劲。

  蜂巢蜜,顾名思义,就是带着蜂巢一起卖的蜜,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把蜂巢带蜜一起割下来装进瓶子里就行了,很简单,不过,在安徽芜湖见到的蜂巢蜜,虽然也在瓶子里,但是和以前的不一样,蜂巢与瓶子边缘连接得非常紧密,好像是粘在一起的。

  

【致富经蜜蜂养殖】

  崔红旗:你看,我敲开以后,它是顺着瓶子而建的(蜂巢),你看它就是长在这瓶子上。

  记者:我拿一下,(一瓶)好沉啊,也就是说这一块都连接得特别紧,动不了。

  崔红旗:动不了,它已经粘住了,它整个长在这个瓶底下面。

  记者:粘性好大。

  在瓶子里酿蜜,蜜蜂怎么就会听话乖乖的钻进去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连养了几十年蜜蜂的人一看到这种特殊的蜂蜜都觉得稀罕。

  蜂农:瓶子里做的,没见过。

  记者:稀罕吗?

【致富经蜜蜂养殖】

  蜂农:没见过,什么?送给我?

  记者:让您看看,您觉得稀罕吗?

  蜂农:稀罕,瓶子里做的(蜂蜜)稀罕。

  蜂农高自宝:这个比较难做。

  记者:为什么说难做?

  蜂农高自宝:因为把瓶子放在蜂箱里面,蜜蜂做起来很慢。

  蜂农胡坤生:就是有这个怀疑,这个瓶子里蜜蜂怎么能愿意钻进去,酿蜜酿在里面,我们一起跑的十家都没有,少见。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这种特殊的蜂巢蜜,当地的蜂农告诉记者,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就得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可不一般,在当地,甚至是全国,很多养蜂人都知道他。

  蜂农:他非常牛,全国他是“第一蜂”,我们做这种产品,都要他亲自指导的,他不指导,我们不知道怎么弄。

  蜂农高自宝:像我们想象不到的他能想象到,有能力,感觉不是一般人。

  蜂农:老大,在这里做得挺好的,他搞得蛮好,这个年头赚钱多。

  蜂农钱泽林:我们养蜂界基本都佩服他,脑瓜转得快。

  他叫崔红旗,就是蜂农们口中的那个牛人,如何在让蜜蜂在瓶子里酿蜜是他的秘密,记者刚去采访,他就忙着准备,想让记者看看,他是如何让小蜜蜂自己钻进瓶子的。没过几分钟,就在准备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正在拍摄的摄像老师突然脱起了衣服。

  记者:你们给他看一下。

  崔红旗:有没有蛰到,蛰到把针拔出来。

  记者:你给看一下,哪里有啊?

  崔红旗:蜜蜂还在里面。

  记者:哪里哪里,先别拿出来我们看一下?

  崔红旗:已经掉了。

  记者:你给涂了点什么?

  崔红旗:涂点蜂王浆,已经蛰了一口了。

  记者:这是刚才蛰他的蜜蜂?

  崔红旗:不是,他要给你表演一下怎么蛰。

  记者:这还要表演。

  崔红旗:蜜蜂蛰一口,针在这里。

  记者:就是这样的,天呢?你现在已经不怕蛰了吧?

  蜂农:不怕。

  虽然被蜜蜂蜇是拍摄途中的小插曲,蜂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他们每个人不知道都被蜜蜂蜇了多少次,但很多蜂农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现在跟着的这个带头大哥崔红旗,曾经见到蜜蜂的样子比我们摄像被蛰更不淡定。

  老婆高玉梅:见了蜂箱绕着走,就是怕,躲着跑。

  记者:这么夸张。

  老婆高玉梅:真的,他不愿意养,就是蛰得疼。

  崔红旗:每次蛰了以后开始疼,后来肿,又难看,当时不想从事这个行业。

  崔红旗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一个养蜂世家,父母和家里三个姐姐都靠养蜜蜂为生,1993年,高中毕业后崔红旗说什么也不肯和家人一样,除了害怕蜜蜂,他有自己的想法。

  崔红旗:当时很排斥养蜂这个行业,长大后不想养这个,因为看到爸爸妈妈也很辛苦,看他们在外漂泊,也经常不回家,就是感觉父母心特别狠。

  当蜂农辛苦,追着花期跑,到哪里都是这样一顶帐篷,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心气高的崔红旗说什么也不愿意养蜜蜂,虽然家人反对,但父母还是尊重他的想法,给崔红旗花5万元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但谁都没有想到,三年时间,崔红旗开货车不仅没赚钱,还欠下了七八万元债务,选择了几个行业后他还是硬着头皮接手家族事业——养蜜蜂。

  1997年到2003年,崔红旗走南闯北,四处采蜜,就在这时,他表现出和普通蜂农不一样的一面,崔红旗一边自己养蜜蜂,一边记录着各地不同时节的蜂蜜产量和蜂农的联系方式,到2003年,崔红旗积累了满满的几本笔记,自己对养蜜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婆高玉梅:非常爱小蜜蜂,看到蜜蜂在树上,要是没有回家,他晚上看见了就把它捧回家,摆在箱子里,就是那种痴迷。

  崔红旗:蜜蜂就像一个家一样,它很团结,分工很明细,干活也任劳任怨,我把浮躁的心沉下来之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也锁定这个行业是我一生从事的职业,干着干着就爱上它了,就不离不弃。

  除了对蜜蜂的情感,崔红旗也看到了蜂蜜未来的商机,2003年,崔红旗成立了芜湖市第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有50几个农户跟着他一起养蜜蜂,崔红旗负责收蜜,再帮农户卖出去,每年几百吨的产品让他练就了一身识别蜂蜜的本领,蜂蜜好不好,他有很多妙招,记者去采访时,他就想考考我们。

  崔红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两瓶都号称是紫云英蜂蜜。

  记者:我看这个外形好像也都是一样,看颜色没什么区别。

  崔红旗:对,先装等量的蜂蜜进去。

  记者:我装(2号小瓶包装)的,你装(1号大瓶包装)的。

  崔红旗:好的。

  记者:我这瓶是52.7g,你的是53.1g,差不多了。

  取等量蜂蜜,再加入比蜂蜜多两倍的水,让两瓶的重量一致。

  记者:加完水后这两瓶都是182g,这个是我的(蜂蜜),那个是你的(蜂蜜),咱两分清楚了。

  崔红旗:颜色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记者:对,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崔红旗:现在开始摇晃。

  记者:摇晃,拧紧了。

  崔红旗:用力摇晃。

  记者:预备开始。

  摇晃一分钟后。

  崔红旗:放在这里。

  记者:现在已经看出来有不一样的地方了。

【致富经蜜蜂养殖】

  崔红旗:你看,一个泡沫很丰富,一个没有泡沫,你知道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吗?

篇三 致富经蜜蜂养殖
鸽王养殖致富经先进事迹材料

从20xx年到20xx年,**省**市**镇前华村6组张玉芬夫妇共生产销售商品鸽2万多只,获纯利12万多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鸽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养殖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达到增产增收,已生产销售商品鸽1600多只,获纯利2万多元,成为当地养殖榜样。

现年58岁的张玉芬和老伴既养过肉猪、黄鳝,又种过西瓜,由于不是踏错行情,就是技术不到位的原因,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他们听说市种鸽场养殖美国王鸽非常成功,经过认真考察后便在20xx年毅然投资8000多元,从市种鸽场购进种鸽100多对及相应的鸽笼、水槽、食槽等设备。同时,他们向多位专家求教,并购买养鸽书籍,刻苦学习养鸽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获得了成功。

鸽子让他们致富了,总结自身成功的经验,张玉芬夫妇认为:农友要办好养殖场,应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选好项目。大众养殖项目往往价格波动较大,利润薄,最好抓住“名、优、特”项目,例如:养殖美国王鸽、七彩野鸡等,往往效益丰厚,事半功倍。其二、破除小农思想,敢于投资。在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看准项目后就要敢于投大资大干。其

三、苦专技术。一些养鸽户的种鸽不下蛋、下无精蛋、仔鸽死亡率高等都是因为技术不过关造成,因此必须苦专技术。技术越好,产量就越高,效益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其

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做好销售工作。他们生产的商品鸽不仅销往**城区,还常年与沙市、宜昌、荆门市的客商密切联系,最远的销到山东省,产品十分畅销,这为获得高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销售过程中要时刻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比如有的顾客嫌商品鸽羽色不一,他们就将杂色种鸽淘汰,以确保商品鸽羽毛颜色一致。同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即使当前商品鸽不愁销,也应积极热情联系新客户,以求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营销效果。

篇四 致富经蜜蜂养殖
风雨十年养虫路念就一篇致富经

篇五 致富经蜜蜂养殖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36个最能发家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36个最能发家

农村特种养殖致富项目有哪些?要说在农村发家致富干什么最有前景,莫过于种植养殖了,只不过要依靠科学技术,当然还要选择有前景的相应项目!下面36个农村特种养殖致富项目等大家挑选!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水产庭院养殖投资少致富快

来宾市水产畜牧兽医部门与妇联、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广家庭“渔娘”庭院养殖模式,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空地建设渔池,养殖塘角鱼、泥鳅等高效品种,增加农民收入。武宣县三里镇旧县村一个屯就有15户农户通过家庭庭院养殖,每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

龙州县利用庭院养殖龟鳖的养殖户已达438户,养殖品种有三线闭壳龟、石龟、亚洲巨龟、鳄龟、左江鳖、山瑞鳖等。龟鳖养殖数量达7万多只,年产量175吨,产值7000万元以上,利润达3000多万元,养殖户户均产值1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2.2万元。仅龙州镇利民街85户居民中,就有73户从事庭院龟鳖养殖,占利民街总户数的85.9%,龟鳖养殖收入占居民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野鸡养殖

前几年受非典、禽流感的影响,养殖数量骤减,自去年冬以来,野鸡市场价格持续升温,目前商品野鸡市场售价每公斤在24-35元之间。国内一些场家还对野鸡进行深加工,如福建省永定县的招宝农庄用野鸡皮毛制作成高级标本装饰品,每架野鸡标本售价28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专家认为,今后5年内将供不应求。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养鸽

养肉鸽的成本大大低于肉用鸡。肉鸽饲养简单、投资少、成本低、用粮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也是快速致富的好项目,适合国营农、林、牧场和专业户饲养。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网箱养殖“长吻鲵”

提起“长吻鲵”这种生活在淡水的名贵经济鱼种,很多人只知道它肉质肥嫩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却不知道它也是水产养殖户的“致富”法宝。中山横栏镇的水产养殖户李乐迎,就用网箱在西江边养殖“长吻鲵”,月入达2万元。李乐迎介绍说,他在西江边利用长、宽、深分别为6米、4米和3米规格的网箱养殖长吻鲵,1箱放养规格为1―2公斤/条的成品鱼1500公斤,养殖约需3个月时间。养殖成熟后,“长吻鲵”可卖至56―64元/公斤,扣除成本每公斤利润约为40元,1箱就可盈利6万元,每月可收入2万元。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养殖大鲵

“娃娃鱼对环境要求高,但养起来不费力。只要掌握了关键技术,肯定赚大钱。”13日,竹溪县汇湾乡秦坪村村民李友志,一边给仿生态池里的大鲵投食,一边与前来参观的游客聊着,很是得意。

李友志曾在江浙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一些创业资本。2009年底,他了解到养殖娃娃鱼可致富的信息,立马决定回乡试试。他买来大鲵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购回电脑上网查阅资料,又跑到邻县、邻乡考察取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春天,李友志请来泥瓦匠、邻县大鲵养殖“专家”,开始为娃娃鱼建“生态家园”。

“养殖娃娃鱼头一两年是不断投入期。”李友志介绍,“截至前年底,已投入20余万元。目前,喂养大鲵700余尾,最大的一尾有10多斤。”去年,他出售商品大鲵纯收入达10万余元。

创业初成的李友志,不忘带动乡邻共同致富。在去年村级两委换届时,他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今年,他计划组建秦坪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致富经蜜蜂养殖】

竹溪地处大巴山,境内山高林密,气候温润,且自然水丰富。近年来,县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优质水源,积极探索和引导农民养殖大鲵脱贫致富。该县于1998年成立大鲵研究所,2004年人工繁殖孵化大鲵成功。 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像李友志这样的大鲵养殖专业户已超100户,累计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养殖虫子鸡

虫子鸡可不一般,不仅鸡肉营养鲜美,就连喂鸡的黄粉虫也浑身是宝。创办养殖户、合作社,带动农户,实行饲料、鸡苗、疫苗统一配置。还可养殖山地鸡、万源黑鸡等,营养价值高受顾客欢迎,销路才不会差。据了解,一只万源黑鸡的纯利润在10元左右,如果养上2万只,一年的收入就是20万元,甚是可观。农村发展养殖业要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种养殖技术,确保产业的效益,才能达到增收的效果。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绿壳蛋鸡

绿壳蛋鸡的特征为“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极具滋补价值,更为奇特的是所产蛋为绿色,蛋白浓厚、蛋黄呈桔红色,含有大量的孵磷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为世界罕见珍禽,目前绿壳蛋市场售价每枚在1元-1。8元左右,商品鸡40-60元/只,现国内存栏极少,正是抢先发展的好时机。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竹鼠养殖户均获利4万元

近年来,柳城县大力发展竹鼠养殖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全县1800户农户饲养种竹鼠4万只,年出售商品竹鼠48万只,年产值8256万元,年利润7056万元,平均每个养殖户获利近4万元。

竹鼠食性洁净,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市场供不应求。竹鼠养殖饲料成本低、投资少、回报率高。每饲养一只母竹鼠,

平均年产幼仔12只,饲养四个月后出栏,每只商品竹鼠平均体重2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售价80多元,而每只商品竹鼠的饲料、人工、药物等成本仅为25元左右,平均每饲养一只母竹鼠可获利润18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该县马山乡是养殖竹鼠最为集中的乡镇,成立了两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种鼠发放及商品竹鼠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竹鼠养殖。目前,该乡共养殖种竹鼠2万只,年出售商品竹鼠24万只,年产值4128万元,年利润约为3528万元,产值及利润占了全县的“半壁江山”。

特种养殖致富项目:发酵床养猪每头增收节支50元

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节省用水,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猪肉品质及实现“零排放”等优点,是一种节本增收的养猪新技术。

据了解,猪圈里的生物发酵床是按比例一层层地填充稻壳、木糠、药粉等混合干料,厚度达到80厘米以上。整个猪床七成是稻壳和木糠等干料填充物,三成是水泥地板,其他的设备跟传统猪栏一样。它的好处有三:一是实现零排放。通过给猪投喂配方菌物和在发酵床干料中按比例投放菌物后,发酵床微生物可以把生猪排泄到干料中的屎尿臭味消除,变常规养殖场里的臭气熏天为无色无味无臭;二是减少人力水电等成本。每天猪圈里不再需要水冲洗,干料产生的热度可以保持猪圈干燥和温度需要;三是投入成本低。发酵床下的干料是每出栏一批生猪翻搅一次,一用3年。

篇六 致富经蜜蜂养殖
勤劳谱写致富经——记科学养鱼大户王金龙

篇七 致富经蜜蜂养殖
养蟹能手李海的致富经

龙源期刊网 .cn

养蟹能手李海的致富经

作者:周玮 包尚友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第44期

“母蟹是圆脐,公蟹是尖脐,螃蟹好坏关键看肚脐,肚脐突出的一般比较肥,还有就是同样大小的螃蟹选重量沉、蟹爪有劲儿的”,黑龙江省农垦八五六农场的养殖户李海一边下网捕捞河蟹,一边向周围的人介绍着挑选河蟹的窍门。

黝黑的面庞,总是面带笑容,初次与李海接触,熟悉亲切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主要是品质好,我养的河蟹每年都有辽宁盘锦的客商上门收购,周边农场和县市也有慕名上门购买的,九十月份是销售旺季,供不应求”,提起自己养殖的河蟹,李海满是自豪。 李海的500亩蟹塘位于黑龙江农垦八五六农场青山湖湿地,这片湿地总面积5.3万亩,自然生态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鹭、大雁、天鹅等野生鸟类栖息,盛产鲤、鲫、鲢等鱼类。这里的“青山湖”河蟹采取自然生态放养,品质好、味道鲜美,尤其著名。

今年45岁的李海是八五六农场远近闻名的养蟹能手,2003年开始河蟹养殖,10多年的时间里,他不仅靠着河蟹走上了致富路,还通过自己的引领示范带动了农场河蟹养殖的发展,使河蟹在八五六农场从无到有,成为一个年产40万斤,产值超过千万元的特色产业。

李海不是八五六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的确是八五六农场第一批养螃蟹的人。从起步时卖房借钱,到如今知名度越来越高,年纯收入20多万元。养殖河蟹,李海经历了酸甜苦辣,说起河蟹,李海有唠不完的嗑儿。

李海祖籍辽宁,出生于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头脑活络,敢想敢做,曾在“体制内”上班,还经营过一家小饭店,但由于从小爱好“打渔摸虾”,他最终选择了承包水面,搞起了水产养殖。

“1999年,我把饭店卖了6万块钱,加上手里的5万,承包了100亩水面,当时是养鱼。眼瞅着鱼长得挺好,寻思能挣钱,没想到赔了个血本无归。”李海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 原来,2002年10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李海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场降雪比正常年份早,降雪量大,还伴随着低温。结果养了3年,已经七八斤的鲤鱼,两三斤的鲶鱼全部翻塘死掉,满塘死鱼根本卖不出去。李海不仅没见到效益,当初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没有办法,一是没有回头路了,另外也还是想坚持下去,搞出点名堂。”在这种情况下,李海痛定思痛,开始研究出路。很快,养殖河蟹的念头出现在他的头脑中。


致富经蜜蜂养殖相关热词搜索:三农致富经蜜蜂养殖 中华蜜蜂养殖致富经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致富经蜜蜂养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致富经蜜蜂养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52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