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大疆创始人

大疆创始人

2017-06-20 09:28: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疆创始人(共7篇)大疆创始人汪滔:宿舍创业、7年成全球第1,身价300亿!一个像乔布斯的工作狂他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行业老大,占据 70%的全球市场份额;他是全球无人机行业的第1位亿万富翁。他在宿舍创立的“大疆创新”正低调的主导着全球无人机革命。35岁的汪滔,以黑马姿态,拥300亿元身家成为最富有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

篇一 大疆创始人
大疆创始人汪滔:宿舍创业、7年成全球第1,身价300亿!一个像乔布斯的工作狂

  

  他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行业老大,占据 70%的全球市场份额;他是全球无人机行业的第1位亿万富翁。他在宿舍创立的“大疆创新”正低调的主导着全球无人机革命。35岁的汪滔,以黑马姿态,拥300亿元身家成为最富有的80后白手起家富豪。

  留学被拒、毫无目标,创业从宿舍开始

  汪滔198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因为家境不错,从小喜欢航模的他曾从父亲那里得到过一架遥控直升机。在他的想象中,直升机像一个可以随意操控的精灵,能悬停在空中不动,也可以想让它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操控难度很高的直升机起飞不久就掉了下来,飞速旋转的螺旋桨还在他手上留下了一个疤痕。

  “那时我想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东西出来”,在杭州读完高中,汪滔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到大三时,不甘平庸的汪滔还是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了学,并向世界一流大学递上了申请,他的目标是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被拒绝。最终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读了那里的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2005 年,25岁,从毫无人生目标,到开始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着手准备毕业课题的汪滔决定把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他找了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而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源自童年的梦想——让航模能够自由地悬停。

  拿着学校给的经费1.8万元港币,汪滔他们忙乎了大半年,然而在最终的演示阶段,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却掉了下来,失败的毕业设计得了一个C,这个很差的成绩甚至让他失去了去欧盟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幸运的是,汪滔的专注得到了一位教授的认可,得以在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读书的同时,他拉着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在深圳创立了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开始专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里有天真的成分,从小喜欢一个东西,就是希望把它变成现实”。

  从居民楼里的3个人到4000+员工

  为了做研究,汪滔可谓付出了一切,甚至不惜逃课,还熬夜到凌晨 5 点。最终,他在宿舍中制造出飞行控制器的原型,2006 年他和自己的两位同学来到了中国制造业中心——深圳,在一所居民楼里,正式开启改变世界的创业之路。

  2006 年年底,公司出现危机。汪滔家族的世交陆迪慷慨解囊,投了9万美元(汪滔说,这是大疆历史上唯一一次需要外部资金的时刻),帮大疆渡过难关。后来,陆迪到大疆负责财务工作,今天已经成为大疆最大的股东之一。《福布斯》计算,他持有的16%股份不久将价值 16亿美元。

  2008年,首款成熟产品面试。他研发的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市。

  2010年,重要人物谢嘉加盟大疆。谢嘉是汪滔的中学同学,加入后对大疆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负责市场营销的工作,同时也是汪滔的重要助手。曾卖了房子投资大疆,今天他持有的14%股份预计价值14亿美元。

  2011年,大疆北美分公司成立。奎恩,美国人,当时经营一家从事航拍业务的创业公司,后来帮助大疆在德克萨斯州成立了大疆北美分公司,旨在将无人机引入大众市场。当时,他为该公司提出了新的口号:“未来无所不能”(The Future of Possible)。

  2012年年底,黎明前夜。大疆已经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以及遥控器。

  2013年1月,发布“大疆精灵”。这是第一款随时可以起飞的预装四旋翼飞行器:它在开箱一小时内就能飞行,而且第一次坠落不会造成解体。得益于简洁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灵”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

  非标准化CEO

  在大疆,汪滔有两个身份,一个是CEO(首席执行官),一个是CTO(首席技术官)。

  很难去界定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他鲜少直面媒体,很少参加公众的活动,甚至缺席发布会。但对于产品和技术,汪滔近乎偏执地追求着“完美”这个词。

  两年前,汪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是做产品的人,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来使用。”

  在大疆创立初期,汪滔曾列出一张愿望清单,根据无人机特点,要解决稳定性、清晰度、传输距离三个问题,大疆后来的产品线正是依照这份清单而展开。

  这份清单中三大问题对应着大疆的三大技术:云台、航拍摄影以及传输系统。

  “以前,无人航空器在操作体验方面存在很多不便,把大量的普通消费者挡在了门外。我们认为,凭借大疆的技术积累,能够推出一款高度集成化的产品,一举解决这个痛点,并且创造价值。Phantom系列的成功,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汪滔说。

  

  在公司里,他强调最多的是“品味”二字。“在我们的父辈,中国一直缺乏能打动世界的产品,中国制造也始终摆脱不了靠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的局面,这个时代企业的成功应该有不一样的思想和价值观,大疆愿意专注地做出真正好的产品,扭转这种让人不太自豪的现状”。

  而这一点更多体现在产品以及公司整体简约风格上。

  对于品味的把握弥漫在公司的上上下下,公司员工每天下午有时令水果供应,这些水果的图片都经过行政部门员工P图处理,保证图片呈现的质量。

  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曾在自己的Linkedin上写道:“DJI的精灵2Vision基本就相当于一个飞行着的AppleII。”

  大疆也是依靠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成为与苹果相提并论的品牌。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为数不多的汪滔欣赏的人。他将自己与乔布斯比作“英雄所见略同”。“他身上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的做法、想法也给我带来不少的启发,自然会爱屋及乌。”汪滔告诉记者。

  跟大部分的CEO不同,汪滔出现在公众前谈论产品的机会少之又少,他和大疆的公关团队控制着公众获取这方面讯息的机会,原因是害怕公众过于关注汪滔个人从而分散了关注产品的精力。

  这种避讳甚至远远超出一般CEO,他甚至缺席大疆产品的发布会,从精灵系列到手持云台相机Osmo再到农林植保无人机,每一场划时代的发布会,汪滔往往都只活在媒体通稿里。

  对汪滔而言,产品中浓缩了所有他要说的话,无论大众是否接受、喜欢,他也不准备辩白剖析自己在研发时的故事以及心路历程。

  如今大疆销售额已经超过60亿元人民币,汪滔也在去年被福布斯评为身价超10亿美元的无人机首富,但其依然保持最初创业时的衣着习惯:平常大都穿着衬衣,天气冷的时候在外面再套一件毛衫,只有在接待重要到访人物或者参加正式场合才会穿西装,其标志性的鸭舌帽总是不离身旁。

  择人同谋

  “现在部分企业热衷于自我炒作,还被当作大众榜样。它们依赖商术,却很少追求商道。”在记者追问目前大疆融资情况时,汪滔这样说道。

  美国数据库网站CrunchBase数据显示,大疆分别在2014年5月以及2015年5月完成两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7500万美元,由著名美国创投机构AccelPartner领投。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从最初创立大疆,汪滔基本没有为“钱”的事情发过愁。对于投资人,汪滔只有一个要求,理解大疆以及他的产品。

  汪滔首位支持者是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老师李泽湘,他是大疆创新的早期顾问及投资者,现在是公司董事会主席,在去年仍持有10%的股份。

  在公司起步阶段,汪滔依靠在校期间研发的直升机自主悬停系统模型挣取第一桶金。因为技术的稀缺,当时出售一个模型能够得到几万元钱,而大疆一款单品能够卖到20多万。当时产品还没达到实用阶段,主要作用是让大型国企领导进行功能性的展示。

篇二 大疆创始人
汪滔:大疆无人机让中国的无人机俯瞰世界

  楚天金报讯 除了苹果的产品,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产品了。

  这家公司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国家。过去几年,大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0年的销售额还只有300多万元,2013年已经超过8亿元,2014年预计有3倍以上增长。

  由于业务迅速扩张,员工人数超过2500人(其中近400人为研发人员),原有办公场所不敷使用,大疆总部在不久前搬入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创维半导体设计大厦,公司租下了12层楼面。

  坐在23楼的办公室里,创始人汪滔说:“我们是极少数可以做世界一流产品,并且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国公司。”

  1月16日-1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深圳、东莞调研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

  A.一个不停折腾的80后

  研发无人机创业追梦

  无人驾驶直升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只出现在电影里的遥远事物,但对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汪滔来说,其中却承载了他与飞行的不解之缘和创业梦想。

  汪滔1980年出生在浙江杭州,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后来一起到深圳经商。

  汪滔特别迷恋遥控直升机,但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得到,如表现好、学习认真。等待直升机到来的日子,他会有各种想象:直升机可以停在空中不动,让它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但实际上。遥控直升机很难操控,他很早就想做一个能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东西出来。

  2003年,已经读大三的汪滔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他申请了全世界排名前十几位的大学,可都没有回音,只有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发来了录取通知书。

  2005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准备毕业课题。很少有本科生自己决定毕业课题的方向,但他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还找了两位同学,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

  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让航模能够自动悬停。学校给了他们18000元港币,作为课题启动经费。大半年过去,他们在展示阶段失败了,最后毕业课题得了一个很差的分数。汪滔不服气,没日没夜地捣鼓了一个多月,终于在2006年1月做出第一台样品。他试着把产品放到航模爱好者论坛上卖,竟然接到了订单。

  2006年,汪滔继续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与此同时,他和一起做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正式创立大疆,研发生产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可以自如地操控航模,他觉得其他人也会喜欢。

  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在深圳的民房办公。他们也没有招到特别优秀的人,因为“说服特别优秀的人到民房工作,有很大难度”。两年后,一起创业的两位同学离开了。“以我的经验,公司如果没有特别大的起色,两年是一个人耐心的极限。”

  B.让无人驾驶飞行技术与航空拍摄无缝接合

  客户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两年一过,第一款较为成熟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3.1面市,大疆迎来了曙光。香港科技大学的导师又给他介绍了几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秀学生,公司技术实力重新得到加强。

  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是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在英国、德国和美国,都有几人规模的小公司在做。大疆很快把这些小公司甩在身后,到2010年,每月销售额已经能有几十万元。也正是在这一年,香港科技大学方面向汪滔团队投资了200万元。

  当时多旋翼飞行器已经兴起,大疆在新西兰的一位代理商告诉汪滔,他每个月售出200多个云台(安装、固定摄像机的支撑设备),90%的购买者会将云台悬挂到多旋翼飞行器上。比较而言,这位代理商每月只能售出几十个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说明多旋翼飞行器市场比直升机市场大得多。

  大疆很快把在直升机上积累的技术运用到多旋翼飞行器上,并迅速打响口碑,一年后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从2011年开始,大疆不断推出新产品,除了面向全球专业用户的产品,还有面向大众用户的Phantom(精灵)系列多旋翼飞行器。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航拍飞行器买了零配件,还要回去焊接。大疆充分贯彻了一体化策略,2014年新推出的Phantom 2 Vision+多旋翼航拍飞行器,连摄像机都是自己生产并安装的。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到手即飞的航拍飞行器,不需要任何形式的DIY,经由高度技术集成。

  Phantom有4根桨叶,一只手可以拿起。专业级的筋斗云有8根桨叶,更适合专业领域应用。看似轻巧的航拍无人机(创业网:

  目前,大疆公司人员规模已增至近2500人,把握全球定位系统和智能手机的急速发展,将无人驾驶飞行技术与航空拍摄无缝接合,公司也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的先驱,客户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C.航拍无人机已越出爱好者的使用范畴

  农作物监测也能用上它

  尽管技术含量高,但汪滔想做大家买得起的产品。过去几年,智能手机产业大发展,大量核心电子原器件价格下降,也让大疆间接受益。最初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用到很多零件模块,光成本就要上万元,到了后期,成本已经降到数千元。

  航拍无人机已经越出爱好者的使用范畴。电力巡线、农作物监测、影视剧拍摄,这些场景都有用武之地。即便作为一件高科技玩具,在喜爱户外运动的发达国家,也有强劲的需求。全球各地的航拍爱好者,在大疆官网上传了不少用大疆设备拍摄的视频片段。无论是贴近拍摄鲸鱼换气,还是飞跃喷发中的伊苏尔火山,都在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2014年7月,公司发布了一款名叫Ronin(如影)的三轴手持云台产品。这是对陀螺稳定云台系统商业潜力的深入挖掘。原来安装在飞行平台上的陀螺稳定云台系统,悬挂相机以后,可以作为单独的手持设备使用。一定程度上,这改变了原有的影像拍摄方式,电影摄像师不必借助摇臂、轨道车、升降机等设施,可以轻松拍任意长度的长镜头。

  大疆用半年时间开发出了这款产品,每台定价18000元人民币,国外同类产品每台定价15000美元,游戏规则就这样再次被改写。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航拍无人机巨大的市场潜力,大疆背后的追兵也不少。随着产品线日趋复杂,新产品研发周期也在拉长。现在开发周期动则半年到一年,因为随便开个模,就要两三个月时间。以前汪滔一个人加几个同事,一个小团队可以研发飞行控制系统。现在各种技术融合,对团队规模和人员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未来大疆还将采取更加富有进攻性的竞争策略,“我们首先考虑市场占有率,利润是第二位的。用数量优势占领市场,数量优势带来成本优势。我们要利用成本优势尽可能多地扩大市场份额”。

  ■延展

  年终奖励员工奔驰车

  2013年年底,因为向员工发放10辆奔驰汽车,大疆在深圳企业界广为人知。实际上,除了奔驰,公司还发了别的车。汪滔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辛勤付出的核心员工,能够在同龄人中昂首挺胸,可以回家对父母亲说:“看,我在这个地方工作还不错吧?”

  尽管公司待遇不错,员工压力也大,汪滔又是一个对愚蠢与懒惰非常不愿意容忍的人,他直言:“为了做好产品,我们必须放弃安逸。”

  很多中国人知道大疆,是因为《爸爸去哪儿》用到了其航拍设备。其实一些热门美剧(如《神盾局特工》《国土安全》)中的航拍镜头,很多亦是用大疆的设备拍摄的。在欧美国家,大疆有大量拥趸,连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都是粉丝之一。每次大疆有了新产品给他试用,他都非常高兴。

  风险资本也发现了这家公司。市场传言,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诸多投资机构和大疆均有接触,不过具体的投资事宜还未最后确定。

  (综合福布斯中文网、《深圳商报》等报道)

篇三 大疆创始人
大疆科技

篇四 大疆创始人
大疆汪滔上榜全球科技界富豪百强 无人机前景看好

【大疆创始人】

大疆汪滔上榜全球科技界富豪百强无人机前景看好 近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科技界富豪100强名单,中国内地共有20位富豪入选,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马化腾与小米科技雷军分别位列中国科技富豪前三甲。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榜单中,大疆大疆创始人汪滔以36亿美元的身价排在中国科技富豪榜第十名,全球第54名,成为全球第一位无人机亿万富豪,这也再次引起了外界对大疆以及无人机产业的关注。【大疆创始人】

大疆公司创立时间不足10年,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70%,估值80亿美元,现在大疆创始人汪滔又成为全球第一位无人机亿万富豪,大疆的成功在内地科技行业发展上实属罕见,无人机产业已然成为科技界的“下一个大事件”。

无人机又被称为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它依靠无线遥控技术与自备的程序操控飞行,从结构上分为固定翼(非垂直起降,全球鹰,夜鹰)和旋翼(垂直起降,多旋翼)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不同,无人机可以分为军用、民用与消费级无人机三种,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产品为消费级无人机,产品以旋翼式无人机为主,主要用于航拍与航模。

目前,固定翼军用无人机代表了无人机市场的主要价值,但技术要求与成本更低的民用以及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产量增速很快,将成为无人机产业发展主流。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目前保持在312.64亿元--315.17亿元之间,预计未来5年民用与消费级无人机

两大领域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保持在19%以上。民用无人机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林植保、影视航拍、电力巡检等领域,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为300亿元。

消费级无人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有着技术不高,成本为王的竞争模式,预计除了航拍与航模之外,其未来将有更多应用扩展,如与农业结合,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来监控作物生长状况、需水量等;又如与电商结合,可以通过无人机来运输货物等。

此事正值我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无人机产业作为未来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用、民用与消费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大疆创新、零度智控等消费级无人机厂商;宗申动力等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威海广泰、洪都航空等军用无人机整机制造商以及隆鑫通用、德奥通航等具备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将在其中获得利好。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原文网址:

微信公众号:qianzhancy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专项市场解决方案、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以及为满足企业学习和提升经营能力的世界级经营管理智慧。

篇五 大疆创始人
别提大疆了,国内做无人机的你还知道哪些?

无人机好像是从2013年突然火起来的,因为2013年以前,作为无人机行业从业者的笔者经常要费力地跟亲戚朋友解释“我们是搞无人机的,不是航模”。

2013年后,仿佛一夜之间从媒体和资本市场的宣传中大家都知道了无人机这个概念。时至今日,中国大大小小的无人机企业太多了,在没有官方精准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笔者自己常规业务接触、供应链上游厂商反馈、酒桌上听业内人士讲段子等各种渠道综合分析,能掌握的对得上号的有“无人机”属性的企业过百家,贴牌做出口的就不算了。

这么多无人机企业到底是什么人开的呢?他们的老板之前都在干嘛? 中国做无人机的企业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1、之前做载人机的,降维做无人机;

2、之前做航空模型的升维做无人机;

3、之前在其他行业取得成功,离无人机生产或者市场仅有一步之遥的企业跨区域来做无人机。

第一类,也就是做载人机的,降维做无人机。在中国现有体制下,从载人飞机到无人机领域通吃的也就那么几家科研院所,其中鲜明的代表是总参60所、中航光电、北航等,我称之为“院所派”。

60所是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直属的军训器材研究所,但他是非现役的,主要承担包括无人机系列在内的多项涉密任务,是全军军事训练器材的科研制造中心。60所投入经费充足、研发思路严谨,汇集了国内顶尖的一线自动化和航空电子专家,他们在无人机产品的设计思路上从功能定位、机身结构、气动性能、航电系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沿袭了一整套载人飞机研发系统中的核心步骤。点到为止,说多了泄密。这里举两个例子,你们感受一下。

1、院所派是有风洞可以测试无人机机身外壳气动性的,这个直接就可以跟体制内载人飞机的研发资源共用,国内很多无人机研发企业的老板都没见过风洞实验室长啥样(是吧,这样你有什么底气跟用户谈气动性?)

2、抗电磁干扰能力,已经见过太多因为无线电环境干扰导致消费级无人飞行器坠毁,院所派在抗电磁干扰能力的技术上和民间流派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个点也比较私密,说多了就会泄密。

院所派一般承担过一些军方或者大型国企的专业级设备研发项目,也有部分不甘寂寞的个人出来创业做消费级产品。研发思路和运作习惯大都依赖过往资源,这也算是他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的优势吧。

显著代表特征就是,企业创始人理论知识扎实,很可能是结构和电子方面的顶尖专家,但他们不一定都对飞行感兴趣,甚至有很多都飞不了不带飞控的航模。

院所派创始人的企业往往经常承担一些国家和省市的无人机项目、或者与大型国企合作推出一些专业领域的小众产品,对于最大基数的消费类无人机产品往往兴趣不大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口,但他们的无人机理论背景和专业素养还是非常扎实的,有一些已经开始跟有快速消费品市场经验的企业合作开发无人机产品了。

第二类,也是消费者接触最多的企业,创始人大都是航模爱好者,有的甚至几岁就开始玩(遥控)船、(遥控)车;段位较高的,就是小时候飞线操纵出身。这些从小到大的爱好,再加上一些合适的环境,比如大学是自动化、电子类相关专业。

2006-2008年有一批这种背景的人开始创业。

深圳的大疆创新和广西的飞宇科技是其中的代表,一家做多旋翼、

一家做固定翼,老板都是能写程序、做产品、不用飞控纯手动飞模型飞机的。这一点国内很多无人机创业公司老板做不到(是的,你没看错,国内很多无人机企业的老板不会飞航模)。2015年3月,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带领“轻小型无人机遥感应用专家”工作组在全国范围内考察了5家无人机企业,深圳的大疆创新和广西的飞宇科技都在列,这是国家层面对民用无人机市场专业影响力的最高肯定

(大疆)

航模派在产品开发上的思路一般是紧跟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在飞控软件、机身外形、相机云台、操作易用性、APP开发等方面花费较多精力,因为这些企业的第一任务是赚到钱,活下去。如果消费者和市场不认可,企业基本就没存在的必要。他们并不在意单一技术领域是否做到第一,

主要的精力花费在跨技术领域的深度整合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极致关怀,整合多项先进技术打造极致用户体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DJI

的精灵系列飞行器,上市之初并不被专业领域认同,但靠着飞控软件、相机云台、硬件设计、APP开发等一些列技术的深度整合,打造出了令用户尖叫的极致体验。

(桂林飞宇固定翼无人机)

桂林飞宇在专业市场主打行业应用的测绘用固定翼飞行器,从FPV设备到自驾仪再到无人机整机产品,飞宇具备了固定翼飞行器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能力,在个人消费品领域,最近2年火爆全球的GoPro相机稳定器领域欧美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都是他们家的。捎带着再说一下,网络上人气甚高的原汽车之家媒体业务总监韩路打造的斯帕克无人机即将在今年底推出第一款产品,斯帕克的创始人韩路是多年航模玩家,技

篇六 大疆创始人
大疆无人机后,又一个牛逼“出行神器”火了

大疆无人机后,又一个牛逼“出行神器”火了

商界导读:一款自行车角逐设计界“奥斯卡”,斩获“红点至尊奖”,成为中国智能电单第一车,并让雷军尖叫有“明星味”,成为雷军投资的智能硬件项目,它究竟有何魅力?

文丨李文萍

“这个产品有明星味。”炫酷的外表、智能化的体验,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试骑这辆自行车后,喜出望外。 在角逐今年设计界“奥斯卡”——红点概念设计大奖的征途中,“云马”电动车从全球61个国家468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39个“红点至尊奖”之一。这是我国智能电单车品类首次获此殊荣。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的折冠,让国人扬眉吐气。

这款电动自行车是由杭州云造科技设计的一款“云马X1”概念电单车。10月8日,这家公司获得由顺为资本领投、富士康和高通等参投的数千万A轮投资。这是雷军投资的第一个90后公司。

云造科技背后的掌舵人,何许人也?如何打造出极致的“红点至尊奖”第一车,获得雷军、郭台铭、熊晓鸽等众多大佬青睐? 又为何选择与李一男、张向东等类似维度的“出行”创业方向?

90后创业极客

邱懿武出生在温州的一个小镇,从小生长的环境遍地都是零配件加工厂,扳手和螺帽是最熟悉的玩具,拆卸、装载是最常玩的游戏。邱懿武用极强的好奇心探索着世界。

进入浙大后,邱懿武发现这里汇聚着一群渴望探求世界、创新开拓的年轻人。因此,邱懿武创建浙大创客空间,组建团队参加各种创客大赛,曾入围联想创客大赛50强。

“要说创客,邓小平就是最有力的代表。他是个有创造力的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南下画圈的创举在在邱懿武脑海中萦绕。在互联网新时代,属于他的创举会在何方?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近距离出行开车麻烦,公交太慢,步行耗时,脚踏骑行又太累,市场已有的电动车体型笨重,充电不便,造型保守;真正适合年轻人短途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几乎没有。”

穿梭于浙大的各大校区,短途出行问题真正头疼着邱懿武。邱懿武觉得一款能够解决“轻出行”问题的代步车,是大中城市年轻一族的刚需。

近几年,智能电动车骤然升温。

苹 果、Google、乐视等互联网设备与制造公司均先后涉新能源汽车领域,这既有科技公司具有前沿眼光因素有关,同时也和该领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不无关系。 国际著名汽车品牌福特、宝马和奥迪纷纷染指概念电动自行车,乐视、百度、700Bike开发“互联网基因”的自行车产品。创业圈掀起了一股智能自行车创业 潮。 而对于电动车的未来而言,中国国情或许是电动车最好的发展舞台。

对于节能环保型汽车产品,中国区域内的不同省市几乎都对电动车有所支持和补贴政策,特别在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需求情况下,中国式电动车的未来是一个不可想像的空间。在此基础上,电动车的高质量、优体验、低价格,以及环保等特点,势必适合每个中国人。

然而奢侈品公司的概念产品以及徒有其名的软硬结合并未给普通消费市场带来根本改变,实用的智能电动车市场仍旧一片空白。

邱懿武联合大学时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云造科技团队,一起打造一款年青人的电单车,让其成为城市短途出行的首选利器。

这 个团队大部分是90后,邱懿武说:“我们不做传统行业的颠覆者,今年5月的时候有几位在传统的电动车行业做了十几年的供应链管理者,和拥有多年相关行业销 售经验的管理人员,他们自己联系到我们,愿意加入进来,在他们看来在云造想象空间更大。”这个团队今后发展中将遇到一个贵人,雷军。据说这是雷军投资的第 一个90后创业公司,也是最年轻的公司。

电动车版“特斯拉”

“你不觉得让90后骑着大街上的小电驴,特别不搭调吗?”市场的电动自行车通常只满足最基本的代步需求,不注重外形和用户体验,对于年轻人吸引力不大。

云造团队主要来自浙大,以设计师为主,累积获得过20 多项红点、IF等重量级设计奖项(其中8项红点至尊奖),占浙江省获奖量的一半多,并拥有发明专利20多项。设计出身的他们对于“工业设计感”有着极致追求。

云 造团队收集了国内外大量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型素材,从功能性、设计感等维度对每一款车型进行反复研究,筛选和罗列当下年轻人使用电动车最关注的要素,大到 异形车架管,小到一颗螺丝钉,都经过重新设计。与此同时,充分考虑个性化和审美的需求,在灯光、喷绘、声音等方面,下巨大的功夫,最终形成了“云造X1” 雏形。

终于,在拆解、钻研上百辆车后,云造科技重磅推出“云马X1”概念智能电功车。

“云马看上去第一眼,给人感觉是„这真的是一辆自行车吗?‟第二眼,„哇,太酷了,回头率肯定很高。‟”《浙江日报》曾这样报道。

从外形上看,“云马 X1 ”的视觉冲击感确实非常强。冷峻的钢铁黑加上极具科技感的蓝色勾边、简单干净的折线构成的镂空车身、紧凑精悍的结构,堪称艺术工艺品。

车身为铝合金材质,材质轻便,整体重量仅为13.5kg;内置三星18650高密度锂电池,是与特斯拉电动汽车同类高密度锂电池,充电3小时行走30KM;线条简洁,2秒就能折叠,折叠后所占面积仅为

40cm*40cm*130cm,并且可像行李箱一样轻松拉着走。

智能电动车消费市场大多数产品仅仅挂智能之名,而没有实用功能。除炫酷的外表外,邱懿武要如何打造让用户尖叫的用户体验,刷新人们对智能电动车“华而不实”的固有印象。

“云 马”通过蓝牙与 App连接,实现一触启动,改变转向灯颜色,轨迹记录、天气预报、行车导航等功能,并且自主研发智行车中枢系统,车身集成传感器,可检测包括电池温度、电 机电路运行,车身承载等状态。在在使用场景中,“云马”加入了社交元素,用户可以看到社区广场中的话题,也能够相互加为好友分享动态。

简洁干净的高颜值外表,软硬结合的高实用体验,“云马”无异于电动车里的“特斯拉”。加上填补智动车实用性的市场空白,云造科技团队成功打动郭台铭,与富士康展开深度合作。

雷军郭台铭是贵人

在设计界“奥斯卡”——红点概念设计大奖中,“云马X1”概念电单车从全球61个国家的468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39个红点至尊奖之一。这也是我国摘得智能电单车品类“红点至尊奖”的第一车。

“其实我们能这么快地走上创业的道路,也要感谢大佬们的帮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邱懿武遇到很多贵人,比如雷军、郭台铭,他们做好资金的大后方,同时传授经营与管理经验。

“这是一个有明星相的团队”。

据悉,雷军初见云造CEO邱懿武半小时后,便决定为云造注资。因认准运造的行业前景和团队能力,从天使到现在A轮,雷军的顺为资本一直增资,并确定运造是他们投的最后一个天使项目,也将是最后一个做智能硬件的项目。

而说服富士康做代工,运造科技只用了10分钟就打动了郭台铭。真格、高通、米仓、银杏谷等投资机构更是看中它的行业前景,对其青睐有加。

除资本积极外,各方面反响都不错。从一张概念草图以及工程车、到最终富士康代工下线,“云马”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人气。

在为这款车征名时,48个小时里共吸引了2万多人关注,共收到1381位用户为这辆智行车创作的1547个名字,最终代表了互联网与动感的 “云马”被很多年轻网友喜爱而胜出。

第一代试骑产品出来后,“云马” 被浙江省省长,以及雷军、熊晓鸽、徐小平等大佬“试骑”,获得高度的评价。熊晓鸽说,“这辆车我买下了!”

篇七 大疆创始人
大疆科技相关资料

【大疆创始人】

港深无人直升机研究小组成功完成珠峰等西藏高原地区的飞行测试和航拍实验

以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自动化技术中心和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港深无人直升机 (又称空中机器人) 研究小组,于2009年6月中旬经过近十天的时间,完成了包括羊卓雍措(简称羊湖,海拔4400米)、 珠峰(海拔8844米)、卡若拉冰川(海拔5560米)、错那县原始森林和湖泊等特殊地区的飞行测试及航拍实验。

【大疆创始人】

作为空中机器人最主要的一种类型,无人直升机系统利用GPS和小型惯性导航系统为核心,通过无线数据传输链路进行远程测控,可实现全自主的GPS坐标导航飞行,同时将检测数据,如:视频和图片,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终端。 小型的无人直升机系统根据不同动力系统,可携带5-15公斤载荷,如可见光或者红外的视频吊舱,激光测距仪,大气数据监测仪,飞行高度可达海拔9000米。采用电动驱动,飞行半径超过50公里, 如使用汽油发动机,飞行半径更可达200公里以上。相对于固定翼飞机,无人直升机主要的优点为:可在任意地形起降(无需飞行跑道),可在空中悬停,对固定目标进行重复及稳定的监测,以及拥有良好的抗风性能。配备不同的载荷,无人直升机可用于航拍,科学考察,地理地形观测,环境气象数据采集,公安消防,电力,和军事等各种应用。

近年来,包括美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对包含无人直升机的空中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财力资源。空中机器人市场已达十多亿美元,并有望在十年内达到三十多亿美元。【大疆创始人】

以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为主的无人直升机研究团队是中国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之一。 从2004年起,该团队对无人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创造了中国无人直升机技术的多个“首次”:首次把无人直升机系统应用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泥石流,偃塞湖监测;首次将无人直升机控制技术产业化。目前,大疆创新科技公司的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地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为了把无人直升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小组于两年前策划了这次对部分西藏高原地区的飞行测试和科学实验。众所周知,高海拔地区的稀薄空气及恶劣气象条件对飞行器尤其是直升机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二战时期的驼峰航线(也称死亡航线,平均高度3000多米),即是高海拔对飞行安全产生致命影响的著名例子。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本地区也影响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利用现代科技平台和手段,系统地研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冰川、雪山、湖泊、草原、森林、动植物现状与变化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近年来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地区的环境保护及监测手段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该地区特有的地理及气象条件和现有资源及技术手段的约束, 环境保护及监测急需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支持。新兴的无人直升机技术无疑成为目前最佳的选择之一。

针对西藏高海拔地区稀薄的空气和恶劣的气象条件, 研究小组对无人直升机的设计进行了全新的改进, 并将其命名为珠峰号。珠峰号在动力方面采用了零污染的电动技术,在增加了留空时间的前提下,还提高了在恶劣气象条件之下的飞行稳定性。

首先,研究小组选择了山南地区泽当镇周边海拔3600多米的西藏第一城堡-雍布拉康进行了飞行和航拍实验 (图1),取得了高原地区飞行的第一组数据。也许是第一次见到无人直升机对这个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第一代藏王城堡进行航拍,飞行试验吸引了众多本地民众及小朋友的关注.

【大疆创始人】

图1: 珠峰号在 雍布拉康上空的飞行实验与航拍 (海拔3600 米)

随后,研究小组拜访了山南地区环保局、西藏大学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了解了他们在环境保护,资源探测和地理地貌信息获取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及这些工作对现代空中机器人的具体要求。西藏大学的老师对无人直升机技术在他们今后工作中的应用表示了强烈的兴趣。应他们的要求,研究小组在现场演示了无人直升机技术和系统,并且对西藏大学新校区进行了航拍,双方为下一步的合作进行了初步的沟通。

研究小组的第三站是位于山南地区的西藏三大神湖之一的羊卓雍措(羊湖, 海拔 4400 米)。在六级大风的情况之下,无人直升机从5000米到5500米的高度,拍下了羊湖壮观美丽的录像,远处7千多米的宁金抗沙雪峰,湛蓝的天与洁白的云与无人直升机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图面 (图 2)

图2: 羊湖美丽的风景与珠峰号构成了一幅状观的图画(海拔5000米, 风力六级)

研究小组的第四站,也是这次行程的重点,是从珠峰周围的几个观测点进行飞行测试和航拍实验。研究小组首先到达海拔5200多米的加乌拉山口,展现在研究小组面前的是极为雄伟壮观的世界14座8000米高峰当中的5座:珠峰(8844米),卓奥友峰(8201米),洛子峰(8516米),西夏邦马峰(8012米)和马卡鲁峰(8463米)。当时风速已经超过11米/秒,小组成员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和旅途疲劳,快速完成了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取得了高海拔,高风速下的第一组飞行数据(图 3)。随后小组到达距离珠峰最近的据称是地球上最高的寺院-绒布寺周围,并于次日早晨进行了飞行测试和航怕实验。这应是人类空中机器人第一次对世界第一高峰近距离飞行航拍。这次飞行试验也为下一次更高层次的珠峰探测采集了宝贵的数据,积累了有用的经验 (图4)

随后研究小组对日喀则地区的卡若拉冰川(图5),山南地区的拿日雍措 (图6, 7),牦牛群(图8)和原始森林进行了飞行和航拍实验。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西藏高原之行

这次西藏之行成员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长江讲座教授 的李泽湘博士,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朱小蕊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研究生同时也是深圳大疆科技创新公司创始人汪涛同学,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自动控制学科部研究生石俊同学。

一位著名的登山者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多次攀登珠峰的时候,答道:“因为山在那边。”对于无人直升机研究者来说,珠峰和西藏地区众多的高海拔雪山、冰川、湖泊及草原提供了独特的实验环境和致命的诱惑。这次西藏之行,使我们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能将自己的研究与青藏高原的环境 保护结合起来是莫大的荣幸。------李泽湘

图3: 加乌拉山口上的飞行测试吸引了几位藏胞强烈的兴趣 (海拔5200米,风力11米/秒)

图4:珠峰号无人直升机与珠峰的第一次亲密相见 (起飞海拔:5000 米)

图5:珠峰号无人机航拍卡若拉冰川 (海拔5500 米)

图 6:完成航拍后,队员们与珠峰号小歇一会,恢复兴奋后的疲劳 (左起:石俊,汪涛,李泽湘)


大疆创始人相关热词搜索:大疆创始人汪滔 大疆创始人ceo汪滔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疆创始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疆创始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518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