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麝香石斛種植

麝香石斛種植

2017-06-20 09:19:0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麝香石斛種植(共7篇)铁皮石斛种植技术-集约化高产种植新技术[科技苑]破解铁皮石斛种植难关了解铁皮石斛:铁皮石斛为兰科植物,五月开花;曾是“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历来作为贡品。铁皮石斛为石斛之极品,是非常珍贵的一种药材。铁皮石斛被冠以“仙草”称号,在滋阴补虚的疗效之外,其防癌抗癌、直接补精、补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等也有神奇...

篇一 麝香石斛種植
铁皮石斛种植技术-集约化高产种植新技术

  [科技苑]破解铁皮石斛种植难关

  了解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为兰科植物,五月开花;曾是“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历来作为贡品。铁皮石斛为石斛之极品,是非常珍贵的一种药材。铁皮石斛被冠以“仙草”称号,在滋阴补虚的疗效之外,其防癌抗癌、直接补精、补血、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等也有神奇功效。 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使其成为全国涉及用到石斛类的制药厂和保健品加工企业原料命脉。

  现代科技验证铁皮石斛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刺激唾液分泌,抗疲劳,耐缺氧,辅助抑制肿瘤等作用。因此,铁皮石斛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草药,又是可观赏性很高的兰科植物。

  石斛属于气生兰科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历代中药典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拾遗》等都有记载;以新鲜或干燥茎入药,具有滋阴清热、养胃生津、补肾益精之功效。兰科石斛属植物在我国约有60余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及华南、西南和缅、越、泰等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铁皮石斛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阴处,古人常悬索崖壁或射箭采集。

  石斛中有药用作用的分别为:铁皮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和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是著名的“霍山石斛”原植物之一,被认为是石斛中的上品,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治早期癌症的作用。 

  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它生长于海拔500至1000米,相对湿度在60%-75%,林间透光度在60%左右,生长季节温度20-25℃,冬季气温9-12℃,在无霜多雾,年降雨量为1100-1500毫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及石灰岩上。铁皮石斛常年饱云、雾、雨、露滋润,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生物习性,神秘莫测。 

  所以人们说它一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和悬崖峭壁上的阴面崖缝间。铁皮石斛通过风及虫传播繁殖,从种萌发进入到商品阶段需2-3年才能采收。由于铁皮石斛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繁殖极为困难以及人们的过度采挖,野生铁皮石斛资源濒临枯竭,国家已将铁皮石斛列为一类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药材物种,并大力鼓励人工大面积栽培铁皮石斛,变野生为家种,以保障铁皮石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段俊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在药用石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殖和利用方面已有深厚的积累,并在人工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研发出了铁皮石斛集约化高产种植新技术。提高了铁皮石斛的产量,缩短了种植周期,利用该技术,可以在我国大部分南方地区推广铁皮石斛种植。本片将从基质的选取、湿度以及光线控制这三方面着重阐述。

  相关知识

  铁皮石斛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根据其生长习性,铁皮石斛栽培地宜选半阴半阳的环境,空气湿度在8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地区,人工可控环境也可。树种应以黄桷树、梨树、樟树等且应树皮厚有纵沟、含水多、枝叶茂、树干粗大的活树,石块地也应在阴凉、湿润地区,石块上应有苔藓生长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质。 

    2.繁殖方法 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小苗或采用分株繁殖法。石斛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因春季湿度大、降雨量渐大,种植易成活。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石斛,剪去3年以上的老茎作药用,二年生新茎作繁殖用。繁殖时减去过长老根,留2-3厘米,将种蔸分开,每株含2-3个茎,然后用山林中腐熟土大棚遮阴栽培。 

    3.田间管理

    (1)浇水石斛栽植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

    (2)追肥 石斛生长季节应注意追肥,可用腐熟的花生鼓、菜籽饼、过磷酸钙等加入河泥等混合物撒在根部,此外尚可用0.05—0.1%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

    (3)整枝 每年春天发新芽前,结合采收老茎将丛内的枯茎剪除,并除去病茎、弱茎以及病者根,栽种6-8年后视丛蔸生长情况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4.采收加工

    (1)采收每年春末萌芽前采收,采收时剪下三年生以上的茎枝,留下嫩茎让其继续生长。

    (2)加工因品种和商品药材不同,有两种方法:

    ①将采回的茎株洗尽泥沙,去掉叶片及须根,分出单茎株,放入85℃的热水中烫l-2分钟,捞起,摊在竹席或水泥场上暴晒,晒至5成干时,用手搓去鞘膜质,再摊晒,并注意常翻动,至足干即可。

    ②也可将洗尽的石斛放入沸水中浸烫5分钟,捞出晾干,置竹席上暴晒,每天翻动2-3次,晒至身软时,边晒边搓,反复多次至去净残存叶鞘,然后晒至足干即可。 

  铁皮石斛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草药,又是可观赏性很高的兰科植物。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小苗,适地山区铁皮石斛种植,形成一个以铁皮石斛育苗、栽培、加工、营销等产业化的高效农业。

篇二 麝香石斛種植
[每日农经]种植石斛市场前景好,一年就卖上30万

  [每日农经]长在石头上更值钱的金钗石斛 20170214 

  本期节目内容:介绍了种植石斛市场前景好,一年就卖上30万。贵州赤水因为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而被世人所熟知。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广袤的山石之间却隐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植被,它身材纤细矮小,可身价不菲,当地人更是叫它“救命仙草”:金钗石斛。金钗石斛在贵州赤水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它们生长在悬崖峭壁和岩石上,资源十分稀少。今天我们就和您一起打开这扇财富之门,掀开它的神秘面纱。敬请收看种植石斛市场前景好,一年就卖上30万(《每日农经》 20170214 长在石头上更值钱的金钗石斛)

      

  

  

  

   

  贵州赤水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峦叠嶂,峡谷幽深,壮观而神秘,因为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而被世人所熟知。不为外人所知的是,广袤的山石之间却隐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植被,它身材纤细矮小,可身价不菲,当地人更是叫它“救命仙草”。今天我们就和您一起打开这扇财富之门,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篇三 麝香石斛種植
大陆中药行业研究

大陸中藥産業 趙伯琪

大陸中藥行業産業導讀

中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最早起源于中國,是中國祖先的智慧結晶。最早的中藥,指的是傳統經典所記載的天然物,其來源除了天然植物外,還包括部分可以藥用的動物和礦物。目前現代化中草藥的藥材都來自植物;而一般人所稱的中草藥,即國外所稱之的草藥(Herbal Medicine)或植物藥(Botanical Drug)。 現代中藥行業按照上下游分布,可以分爲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三個子行業,大陸的中藥材種類衆多,原料豐富,大陸中藥出口絕大部分以上游中藥材爲主;相對而言,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則出口較少。隨著中藥的藥理和醫療效果逐步在全球範圍得到廣泛認同,中藥行業開始步入國際化市場。

中藥産業技術面概况

一、中藥及藥理概述

中藥(亦稱漢藥),是以中國傳統醫學典籍爲基礎的藥物的總稱,中藥在使用前一般都需要經過炮製,其最早的醫藥典籍是《神農本草經》,其中記載了包括來源于動物、植物和礦物的365種藥物。隨著近年來對中藥作用本質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一個更爲科學的概念:中藥就是由中醫藥理論指導應用的藥物的總稱。中藥不但包括草藥、飲片,而且包括從傳統藥物中發現的新的活性成分和組分。它與目前所謂“西藥”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它的臨床應用是基于中醫藥理論。

206

中國股市産業工具書

(99%)(1%)(20%)(28%)(3%)

207

大陸中藥産業 趙伯琪

中醫藥理論: 四性、五味

四性又稱四氣,就是寒、熱、溫、凉四種藥性。疾病有熱症和寒症之分,一般說來,能治熱症的藥物大多屬于寒性或凉性藥,如寒性的黃連、黃柏、大黃能清熱、降火、解毒。能够治療寒症的大多屬溫性或熱性藥,如熱性的附子、幹薑、小茴香能暖中散寒。溫與熱、寒與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寒、凉藥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陽症、熱症疾病的治療。溫、熱藥多具有溫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陰症、寒症的治療。有些平性藥物只是藥性比較緩和,但也具有偏寒或偏熱之性,因此也屬于四氣之內,如某些補藥、理氣藥、利尿藥等。

中藥的四性中,寒與熱屬質的不同;寒與凉、溫與熱則屬同一性質而程度不同,其臨床選用有一定的靈活性。中藥四性是指導中藥臨床應用的重要標準之一,古醫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的規定,可見四性分辨的重要。當然,除四性之外,有些草藥性質居中或兼有各性,在藥典上被標明爲性“平”,即該類藥無明顯偏性或者說使用時無明顯針對性。

相對于四性,五味可表現得較爲直觀,五味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藥,作用也有共同之處,如辛味藥能發散、能行氣血,適用于表症和氣滯血瘀等症;苦味藥能瀉能燥,適用于熱症和濕症;酸味能收斂,適用于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適用于便秘、腫塊、瘰癘等症;甘即甜味,能補能緩,適用于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症;但兩者必須綜合運用。如同樣是寒性藥的黃連和浮萍,由于黃連味苦、浮萍味辛能降火,浮萍却能疏散風熱。同樣是甘味的黃芪和蘆根,溫性的黃芪能補氣、寒性的蘆根却能清熱除煩。 歸經

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也是中藥的用藥規律。藥物歸經是以臟腑經絡學說爲基礎的。藥物歸經的理論基礎主要有臟腑辯證理論、六經辯證理論和衛氣營血辯證理論。而歸經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歸經法、相關歸經法、病因歸經法和定向歸經法。

藥物的歸經同其治療作用有密切的關係。藥物對所歸的經其治療效果就

208

中國股市産業工具書

明顯,對其它經的治療小或無。如寒性藥物可清熱,而其中的黃芩善清肺熱,黃連長于清熱,黃柏偏于清下焦熱,决明子又偏于清肝火等。這都是由于藥物的歸經不同,因而其作用的臟腑經絡也不同。同歸一經的藥物,又因清熱不同的藥性,有補瀉、升降浮沈不同的作用與趨向。如黃芩、幹姜、百合、葶藶子、杏仁、蘇子等均歸肺經,都可以治療肺經的病變,但其作用却不同。如黃芩主要清熱,幹姜主要溫肺寒,百合主要補肺陰,葶藶子主要瀉肺實,杏仁主要宣肺止咳,蘇子主要降氣平喘。還有一些藥物可以同時歸入數經,說明該藥對數經病變都有治療作用。如山藥歸脾、肺、腎經,其作用能補脾止瀉,養肺益陰,補腎固精,石膏歸肺、胃二經,有清肺熱與清胃熱的作用。 根據藥物的歸經理論,對一髒或一腑的治療有顯著作用的,同時又對其它藥物有引入某一臟腑作用的藥物,稱爲引經藥。

表一、引藥

十二奇經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太陰脾經 足陽明胃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少陰腎經 足太陽膀胱經 手厥陰心包絡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厥陰肝經 足少陽膽經

資料來源:元富上海收集整理

引藥

桔梗、升麻、葱白、辛夷

白芷、石膏 升麻、蒼術 白芷、石膏、葛根 細辛、黃連 木通、竹葉 肉桂、細辛 羌活 柴胡、丹皮 連翹、柴胡

柴胡、川芎、青皮、吳茱萸

柴胡、青皮

209

大陸中藥産業 趙伯琪

二、中藥的分類

中藥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爲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 中藥材

中藥材是指可以直接藥用的中藥資源,包括藥用植物、藥用動物和藥用礦物三大類。根據統計,大陸的中藥資源已達12772種,其中藥用植物種類最多,約占全部種數的87%;藥用動物占12%;藥用礦物則不足1%。藥用植物資源包括藻類、菌類、地衣類、苔蘚類、蕨類及種子植物等植物類群。

表二、大陸中藥材種類

植物類中藥材(種) 根莖類 200-250 果實種子類 180-230 葉類 50-60 全草類 160-180 花類 60-70 皮類 30-40 藤木類 40-50

資料來源:元富上海收集整理

動物類中藥材(種) 無脊椎類

昆蟲類 魚類 兩栖類 爬行類 獸類

30-40 30-40 40-60 40-60 40-60 40-60

礦物類中藥材

總計 70-80

大陸幅員遼闊,分布著種類繁多、産量豐富的天然中藥材資源。

表三、大陸中藥材區域分布

區域分布

東北區 華北地區 華東地區 華中地區 華南地區 西南地區

野生類

黃柏、防風、龍膽、蛤蟆油

黃苓、柴胡、遠志、知母、酸棗仁、

黨參、黃芪、地黃、山藥、金銀花

連翹

貝母,金銀花、延胡索、白芍、厚蝎子、蛇類、夏枯草、蟾酥、柏子朴、白術、牡丹皮 仁 茯苓、山茱萸、辛夷、獨活、續斷、

蜈蚣、龜板、鱉甲、半夏、射幹

枳殼

何首烏、防己、草果、石斛、穿山

砂仁、檳榔、益智、佛手、廣藿香

甲、蛤蚧

黃連、杜仲、川芎、附子、三七、

麝香、川貝母、冬蟲夏草、羌活

郁金、麥冬

栽培種植類

人參、鹿茸、細辛

210

篇四 麝香石斛種植
贵州中药材概况

贵州中药材概况

品种优势 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现有中药品种4802种,其中植物药材4419种、动物药材301种、矿物药材82种,中药材种类数位居全国首列。中药材蕴藏量达6500多万吨,民族药品种1500余种。属贵州省的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半夏、石斛、何首乌、天然冰片、重楼等数十个品种。目前,全省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77个,种植面积达200万亩。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中药材发展现状 目前,贵州省中药材家种栽培品种在原有40余种基础上,又增加了如下近40个品种:淫羊藿、半夏、太子参、天冬、黄精、重楼、百合、薏苡、瓜蒌、姜黄、射干、玉竹、冰球子、毛慈姑、

银杏、喜树、丹参、头花蓼、芦荟、五倍子、薯蓣、玫瑰、百合、浙贝母、北板蓝根、白花前胡、柴胡、白及、灵芝、草乌、知母、猫爪草、花椒、姜、山苍子、大果木姜子、金铁锁、倒提壶、苦荞头、乌骨鸡、鹿、乌梢蛇等。

其中,经国家中医药局考察后在贵州建立定点药材生产基地13个品种,18个基地,这些品种是石斛、半夏、杜仲、龙胆、茯苓、吴茱萸、天冬、黄精、金银花、苦荞头、冰球子、白芍、桔梗,支持资金达250万元(不含地方匹配资金)。"十一五"期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拟达150万亩。

大方县中药材发展概况

大方特殊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孕育着极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贵州乃至我国著名的传统药材产区。按上世纪80年代大方县中药普查资料记载,全县自然分布的中草药植物就达1583种,另外还有药用动物62种、药用矿物15种,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特殊,大方县的原产中药材品质普遍较好,如天麻、龙胆草、半夏、杜仲等知名地道药材在上世纪就被批准属于国家出口免检产品,“大方天麻”更是驰名海内外。2008年,“大方天麻”被正式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产品,2009年,大方县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一、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大方县成立了中药办等管理机构,并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及补充意见》、《关于推动中药产业发

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天麻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表明我县中药材的发展十分重视。

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和农工党省委的关心支持,《大方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及天麻、刺梨、半夏三个专项规划(2010-2020)》已出台,并通过省科技厅及农工党省委组织的专家论证,并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和批准执行。

大方历史上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种植经验比较丰富,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4.64万亩,其中:杜仲、黄柏、桃、银杏等大桩乔木药材1.2万亩;仿野生天麻种植1.7万亩;刺梨种植1.4万亩;半夏400亩;草乌、金银花、前胡、独活等3000亩。

部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也相继成立并逐步发展壮大,如:九龙天麻公司、云龙天麻公司、高源天麻种植药场、青草湖公司、绿色产业公司、金维宝公司等,全县已有4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组织,这标志着我县中药材个体私营商户正在蓬勃发展。

我县中药材产品开发已现雏形,成功开发了礼品盒装天麻、天麻胶囊、天麻粉、天麻酒、天麻饮料、天麻素、天麻颗粒、食得乐颗粒、保鲜天麻等产品,一些产品已获得省卫生厅食卫字批准文号。2009年,大方中药材产量达到2000吨,中药材及其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在建设方面,加紧建设年加工刺梨3万吨的刺梨加工厂,积极筹建以半夏加工为主的中药材加工厂、天麻饮料加工厂、天麻深加工厂和天麻酒厂技改扩能等项目;在科研方面,精心引进“贵农2号”、“贵农5号”、“贵农7号”三个优良刺梨品种,积极开

展野生刺梨选育、天麻仿野生种植、天麻伴生菌生产、刺梨规范化种植和野生药材驯化种植等课题研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县中药材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土保持。从2010年至2015年,每年发展林下种植天麻3000亩,实行滚动发展,到2015年达到1.5万亩;每年发展半夏种植1000亩,实行滚动发展,到2015年达到5000亩;每年发展生态刺梨种植2万亩,到2015年达到10万亩以上;每年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每年种植金银花0.3万亩以上,到2015年达到

1.5万亩以上;每年发展钩腾、草乌、前胡等种植2万亩,到2015年达到8.5万亩。

二是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的发展,确保农户不受损失。从2010年至2015年,逐年建设和扩建半夏、天麻、刺梨、中药饮片等加工项目,并建设物流中心和集贸市场。

三是创造优良的种质种源,通过GAP、地理标识保护产品等认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药材种植基地水源供应和交通便利。

国家项目投资方向:

一是扶贫开发项目。省扶贫办已下达了大方县羊场镇的整村推进试点项目,投资1000万元支持农户的天麻种植。依托这一项目的机遇,大力推进天麻的规模种植,同时加大深度加工开发,壮大全县天麻产业。

二是依托企业带动。“贵州金维宝刺梨开发有限公司”首期投资6000万元,计划建年加工能力3万吨的刺梨加工厂,现已开工建设。我们将结合该项目的启动,依托有关的种植项目,紧抓刺梨基地建设,到2015年达到10万亩以上。

三是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毕节生态功能区建设等项目,推进金银花基地建设。大方县金银花自然分布广,有些优良的品种资源,据科研部门的专门调查,其中有一品种的有效成分之一绿原酸含量是国家药典的4倍以上,是道地的优良种源。我们将依托毕节地区生态功能区项目建设、石漠化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道地金银花的种植,到2015年建基地1.5万亩以上。

四是农工民主党帮扶的支持,推进半夏基地建设。大方县半夏品质优良,要积极从扩大地方种源建设入手,推动半夏种植发展,力争2015年达到5000亩以上的种植规模。

篇五 麝香石斛種植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1]

1发展形势

2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 指导思想

▪ 基本原则

▪ 发展目标

3主要任务

4保障措施

发展形势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

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编辑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动传统技术挖掘、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促进中药材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确保中药材市场供应和质量。

【麝香石斛種植】

发展目标

【麝香石斛種植】

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指标为: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主要任务

(一)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基础上,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家底。

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专栏1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

1.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推进31个省(区、市)约1000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国家、省(区、市)、县(市)三级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2.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每个省(区、市)建设2—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地)、县(市)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

3.全国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

护区10个,药用动植物园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5000种以上,迁地保护药用物种6500种以上,离体保存药用物种种质7000种、共10万份。

(二)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基地,保障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

专栏2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

1.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设100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篇六 麝香石斛種植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概述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发展形势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动传统技术挖掘、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促进中药材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3.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确保中药材市场供应和质量。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具体指标为:【麝香石斛種植】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

——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

——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

——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主要任务

(一)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基础上,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家底。【麝香石斛種植】

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专栏1 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

1.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推进31个省(区、市)约1000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国家、省(区、市)、县(市)三级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2.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每个省(区、市)建设2—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地)、县(市)建设监测和信息服务站点。

3.全国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10个,药用动植物园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原生境保护药用物种5000种以上,迁地保护药用物种6500种以上,离体保存药用物种种质7000种、共10万份。

(二)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重点针对资源紧缺、濒危野生中药材,按照相关物种采种规范,加快人工繁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常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基地,鼓励野生抚育和利用山地、林地、荒地、沙漠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生态基地,保障中成药大品种和中药饮片的原料供应。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中药材。【麝香石斛種植】

专栏2 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

1.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设100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

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2.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创新中药、特色民族药等方面100种常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结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防沙治沙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建设50种中药材生态基地。

3.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选用优良品种,建设5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规模化繁育基地。

4.中药材产区经济发展。培育150家具有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种植基地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培育50家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

(三)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

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开展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 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形成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加大在适宜地区推广应用的力度。

突破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一批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繁育瓶颈,支撑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选育优良品种,研发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植养殖、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优势,加强协同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材功效的科学内涵研究,为开发相关健康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3 中药材技术创新重点

1.中药材基础研究。系统掌握50种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以及环境和投入品使用对中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形成理论体系。

2.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继承创新。建立100种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产地加工标准化技术规范。

3.濒危稀缺中药材繁育技术突破。开发2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的大规模繁育技术。

4.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发展。选育100个优良中药材品种,开发50种中药材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突破人参、三七等中药材的连作障碍,开发50项中药材测土配方施肥、硫磺熏蒸替代、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

(四)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

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支持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

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因地制宜,共建跨省(区、市)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

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

专栏4 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专项

1.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培育。培育发展5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骨干企业,重点扶持10家年 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现代中药材生产领军企业。

2.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建立50个跨省(区、市)的中药材规模化共建共享基地。

(五)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结合药品标准提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制工作,规范中药材名称和基原,完善中药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建立较完善的中药材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中药材质量整体控制模式,提升中药材质量控制水平。

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保障水平。

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药品检验机构人才队伍、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专栏5 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标准提高和完善。制修订120种中药材国家标准;完善农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建立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建立50种药食两用中药材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完成10种野生变种植养殖大宗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质量一致性评价。建设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中药材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

2.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大宗中药材的全过程追溯体系。

3.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材检验检测能力,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六)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

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构建全国性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提高。

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性中药材生产信息采集网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 加强中药材供应保障。依托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专栏6 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建设由1个国家级中心、50个区域中心、300个工作站组成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推进技术共享。

2.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由1000个信息站点组成的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

3.中药材供应保障。提高国家应急储备能力,建立100种常用中药材的国家储备。

(七)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完善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为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

体系。

专栏7 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专项

1.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健全200种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

2.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在中药材主要产区、专业市场及重要集散地,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开展社会化服务。

保障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推动完善中药材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管理,规范种植养殖中药材的生产和使用。完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应明确中药材原料产地,使用濒危野生中药材的,必须评估其资源保障情况;鼓励原料来源基地化,保障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中药质量安全。

(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评价指标和办法,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建设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三)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维护中药材流通秩序,加大力度查处中药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交易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严禁销售假劣中药材,建立长效追责制度。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对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和地方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鼓励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的信贷投放,为集仓储、贸易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

【麝香石斛種植】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强中药材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六)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推动企业合作,促进市场稳定,按规定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和物流管理认证。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优质中药材的社会认知度,培育中药材知名品牌,推动建立现代中药材生产经营体系和服务网络。

(七)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做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宣传工作,按照国际公约主动开展和参与濒危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合法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方认可的中药材标准,促进中药材国际贸易便利化,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中药材基地。

(八)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篇七 麝香石斛種植
中药材百科

一 人参

人参——百草之王.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现在参田的那种人工的不怎么值钱,但是野生的十年的就要上千元,嘿嘿 买的时候要注意

二、田七

田七: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人参补气,田七补血,药理作用上可与人参并驾齐驱,价格是根据头数来的,好的差不多1000元/kg左右

田七的功效与作用:具有降压、调脂、免疫调节、活血通脉、养生抗衰、消炎镇痛等作用,药理分析,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古药书说田七“功同人参”确非虚妄之词。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因而常食田七,不仅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而且对冠心病、心绞痛有预防功能。无病的人服用后可起预防冠心病和滋补强壮作用

三、雪莲花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

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

四、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唐代开元年间道家经典《道藏》一书把铁皮石斛列为九大仙草之首,若不是人参灵芝这种人工培育的没什么价值,那么铁皮石斛的价值说不定还在人参之上,就是现在铁皮石斛也被称为“救命仙草”价钱应该在1000元/kg左右

铁皮石斛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主要产地是浙江乐清,云南,广州等亚热带地区,长江以北也有种植

附;九大灵药:铁皮石斛、天山雪莲、千年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

五、何首乌


麝香石斛種植相关热词搜索:野生麝香石斛种植方法 淘宝麝香石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麝香石斛種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麝香石斛種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4501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