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白发藓如何繁殖

白发藓如何繁殖

2017-07-05 09:49:2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白发藓如何繁殖(共7篇)苔藓的繁殖与应用技术[农广天地]苔藓的人工繁殖与应用 201607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苔藓随处可见,河流两边、树干上、甚至坚硬的石壁上,都有它们的影子。因为苔藓身材娇小,又随处可见,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苔藓却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研究发现...

篇一 白发藓如何繁殖
苔藓的繁殖与应用技术

  [农广天地]苔藓的人工繁殖与应用 20160711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里,苔藓随处可见,河流两边、树干上、甚至坚硬的石壁上,都有它们的影子。因为苔藓身材娇小,又随处可见,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苔藓却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苔藓能够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家居装饰或者绿化使用。因此,苔藓的人工繁殖与应用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为您介绍苔藓的人工繁殖与应用技术。(《农广天地》 20160711 苔藓的人工繁殖与应用)

  

  

  

  

  苔藓:小植物大作用

  苔藓植物门属于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藓纲和角苔纲。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最大的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简单的种类,与藻类相似,成扁平的叶状体。

  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它分布的范围极广,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成片的苔藓植物称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现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

  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组成的。苔藓植物的受精必须借助于水。

  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可作为鸟雀及哺乳动物的食物,有助于形成土壤苔藓植物,可以积累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浮尘,分泌酸性代谢物来腐蚀岩石,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它可以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子为单层细胞结构,容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较为敏感。

  它也可以用作肥料及燃料。泥炭藓可以用作肥料有可以增加沙土的吸水性,还也可以晒干作为燃料,用来发电。

  它还可用来包扎花卉、树苗等,既通风又保湿。有些种类的泥炭藓还可以做草药,能清热消肿,治疗皮肤病。

  市场前景

  最近苔藓微景观生态瓶在年轻人中十分的流行,一盆绿意盎然、缤纷多彩的“微景观”,不仅可以装点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还有助于调节情绪,疲惫、烦躁时捧在手上欣赏一番,仿佛一下子就被引入一个简单、纯净的童话世界,让人暂时忘却了城市生活的喧嚣和压力,心情也随之变得宁静、愉悦。

  一个玻璃瓶、一些小摆件,加上苔藓,一个漂亮的苔藓微景观就完成了,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一点也不难。并且相比起肉肉,苔藓真的是非常的好生养。在封闭的容器中养植,只要每天开盖通风10分钟即可,完全担得起“苔坚强”的美名。

  享受DIY乐趣

  苔藓微景观会选用一些植物与苔藓进行搭配造景,造景植物一般包括:狼尾蕨、网纹草、罗汉松、铜钱草、袖珍椰子等。此类植物形状美观、颜色翠绿且生长环境与苔藓类似,喜欢湿度较高的环境。特别是蕨类植物最常用到。

  常见的苔藓微景观,其造景用的配件玩偶以动漫电影里的模型为主,另外,小桥流水,小蘑菇、沉木、小栅栏、鹅卵石、河川沙等都是常用的配件。这些小配件被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苔藓微景观布景中,取到丰富景观的作用。

  在苔藓微景观中,常用的造景苔藓包括:白发藓、翁苔、大叶藓(翡翠莲花)、石山山苔藓、小金发藓、假发藓(髢苔)、匍匐生灰藓等。

篇二 白发藓如何繁殖
苔藓怎么养?苔藓微景观制作和养护常识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植物的需求持续增长。现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不断追求美观时尚和新颖独特。应运而生的苔藓微景观产品正满足了这一需求。苔藓微景观是以苔藓为主要绿化主体,通过创意设计组成艺术构图,以微缩精致的表现手法,利用苗木的局部或枝叶等与苔藓进行搭配造景,配合一两件玩偶小摆件,表现出一幅微型的生态景观特写。一般放置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可随意摆放在客厅、书房、办公桌等处。苔藓微景观是近年新兴的一种创意布景方式,其外形精致小巧,既适于摆放,又适于作礼品。相对于现有的一般植物盆栽和手工艺作品,微景观产品作为纯手工打造的绿色作品,更有构建寓意、更有艺术范儿、更有生命活力,更有收藏价值。 

  1、苔藓怎么养?苔藓的选择与养护 

  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够抓紧泥土,有利于保持水苔藓的铺养多采用移植法和栽植法,移植法即在长期阴湿的墙角或河边,选择生长良好的苔藓,用移植铲带薄土铲起(土层厚度小于0.5cm)装入塑料袋中保湿取回,充分保湿可在袋内维持1周左右不枯黄。栽植法即把苔藓揉碎,均匀的铺洒在盆土上,轻轻压实,喷水浇透[1]。常用的苔藓有白发藓、朵朵藓和星星藓。白发藓适用于微景观中的草地,具有细密绿的特点。朵朵藓学名未知,朵朵生长,故取名朵朵藓。朵朵藓适用于微景观中的山峦,坡地造型,也可以用作草地。星星藓也学名未知,因形似星星,人们取名星星藓。星星藓用途较广,可以用于草地,也可以作为矮小绿植造景。 

  苔藓的养护管理十分关键,最主要的是要保持苔藓正常生长所需的湿度 ,及时补充水分,每天洒水两次,以湿透土皮为度,不可积水。苔藓对光照的要求不高,但在天气炎热时应尽量避免在日光下暴晒,同时避免长期避光,适度的光照有利于其生长。培养过程中以10~30℃生长良好,体色翠绿观赏价值较高,随温度的升高在25~30℃生长最为旺盛[2]。 

  2、背景植物的选择与养护 

  背景植物可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意境进行选择搭配,考虑到瓶栽空间有限,且瓶内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光线较弱的特殊小气候环境,背景植物应选择株型低矮、喜湿、生长缓慢、耐阴或半耐阴的观叶植物,主要为蕨类植物,如狼尾蕨、铁线蕨、肾蕨等,这些小型植物不仅形状美观、颜色翠绿而且生长环境与苔藓类似,可以较好的共存。 

  蕨类植物喜阴耐湿,生长期应注意保持足够的空气湿度。夏季湿度约为80%,冬季湿度约为60%。避免闷湿和干热,在夏季通风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环境中空气清新。并且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散射光,强烈的阳光会使蕨类植物变黄甚至整株干枯,但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细弱而且颜色浅淡。生长最适温度为15~27℃,最忌受热,夏季气温27℃以上时应喷水雾降温,并注意通风防闷热。越冬温度5~10℃,低于5℃及时加温防冻。

  3、苔藓常规养护方法 

  光照 

  苔藓微景观的植物一般喜爱阴暗,不能全天候强烈的直射阳光,一般可选用以下几种方法:6~8小时的台灯照射;全天室内自然光;1~2小时的日照(最好是选日出或日落)。 

  湿度 

  苔藓植物喜好潮湿环境却害怕水淹,而制作器皿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小环境来维持植物的生活稳定。但过量浇水也是不可行的,浇水的频率应根据室内实时温度调节。每周的水量根据每个器皿的不同在60~400mL之间,时间以傍晚浇水为最佳,要对准植物根部浇水。浇水应以泥土微润,叶子挺拔为准。浇水时最好选用纯净水,以免自来水和矿物水中的矿物质伤害苔藓。如果因故离开数日,最好浇水后用保鲜膜封好瓶口以保持水分。 

  空气 

  为了更加接近自然的生长状态,如果是有盖子的容器,最好每天打开盖子让它自然通风1~2小时。如没有盖子,需切忌长期吹风,以免流失水分太快导致植物干枯。 

  苔藓养护 

  苔藓比较特殊,它的生长环境需要很大湿度,主要靠叶子吸收水分,因为只有假根,如果浇水不够,叶子会发白,只需要喷水即可恢复,但如果浇水过量叶子会枯黄,假根会烂掉。 

  植物保护 

  微景观中的植物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按照需要的立意和构图适当修剪,其中苔藓不需要修剪,一旦发现瓶中有老叶、残腐叶片一定要及时从叶柄处剪下并用镊子夹出,防止污染。 

  霉菌处理 

  因为长期处于湿润环境下,有可能会滋生少许霉菌,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紫外线来杀死,即用散射光照射3~5小时。 

  苔藓微景观制作方法:

  1常用造景素材 

  苔藓微景观制作通常以造型别致的器皿,铺设一些土壤和砂石,配置苔藓等绿色植物,最后再加上一些小摆设,辅以无限的创意与灵感,造就一个个奇妙独特的微型景观。制作过程中,具体选用下列素材: 

  1.1常用土壤 

  苔藓微景观中使用的土壤类别很多,常用的有轻石、赤玉土、陶粒、水苔等。轻石容重较小,能浮于水。其表面粗糙且有很多气孔,在园林种植中主要用作透气保水材料,以及用作土壤的疏松剂。一般有大颗粒轻石和小颗粒轻石(

  1.2常用器皿 

  在微景观制作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器皿材质和形状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密封瓶、悬挂瓶、创意瓶和传统鱼缸等类型。一般选择玻璃材质或者陶瓷,对于形状和造型根据造景需要、个人喜好等进行灵活选择。

  1.3常用苔藓 

  市面上苔藓的种类多种多样,常用的苔藓主要有以下几种:白发藓垫状丛生,表面上带有一点苍白至灰绿色的感觉,茎直立或微微弯曲,非常适合用于微景观中的草地;朵朵藓的名字由某淘宝卖家取得,暂时还没有任何的学名,非常适用于微景观中的山峦建设和坡地造型,也可以用作草地;星星藓因形似星星而得名,用途十分广泛,可用做土地,也可作为矮小植株造型。 

  1.4常用植物 

  除了苔藓植物,制作微景观还选用一些绿色植物进行整体配置。网纹草因叶子呈网纹状而得名,一般有红色和绿色之分,耐阴性极强,冬季寒流侵袭时要放在温暖的地方避免冷风。千叶兰喜爱温暖湿润环境,需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润,因长得十分密集需要分株后再使用。狼尾蕨不耐高温也不耐寒冷,要保持土壤的湿润,一般2~3天浇1次水即可。袖珍罗汉松喜爱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惧寒,不能积水,也不能阳光直射,需要经常浇水。袖珍椰子喜半荫,最好放在窗边明亮处,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避免周围空气过于干燥。袖珍变叶木喜高温、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应置于阳光充足的南窗及通风处。 

  1.5制作工具 

  在微景观的制作中,一般需要用镊子、砂勺、尖嘴壶、喷雾器、小型铲、小型耙、刷子等工具。镊子用于铺设苔藓和清理杂质,铺设轻石或装饰沙需要用砂勺,尖嘴壶注水后浇透植物根部,植物整体洒水需要借助喷雾器。当然,为了清洁方便可以使用一次性桌布和一次性手套。 

  1.6制作配件 

  在微景观制作中有很多的玩偶可用于创作,一般用地最多的是龙猫系列。龙猫源自于宫崎骏老师的一部动漫《龙猫》,是一部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喜欢的人也特别多。龙猫系列中各种造型的龙猫和小梅特别受欢迎。此外,小琪猫咪、小蘑菇、造型小品也使用得比较多。 

  2、苔藓微景观一般制作方法 

  在苔藓微景观制作前,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重点和主景等关系,在确定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再考虑主景的选用(

  现以主题“唯夏”的苔藓微景观作品为例,具体阐述其一般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本作品所用的器皿材质是高硼硅玻璃,规格是直径约15cm,高约15cm,所用材料有苔藓、观叶植物、龙猫、土壤介质、装饰石和沉木。

  (1)放入轻石,数量应为瓶底高度的1/6左右,起到隔水的作用,轻石应该铺薄薄1层就行,否则会影响瓶内空间效果。

  (2)放入水苔,将水苔撕成小块均匀的铺在轻石上,只要薄薄1层就可以,用手指或勺子按压平整。

  (3)放入种植土,将种植土设为斜面,遵循前低后高的原则,后景部分种植土约为前景的2~3倍,要有层次感。

  (4)用喷壶浇透所有种植土,但务必控制好水量,积水位不可高于轻石层。可用镊子拨开土壤确认土壤已经湿润。

  (5)先铺好最靠里面的苔藓,铺种苔藓整理成合适的大小并剔除掉污垢,将苔藓按照藓页的同一个方向铺种。

  (6)用镊子夹住植物的根部,呈45°角将植物斜插入种植土用另一只手扶住植物上端部分,将镊子慢慢抽出,最后用镊子将根部周围的土壤填压紧实。

  (7)继续植入背景植物,方法同前,种背景植物会遇到根系过长的问题,可将根部修剪掉2/3后进行栽种,新的根系会在土壤中继续萌发。

  (8)在留白处用配套工具铺入装饰砂石,营造小路或者沙滩效果,此步需要耐心操作以免砂石四处都是。

  (9)继续铺入装饰沙,方法同前,按照不同的方式营造河流、水潭、河滩等不同的场景。

  (10)在适当的位置放入主题公仔及小装饰物,过程要有耐心,这样出来的成品才好看。做好后,用小喷壶小心的喷湿植物,注意不要喷到蓝沙上,影响美观。 

  苔藓怎么养?苔藓微景观养护要点:

  制作完成后,需将苔藓微景观放在室内有明亮散射光处养护。不久瓶内就会形成湿润的小气候,叶片蒸腾的水分在瓶壁上凝结,沿瓶壁流下,供给植物根部循环吸收利用。在日常养护中如发现瓶中每天早晚出现雾气的时间超过1小时,说明瓶内过于潮湿,需加强瓶内通风;如果瓶壁上无水珠,即需沿瓶壁浇少量水。瓶栽植物需要一定的光照,如果摆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则要注意经常挪至阳光下接受光照。 

篇三 白发藓如何繁殖
苔藓种植

材料:主角就是苔藓啦,买了大灰藓和白发藓,但看来各种品种的苔藓形态完全不同,大灰藓都是整块的,各种地形都可以种植,白发藓就太散乱了,只能平面操作了,有空试着弄个太极图看看,应该不错。

Hypnum plumaeforme 大灰藓(羽枝灰藓) 拍了两张微距

下面正式开始种植:

首先,底层铺设赤玉土,目的架空土层,不让多余水分滞留,导致苔藓腐烂。赤玉土用在盆底和混在土中,磨损是最低的,可持续好几年不散架,如纯粹的用它,几个月报销成粉末,没有之一。

加松鳞,松树皮不怎么吸水,防止上面的土层倒吸水

加橡树叶,填补松树皮的高低,也是阻隔层,烂了就是肥料。

底部铺设完成,正式加主要土层,用普通营养土+绞碎干松针+蛭石,尽可能做到松软富含腐殖质,模拟天然环境,禁止动物肥,假根植物用动物肥都要兵解飞升的。干松针,橡树叶,专业卖兰花的店都有,我买来种蓝莓的,剩了非常多,没想到这次用到了。

放摆件,这个部分按个人喜好来,大的东西一定要先埋了它,小的肯定是完成了苔藓铺设再放的。加入缓释肥,反正不烧根,一般植物纯粹用它基本可以确定是营养不良的料,所以我买了一堆没用过几次,都用鸡BB去了,那个给力。

干苔藓+铝线=小山洞,苔藓被偶泡湿了

几颗石头当山丘

突发奇想,剪个瓶子当水潭,正好有个墨绿色的洗发水瓶,一刀咔擦了。

【白发藓如何繁殖】

继续加土,摆件上多抹点。

主要土层中不建议使用泥炭,那个干太快,湿了呢保水太厉害,不利于苔藓生长,但最后表面建议薄薄铺一层,几毫米呀不影响大局,因为铺了泥炭后,苔藓特别容易扎根,比不铺的扎根快。

最后铺设苔藓,便完成了,还剩一些大灰藓,辅佐白发藓搞个太极试试。

偶的山洞,苔藓太牛了,看上去就是个孔,没洞的感觉了。。。

架空土层的效果,多余水分被隔离,等蒸发了就是加湿了,植物要湿润不是喷的水灵灵,那个烂的最快。

篇四 白发藓如何繁殖
常见苔藓植物的识别

常见苔藓植物的识别【白发藓如何繁殖】

时间:2010-5-15 21:05:37 来源: 作者:周云龙 点击次数:4146

藓类是苔藓植物门中最大的一纲,约有15 000种,占苔藓总数(23 000种)的65.2%.我国约有500余种,占我国苔藓总数的70%.它们分属于三个亚纲,即泥炭藓亚纲(Sphagnidae)、黑藓亚纲(Asdreaeidae)和真藓亚纲(Bryidae)。前两个亚纲各有一目一科,真藓亚纲最大,有12—19目,50—80余科,600余属.

怎样才能较准确地识别很矮小的藓类植物呢?首先要弄清藓类的主要分类依据及其名词术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于放大镜和显微镜等工具对藓类植物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到内部地进行观察比较,以确定其科、属、种.本文试从藓类的外部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细胞结构三个方面彼此结合起来识别最常见的藓类植物科属的方法,以供初学者参考试用.

从藓类植物体的外形特征上识别

(一)藓类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藓类的配子体就是它的绿色营养体,全为“茎叶体”,没有叶状体.藓类配子体的形态特征对于藓类的分类鉴定要比孢子体更为重要.欲判断一定的科属,可抓以下几方面的形态特征:

1.生长状态和分枝形式

藓类的生长状态主要有五种类型,即直立(丛生或稀生),如丛藓科、真藓科、葫芦藓科和金发藓科等;倾立;匍匐生长,如青藓科、绢藓科;既有横卧的茎,也有直立或倾立的枝,如提灯藓科等;主茎紧贴基质(树皮等),枝茎悬垂,如悬藓;还有的为塔式倾立,如塔藓。

藓类配子体的分枝形式也有多种,主要有叉状分枝,羽状分枝,有的还具鞭状分枝,不规则分枝和树状分枝等数种.还有些种类茎无分枝。

2.叶序和叶形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藓类的叶序为螺旋排列,但常有2、3、5、8纵列的不同.此特征也是科属分类的依据之一。如明显呈2列的如凤尾藓;3列的如水藓;5列的如提灯藓,8列的如葫芦藓.

藓类的叶形在分类上也很重要,常见的有披针形、舌形、椭圆形、卵形和圆形等.有些科属叶形特征明显,如镰刀藓的叶弯曲如镰刀,燕尾藓的叶基部明显下延成叶耳;塔藓的叶具扭曲的长尖;牛舌藓的叶基部阔卵形,而上部为长舌形;凤尾藓的叶具前翅背翅。

此外,叶在茎枝上排列的疏密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呈紧密覆瓦状排列,如绢藓、鼠尾藓.有些科属的叶在茎枝上皆朝向一个方向弯曲,如曲尾藓具此特征.

3.光泽和颜色

一般说藓类叶为绿色,但其深浅和色调则有差异.特别是有些科属的叶在光下有明显的绢丝光泽,如绢藓科等。有的为灰白色或灰绿色,如白发藓,黄绿或灰绿的如灰藓,黑绿或深绿的如紫萼藓等。

(二)藓类孢子体的形态特征

藓类的孢子体是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组成的。分类上主要以孢蒴和蒴柄为鉴别特征。 从形态上看藓类的孢蒴有球形、梨形、圆柱形和葫芦形等多种。大多数藓类孢蒴的台部不发达,与壶部的界限不甚明显。但丝瓜藓、真藓和葫芦藓几个属的台部则较发达,尤其是长蒴藓的台部长度可达壶部的2倍以上。大多藓类的孢蒴对称,但葫芦藓的孢蒴基部歪斜不对称。

孢蒴上的蒴帽也常作为识别特征,如葫芦藓为兜形,且基部膨大成勺状,金发藓为钟形或兜形,但边缘常具金黄色毛等。

孢蒴的生长状态也不相同。有的直立生于蒴柄顶端,如丛藓类;有的是弯曲或垂倾,如葫芦藓、真藓;还有的为倾立或平列,如镰刀藓等。

蒴柄一般较长,但少数种类极短,如泥炭藓和黑藓;蒴柄大多直立,但也有不少是弯曲的,如曲柄藓的蒴柄常呈鹅颈形弯曲。

从藓类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结构上识别

藓类的生活环境及其所形成的群落结构常可作为识别藓类科属的依据之一。例如水生藓类多属水藓科和柳叶藓科;在干旱裸露岩面上多为紫萼藓、缩叶藓;仅生于土壤上的藓类常见有丛藓科、真藓科、葫芦藓和金发藓科,葫芦藓还常和长蒴藓在火焚烧过的林地上形成繁茂的群落。生于树干基部者最常见的为绢藓,它还常生于阴湿岩石的薄土层上;小墙藓多生于石灰质墙缝中等。我国南方马尾松林下常有疣白发藓和地衣中的石蕊属结成群落,我国北方和西南高山的针叶林下常有塔藓、大拟垂枝藓和赤茎藓群落,东北的冷杉树干上多有小白齿藓群落等。

从藓类的细胞结构和显微特征上识别

藓类的细胞结构(主要是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显微特征是识别科属种的最主要依据。现将其主要的名词术语举例概述如下:

1.叶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藓类的叶细胞从形态上可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等轴形,包括圆形、方形、圆方形、多边形和长方形。其细胞的上下两端平截。

另一类型为长轴形,包括菱形、狭长形和线形等。细胞的上下两端尖削。

藓类叶细胞的壁多为平滑,但也有不少种类的胞壁具疣或乳头。疣仅为胞壁部分的加厚隆起,其中又有单疣、密疣、粗疣、马蹄形疣等多种、乳头则是胞壁和胞腔同时突出或隆起。

藓类的同一叶片上的细胞多不一样,一般是上部细胞较下部细胞小,但少数种类则相反而是基部细胞小。有的叶缘细胞无分化,有些则有一至数层细胞有明显的分化。有的叶缘全缘而有的有齿。特别是有些科属的叶细胞结构具如下特征:如银叶真藓(真藓)的叶上部细胞白色,下部细胞绿色;白发藓叶厚,但仅在中部有1—2层小形绿色细胞排列成数列,它们的外面都有大形无色的数层细胞所包围。

泥炭藓的叶是由小形的绿色细胞和大形且胞壁具螺旋加厚的死细胞所构成。

还有一些科属的叶基部两侧角的细胞往往大形且无色透明或橙黄色有别于其它部分的细胞,即为角细胞的分化,如绢藓等。

藓类的叶多具一条中肋,其中有的很宽,几乎占据全部叶片如白发孢;有的中肋长,并突出叶尖外,如紫萼藓、银叶真藓、金发藓等;也有的不达叶尖而稍短;有的中肋尖端弯曲为其显著特点,如羊角藓;还有少数科为两条短弱的中肋,如绢藓科和灰藓科;叶无中肋者如水藓和泥炭藓。

此外,有些科属叶片腹面具多列纵长的栉片以别于各科,即为金发藓科。

2.蒴齿

大多数藓类的孢蒴具蒴齿。许多种为二层,如葫芦藓;有些为单层,如小金发藓;有的蒴齿直立,如小墙藓;有的则向右斜旋,如葫芦藓;有些则为多次左旋,如扭口藓,有的蒴齿的齿条为16,另一些则为32或64。齿片有的具深浅不同的二纵裂,如凤尾藓等。另有一些齿片上具齿毛、空洞或疣等。总之,藓类的蒴齿在分类上为其重要特征之一。

【白发藓如何繁殖】

除上述一些主要的藓类识别特征外,其它还有蒴盖,孢子的形态,茎的解剖结构,假根以及鳞毛等均在藓类的鉴定中有重要作用。

最后应当强调,在鉴别藓类植物时,要注意把外部形态、生态习性和细胞结构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比较。一般说,前两方面是从宏观上观察,用以初步判断其科属。而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结构和其它显微特征是最后确定其属种的最重要依据。只要我们基本上掌握了以上识别方法和一些最基本的名词术语和分类特征,就可借助有关的工具书(藓类志或检索表等)正确地查出和识别一些最常见的藓类。

2003-09-02 自《生物学通报》1985年第3期

篇五 白发藓如何繁殖
4种苔藓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研究

4种苔藓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研究 摘 要:对尖叶匐灯藓、细叶小羽藓、南亚灰藓和绿叶白发藓4种藓类进行干旱胁迫,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对其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苔藓植物的耐旱能力依次为绿叶白发藓>南亚灰藓>细叶小羽藓>尖叶匐灯藓。

关键词:苔藓;干旱胁迫;叶绿素;耐旱

苔藓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之一,其中不少种类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能够生长在裸露的岩壁和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在当今旱灾日益频发的情况下,对苔藓植物的耐旱能力进行研究,筛选出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苔藓植物,应用于环境绿化中,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不同的苔藓种类,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差异较大。有的苔藓能忍耐持续数月的干旱,有的苔藓却只能生长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在缺水状态下,苔藓植物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有的种类能继续保持旺盛的生长,有的种类生长停滞,处于休眠状态,但不会死亡,遇到降水又恢复生机,而有的种类则会枯死。苔藓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存活并从失水中恢复生机的能力,可以通过失水后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来观察[1]。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植物的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水分不足可引起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发生变化,因此,利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以指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2]。

试验筛选了4种分布比较广泛的苔藓植物作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观察其在不同的水分状态下的生长状况和表现,并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筛选了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南亚灰藓(Hypnum oldhamii)和绿叶白发藓(Leucobryum chlorophyllosum)4种藓类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选择在苔藓植物生长旺盛的冬春季节进行,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杭州植物园科研圃地的塑料大棚里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地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试验期间的气温变化范围为 -3 ℃~25 ℃,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 30% ~ 80%。 在 6 cm×6 cm 的穴盆内覆土 5 cm厚,分别种植等量的均匀一致的试验材料,缓苗一周后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设5组水分处理方式:处理1为1周浇1次水,处理2为2周浇1次水,处理3为3周浇1次水,处理4为4周浇1次水,处理5为不浇水。试验设3次重复。期间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分别于试验开始2个月和4个月后各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95%乙醇浸提法[3-4],分别在645 nm和665 nm的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然后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状况 干旱胁迫下尖叶匐灯藓的生长状况表现不佳,在没有萌发新枝前,所有的处理都出现叶片萎蔫现象,其中处理 1 和处理 2 虽然叶片萎蔫,但未出现植株枯黄现象,浇水后叶片立即恢复正常;处理 3在干旱胁迫 3 个月后出现少量植株枯黄现象,处理 4 有一半以上植株枯黄,处理 5 在干旱胁迫 4 天后即开始出现叶片萎蔫现象, 2 个月后开始出现枯黄现象, 4 个月后全部枯黄。1月份,处理1盟发出大量新的植株,叶片舒展,不再出现萎蔫现象;处理 2萌发新枝的量为处理1的 2/3,也未出现萎蔫现象;处理 3 萌发新枝的量为处理 1 的 1/4,在 1 个浇水周期的后 1 周开始出现萎蔫现象;处理 4 和处理 5 都没有萌发新的植株。可见尖叶匐灯藓喜水分充足的环境,干旱超过

/ /

2 周就会对其生长造成危害。

南亚灰藓处理 1 叶片一直保持舒展状态,但在干旱胁迫后期出现烂根现象,有一半植株枯黄;处理 2 叶片微卷,后期也出现少量烂根现象, 1/3植株枯黄;处理 3 叶片微卷,无烂根现象,叶片无枯黄现象;处理 4 叶片微卷,无烂根,但也有少量叶片枯黄;处理 5 在 2 周后叶片开始微卷, 2 个月后叶片强烈卷曲,3个月后开始少量枯黄,试验结束时一半枯黄,一半残绿。由此可见南亚灰藓喜适度干旱,不耐水湿。

细叶小羽藓处理1长势良好,无枯黄、萎蔫,12月份开始长出大量孢子体,1月份萌发大量新枝;处理2长势良好,也无枯黄萎蔫现象,但是萌发的孢子体和新枝数量比处理1少;处理3后期出现少量枯黄现象,萌发的新枝和孢子体为处理1的1/4;处理4有一半枯黄,植株卷缩,萌发少量孢子体和新枝;处理5在1个月后开始出现植株卷缩,2个月后开始出现枯黄,4个月后全部枯黄。由此可见,细叶小羽藓喜欢湿润的环境,干旱会抑制其新枝和孢子的萌发。

绿叶白发藓处理1和处理2在干旱胁迫后期全部枯黄、腐烂,只有植株基部1/3 处保持绿色;处理3和处理4也有少量腐烂现象,植株顶端枯黄;处理 5 一直保持绿色,无枯黄腐烂现象,但也没有萌发新枝。由实验可见,绿叶白发藓是一种极不耐水湿的苔藓,喜欢利水的环境,最好种植在有一定坡度的坡面上,或者不易积水的岩石表面。

2.2 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分别于干旱胁迫 2 个月和 4 个月时各测定一次叶绿素含量,尖叶匐灯藓处理4、处理5因植株枯黄未萌发新枝,所以未测定其叶绿素含量。

由上图可见,干旱胁迫 2 个月时,南亚灰藓、细叶小羽藓、绿叶白发藓以处理 3 的总叶绿素含量为最高,尖叶匐灯藓以处理4为最高。干旱胁迫 4 个月时,处理 2 的总叶绿素含量普遍比处理1要低,除南亚灰藓仍旧以处理 3 为最高外,其余几种总叶绿素浓度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由上图可见,尖叶匐灯藓在干旱胁迫4个月时处理1和处理2的总叶绿素含量比干旱胁迫2个月时都有所上升,处理3有所下降。南亚灰藓在4个月时每个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比2个月时都有上升,但以处理3的增加量最大。细叶小羽藓在4个月时处理1、2、4总叶绿素含量比2个月有上升,处理3、5下降。绿叶白发藓在4个月时处理1和处理5总叶绿素含量比2个月有上升,处理2、3、4下降。

3 讨论

苔藓植物属于变水植物,随着环境的干燥可将植物体内的含水量降得很低,以休眠的状态生存;一旦环境条件变适,又可以迅速地吸收水分,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同时,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来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如许多苔藓能通过叶片的卷曲或改变叶片的方向而减少水分蒸发,叶片的毛状叶尖可反射入射的光照而减少水分蒸发,同时防止过强的辐射对苔藓植物的伤害等。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尖叶匐灯藓的耐旱能力较弱,需要充足的水分,叶片极易萎蔫,但是萎蔫后并不会立即枯死,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干旱适应后,其萌发的新枝耐旱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南亚灰藓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浇水过多反而容易导致烂根;细叶小羽藓喜水分充足的环境,/ /

/

干旱会影响其孢子体和新枝的萌发;绿叶白发藓的耐旱能力很强,能忍耐长时间的干旱,不耐水湿,水分过多会导致植株腐烂,但长期的干旱会影响其新枝的萌发,因此应种植在利水而又有一定空气湿度的环境中。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由于严重缺水,常常造成细胞质的破坏,叶绿素也会发生降解,李涛等研究表明,耐旱性强的植物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而抗旱性弱的则持续缓慢上升[5]。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干旱处理2个月后,4种苔藓的叶绿素含量基本上都是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从上升的幅度来判断其耐旱性的顺序与上述结果相同;而干旱处理4个月后的结果并未显现出与耐旱性很好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与露地栽培有很大关系,可能是苔藓具有很强地从潮湿空气环境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所致。

篇六 白发藓如何繁殖
植物学习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生物学——植物学部分练习题

第十章 生物类群及其多样性

一、名词解释

物种概念(种的概念);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并能进行交配,产生能育的后代,有一定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林奈。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单词组成。①属名,

名词,首字母大写。②种加词,形容词。完整学名在后附上命名人姓氏或缩写。

病毒; 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

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溶菌性噬菌体; 也称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

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溶原性噬菌体; 亦称温和噬菌体,其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

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但是,

溶原性噬菌体有时也可以脱离宿主DNA进入溶菌周期,从而在宿主细胞内

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小的环状DNA分子,为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藻殖段;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营

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小

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核质体;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区、拟核或

核基因组等。

原植体植物;即叶状体植物,为茎叶体植物的对应词。结构比较简单,为单细

胞或者是多细胞丝状体或叶状体,无根、茎、叶分化,称为原植体。低等植物

也叫原植体植物。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

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

颈卵器;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1层颈壁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和膨大的

腹部(多层壁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组成。

原丝体;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称原

丝体。【白发藓如何繁殖】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原始类群的配子体为块状或圆柱状,

埋于或半埋于土中,通过菌根获取营养(如石松);多数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为

扁平的叶状体,具叶绿体,能独立生活。

植物的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单

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大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特化成珠领、珠鳞、珠托和套被,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

叶球,其上着生1-数枚裸露胚珠,为裸子植物的雌球花。

小孢子叶球;小孢子叶聚生成小孢子叶球,其上着生2-多数小孢子囊,为裸子

植物的雄球花。

二、填空题

1. 现代分类学的奠基人是 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 林奈 。

2.五界分类系统是由美国的生态学家 R. Whittaker 提出的,他将地球上的生

物分为 真菌界 、 植物界 、 动物界 、 原生生物

界 、 原核生物界 五个界。

3.一般病毒的结构是由 蛋白质 和 核酸 构成。很多动物病

毒在衣壳之外还有 核衣壳 。

以细菌作为寄主的病毒特称为 噬菌体 。

4.细菌常见的形态有 球形 、 杆形 、 螺旋形 三种。

5.细菌以 二分裂 方式繁殖,多数细菌能在遭遇不良环境时产生 孢子 以度过不良环境。

6.地衣是真菌与绿藻或蓝藻的共生体。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是 子囊

菌 。

7.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 。

8.真菌门包括 子囊菌亚门 、 担子菌亚门 、 半知菌 、

接合菌 、 壶菌亚门 共五个亚门。

9.苔藓植物一般分为 苔纲 、 藓纲 和 角苔纲 三个纲。

10.蕨类植物一般分为 石松亚门 、 真蕨亚门 、 松叶蕨(裸

蕨)亚门 、 水韭亚门 和 木贼(楔叶)亚门 五个亚门。

11.裸子植物一般分为 苏铁纲 、 松柏纲 、 银杏纲 、 红豆杉纲 和 买麻藤纲 五个纲。

三、选择题

1. 藻类植物归为一大类的原因是: D

A.它们是真正属于单元发生的一个分类群

B.它们在结构和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光合器、储存物、细胞壁)

C.它们是多元发生的,并表现出一致的生活史

D.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都是一群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2. 有关红藻和褐藻、绿藻的不同点的论述,其错误的选项是: B

A.色素体内有没有叶绿素d B.植物体有没有细胞的分化

C.在色素体中是否具有藻胆素 D.在生活史中是否出现不具鞭毛的生殖细胞

3. 蓝藻门和红藻门的共同特征是:B

4. A.细胞结构基本相同 B.在色素的成分方面比较接近

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无性生殖过程中形成各种孢子

5. 藻类植物中色素体内含有的色素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在下列有关色素的论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D

A. 在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a,c 的是硅藻门、 褐藻门。

B. 在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a,b 的是绿藻门和裸藻门。

C. 在色素体内含有藻胆素的是红藻门和蓝藻门。

D. 在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 a,d 的是红藻门和甲藻门。

6. 藻类植物中细胞壁的形态及结构也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下列有关细胞壁的论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B

A. 大多数甲藻门的细胞壁具有由纤维素组成的甲块

B. 各种藻类植物的细胞外面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

C. 硅藻门植物的每一个细胞均由两半套合而成,细胞壁含有硅质

D. 将藻类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加以比较,细胞壁的成分和高等植物最相近的是绿藻门

7. 下列疾病中只有 D 属于病毒病?

A.鼠疫 B.霍乱 C.破伤风 D.禽流感

8.下列藻类不属于原核生物蓝藻门的只有_ C _。

A.颤藻 B.鱼腥藻 C.水绵 D.念珠藻

9.海带属于褐藻门,而紫菜属于 C 。

A.甲藻门 B.裸藻门 C.红藻门 D.硅藻门

10.真菌门接合菌亚门产生的无性孢子是 B 。

A.游动孢子 B.孢囊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11.稻瘟病病菌属于一种真菌类型病原物。分类学上属于 D 。

A.鞭毛菌亚门 B.子囊菌亚门 C.担子菌亚门 D.半知菌亚门

12. 系统植物学的研究认为:苔藓植物是进化的盲枝,其原因是: B

A.它们没有真根,只有假根 B.它们在生活史中以配子体占优势

C.它们不具有维管组织 D.有性生殖依赖水作为媒介

13.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B

A.苔藓植物主要生长在潮湿处,而蕨类植物常生长在干处

B.苔藓植物不是维管植物而蕨类却是维管植物

C.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之分而蕨类植物却有根茎叶之分

D.苔藓植物是颈卵器植物而蕨类植物却不是颈卵器植物

14.苔藓植物体形很小的主要原因是: C

A.它们生长在非常潮湿处,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无法长大

B.它们生长在非常潮湿处,光线不足,难以自养

C.它们不具有能够输导水分、无机盐及养分的组织

D.有性生殖离不开水

四、是非题

1 裸藻门植物的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壁,故名裸藻。 T【白发藓如何繁殖】

2 甲藻门植物都有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而成的细胞壁,故名甲藻 F

3 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鞭毛 F

4 硅藻门植物细胞的色素体中,叶绿素a 和 b 的含量较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多,因此色素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F

5 硅藻门植物的细胞壁是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的。T

6 硅藻门植物的细胞壁含有果胶质和纤维素。F

7 硅藻的细胞在分裂多代后以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原来的大小。T

8硅藻分裂时,子细胞大小能够保持和母细胞基本一致。 F 9在松藻的生活史中仅产生一种二倍体的植物体,故没有世代交替现象。T

10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形态及结构上均十分相似。F 11绿藻门水绵属藻体(营养体)细胞一般为二倍体。 T 12衣藻的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时进行。T

13红藻门植物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不具鞭毛。T

14褐藻门植物的生殖细胞均具有两条顶生的等长的鞭毛。F

15真菌门接合菌亚门菌丝体无隔,无性孢子没有鞭毛。T

16子囊菌亚门的酵母菌一般为单细胞。 T

17苔藓植物的孢子体是单倍体。 F

18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雌雄异株的。 F

19蕨类植物许多叶片的边缘或叶片的背面见到的浅黄色小圆点其实就是它的花。 F

20胎生狗脊和其他蕨类植物不同,其孢子囊的孢子可以直接发育成孢子体。 T 21裸子植物多数为高大的乔木,归因于其无限维管束的次生生长。 F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推测绿藻门植物是高等植物的祖先? 有相似的细胞壁成分,都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都含有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光合产物均为淀粉;运动细胞具顶生、等长双鞭毛。

2.简述藻类的共同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自养;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构成;合子不经过胚,直接发育成植株。

3.真菌分哪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接合菌亚门:无真正菌丝体,菌丝不具横隔,无性孢子不具鞭毛。

子囊菌亚门:菌丝有横隔,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子实体称子囊果。担子菌亚门:菌丝有横隔,担孢子生于担子上。半知菌亚门:多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未发现。

壶菌亚门:无真正菌丝体,菌丝不具横隔,无性孢子具鞭毛。

4.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是什么?分哪几个门,每个门的特征及代表植物。植物体有茎叶分化,但无真正的根;具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颈卵器和精子器;合子发育成胚;配子体占优势;孢子萌发经过原丝体阶段。

篇七 白发藓如何繁殖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作为一类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已得到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在利用苔藓指示监测环境污染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并建立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技术和方法。

我国也有用苔藓来监测大气污染的研究,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生态指示法,即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其外部形态来估计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定量监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监测的对象主要是so2等气态污染物,在重金属监测方面的研究很少,在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以及污染物对超微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不足,研究范围较为狭窄。因此,用化学分析法定量研究,与用生态指示方法定性研究相结合,并研究苔藓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苔藓对大气重金属的吸附规律,在监测大气污染方面有重要意义。

据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苔藓种类、生长状况及分布特征的调查,初步揭示苔藓生态特点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其次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苔藓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苔藓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筛选出了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苔藓品种,以作为用苔藓植物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基础。再次采用一种简易的定性和定量识别区域性大气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苔袋生物监测方法对重庆市南岸、九龙坡、江北和北碚天生桥大气质量状况进行监测,揭示出监测区域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规律及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各调查点苔藓植物的种类、出现频率及多度

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金佛山、天生桥、龙车寺、北温泉、山耳崖等地苔藓植物种类丰富、生长旺盛;来凤、槽上等地苔藓植物种类少、长势差。调查区域内最常见的苔藓植物品种有娟藓属、青藓属、麻羽藓属、鳞叶藓属、灰藓属、卷柏藓属等。

各监测点苔藓植物中污染物的台量变化为:青木关>天生桥>北温泉>龙车寺>来凤>山耳崖。由此将各样点按相对污染程度的大小分3级,其中污染区为青木关、天生桥;轻度污染区为龙车寺、北温泉、来凤;清洁区为山耳崖。此外,按污染类型,本实验所调查的6个样点可分为4类,清洁区为山耳崖;汞污染区为北温泉和龙车寺;铜镍污染区为青术关和天生桥;锌污染区为来凤。

不同种类的苔藓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力不同,通过对同一样点中不同苔藓种类对重金属的相对富集能力的比较发现,在本研究所调查样区采集的各种苔藓中,对汞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卷柏藓属、阔叶小石藓、鳞叶藓属、娟藓属、灰藓属等。对铜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阔叶小石藓、细叶小羽藓、卷柏藓属、麻羽藓属等。对镉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阔叶小石藓、拟草藓、鳞叶藓属、青藓属、卷柏藓属、娟藓属、麻羽藓属等。对铅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青藓属、卷柏藓属、娟藓属、麻羽藓属、阔叶小石藓、拟草藓、鳞叶藓属等。对锌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阔叶小石藓、薄罗藓属、细叶小羽藓、拟草藓、青藓属、卷柏藓 属、娟藓属、麻羽藓属等。对镍吸附力较强的苔藓种有:青藓属、

卷柏藓属、娟藓属、麻羽藓属、阔叶小石藓、美喙藓属、鳞叶藓属、白发藓属等。其中,阔叶小石藓、鳞叶藓属、娟藓属、拟草藓、青藓属、卷柏藓属、麻羽藓属等苔藓种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力都较强。几种常见的苔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卷柏藓属>娟藓属>麻羽藓属>鳞叶藓属>青藓属,这可作为大气环境监测中苔藓监测材料的选择的依据。

本试验对各样点采集的苔藓植物中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种苔藓之问的元素相关性很好,因此在苔藓生物监测过程中,如果难以采集同一种苔藓植物,可以采集其它苔藓植物品种替代,但必须进行种间校正,得出校正因子。

不同苔藓植物对汞和镉的吸附等温线具有共性,即苔藓植物对重金属汞、镉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吸附特征都能够用Line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很好的拟台,但以Langmuir方程拟合苔藓对汞离子的吸附特征效果最佳(r=0.9708-0.9926),以Frendlich方程拟台苔藓对镉离子的吸附特征效果最佳(F=0.9617-0.9996)。用Langmuir方程拟合计算得到的饱和吸附量因苔藓植物品种而异,苔藓植物对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介于23.702-456.201mg/g之间,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介于31.118-259.917mg/g之间,各种苔藓植物对汞、镉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猫尾藓>毛尖燕尾藓>大灰藓>大粗枝藓>卷叶鞭苔>南方小锦藓>大羽藓、东亚曲尾藓>曲尾藓。总的来说,卷叶鞭苔、东亚曲尾藓、曲尾藓和尖叶美喙藓苔藓对汞和镉的吸附量

均比其它种类的吸附量小,但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各种苔藓植物对汞和镉的吸附都未达到最大吸附量。

苔藓植物对Hg的吸附过程划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即苔藓植物对Hg的吸附量在反应开始的0.5h内吸附量迅速增加,在2h时基本达到最大值,2h以后增加十分缓慢,基本没有变化。这说明苔藓植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是一个主动快速的过程。卷叶鞭苔、东亚曲尾藓和曲尾藓吸附汞离子较其他种类慢,浓度吸附能力低于其他种类,表明其对汞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其它苔藓种类弱,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形状有关。苔藓植物对汞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可用指数(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普遍拟合,但南方小锦藓、毛尖燕尾藓和尖叶美藓对汞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用指数方程拟合效果更优(F=0.9250-0.9353)。

与吸附过程类似,苔藓植物对Hg的解吸过程也分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反应阶段。同样,快速反应在开始的2h内迅速完成,基本达到最大解吸量,慢速反应阶段解吸量增加很慢,直到后来基本不发生变化。但在相同条件下,卷叶鞭苔、东亚曲尾藓和曲尾藓比其他种类的解吸量更大。卷叶鞭苔的解吸量约为其吸附量的1/4.东亚曲尾藓和曲尾藓的解吸量占其最大吸附量的比例也较其他种类大,说明它们吸附的金属离子更容易释放出来。这进一步证明这几种苔藓对金属汞离子的吸持能力比其它种类弱。 本试验筛选出大羽藓、南方小锦藓、猫尾藓、大粗枝藓、大灰藓、毛尖燕尾藓、扁平棉藓、尖叶美喙藓为对金属离子吸附能

力强的苔藓品种,但在具体苔藓生物监测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状况进行选择。

各监测点的苔袋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比对照点缙云山高,说明它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九龙坡区的Hg. Cu、Cd、Pb、Ln、Ni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区域,江北区、南岸区和天生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监测时段内各监测区域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在时间上的变化不大。

大气污染物干湿沉降规律为:在对照区,汞的平均沉降速率是

8.50ug.m-2.mon-1,干沉降约占62%;天生桥汞的平均沉降速率是12.50ug.m-2.mon-1,干沉降约占59%;南岸、江北和九龙坡汞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ll.OOug.m-2.mon-1、11.25ug.m-2.mon-1,和12.75ug.m-2.mon-1,于沉降均占58%。该结果表明与降水量无关的污染物从大气向地面做转移过程的干沉降占总沉降的59%,说明同湿沉降相比,干沉降虽然没有那么集中,但因作用时间长,其达到的总的效果也与湿沉降相当。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监测点的总体大气污染程度有协同作用,并没有主导的污染物,总体污染程度会随每种污染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用第一主分量数值对各监测点污染程度排序为:九龙坡>天生桥>江北>南岸>缙云山。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各监测点相对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为:缙云山为清洁区;天生桥、南岸、江北为轻度污染区;九龙坡为中度污染区。评价结果表明,在各功能区中,污染严重的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


白发藓如何繁殖相关热词搜索:南亚白发藓 白发藓怎么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发藓如何繁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发藓如何繁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54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