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养殖

2017-07-04 11:34: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黄鱼养殖(共7篇)在深海养殖大黄鱼养殖前景好效益高 【解说】:大黄鱼来到在深海的新家,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人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接下来就是食物问题。为了让大黄鱼吃好,特意给它们准备了冰鲜鱼。【采访】:张聪聪:这就是我们喂大黄鱼的青专鱼,学名叫鲐鱼,记者:这种鱼海里很多吗?张聪聪:这种鱼很多的比较廉价,我们就当饲料鱼。...

篇一 大黄鱼养殖
在深海养殖大黄鱼养殖前景好效益高

 

  【解说】:大黄鱼来到在深海的新家,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人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接下来就是食物问题。为了让大黄鱼吃好,特意给它们准备了冰鲜鱼。

  【采访】:

  张聪聪:这就是我们喂大黄鱼的青专鱼,学名叫鲐鱼,

  记者:这种鱼海里很多吗?

  张聪聪:这种鱼很多的比较廉价,我们就当饲料鱼。

  【解说】: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黄鱼是食肉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平时也就吃些小鱼小虾。这些饲料鱼营养一点不比小鱼小虾差,可就是个头大了点,不处理一下大黄鱼就很难下口。为了让大黄鱼吃着方便,工人们特意把饲料鱼绞碎,做成可口的饭菜给大黄鱼,可大黄鱼就是不领情。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浜大黄鱼养殖基地技术员 张聪聪:喂下去,鱼不来吃的,整片的饲料就漂在水面上了。

  【解说】:白忙乎了一通,大量饵料白白浪费掉了,还污染海域环境。更让人发愁的是,大黄鱼吃不好怎么能长好呢?按说新家没问题,这里水质很好,网箱里水流也不大。大黄鱼为什么不上来吃饭呢?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这大黄鱼白天很少露出水面,只有在没有太阳直射的时候或者晚上才出来。这也难怪,大黄鱼本是深海鱼,一般在10米以下活动,即便是在深水网箱里,这种生活习惯也没有改变,它们平时喜欢在网箱下层游动,强光对它们来说是一种伤害。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浜大黄鱼养殖基地技术员 张聪聪:太阳出来以后光线强了,它都游到下层去了。

  【解说】:由于白天光线太强,大黄鱼宁可不吃也不上来。看来还得顺着大黄鱼的秉性来,人们试着在光线弱的时候饲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浜大黄鱼养殖基地技术员 张聪聪: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鱼在表层游动,饲料投下去,大黄鱼立马就能吃到,这样不会饵料利用率高浪费少。

  【解说】:在没有强光直射的情况下,大黄鱼采食正常了,人们随即对喂食时间进行了调整。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浜大黄鱼养殖基地技术员 张聪聪:饵料我们喂的话一天喂两次,早上是日出之前喂的,六点多一点来喂。下午是日落时间段来喂的。

  【解说】:记者在现场发现,平时我们包饺子绞肉馅也就是搅一遍,这里的饲料鱼却要搅两遍。原来饲喂大黄鱼的饵料里边还有讲究。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浜大黄鱼养殖基地技术员 张聪聪:搅一次的话饵料喂下去可能鱼没有吃到过一会就沉下去了,就浪费掉了。搅两次饵料撒下去会漂着。鱼吃饱了下去了饿了还可以上来吃,这样不会浪费,饵料利用率就高了。

  【解说】:怎么能让大黄鱼吃好,这里边门道可不少。天天和大黄鱼打交道,人们逐渐了解了大黄鱼的秉性脾气,在饲喂上也更加精细。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浜大黄鱼养殖基地技术员 张聪聪:我们喂鱼的时候先少量喂一点,把鱼引上来,引上来以后再大量地喂。大部分吃饱了以后,我们又要慢慢地喂了,这时候有一部分小鱼弱鱼没有吃到,这样慢慢喂也能吃到。

  【采访】

  记者:这样照顾到比较强壮的,比较弱小的都能吃到。

  张聪聪:对,这样喂的话比较均匀,鱼上市的时候大小也比较均匀。不会出现大的很大小的很小。

  【解说】:每天大黄鱼吃多吃少,得做到大心中有数,那多少合适呢?

  【采访】

  记者:吃的料多了吃的料少了。

  【采访】

  张聪聪:鱼吃完以后就游下去了,鱼没有吃饱还在上面游来游去,在找饵料吃,

  记者:这可能是说料给的不够

  张聪聪:对,第二天就再多打一点。太多了,就少打一点,这平时要多观察。

  【解说】:另外随着天气、潮汐的变化,还要及时调整饲喂量,保证让大黄鱼能吃好。

  为了不让大黄鱼饿着,工人们早出晚归,连他们的一日三餐也做了调整,早饭、晚饭提前。在深海养殖大黄鱼虽然不容易,可这里的大黄鱼生活很幸福。水好环境好,吃的也好,自然身体就好,没啥病,省得用药。不过,这毕竟是在网箱里养殖,活动空间有限,容易积累脂肪。所以,在养殖后期,还有一项工作要做。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梅英:我们是到了起捕前一个月,进行减肥处理,减肥怎么处理呢。原来是一天喂两次,现在一天喂一次,再到下半个月隔一天喂一次。

  【解说】:通过后期减少饵料供应,让大黄鱼主动觅食、多运动,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

  【采访】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梅英:大黄鱼有一个模特的身材。

上一页  [1] [2] [3] 

篇二 大黄鱼养殖
[生财有道大黄鱼]张聿钦养殖大黄鱼一年赚千万

[生财有道]大黄鱼 大财富2010.12.17  视频转自CCTV2央视二套生财有道官网

福建省宁德市自古就有“大黄鱼之乡”的美名,这里出产的大黄鱼和小黄鱼、带鱼、乌贼并称为我国传统四大海产。由于近年来的过渡捕捞和环境的破坏,野生大黄鱼的数量逐日锐减,甚至出现千金难求的市场现状。因为大黄鱼具有变色龙一样的特点,只有在无光的环境下才呈现腹部的金黄色,一旦白天或光线较强的时候捕捞,则呈现白色。张聿钦,福建宁德人,养殖大黄鱼20余年,年赚千万。

不过养殖大黄鱼的过程中,经历大黄鱼的价格下滑以及大黄鱼的疾病导致的大规模灾害,后又遭受台风的袭击,导致负债累累... ...

他是怎么改变这一状况的呢?

了解大黄鱼:

大黄鱼又称黄鱼、黄花鱼等,是一种海产大型经济鱼类,在我国海洋渔业史上曾是“四大渔业”种类之一,但因长期的过度捕捞,目前的资源量急剧下降,以致于已形不成产量。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其养殖,才能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提高商品鱼的供给能力。 

篇三 大黄鱼养殖
人工养殖大黄鱼主要生长特征观察

第 26 卷 第 3 期2011 年 3 月现 代 渔 业 信 息

MODERN FISHERIES INFORMATIONVol.26 No.3Mar., 2011

人工养殖大黄鱼主要生长特征观察

陈 成 进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 邮编:352100

【提要】 本文对宁德市人工养殖大黄鱼的主要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的440尾养殖大黄鱼的体长范围为40.2 mm~

b

309.6 mm,体重范围为0.95 g~555.9 g。以Keys氏公式W=aL,拟合养殖630 d大黄鱼的体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式为:W =0.0151 L3.066(R2=0.9992),其中b≈3,显示此阶段的人工养殖大黄鱼生长均匀,为等速生长类型。

陈成进,2011。人工养殖大黄鱼主要生长特征观察,《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6(3):24-25,29。

关键词:大黄鱼;人工养殖;主要生长特性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隶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原为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一,在我国及太平洋西部海洋渔业中,均占有重要位置。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平均年产12万t左右,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资源急剧下降,进入八十年代后已近枯竭而成为珍稀品种,引起了国内外水产界的普遍关注。为拯救大黄鱼资源,福建省宁德市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率先突破了大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难关,至1990年达到了年培育百万尾规模的生产性育苗水平。目前,仅宁德市每年培育苗种10~15亿尾,养殖网箱达20万箱左右,形成产业规模[1]。国内有关野生大黄鱼的季节生长

[2]

养殖期间,鱼种在100 g以内时,在5.0 m×5.0 m×4.0 m(6口)的网箱中养殖,达到100 g后移入10 m×10 m×5.0 m(5口)的网箱中。养殖期间,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渐减小养殖密度,具体为:体长< 50 mm时,250尾/m3~260尾/m3;体长100 mm时,130尾/m3~150尾/m3;体长150 mm时,50尾/m3~70尾/m3;体长200 mm时,35尾/m3~40尾/m3;体长≥250 mm时,20尾/m3~25尾/m3[5]。饵料以冰鲜杂鱼绞成的鱼糜为主,辅以大黄鱼颗粒配合饲料,日投饵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9%。在疾病多发季节和高温期间只投喂配合饲料或不投饵。养殖期间理化条件见表1。

表1 理化条件

项目

水温

(℃)

盐度(‰)

pH

DONH3-NNO2-N(mg/L)(mg/L)(mg/L)

< 0.10

< 0.05

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报道,有些研究者还报道了网箱养殖

大黄鱼的形态特征和小规格大黄鱼(≤100 g)的体重与体长笔者通过对人工养殖630 d大黄鱼的主要生长的关系[3]等。

参数的测定,观察研究了人工养殖大黄鱼的主要生长特征,明确了主要生长阶段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对指导大黄鱼养殖具有意义。

1.3 测定内容

指标10.4~29.924.2~28.37.5~7.93.9~7.3

养殖期间,每隔30 d定期随机抽样20尾进行测量,放

1 材料与方法

【大黄鱼养殖】

1.1 养殖时间、地点

养殖时间为2008年5月10日至2010年2月10日。2008年5月10日,购买已经在海区暂养了32 d的大黄鱼苗种10万尾(平均体长45.7 mm,平均体重1.57 g),放养于福建省蕉城区三都镇的大湾海区渔排。种群为经多代全人工繁殖的闽-粤东族的官井洋种群幼鱼。

1.2 养殖条件

文稿收到日期:2011-02-17

苗时随机抽样20尾进行测量,共测量22次440尾。体长测量用游标卡尺,称体重用电子天平。

2 结果

2.1 人工养殖大黄鱼的生长指标

人工养殖630 d大黄鱼的各项生长指标见表2。其平均体长绝对生长量从0.7 mm~23.9 mm,平均体重绝对生长量从4.29 g~50.87 g,见图1、3。其平均体长与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分别是从0.004~0.523和从0.023~1.099,见图2、4。【大黄鱼养殖】

表2 人工养殖大黄鱼生长情况表

养殖时T LW

间(d)(℃)(mm)(g)L2-L1

(L2-L1)/L1W2-W1(W2-W1)/W1

020.945.71.570.00.0000.000.0003025.769.65.86

23.9

0.5234.292.7326027.0

90.8

12.3021.2

0.3056.441.0999029.7110.523.9419.70.21711.640.94612029.9129.942.4619.40.17618.520.77415025.0153.463.8623.50.18121.400.50418022.6163.084.29

9.6

0.06320.430.32021019.3178.395.0915.30.09410.800.12824015.1179.0106.290.70.00411.200.11827012.0185.4115.336.40.0369.040.08530010.4191.2131.115.80.03115.780.13733013.0200.5149.229.30.04918.110.13836019.7209.7178.139.20.04628.910.19439024.1228.6220.0018.90.09041.870.23542027.6233.9243.875.30.02323.870.10945029.0243.1270.129.20.03926.250.10848029.8260.1316.0017.00.07045.880.17051026.3267.2366.877.10.02750.870.16154023.2274.9411.25

7.7

0.02944.380.12157018.4288.4446.4013.50.04935.150.08560013.9297.2471.568.80.03125.160.056630

11.9298.6482.571.4

0.005

11.01

0.023

注:L为体长,W为体重;平均体长绝对生长量=L2-L1;平均体长相对生长率=(L2-L1)÷L1;平均体重绝对生长量=W2-W1;平均体重相对生长率=(W2-W1)÷W1。

图1 平均体长绝对生长量

图2 平均体长相对生长率

图3 平均体重绝对生长量

图4 平均体重相对生长度

2.2 人工养殖大黄鱼的体长与体重的生长关系测定的440尾养殖大黄鱼的体长范围40.2 mm~ 309.6 mm,体重范围为0.95 g~555.9 g。以Keys氏公式W=aLb,拟合养殖630 d大黄鱼的体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式为:W =0.0151 L3.066(R2=0.9992),其中b≈3,显示此阶段的人工养殖大黄鱼生长均匀,为等速生长类型(图5)。

图5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3 讨论

3.1 人工养殖大黄鱼的主要生长特征

养殖期内,大黄鱼的平均体长绝对生长量显示,210 d~ 240 d时段为最低(0.7 mm),0~30 d时段为最高(23.9 mm),体长增长明显的阶段为0~150 d和360 d~480 d(即每年的5~ 9月份);而平均体重绝对生长量显示,480 d~510 d 时段为最高(50.87 g),0~30d时段为最低(4.29 g),体重增长的显著阶段为480 d~570 d。从表2可以看出,大黄鱼的体长与体

(下转第29页)

1979.

人员应该认识到市场新需求,培育适用的优质品种;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并加强育苗期间的技术管理,切实做好紫菜养殖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人弼.坛紫菜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J].台湾海峡,1999,18

(4):465-468.

[2]应苗苗,施文正,潘 峰.紫菜不同收割期营养成分的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09(6):1227-1228.

[3]王友松,孙建璋,饶道专.苍南县实施“8817”工程探索紫菜养

殖产业化之路[A]..孙建璋.孙建璋贝藻类文选[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279-281.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条斑紫菜的人工养殖[M].北京:科学【大黄鱼养殖】

出版社,1978.

[5]福建省水产局.坛紫菜人工养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马家海.条斑紫菜栽培与加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7]林增善.紫菜养殖技术[A]. 陆忠康.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

书[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47-867.

[8]陈昌生,翁 琳,汪 磊,等.干露和冷藏对坛紫菜及杂藻存活

和生长的影响[J].海洋学报,2007,29(2):131-136.

[9]翁 琳,陈昌生,纪德华,等.冷藏和恢复温度对坛紫菜存活

生长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4):97-102.

[10]徐 皓,加强水产机械化工程学科建设,实现渔业现代化[J].

现代渔业信息,2005(5):4-5.

[11]孙庆海,吴伯合,温丛涨,等.西湾开敞性滩涂坛紫菜产业化

的探讨[J].浙江渔业,2009(4):38-40.

[12]孙庆海,孙圆圆,饶道专,等.苍南县条斑紫菜栽培试验[J].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4):24-26.

Inserted Pole Culture Technique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and Pole Inserting Machine

SUN Qing-hai

(Wezhou Hiahu Seawed Culture Co. Ltd,Pingyang,Zhejiang 325401,China)

LIN Shu-sen

(Ocean and Fisheries Bureau of Cangnan County,Cangnan,Zhejiang 325802,China)

SUN Yuan-yuan,SUN Jian-zhang

(Cangn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angnan,Zhejiang 325802,China

(上接第25页)

重的生长有不同步性,幼鱼期表现为以体长生长为主,成鱼期则主要以增长体重为主。

3.2 人工养殖大黄鱼的肥满度

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肥满度(W/L3×100%),一般在每年的4~5月份和11~12月份较高,虽然各月份之间的波动范围较小,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与养殖大黄鱼需要储备足够的能量进行越冬和渡夏有关[5-6]。此外,由于该海区养殖网箱密度很高,在夏季高温期间和海水温度处于23℃~24℃(春夏、秋季)时段,容易发生刺激隐核虫等病害,生产者为了避免出现大量死鱼,普遍都减少投饵或停止投饵;而冬季低水温期间,养殖大黄鱼的摄食量也显著减少;所以,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期都不是大黄鱼生长的最佳时段,造成大黄鱼生长缓慢或停止,肥满度也偏低。

参考文献

[1]张彩兰,刘家富,李雅璀,等. 福建省大黄鱼养殖现状分析与对

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1):77-83.

[2]罗秉征.浙江近海大黄鱼的季节生长[J].海洋与湖沼,1966,8

(2):121-139.

[3]江 琴,林 武,陈 坦,等.网箱养殖大黄鱼体重与体长、体长

与咽喉径之间的关系[J].台湾海峡(增刊),2001,20:196-198.[4]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海水养殖[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5]陈 慧,陈 武,林国文,等.官井洋种群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形

态特征与生长式型[J].海洋渔业,2007,29(4):331-336.[6]苏锦祥.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8.

Observation on Growth Properties of Cultured Large

Pseudosciaena croceaYellow Croaker,(Richardson)

CHEN Cheng-jin

(Mindong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Ningde,Fujian 352100,China)

篇四 大黄鱼养殖
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

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大黄鱼养殖】

摘要 为了解决大黄鱼养殖中出现的饵料利用率低、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大黄鱼的摄食习性,研制了一套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研究表明:新的生态养殖系统符合大黄鱼摄食习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大黄鱼的生态养殖产业。

关键词 大黄鱼;生态养殖系统;机械结构;工作过程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 in the culture of Larimichthys crocea such as low conversion rate of feedstuff and neg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we developed the ecological culture system for Larimichthys crocea base on feeding habit .The study presented that the new system accorded with feeding habit,improved conversion rate of feedstuff and decreased cost.The result indicate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for culturing Larimichthys crocea was effective and practicable.

Key words Larimichthys crocea;ecological culture system;mechanical structure;working process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重要的海生经济性肉食性鱼类,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主要分布在中国东海和黄海南部,少数出现在南海雷州半岛东侧近海水域,俗称黄鱼、大王鱼、大鲜等,是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一[1-5]。由于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已经濒临消亡,近年来人工养殖大黄鱼产业蓬勃发展,但与之相配套的养殖机械的研究和应用步伐显得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喂养环节,粗放式的投料方式,不仅导致饵料利用率低,同时还造成养殖水域水体和底质富营养化,致使病菌滋生,导致养殖生态环境持续不断恶化,病死率上升。特定水域养殖一定年限后,养殖户不得不选择“转场”措施,这些都导致养殖成本的激增,制约了大黄鱼产业的发展。鉴于此,研制一种保护水域环境以避免养殖病害暴发[6-10]的生态养殖系统具有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

野生条件下大黄鱼食物类型广泛,既摄食浮游动物,也捕食游泳动物。相关研究记录到大黄鱼食物种类包含12个大类32种,食物门类众多表明其食性复杂,主要摄食游泳性的十足类和鱼类,浮游动物则主要以个体较大的磷虾、糠虾为摄食对象[5]。总体而言,大黄鱼是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鱼虾为主要食物来源。

根据野生大黄鱼的食性特征,养殖环境下的大黄鱼饲料一般以鱼、虾为主(如冰冻鲐鱼、参鱼),辅以粉状配合饲料,经加工后投喂[4,11]。大黄鱼饵料加工方式通常有以下2种[7,12]:一是用刀或切肉机将鱼(鲐鱼、参鱼)切成适口的鱼肉块,然后投入网箱内。该方法加工方便,在水中不易溃散,缺点是不便于

篇五 大黄鱼养殖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

【大黄鱼养殖】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

黄花鱼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犬齿,前端齿较大,但较疏,前端中央无齿。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下半部为金黄色,发光颗粒为橙黄色。背鳍浅黄褐色,尾鳍浅黄褐色,未缘黑褐色,臀、腹及胸鳍为鲜黄色,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大黄鱼曾是我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

(1)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0~3.0米。

(2)池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5毫升/升以上,ph要求在8.0~8.5之间。

(3)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4)放养大规格鱼种,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一般选择60~90克/尾的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的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 5 )池塘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小潮汛涣水困难时可投一次。若水质不好又无法进水时,也可以暂停投喂1-2天。其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

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的地方,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投喂的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若未见鱼群上浮抢食,或听下列水中摄食时发出的叫声,就不宜再投。

(6)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换水,水质好时,每天一次,反之,两次。高温季节,晚上换水最好,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大暴雨后池塘表层的比重下降明显,换水时,应把表层淡水先排出,待海区潮位较高时再进水。定间(每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要坚持每天的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又逢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有浮头不下沉的,要进水(或抽水)增氧。若发现病鱼、死鱼,或无特殊原因而摄食量明显下降的,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篇六 大黄鱼养殖
养殖大黄鱼 池塘里捡“黄金”

龙源期刊网 .cn

养殖大黄鱼 池塘里捡“黄金”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12期

一、品种介绍

大黄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俗名黄花鱼、黄瓜鱼、黄鱼、红瓜、金龙、黄金龙等,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我国及东南亚消费者喜爱,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同时为我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

大黄鱼属于亚热带海域的集群洄游性鱼类,食性广,通常生活在60米水深的海湾内。大黄鱼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有益于治疗贫血,能滋补身体而成为海水鱼类中的极品,被称为“长命鱼”。我国大黄鱼养殖始于1993年,在福建省展开并推广至浙江、江苏、广东等省。

二、市场前景

大黄鱼具有“肉嫩、味鲜、少骨”的特点,它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属高档名贵海产鱼类。尤其是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够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并对多种癌症有防治功效。对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来说,食用大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大黄鱼全身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大黄鱼有和胃止血、益肾补虚、健脾开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治疗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等症状有良好疗效。大黄鱼肝脏含维生素A,为制鱼肝油的上好原料。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胆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鱼鳔可干制成名贵的“鱼肚” “黄鱼胶”,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的功能。目前大黄鱼大部分鲜销,其他盐渍成“瓜鲞”(去内脏盐渍后洗净晒干制成“黄鱼鲞”)或制成罐头。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水鱼类捕捞量的急剧增加,野生大黄鱼濒临灭绝,而市场对大黄鱼的需求量不断上涨,因此,养殖大黄鱼是较具前景的重要产业之一。

三、经济效益分析

此处以某大黄鱼养殖基地一亩池塘养殖大黄鱼的经济效益为例进行分析。一般一亩池塘可以投放1000尾体长约为3厘米的大黄鱼鱼苗,养殖1年左右,体重可达0.6公斤左右上市的规格,成活率按80%计算,每亩产量可达480公斤左右。

1.成本投入:(1)每尾鱼的耗料量约为1公斤,饲料按3元/公斤计算,每尾鱼的饲料费为3元,则1000尾鱼的饲料成本约3000元;(2)鱼苗价格按4元/尾,鱼苗总成本为4000元;(3)人工、水田、增氧设备等综合成本每亩约4000元。每亩池塘养殖大黄鱼总成本为11000元。

篇七 大黄鱼养殖
浙江省大黄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大黄鱼养殖相关热词搜索:大黄鱼养殖技术 象山大黄鱼养殖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黄鱼养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黄鱼养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192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