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2017-07-04 09:06:4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共6篇)汇源果汁朱新礼:曾经的果汁大王最终山穷水尽?文丨李雪梅 小茗同学、味全果汁、统一红茶、康师傅绿茶……货架上的饮品琳琅满目,包装也五花八门,唯独摆放在一角的汇源果汁还是原来的包装,原来的味道。 看着桌上放着的最新财报——2015年亏损2 28亿元,朱新礼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创办汇源果汁至今,几经浮沉...

篇一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朱新礼:曾经的果汁大王最终山穷水尽?

  文丨李雪梅

  小茗同学、味全果汁、统一红茶、康师傅绿茶……货架上的饮品琳琅满目,包装也五花八门,唯独摆放在一角的汇源果汁还是原来的包装,原来的味道。

  看着桌上放着的最新财报——2015年亏损2.28亿元,朱新礼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创办汇源果汁至今,几经浮沉,或许他早就料想到了今天的这份成绩单。

  如果24年前没有下海经商,如今,朱新礼可能正在家里抱着孙子,安享晚年;如果8年前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收购成功,朱新礼也许早已退隐江湖,正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海边悠闲散步……

  然而,没有如果,朱新礼也别无选择。

  不惑之年的抉择

  1992年,朱新礼刚到不惑之年。40岁之前,他的人生目标是走仕途,40岁之后,开始从商。

  此时,邓小平正南巡讲话,鼓励人们从体制内大胆地走出去。尽管前40年好不容易从村官奋斗到外经委副主任,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但这一次朱新礼并没有太多犹豫。

  通过亲朋好友的资助,朱新礼“下海”创办了汇源公司。不到一年,朱新礼就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水果加工设备,1993年便开始出口浓缩苹果汁。紧接着,朱新礼将公司从山东搬到北京,开始探索国内果汁市场。1995年,汇源第一包250ml纯果汁成功上市并热销。

  一炮打响市场之后,朱新礼开始加速全国布局。首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接着在全国建厂,并组建全国八大营销网络。汇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断“踩油门”加速,从国内走向海外,先后同法国法能集团、美国华平集团和荷兰发展银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1992年至2007年,是朱新礼和汇源果汁的辉煌15年。在中国市场,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一半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4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的老大。2007年,朱新礼甚至把汇源带上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可口可乐的创伤

  汇源正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条“可口可乐将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一阵骚动。

  2004年,汇源曾和德隆发生过一场轰动一时的“分手”,当时朱新礼说过不会卖掉汇源,“缺钱也不卖”。如今,可口可乐的“收购风波”该如何平息?

  面对外界的质疑,朱新礼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他跑到一个山洞呆了三天,手机直接扔在了办公室。在这三天里,他回想着过去16年所做的一切。

  “这三天我是麻木的,说不上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说成功,有这么多的人不高兴、骂我;说失败,我把这个企业带到现在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再一次站在媒体面前时,朱新礼敞开了心扉。

  半年之后,商务部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这一次,朱新礼没有去山洞,而是把自己闷在了办公室。

  商务部的否决,让朱新礼措手不及,内心的算盘碎落了一地。原本,朱新礼打算收购完成后,就可以专心着手果园和水果加工的事,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 想。早在几年前,朱新礼就跑遍了全国的果品种植区,还同很多地区共同建起了“汇源果园”和“果树银行”,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投进了20亿元。

  也许,朱新礼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忽然从云端坠入谷底。没有卖掉的汇源,从发展的巅峰迅速下滑。数十亿的投资和数千亩的土地被迫重新布局,重新招募员工和经销商,重新做渠道。此后,汇源就与亏损、负债、困局和瓶颈撇不清关联。

  “病急乱投医”

  尽管和可口可乐“联姻”失败,朱新礼依然没有放弃“农业梦”。

  对他来说,20亿元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接下来的几年,汇源农业梦越做越大,耗资也从几十亿元很快累积到了数百亿元。

  一方面上游投资在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下游投入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面对康师傅、统一等饮料巨头和各地方小品牌都来争抢果汁饮料市场的蛋糕,朱新礼不得不在品牌产品、市场和销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想要全方位发展的朱新礼在手忙脚乱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汇源果汁一直以中浓度果汁产品为主打,市场份额也稳定在45%以上,但是在整个果汁饮料市场当中,高浓度果汁饮料的市场覆盖率仅占20%左右。为了抢占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汇源果汁开始“病急乱投医”。

  2009年,汇源高调推出“柠檬me”,把低浓度果汁饮料作为主攻对象;2010年又重砸50亿元推出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但都没能在市场上 引起较大的反响。并且因为推新品和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汇源2010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增至6.6亿元,净利润亏损了7224.7万元。

  在低浓度果汁市场碰壁后,汇源又转向茶饮。2011年,以1201万元的高价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及“冰茶”特有名称。然而,“旭日升”“嫁入”汇源果汁三年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处于暂时停产状态。

  2013年,汇源果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三得利中国,希望借助三得利在茶饮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来打一场翻身仗。

  然而事与愿违,汇源始终入不敷出,尽显疲态。

  救不了的“家族企业综合症”

  导致朱新礼无法实现农业梦的原因,除了病急乱投医,还有内因——家族企业病。

  从农村走出来的朱新礼,身上有着浓厚的家族和乡土情意。

  汇源从初创到壮大,朱新礼一直倚重家人和山东老乡,管理层和员工差不多有70%~80%都是山东人。长久以来,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和女婿等亲属均在汇源集团出任要职,虽然有些人担任的不是高等职位,但是他们管理的业务都很关键,使得整个家族对于企业的控制力非常强。

  作为一个家族色彩浓厚的企业,在汇源集团内部,朱新礼可谓“说一不二”。多年以来,朱新礼忙于资本运作,无暇顾及公司治理,而当意识到亲族式管理的危害时,他已经身心疲惫、无力变革,只能向外界求助。

  此时,朱新礼想到了苏盈福。

  苏盈福曾任职于吉百利公司、菲利普莫里斯中国和李锦记,拥有二十多年管理经验,管理风格以“杀尽官僚”著称,在去家族化管理上有充足经验。

  2013年7月,当苏盈福第一次正式坐在汇源会议室时,他以为这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另一座高峰。

  苏盈福上任前,汇源对主要产品营销按照事业部划分组织架构,全国市场划分20个大区,另设7个特区,苏盈福上任2个月后裁掉了所有事业部,解散了7个特区,将全国市场重新划分为7个大区。同时,还为汇源引进了不少职业经理人。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苏盈福为汇源呈上了一份不错的年报,年报显示,汇源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大增13倍。

  但好景不长,2014年上半年的中报将汇源果汁的业绩打回“原形”,2014年上半年汇源果汁销售额为19.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净利润204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4亿元下跌82%,苏盈福被迫离职。

  苏盈福辞职后,朱新礼又重新重用于洪莉、朱圣琴等元老与亲人,家族化管理重回汇源。

  尽管在后来朱新礼又“挖角”前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副总裁梁家祥,全面负责汇源果汁的生产运营,朱新礼期待着梁家祥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加强汇源高层 管理团队。但是,家族式的管理风格已经深入汇源“骨髓”,纵使职业经理人有多么高明的管理经验,当底下的人不执行或者消极对待时,就会出现战略执行偏差, 造成管理失控。

  汇源根深蒂固的家族化管理风格,正源于朱新礼的用人理念:内不避亲,外不避仇。

  果汁大王的考验

  果汁大王最终山穷水尽。

  汇源的财报业绩从2014年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达1.27亿元,2015年亏损2.28亿元。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汇源的主营业务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尽管汇源每年都会接收来自政府上亿元的补贴,面对逐年下滑的业绩,朱新礼萌发出“卖子”的想法。从2013年开始,截止目前,汇源已经卖出12家子公司,总体交易额达28亿元,刷新行业内出售公司频率、交易金额记录。

  从产品转型到空降职业经理人,外界评论汇源最多的一个词是:折腾。甚至业界还出现不少批评声音,认为汇源果汁投机动作太多,发展思路不清晰,增添了企业发展风险。

  这一次,朱新礼选择了沉默,他只说了一句:“你以后可以看看。”

  从此以后,朱新礼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果汁大王还会回来吗?

篇二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收购方: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除全球最有价值品牌可口可乐外,可口可乐公司还生产全球前5大饮料中的另外3个,包括健怡可口可乐、雪碧和芬达,以及大量其他种类的饮料,包括无糖饮料、水、果汁和果味饮料、茶、咖啡和运动饮料等。 被收购方:汇源果汁集团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在全国各地创建了20多家现代化工厂,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水果产业化经营体系。 ****商海观察 朱新礼为何卖掉汇源? (解析) 商业世界,真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比如,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的汇源果汁宣布,它也要“嫁入豪门”了——可口可乐要以179亿港元的价格把它收纳旗下。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对这个事情出乎意料。我说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君不见,汇源的企业口号就是“汇入大海,源自中国”,这说明它这个计划是早有伏笔的。而且,朱新礼早就说过一句话,他曾把汇源比作待嫁的姑娘,“太早出嫁还不够成熟,太晚了年龄又大了,只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合作,对于汇源来说才是最合适的。” 这么说来,嫁掉汇源,是朱新礼脑海中一直存在的憧憬。 只不过在此之前,汇源曾经嫁过三次,先是德隆,再是统一,后是达能,这中间的“恋爱、结婚”过程曾经让朱新礼精疲力竭,过程苦不堪言。 因此,朱新礼的这次选择可以用“功成名就,激流勇退”来概括。作为创业家,他从山东走到北京,再从北京把企业带到香港,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对于汇源来说,朱新礼的这次选择一步就把汇源推向了国际。 人生如此,对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来说,足矣。民族品牌也好,爱国情绪也好,这些都不能抹煞一点:毕竟江湖规则是以实力、以成败论英雄的。 今天的果汁饮料市场,已经演变成一个高资金投入的市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原料基地的建设、运输和加工环节,广告推广,一直到销售渠道,无一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额度,因而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是非常紧绷的。去年以来成本和费用的上升,可能更是让朱新礼有了深重的危机感,退,未必不是进。 这之前,当他拔剑四顾时,他会发现他的强敌背后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康师傅、比如统一、比如娃哈哈,大凡跟他站在一个阵营的企业,都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并没有纯粹同属本土企业、民营企业的同行者。 这之后,他无须孤

独了。 可口可乐一直企图在非碳酸饮料市场的增长上发力,但一直以来绝对份额并不成正比,这下,用钱,可口可乐节省了大把的时间。按道理,可口可乐会重视汇源这个“干儿子”的,因为它已经成人,可以在财报上让大家更好看,而且进一步垄断自己在饮料业的霸主地位。 当然,从一家本土企业蜕变为可口可乐旗下子弟,汇源必须变得更为洋气和国际化。从产品线,到代言人,到品牌诉求,汇源的转身之舞才刚刚开始,未必轻松。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已跟朱新礼无关。 可口可乐喝下汇源,无眠的当是他们共同的对手,包括百事,包括其它饮料巨头。 让我们举杯,既为朱新礼的选择,也为汇源的新生、可口可乐的新宠; 同时,也请为又一个民族品牌消失默哀。(李志起) **********可口可乐24亿美元要喝汇源果汁 该计划尚需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批准 昨日,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01886.HK)。可口可乐公司建议收购要约为每股12.20港元,并等价收购已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期权。可口可乐现已取得汇源三个股东签署的接受要约不可撤销承诺,三个股东合共拥有汇源66%股份。 如此项建议交易获得接纳, 可口可乐付出的对价约24亿美元。该交易若完成,将成为可口可乐迄今为止在中国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汇源果汁将撤销上市地位。汇源果汁于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主板上市。 汇源8月29日收盘价4.140港元,9月1日、9月2日停牌,9月3日以10.940港元开盘,盘中最高达11.28港元,收于10.94港元,涨幅达到164.25%,并带动港股其他果汁及饮品股股价上扬。   已获汇源三大股东“首肯” 根据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9月3日的联合公告,可口可乐将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实施此次收购。Atlantic Industries将向全体汇源股东、汇源债券持有人及汇源购股权持有人提呈收购建议,其中包括居住在香港以外的人士(倘可行),欲收购汇源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和全部未行使购股权。 据悉,每股汇源股份收购价为12.20港元,汇源最后交易日(8月29日)已发行1,468,816,204股股份,股份收购建议的价值约为17,919,557,689港元;最后交易日尚未行使的可换股债券共有73,326份(本金额为73,326,000美元),每份债券每1,000美元面额应付18,577.73港元,可换股债券收购建议的价值约为1,362,230,630港元;于最后交易日,尚未行使的汇源购股权共有29,960,500份,购股权收购建议的价值为174,460,505港元。 根据公告,假设汇源债券持有

人悉数兑换全 部可换股债券、汇源购股权持有人悉数行使全部汇源购股权,且股份收购建议获全面接纳,Atlantic Industries根据收购建议应付的代价将增至约19,647,306,376港元。可口可乐预计,若建议交易获得接纳,将作价约24亿美元。 同时,汇源果汁的三大股东汇源控股、达能及Gourmet Grace各自已向Atlantic Industries作出不可撤回承诺,同意接纳可口可乐的收购建议,三方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8.45%、20.96%和6.37%,共计约为66%。 经粗略计算,三大股东如能成功出售汇源股份,将能分别获得大约75亿港元、41亿港元、12.5亿港元的股份出让款。 可口可乐和汇源均表示,此次建议收购尚需取得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可口可乐也表示正在准备向中国相关反垄断部门递交材料,如果先决条件不能达成,股份收购建议可能不会提出。 加强非碳酸饮料业务 可口可乐此次收购汇源,主要是看中汇源在中国果汁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欲加强可口可乐的非碳酸饮料业务。 可口可乐自1979年在中国开展业务,以带气饮料品牌可口可乐、雪碧、芬达最为知名。近年来公司积极发展一系列不带气饮料,包括果汁饮料美汁源果粒橙及原叶茶饮料。为配合该发展策略,可口可乐计划通过此项收购加强饮料业务。 “汇源在中国是一个发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 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国的果汁市场在蓬勃快速增长。这次收购将为我们的股东带来价值,并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以增强在中国的业务。”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说。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穆泰康表示,可口可乐将会利用其跨国饮料公司的国际专业优势,进一步发展汇源果汁品牌以配合中国消费者不断转变的需求。这次收购完成后,汇源在全国的生产设备与可口可乐的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将产生协同效应,提升运作效益。 也正是出于加强非碳酸饮料业务的目的,可口可乐本次不惜开出每股12.20港元的高价,该价格比8月29日汇源在联交所的每股收市价4.14港元溢价约195%,也是汇源自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主板上市以来的最高股价。2007年7月26日,汇源盘中最高价曾达到12.20港元。 可口可乐相关负责人李小筠表示,每股12.20港元的价格为合理的价格,结合汇源本身的品牌价值和顾客的忠诚度来看,“物有所值”。 汇源品牌将保留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能够成功收购不少于90%的汇源股份,那么可口可乐公司将能够强制收购其余的汇源股份,强制收购后,汇源将成为Atlantic Industries的全资附属公司,根

据上市规则,汇源 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被撤销。 不过,可口可乐公司也表示,如收购成功, 会让“汇源”品牌继续存在和发展。“我们承诺在汇源品牌和现在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升其固定资产的利用,及为汇源的员工提供更佳的机会。” 穆泰康说。 可口可乐目前的计划是保留汇源现有业务运营模式,日后将会对业务和协同效应再作评估。 穆泰康表示,汇源公司现任董事长朱新礼同意出任名誉董事长,汇源的业务和可口可乐将因其对中国饮料行业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受惠。 ***朱新礼:出售汇源是正常商业行为 (汇源方面) 被可口可乐“相中”的汇源果汁在上周遭遇了包括“民族品牌流失”等多种质疑。汇源果汁的创始人及董事长朱新礼日前终于打破沉默,在北京总部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并对收购事件作出正式回应。在他看来,高价出售企业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 在谈到为什么要卖汇源果汁时,朱新礼坦言企业靠利润生存。“2004年最困难的时候,达能找上门来买,但我没卖。现在卖,为什么呢?价钱好。你搞企业,价钱好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卖,还叫企业吗?” 自称签约后自己找了个山沟关起来、待了三天的朱新礼强调自己对汇源果汁品牌感情深厚,但是又认为在商业上应该用企业家的思维去处理。他甚至在接受某网站专访时表达了“企业应该当儿子来养、当猪一样卖”的理念。 朱新礼还表示,收购之后7000多名员工将得到更好的薪水待遇和更好的学习培训机会,中层管理者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如期权股权都提前兑现。而此前媒体也已帮朱新礼算过账:可口可乐旗下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后,其可坐收超过74亿港元的股份出让款。“既然于己于人都有利,这本身又是一个很好的商业行为,所以不值得大惊小怪。”朱新礼表示。 对于收购的最后结果,朱新礼则表示无论有关部门批不批他都高兴,因为如果批了,说明是按照法律来批,汇源果汁也好,可口可乐也好,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如果不批,则说明有关部门有自己的考虑,企业一定要服从。 不过,即便朱新礼表现得坦荡,大众对于此次收购仍有“情绪”,有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82%的网友反对此次收购。在上周四和上周五,汇源果汁的股价也受到收购需经反垄断法审批及民族品牌又被外资“侵占”的观点影响而连挫两日。对此,朱新礼表示,汇源果汁还将继续为中国的果农和消费者服务,而品牌是无国界的,不应该用民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 此外,虽然目前此次收购能否

获批还不得而知,但业内已 开始关心朱新礼今后的去向。朱新礼则表示,还没有跟可口可乐谈到未来工作,但收购后他不会退休,向果汁产业的上游发展、经营果园和水果加工是他未来的梦想。 (李和裕)     ***汇源集团董事长回应“卖身”质疑:品牌无国界(汇源方面) 正当国人为中国第一果汁品牌“汇源”将被美国可口可乐吞并而诸多猜测、扼腕叹息之时,昨日,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见上图)首次公开露面并解释称,出售汇源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行为,对国家、企业、员工、消费者等都有好处,“品牌不应该有国界,不应该分人种。”他还表示,卖掉汇源并不意味着退隐江湖。 质疑:卖民族品牌不爱国朱新礼:品牌没有国界 上周三,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将以合计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消息传出来,引来业内外强烈反响。 据网上一份调查显示,80%网友反对汇源“卖身”可口可乐。在大多数网友看来,根据以前经验,很多民族品牌落入外资之手后品牌将会逐渐消亡,外资进而进一步垄断果汁饮料市场。 对于品牌,朱新礼认为,品牌没有国界,没必要打上民族的烙印。“大家不用担心汇源品牌被别人拿走了”。他解释,对于汇源品牌的问题双方是有约在先的,汇源的品牌依然在中国。此前,可口可乐方面也表示,收购汇源后,将实施“双品牌”运作,保留该企业的运营和市场定位等,而汇源旗下产品针对的主要仍是中国市场。 朱新礼称,出售汇源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行为,对国家、企业、员工、消费者等都有好处。 有相关人士指出,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一事将挑战中国新出台的《反垄断法》,该事件需报商务部反垄断部门审批。这意味着,收购一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对此,朱新礼显得洒脱,“批准了,高兴;没批准,同样高兴。” 质疑:出售源于达能威胁朱新礼:我是情愿的 近期,业界对于汇源“卖身”原因的猜测也风起云涌。此前有媒体报道,汇源果汁出现经营困难,因此朱新礼选择卖掉企业;另有消息认为,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是遭到第二大股东达能捆绑协议胁迫,无奈之下作出卖出全部股份的决定。 对于以上种种猜测,朱新礼均一一否认。“出售汇源并非汇源面临经营困难和发展瓶颈,而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一种商业行为。”他解释称,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成本上升,食品饮料行业确实存在很大压力。但是汇源果汁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牛奶的毛利大约在20%左右,果汁的毛利在40%左右。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提高运

篇三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收购案例

篇四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朱新礼再次叫卖汇源背后

朱新礼再次叫卖汇源背后:

饮料市场格局已大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年03月28日

查看最新行情

叶碧华;王志灵

没有人表态洽购汇源果汁,但朱新礼要出售汇源已经众人皆知。从四年前的可口可乐,到最新的绯闻两大主角凉茶龙头王老吉[微博]和加多宝,显示着饮料市场格局已经大变。

今年春节饮料销售数据显示,作为传统饮料大哥的可乐销量大幅下降。而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认为,目前人们对饮料的消费需求没有大幅提升,两大凉茶相互斗法,挤压了其他品类饮料,首当其冲就是中小型饮料公司。

行业变局

春节一直是饮料销售的传统旺季,据商务部监测数据,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饮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1.2%。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超市渠道饮料销售状况则显示,2月1日-25日(春节及元宵节期间)王老吉在广东地区的百佳超市销售总额为55万元,同比增长20%,而加多宝在广东地区的沃尔玛及易初莲花的销售则分别为142万元和81万元,同比增长26.7%和24.6%。

与之对比的是,可口可乐在百佳、沃尔玛两家超市的销售均录得大幅度下降,分别为88.2万元和210万元,同比下跌了49.87%和30%。 自去年5月广药收回红罐王老吉的经营权后,与加多宝之间的凉茶之争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更加激烈,双方不但在渠道、广告等方面针锋相对,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

按照业界测算,加多宝2012年广告费支出高达30亿元,过去一年,王老吉与加多宝在商标及广告语的使用上斗争激烈。

据加多宝对外公开信息显示,其2012年的凉茶销售超过200亿元,同时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总经理徐文流曾透露,2012年红罐王老吉总体销售为20亿元(以出厂价计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2012年我国饮料行业1-3季度运行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在饮料行业中,饮用水、果汁、碳酸饮料、茶饮料、凉茶、功能性饮料分别占据了25.65%、22.24%、21.91%、16.36%、7.21%和6.63%的销量份额。

“从品类结构的变化来看,近年来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碳酸饮料份额呈下降趋势。”上述报告指出。从当前各类饮料占比可见,饮用水、果汁、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依然在20%以上,主力地位尚未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动摇,但茶饮料、凉茶、功能饮料和饮用水所占份额在不断提高,碳酸饮料和果汁市场面临被蚕食。以凉茶、醋酸饮料为代表的新品类迅速增长,在市场份额中挤入主流。

去年上半年,饮料市场低迷运行,汇源也遭遇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据汇源2012年中报显示,公司销售收入为16.9亿元,同比下降7.5%;毛利为4.2亿元,同比下降11.8%;净利润亏损额达3216.7万元,同比大减78.43%。

凉茶出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凉茶饮料的增长主要依赖消费者的选择,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在饮料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健康饮品。

简爱华分析,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在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政策引导下,饮料行业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

而朱新礼选择这期间要卖掉汇源果汁。此次被传与朱新礼接触的洽购对象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皆为凉茶龙头,此一传闻未获确认。 过去两年,碳酸饮料巨头们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2011年康师傅收购百事后,另一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也面临业绩下滑,据该公司四季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增长3%,至480.17亿美元。其中,四季度营收增长4%,至114.6亿美元,但在中国的销量却下降4%。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对此,可口可乐认为:“中国销量下降主要是受到经济下行、恶劣的天气和农历新年推迟等因素的影响。”但从上述广州百佳、沃尔玛超市销售业绩来看,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可能将让可口可乐更加失望。

在陈生看来,“中国还处于企业对消费者有重大影响的时代。宣传得好,广告多,消费者就买你的。不大成熟的格局可能还持续一段时间。”

篇五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渠道网带你了解汇源果汁朱新礼他还会回来吗

推荐阅读标签:饮品加盟

小茗同学、味全果汁、统一红茶、康师傅绿茶……货架上的饮品琳琅满目,包装也五花八门,唯独摆放在一角的汇源果汁还是原来的包装,原来的味道。跟着渠道网小编详细了解一下吧!

看着桌上放着的最新财报——2015年亏损2.28亿元,朱新礼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表情。创办汇源果汁至今,几经浮沉,或许他早就料想到了今天的这份成绩单。

如果24年前没有下海经商,如今,朱新礼可能正在家里抱着孙子,安享晚年;如果8年前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收购成功,朱新礼也许早已退隐江湖,正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海边悠闲散步……

然而,没有如果,朱新礼也别无选择。

不惑之年的抉择【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1992年,朱新礼刚到不惑之年。40岁之前,他的人生目标是走仕途,40岁之后,开始从商。

此时,邓小平正南巡讲话,鼓励人们从体制内大胆地走出去。尽管前40年好不容易从村官奋斗到外经委副主任,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但这一次朱新礼并没有太多犹豫。

通过亲朋好友的资助,朱新礼“下海”创办了汇源公司。不到一年,朱新礼就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的水果加工设备,1993年便开始出口浓缩苹果汁。紧接着,朱新礼将公司从山东搬到北京,开始探索国内果汁市场。1995年,汇源第一包250ml纯果汁成功上市并热销。

一炮打响市场之后,朱新礼开始加速全国布局。首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接着在全国建厂,并组建全国八大营销网络。汇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断“踩油门”加速,从国内走向海外,先后同法国法能集团、美国华平集团和荷兰发展银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1992年至2007年,是朱新礼和汇源果汁的辉煌15年。在中国市场,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一半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45%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的老大。2007年,朱新礼甚至把汇源带上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可口可乐的创伤

汇源正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一条“可口可乐将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一阵骚动。

2004年,汇源曾和德隆发生过一场轰动一时的“分手”,当时朱新礼说过不会卖掉汇源,“缺钱也不卖”。如今,可口可乐的“收购风波”该如何平息?

面对外界的质疑,朱新礼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他跑到一个山洞呆了三天,手机直接扔在了办公室。在这三天里,他回想着过去16年所做的一切。

“这三天我是麻木的,说不上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说成功,有这么多的人不高兴、骂我;说失败,我把这个企业带到现在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再一次站在媒体面前时,朱新礼敞开了心扉。【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半年之后,商务部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这一次,朱新礼没有去山洞,而是把自己闷在了办公室。

商务部的否决,让朱新礼措手不及,内心的算盘碎落了一地。原本,朱新礼打算收购完成后,就可以专心着手果园和水果加工的事,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早在几年前,朱新礼就跑遍了全国的果品种植区,还同很多地区共同建起了“汇源果园”和“果树银行”,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投进了20亿元。

也许,朱新礼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忽然从云端坠入谷底。没有卖掉的汇源,从发展的巅峰迅速下滑。数十亿的投资和数千亩的土地被迫重新布局,重新招募员工和经销商,重新做渠道。此后,汇源就与亏损、负债、困局和瓶颈撇不清关联。

“病急乱投医”

尽管和可口可乐“联姻”失败,朱新礼依然没有放弃“农业梦”。

对他来说,20亿元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接下来的几年,汇源农业梦越做越大,耗资也从几十亿元很快累积到了数百亿元。

一方面上游投资在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下游投入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面对康师傅、统一等饮料巨头和各地方小品牌都来争抢果汁饮料市场的蛋糕,朱新礼不得不在品牌产品、市场和销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想要全方位发展的朱新礼在手忙脚乱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汇源果汁一直以中浓度果汁产品为主打,市场份额也稳定在45%以上,但是在整个果汁饮料市场当中,高浓度果汁饮料的市场覆盖率仅占20%左右。为了抢占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汇源果汁开始“病急乱投医”。

2009年,汇源高调推出“柠檬me”,把低浓度果汁饮料作为主攻对象;2010年又重砸50亿元推出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但都没能在市场上引起较大的反响。并且因为推新品和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汇源2010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增至6.6亿元,净利润亏损了7224.7万元。【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在低浓度果汁市场碰壁后,汇源又转向茶饮。2011年,以1201万元的高价竞拍获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标所有权,及“冰茶”特有名称。然而,“旭日升”“嫁入”汇源果汁三年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处于暂时停产状态。

2013年,汇源果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三得利中国,希望借助三得利在茶饮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来打一场翻身仗。

然而事与愿违,汇源始终入不敷出,尽显疲态。

救不了的“家族企业综合症”

导致朱新礼无法实现农业梦的原因,除了病急乱投医,还有内因——家族企业病。

从农村走出来的朱新礼,身上有着浓厚的家族和乡土情意。

汇源从初创到壮大,朱新礼一直倚重家人和山东老乡,管理层和员工差不多有70%~80%都是山东人。长久以来,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和女婿等亲属均在汇源集团出任要职,虽然有些人担任的不是高等职位,但是他们管理的业务都很关键,使得整个家族对于企业的控制力非常强。

作为一个家族色彩浓厚的企业,在汇源集团内部,朱新礼可谓“说一不二”。多年以来,朱新礼忙于资本运作,无暇顾及公司治理,而当意识到亲族式管理的危害时,他已经身心疲惫、无力变革,只能向外界求助。

此时,朱新礼想到了苏盈福。

篇六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朱新礼:果汁老大的“进”与”退”


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相关热词搜索:汇源果汁集团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朱新礼出售汇源果汁"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602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