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大豆蛴螬

大豆蛴螬

2017-07-03 09:19:2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豆蛴螬(共7篇)大豆蛴螬的有效防治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大豆田的金龟子种类较多,最主要的是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俗称白地蚕。1 分布及危害 东北大豆田主要是东北大黑黑鳃金龟,大豆的叶和茎,幼虫取食大豆根部,致使植株枯死和倒伏,为害严重时,整株成...

篇一 大豆蛴螬
大豆蛴螬的有效防治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大豆田的金龟子种类较多,最主要的是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俗称白地蚕。

  1 分布及危害 东北大豆田主要是东北大黑黑鳃金龟,大豆的叶和茎,幼虫取食大豆根部,致使植株枯死和倒伏,为害严重时,整株成片死亡,导致产量严重损失。东北大黑鳃金龟食性复杂,嗜食大豆,也喜欢取食果树、林木、蔬菜及各种粮食作物,也取食多种杂草。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16~21毫米,宽8~11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触角10节,鳃片部3节,黄褐色或赤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弧扩,最宽处在中间。鞘翅长椭圆形,于1/2后最宽,每侧具4条明显纵肋。前足胫节具3外齿,爪双爪式,爪腹面中部有垂直分裂的爪齿。雄虫前臀节腹板中间具明显的三角形凹坑;雌虫前臀节腹板中间无三角坑,具1横向枣红色棱形隆起骨片。

  2.2 卵 长2.5~2.7毫米,宽1.5~2.2毫米,发育前期为长椭圆形,白色稍带绿色光泽;发育后期圆形,洁白色。

  2.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宽4.9~5.3毫米,头部前顶毛每侧3根呈1纵列,其中2根紧挨于冠缝旁。肛门孔3裂缝状。肛腹片后部覆毛区中间无刺毛列只有钩毛群。

  2.4 蛹 为离蛹,蛹体长21~24毫米,宽11~12毫米。腹部具2对发音器,位于腹部4,5节和5,6节背部中央节间处。尾节狭三角形,向上翘起,端部具1对呈钝角状向后岔开的尾角。雄蛹尾节腹面基部中间具瘤突状外生殖器;雌蛹尾节腹面基部中间有l生殖孔,其两侧各具1方形骨片。

  3 发生规律

  大黑鳃金龟在东北、华北等地均是两年完成1代,成、幼虫为交替盛发。在辽宁,逢双数(2、4、6、8。0)年春,由于上年幼虫越冬量大,春季幼虫为害幼苗地下部分重,逢单数(1、3、5、7、9)年春,则上年成虫越冬量大,春季幼虫为害较轻,而成虫为害幼苗地上部却较重。

  大黑鳃金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不强,不宜采用黑光灯预测。成虫取食对食物有选择,喜食大豆叶、羊蹄草及榆树叶等。成虫可多次交尾,分批产卵,交尾后10~25天开始产卵,每雌产卵量为32~188粒,平均102粒。

  4 田间虫期预测

  后尚未秋翻前或早春,选择有代表性的耕地与非耕地,对角线或棋盘式取点,每点为1平方米,挖土深度30~50厘米。防治指标如下: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虫1头以下为轻发生,可不防治或采取挑点防治;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虫1~3头为中发生,应进行挑点或全面防治平均每平方米幼虫3~5头为重发生,应全面防治;平均每平方米有幼虫5头以上的地块为特重发生,应采取紧急防治措施。

  4.1 幼虫为害情况调查 掌握幼虫在田间为害始期,以便及时指导当地防治。一般在齐苗后调查3次,每次调查10~20个点,每点0.5平方米(或一定株数),计算被害株率。

  4.2 成虫发生期预测 在辽宁应从5月开始,吉林应从5月中旬开始,黑龙江应从5月下旬开始调查。根据成虫出土时间,于始见前进行田间调查,记录成虫数量,并用期距法推算防治佳期:成虫出土后的10~15天是最好的防治期;成虫出土后的8~10天,是越冬场所防治的最佳适期。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法 翻耕整地,压低越冬虫量;合理施肥,增强作物的抗虫能力;消除地边、荒坡、沟旁、田埂等荒芜状态,破坏金龟子的适宜生活场所。

  5.2 生物防治法 用活孢子含量为1×10-9个活孢子/克的乳状菌粉,用量为3千克/公顷,播前与底肥同时施用,或苗后苗眼施用,施后应及时覆土;用卵孢白僵菌AB菌株,施菌

  量110~150千克/公顷。

  5.3 药物防治法 75%辛硫磷乳油处理土壤,每公顷用量20千克,加适量沙土或水,播种时先均匀施于沟或穴中;然后播种覆土;50%辛硫磷乳油拌种,乳油100克,加水10升,拌种100千克;25%丁硫福悬浮种衣剂(种衣剂:种子=1:60)拌种包衣,阴干后播种;5%丁硫克百威?毒死蜱颗粒剂,用量为60千克/公顷,在大豆出苗后的苗期进行苗眼施用,施后及时用薄土覆盖。

篇二 大豆蛴螬
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田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孢囊线虫病;虫害主要是大豆根蛆和地下害虫。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这样才能做到成本低、防效好。

  

  一、大豆根腐病

  

  1.大豆根腐病田间表现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地块的增多,大豆主产区大豆根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表现3方面:一是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且表面生有白色霉层。二是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并畸形,最后枯死腐烂;三是幼苗根腐: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液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大豆发生根腐病后直接导致大豆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2.大豆根腐病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因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带菌,与玉米、麻类作物轮作能有效的预防大豆根腐病。

  (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调整播期和播深:根据土壤温度回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区要避免早播。在保墒好的前提下,播深尽可能不超过5厘米。

  (4)选用健全种子: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播种。减少幼苗出土前被浸染的机会。

  (5)加强田间管理:大豆发生根腐病,主要是根的外表皮(韧皮部)完全腐烂,影响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因此及时趟地培土到子叶节能使子叶下部长出新根,使新根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缓解病情,这是治疗大豆根腐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6)种子处理:可用35%多克福或2%菌克毒克种衣剂药种比1:75进行拌种。

  

  二、大豆孢囊线虫病

  

  1.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表现

  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在大豆根上,直接危害大豆根部。因被孢囊线虫寄生后大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所以又叫黄萎线虫病。发病严重时,病田大豆植株大面积枯黄,状似火烧,农民形象地称为“火龙秧子”。大豆孢囊线虫在重茬地块发生较普遍而且严重。大豆根系被线虫寄生后,主根和侧根发育不良,须根增多,根瘤稀少。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其他病菌侵害而引起腐烂使病株提早枯死。

  

  2.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轮作,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

  (2)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适时灌溉,提高土壤湿度,创造一个不利于线虫生存的土壤环境,可减轻植株受害。已经发病的地块及时灌水和适当追肥,可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3)药剂拌种拌肥:克百威对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效好,每公顷用3%克百威颗粒剂22.5~30公斤或5%甲拌磷颗粒剂30~45公斤与种子、肥料混拌既安全防效又好。

  

  三、大豆苗期地下害虫

  

  1.大豆苗期地下害虫危害情况

  大豆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和蛴螬。【大豆蛴螬】

  蛴螬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6月中下旬危害。幼虫常将根部咬伤和咬断,引起缺苗,被害根部断口整齐,易与蝼蛄被害状区别。

  蛴螬喜在豆茬、花生茬内产卵,所以豆茬后作受害严重。地势上岗地多,低洼地少。成虫有假死性与转株危害的习性。

  地老虎又称截虫。以幼虫截食植株根茎部,造成幼苗死亡,田间缺苗断垄。幼虫白天潜伏于受害苗附近表土层内,夜间出来危害。该虫趋光性和趋糖蜜性较强,防治时尽量傍晚喷药于土表。

  

  2.大豆苗期地下害虫防治措施

  地老虎和蛴螬的防治主要是药肥混拌,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亩用1.5~2公斤,或5%甲拌磷颗粒剂2~3公斤与种肥混拌均匀,播种时施入。地下害虫发生时可选用地虫一喷净田间喷洒,亩用量10毫升。

  

  四、大豆根蛆

  

  1.大豆根蛆田间危害表现

  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2.大豆根蛆防治方法 【大豆蛴螬】

  (1)药剂拌种预防幼虫

  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兑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

  (2)成虫期田间喷雾防治

  大豆根蛆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喷药液40千克。

篇三 大豆蛴螬
如何防治大豆田蛴螬?

篇四 大豆蛴螬
邳州市大豆田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邳州市大豆田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摘要 近年来,大豆蛴螬在江苏省邳州市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分析邳州市为害作物蛴螬的种类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为邳州市大豆丰产丰收提供技术依据。【大豆蛴螬】

关键词 大豆;蛴螬;发生规律;防治;江苏邳州

蛴螬,金龟甲的幼虫,属鞘翅目多食亚门金龟甲科。蛴螬生活于土中,体型呈“C”型弯曲。金龟甲科的种很多,如大黑金龟甲、铜绿金龟甲、黄褐金龟甲、黑绒金龟甲等。金龟甲的幼虫嗜食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从10年的黑光灯诱虫记载分析看,该虫发生量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增大和加重的趋势。

1大豆田蛴螬的主要种类

邳州市大豆田蛴螬有20多种,主要虫种为铜绿金龟甲和大黑金龟甲。在秋播前田间挖出的蛴螬检查虫种得知,铜绿金龟甲占总虫量的84%,大黑金龟甲占总虫量的8.6%,暗黑金龟甲占3.5%,其他占3.9%。所以在邳州市为害大豆、花生的蛴螬为铜绿金龟甲和大黑金龟甲的幼虫。

2铜绿金龟甲和大黑金龟甲的发生规律

为摸清铜绿金龟甲和大黑金龟甲的发生规律,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在八义集镇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通过10年详实的观察与记载,其成虫发生规律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铜绿金龟甲成虫发生盛期只有7d,从节气上看,在夏至前后。而大黑金龟甲的成虫发生盛期有2个,都在下半年,7月上旬的小盛期历时13d,大盛期在7月底至8月,历时36d。

【大豆蛴螬】

2种金龟甲的产卵期也有很大的差别(见表2)。铜绿金龟甲产卵高峰期在成

篇五 大豆蛴螬
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蛴螬发生与危害的影响

篇六 大豆蛴螬
夏大豆田蛴螬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七 大豆蛴螬
常见地下害虫蛴螬

常见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

防治技术

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的大敌,食害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甚至毁种,导致农作物减产。常见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龟子)、金针虫(叩头虫)、蝼蛄(啦啦蛄)、地老虎(截虫),这些害虫危害作物症状不同,应进行诊断、鉴别并进行防治。

一、地下害虫症状诊断

(-)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甜菜、高粱受害较重。

(二)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等,咬食种子、胚芽、根茎,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三)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调枯死亡,谷子受害较重。【大豆蛴螬】

(四)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危害大豆、玉米、蔬菜等多种作物,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二、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大豆蛴螬】

在蛴螬、金针虫发生严重地区,应以拌肥、闷种为主,蝼蛄发生严重地区,以毒饵为主;地老虎发生严重地区,以深翻灭卵,除草杀虫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一)蛴螬、金针虫防治技术

(1)拌肥,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亩1.5-1.8千克均匀拌入种肥中播种

(2)拌种,用大豆种衣剂药种比1:75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并闷种。

(3)灌根,发现幼虫危害后,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根,每穴100克。

(二)蝼蛄防治技术

(l)毒饵,用1千克40%乐果乳油或90%敌百虫,对水适量,拌10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稍加堆闷,撒施蝼蛄隧道洞口,每亩1-1.5千克。

(2)诱集灭虫,利用蝼蛄的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在地上挖30-40厘米方坑,坑内堆入少许新鲜马粪,按马粪量的1/10拌入2.5%敌百虫粉进行诱杀。

(三)地老虎防治技术

(1)秋后深翻灭卵,出苗前除草灭虫。

(2)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湿粉0.05千克与炒香豆饼5千克,对水适量配成毒饵,于傍晚撒施在被害田,亩用1-1.5千克。

(3)喷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黄昏地老虎出土之际进行喷洒。


大豆蛴螬相关热词搜索:蛴螬的防治 蛴螬图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豆蛴螬”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豆蛴螬"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681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