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种类大全

2017-06-30 10:02:5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蝎子种类大全(共7篇)蝎子的种类和分布蝎子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其化石记录可追溯到4.25亿年前的志留纪。在生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目前,已知蝎子的种类有6科,70属,1000余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埃及的五条纹蝎(此蝎毒性最强)、美国南部的卡罗莱尼蝎、欧洲的意大利蝎、墨西哥蝎及苏夫斯蝎...

篇一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的种类和分布

  蝎子是已知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其化石记录可追溯到4.25亿年前的志留纪。在生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目前,已知蝎子的种类有6科,70属,1000余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埃及的五条纹蝎(此蝎毒性最强)、美国南部的卡罗莱尼蝎、欧洲的意大利蝎、墨西哥蝎及苏夫斯蝎等。

  我国蝎子种类约有10余种,主要是东亚钳蝎,它属于钳形科,问荆属。东亚钳蝎又名远东蝎,因其后腹部节上的纵沟形状和问荆相似,故又有问荆蝎之称。

  以上蝎种均属世界著名的蝎子种类。蝎子性喜温热,分布在世界上除寒带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我国有记录的有15种,如东亚钳蝎、斑蝎、藏蝎、辽克尔蝎、十腿蝎等。斑蝎主要分布于台湾省;藏蝎分布于西藏和四川西部;辽克尔蝎分布于中部各省和台湾省;十腿蝎(十足全蝎)分布于豫、陕、鄂三省交界地区;东亚钳蝎亦称马氏钳蝎,在我国分布最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均有分布,其中河南、河北、山东最多,福建、台湾等地也有分布。而野生蝎产量最多的是河南、山东两省。现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1.东全蝎

  其体形较长,深黑色,喜微酸性土壤,喜食昆虫,产仔多,母性较差,主要产于山东、河北交界一带。2.会全蝎体形中等,身较短,深褐色,喜微碱性土壤,除食昆虫外,还吃一些麸皮、谷子等植物性饲料。产仔较早,母性好,以河南伏牛山的南阳和湖北老河口一带所产最佳。

  3.十条腿蝎(十足全蝎)

  比一般蝎多两足,产于陕西华阴县。

  4.藏蝎

  体形大,较凶悍,产于西藏。

  5.沁全蝎

  是我国的良种蝎之一,经近年来与青州蝎、会全蝎的杂交优化,表现出繁殖快、产仔多、成活率高、寿命长等优点[来源:

  6.东亚钳蝎

  属钳蝎科。成年蝎体长约60ram左右,具复眼1对,单眼3对,栉状器有16~25枚。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各省(吉林省目前尚未发现),此外,在江苏、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7.辽克尔蝎

  成年蝎体长40ram左右,有侧眼3对,栉状器有齿5~8枚(通常以有齿6枚者较多见)。分布于我国中部各省和台湾省。

  8.山蝎

  此蝎的主要特征是,蝎体呈赤褐色,后腹部尾节上无明显纵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各省。

  9.斑蝎

  此蝎以体细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后腹部尾节特别细长。成年雄蝎体长约45ram左右,雌蝎体长可达70ram左右,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省。

  10.巴西的寒茹那特蝎。

篇二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养殖方法

  要想获得好的养殖效益,必须要有好的蝎子养殖方法,在这样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蝎子养殖方法:

  1.蝎子养殖场地的选择和蝎池的建造方法

  为了便于温度控制和管理,防止污染,人工养殖蝎池最好建在室内。

  蝎房选择背风向阳之处,既便于通风透光,又便于保温,没有污染和对蝎子生长有害的气味。利用旧房子改造也可以,但必须注意,放过油漆、柴油、洗涤剂、化妆品、农药、化肥的房子不能使用。

  养蝎池长、宽各l米,应根据房间的大小而定。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如按双层筑池,可建10多个蝎池,池与池之间互相连接,以便成蝎与仔蝎自动分离。池的四周留60厘米宽的人行道,便于日常管理和加温设备的铺设。池底用砖和水泥砌成,池底池壁一定砌严、砌结实,防止蝎子外逃和老鼠、蚂蚁等天敌侵入。砌池不能使用石灰,蝎子吃了石灰后会腹胀而死。池的高度以30厘米为好,池四周上沿粘贴10厘米宽的玻璃条,防止蝎子外逃。2层或3层的蝎池,可搭成支架,如果有条件,可全部使用玻璃建池。池建好后铺5~6厘米厚的中性土,保持池内湿度。

  为了通风散热,每个蝎池在面向人行道的地方,距离地面10~15厘米处留2个通风口。大小以10厘米见方,用窗纱封严。在面向人行道的一面池壁中央,通风口的上方留1个出蝎口,大小约10厘米见方,平时用玻璃堵严。想把蝎子全部赶出来时,把出蝎口打开,并用塑料薄膜套在出蝎口上,下面放一个光滑的容器,蝎子晚上活动时便从出蝎口拥出,落入容器内。

  人工养蝎密度很高,为了避免雌蝎吃掉仔蝎,必须实行分龄饲养。雌蝎与仔蝎人工分离很麻烦,必须修建自动分离筛,进行自动分离。分离筛修在池子与池子之间中部,长度15~20厘米,高10~12厘米,用筛孔大小3毫米左右(8目网)的网把两个池子隔开,只允许二龄仔蝎通过,不允许雌蝎通过。在产房中两个相邻的池子,一个作为雌蝎的产室,一个作为仔蝎池,仔蝎离开雌蝎后很活跃,就会自动钻过分离筛进入仔蝎池。

  在距池口25厘米的池壁上横放一砖,在池内壁的楞上修一流水沟,沟宽3厘米,沟深2厘米,用水泥砌成,如多个池子建在一起,可将水沟串联起来。修流水沟主要是防止蝎子外逃,提供蝎子的饮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入侵。阴雨天气沟内应断水

  2.种蝎的选择方法

  初养者不宜利用野生蝎子饲养,因为野生蝎子生性凶猛,不利于人工饲养。应从有10年以上养蝎史的养殖场引进,因为经过人工饲养后,蝎子已经适应了人工饲养的条件,引种成活率高。

  引种前要对蝎子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进行详细了解。自然条件下养殖,引种一般在5~6月份,如恒温养殖,一年四季都可引种。引种的蝎子体长要在4.5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行动敏捷,健壮,皮肤有光泽,雌雄比例为1:1。

  种蝎每平方米可投放6001000只。每池投放的蝎子必须一次投足,若分两次或多次投放,容易造成互相残杀,引起大量死亡。若迫不得已,需要多次投放时,投放时可向池内喷一些酒,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散发后,蝎子的气味相投,就会和睦相处。

  为了便于饲养,仔蝎、幼蝎、青年蝎、成年蝎等各种蝎龄段的蝎子必须分开饲养。

  3.蝎子的饲料和投喂方法

  蝎子基本是肉食动物,喜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蝎子对食物的选择性很强,即使对爱吃的昆虫也有一定的要求。昆虫体内的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蝎子均不食,一般蝎子喜食含水量50%~70%的昆虫;虫体过大或过小蝎子也不喜欢食,喜欢食比自己身体小一点的活跃昆虫。蝎子喜食的昆虫主要有黄粉虫、地鳖虫、蜈蚣、蜘蛛、蚊、蛾、蝶、蚯蚓、蝼蛄、蟋蟀等。

  食料的投喂量应根据蝎子的数量、蝎龄的大小而定,一般每晚投喂1次,并做到定时、定点投喂。正常情况下1只雌性成蝎一次能将1只蝼蛄全部吃掉。鲜活昆虫可直接放在池内让蝎子任意捕食。非昆虫性配合饲料,可放在小食盆内供蝎子自由采食。食盆应定点放置,晚上5~6时放入,第二天早上取出,注意不能将食物直接撒在蝎窝内,以免污染养蝎池。

  在温度较低时,可4~5天投食1次,每次投食应多放几个地方。投食量根据蝎子吃食的情况灵活掌握,约50克饲料可喂5千克蝎子。但食量随温度变化较大,温度高,食量大,温度低,食量小。要细心观察食物的残留量,及时调节投喂量。蝎子的食物要新鲜、干净,严防腐败变质。常用的非昆虫性饲料有:小麦粉、大麦粉、小米粉、玉米粉等,以及黄鳝、泥鳅、青蛙等的肉酱。

  4.蝎子的温度管理

  蝎子是变温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过程完全受温度支配。在自然界中蝎子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42℃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就要死亡。气温降到10℃以下时,蝎子停止生长,开始进入冬蛰状态。3~5。C时蝎子基本不动,多数蝎子集中在一起,进入冬眠状态。蝎子在15℃以上开始活动,20~28。C为蝎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28~39℃蝎子活动量大增,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多在这个温度下进行。雌蝎产仔的最佳温度在35~39℃之间。

  5.蝎子养殖湿度管理

  蝎子性喜干燥,对湿度要求极为严格。蝎子喜欢在干燥处栖息,在潮湿处活动。蝎子需要饮水,特别在气温高或空气干燥时更应该及时饮水。饮水要经常更换,保持新鲜,把水放在小瓷盘内,上面放人海绵,让蝎子自由饮用。实践证明,人工恒温养蝎的干、湿温度以相差1~4。C为宜,室内相对湿度为80%左右,可以用干、湿温度计进行观测。蝎窝土壤湿度以10%~20%为宜。

  6.蝎子养殖通风与温度管理

  蝎子虽然怕风、怕光,但养蝎室一定要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散射光,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常年恒温养殖蝎子的情况下,室内必须放置空气清新器或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否则蝎子很难养殖成功。

  7.种蝎的养殖方法

  蝎子一般经6次蜕皮后进入成蝎阶段,这时可根据养殖规格和发展需要,挑选一些个体大、身体健壮的蝎子做种蝎。4~10月份为蝎子的繁殖交配时期,人工恒温饲养常年可交配,这时可将雌蝎和雄蝎按1:1的比例混养在一起,任其交配。种蝎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500只左右临产雌蝎,30天以内的孕蝎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怀孕母蝎要单居独孕,增加多汁昆虫饲料,保持母蝎的安静。母蝎产仔的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一般保持35~38℃之间,母蝎每产3~6只仔蝎需休息片刻,平均每胎产20~50只,多的产70只以上。母蝎的产仔期最长可达20天。

  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3天后体色加深,4~6天后在母蝎背上蜕第一皮,称二龄蝎,10天后便离开母蝎背,开始时独立生活,45天左右,蜕第二皮,算三龄。仔蝎在10,---.15天后,已具备了良好的攻击和觅食能力,食欲相当旺盛;二龄后就要与母蝎分开,放在仔蝎池中单独喂养,每平方米放养1万只以下。喂养饲料为小黄粉虫。幼蝎在40小时内可吃掉1条小虫,以后大约1个月内可吃6条小虫,也可以在蝎窝内放一些水果、西瓜皮供幼蝎吮吸。同时防止幼蝎攀登逃跑。母蝎产仔后要及时补充食物,把食物放在母蝎附近让母蝎取食。

  蝎子的病害要及时防治,防止天敌侵入蝎池内。

  成蝎要及时收捕、加工,用于干制品的蝎子主要是交配过的雄蝎、产过3~4年仔的雌蝎及一些残肢、瘦弱的蝎子。商品蝎池的成蝎,全部捕到塑料盆内,将中蝎、小蝎挑出留做种苗。蝎子产品加工有咸全蝎、淡全蝎,经加工的全蝎风干后进行包装。饲养蝎子也可提取蝎毒,加工成干粉,约3000只活蝎可取3克蝎毒,加工成1克干粉,15~20天后可再次取毒。在国际市场上每1克蝎毒干毒粉约1000美元。

  蝎子养殖视频大全:http://

篇三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

蝎子

蝎子生活习性:1蝎子怕水、怕风、怕火、怕震响、怕强光、怕农药、怕化肥、怕汽油、怕油漆、怕生石灰等。

2蝎子喜阴暗、喜安静、喜温暖、喜清洁、喜群居。在交配、怀孕、产崽时,蝎子特别喜欢安静场所。

3蝎子性喜群居,昼伏夜出,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及识群性。白天躲在石下、土缝中等固定的窝内,结伴定居,夜间外出觅食、饮水及交配。晚上7点至凌晨1点最活跃,凌晨3点左右回窝栖息。

4蝎子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在-5~39℃均能生存。冬眠温度0~10℃,最适宜的冬眠温度为5℃左右。生长发育温度25~39℃,交配及产崽在35~38℃最为适宜。超过40℃容易造成体内脱水死亡。昼夜温差波动不得大于8℃。由于蝎子有变温特性,可以说它是一种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才能正常成长的特种动物。 5大气湿度67%~75%。养土湿度10%~20%,低于5%则生长发育停止,超过21%则养土成稀泥, 易导致蝎子爬行困难死亡。适宜湿度的简易测定方法: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一般来说活动场所要偏湿一些,栖息巢穴要干燥一些

6因蝎子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大自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生长发育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6~9月份气温30~38℃时是其最活跃的时候,生长发育加快,并进行交配、产崽,食量也最大。温度超过40℃时,体内水分被蒸发,若不能及时降温和补充水分,则易脱水而死。25℃以下活动减少,饮食亦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12℃以下入蛰休眠,不吃不动;-10℃以下会被冻死。

7湿度对蝎子生存的影响也很大。久旱无雨天气干燥时,蝎子会钻入地下寻找湿润有水处,天气越旱钻得越深;若逢阴雨天气,地上积水潮湿时,蝎子因怕明水则会钻出地面爬到石头上或贴在石片下等高处避水。故雨后捕捉野生蝎子容易,天旱无雨时捉蝎子难。

认识蝎子:

蝎子的外部特征:

( l )头胸部 头胸部又称前体,较短。头与胸愈合,前窄后宽呈梯形,背面有坚硬的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并有数条纵脊。近中央处的眼丘上有 1 对中眼,两前侧角各有排成一斜列的 3 个单眼。蝎子的头胸部由 6 节组成,故有 6 对附肢: 1 对鳌肢、 1 对触肢、 4 对步足。鳌肢(图 2 )亦称口钳,可将捕获物撕裂、捣碎,有助食作用。触肢(图 2 )又称钳肢、脚须,由基节、转节、腿节、掌节(有一不动指和可动指作捕取食物和感触之用)组成。4 对步足生于两侧,为行动器官。步足分 7 节:分别是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其末端有2爪和1距。步足的后一对均比前1对长,即第1对最短,第4对最长。 4 对步足的基节相互紧密连接形成了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鳌肢、触肢的基

节和第1~2 对步足基节的额叶包围成口前腔的底部。第 3~4 对步足的基节间有一略呈五角形的胸板(图 3 )。

( 2 )前腹部 前腹部又称中体,较宽,由 7 节组成。背板中部有3条纵脊第。

第一节腹面有2片半圆形的生殖(生殖腔盖),下面为生殖厣。第 2 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栉板,为短耙状,呈“八”字形排列,上有丰富的末梢神经,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栉板有齿,一般为 19 或 21 个(雌性为 19 个,雄性 21 个)。第 3 ~ 7 体节腹板较大,在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因而腹部可舒张或缩小。第 3 ~6 节腹面的左右各有 1 个圆形书肺孔,分别与相应的书肺相通,是外界与体内气体交换的通道。第 7 节呈梯形,前宽后窄,连接后腹部(图 3 )。

( 3 )后腹部 后腹部又称末体或尾部,细长如尾状,呈橙色,由5节组成,能向上和左右卷曲,但不能向下弯曲,各节背面有中沟,背面至腹面还有多条齿脊。第5节最长,深褐色,其腹面后缘节间膜上有一开口,为肛门。第5节后为一袋状的尾节,内有1对白色的毒腺,尾节最后方为一尖锐毒针(图4),毒针近末端靠近上部两侧各有1个针眼状开口,与毒腺管相通,能释放毒液,有麻醉动物和毒死动物的作用,是御敌自卫和攻击对方的武器。

内部特征:

(1)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四周皆被消化腺的盲囊所包围。生殖器官的开口(生殖孔)位于前腹部第1节的腹面,外有生殖厣覆盖。

雄蟹生殖系统由精巢1对呈梯形管状。精巢形成的精子通过输精管通入膨大的贮精囊,再通入生殖腔,经雄孔通体外。有一个与生殖腔相通的小附属腺,精荚腺中有时可见到雄形的精荚。与贮精囊相连的一个盲囊也是附属腺(图6)。

雄蟹生殖系统卵巢位呈梯形网状,由3跟纵管和5对横管相连而成,其周围有圆形的卵。卵巢前方两侧由短输卵管通入膨大的那精囊,然后汇合到生殖腔,经雄孔通体外(图7)

(2)消化系统 蝎子的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和唾液腺组成。消化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食道下方有团葡萄状的唾液腺,蝎子进食时,唾液腺能分泌消化液,并将其吐出体外,再体外将食物消化成肉糊状,而后吮吸入前肠。中肠位于前腹部中央,肠壁的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促进食物分解。中肠是蝎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后肠位于后腹部中央,是食物蚕渣排除体外的通道。

蝎子前腹内部,有一串串褐色葡萄状腺体,这是储存营养的盲囊。盲囊的大小不固定,它与发育程度有关:蜕皮前蝎子肥胖时,盲囊就肥大;蜕皮后由于营养转化,盲囊就瘦小得多;孕蟹在卵子发育阶段盲囊占去绝大部分空间,而临产前则收缩得很小。

( 3 )呼吸系统 呼吸主要靠书肺进行,书肺位于第 3~6 腹节的书肺孔下面,每节 1 对,共 4 对。书肺具有一个坚韧的囊,它是由腹壁内陷褶皱重叠形成的。书肺孔是蝎体交换空气的通道。通过肌肉的舒张和收缩,书肺吸人外界新鲜空气中的氧气,通过书肺中的微血管进人心脏,供应全身,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 4 )循环系统 蝎子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比较发达。在蝎子的前腹部背板下面,可见到 1 条乳白色管子有规律地搏动,这就是蝎子的心脏。蝎子的心脏共分 8 室,每室有 1 对心孔,前后各通出一条大动脉。血液无色,在体腔内流动,由于心脏的不断跳动和前腹部的胀缩,血液循环不止。血液在输送氧气的同时,还传送各种酶和激素,对蝎子的机体起调节作用。

( 5 )排泄系统 蝎子的排泄系统由2对马氏管组成。马氏管细长壁薄,开口于中肠和后肠连接处。其游离端闭合,浸浴在血液中,可从血液中吸收各种代谢产物,将其送人后肠,混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 6 )神经系统 主要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较为简单。脑

神经节又称咽上神经节,不发达,呈双叶形,位于食道的背面,分支到触肢和步足。咽下神经节由 1 对粗而短的围咽神经与脑神经节相连。腹神经索呈索状,是由咽下神经节向后伸出的纵神经,具有 7 个腹神经节。中枢神经还有许多分支,分别到达眼、栉板、附肢和生殖厣等处,纵贯个身,支配蝎子的运动、捕食、交配、产仔、蜕皮、排泄等活动。

( 7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包括眼、触毛、栉齿突。蝎子有一对中眼和3对侧眼,但视觉迟钝、畏光,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迫捕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但能在黑夜中行走和捕食。蝎子全身表面遍布触毛,以附肢表面最多。腹部各体节相接处的凹陷裂缝上都盖有一层薄膜,其表皮下有感觉细胞和毛状突起,这些都是灵敏的感觉器。因此,蝎子对噪音、震动都有感觉。蝎子的栉板富含丰富的末梢神经,有触觉、识别异性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雌雄的区别:

(1)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4一4.5厘米,体宽0.7-1厘米,雌蝎体长5-6厘米,、体宽1一1.5厘米。【蝎子种类大全】

(2)触肢的钳不同。雄 蝎触肢的钳比较粗短,而雌蝎的则比较细长。

(3)触肢可动指的长度与掌节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为2:1;雌蝎为2.5:1。

(4)触肢可动指基部不同。雄蝎该部位的内缘有明显隆起,雌蝎无明显隆起。

(5)躯干宽度-rJ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之比不到2,雌蝎的则超过2.5。

(6)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则比较宽。

(7)生殖庵软硬程度不同。雄蝎的较硬,雌蝎的则比较软。

(8)栉状器的齿数不同。雄蝎一般为21个,雌蝎则为19个。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的生殖:

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求偶行为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活。蝎约在4个月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致可以

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蝎子的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

蝎子的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境中。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大,常

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蝎子的种内竞争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严重缺食缺水。 ② 相互干扰严重。 ③ 温、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④ 争夺空间。 ⑤ 争夺配偶。只要搞清楚以上诱因,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篇四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

蝎子 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ricla) 、蝎目(Scorpionida)。世界上的蝎子约有800余种我国 的蝎子有10 余种,常用以入药的为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亦称马氏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 (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我国 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辽宁 等省分布较多。 形态特征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 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 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 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 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 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 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 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 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前腹 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 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 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 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 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 ,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 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30~38℃之间产 仔。 生活习性 蝎完全为肉食性,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 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它靠触肢上的听毛 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 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 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 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 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 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 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 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 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 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 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 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 发生相互残条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 相互残杀。 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 后出蛰,11月上

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 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 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 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 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 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 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 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 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 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 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 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 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 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 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 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 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 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 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 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 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 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 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 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 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 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 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 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 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 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 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 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 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 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 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生长繁殖 蝎有求偶行为。东亚钳蝎雄性多在6~7月间寻找雌 性,找到以后,用触肢拉着雌蝎到僻静的处所。然后, 雄蝎触肢的钳夹着雌蝎的钳,两蝎头对头,拖来拖去。 求偶行为可持续数

小时,甚至数天。然后,雄蝎从生殖 孔排出精荚粘于地上,把雌蝎拉过来,使精荚的游离端 与雌孔相接触。游离端有一杠杆装置,因受雌体生殖区 的压力而释出精块。雌蝎接纳精子后,可连续产仔3~5 年。 蝎卵胎生或胎生。卵胎生的种类的卵大,为端黄 卵,行不全卵裂,在卵巢管腔内发育。胎生种类的卵几 乎无卵黄,行完全均等卵裂。南方链蝎的卵在卵巢的盲 管内发育。胚胎在盲管的端部,此处再延伸出一管,其 终端是一簇吸收细胞,紧靠着消化系的盲囊,吸收养料 顺管传送给胚胎,有点象哺乳动物的脐带。发育经历数 月甚至1年多。幼蝎6~90个不等,因种类而异。幼蝎产 出后立即爬上母背,脱一次皮后,陆续离开母蝎独立生 活。 东亚钳蝎约在7~8月间产仔。产仔前,母蝎寻找一 合适的场所,两栉状器向左右展开,从生殖孔陆续产 出。幼蝎外包白色粘液,米粒状。数分钟后,幼蝎的尾 和附肢从粘液中伸展开,顺母蝎的附肢爬上母背。每胎 产15~35只幼蝎。初产幼蝎长约1厘米,色乳白,仅眼 丘黑色;体和附肢上的齿、突起和爪都尚未长成;在母 背上不吃任何食物。5天后脱皮成2龄蝎,体长达1.5厘【蝎子种类大全】米以上,仍生活于母背。约1周后脱离母体营独立生活 。共经5次脱皮(6龄蝎),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但到 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从出生到繁殖,约需3年时间,大 致可以连续繁殖5年,其寿命达8年。 分布范围 蝎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 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在树木成林、杂草丛 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 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 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 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 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 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 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 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 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 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 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 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 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 分升高和干燥。 种群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野生蝎,还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的 家养蝎,都是以若干个体组成的种群生活在同一栖

境中 。无论种群的密度大小、结构如何,其内部个体间均发 生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有些是合作互利的, 有些则是相互制约的。 1 .种内互利合作 当种群密度较低或适宜时,所 有个体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空间,这时个体间多是友好 相处的。其中,母蝎的护仔行为,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 。仔蝎自母体产出后,都爬到母背上,寻求保护。此时 母蝎担负着保护仔蝎的责任,随时提高警惕,谨防仔蝎 受到伤害。与此同时,仔蝎之间也和睦相处,并服从母 蝎的管理、保护,很少发生强行挣脱保护的现象。当蝎 群密度适宜时,群体内所有个体间都能保持和睦相处的 关系。在蝎窝内,一蝎一室,相安无事;在出巢捕食时 ,也各自为战,互不相扰。尤其在早春、晚秋及冬蛰期 间,由于蝎子的活动性降低,发生冲突的机会减少,也 就更有利于蝎群保持稳定。 2 .种群内的相互制约 当蝎群密度过大时,食物 供应、活动空间、栖居环境等发生紧张,就会引起种群 的自疏作用,即通过各种种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 低种群密度,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例如,互相残杀就是 在密度过大,或者食物、水分供应不足时,在蝎群内发 生的同类相残现象。互相残杀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 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 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另外,蝎群密度过大 时,一方面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干扰,拥 挤碰撞,既影响正常蜕皮生长,也影响取食增重,致使 生长发育速度迟缓;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还会影 响母蝎情绪,使受精、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 造成死胎、死仔,降低繁殖率。再者,由于蝎群密度过 大,常常造成食物紧缺,还会引起取食过程中的竞争、 殴斗等现象,也不利于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保护措施 地方政府应该对野生蝎子收购行为进行了查处,对 野生蝎子非法收购点立即停止非法活动,对无视国家法 律,继续进行非法收购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 生动物保护法》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罚 。 物种价值 从我国人工养蝎的发展历史来看, 自20世纪80 年 代中期以后,除少量蝎继续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外, 大量全蝎产品是作为食品和保健滋补品来消费的。 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全蝎常用来治疗 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 掣等。蝎毒具有祛凤、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 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

疗效。蝎子营养价值丰富 ,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 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 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 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特别是近几年,全蝎在治疗 疑难病症上发现有显著的疗效,如全蝎可治疗脉管炎、 血栓闭塞,蝎毒可治疗心血管病、各种肿瘤、三叉神经 痛等。这些应用使蝎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除药用外, 全蝎还可以制成滋补食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 蝎子作为治疗、保健佳品,倍受人们关注。蝎子酒、蝎 子罐头、速冻全蝎、蝎粉保健品相继问世,“油炸全蝎 ”出现在许多宴席上。此外,随医学的发展,蝎毒的作 用被广泛认识,蝎毒比黄金还贵,每千克约15万元。1 万只成蝎每年可提毒480克,因此,蝎毒的药用价值远 远高于蝎子本身。多年来,蝎子市场供给多依赖野生捕 捉,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蝎子生态环境 受到破坏,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市场供不应求。目 前全国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市场价格稳中有 升。 药用 尾刺(sting)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 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 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 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 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 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 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 死捕获物。《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 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 尤功,所谓“梢力尤功”,指蝎毒之效。尾刺只能上下 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姆指和 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 ,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 模拟蜗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面项积 和投蝎数量来规划,不外乎有两类:即合群饲养法和隔 离饲养法。实践证明:合群饲养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 缺点。蝎的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建蝎场上尽量采用隔离 饲养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成活率。   二、育好种蝎,放养密度适宜   育好种蝎,是发展人工养蝎的基础。种蝎要挑选个体中 等,健壮的公、母蝎。在生理上

篇五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蝎子养殖技术大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无冬眠养蝎技术》蝎子是一种重要的野生动物药材,也是大小宴席上的美味佳肴,经济价值很高。根据蝎子的习性控制饲养环境,进行无冬眠养殖,就可以缩短其生长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本片系统介绍了蝎子的生活习性,无冬眠养殖方法以及蝎子的病敌防治等,知道您按照蝎子的声场规律去精心饲养,从而获得成功。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蝎子的养殖》本片讲述:1.全蝎的养殖技术 2.母仔自动分离式生态养蝎法 3.四季恒温塔式养蝎技术(上)4.四季恒温塔式养蝎技术(下)5.巢格式大棚养蝎技术(上)6.巢格式大棚养蝎技术(下)7.立体式恒温养殖东亚钳蝎。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实用养蝎技术》本片详细介绍了蝎子的生活习性,对食物的、营养的要求;水份管理(虫体含水及土壤含水的标准与要求);光照和空气对蝎子生长关系;蝎子交配的自然条件;产仔母蝎的管理;育苗盆的制作;蝎子脱皮时所需要的条件;蝎子的天敌与防范以及卫生防疫等关键技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蝎子养殖技术》本片向您介绍:蝎子品种介绍、蝎子的饲养环境、种蝎的引种、成年蝎的日常饲养管理、蝎子的繁殖、蝎毒的采集。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蝎子速生养殖》蝎子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名贵中药材,还是滋补保健的上佳补品。市场对于蝎子的需求愈发强劲,而野生蝎子资源已无法满足,人工养蝎子已成必然。本片就向您介绍:蝎子的生物学特征、温度;蝎舍要远离噪音、污染源、蝎舍适宜的养殖密度;蝎子的营养配给、蝎种培育。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正版图书——东亚钳蝎养殖与利用》图书(购买光盘时赠送)主要介绍了蝎的养殖与加工技术。内容包括:概述、蝎子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人工养殖、动物性饲料的配套养殖、天敌防除、疾病防治、养蝎的安全防护、蝎的采收与加工等。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新农村书屋"丛书以广大农村种养殖户、农民工和普通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介绍农村发展新面貌、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宣传农民生活新方式为内容,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

目录

一概述

(一)蝎的生物学分类概况

(二)蝎的医用历史与开发现状【蝎子种类大全】

(三)自然蝎资源状况分析

(四)人工养蝎现状与前景

二蝎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三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规律及生命阶段的划分

(二)对生态条件的需求

(三)动物行为学特征

(四)繁殖特性

(五)发育过程中的蜕皮现象

(六)冬眠

四人工养殖

(一)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二)蝎养殖的配套设施及常规用具

(三)引种与捕捉种苗

(四)饲养管理

五动物性饲料的配套养殖

(一)黄粉虫的养殖

(二)蚯蚓的养殖

(三)蝇蛆的养殖

六天敌防除

【蝎子种类大全】

(一)鼠类

(二)蚂蚁

(三)壁虎

(四)其他天敌

七疾病防治

(一)黑斑病

(二)黑腐病

(三)腹胀病

(四)拖尾病

(五)急性麻痹症

(六)水肿病

(七)消枯病

(八)足部病变

(九)蝎虱与蝎螨

八养蝎的安全防护

(一)蝎毒中毒的途径

(二)中毒的临床表现

(三)养蝎的安全防护

九蝎的采收与加工

(一)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二)蝎的采收

(三)全蝎的初步加工

(四)全蝎的炮制

(五)蝎酒的开发

(六)蝎的食用

(七)蝎毒的采集

《正版图书——蝎子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图书(购买光盘时赠送)本书从蝎子的利用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出发,对蝎子的特性与特征、生长发育、人工繁殖、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捕捉与运输、采收与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书中介绍的蝎子高效养殖技术既适合于庭院养殖,也适合于规模化的工厂化养殖。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蝎子

第一节 蝎子是什么

第二节 蝎子的形态特征

一、蝎子的外部形态

二、蝎子的系统构造与生理机能

第三节 蝎子的利用价值

一、药用

二、食用

篇六 蝎子种类大全
蝎子的生活习性

第二节 :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即蝎子的生活规律,是人工养蝎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蝎子的生活规律,才。在网络上和书本上也有很多介绍蝎子的生活习性的知识,根据我了解:很多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蝎子的生活习性,不能依照蝎子本省的生活习性为蝎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条件。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在不影响蝎子的情况下),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变、虫害及温度、湿度、死亡等详细情况。定时定量投放饲料;调节温湿度;经常清除死虫;保持饮水的清洁;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蝎的首要要条件。在这里我把蝎子的生活习性细致的讲解一下,希望大家不但要充分掌握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更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讲蝎子的生活习性之前,我先把野生蝎子的生活方式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让大家有个了解。

因为蝎子属于变温动物,其自身的温度来源于环境温度,所以蝎子在一年四季中会随季节的气温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四种生活方式。

1、 复苏期 (惊蛰到清明:从农历的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大约 30 ~ 50 天)

惊蛰以后,气温回升,蛰伏的蝎子陆续复苏出蛰活动。由于早春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蝎子的活动时间不场,活动范围也不大,除了白天外界气温转高时出穴活动外,夜间很少出窝活动。这个时期,蝎子的消化能力很差,凭借书肺孔吸收大气或土壤中少量的水分,利用体内贮积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2、生长期 (清明到白露:农历的 4月中旬至9月上旬约 150-160 天)

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变暖,蝎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不断增大,消化能力也随气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蝎子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产仔大都在这个时期进行。每年的6月底至8月底气温较高,蝎子活动最活跃,生命力也最旺盛,这是蝎子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也是蝎子交配产仔的最佳时期。

3、填充期(秋分到霜降:农历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大约40~50天)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食量大增,进入捕食高峰期,蝎子尽量吃饱肚子,把获得的营养贮存起来,以便供给休眠和复苏消耗。这个时期,雌蝎刚产过不久,体瘦身弱,应做好育肥复壮工作。

4、休眠期(立冬到雨水:10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下旬约120~130天)

秋末冬初,蝎子停止采食,开始休眠,这个时期。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 处于蜷伏休眠状态。冬眠时,蝎子不食不动,体内活动微弱,新陈代谢处于很低的水平。

野外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寿命 7 ~ 8 年。每年产一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恒温养殖的蝎子, 受精卵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大约需 70 --80 天,成熟的卵再经过 40 天左右的胚胎发育期,继而以仔蝎形态分娩, 母蝎一般每年繁殖两胎,繁殖 3 年后将被淘汰。(恒温繁殖在理论上是 120 可以繁殖一次,但实际生产中,最多两年 5 次,就像人理论上 10 个月能生一胎,实际上不可能每 10 个月就生一胎,是一个道理)

仔蝎刚产出即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 7 龄即为成蝎。常温下,野生蝎子一年只蜕两次皮;恒温养殖蝎子,在掌握好温度的情况下,仔蝎 5--7 天左右可长到 2 龄;以后每 50--55 天左右蜕一次皮, 260-- 280 天左右可长到 7 龄。由于每只蝎子的生理状况不一样,另外再加上管理环节上的原因,生长期最多可相差 2 ~ 3 个月。 我们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区分,把 1 龄蝎称为仔蝎; 2—4 龄蝎称为幼蝎; 5—6 龄蝎称为青年蝎; 7 龄蝎称为成蝎。(注意:很多厂家宣传单 3-5 个月即出成品蝎,那完全是骗人的)。

为了让大家对蝎子的生活习性能充分了解掌握,我把蝎子蝎子的每一个细微的习性都做了总结,蝎子一共有十个明显的生活习性,下面一一讲:

一、 昼伏夜出:通过上节课,大家知道蝎子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昼伏夜出的生活特性: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变的视力很差(记得在《生物学报》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的蝎子起源于四亿年前的海蝎,当时身长达 2 米以上,很像三叶虫,很多学者正在研究蝎子是不是也由三叶虫进化而来)蝎子主要是靠

灵敏的嗅觉与触觉进行觅食或防备敌害,因为白天很容易被天敌发现,也难扑捉到食物,白天也呼吸不到潮湿空气,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蝎子形成了昼伏夜出的特性。(捕捉过野生蝎子人都知道,在夜里上山用紫光灯很容易照到蝎子;白天必须扒开石块等才能捉到少量蝎子。有喜欢捕捉野生蝎子的朋友可以进行私下交流)蝎子的这一特性给我们以下提示:

1、 蝎子的天敌很多:蝎子的天敌我们可以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类:

(1) 鸟禽类:比如麻雀、山鸡、家鸡等。鸟类的眼睛十分敏锐,能很轻易发现活动着的小动物。我也观察过家鸡吃蝎子的过程,一口一个,速度很快,有人说鸡天生就是蝎子的克星(农村还有人给我说蝎子听到鸡叫就会害怕)。

(2) 猫鼠类:比如家猫、野猫、黄鼠狼、刺猬、老鼠 、松鼠等。大家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鼠: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蝎子的毒刺根本蜇不透老鼠的外皮,老鼠完全可以吃掉蝎子,特别是吃冬眠的蝎子。所以我们蝎房内要及时灭鼠,封堵鼠洞;窗户在夏季一定要加纱网,除了防鸟和猫等,还能防止苍蝇、蜘蛛等进入。

(3) 蛇、蜘蛛、壁虎、蟾蜍、大蜈蚣等。这几种动物和蝎子互为天敌,即使吃不掉蝎子,在和蝎子的打斗过程中,也会造成两败俱伤,特别是农村的朋友,在蝎房内发现壁虎、蜘蛛、大个头的蜈蚣等要及时捕捉(特别是在蝎房内同时养黄粉虫的时候;蝎子可以吃体小的蜈蚣,大的蜈蚣捉住后可以掐断再喂蝎子。)

(4) 蚂蚁:在这里只所以重点强调蚂蚁,是因很多人没注意到蚂蚁对蝎子的危害,其实蚂蚁对蝎子(特别是正在蜕皮的蝎子)危害很大,所以大家要防止蚂蚁进入垛体。在这里我不提倡用土,如果非要用养土的话,即使土里没有蚂蚁,也必须在太阳下经过暴晒或杀菌,把蚂蚁、螨虫等类的虫卵和寄生虫消灭。在讲虫害与疾病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讲预防办法。

2 、夜间经常出来活动的很多小昆虫都是蝎子最好的食物:上节我提到蝎子爱吃无脊椎类软体多汁的小昆虫,有网友说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很广,这样说不够准确;对,准确的说应该是无脊椎、无硬壳类(就是没有骨头和坚硬骨质外壳的)小昆虫。比如蚂蚱(幼虫)、蟋蟀、土元(幼虫)、蜈蚣、鼠妇、蚯蚓、毛毛虫、飞蛾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除了主要喂食黄粉虫外,夜间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食饵诱捕这些小昆虫为蝎子补充营养,利于蝎子的生长或者蜕皮。讲蝎子的饲料时我们再细致的讲。

二、喜潮怕湿:关于蝎子吸潮怕湿的说法,大家肯定并不陌生,书上和网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在这里高温我先不说,先说一下高湿,湿度主要说一下蝎房的空气湿度和蝎窝的土壤湿度两种:

(一)大气湿度:很多书上都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很多人也随和着说蝎房的湿度必须保持在70%-85% ,可是我国作为蝎子主产省的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宁夏等江北地区,在蝎子生长和繁殖最旺盛的夏季有几天的白天空气湿度会超过70%呢?江北地区干旱的夏季一般都是白天的空气湿度只在40%左右甚至更低(下雨天气除外,我国长江以北夏季大都是干燥少雨),只有夜间的空气湿度才会接近70%,可蝎子的生长繁殖照样很旺盛;而梅雨不断的江南昼夜空气湿度大都在70%以上,为什么反而不适合蝎子生存呢?野生蝎子的活动规律告诉我们:蝎子其实只要夜间能呼吸到水分较大的空气,白天即使低于40%的空气湿度,蝎子照样能生长和发育。现在很多人都是死板的按照书上严格控制70%以上的湿度,蝎窝里都是螨虫;蛋托发霉了就说蛋托不能养蝎子,其实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蝎子。在这里我把长期高湿(所谓长期高湿就是连续一周以上的空气湿度超过70%)的最要危害讲解一下:

知识点:

(1) 蛋托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我在我的空间里已经说过,现在再给大家说一下。首先说明:如果地面潮湿的话,蛋托是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或土上,这个只要有点生活常识的养蝎者肯定都知道 ( 关于蝎子的生长到底能不能离开土,我个人认为一些书上说必须用老墙土、风化土或者的给蝎子喂牛奶、喂水果之类,无非就是想让蝎子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只要在养虫的饲料里添加这些元素就行了,没必要搞的那么复杂,不但容易吸引蚂蚁,而且蝎房里温度那么高,腐烂后蝎子吃了反而还容易得消化不良病、黑腐病。如果有非要用老墙土养蝎子的朋友,也不要为找不到老墙土发愁,只要是无污染的深层土里添加点钙粉或者微量元素就解决了)

对于蛋托发霉的问题:发霉就是微生物(主要是袍子类菌)在作怪,菌类的生长和繁殖必须同时满足温度、湿度、空气、 PH 值。除了以上四个条件外,其实还有个最重要的因素 -- 就是时间,也就是说病毒的滋生需要个时间段。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上我试验过:把蝎房的温度保持在温度 32-36 摄氏度;空气湿度 70% 以上(我用的是电子温湿度计;准确度还是很高的)每天喷水两次,最短也要在十天左右蛋托才会发霉。如果我们在蛋托发霉之前(比如一周内)我们把湿度降下来或者把湿度控制在 70% 以内或者每天只把 70% 的湿度控制在合理时间内(最好仿照野生蝎子的生活习性,让夜间湿度大一些),再适时适量的喷洒淡盐水(盐水对真菌、细菌、螨虫都起作用,据我试验:只要掌握好喷盐水的时间和浓度等要点。目前还没发现对蝎子有任何不良影响)蛋托发霉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温度难以控制:养过蝎子的朋友都知道,蝎房内如果加温的话,温度是和湿度成反比的(即:蝎房内的温度越高湿度就会越小,因为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制约的)。很多人都是好不容易把温度提高到三十度以上了,湿度却下来了,于是就想各种法加湿:有的往地上洒水;有的在炉子上加水壶用热气加湿。等好不容易把湿度提高到70%了,温度又降下来了。于是就这样反复折腾,最后好不容易把湿度保持在70%以上了,蛋托也发霉了、蝎子也得病了。

(3)螨虫病:以前只是把螨虫作为预防,现在普遍都把螨虫称为螨虫病,这说明大家充分认识到螨虫对蝎子的危害了。螨虫 的身体大小一般都在 0.5 毫米左

右,有些小到 0.1 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 1 毫米。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 害虫 ,种类很多,目前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 40 余种,其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有十多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 15 ~ 31 ℃ ,有效扩散时限为 1 ~ 6.95 天,在此时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以上对螨虫的描述来自百度百科,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在蝎子身上寄生的螨虫很多人也称为 蝎虱:白色、针尖大小,如果我们仔细辨别的话,用肉眼是完全可以到的,并不是有些人说的蝎子身上的白色小虫不是螨虫,说螨虫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大家不要被误导。 0.5 毫米左右啊肉眼怎么会看不到呢?)螨虫最容易寄生在蝎子的间节膜处,吸收蝎子的血液,会造成蝎子食欲不振、消瘦死亡。螨虫除了危害蝎子还对黄粉虫的危害很大。螨虫最容易在低温高湿、高温高湿(特别是蝎窝里面的湿度过大)时发生,而高温低湿的环境中不利于螨虫生存;另外螨虫的扩算期约为一周左右,所以要想杜绝螨虫必须把高湿状态控制在七天之内,另外每周用 3% 的淡盐水喷洒蝎窝一次,即使有螨虫的寄生卵也会被杀死。(注意:淡盐水对塔式蝎窝里面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淡盐水根本喷不进去,所以塔式蝎窝一旦发生螨虫,必须倒垛。蛋托的密封性相对较小,只要不是很大的垛体,控制住长期高湿再加以喷淡盐水,蝎螨是不会发生的,即使倒垛也比塔式省劲,所以我现在只用蛋托养殖)

( 4 )斑霉病:因窝土湿度过大或潮湿过久,感染真菌所致。此病以雨季和秋季多发,病蝎前足不能紧缩,后腹不能卷曲,全身柔软,行动迟缓, 不食,体前腹面有小黑点。(以上描述是我在网上百度到的,对 斑霉病的定义可以说相当准确。我要补充一点就是黑色的斑点(有时也会是黑色斑块)除了容易发病在腹部;有时在背部也能看到;严重时生殖厣也可能会变黑。另外,此病的症状也会像得关节炎一样,即使病蝎受到惊吓也在蝎窝外缓慢爬行、不归窝)。得此病的蝎子最终也是逐渐消瘦死亡(我个人认为其实此病和关节炎应该都是一种病菌所致,不然症状特征和发病机理怎么会如此相似?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 5 )关节炎:关节炎为蝎子的八大疾病之首,得病的主要原因也和长期高湿有关,第一节里面我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两个发病阶段的症状都讲的很详细了,大家可以回头再看看。

( 6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蝎子的八大疾病中,直接因为人为创造的高湿环境得病的就有 螨虫病、 斑霉病和关节炎三种。而且长期高湿还会增加我们提温的难度、致使垛体发霉,可谓利大于弊,所以现在有些蝎子研究者为了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把长期高于 70% 的湿度称为死亡湿度。(有人把长期定义为十天,我感觉结合螨病的扩散期等,本着养殖就是以防为主的原则,应该定义为七天最合适,这样更利于我们防祸于未然。另外死亡湿度和死亡温度一样,只所以这么定义是为了指出高于 70% 和低于 25 ℃对人工养蝎的危害性,并不是说蝎子蝎子在此种状态下就必死无疑,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恶劣的自然环境都能存活到今天,可想而知蝎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养蝎子就想养孩子一样,在遵循其生活规律的同时,也不能太娇惯。很多人问我说在恒温蝎房内买的蝎种,又不是假的野生的,为什么还会经常死亡呢?我感觉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买回的种蝎之所以回家后会大量死亡,就是因为蝎子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被娇惯坏了,变得适应能力差了,回家后又不能及时再给蝎子创造高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才会大量死亡。

篇七 蝎子种类大全
全蝎名称考辨


蝎子种类大全相关热词搜索:蝎子种类图片 食用蝎子种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蝎子种类大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蝎子种类大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59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