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2017-06-22 11:26: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共7篇)土蜂养殖土蜂越冬养殖技术[科技苑]土蜂越冬有三险(20120224)土蜂酿的蜜,蜂农一年才取一回,由于它的各种营养成份极为丰富,所以土蜂蜜被称为蜜中极品。但进入冬季后, 土蜂就要冬眠越冬,来年春季再开始忙碌采蜜了。这时,如果不能为土蜂创造舒适的越冬环境,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咱们就很可能见不到有多少土...

篇一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土蜂养殖土蜂越冬养殖技术

  [科技苑]土蜂越冬有三险(20120224)

  土蜂酿的蜜,蜂农一年才取一回,由于它的各种营养成份极为丰富,所以土蜂蜜被称为蜜中极品。但进入冬季后, 土蜂就要冬眠越冬,来年春季再开始忙碌采蜜了。这时,如果不能为土蜂创造舒适的越冬环境,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咱们就很可能见不到有多少土蜂飞出蜂巢去采蜜,更严重的还会发现,有的蜂巢里,全部的土蜂不翼而飞。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土蜂养殖技术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土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土蜂的强群是从土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土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土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土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篇二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科技苑]60年 培育出中国自己的酿酒葡萄树 不用果农培土的葡萄

     [科技苑]60年 培育出中国自己的酿酒葡萄树(20150505) 

  本期节目内容:介绍了60年,培育出中国自己的酿酒葡萄树,不用果农培土的葡萄。北方葡萄树,本该要埋土过冬,可有人偏偏不让!费工事小,冻死事大啊!为什么这人不让果农培土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科技苑》带你一起去探寻60年,培育出中国自己的酿酒葡萄树,不用果农培土的葡萄。

     

  

  

  

    节目导视:北方葡萄树,本该要埋土过冬,可有人偏偏不让!费工事小,冻死事大啊!为什么这人不让果农培土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科技苑》带你一起去探寻。

   

篇三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胡蜂养殖技术

胡蜂养殖技术第一步 发布时间:2015/12/10 | 浏览次数:10324 | 来源:admin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胡蜂养殖技术可谓难上加难,这第一步关系一年的收获,而且环环相扣,一步失误满盘皆输。闲言少叙,下面介绍黄氏蜂业养殖技术的第一步: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1.每年9月底10月初,首先用倒须笼收取工蜂,大约收取整个蜂巢的80%至90%,将蜂群分离出雄蜂和雌蜂,然后打开蜂巢收取雄蜂和雌蜂,分别放到交配棚中用蛋白质与维生素混合而成的饲料进行喂养,一直要喂养到各自性成熟交配结束为止。

2.胡蜂交配:蜂种交配前应注意营养配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一定要充足。雄蜂与雌蜂交配结束后,即时人工将其移入到越冬棚。胡蜂交配时间长达10分钟以上。移入越冬棚后,越冬棚内的食槽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这期间雄蜂与雌蜂有可能进行第二次交配。雄蜂交配结束后即自然死亡。交配后的雌蜂这时已经成为准蜂王,将在这里度过寒冬。

3.今年截止11月15日,黄氏蜂业已经圆满完成蜂种交配工作,目前收获已经交配的蜂王超过10万,后续蜂王越冬已经开始,需要学习蜂王越冬技术的学员朋友现在可以到

黄氏蜂业公司总部报名了,同时现在开始对需要购买蜂种的养蜂人士接受预定,详情请咨询在线客服

黄国忠这位只上过3年小学的山里汉子,凭着与生俱来的一股韧劲痴迷于蜂,经过30余年的不懈探索,成功地破译了人工驯养胡蜂的“密码”,把论文写在青山碧水间,将驯养胡蜂做成了年产值逾百万元、带领山民养蜂致富的产业。这位“土专家”的科研成果让“学院派”的专家们感叹。让我们循着他的人生“蜂迹”去探奇、去寻访——“蜂王”黄国忠

仲秋时节,走进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村村民黄国忠的养蜂园,可见一包包“篮球”或“面盆”般大小的蜂巢参差错落地挂在树林中,一群群胡蜂有的在林中觅食,有的在花间嬉戏,有的围着蜂包(巢)游弋护卫家园,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这里日照充足,林茂竹丰,山花烂漫,清溪潺潺,空气清新,是畜禽养殖的风水宝地。铁纱围护的交配室里,黄国忠正在放飞种(雌)蜂,20多平方米的室内一群群翻飞的蜂子奏着鸣笛腾起小小的气浪,我略有几丝惊悚,就怕蜂群冲破樊笼向我扑来。让人惊奇的是,翻飞的蜂子围着黄国忠团团旋转做俯冲状,有几只蜂子落在他的面颊上,只见他岿然不动,他小心翼翼地退到门口,然后用竹筷轻轻地将面颊的种蜂挟住放回室内,动作干净利落。“蜂子怎么不蛰你,

你一定有独门‘秘笈’?”我费解地问。“蜂子怕蒿子味,每次靠近蜂巢前用蒿草熏一熏身子,这法子,这里的农民都懂。一般情况下我不用蒿子熏身,蜂子不蜇我,我了解掌握蜂子的生活习性,种(雌)蜂虽然有毒针,只要不碰它,它不会主动进攻你。再说我相信心灵感应,我常年伺弄蜂子,它们已经把我当做蜂族的一员了,邻里乡亲都称我为‘蜂皇’,管着‘蜂王’(雌蜂)呢!”他的眼里充满着自得与满足。 黄国忠介绍,蜂族里等级森严、主仆分明,有三个级别:蜂王(雌蜂、有毒针)专门生儿育女,雄蜂(没有毒针)不蜇人,与雌蜂交配完成使命后自然死亡,工作蜂(有毒针)承担着筑巢、觅食和看家护院等重任,大部分工作蜂能活到每年冬季来临前自然死亡,蜂子难于抵御冬天的寒冷。蜂蛹除少部分蜕变成蜂,大部分作为舌尖上的美味被消费了。一包(窝)每年每窝胡蜂产值为1800元、土蜂达2700多元,蜂毒(蜂针排出的分泌物)被誉为“生物黄金”每克900元,是生产治癌、心脑血管等病特效药的重要原料。2012年,黄国忠养的土蜂最大的一窝重160.2市斤,每市斤售价170元,收入2.72万余元。

央视10频道、7频道以“驯养‘杀人蜂’”、“蜂口夺金”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黄国忠名播大江南北,许多农民和养蜂爱好者纷纷来电来函索要技术资料,于是,黄国忠顺势而谋,开办了人工驯养胡蜂技术培训班,把多年积累的

驯养蜂子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悉心向学员养蜂传授技术。每期培训班7-10天,学习怎样收集蜂王、怎样配种、如何过冬等课程,以实作为主,并向学员或养蜂人出售种蜂,每只交配好没有过冬的土蜂50元、胡蜂20元,度过冬眠期的土蜂每只200元、胡蜂50元,每小窝有10只以上,30只以下工作蜂的土蜂每窝2000元、胡蜂300元-500元,学员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以来,已培训结业了1300多人。去年实现经营收入130多万元。

今年43岁的庄户子弟黄国忠,幼年生性不安份特别顽皮,是寨子里的“孩子王”,少不更事的他常年带领着一群山里娃上树掏鸟窝瞄蜂子,河沟里提鱼捞虾,果园里“偷”梨“盗”桃,常常让父母给邻里乡亲陪不是。父亲黄春有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瞄蜂人”,每年在山里瞄到的土蜂、胡蜂、蜜蜂达几十窝,把蜂蛹、蜂蜜拿到集市出售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滋润。在父亲耳濡目染下对蜂特别痴迷,有时观察蜜蜂花朵里采蜜、土蜂捕捉昆虫、胡蜂衔木筑巢、蜂蛹破茧成蜂,一看就是很长时间,常常被蜇得鼻青脸肿,有时甚至忘了吃饭。一次父亲考他:“忠儿,你说一说一窝蜂子中有几个类型,他们的区别是什么?”“爹,您考不倒我!一窝蜂子里有公蜂,没有毒针不蜇人;有母蜂,有毒针会蜇人;长工蜂,有毒针也会蜇人。它们的区别是,母蜂个头大、公蜂个头小、长工蜂屁股圆。”“这娃书念不进,说起蜂子头头是道,龙

有龙路,蛇有蛇路,瞄蜂也是条生财路,就跟着我瞄蜂吧。”。10岁的黄国忠辍学当上了瞄蜂专业户。在父亲耳提面命指导下,黄国忠瞄蜂技能大有长进,收入多多,心情不错。但是,黄国忠并不满足于“蜂口夺金”的小富,决心要探索人工驯养胡蜂的路子,变夺金为育金。发展驯养胡蜂的核心技术是让蜂王(雌蜂)安全过冬,多年来这个命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工作者和养蜂人,他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踏上求索之旅。有道是:痴于书者文必功,痴于艺者技必精。识字不多的黄国忠随身携带着1个小笔记本和笔,随时将对蜂子的观察和发现记在本上,碰到不会写的字就用自创的符号替代,他用红油漆点在试验蜂身上观察其生活习性,从中找出其生活规律。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严冬酷暑,一直坚持不懈。在野外为防止蚊虫叮咬就穿上自制的10多斤重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拎得出水,为了跟踪迁徙的蜂子,有时没日没夜地在山野里奔波,风餐露宿,地当床天做被,饱一顿饥一餐,没有一句怨言。2010年,黄国忠摸索总结出了让蜂王平安过冬的经验付诸实践,使人工驯养胡(土)蜂成为现实。这年黄国忠驯养蜂王3000多只,安全过冬率达96%。为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黄国忠把养蜂规模扩大到370窝,2012年达到517窝,2013年成立了龙陵县黄氏胡蜂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胡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69户,养殖胡(土)蜂700多窝,带动群众

篇四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沉痛的教训_烧毁胡蜂窝须谨慎

34

蜜蜂杂志(月刊)

JOURNALOFBEE(Monthly) NO.12 Dec. 2002

病敌害防治

加强蜂群管理,提高养蜂效益

我的蜂群为什么不患蜂病

刘清河,马成吉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1

2

(1 河南省南阳市靳岗乡十八里岗养蜂场,河南南阳 473000;2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稻河乡姬家营村养蜂场,河南淅川)

在河南西南部,有一个不起眼的山区小县

淅川县。这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林茂草丰,蜜粉源植物丰富,水源洁净卫生,没有大型工矿企业,自然界几乎没有污染,给养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我定地养蜂40余群已10余年,蜂群几乎没蜂病可言。白垩病、!爬蜂病∀在本蜂场也未曾发生。蜂群繁殖正常,养蜂效益年年渐增。在2001年,2002年,当地洋槐花蜜几乎绝收的情况下,本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商品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常年饲养强群 强群是丰产的基础。对蜂病的防治要抓源头。从当年的秋季开始着手,对蜂群进行强化管理。8月底~9月初开始培育越冬蜂,此时外界还有辅助蜜粉源相继泌蜜吐粉,隔天晚上用稀糖浆对蜂群进行奖饲。9月底~10月初关王停产,培育越冬蜂结束。关王时每群蜂至少不得低于6张子脾,同时注意喂足越冬饲料。在奖饲和补饲糖浆时,可用生姜、山楂、甘草、藿香等煎水加入糖浆中。禁用抗生素类药物。

2 彻底治螨 在10月下旬,群内子脾已全部出净,趁群内断子之际,狠治蜂螨2~3次,力求将蜂螨寄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3 强群开繁 早春强群开繁要适时。开繁时最佳群势不得低于4~5脾。开繁时趁群内无幼虫之际,再狠治蜂螨1~2次,以杀灭越冬后的漏网之螨。这样就可以基本上控制全年的螨害发生。早春奖饲蜂群时,糖浆中可加入少量大蒜汁、米醋等,预防蜂病。

4 蜂群管理 蜂场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干燥地方。雨雪天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蜂箱防雨,经常保持蜂箱内干燥,过分潮湿是诱发蜂病的根本原因。蜂巢防湿、防闷,可将蜂箱垫高,覆布叠起一角,以利通风散湿。早春加脾要慎重,不可操之过急。要适当控制虫、蜂比例,提高蜂群整体素质。要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蜜粉饲料。缺乏饲料和饲喂劣质饲料最易诱发蜂病。平时要尽量少喂或不喂化学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以提高蜂群机体的抗病能力。

5 蜂场及蜂具消毒 在冬季(春繁以前),要将蜂具、蜂箱进行彻底消毒。蜂场场地可用生石灰消毒1~2次。尽量不用外来的蜜粉饲料和蜂具。自己蜂场的蜂具尽量不外借,以断绝蜂病的传染之源。

收稿日期:2002-10-04

沉痛的教训

烧毁胡蜂窝须谨慎

尹茂忠

(重庆市奉节县广播电视局宿舍331号,重庆奉节 404600)

显,排毒量大,攻击力强,被其螫后有致命的危险。9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他上身只穿一件背心,下穿短裤,贸然爬上树去烧胡蜂巢,蜂没烧着却惹来一群胡蜂围着他乱螫,只得忍痛爬下树,当时就休克了,送医院抢救无效而告别人世。

这一沉痛的教训值得蜂友们警惕,特别是才养蜂的蜂友。若发现胡蜂的巢穴,如果要去烧毁它,必须要有充分的防护措施,而且要在夜间或者雨天进行。

收稿日期:2002-10-11

今年我地胡蜂捕食蜜蜂很严重。近日得知,新城乡退休干部杨蜂友养的10箱意蜂,被胡蜂捕食得蜂少蜜无。他发现自家附近的一棵树上有胡蜂的巢穴,当时,他不知胡蜂的性情暴烈凶狠,螫针明

篇五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胡蜂养殖技术

胡蜂养殖技术

文:yard127 发表时间:2005-4-15 13:04:29 [返回]

胡蜂也叫黄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我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我国分布甚广。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胡蜂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现在国际市场上有20多种胡蜂蜂毒出售,其价格相当昂贵。此外,胡蜂幼虫和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因此,养殖胡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现,交配后死亡,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

1 主要饲养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2 饲料

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3 饲养管理

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中午气温高时,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推迟休眠期,不但补充了营养,仍能使其安全越冬。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所以,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2)饲养管理。

第2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开始散团,在笼壁活动。此时,应立即投入苹果、糖蜜、糖拌馍等饲料进行人工饲养,喂养至4月中旬,笼内蜂振翅活动一段时间,才可放蜂出笼,回归大自然筑巢。

人工辅助筑巢是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蜂棚。春季气温恒定在13℃时,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可在夜间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应随时观察,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于育蜂棚中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笼是遮光避

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笼中。只要经过短暂的适应,用足及口器在笼顶清理巢基,这时饲料盘中应添加糖蜜成分,以利于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后建立第1个巢室。巢室是胡蜂将口器啃嚼后的朽木及纸张等糊状纤维物质衔入笼中,粘连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内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纱网上挂些废纸条,备蜂取用。

第1个巢室建好后,后蜂便在巢室近底部侧壁产下1粒带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后蜂会很快在位于巢柄下第1巢室侧面接圆周状巢室,边建边产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后蜂不断产卵,同时担负外出觅食和饲育幼蜂的任务。巢体不断扩大,幼蜂随之增加,此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供应。经过5个月的饲养管理,蜂笼中蜂巢直径可达10cm以上,有百余只成蜂。天气渐冷,雌蜂产卵停止。雌蜂内的蛹将要羽化完时,宜关闭笼门,防成蜂离巢。收回蜂笼,利用夜间蜂群安静时,将蜂笼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离开蜂巢时,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残蛹,挂在通风、干燥、无鼠、无虫处晾干,备作药用。

蜂群旺盛时,还可提取蜂毒,药用价值更高。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危害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对巢螟的预防,一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2~3d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

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5 产品的粗加工和应用

在幼虫期和化蛹期,将自然界或人工饲养的胡蜂蜂房采摘下来后,将蜂房蒸一下,取出幼虫和蛹,再晒干,不要压碎,放置于干燥处。然后将其切碎生用,每kg用甘草1kg,取汁和蜂房拌匀,炒至微黄入药。蜂房形态大小不一,背面有附着在物体上的柄,正面有许多六角形空洞,质轻韧似纸,有臭气。以大个、整齐、灰白色,轻软有弹性、没有死蜂和卵的为佳。

将加工好的蜂房和其他中药共用,可制牙龈出血、急性乳腺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皮肤疮癣、头癣、痛疮肿毒等疾病。收集的幼虫、蛹,采用炸、炒、煎、煮等方法,可加工成各种风味的食品。也可制作蜂幼虫和蜂蛹罐头,或用于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 所属分类: 餐饮食品 > 食品批发/加工/厂

胡蜂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以蛋白含量论,胡蜂81%,蟋蟀75%,蝉72%,蚯蚓65%,蝗虫60%,蜜蜂43%,蜂蛹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美容养颜等功效,还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

所在地区: 桂林市-平乐

地 址: 桂林平乐县平乐镇正北(龙窝)街

电 话: 0773-7892016

分支机构: 手机:13878360787

(因本人经常上山驯养胡蜂,手机无法打通时敬请留言)

联系人: 蔡先生

传 真:

邮政编码: 542400

乘车路线:

E-mail:

网 址:

网络实名: 中国胡蜂业

1胡蜂的生物学特性

1.1 建群方式及年生活史

胡蜂的单母建群方式与蜜蜂不同,它是从一个生殖雌虫开始,雌虫亲自参与建巢、产卵和育幼工作,待第一批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它们便接替母亲承担起社会的全部工作,而母亲则专司产卵。

各种胡蜂的年生活史大致相同:春季气温回升,越冬的蜂王复苏,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开始营巢产卵,其个体发育需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夏天蜂群发展壮大,初秋开始出现雄蜂和处女蜂王,并在外交配,晚秋蜂群个体数量开始下降,受精的蜂王寻找合适的地点越冬,冬天蜂群由于寒冷、饥饿或被微生物寄生等而被毁灭。

1.2 群体组成与社会分工

每群胡蜂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胡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典型的单倍两倍性,即由未受精卵发育为单倍体的雄蜂,受精卵发育为双倍体的雌蜂。蜂王和工蜂为雌蜂,工蜂不能生殖,幼虫期的营养差异是决定她们能否生殖的重要因素。蜂王专司产卵(建群初期除外);雄蜂只在繁殖季节出现,它们与雌蜂交尾后不久陆续死亡;工蜂专司扩巢、保温、捕猎食物、饲喂幼虫、御敌等内外勤工作。工蜂的分工是

以日龄为基础的,即幼年时从事比较安全的巢内工作,成年时从事捕食、防御等危险工作间。

1.3 筑巢和蜂巢结构

胡蜂一般都选择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隐蔽的场所营巢,但不同种类选择营巢场所颇有差异。如黑盾胡蜂喜在室内筑巢,小金箍胡蜂常在树林内筑巢,金环胡蜂在地下营巢等。蜂巢的筑造,先由蜂巢基部开始,自上而下地逐渐加大,蜂房的横断面为六角形,房的深度和直径因种而异。筑巢材料以木质纤维为主,并搀有一些胶质物。由于获得的木质纤维来源不同,因此造出来的巢房外壁呈现灰色或灰棕色等交错的斑纹,具警戒功能。蜂巢外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

一。蜂巢的内部结构:蜂房口朝下呈水平横向排列构成育子层,层与层间有供活动和栖息的“蜂路”,且有数量不等的支柱支撑上层重量和连接下层重量。

1.4 食性、出勤和越冬

成年胡蜂喜欢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捕食鳞翅日、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蜻蜓目等昆虫经过咀嚼成肉泥,用以喂养幼虫。胡蜂中存在有趣的交哺现象:成蜂在饲喂幼虫时,幼虫会分泌一种白色液体供成蜂取食。

气温在10℃以上便可出巢觅食,春秋气温低时,出巢较晚,一般每天在8∶00~18∶00出巢活动;夏季和气温较高时可整日出巢;进入冬季停止繁殖和采食活动。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在墙缝、树洞、灌木丛中,单个或数个不等的蜂王挤在一起不食度过严寒的冬天,第二年春季再开始活动。

篇六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胡蜂养殖资料

胡蜂养殖资料

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1 年发生 3 代,第 1 代成虫 6 月中 旬羽化,

第 2 代一般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发生,第 3 代 7 月中旬至 8 月上中旬羽化, 10 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 3 代出现,交配后死亡,

寿命较短。越冬雄 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

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 或树洞中。

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

主要饲养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 0.03~0.04 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 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 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 100 平方米左右, 高 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 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饲料: 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病虫害防治技术

危害胡蜂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昆虫、蜘蛛、鸟类及老鼠等,还有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严重的是鳞翅目瞑蛾科的黄尾巢螟,其成虫夜间在蜂巢上 产卵,4~5d后孵化出幼虫。幼虫穿行于蜂巢内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虫,造成蜂巢 解体,且巢螟喜夜间活动,而胡蜂白天活动,晚上伏于巢上不动,任巢螟将其卵产 于蜂巢上而无动于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

对巢螟的预防,一 是让胡蜂将巢建在离地面较远的位置,因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 巢螟危害严重,距地面远的较轻;二是人工饲养箱中的胡蜂,在巢螟产卵的 2~3d 内,每晚将蜂箱门关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内产卵。 幼虫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得腐臭病,感染后会很快发病死亡。可以将蜂箱疏散, 在蜂巢上用喷雾器喷洒抗生素进行预防。 此外,危害胡蜂的动物还有乌鸦、喜鹊、蚂蚁、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时, 老鼠也会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这些都需要加强防范

新进展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线虫,这种线虫寄生在胡蜂科的蜂王体内,会导 致蜂王不孕。研究人员希望以此开发一种既有效又环保的驱除胡蜂的新方法。 线虫极其微小,多生活在水或土壤中,有的寄生在动物体内。

据当地媒体7日报道,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2005年4月至 11月,在北海道札幌市内捕获了77只胡蜂科的大黄蜂蜂王,发现其中的54只 腹部寄生着一种体长约1毫米的线虫。而腹部有这种线虫的蜂王,其卵巢完全停止 了发育,失去了受孕能力。 虽然研究人员还未查明线虫导致蜂王不孕的确切原因,但他们推测,越冬期寄 生在蜂王腹部的线虫到夏季孵化出大量幼虫,这些幼虫会夺走蜂王体内的养分,从 而造成卵巢发育停止。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线虫分泌出某种激素对蜂王卵巢发育造 成影响。 胡蜂科的蜂类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其毒性也很强,日本每年都有二三十人被胡 蜂蜇死。研究人员认为,用线虫驱除胡蜂应该是一个好方法。

胡蜂(马蜂)养殖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户中已比较多见

但由于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所以不但养殖效益低,

而且都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

因为他们的养殖方法仅仅只是 把较小的胡蜂巢穴迁移至自己能控制、别人不能任意摄取的地方,任其自然繁殖、到时烧取 蜂蛹便完成了整个养殖过程。

这种养殖方法如果从生态角度去考虑的话,与“杀鸡取卵”在本质 上没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由于蜂蛹的价格不菲,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村,

每年的 8—11 月自发的组成若干个“季节 性专业烧蜂队伍”进行毁灭性烧取蜂蛹,

一些地方的大型胡蜂种类如黑胡蜂 (Vespa mandarina Sm) 、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已经灭绝。

其他胡蜂的种类也 在急速减少,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胡蜂会被烧尽吃绝,这样将会给人类造成无 法弥补的损失。

胡蜂类在昆虫世界中处于食物连的顶端,虽然胡蜂的生存繁殖活动完全依赖于森林树木, 但是,所有树木的生长都与胡蜂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胡蜂类的主要食物就是包括森 林害虫在内的所有昆虫,通过观察,树木害虫中大约有 70%的种类都是胡蜂类捕食的对象。 此外胡蜂在捕食其他昆虫的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植物的果(子)实的产 量增加。

因此,禁止毁灭性烧取蜂蛹,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胡蜂,保护胡蜂类种群的正常 繁衍会使人类受益非浅,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也十分重要。

养殖和保护胡蜂的效益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保留胡蜂成虫的前提下取出商品蜂蛹,使胡蜂成虫的劳动力重复利用和种群正常繁衍, 从而使人类长期受益。

2、通过食物的合理的补充,可以使每巢胡蜂蜂蛹的产量提高 1—2 倍,从而体现出养殖的经 济效益。

3、提取商品蜂毒,目前,每克高纯度的蜂毒在国内外市场价大约是每克黄金的 2 倍。

4、 可以减少包括果树在内所有树木的虫害, 并可以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果实 (子实) 产量提高。

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

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 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

化蛹以后,此囊 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 1 枚,其基部有一丝质 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

因此,蜂巢巢口虽然向下,但巢内幼虫并不脱巢落下

生活习性

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

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 幼虫或蜘蛛。

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

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 即咬破巢口飞出。

胡蜂能捕食蜜蜂、柞蚕等,在果园地区,常咬食果实造成减产。

蜂毒毒性很大,受伤者非 常疼痛,严重时可造成伤残或死亡。

但是,胡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除在养蜂、养蚕地区和 果园附近外,胡蜂实为一类消灭害虫的天敌昆虫,应受到人们的保护。

生长繁殖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

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 (雌性)和雄蜂的区别。

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 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

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 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

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

它们所产的受精卵 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

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 3 次发生高峰。

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 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 时期。

中国河南、山西等省采取人工辅助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和迁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 棉花害虫,甚有效果,而且比较经济。

在秋后捕捉雌蜂放入笼内,将笼安置在避风场所,任 其抱团,到来年春季,将这些雌蜂放入田间,任其在田间周围自然筑巢。

也可以在大蜂棚内 提供食物、饮水和建筑材料,令其在棚内建巢。

在需要时,把巢移至田间,每亩 3~5 巢,有 蜂 100 余头,即能基本控制鳞翅目害虫的为害。

由于胡蜂有归巢习性,所以放蜂一次长期有 效。其食性广,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

一般气温在 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 6~10℃时 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 风力在 3 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 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 甜性物质。在 500 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 500 米则常迷途忘返。 胡蜂的生态

一、名称和属性:胡蜂俗称马蜂,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各地对它们的称呼略有差异,例如在 树木上筑巢的胡蜂类统称为“葫芦包”或“吊包蜂”,在洞穴中筑巢的大型胡蜂类又会被称为“大 土蜂”、“大马甲”、“老土甲”等。在教科书中它们统称为胡蜂类,系昆虫纲、膜翅目、胡蜂属 类昆虫,它们食谱相近;筑巢的方式和使用的筑巢材料相同,因此它们的生存条件、繁殖活 动基本相同。

二、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 300—3000 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 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 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 8 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 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

这是因为植 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 同时, 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 (巢穴的大小) 、 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三、越冬: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 方的洞穴中越冬.

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 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

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 11 月初至次 ,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 12 月中旬至次年 年 3 月下旬,大约为 140 天左右(海拔 2100 米以上) 2 月中旬,仅为 60 天左右(海拔 1000 米以下) 。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 —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每一只蜂就 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 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

生存下来。【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胡蜂的习性与繁殖

一、食物来源;胡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

即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

含糖树脂类: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壳斗科属植物麻栎、白栎、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 栎树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蔷薇科植物梨树、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类:其种类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昆虫胡蜂不会捕食;

1、有毒类或具有 特殊气味的昆虫,

2、身体重量数倍于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较坚硬甲壳的昆虫,

3、生长发育 期的毛虫,但是在交配产卵期(飞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欢捕食的对象。

事实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 95%的是具有虫害或破损、 开裂的水果,与虫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会使虫害大幅 度减少,二是间接将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从而使产量增加。

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 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头果等。

花蜜类:常见的有桉树、香蕉、芭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花蜜。

此外,大约有 0.1%的云南 松的松针上面也会分泌糖类,也是胡蜂喜欢采集的食物之一。 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类之外, 它们对所有动物的鲜肉也会品尝,特别是对禽类的鲜肉情有独钟,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 它们也会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显小于自己、不是同种的其他胡蜂种类。

二、生活习性和特点

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除了有着相同的食谱外,还有着以下共同的习 性和特点; 筑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

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

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 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

巢穴外壳由 3—5 层不规则的铠甲片 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 2—4 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 穴内温度过高。

护巢和护食:

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 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

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 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 多的胡蜂攻击。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 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

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研究胡蜂时,你应该缓慢 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三、繁殖:

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 础,48 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 40—60 倍放大镜可 以看到

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

幼虫期;

从开始进食发育 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

蛹期;从 卵到蛹大约为 10—15 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 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

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 为 10 天左右,出茧 3 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 25 天左右,但是, 适宜的气温、湿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类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胡蜂的繁殖生长速度。

如果气 温在 20—25 度,相对湿度为 60%—70%,同时又有着充足的食物来源,那么胡蜂的生长发育 过程会提前 3—5 天完成。

反之则会推迟 5—10 天。

四、胡蜂的寿命和繁殖系数:

计算方法为;

1、把一巢蜂用烟熏晕,称出成虫的总重量和单个 重量, 计算出蜂总数, 然后计算出巢础内的蜂蛹数与成虫数相加, 即为该巢胡蜂的“总人口数”。

2、因为胡蜂从幼虫到成虫期仅排一次粪便并永久存留于巢础底部,通过粪便的颗粒可以计算 出该巢胡蜂出生总数,经过数次不同地方、不同蜂种的多次计算,用出生数与“总人口数”相 比较发现:出生数常常大于蜂总数 30%—40%之间,也就是说,胡蜂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也 有一定的比例在不断死亡,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胡蜂的繁殖系数大约为;从胡 蜂结束冬眠三周后开始筑巢产卵,第一粒卵大约在 25 天后发育为成虫,以后每天都在产下一 定数量的卵和有一定数量的成虫发育成熟, 繁殖的数量是以成虫总数乘以 2—5 即为胡蜂的繁 殖系数,它们是以几何倍率的形式增加,例如,每巢胡蜂第一代(一只蜂王)繁殖 2—5 只, 第二代为 4—25 只,第三代为 12—125 只、第四代为 40—600 只„„。也就是说,在不到 10 个月的时间内,胡蜂可以由一只繁殖成为 400—1 万余只。

2、胡蜂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生存环 境的优劣,在正常情况下,除蜂王(雌蜂)以外,寿命最长的可达 120 天,最短的仅为 45 天。

3、胡蜂的繁殖速度不是绝对相同,它们受地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来源等各方面的因 素影响和限制。

4、越冬之后只有蜂王(雌蜂)才有可能能存活下来。

养殖胡蜂的环境场所和注意事项

一、环境: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周围 1000 米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多种树木、并且有 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养殖场地。

同时,选择养殖场地要兼顾以下特点:

1、对人畜安全;距离人、畜、家禽经常出没地带不宜少于 300 米,因为一旦蜂群骚乱会危及 周围大约 200 米内的任何移动目标。【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2、有建筑巢穴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来源如云南松、沙松、蓝桉、马缨花或各种朽木。

3、在周围 1.5 平方公里内具有多种植物存在,以利于胡蜂食物的多样性。

应该指出

篇七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胡蜂养殖大全

胡 蜂 养 殖

节选.云南.禄丰.冯平)

胡蜂(马蜂)养殖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户中已比较多见,但由于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所以不但养殖效益低,而且都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他们的养殖方法仅仅只是把较小的胡蜂巢穴迁移至自己能控制、别人不能任意摄取的地方,任其自然繁殖、到时烧取蜂蛹便完成了整个养殖过程。这种养殖方法如果从生态角度去考虑的话,与“杀鸡取卵”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由于蜂蛹的价格不菲,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村,每年的8—11月自发的组成若干个“季节性专业烧蜂队伍”进行毁灭性烧取蜂蛹,一些地方的大型胡蜂种类如黑胡蜂(Vespa mandarina Sm)、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已经灭绝。其他胡蜂的种类也在急速减少,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胡蜂会被烧尽吃绝,这样将会给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胡蜂类在昆虫世界中处于食物连的顶端,虽然胡蜂的生存繁殖活动完全依赖于森林(树木),但是,所有树木的生长都与胡蜂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胡蜂类的主要食物就是包括森林害虫在内的所有昆虫,通过观察,树木害虫中大约有70%的种类都是胡蜂类捕食的对象。此外胡蜂在捕食其他昆虫的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植物的果(子)实的产量增加。因此,禁止毁灭性烧取蜂蛹,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胡蜂,保护胡蜂类种群的正常繁衍会使人类受益非浅,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也十分重要。【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一、养殖和保护胡蜂的效益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保留胡蜂成虫的前提下取出商品蜂蛹,使胡蜂成虫的劳动力重复利用和种群正常繁衍,从而使人类长期受益。

2、通过食物的合理的补充,可以使每巢胡蜂蜂蛹的产量提高1—2倍,从而体现出养殖的经济效益。

3、提取商品蜂毒,目前,每克高纯度的蜂毒在国内外市场价大约是每克黄金的2倍。

4、可以减少包括果树在内所有树木的虫害,并可以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果实(子实)产量提高。

第一节胡蜂的生态

一、名称和属性:胡蜂俗称马蜂,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各地对它们的称呼略有差异,例如在树木上筑巢的胡蜂类统称为“葫芦包”或“吊包蜂”,在洞穴中筑巢的大型胡蜂类又会被称为“大土蜂”、“大马甲”、“老土甲”等。在教科书中它们统称为胡蜂类,系昆虫纲、膜翅目、胡蜂属类昆虫,它们食谱相近;筑巢的方式和使用的筑巢材料相同,因此它们的生存条件、繁殖活动基本相同。

二、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巢穴的大小)、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三、越冬: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仅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

每一只蜂就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

第二节胡蜂的习性与繁殖

一、食物来源;胡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即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 含糖树脂类: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壳斗科属植物麻栎、白栎、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栎树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蔷薇科植物梨树、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类:其种类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昆虫胡蜂不会捕食;1、有毒类或具有特殊气味的昆虫,2、身体重量数倍于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较坚硬甲壳的昆虫,3、生长发育期的毛虫,但是在交配产卵期(飞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欢捕食的对象。 浆果类:胡蜂主要是从熟透、具有虫洞或即将破皮的水果咬开果皮后吸食果汁,因此有些果农认为胡蜂对水果的危害较大,事实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虫害或破损、开裂的水果,与虫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会使虫害大幅度减少,二是间接将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从而使产量增加。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头果等。 花蜜类:常见的有桉树、香蕉、芭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花蜜。此外,大约有0.1%的云南松的松针上面也会分泌糖类,也是胡蜂喜欢采集的食物之一。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类之外,它们对所有动物的鲜肉也会品尝,特别是对禽类的鲜肉情有独钟,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也会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显小于自己、不是同种的其他胡蜂种类。

二、生活习性和特点;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除了有着相同的食谱外,还有着以下共同的习性和特点;

1、筑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

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巢穴外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片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2—4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内温度过高。

2、护巢和护食: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多的胡蜂攻击。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研究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三、繁殖: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础,48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40—6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幼虫期;从开始进食发育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蛹期;从卵到蛹大约为10—15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为10天左右,出茧3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25天左右,但是,适宜的气温、湿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类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胡蜂的繁殖生长速度。如果气温在20—25度,相对湿度为60%—70%,同时又有着充足的食物来源,那么胡蜂的生长发育过程会提前3—5天完成。反之则会推迟5—10天 四、胡蜂的寿命和繁殖系数:计算方法为;

1、把一巢蜂用烟熏晕,称出成虫的总重量和单个重量,计算出蜂总数,然后计算出巢础内的蜂蛹数与成虫数相加,即为该巢胡蜂的“总人口数”。2、因为胡蜂从幼虫到成虫期仅排一次粪便并永久存留于巢础底部,通过粪便的颗粒可以计算出该巢胡蜂出生总数,经过数次

不同地方、不同蜂种的多次计算,用出生数与“总人口数”相比较发现:出生数常常大于蜂总数30%—40%之间,也就是说,胡蜂在不断繁殖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在不断死亡,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以下结论:1、胡蜂的繁殖系数大约为;从胡蜂结束冬眠三周后开始筑巢产卵,第一粒卵大约在25天后发育为成虫,以后每天都在产下一定数量的卵和有一定数量的成虫发育成熟,繁殖的数量是以成虫总数乘以2—5即为胡蜂的繁殖系数,它们是以几何倍率的形式增加,例如,每巢胡蜂第一代(一只蜂王)繁殖2—5只,第二代为4—25只,第三代为12—125只、第四代为40—600只„„。也就是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胡蜂可以由一只繁殖成为400—1万余只。2、胡蜂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生存环境的优劣,在正常情况下,除蜂王(雌蜂)以外,寿命最长的可达120天,最短的仅为45天。3、胡蜂的繁殖速度不是绝对相同,它们受地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来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和限制。

4、越冬之后只有蜂王(雌蜂)才有可能能存活下来。

第三节、养殖胡蜂的环境场所和注意事项

一、环境: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环境,周围1000米内具有一定数量的多种树木、并且有水源的地方是理想的养殖场地。同时,选择养殖场地要兼顾以下特点:

1、对人畜安全;距离人、畜、家禽经常出没地带不宜少于300米,因为一旦蜂群骚乱会危及周围大约200米内的任何移动目标。

2、有建筑巢穴材料的树木和水源;巢材来源如云南松、沙松、蓝桉、马缨花或各种朽木。

3、在周围1.5平方公里内具有多种植物存在,以利于胡蜂食物的多样性。

二、注意事项;

应该指出,养殖胡蜂具有两个方面的危险性,第一是被蜂蜇,如果你想养殖胡蜂,你必须先做好下面两件事情;(一)对胡蜂类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规律了如


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科技苑胡蜂如何越冬"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529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