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2017-06-21 08:53: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共7篇)绞胎瓷制作工艺技术[农广天地]绞胎瓷制作工艺(20130301)绞胎瓷始创于唐代,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所谓绞胎瓷,就是用两种或多种泥料搅合揉制在一起,然后再经过各种形式叠加组合,经拉坯成形,最后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工艺品。成形后的坯体,其图案贯通于器体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这也使得绞胎瓷的...

篇一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绞胎瓷制作工艺技术

  [农广天地]绞胎瓷制作工艺(20130301)

  绞胎瓷始创于唐代,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所谓绞胎瓷,就是用两种或多种泥料搅合揉制在一起,然后再经过各种形式叠加组合,经拉坯成形,最后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工艺品。成形后的坯体,其图案贯通于器体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这也使得绞胎瓷的花纹浑然天成。在绞胎瓷的整个制作过程当中不需要施釉刻画,而是按绞合方式和泥料颜色的不同,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并且花纹表里如一,内外相联。作品形体新颖美观,手感细腻柔和,是集观赏、收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珍品。本片就为观众朋友们分别介绍了绞胎瓷的传统和现代制作工艺。

  相关知识:

  绞胎瓷亦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绞胎通常是用两种颜色反差较大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料,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它的制作工艺程序基本为:用白色与红褐色两种瓷泥,各如擀面一样制成薄片,将两种颜色的瓷泥片一层层交替重叠起来(层数多少视所要求的花纹图案而定),然后进行不同方向的卷、绞、拧、搓等。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木纹、水波、编织、团花、菱花、羽毛、旋涡或盘旋登结等纹理,最后上釉烧制即成绞胎瓷器。这种装饰纹理变化多端,乍看似任意蟠曲,不受拘束,其实它们大体相近的组织形式和格调也存在一定规律。绞胎工艺装饰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工艺独特,没有重复性,所以一器一样,绝不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纹饰的制品出现。
  
  二、绞胎陶瓷工艺种类
  
  1. 根据装饰方式来说可分为四种:一为绞胎瓷器,即器物坯胎用两色绞花泥料拉坯成型,再施透明釉料;二为绞贴胎瓷器,即器胎用高岭土拉坯成型后,再用两色绞花泥料切成薄片,一片片满贴在胎体上,经过修整,再施透明釉料,故片状之间有拼接痕迹;三为拼花贴面绞胎器,此法多见于瓷枕类,其法是用白泥制枕坯,枕面贴绞胎花朵形泥片,枕坯四周局部贴黑、白绞胎泥片,空白处填黑或白色瓷泥,再施透明釉,或黄釉、绿釉、三彩釉;四为绞胎陶器,即将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或多色)胎泥相间糅合在一起做坯成型,不施釉。

  2. 根据器物的特征可分为三种:全绞胎(器物内外均能看到花纹),局部绞胎(为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只绞器物的一部分),全部贴面绞胎和局部贴面绞胎。有的器物上几种工艺并用,像绞胎骑马狩猎俑尾巴是全绞,其他身体部位是贴面绞胎;像巩县窑的花枕,既是贴面绞胎又是局部绞胎和镶嵌工艺。

  3. 还有一种绞胎工艺,就是绞化妆土工艺。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化妆土制成浆糊状的泥浆,搅拌几下平洒在工作台上,然后将陶瓷坯体在泥浆上滚动蘸浆,阴干之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利用这种方法装饰的陶瓷器,其花纹与前述绞胎的花纹不同,而如浮云流水、霞蔚蒸腾,给人以变化万千之感。由于工艺有别,所以,这三者所适用的器物类型和装饰部位也不尽相同。前两者以装饰盘、碗、瓶、罐、炉、枕等器型居多,装饰部位除局部镶嵌之外,一般都是全器均饰有花纹。后者主要是装饰瓶、罐等圆柱体器型,装饰部位一般都在器物的肩、胸、腹等显要部位,基本上没有饰于全器的。

  唐中期创烧
  绞胎器在唐代创烧,至今已无争议,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隋代有绞胎瓷出现。1952年陕西咸阳杨涑巨墓出土绞胎枕,1972年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绞胎骑马俑,都充分证实了最迟在唐开元二年已生产绞胎器。唐中早期绞胎瓷器随意简单,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胎。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温黄釉、绿釉为多见、瓷胎白度较差 。这时期的作品为釉陶,烧成温度多在800-900摄氏度。其形多为枕、盒。

   唐晚期至五代发展成熟期
  和早期绞胎陶瓷相比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质的变化,由烧绞胎陶发展到烧出绞胎瓷。其次是釉的变化:由低温色釉转为高温色釉。再次由单一的绞胎纹转而熔入了锥、戳、剔、刻、填、镶嵌等工艺技术,创烧了令世人震惊的团花、菱花等精美绝伦、富丽堂皇的绞胎瓷的新品种。

  进入CCTV7《农广天地》官网

篇二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定瓷及定瓷的制作工艺

    [农广天地]定瓷(20130111)

  定瓷文化深厚、积淀丰富。如今,以其乳白晶莹、空灵玉润的釉色,凌厉铮然、明丽蕴涵的气质,奔逸潇洒、华贵典雅的纹饰,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下定瓷及它的制作工艺。

  中国瓷器分南北二系,南青北白。北瓷中,唐代以“似银似雪”的邢瓷为代表,宋代则以定瓷继之。《中国陶瓷史》云:定盛而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定瓷,即定州窑瓷器。产地在河北曲阳,因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瓷”。定瓷烧制于唐,兴盛于北宋,失传于元,历600年烧制时间,成为宋代与汝、钧、官、哥并称的五大名窑之一。定瓷之所以位居五窑之中,作为进贡的宫廷御用品,自然是有其独领风骚的品质和特征。定瓷的品质和特征如是:

  型制:古定瓷以生产盘、碗为多,瓶、罐、炉、枕为少。不论何种,器型特征都一改汉唐瓷器的厚重浑雄,也不似后代明清瓷器的华丽繁琐。定瓷型制以清秀文雅、俊逸简约而呈现出高峻感和神逸感。瓶罐类线条流转,体态修长,立足稳健;盘碗类由厚变薄,圈足缩小,碗口露芒。俊逸简约的线形变化,形成了定瓷独有的挺拔俊美爽健的庄重大气风格。

  色泽:定瓷“白如玉”。定瓷釉色如玉般光润柔和,又绝非纯白,而是白中透青,白中泛黄,色韵暗起,玉感而生。明代曹昭撰、王佐补《新增格古要论》卷7 《古窑器论》记:定瓷“色白而滋润者贵,——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对世传紫定、黑定、红定之说,今定瓷大师陈文增先生认为“并非色定中有这专门釉色配方,而均为特定烧成气氛条件下的黑釉窑变”。定瓷虽为一道釉,却有多种色,皆因为“陶瓷是火的艺术”, 即温度升高变化导致釉色变化。关于乾隆“红定”之谜,似应从中得到解答。“瓷不唯白,以雅为胜;五色不艳,白璧藏绚”定瓷就是这样诠释色泽内涵的。

  声韵:定瓷叩击时发出的声音清丽悠长,波频动听,称为“磬声”。定瓷“声如磬”首先源于其料质为石英、长石、黏土合成,土质干绵,石质精纯晶脆,硬度大,熔点高。北方太行山东麓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定瓷的基本特色。其次,是烧结温度,历经数十小时1300度左右的高温溶冶,瓷化达到了至佳程度,故土石韵一跃而为金石声。

  文饰:定窑装饰技法很多,以刻花、印花为多见,还有堆花、剔花、贴花等。刻花、印花为定窑首创。刻花是在器物上直接奏刀,疾速沉着一气呵成,是定瓷中运用最普遍、效率最高的装饰手段。其随形构架,布施线条,宽窄深浅错落有致,既能表现丰腴的牡丹,又能表现纤细的草叶。由于运刀随心,率真自然,定瓷流露出生动的朴素美。印花,是一种比较华贵庄重的装饰技法。为先把装饰图案制成模具,将烧制器物扣在陶范上压印。印花工艺考究,纹样清晰明快,典雅高贵。定瓷的装饰图案以龙、凤、鱼纹,牡丹、荷花,萱草、缠枝莲纹为主,据近代陶瓷鉴赏家赵汝珍《古玩指南》中讲:定器“花纹多仿自古铜镜”。这种文饰内容表达了宋代社会追崇富贵平和规范的生活观。

  注目宋代定瓷,其独特风韵油然而现。无论瓶、炉、盘、碗,皆釉色灵动温润,质地坚密,韵击若磬,挺拔俊俏。雅淡文饰,或凸或凹,龙凤花卉,情采并茂。可以用“声色夺人”四字来概括。以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梅瓶为例,有诗云:“若把梅瓶比西子,曲直刚柔总相宜”。

篇三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绞胎瓷工艺、历史、传说、概述及绞胎紫砂壶欣赏

篇四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当代焦作绞胎瓷艺术

当代焦作绞胎瓷艺术

■杨峡

中国以瓷影响世界而得名CHINA,在城市名称中,除了景德镇市因瓷文化而得名外,再就是焦作市了——焦作的名称因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可见陶瓷文化在这一地域的影响之深。

修 武县不仅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在中国陶瓷史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的当阳峪窑是一座民窑,是唐宋时期负有盛名的陶瓷古窑遗址之一,现遗存有 “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当阳峪窑以绞胎、绞釉、刻剔花著称,尤其是绞胎绞釉,在众多古窑口中独树一帜,留下了许多传世珍宝,国内外博物馆都有珍藏。世 界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称:“从不同角度看,焦作修武窑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但是从古到今却完全不被世人所知,真是不可思议。今后修武窑的重要性一 定会被世人所认可,并且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关注。”

当代焦作绞胎瓷

绞 胎瓷亦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所谓绞胎就是把二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胎泥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 或打片、摺压、不同色泥的组合,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 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根 据考古资料,绞胎装饰起源于唐代的巩义窑,该窑口最具影响力的是三彩器,我们现在称为唐三彩。当阳峪的绞胎瓷也出现在唐代,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 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胎。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温黄鼬、绿釉为多见。到了北宋时期,当阳峪的绞胎技术已十分成熟了,瓷胎的白度 有了很大提高,纹路也更加完美,而且表里如一。绞胎瓷的烧制成功,是人们冲脱了隋、唐以前单调青白两色瓷的束缚,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是人们对美 好事物的一种追求。北宋靖康之变后,绞胎瓷的烧制戛然终止,当阳峪瓷器生产中断,绞胎瓷技艺从此失传。如今,北宋的绞胎瓷器存世仅六十余件,多收藏于日 本、英国博物馆。

绞 胎瓷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工艺流程多,每道工序要求严格,制作中对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当严格,烧制中的温度火候要求极高,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纹理特色,只 有相似没有相同,花纹表现多种多样,表里如一、内外相通,每一件都是绝品,不可复制。

焦作金谷轩窑创作的绞釉作品多是与绞胎技法结合,称为绞胎绞釉艺术 瓷。绞胎作局部装饰,主题是绞釉技法创作。绞釉是釉饰中最丰富多彩的,和绞胎结合体现绞胎绞釉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绞釉的“流变、釉变、窑变”,运用多 种色釉的合理搭配,严格控制色釉流动范围,色釉明朗,层次分明,主题突出,静中有动,自然天成,作品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力。

绞釉所表现出的釉色肌理,在作品中起到了调节空间、强化气氛、纯化感悟及幻化心理的作用。绞釉作品多以山水入画,多色彩的釉饰及釉彩的流动性、色彩的多变性、纹理变化的幻化,绞釉山水作品的整体气势让人耳目一新,具有不可复制性,赢得了收藏家的厚爱。

绞胎瓷的装饰

绞 胎瓷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收藏价值体现在纹饰装饰的美学效果上,所以绞胎瓷有“纹饰如金”的美誉。绞胎纹饰是创作绞胎瓷的基本技法,绞胎的纹饰丰富 多彩,富于变化,再加上多种装饰手段灵活的组合运用,决定了绞胎瓷的绚丽华美、高贵典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经 过多年的研究,金谷轩归纳出十六种基本纹饰:自然纹、方格纹、V字形纹、风车形纹、圆柱纹、十字形纹、羽毛纹、三角柱纹、点状纹、大理石纹、编织纹、条形 纹、菊花纹、绕条纹、卷状纹、扭转摺叠纹。运用这十六种基本纹饰图样,通过组合、增减、拼图等多种技法,创造无限的纹饰装饰图例。

通过对绞胎纹饰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陶瓷绞胎纹饰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精神特征:

第一,精神气韵:即神采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

第二,理想浪漫: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理想浪漫是绞胎纹饰的最完美体现。 第三,委婉含蓄:中国陶瓷绞胎纹饰的美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绞胎纹饰图案中,谐音、象征、隐喻是常用的手法。 绞 胎瓷的纹饰装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绞胎瓷是手工回归的典范,不被流水生产线所操控,是追求品位的体现。古往今来,世上最奢侈的瓷器莫过于绞胎瓷,手工艺 的复兴使绞胎瓷走出神秘,真正感受绞胎瓷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绞胎工艺,扎实的技术功底,无数经验丰富的陶艺家,使得高品质的绞胎瓷成为很多博物馆 及陶瓷爱好者的收藏品。

绞胎瓷的当代创新

如何以造型设计、纹饰装饰、釉饰处理,并综合雕刻、绘画等技法来大胆创新,把绞胎瓷做为创作的载体,张扬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寻找切入当代文化的可能性,是当代绞胎瓷创作的主要命题。

现 代绞胎陶艺家重新审视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大胆地尝试新的形式,所以才有了绞胎陶艺、绞胎美术瓷、绞胎雕塑瓷、绞胎瓷雕、绞胎剔花瓷、绞胎绞釉瓷、绞胎瓷 韵画、绞胎壶艺八大类作品问世。他们利用传统的材料和技法去重新阐释历史和传统,表现出自己的哲学理念留下陶瓷手工编花的印记,形成焦作地域文化风格,造 就了当代焦作陶艺的风格。

当代绞胎瓷简练朴素、静穆大方,在造型装饰上充分体现出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等特点。虽然装饰比较多一些,但是绝无做作之嫌,真正使绞釉装饰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当今的绞胎绞釉艺术瓷创作就是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绞技法的陶瓷语言。

现 代陶艺理所当然在设计上反映当代人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用最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流行的时尚文化元素,准确地将当代人的所思和对世界的感悟,主 动揉合到形体的设计中去。绞胎瓷釉饰的多种方法,仍然传承了北宋当阳峪窑博采众长的遗风,八大类作品有较强的包容性,以开放的姿态,全面提升了绞胎艺术瓷 的文化语言和艺术表现力。唐宋的绞胎技法走过千年,在今天仍有序传承,绞胎纹理重自然天成,富于变幻,绞胎工艺的包容性,重艺重料的工艺思想,多元化的创 作方向,都为绞胎瓷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焦作的绞胎陶瓷丰富多彩,以全新的面貌和风格受到世人的赞誉,原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汪庆生参观了焦作绞 胎瓷博物馆,题写了“汲古创新”给予鼓励。

追 求艺术创作的主题。在绞胎瓷的发展上,焦作金谷轩定位在艺术创作,因为绞胎瓷是真正的纯手工创作,没有办法用规模、数量来满足大众市场,这就决定了只能在 艺术创作上下功夫,围绕绞胎瓷的文化内涵——如翠似玉、表里如一、自然天成,从造型语言、纹饰语境、釉饰装饰入手,创作出传世的经典作品。

追求现代的审美情趣。在创作实践中,造型、纹饰、釉饰讲究自然多变,在工艺流程中,运用好彩泥、纹饰,巧妙利用高温,提升胎内透色的层次变化,将玉的质感推到极致。 高 昂的制作成本,也只有在经济繁荣的盛世和收藏热的推动下,绞胎瓷才有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绞胎艺术瓷多种釉饰技法的综合运用,是陶瓷艺术创作的突破。金谷 轩窑绞胎瓷继承了北宋当阳峪窑的遗风,不断创新,在造型设计、纹饰语境、釉饰装饰方面,赋予绞胎瓷以很高的艺术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陶瓷艺术。

绞胎瓷的文化内涵

绞 胎瓷是众多陶瓷品种中比较独特的瓷种,它以胎内纹饰装饰见长,各种纹饰由胎而生,内外相通,与各陶瓷产区釉上、釉中、釉下装饰的陶瓷品种只作表面装饰相比 有

很大的区别,绞胎瓷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绞胎瓷除了用两种色泥相间揉合之外,同样可以用多彩的色泥互相揉合,而呈现出各种图腾、景象、自 然生物、天然无琢。其妙趣旨在天真,意境深远,深得中国传统书画之妙。绞胎瓷可以说是迁想妙得、师法自然的产物,这种黑与白、红与蓝等多彩融合,加之土与 火的有机结合,溶炼冶化至纯青之境,而后化生为山川、河流、人物、鸟兽,这便是绞胎艺术的魅力所在。

自然性是绞胎瓷最基本的个性,也是形成其它个性特征的基础。自然万物都具有异于其它物类的特征,是谓个性。绞胎瓷的个性表达在纹饰装饰,每件作品的纹饰表里如一,一胎一面,不可复制。制作的胎内纹饰经过火的洗礼,手工编花自然形成,带有鲜明的自然特征,可称为自然性。

珍稀性是绞胎瓷自然性的一个体现,形成了具有观赏性的美器,包含了在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因素,而对于一些偶然天成的作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被人们称为窑宝。

唯一性是绞胎瓷自然性的另一体现,自然的伟大在于其造化无穷,这也反映在千变万化的绞胎纹饰装饰中,我们难以发现两件相像的绞胎纹饰作品,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 绞 胎瓷追求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是指没有经过人为加工过的事物,就是没有经过刻意人为的因素而形成的,完美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自然天成的美要比人工雕琢 的美有更多的想象力。绞胎瓷通过材质的自然纹理与色泽,充分释放媒体材料的属性如泥性、釉性等,从而达到逼真传神、本色自然的艺术效果,引发诸多的审美联 想,从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绞胎艺术瓷的艺术价值

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变化,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艺术陶瓷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陶瓷装饰技法多元化,技法水平和创作队 伍超越历史任何时期,全国各地陶瓷产区形成了各自的装饰技法特色,如江西景德镇的釉上、釉下彩绘;湖南醴陵的釉中彩绘;河南焦作绞胎瓷、禹州的窑变釉钧瓷 等。中国艺术陶瓷的区域特色其实质就是装饰技法特色。

当 代的陶瓷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之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学院派的参与程度空前,高学历的博士、硕士参加到陶艺创作队伍,一改历史上窑工文化程度偏低的状 况。当代焦作陶瓷创作队伍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大批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职业化的陶艺创作中,这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有的社会现象。当代陶艺创作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创作地域性的强化,技法装饰的个性化追求,回归自然天成的泥与火的探索,陶瓷手工技法的重视。

绞胎瓷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与历史上作为商品生产的陶瓷产品有本质区别。绞胎瓷特别适宜搞创作,因属于胎内装饰,人为的可控性差,火的艺术体现得最充分,对创作来说却是优势,特别是纹饰变化效果差异性很大,偶有所得的作品得到不易,因此绞胎瓷精品难求。

陶 艺家在有限的创作岁月中,首先需要团队的支撑体系,既品牌的力量。固然陶瓷工艺的复杂性和泥料的配制特色,工艺的特殊性,团体的整体创作水平,陶艺家的创 作生态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也不可低估,它的营销模式、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都对陶艺家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 次,名人不一定是名作,名作也不一定是名人,这就要破除迷信,以作品为重,名人也要选其代表作才是最好的,名气不大如是偶然天成而风格独特、有文化内涵的 作品也不要放过,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当然,有投资能力就直接选名家名作,投资能力较低就选中青年的潜力股,除了要选青年陶艺家所处的创作团队,本人 的文化素质和毕业院校外,还要了解陶艺家的作品风格和独创性,技法上的特殊性,市场的影响力,更重要的要有艺术理论的突破。

艺术陶瓷收藏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陶艺家的人生变化,作品也会不断地升值,这也是岁月如金的魅力吧!

绞胎瓷的价值评估

对作品的收藏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评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 作品与原创。在陶瓷艺术价值评估中,最困难的是判断是否原创作品,原创作品首先是手工创作,其次是作品数量的稀少。一般的陶瓷创作可以无限量的生产,它的 价值就只能是以生产成本加合理的利润来判断,如果一件陶瓷作品经济价值不高,它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要受到直接的影响。而绞胎瓷中的几个艺术种类是必须 体现原创的,如绞胎美术瓷、绞胎瓷雕、绞胎瓷韵画、绞胎纹饰陶艺、绞胎纹釉瓷、绞胎刻剔花,因此价值就会高很多,而绞胎雕塑如果没有限量创作的话,作品价 值就会低很多。在绞胎瓷作品中正确判断原创作品,是作品价值评估的前提,手绘美术瓷价值较高,原因就在于每件作品就一件,从构图的随意性到填彩的变化都会 反映在作品中,创作时的心情对作品有较大影响。

② 名家与大家。评估绞胎瓷作品的价值,了解作者很重要。每位陶艺家的学识、生活经历、技巧、艺术修养都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对创作的态度和追求在自己的作品中 有明显的反映。名家不仅要有成名作品面世,在社会上还应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技之长,才能称为名家。现在绞胎瓷缺乏大师级人物,名家现在还太少,与目前全 国创作队伍较小有关,属于小众陶瓷品种。要成为绞胎瓷大家,必须要有理论上的建树,也就是要在绞胎陶瓷工艺和创作上进行研究,在陶瓷史上有地位,要创作出 经典作品。名作主要体现在成名作或代表性作品,但名作贵在经典,能否成为经典作品、传世作品,需要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认可,并非易事。

③ 偶有所得的创作效果。陶瓷是火的艺术,作品的最终效果在入窑前是不可预测的,正因如此,烧窑的过程也是期盼的过程,作品偶有所得的艺术效果是绞胎瓷的最高 追求。偶有所得的绞胎作品,是非常少见的,每年难得遇上几件,可遇不可求,说明我们

篇五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绞胎瓷的自白

绞胎瓷的自白

我是一块绞胎瓷,来自鸟语花香的当阳峪,那里是我最爱的家,因为她不仅给了我生命,和你给了我走向世界的勇气!我的父母将滴滴汗水融入我的身躯,一个个希望寄托与我,因此我要飞翔,飞在世界顶端!

当阳街的每一个人的很忙碌,他们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只为了我能焕发生命光彩,有时看到他们辛勤劳作,我也很伤心,恨自己无法给他们心灵安慰,于是我开始试着慢慢走向社会,去面对种种困难,纵是伤的遍体凌伤也无怨无悔,只因我从未放弃心中梦想!做人就该顶天立地,肩挑日月,脚踩乾坤!

篇六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瓷器工艺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瓷器工艺

原始素烧瓷 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灰陶。

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但由于器表无釉,所以叫它为“原始素烧瓷”。( 西周 原始瓷豆 )

青瓷 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 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1800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已经能够烧造成熟的青瓷。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 (明初 龙泉窑青瓷雕缠枝莲花觚)

黑瓷 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成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黑瓷是东汉时期的创新产品,产地在南方。当时浙江的上虞、宁波窑即烧制黑瓷。此外,在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东汉中晚期也有黑瓷出土。东晋之后,北方才开始烧造黑瓷。(唐 瓣口黑瓷水注)

白瓷 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份。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后,,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的干扰,便能烧出白瓷。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较为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隋代白瓷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唐代邢窑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明中 白瓷八方执壶)

青白瓷 这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为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所以叫青白瓷。有称影青瓷,也有叫它隐青、映青、罩青的。

一般认为,青白瓷在五代是开始创烧,成熟于北宋中期,宋代已形成风尚。“假玉器” “晶莹如玉”可说是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恰切形容。 景德镇是宋代的名窑之一,由于它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优越,其产品集中的代表了宋代的制瓷水平。青白瓷无疑是景德镇一项新的发明。( 南宋 影青观音坐像)

甜白瓷 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便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胎越薄,色越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其秀美清丽的暗花刻纹和印纹之上,在罩以

光洁透亮的釉,便有一种 诱人的美,并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这种胎薄釉莹的白瓷,便叫甜白瓷。

甜白瓷创烧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而整个明代一直没有间断。甜白瓷在宫廷是作为祭器的主要品种,民间则多用于日常生活的需要。 (宣德 甜白釉暗花莲纹碗)

素瓷 凡是在釉上釉下都不加任何色彩、也不绘制任何有色的图案花纹的瓷器,统称素瓷。虽然用色彩装饰陶瓷在我国已由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明代以前,瓷器的主流还是素瓷;到了明代,彩瓷才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人以此把中国瓷器的发展分为两大时代,明以前为素瓷时代,明以后为彩瓷时代。(宣德 白釉碗)

彩瓷 从广义角度说,彩瓷应包括点彩、釉下彩、釉上彩、斗彩等等,但从习惯上所说的彩瓷,则是指瓷器釉上加彩而言。 以彩色装饰瓷器起源于晋。西晋晚期,南方已开始用褐色斑点来装饰青瓷;东晋以后,南方普遍采用;隋唐袭用,并有所发展。宋代已出现釉上的“宋三彩”;元代则创造了著名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

彩瓷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到景德镇等南方窑场。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艺技术,并加以综合、改进和提高;在明青两代,他们对釉上彩的配方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有了一系列的创新。 (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

同时,白瓷质量的提高,也对彩瓷的兴起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了细腻洁白的白瓷作底,以红、黄、绿、蓝、紫、黑、金种种彩色绘制的画面,才能充分显示它的诱人的绚美和巨大的吸引力。

明代彩瓷的兴盛,可谓是瓷业装饰工艺的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从此,我国瓷苑便出现了一个彩色缤纷、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同时,它也使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单色釉瓷逐渐退居次要的位置,并使一些历史名窑(如磁州窑、龙泉窑等)从此一蹶不振。 (康熙 青花釉里红折枝花卉纹石榴尊)

彩绘瓷 在釉上、釉下绘制各种色彩的图案、画面以作装饰的瓷器,谓之彩绘瓷。西晋晚期的褐釉点彩,首开彩绘瓷的先河。隋代已使用黑彩点画瓷俑的眼睛、眉毛、头发、衣褶、剑鞘和镇墓兽爪;有的还在瓷器底座的莲花图案上,涂以红、黄、绿、黑、白等各种颜色。宋代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已很有名气;而磁州窑釉创造了用毛笔蘸彩料,在已烧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了简单花纹,然后加以彩烧。到了明代,彩绘瓷变成了瓷坛主帅了。(乾隆 粉彩莲座法器)

碎器 有些瓷器在焙烧时,由于温度的骤变,会发生釉裂的现象。浙江哥窑首先掌握了这个规律,运用自然裂纹作为瓷器的装饰;这种瓷器称为碎器。

碎器胎薄色黑,俗称铁胎或铁骨;釉面坼成并列状或网纹状开片。开片大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开片小的叫鱼子纹。有的在紫黑色裂纹中又有金黄色丝状细纹,叫做金丝铁线、鳝血。碎器釉色有奶白、粉膏、灰绿、和奶酪黄等,也有米白而影红的。 (南宋 哥窑酒杯) 薄胎瓷 薄胎瓷,指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通常又称脱胎瓷,是形容它薄倒几乎没有胎的程度。据文献记载,明万历时吴昊十九所制的卵幕杯,“薄如蝉翼”,只见透明的釉,而几乎不见胎骨;映着光可以看见手指上的螺纹。【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这两句古人咏薄胎瓷的诗句,形象的描绘了这种瓷器之薄。 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

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则嫌厚,多一刀则报废,稍不留神,一个喘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非技术精湛的制瓷名手,是不敢问津的。烧好后,似乎抽去了胎骨,“脱胎”之名由此而来。 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制作薄胎瓷,成化时期便有了很高的成就;到了龙庆、万历年间,连一些高级民窑也能烧造了,并有了薄胎瓷、卵幕杯、流霞盏、皮蛋盅等专用名称。器形除碗盘碟盅外,还有花瓶、文具、酒具之类。薄胎瓷,已不是或主要不是作为使用瓷,而是以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的身份崭露瓷苑,蜚声中外

绞胎瓷 所谓绞胎瓷,就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土,相间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坏,制作成型;于是瓷胎上便出现了白褐相间的纹理。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或如木纹,或如鸟羽,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朵朵鲜花。在经施釉焙烧,便是绞胎瓷。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绞胎瓷创烧于唐代。陕西、河南的唐墓,都有过这类瓷器出土;在巩县唐窑窑址,还曾发现绞胎瓷小花枕的残片。宋代以后,绞胎瓷的烧造便终止了。

篇七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日本的绞胎瓷文化

日本的绞胎瓷文化概述

日本称练上手就是中国的绞胎,是将两种以上颜色的陶土结合在一起,以其横断面作为器型表面,产生出变化丰富的装饰效果。其横切面有缟纹、木纹等形式,日本将之进一步分类称为鹑手、木理手、市松手、墨流等等。绞胎作品中“玻璃光”也就是瓷的意思,即绞胎瓷。

绞胎瓷对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应归功于日本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他写的“北宋修武窑”一文将中国的绞胎瓷介绍到了日本,松井康成(1927-2003)以丰富的表现力使绞胎瓷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开拓了他独创性的装饰美的世界。做为日本“人间国宝”他的贡献在于使绞胎作品不仅影响了全日本国,进而作为世界著名陶瓷艺术家也将绞胎瓷介绍到了全世界。(起航艺术()提供,起航艺术最好的绞胎瓷工作室)

一、日本绞胎瓷的社团组织

近年在日本以绞胎瓷文化为活动内容的学术团体主要有“璃光会”和“彩泥窑”陶艺教室,影响最大。

彩泥窑 陶艺教室

彩泥窑位于市川、浦安附近,是一个传播体会陶瓷文化的一个会员制陶艺教室。这个陶艺教室面向日本大众,致力于打造日本第一陶艺教室。

会员分为彩芽会员和彩冶会员。彩芽会员是初级会员,会员可以在任何时间来到陶艺教室练习学习,并且可以随时接受个人指导。彩冶会员每人都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教室给所有会员提供一切制陶方便,必要时可以随时和老师商议。 在学院的主页上可以看到所有会员的作品照片,各个会员从制陶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与乐趣。

在会员之外,陶艺教室还为普通人举行一日体验活动。男女老少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免费体验。

这里的讲师都是日本制陶名人,其中主办者是日本的绞胎艺术大师中野拓,他的作品被多家日本美术馆收藏,并多次在全国展上得奖。这里已成为日本绞胎文化向大众传播的主要阵地。

璃光会

璃光会是一个日本工艺会的下属团体,受国库资助,是为了学习与继承重要无形文化财绞胎瓷而建立的。加入此会的所有人都有机会向日本人间国宝大师松井康成先生学习绞胎瓷艺术。平成11-12年(1999-2000)2年间,从希望参加松井康成研修会的人中选拔了10人,组成了现在的璃光会,这10个人来自日本全国各地,从白瓷到彩绘瓷,各怀绝技。

也就是2002年开始,每年都举行绞胎瓷研修会,并举行作品展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此研修会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绞胎瓷,并模仿唐宋时期的绞胎瓷,体验制作绞胎瓷的过程,并直接接受松井康成的指导,真正贯彻了传播绞胎文化这一创会宗旨。

名誉会长 松井康成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人间国宝

会长 别府威德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鹿儿岛

副会长 神谷纪雄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千叶

干事 松井康阳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茨城

干事 石井量空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茨城

干事 大山和照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茨城

会员 岩井孝道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北海道

会员 小野卓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茨城

会员 望月集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东京

会员 角谷英明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三重

会员 前田昭博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鸟取

会员 波多野善藏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山口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会员 福吉浩一 日本工艺会正会员 熊本

二、日本著名的绞胎陶艺家

(一)松井康成

松井康成(1927年5月20日至2004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北佐久郡,1952年毕业于明治大学文学部,毕业后任职茨城县笠间市的净土宗月崇寺。1960年在同寺域内建造登窑,开始了作陶生涯。曾师从田村耕一。1969年第十六届日本传统工艺展第一次入选,1971年第十八届日本传统工艺展中,他的作品“练上钵”获日本工艺会总裁奖,1973年第二届日本陶艺展上“练上线纹钵”获最高奖秩父宫赐怀。1975年第二十二届日本传统工艺展“练上壶”获NHK会长奖。20世纪70年代以后,改进了以前单纯的绞胎技法,向绘画性的意境进展,啸裂纹利用辘轳的旋转运动,使器物表面产生自然裂纹,这一技法的使用,开创了绞胎技法的新天地。他将青、茜、黒、黄、等不同的色土与渐变效果并用,使作品进一步层次化,创造了“象裂瓷”加饰方法。相继出现70年代的堆瓷,80年代的风白瓷,90年代的萃瓷,展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一个又一个新工艺挑战,创作了罐、钵、陶 、茶碗、香炉、陶板等多种作品。

1976年以“啸裂”为主题,1983年以“堆瓷、方壶”为主题、1985年以“破调练上”为主题、1987年以“练上风白地”为主题,分别举办个展。1988年5月获紫绶褒章,1991年获MOA美术馆第四届冈田荗吉大奖。1992年以“萃瓷练上”为主题举办个展。1993年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练上手”保持者(人间国宝)。

(二)伊藤赤水【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昭和41年毕业于京都工艺纤维大学陶瓷专业。昭和47年作品入选第十九回日本传统工艺展。昭和48年作品入选第二回日本陶艺展。昭和51年被推荐为日本工艺会正式会员。昭和52年承袭族名五代伊藤赤水。昭和55年作品在第二十回传统工艺新作展上得奖。同年在第二十七回日本传统工艺展上得奖。昭和60年第八回日本陶艺展上被授予最优秀作品奖并被授予秩父宫赐杯。昭和62年担

任传统工艺新作展审查委员。同年在日本陶瓷协会得奖。平成元年担任传统工艺新作展审查委员。平成2年担任传统工艺新作展审查委员。平成6年担任传统工艺新作展审查委员。平成9年第四十四回日本传统工艺展上被授予高松宫纪念奖。平成10年担任传统工艺新作展审查委员。同年被授予新泻日报文化奖(艺术部门)。平成11年担任日本传统工艺展审查委员。同年受到新泻县知事表彰(艺术文化部门)。平成13年担任传统工艺新作展审查委员。平成15年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同年举办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认定特别纪念展。

(三)别府威德

1936年鹿儿岛县北部出水郡野田町出生。1958年毕业于国立鹿儿岛大学教育学院美术专业,从事教育39年。1983年在出水郡野田町建立了上名窑。1995年移到出水郡东町,1999年参加了松井康成传统技术传承者事业。2000年组织“璃光会”并被推选为理事长。2002年第一回璃光会陶艺展,2003年第100回纪念九州山口陶瓷展,2004年松井康成追悼璃光会陶艺展,2005年3月鹿儿岛县工艺展,9月日本传统工艺展。现为日本工艺会会员、璃光会会员、县美术协会会员、鹿儿岛县陶艺展招待作家推举。

(四)梶谷胖

1941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在笠间等地学过陶艺后,1972年去了美国。在哥伦比亚艺术大学曾担任助教和主任教授之余,全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代表作“雕壶”系列是运用绞胎技法创作的。1991年回到日本,并在八乡町建立了自己的工房。公众评价他的作品很象美国犹他州的风景。现任国际陶艺学术会会员、茨城工艺会员、日本建筑美术工艺协会会员。

展示经历,海外:哥伦比亚美术馆、哥伦比亚文化中心、哥伦比亚画廊等。日本1981-1989年东京赤坂个人展、西武池袋展、青山展、名古屋展等。

所藏京都近代美术馆、东京近代美术馆、文教大学、菊地藏馆、三重县立美术馆、桑野市立美术馆、平田市立旧本镇纪念馆、茨城县立医疗大学、国立北京工科大学茨城县窑业指导所、茨城县陶艺美术馆。

经历:1941年岛根县出生;1965年拜师中野晃嗣、会田雄亮;1974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毕业;1977年35回国际陶艺展金奖;1978年第六回中日国际陶艺展作为国外邀请作家展出;1980年第二回国际陶艺展;1984年芝加哥国际美术展优秀奖;1990年梶谷胖陶艺展;1991年归国回日本建立陶艺工房;1993年日本现代陶艺展;1994年京都野外雕刻展;1995年梶谷胖个人展;1998年mino98国际陶艺展入选;1999年茨城工艺会70周年纪念展;2000年茨城县陶艺美术馆会馆纪念展;2001年每日新闻第16回日本陶艺展入选;2002年第4回益子陶艺展;2003年菊池宽美纪念美术馆开馆纪念展。

(五)横田掌乐

1931年出生于枥木县芸贺郡二的宫町,师从赤田士朗、上村祥雄、鹤崎一州。1982年日本陶艺协会会员;1986年日本艺术祭茶美术展;1990年日本全国

公募IAC美术展读卖新闻社奖、日本综合美术选拔展、赠与古巴国立美术馆、全国公募日本平成展、全国公募日本选拔美术展特选授奖。1991年全国公募IAC美术展长野县知事奖、全国公募日本现代美术家联盟展功劳奖、IAC美术会理事。2001年世界和平艺术大奖、圣彼得堡美术奥斯卡奖获奖;2003年中日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纪念展(上海)、巴黎卢浮宫美术馆特别展;2004年日本艺术界世界和平艺术功劳奖、战后60年纪念日本艺术界世界和平文化功劳奖、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银奖。

(六)中野拓

1967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1995年在静冈开始学习陶艺;1998年和朋友合作在静冈创立了工房;2000年益子陶艺展入选;2001年朝日陶艺展入选;2004年专门从事陶艺创作;2004年在新浦安创立新浦安教室;2005年新泥窑新工房建成。

(七)松井康阳

松井康成之子,1962年出生于日本笠间市。1985年筑波大学艺术专门学院雕刻专业毕业;1985年进入月崇寺陶房;1991年第38回日本传统工艺展初入选;1992年第32回传统工艺新作展初入选;1993年第33回传统工艺展入选;1994年第34回传统工艺新作展入选、日本工艺会正会员认定;1995年13回日本陶艺展入选、第42回日本传统工艺展入选;1996年第36回传统工艺新作展入选、第43回日本传统工艺展入选。

(八)千田静子

斋号静工房,出生于日本枥木县。1999年益子町本店初展、大田原市荀心堂三人展、那须町三匹猫二人展、水户市手鞠子个人展、龙崎市horie二人展。

(九)千田义昭

1951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京都府立陶工培训学校毕业,京都市立工业试验场陶瓷系毕业,主要制作绞胎瓷。

(十)箕浦聪

夫君志窑,1967年出生于爱知县漱户,毕业于名城大学。1990年在陶房“夫君志窑”跟父亲学习陶艺;1999年陶艺美术馆“抹茶茶碗竞赛”中获奖。

另外,角谷英明、大山和照、长江哲男、赤田士朗、花寿铃木都创作绞胎陶瓷作品。早期诹访苏山、河井宽次朗、上田恒次等陶艺家也作过一些绞胎陶艺作品,但只是将之作为陶艺的一种特殊技法尝试性地运用而已。

三、绞胎陶艺创作中国与日本的风格特点

运用绞胎技法创作陶艺作品,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装饰风格特点有较大的区别,这与陶瓷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

其一、中国重视理论研究,特别对绞胎纹饰多样性规律变化有较深的认识;而日本注重创作,理论研究不够。

其二、中国以陶和瓷创作,江苏宜兴的紫砂绞胎技法运用、河北易县的绞胎陶艺都很有特点,与当地的陶艺风格相融合;绞胎瓷创作主要在河南焦作,一些

艺术院校也试作绞胎瓷,但焦作当阳峪的绞胎瓷千年遗风神秘地走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日本多以陶创作,绞胎瓷创作作品较少,日本的松井康成晚年由陶转向绞胎是其走向艺术辉煌的标志。

其三、中国创作装饰风格全面,注重文化内涵,绞胎纹饰表达形式有吉祥纹饰、意像纹饰(山水、花卉、人物都有很好的表达)、几何纹饰、魔幻纹饰、装饰性纹饰等;而日本主要运用装饰性纹饰、几何纹饰和意像花卉纹饰。作品问世,日本的意像花卉纹饰伊腾赤水的装饰性强、松井康成的意韻性妙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四、中国在绞胎瓷创作中多运用综合装饰。除绞胎技法外,还用彩绘、雕刻等多种技法创作。日本装饰技法单一,只有绞胎纹饰装饰的作品,见不到其它技法的运用。

其五、中国绞胎瓷创作历史悠久,兴于唐朝、繁荣于北宋,有千年的历史而数万窑工将窑火延续至今,创造了绞胎瓷的奇迹;而日本对绞胎瓷的了解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创作绞胎陶艺,九十年代创作绞胎瓷,人数少,时间短,但发展影响很快,特别是两位“人间国宝”级的陶艺大师松井康成、伊藤赤水对日本陶艺界影响深远,不可低估。而中国缺少世界级的绞胎瓷艺术大师,这是我们应该努力追赶的。中国绞胎艺术瓷要进一步扩大创作队伍,有更多地艺术院校的师生参于创作,世界级绞胎瓷大师应该在中国现身,我们期盼着!

绞胎瓷纹饰的表达形式

绞胎瓷十六种基本纹饰及纹饰变化的多样性原则,绞胎瓷创作中的七大类作品,现在要讲到的绞胎瓷纹饰的表达形式构成了绞胎瓷纹饰多样性的研究成果。对绞胎纹饰表达形式的分析归纳,有助于在作品创作中运用纹饰的变化来设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题内容。

(一)吉祥纹饰

吉祥纹饰是胶胎瓷纹饰的重要题材,“吉”有吉利、吉祥、喜庆之意。古文说:“吉、无不利。”是善美的意思。“庆,幸福。”还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形容吉祥的词画很多,如吉庆有余、百事大吉、年年大吉、吉祥如意等,常见的吉祥纹饰图案有:柿蒂纹、 字锦、回纹、冰竹纹、古钱套 、金锭纹、银锭纹、双锁纹、锁锦、方胜、敞纹、菊花瓣、团寿字、盘长、四合盘长、万代盘长、龟背纹、花草拐子、拐子龙、祥云锦、吉星锦、绣球纹、水波纹等。

吉祥纹饰装饰胶胎瓷最具有中国吉祥文化特色,多用于绞胎瓷的局部装饰和器型的整体装饰。但绞胎技法运用吉祥纹饰装饰比较规整,制作难度较大,设计器型要考虑到工艺技法的结合,主题的表达,将吉祥和祝福与绞胎瓷的神韵传递给每位鉴赏者。

(二)意像纹饰


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相关热词搜索:绞胎瓷制作工艺 唐代绞胎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绞胎瓷生产工艺流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496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