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2017-06-21 10:03: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共7篇)长吻鮠养殖技术[农广天地]长吻鮠养殖技术长吻鮠,俗称“江团”,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因其吻比其它同鮠属的鱼类长,得名长吻鮠。近几十年来,在自然条件下,长吻鮠的成活率本来就比较低,再加上长江上的过度捕捞,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长吻鮠这一鱼类资源,相关单位对长吻鮠人...

篇一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长吻鮠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长吻鮠养殖技术

  长吻鮠,俗称“江团”,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特有的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因其吻比其它同鮠属的鱼类长,得名长吻鮠。近几十年来,在自然条件下,长吻鮠的成活率本来就比较低,再加上长江上的过度捕捞,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长吻鮠这一鱼类资源,相关单位对长吻鮠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使这种鱼也成为了池塘或网箱养殖的对象。本片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长吻鮠的养殖技术。希望通过收看本片,能使观众朋友对长吻鮠有一定的了解。 

  长吻鮠养殖技术 

  一、长吻鮠人工催熟与催产技术

  在长吻鮠临近产卵前一个月,先对长吻鮠雌、雄亲鱼注射LRH—A50微克/尾以催熟。性成熟的长吻鮠,雌性后腹柔软、膨大,泌尿生殖突较短,在0.5厘米以下;注射催情药物后,泌尿生殖突显得更短。长吻鮠雄性亲鱼体细长,尾部尤为明显,其泌尿生殖突长约1.5厘米;受催情药物影响更长,可达2.0厘米左右。 

  采用鲤鱼垂体(CPG)+LRH—A混合液注射。第一次注射LRH—A50微克/尾;经48小时,第二次注射剂量为CPG3毫克+LRH—A50微克/千克鱼;间隔24小时,注射第三针,剂量为CPG2.24毫克+LRH—A60微克/千克鱼。由于长吻鮠雄鱼的性成熟度较差,故注射剂量与长吻鮠雌鱼相同。

  二、长吻鮠鱼苗培育技术 

  1、长吻鮠鱼苗培育 :孵出的长吻鮠仔鱼,一般7天后分养。喂水蚯蚓(鲜体),饲料系数为2.07~3.96。经测验培育池溶氧量4.0~5.38mg/L,pH值7.0~7.6,总硬度5.83~6.73(度),有机物耗氧量为3.52~4.32mg/L,水温24℃~28.5℃。  

  2、长吻鮠饲料投喂:长吻鮠仔鱼孵出4天后投喂熟蛋黄,5~6天开始投喂部分小蚯蚓,7天后全投水蚯蚓。长吻鮠鱼苗期日投食3次(上午、下午和晚上),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  

  3、长吻鮠日常管理:水泥池内常保持微流水,泥底池不定期注入新水,水位随鱼体增大而逐渐加深,并定期预防鱼病和排污。  

  三、长吻鮠鱼种养殖技术 :

  当长吻鮠鱼苗经过约一个月培育,生长至3~5厘米时,即可分池进行长吻鮠鱼种培育。  

  1、长吻鮠鱼种培育池:面积2~4亩,水深1.5米,放养前进行清淤消毒,一个星期后通过试水,证明药效消失后才进行放养。 

  2、长吻鮠放养密度:平均放养密度为22尾/平方米,经过105天培育,鱼种平均全长达20.08厘米,体重91克,成活率83.56%。培育时间相同,密度增大1~2倍,体重则减小一半左右。成活率与密度存在一定关系。因此,长吻鮠鱼种阶段也要控制一定的放养密度,一般为22尾/平方米。  

  3、长吻鮠饲料:长吻鮠饲料以水蚯蚓为主,其重量约占总投喂量的6%;其次为禽畜内脏,约占总投喂量的30%;还可以投喂10%的配合饲料(粗蛋白占42%)。  

  4、长吻鮠投喂方法:水蚯蚓为活体,投喂长吻鮠前经清水漂洗干净,并用3%食盐水泡浸5~10分钟后投喂。禽畜内脏为煮熟后捣烂,混合配合饲料,放在食台上喂食。长吻鮠一般上午8:00~9:00时喂水蚯蚓,下午4:00~5:00时喂混合饲料。日给量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天气、水质及鱼的食欲情况而增减,以喂食后一小时检查食台食完为标准。一般日给量为鱼体重的8~10%。  

  5、长吻鮠日常管理:长吻鮠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抓好水质管理和防病工作。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的摄食强度而决定冲注新鲜河水次数及换水量,一般每5~10天冲注新鲜河水一次,必要时还需换水1/3~1/2,使池水清爽,pH值保持在7.2~7.5,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硬度为4~7.5(度),溶氧量3~6毫克/升。同时每20~30天施放生石灰10公斤/亩,除可调节pH值外,还可起防治鱼病的作用。在过塘放养时可用5×10-6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或3%食盐水浸洗鱼种10~15分钟,发现鱼病时可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每月抽样检查一次,称重、测量体长、检查鱼的体质及有无鱼病,作好记录工作,便于分析总结并以此作为调整饲料投喂量,采取防治鱼病措施的依据。 

  四、长吻鮠成鱼养殖技术 

  当长吻鮠鱼种经过约3个月养殖,长到10厘米/尾以上,即可转池进行长吻鮠成鱼养殖。 

  1、长吻鮠池塘条件: 选择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深2米,面积4亩以上的池塘放养,如果池塘淤泥过多,应进行清淤,以免天气突变发生泛池。

  长吻鮠放养池塘要淤泥少,单口面积4-6亩、水深1.5米以上,水质清新,塘中放养一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适合长吻鮠喜暗避光的特点。主养每亩投放5厘米以上规格的长吻鮠鱼种1000尾,并适当搭配一些鲢、鳙,以控制水质。长吻鮠鱼种放养前用3%浓度的盐水或5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进行长吻鮠鱼体消毒。

   2、长吻鮠放养方式: 长吻鮠适宜主养,每亩池塘可放鱼种500~1000尾,并搭配喂养一些鲢、鳙鱼,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以控制水质。也可以作为搭配品种,与鳗鱼、鳜鱼、加州鲈鱼等混养,每亩放养长吻鮠鱼种200尾左右。但不宜与淡水鲳、鲤鱼、罗非鱼、胡子鲶等抢食的底层鱼混养。与鳜鱼混养时,放养的长吻鮠体长应比鳜鱼长2厘米以上,

  3、长吻鮠饲料投喂: 投喂水蚯蚓、鳗鱼饲料、陆生蚯蚓,并逐步改投含蛋白质30%左右的配合饲料或花生麸、豆饼等。夏秋季每天投饲量为存塘鱼体重的57%,冬春季为1~4%。 

  4、长吻鮠水质管理: 长吻鮠要求水质溶氧较高,可参照养鳗、养鳜的技术要求进行水质管理,经常换水,并设增氧机。还要根据水质情况科学投喂。当水温转高、水质清爽、鱼食欲旺盛时多投饲,反之则减少投饲量,避免因残饵过多而败坏水质。 

篇二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金乌贼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金乌贼养殖技术 

  金乌贼曾经与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并称为我国海洋的四大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海岸滩涂的变化,金乌贼数量急剧下降,开展金乌贼人工繁育技术的推广,具有广阔前景和现实意义。本期节目介绍金乌贼的人工繁殖、幼体培育和成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金乌贼系我国海洋生物中珍贵的高档经济贝类,其蛋白质含量高达鲜重的17%以上,且肉质具低脂肪,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味道鲜美、可口,营养成份极为丰富,食用价值与保健价值颇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金乌贼具有适应盐度范围狭窄、饵料难以选择、受刺激立即喷墨等显著特点,其养殖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一、金乌贼的繁殖习性 

  金乌贼成体通常生活在距岸2海里-5海里,水深40-100米,底质为贝壳、砂砾、珊瑚礁,并有海藻丛生的海域。其成体达到1-1.5kg即可作为亲本,产卵盛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个亲体产卵量约为1000-1500粒,产卵时刻一般在午后至黄昏时段,产卵床通常选择珊瑚礁或树枝上,形成串状或堆状结构,产卵后便离开产卵床,然后再回到产卵床产卵,可持续多次产卵,一般日量大产卵量为150粒。 

  二、金乌贼的繁殖 

  1、采卵与洗卵 采卵于3月下旬将采卵器均匀沉放到产卵海区海底,并用缆绳连接和固定,海面没有标志。采卵器用网目2厘米聚乙烯网片轧制在3根固定竹杆支架上,网片外部只 一个锥形口,作为亲贼通道,网内部中央悬挂一簇海藻或树枝作为接卵器。投放采卵器应正值乌贼产卵盛期。一般采卵期为一个半月左右,到5月中旬前后,逐个采卵器收捕,病冲刷干净。装车时,底层用湿海藻铺底,然后平放采卵器,避免相互摩擦损伤,顶部用湿麻袋或棉被遮盖,防止阳光直射,最后用篷布盖好绑牢运输。洗卵器运到育苗场后,马上将网片和中间海藻和树枝取下,用青、链霉素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洗卵约30分钟,然后将其挂到已纳满新鲜海水的卵化池中的拉绳上,并使其全部浸入水中,底部离池底20厘米左右。到此时采卵、运输、洗卵及消毒工作全部结束,进入受精卵孵化阶段。 

  2、室内人工孵化 孵化方式:在自然海域,金乌贼受精卵多在水温16-23℃进行,约经3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金乌贼幼体。室内人工孵化,多采用网箱孵化,优点是不易损伤受精卵,孵化后便于收集幼体集中培育,方便管理。孵化过程:刚采捕运回的受精卵绝大多数呈球形,个别呈椭圆形,卵粒较小,直径约6-8毫米,表层粘有泥沙,半透明状,经22天左右,卵粒体积逐渐膨胀,第一层外膜开始产生膨大,并逐渐被涨破而脱落,此时呈透明体状态,膜内小乌贼幼体清除可见,卵粒直径约为8-11毫米。再经8-10天,卵粒仍不断膨胀,直到第二层隔膜被涨破而脱落,小乌贼孵出。刚孵出的小乌贼幼体呈较淡的浅褐色。随时间的延续,逐渐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其形态上几乎接近于成体,体长约5-7毫米,平均卵化率可达80%-85%。 

  三、室内金乌贼幼体培育 

  1、培育方法 将孵化出来的金乌贼幼体放在网箱中进行培育。网箱规格长1米、宽1米、高1.2米。网目按乌贼幼体不同时期选择120目、100目、80目、60目四个不同型号。 

  2、选择开口饵料 刚孵化的乌贼幼体中口中含有卵黄,可持续1-2天时间,然后即开始寻食。一般白天多底栖或附着在网箱的一角或侧面,喜欢在光线较暗处聚集,只有个别在水面漂游,晚上较为活泼,游动频繁,到处寻找食物,发现食物目标后,则飞窜捕食,动作非常灵敏,喜欢摄食动物性活体饵料。摄食后,则附着在网箱一角栖息或在水面漂游。乌贼幼体较为理想的开口饵料为强化后的人工孵化卤虫节幼体和人工培育糖虾。随着小乌贼的生长发育,应逐渐提高卤虫和糖虾规格,并增加投喂量。培育半个月后,饵料可投入人工培育仔虾苗或自然海水中浮游类的小生物。当乌贼达到纽扣大时,对饵料的选择性有所降低,只喜欢摄食小动物活体饵料。一般小乌贼经一个半月的集中培育,体长可达3厘米左右,此时即可投放养成。室内培育成活率一般可达50%-60%。 

  四、金乌贼幼体技术管理措施 

  1、要求水源无污染、无油污,水质清新。每旬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2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将蓄水池纳足水,做好用水储备。蓄水条件不足时可适当减小换水量,以避开低盐期。若汛期较长,可采取波洒粗盐饱和溶液的方法,起到临时稳定盐度的作用,待外海盐度回升到正常盐度后,再进行正常水量交换。 

  3、每半个月定期施用抗菌素抑菌,及时杀灭细菌。

  五、金乌贼成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1、养殖池建设要求

  1新建养殖池

  面积1公顷以内,呈方形结构,四角为圆弧形。池

  底先用混合土夯实,然后用水泥板或碎石铺盖,呈锅底形状,中央留有排污口,并铺埋排污管道至排水渠道;池四周亦用混合土压实,然后用水泥板或碎石铺平,坡度1:(1.5~2);相对设置进、排水闸门,打开排水闸门能彻底排干池水,确保水流畅通,养殖水深达1.2~1.5米。

  2普通虾池改造

  面积宜小不宜大,1~2公顷为宜。先彻底清除池底和坝坡淤泥及杂物,并全面消毒杀菌处理,回填混合土铺平、压实;然后在池底四周离坝坡5米处各开挖一条深50厘米、宽1米积污渠道,四条积污渠道相连。保证进、排水畅通。

  3配备蓄水池

  无论是新建池还是改造池,都要按1:1配备海水净化蓄水池,以有效控制养殖池水盐度,实现池水有效交换。

  2、水质与环境指标

  水温保持在10~30℃;溶解氧>5毫克/升;pH值在7.6~8.5;总氨氮<1毫克/升;在养殖池顶部设置密扣遮阳网,降低光线照射强度;养殖水源无河流汇入、无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无油污、无自然污染源,

  3、金乌贼苗种放养

  1苗种规格

  当金乌贼幼体长到纽扣大小时,即可从室内培育池进入室外养殖池养成。室内培育池和室外养殖池各项水质指标应基本一致。【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2放养方法

  采用塑料

[1] [2] 下一页

篇三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长吻鮠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长吻鮠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了长吻鮠的生物学特点,总结了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养殖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吻鮠;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长吻鮠俗称江团、肥沱,淮南人又称淮王鱼,因其吻较其他鮠属鱼类长,故称长吻鮠,是我国长江水系中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在江鲜中与河豚、刀鱼齐名,而且鱼鳔特别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故有“没吃淮王鱼,不算吃过鱼”的说法。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天然资源已严重枯竭。人工养殖长吻鮠既可满足市场需求,又可出口创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笔者进行池塘放养长吻鮠,目前产量已达到6.0~7.5t/hm2。现将长吻鮠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1.1形态特征

长吻鮠在分类上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鮠属。体长形,前段较圆,后段侧扁;皮肤裸露,没有鳞片;吻锥形,尖而长;口下位,口裂新月形,唇肥厚,并有皱纹;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灰黑色,尾鳍叉形。

1.2生活习性

长吻鮠属底栖性鱼类,喜阴蔽环境,畏光,性温和,喜群集,不善跳跃,不善游泳,不钻洞,极易捕捞。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温为0~38℃,生长适温为15~30℃,能在池塘中自然越冬,水温在8℃以下或30℃以上时基本停食。对水温骤变比家鱼敏感,苗种一般不能超过±2℃,成鱼也不要超过±3℃。耗氧率明显高于其他家鱼,如果溶解氧降低到3.0mg/L时,其摄食量明显减少,降至2.5mg/L以下时,出现浮头现象。长吻鮠要求生活水域pH值为6.5~9.0,最适范围是7.0~8.4。

1.3食性

天然水体中的长吻鮠,体长在20cm以下个体的食物主要是虾、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片等,藻类也占有一定比例。20cm以上的个体,食物组成主要是鳅、鰟鮍鱼、黄鳞等小型非经济鱼类,其次是虾、水生昆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鱼类。经过驯食,各种规格的个体均爱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其抢食能力差,远不及鲤鱼、鲫鱼、草鱼,不宜混养于其中。

2养殖条件

篇四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长吻鮠养殖

篇五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养殖操作规程

松桃农民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

养殖产品操作规程

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品质,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营养的消费需求。松桃农民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采取自然生态林区散养的养殖模式,主要饲喂原粮等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饲料,不断改进养殖品种的饲养管理技术,并特制定了以下绿色食品的养殖操作规程:

一、基本要求

1、环境控制的常规要求:

(1)育雏圈舍应尽可能远离种舍和产蛋禽舍。

(2)实行全进全出制,单批饲养,力求切断病源菌微生物循环生长。

(3)工作人员进生产区必须作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入舍前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用2.5%-3%的火碱消毒液)。

(4)设备及一切物品,都必须在入场前经过消毒(用2.5%-3%的火碱消毒液)。

(5)场内谢绝参观和禁止非场区车辆入内。

(6)车辆进场区时需经过有效消毒液的消毒池,车体须 1

经喷雾消毒(用2.5%-3%的火碱消毒液)。

(7)林区四周采取钢丝网有效防止老鼠进入林区,防止鸡禽飞出养殖林,严禁其他畜禽进入场舍。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8)养殖林区内应急时及时送到兽医解剖室处理,不准随处乱扔。

(9)禽舍和用具应做日常的清洁工作,不准对禽直接喷施。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二、禽舍的准备

一批禽转出或出售后,为了迎接下一批禽的到来,进禽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如下:

1、清理清扫:一批禽转出或出栏后,应立即清扫干净,移出能动的饲养设备(水壶、料桶、底网、挡网、粪车、料车、铁锨、刮板、灯泡、温度计、水箱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底清扫禽舍。

2、清洗:先用高压喷枪从禽舍房顶、墙壁、设备到地面彻底冲洗,使污水全部流入下水道,接着将禽舍周围1米内其他设施同样冲洗,然后让禽舍充分干燥。待禽舍充分干燥后,在地面、墙壁、屋顶均匀的喷洒有效的3%氢氧化钠水溶液,待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墙壁、房顶可用10%的石灰水喷洒。

3、消毒:一切准备就序后,地火升温至25℃左右,舍内湿度达65%左右,关闭所有门窗、通风孔用高锰酸钾14克, 2

甲醛28mL/m3熏蒸消毒24小时以上,进禽前2天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排出舍内的存舍气体。

4、器具准备:将所用的饲养器具(水壶、料桶)按标准配足,彻底冲洗干净后再用1:600的百毒杀定期消毒浸泡,消毒后将所有使用器具置于养殖林区指定的存放处。

三、肉禽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

1、接雏:进雏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应在雏禽到达前24小时准备完毕,进雏前禽舍应预温,冬季预温时间3—4天,使舍内温度达33—35℃,标准湿度60—65%,做好入舍记录,待雏箱搬到舍外集中处理。

2、饮水:雏禽入舍后,为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防止脱水以及促进卵黄的吸收,应及时供给清洁与室温一致的温开水,前3 天饮水中加复合维生素(100g加水1000kg),3%葡萄糖,每天刷洗水壶至少两次,开水后禁止断水,1周内饮温开水,1周后可饮干净的井水。

3、开食与饲喂:在入舍雏禽充分饮水后,有1/3个体有啄食表现时开始喂料,最初需人工辅助,使每只禽都尽快学会采食,采用“勤添少喂”法,10日内每3—4小时喂一次,6次—8次/天,以后每天喂4次,6小时喂一次,原则上是白日采食,少喂勤添,天黑前,料桶内或料槽内无剩余料或很少,剩余饲料每天开灯后清除,不要在料槽留时间太长,以 3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防发霉,一般10天左右过渡用料槽,20天左右过渡用饮水器,在更换期间要同时保留原来的饮水器,饲料桶的数量,待小鸡适应后再取走。该期的饲料全部采用小禽专用育雏饲料,饲料配比为玉米70%、豆粕28.9%、麸皮1.08%、复合维生素(多维、微量元素、赖氨酸、蛋氨酸等)0.02%。在此期间平均每只幼禽采食量为75g/天。育雏期内每只禽采食量共计

3.15千克。

4、温度管理:温度是育雏的关键,进雏前温度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2—3℃,直至25℃左右,育雏温度绝不能忽高忽低,否则容易造成雏禽消化不良,腹泻糊肛,呼噜,甩鼻等现象。给温应根据雏禽的生理特征和表现来确定,温度表仅是一个指示,冬季采用高温育雏法——定温35—36℃,有利于雏禽的健康与发育、如果雏禽分散均匀,活泼自由,叫声欢快,采食饮水正常,表示给温合适,若雏禽打堆、叫声低沉,饮水很少,表示给温偏低,若雏禽趴在笼底,张开双翅,张口呼吸喘气,饮水较多,表示给温过高。25天后逐步对禽进行脱温饲养,让禽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利于育雏结束后禽到林区的生长。

5、湿度管理:前10天湿度65—70%;10天—20天湿度60%;20天后湿度50%。

6、通风换气:在禽舍保温的同时,要视舍内外温度和幼禽的健康状况,灵活的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通风换气,防止 4

雏禽慢性缺氧,以及吸入过多的有害气体影响健康。室内空气一般以人进入禽舍感觉舒适为宜。

7、日常观察:饲养员每天要注意观察了解禽群饮食和健康状况,及时检出死亡、伤残,发育极差和鉴别错误的禽只,分笼单独饲养,检查水壶、料桶、乳头饮水器、水槽、料槽及其它设备是否正常,清洁,并认真及时填写日报表。

8、光照管理:不同日龄光照(L)和黑暗(D)时间比为【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日龄 1——10日 10——25日

光照方案 23L:1D 3L:1D

9、密度适宜:大小分开饲养:雏禽在我合作社均采用笼养,前5天上层禽笼每格放置50只,6天后第一层和第二层平均放置25只。15天后上下三层各放置15—16只。平时按禽大小、强弱分开饲养,大的放下层,小的放上层,使禽群朝着均匀方向发展。

10、严格防疫:禽防疫的重点是抓好禽舍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禽群的防疫。5—7日龄时,用禽新城疫活疫苗,对雏禽按1倍用量(即每瓶1000羽份)进行颈部皮下注射,以预防新城疫病;10—12天,用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1倍量(即每瓶1000羽份)进行滴喉、滴鼻,以预防法氏囊病;18日龄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1倍量(即每瓶1000羽份)进行颈部皮下注射;29日龄时用禽传染性喉 5

篇六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技术

篇七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鮰鱼养殖规范


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相关热词搜索:养殖鸭子的操作规程 生猪养殖操作规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长吻鮠养殖操作规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489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