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2017-06-16 09:21:0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共7篇)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农广天地]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肉苁蓉来自干旱的荒漠地区,与荒漠植被——梭梭树共生,属于国家一类野生珍稀植物保护物种,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全草皆可入药,除了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外,肉苁蓉在保护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期节目介绍肉苁蓉人工...

篇一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农广天地]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肉苁蓉来自干旱的荒漠地区,与荒漠植被——梭梭树共生,属于国家一类野生珍稀植物保护物种,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全草皆可入药,除了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外,肉苁蓉在保护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期节目介绍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植物。别名:苁蓉、大芸、寸蓉,主要寄生于梭梭、碱蓬、红柳等盐生、沙生植物的根部,是我国中医用途最广的中草药之一。近几年,吐鲁番市已种植肉苁蓉66.7公顷,每年667米2产鲜蓉100千克左右。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成熟,接种率高,效益明显。

  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肉苁蓉生态特性与寄主生长有关,生长适宜温度6~8℃,土壤含水量3%~18%,含盐量1.5%~3.0%,可在干旱、风沙大、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的地方生长。 

  1、野生寄主栽培技术 

  由于野生寄主资源丰富,生产投入少,虽然产量低,但以广种的方式能获得可观产量。 

  (1)野生寄主选择标准。野生寄主植株分布应均匀,梭梭3 750~4 500株/hm2。 

  寄生密度调整:天然野生寄主自然分布不可能十分均匀,要求人为进行调整,过密的间伐,把株行距调整为2m×3m的距离,以便留出接种沟或诱导沟的空间。 

  (2)接种沟、诱导沟和接种方法。根据地形、坡向和主风方向,在冬季积雪和土壤湿度较大的背阴面挖接种沟,接种沟距寄主40~60cm,呈半圆形,深40cm,接种用专用肉苁蓉种子纸,将种子纸横放,埋土,上沿留5~10cm,以利贮存雪水和雨水。在距寄主60~70cm处,即在接种沟后面20~30cm处,开挖诱导沟,断其根,沟的规格与接种沟相同。利于增加土壤湿度,诱导寄主根系向诱导沟方向发展,提高接种率。 

  2、利用人工栽植寄主生产肉苁蓉技术 

  利用多年生寄主如梭梭、碱蓬、红柳等营造人工林,在人工林寄主根系上接种肉苁蓉,进行1次接种多年收获,由于人为控制实施集约经营,投入少,产量稳定,适宜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1)生产用地的选择。集约化经营生产面积在20hm2以上,要求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土壤以沙化、盐化砂壤土为宜,土壤含盐量梭梭在1.5%~3.0%,碱蓬在2.4%~3.0%,地下水位不宜太高,在310m为宜。 

  (2)整地。集约经营肉苁蓉所选土地大多为未开垦的盐碱地或沙化土地,因此一般要求先将土地刮平再深犁,之后漫灌,在刮平之后作畦。 

  (3)寄主栽培。在选定的生产用地上,进行整地作畦之后,开沟种植寄主。开沟规格沟底宽20cm,沟深30cm,沟口宽40cm,寄主可播种种植或植苗种植,一般植苗种植,初植密度为3 300~5 250株/hm2,栽后及时灌水。 

  (4)接种与开诱导沟。第1次接种应在当年7~10月或翌年5月中旬前完成。接种方法:沿寄主苗行方向,距寄主苗两侧40cm处挖接种沟,挖一侧也可,填土埋平。同时在种植沟中间开诱导沟,播种沟与种植沟相同,沟宽20cm,深40cm,将种子纸倾斜放入沟内,填土埋平。同时在种植沟中间开诱导沟,诱导沟长与种植沟相同,宽40cm,深30cm,将诱导沟挖出的土填入种植沟内填平,以后灌水在诱导沟中进行。 

  在第1次接种后的2~3年,视寄主生长情况和肉苁蓉的出土数量,进行第2次和第3次接种,接种方法同第1次。接种位置:第2次接种沟距第1次接种沟30cm,第3次接种沟距第2次接种沟30cm。依次类推。 

  3、肉苁蓉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肉苁蓉生长在极为干旱的荒漠环境中, 

  但无水不行。野生寄主人工接种的肉苁蓉,在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1年在秋季和5~6月份各灌溉1次,集约经营的肉苁蓉则应每年入冬前灌溉1次,5月和6月初各喷灌1次。7月和9月视情况适量喷灌和沟灌,沟灌在诱导沟中进行。 

  (2)土壤管理。清除杂草和杂灌木,并根据寄主生长势的强弱,给寄主适当施肥,可满足肉苁蓉的寄生生长需求。 

  (3)人工辅助授粉。肉苁蓉自然授粉率较低,在肉苁蓉开花季节,应进行人工授粉,由于肉苁蓉花期较长,授粉应分多次完成,同时肉苁蓉是虫媒授粉,授粉昆虫为蚂蚁、苍蝇、蜜蜂等,因此在开花授粉时,不能喷洒农药。 

   4、肉苁蓉稳产措施

   1.平茬

  春季将要出土的肉苁蓉从寄主部位以上3~5厘米处挖断回填土,秋季在断口部位至寄生部位萌发生长出多个分枝,以后可连年出土,也可起到1年种植多年采收的效果。

  2.抚育管理

  肉苁蓉接种后加强寄主管理,通过引洪灌溉等抚育管理措施,提高寄主生长量,以保证肉苁蓉生长所需养分。新植的梭梭1年浇水不超过3次,间隔时间要长,不可追施化肥,以免影响肉苁蓉品质。

  3.采挖时间

  肉苁蓉一般在5月下旬出土开花结实,所以采挖时间最好在4~5月上旬。

  4.安全越冬

  不同的接种深度、不同灌水期与人工肉苁蓉能否安全越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接种深度在30-40厘米所寄生的肉苁蓉比50~60厘米的更容易受冻害。灌水截止期为9月的容易受冻害。

  5.病虫害防治

  ①梭梭白粉病7~8月发生,危害嫩枝。防治方法:用Bo-10生物制剂300倍液或25%粉锈宁4000倍液喷雾防治。

  ②梭梭根腐病多发生在苗期,危害根部。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的砂土种植,加强松土;发生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

  ③种蝇发生在肉苁蓉出土开花季节,幼虫危害嫩茎,钻隧道,蛀入地下茎基部。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地上部喷雾或浇灌根部。

  ④大沙鼠啃食梭梭枝条、根系。防治方法:用磷化锌或大隆毒饵于洞口外诱杀。

  5、肉苁蓉采收与加工 

  1.春秋两季均可采收,以4-5月采收为佳。

  2.春季采收后置沙中半埋半露,晒干后即为甜苁蓉(亦称盐大芸)。一般采用晾晒法,白天在沙地上摊晒,晚上收集成堆遮盖起来,防止昼夜温差大冻坏肉苁蓉。采后将花絮或苁蓉头去掉,晾晒在干净的地方,待苁蓉由黄白色变成肉质棕褐色即可。晒干的肉苁蓉颜色好,品质好。也可将采回的肉苁蓉放入60℃温水中浸泡10~15min,采挖刚出土的肉苁蓉,注意采大留小,在开花前采挖的药材质量最好,开花后茎空、柴性大,不宜做药。

  6、肉苁蓉留种技术

  肉苁蓉5月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在花期放蜂,能提高坐果率。

篇二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鄂尔多斯细毛羊养殖技术(20131015)

  鄂尔多斯细毛羊是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毛乌素地区以新疆细毛羊为主,少量苏联美利奴和茨盖羊等品种为父系,当地蒙古羊为母系培育而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曾导人过波尔华斯羊的血液。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命名,1986年后导入澳洲美利奴羊血液。

  鄂尔多斯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个体中等大小。公羊多数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2个完整或不完整的皱褶;母羊无角,颈部有纵皱褶或宽松的皮肤。颈肩结合良好,胸深而宽,背腰平直,四肢坚实,姿势端正。被毛闭合性良好,密度大,腹毛着生良好,呈毛丛结构。细度以64支为主,有明显的正常弯曲,油汗适中,呈白色。成年公羊体重平均64kg,成年母羊38kg。12个月公羊毛长9.5cm,母羊8.Ocm。成年公羊剪毛量11.4kg,母羊5.6kg,净毛率38.0%。产羔率为105%~110%。

   鄂尔多斯细毛羊体格健壮,剪毛量高,羊毛品质好。以终年放牧为主,冬春辅以少量补饲。对育成地区风大沙多、气候干旱、草场生产力低等恶劣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耐粗放饲料管理、耐干旱、抓膘复壮快等特点。

  鄂尔多斯细毛羊作为一个毛肉兼用型绵羊品种,是鄂尔多斯市的当家品种,早在1985年5月就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命名,并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鄂尔多斯细毛羊公母羊均无角,成年公羊体重在75千克左右,成年母羊体重在50千克左右。鄂尔多斯细毛羊成年羊的年平均产毛量能够达到7千克,毛长也能达到11厘米。对于鄂尔多斯细毛羊该如何饲养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经济价值,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为观众朋友们一一做出详细地解答。

篇三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真假肉苁蓉的鉴别方法

以上就是一些肉苁蓉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肉苁蓉的内容,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频道。

篇四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人工种植的可行性研究2015.04.13

鄂托克万亩肉苁蓉种植试验基地项目建议书

一、公司简介:

鄂尔多斯市兴盛源农林牧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项目法人:丁永明。公司现有职工217人,其中有工程师职称4人,高级技师3人,平均年龄39岁。现公司总部位于康巴什珠江B区。 公司在伊金霍洛旗阿镇有一处占地700亩肉食品加工厂一处,年产值1200万元,在杭锦旗有一处占地5000亩种养殖基地,现产值达1400万元。在鄂托克旗什拉布日都拉布日都村流转了10000亩沙漠土地,2015年开始种植5000亩梭梭,计划到2016年种植梭梭林基地10000亩,从2016年开始嫁接肉苁蓉。

鄂托克旗作为肉苁蓉的产区之一,在人工种植肉苁蓉方面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开发肉苁蓉人工种植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种植推广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二、肉苁蓉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概况

肉苁蓉俗名大芸,是列当科的一个属,全世界有20余种。我国有盐生肉苁蓉、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兰州肉苁蓉、沙苁蓉、迷肉苁蓉等6种和白花盐苁蓉1个变种。主产于中亚、西亚及我国的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一带的荒漠中,适于在光照充足、雨量少、干旱、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生长,具有一定抗寒和抗旱性。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抗衰老等多方面功效,为补肾壮阳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

肉苁蓉是一种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60cm不等,其寄主有护沙植物梭梭、盐爪爪属植物、柽柳科植物、珍珠柴及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等。当寄主根毛接触到肉苁蓉种子时,便从种孔进入,释放特定化学激素,诱导种子萌发,萌发的种子将吸器深入寄主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逐渐形成了根状茎,根状茎上产生不定芽,形成新的肉质茎,内质茎大部分的时间在土中生长,只在4~5月才将穗状花序伸出地面,开花结实,从出土到种子成熟大约1个月左右,种子成熟后,散落于流沙中,地上茎枯烂,植株死亡,完成一个发育期。

肉苁蓉由于其显著的多种药效,及其在保健、美容中的功效,造成对原药量的需求猛增。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地大量采挖,肉苁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现已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之一,其寄主梭梭也同样被评为渐危物种。由于肉苁蓉以及寄主梭梭或白梭梭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受到了国际和国内广泛关注。将沙漠治理和发展沙漠经济相结合,是未来沙漠治理的发展方向。在沙漠上种植肉苁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种植的可行性

1、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已趋成熟 为保护野生资源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明令禁止采挖野生肉苁蓉,并鼓励通过人工种植、繁育来有效解决肉苁蓉资源短缺的问题。肉苁蓉的人工栽培始于1981年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内蒙古阿拉善盟医药公司合作研究,以梭梭为寄主进行肉苁蓉接种。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刘铭庭研究员从1993年开始,持续进行了人工种植红柳大芸的试验和推广工作,2000年培育500亩红柳大芸获得成功。宁夏永宁县甘草种植场从1998年开始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荒地上进行肉苁蓉人工种植和基地建设;2005年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在呼和木独镇人工种植10万亩梭梭林,接种肉苁蓉获2000亩取得巨大成功。

回顾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的历程,20多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基本解决了以下的几个关键问题。

2、通过观测野生肉苁蓉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摸清了种子的成熟时期及收获采集方法。

3、通过反复试验,初步解决了种子发芽难问题,找到了打破种子休眠方法,解决了种子长期不发芽的难题,使其接种率提高了10倍以上,提高了肉苁蓉种子的利用率。

4、通过在多种寄主上接种试验,选择出了最佳寄主及高产栽培方法,并发现能寄生肉苁蓉的寄主有6个以上,扩大

了种植范围。

5、总结出了各种寄主的最佳接种深度和部位。

四、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的优势

本草记载肉苁蓉的最早产区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宁夏永宁等地,由此可知鄂托克旗是肉苁蓉的道地产区之一。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沙区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为3029h,平均气温7.5℃;年降水量208.30mm,无霜期178d,海拔1370~2200m,地下水充足,具备发展肉苁蓉GAP(中药材标准化栽培)种植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

2、旗内有丰富沙荒地资源和寄主植物肉苁蓉适宜在沙丘平缓的沙土、盐渍化沙土的半流动沙漠地带生长。全旗有风沙地41.5万亩,其中半固定沙地17.1万亩,现有沙区灌木林约2.50万亩,初步估计适宜种植肉苁蓉的半固定沙地和沙区灌木林约5万亩左右。另外,北部荒漠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白刺等荒漠灌丛,并有盐生肉苁蓉分布,面积约4万亩,这些都为鄂托克旗发展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肉苁蓉人工种植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投入:①固定设施每亩一次性投入400元,按10年分

摊,每年40元;②每亩种子、接种费等投入1250元,按10年分摊,每年25元;③正常生产性投入每年170元。合计每年每亩投入费用335元。

产出:种植后从第3年开始每亩产鲜苁蓉125~300kg,市场价25~45元/kg,按35元/kg计算,每亩年产值4370~10500元。以上的产出按最低分析,实际产出高于以上分析。 利润:每亩每年纯利润4035~10165元。每亩肉苁蓉在管理正常的情况下可连续采挖15年以上。1亩沙漠的肉苁蓉收入超过10亩耕地的收入,而用水量仅是1亩耕地的1/300~1/600。且节约大量的人工,保护了珍贵的水资源。

2、生态效益分析 肉苁蓉是寄生于梭梭等沙生灌木根部的一种中草药。梭梭是良好的防沙固沙灌木,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沙化和风蚀,减少风沙灾害,而且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发展肉苁蓉人工种植,可大幅增加沙区植被覆盖率,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3、社会效益分析 改造沙漠、变害为利,增加沙区经济收入,加快沙区经济发展,提高沙区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满足社会对加工原料的需求,减少人对自然环境及野生植被的破坏。可以肉苁蓉种植为基点,引导和发展鄂托克旗药材种植产业。

4、开发途径

4.1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国内大专院校开

篇五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接壤俄、蒙两国,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三大省区。广袤的农田、美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宽阔的水面、浩瀚的沙漠,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生物资源是当地人民赖于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构成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物质基础。近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变化和人为的过度开发,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因而合理利用内蒙古的生物资源,保护和恢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代每一个内蒙古人的社会使命。

生物资源泛指自然界中一切对人类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人类对生物的价值的认识和利用有早晚之分,作物和家畜是被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生物资源,从而特化为农业资源的一部分,可称为农业生物资源;而其它的经济生物和自然界尚未被开发的生物构成通常意义的生物资源(狭义的生物资源概念)。另外,在过去的工业时代里,生物资源的概念重点强调的是生物作为医药、【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食品及其它工业的原料,而近年来生物资源对人类的可利用性还凸显在种质资源、生态工程、生态旅游、品种改良、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因而,生物资源可依据用途分为食用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其它工业用生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生物资源及种质用生物资源用五大类。生物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阐明生物资源存在的种类、可利用成分、可利用种质特性、可利用的生物属性、分布情况、储量、利用途径、开发状况,以供给人类可持续地利用开发,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物资源还可以按照其它很多方法分类,为在实际使用中方便,以下同时列出多种分类法中的生物资源种类。

一、农业生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全区拥有粮食、油料等25种植物,共计10000多个品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这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禾本科植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莜麦、糜、黍等;豆科植物有大豆、小杂豆等200多个品种;茄科植物有马铃薯等80多个品种,菊科植物向日葵有油用、食用两种;亚麻科植物有30多个品种;还有甜菜、烟叶、小茴香、麻类、黑瓜籽、河套蜜瓜等经济作物及瓜果。我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多数品种质优、量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另外还有园艺观赏植物、果树植物等品种资源。

内蒙古的家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几千年来培育繁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生产性能良好,遗传性能稳定,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的家畜品种,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地方品种16个,主要是蒙古系品种,主要有乌珠穆沁牛、滩羊、苏尼特双峰驼、河套大耳猪、驯鹿、边鸡等。培育品种有25个,主要有三河马、内蒙古三河牛、中国黑白花奶牛、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乌珠穆沁肉羊、内蒙古黑猪、内蒙古白猪、阿拉善双峰驼等25个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有鱼类110种,隶属9目19科,其中重要经济鱼类有鲤、鲫、草、鲢、鳙、鳊、鲂、鲶、鳜、狗鱼、细鳞、哲罗、白鲑、雅罗、大银鱼、红鳍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等三十多种;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有河蟹、甲鱼、河蚌、秀丽白虾、卤虫等;水生植物有芦苇、蒲草等。

二、林业生物资源

内蒙古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森林面积约166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4.1%,居全国第一位。森林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保存较完好、面积较大的原始林区,有天然林地2亿多亩,主要品种有兴安岭叶松、红松、白松、樟松、油松等。此外,在阴山、贺兰山等处还生长着大片天然次生林,对维护生态平原与发展农牧业都起了积极作用。 在西部的荒漠中还有胡杨、蒙古扁桃等树种。

全国11片草原,内蒙古有5片,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全区草地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位居全国首位。全区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天然草原植被,从东到西可分为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大类。(1)草甸草原的饲用植物比较丰富,约220种,主要建群牧草以禾草和杂草为主。(2)典型草原是内蒙古的主体,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35.12%,组成的饲用植被比较丰富,有258种。 (3)荒漠草原处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

10.68%,饲用植物有137种,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4)草原化荒漠,占全区草地总面积6.84%,组成的饲用植被比较比较少。(5)荒漠由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草地,占全区草地面积的21.47%。

四、沙生植物资源

内蒙古境内有四大沙漠和三大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的沙生植物资源丰富,有沙棘、梭梭、驼绒黎、花棒、柠条、霸王、 沙芥、 麻黄、 四合木、骆驼刺、沙枣、红沙、杨材等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在西部地区分布极广,有100多种。

自治区野生植物资源也异常丰富。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黄芪、麻黄等104种;油用植物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有山杏、棒子等;淀粉植物有橡子等;食用菌及副食植物有蘑菇、发菜等。这些野生植物资源,有不少因其独特的优良品质而早已斐声中外,也有一些野生自然经济植物在生产、加工、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野生动物资源

内蒙古野生动物有114种,其中珍稀动物10多种,列入国家保护的为49种,如马鹿、驼鹿、驯鹿、黄羊、青羊、盘羊、狍子、獐子、黑熊、雪豹、貂熊、猞猁、雪免、艾虎、野猪等,飞禽362种,如玉鹅、飞龙、鸳鸯、丹顶鹤等。濒危水生生物有鲟鱼、鳇鱼、哲罗鱼、细鳞鱼、黄河鲤、兰州鲶、陈旗鲫、卤虫、水獭等。

七、观赏动物资源

内蒙古观赏动物多种,其中珍稀动物、国家保护动物,如马鹿、驼鹿、驯鹿、黄羊、青羊、盘羊、狍子、獐子、黑熊、雪豹、貂熊、猞猁、雪免、艾虎、野猪等,飞禽如玉鹅、飞龙、鸳鸯、丹顶鹤等400多种均为观赏价值较高的动物。

篇六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肉苁蓉组织培养

肉苁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摘 要:肉苁蓉由于采挖过度而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合理利用肉苁

蓉,防止其资源枯竭的有效方法。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荒漠肉苁蓉

和盐生肉苁蓉,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优化

和药用成分的诱导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应用组织培养

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及利用组织培养进行

肉苁蓉快速繁殖的实践意义,浅析了肉苁蓉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产业化

前景。

关键词:肉苁蓉;组织培养;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苯乙醇苷类化合

肉苁蓉为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球分布大约有22种[1],

我国共有4种和1变种[2],分别为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 C. Ma、盐生肉苁蓉C.salsa(C. A.Mey.) Benth. et

Hook. f.、管花肉苁蓉C.tubulosa(Schenk) R. Wight、沙苁蓉

C.sinensisG. Beck和白花盐苁蓉C.salsa(C. A. Mey.) Benth. et

Hook. f.var.albiflo-raP. F. Tu et Z. L. Lou。肉苁蓉是中药复

方中用量最大的中药材之一,特别是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和管花

肉苁蓉被大量应用,并且大量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近年来

由于狂采滥挖,肉苁蓉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虽然肉苁蓉人工

种植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仍不能足市场需求。应用

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在不受寄主和季节气候等条件影响的情况下大

量生产肉苁蓉细胞,是解决市场需求和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途径,具

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肉苁蓉愈伤组织的

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条件的探索和提高愈伤组织中药用成分等方

面进行了不少工作,本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指出肉苁蓉大规

模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1 肉苁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肉苁蓉组织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产业化生产肉苁蓉细胞及其药用

成分,或者通过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为高产栽培提供种质资源。通

过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愈伤组织,从中提取药用成分,需要摸索诱导

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适宜愈伤组织快速生长的培养条件和提高药用

成分量的培养条件,以分。作为另一个主要用途,体外培养种苗主要是

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使种子在体外条件下萌发,再通过激素诱导愈伤

组织发芽,产生人工种苗。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大大提高

人工栽培生活能力。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PhGs),是肉苁

蓉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其主要药效成分。肉苁蓉中PhGs的种类很多,

有松果菊苷、麦角甾苷、海胆苷、顺式麦角甾苷、异麦角甾苷、乙酰

基麦角甾苷、肉苁蓉苷等[3]。目前组织培养肉苁蓉的研究大多数都

集中在提高PhGs产量方面。近年来兴起的生物转化系统生产药用成

分的研究在肉苁蓉PhGs的生产中也有应用。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体

系,将加入到反应系统中的外源有机底物某一特定部位或功能基团进

行特异性的结构修饰,以获得有价值的不同化学产物的工艺[4]。这方

面的研究对于产业化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不同种肉苁蓉的愈伤组织中PhGs的种类和质量分数不同。在我

国作为药用植物使用的主要有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

蓉。研究证明3种肉苁蓉均有补肾壮阳的作用[5]。其中荒漠肉苁蓉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是《中国药典》规定的正品肉苁蓉,自古以来就作为药用植物大量使

用。盐生肉苁蓉所含的PhGs与荒漠肉苁蓉类似,而管花肉苁蓉中所含

PhGs的种

类比前两种要少,但某些成分的量却比荒漠肉苁蓉要高[5],总体药用

功效与荒漠肉苁蓉类似。目前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外植体基本都来自荒

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以下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组织培养的研究现

状进行概述。

1.1 荒漠肉苁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目前已从荒漠肉苁蓉的

茎、幼芽、鳞片、花瓣、子房、雄蕊和种子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诱导

得到愈伤组织。对其诱导条件和继代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发现,温度、

培养基、激素配比、pH值、光照和诱导子等对愈伤组织的培养和PhGs

的合成都有影响。利用高温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并诱

导其分化出芽[6]。

1.1.1 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因素有外

植体的种类和培养基、激素配比、温度、光照、pH值等培养条件。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时,诱导率和诱导条件都不相同。通过

荒漠肉苁蓉茎、幼芽、鳞片、花瓣、子房、雄蕊和种子等多种组织和

器官的比较发现,子房、茎无论在脱分化的时间,还是在愈伤组织的诱

导率及生长状况上都比鳞片、幼芽好[7],而用种子进行愈伤组织的诱

导较难,诱导率非常低[8]这可能是由于肉苁蓉的寄生性造成的,自然

条件下肉苁蓉种子具有一个近球形胚,只有在宿主梭梭根穿入之后才

能够萌发[9],因此从种子中诱导出愈伤组织需要克服其对寄主的依

赖性。欧阳杰等研究了用荒漠肉苁蓉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的条件,发现

在接种前剥去种皮并进行热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诱导率,最佳的处理方

法是50℃处理1 h,此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25%[10]。

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生长状况也非常重要。通常高盐

离子浓度的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比较好。在诱

导过程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很关键,需要设置多个梯度进行对比选

择最佳条件,实验中采用正交设计是较科学的一种方法。pH值过低不

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过高会使培养基凝结成块,不利于营养成分的

吸收,需要设置多个梯度选择最佳pH值。温度和光照等对诱导效果的

影响不是很大[10],目前的研究大都采用25℃暗培养的条件[7,8]。 荒漠肉苁蓉幼芽、种子和鳞片的研究发现,B5+CH500 mg/L为基本培

养基,添加IAA 0.58 mg/L+KT 2mg/L,pH值为6.0诱导效果最好[8];

若采用MS+2,4-D 2 mg/L+NAA 1 mg/L,配方简单,同时对各种愈伤组

织也都能达到较好的诱导效果[7]。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其种子的诱导

发现,最佳诱导条件为去除种皮,添加2,4-D 2 mg/L、KT 0.5mg/L和

GA31 mg/L,pH值为6.0[10];此实验对各影响因子的分析非常科学,

但设置激素水平未设置0水平,即默认了3种激素必须同时存在。若

多设置1~2个激素水平(包括0水平)将会获得更佳的培养条件。

1.1.2 适宜愈伤组织快速生长的培养条件:对温度、基本培养

基、植物激素的浓度、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的浓度以及光照进行多

梯度比较发现,25℃,固体B5培养基,pH值5.5~6.5,添加6-BA 0.5

mg/L、赤霉素10 mg/L、蔗糖20 g/L、水解酪蛋白800 mg/L,每天光

照16 h,光照强度为24Lmol/(m2·s),最有利于PhGs的合成,其量比

外植体中高了42%~127%[11]。方差分析表明光照对PhGs合成和积

累的影响非常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和PhGs的合成与

光形态发生作用有关。通过研究光照强度和光谱特定性对于愈伤组织

生长和PhGs产生和积累的影响,发现435 nm蓝光强度为

24Lmol/(m2·s)时,愈伤组织干重和PhGs达到最高值,分别比白光照

射下提高了19%和41%[12]。同时分别测定了PhGs合成途径中的限速

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蓝光和白光照射下随时间的变

化,发现蓝光照射下PAL的活性明显高于白光照射下的水平,推测光【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照对PhGs合成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光受体被蓝光激活后提高了植物体内PAL的活性,促进了PhGs合成和积累的增加[12]。

1.1.3 添加诱导子提高愈伤组织中的药用成分:由于促进肉苁蓉愈伤组织生长与促进次生代谢产物大量合成、积累的培养条件并不相同,因此肉苁蓉大规模细胞培养可以采用两步培养法,第1步先在生长培养基上使细胞快速增殖,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到诱导培养基上增行第2步培养,以便获得最多的药用成分。探索第2步培养中最适宜药用成分合成并大量积累的条件是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生产药用成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这种方法是将伤组织作为生物转化系统,通过前体饲喂和添加诱导子,使廉价的前体转化为价值很高的药用成分。

诱导子是一类能引起植物细胞代谢强度改变或代谢途径改变的物质,包括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两类。生物诱导子又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内源诱导子来源于植物本身,如降解细胞壁的酶类、细胞壁碎片和寡聚糖等;外源诱导子多来源于微生物,包括经处理的菌丝、微生物机体浸提物及产物等。非生物诱导子常用辐射、金属离子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稀土元素化合物是一类诱导活性很高的诱导子

[15]。在药用植物愈伤组织培养的第2步,加入诱导子往往能够刺激细胞的次生代谢、提高药用成分的量,对于降低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加入真菌诱导子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或非生物诱导子稀土元素都可以提高肉苁蓉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和其中PhGs的量。

李森等用从梭梭根系及肉苁蓉植物株内分离出的真菌镰刀菌属茄病菌菌丝作为诱导子,研究其对荒漠肉苁蓉愈伤组织中氨基酸量的影响。结果证明,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苏氨酸略低外)均高于野生植株,其中苯丙氨酸的量是野生植株10倍以上[13]。鲁翠涛等采用同样的真菌诱导子茄病菌研究其对荒漠肉苁蓉PhGs量的影响。用不同剂量(碳水化合物当量)的诱导子诱导液体培养的愈伤组织,经过27 d后测得剂量为20 mg/L时PhGs的总产量最高,比不加诱导子时提高了近100%[14]。这可能与植物遇到微生物侵袭时的防御机制有关。当植物遭到有害物质威胁的情况下,倾向于合成抗病的次生代谢产物。

欧阳杰等用稀土元素作为诱导子研究其对荒漠肉苁蓉愈伤组织生长和PhGs合成的影响,发现稀土元素钕(Nd)、镧(La)、铈(Ce)都可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对愈伤组织生长和PhGs合成有促进作用,一种稀

土元素的混合物(MER,La2O3∶CeO2∶Pr6O11∶Sm2O3=225∶175∶3∶1,mol/mol)表现出最强烈的促进作用。经过30 d的培养,加入0.02mol/L MER的愈伤组织中PhGs的量和总产量都提高最多,分别是20.8%和1.6 g/L,比对照(没有加入稀土元素)提高104%和167%[5]。原因可能跟稀土元素的化学结构类

似于Ca有关。低浓度的稀土元素与Ca2+、Fe3+竞争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同时根据实验研究组织培养不同时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推测可能Ce4+影响了PAL的活性,从而影响PhGs的合成[15]。

1.2 盐生肉苁蓉组织培养的研究:对于盐生肉苁蓉的研究较荒漠肉苁蓉要少,主要研究集中在确定适合愈伤组织生长和药用成分合成的培养基、生长素、激素配比、温度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对肉苁蓉愈伤组织进行前体饲喂,可以定向的提高某种PhGs成分的质量分数,并明显缩短培养周期。目前这方面已有一项组织培养的专利[16]和一项生物转化的专利[17]。

1.2.1 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表明,盐生肉苁蓉茎段、子房在添加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分别成块状、颗粒状,都为白色;而在添加KT的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都呈颗粒状,黄绿色;添加KT、NAA的MT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18]。

1.2.2 促进愈伤组织快速生长的培养条件:郭志刚等将盐生肉苁蓉愈伤组织在20~25℃避光的条件下培养10~20d,培养出悬浮单细胞系,并从中筛选高产单细胞系[16]。用驯化筛选的快速生长细胞系为材料,进行培养基、生长素、激素

配比、温度和光照等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用改良Miller或改良MS培养基、25℃暗培养、激素配比为IAA 1 mg/mL或BA 0.5 mg/mL、IAA 3 mg/mL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19]。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愈伤组织与野生盐生肉苁蓉的主要成分,发现二者的活性成分基本相同,其中主要药用成分的质量分数所培养的愈伤组织比野生肉苁蓉要高[19]。松果菊苷、洋丁香酚苷和2ø-乙酰基洋丁香酚苷3种主要PhGs物质的总量可达到95.7 mg/g,是野生盐生肉苁蓉的1.4倍,是药材酒苁蓉的10.1倍[20]。

1.2.3 适宜PhGs合成的培养条件:通过研究碳源、生长素和培养条件对细胞中松果菊苷、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2ø-乙酰基洋丁香酚苷3种PhGs合成的影响,发现添加葡萄糖比蔗糖更有利于3种

篇七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6年

前 言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中商产业研究院每年完成项目数量达数百个,在养老产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产业园区、互联网、电子商务、民营银行、民营医院、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酒店、机械电子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案例,可对同行业项目提供具有参考性、建设性意见,为客户设计该项目的建设方案,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及建设工程方案、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和评价;内容详实、严密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的必要性。我们策划编制的肉苁蓉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发改委、投资商与金融机构的审慎下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订制

肉苁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主要经济指标说明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二、经营业绩

三、资质证书

第三章 肉苁蓉市场分析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一、肉苁蓉行业发展现状

二、肉苁蓉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三、肉苁蓉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 产品方案

一、主要产品

二、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第五章 技术方案

一、技术来源

二、生产工艺

三、主要生产设备

第六章 主要原、辅材料

第七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第八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一、组织架构

二、劳动定员

三、人员培训

四、薪酬绩效制度

第十章 节能、节水保护

一、编制依据

二、能耗与水耗分析

三、节能、节水措施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二、环境影响分析

三、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四、劳动安全措施

五、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措施

第十二章 消防设计【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一、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二、危险因素分析

三、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建设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资金使用计划

1、项目总投资

2、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费用、土建工程、装修装饰、设备、预备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建设期利息)

3、流动资金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敏感性分析

四、盈亏平衡分析

五、盈利能力分析

六、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SWOT模型分析

二、项目结合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 附件


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内蒙肉苁蓉供应商 内蒙草原肉苁蓉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内蒙肉苁蓉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99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