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2017-06-15 12:11: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蚯蚓养殖技术(共6篇)蚯蚓养殖技术蚯蚓是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常见的陆生蚯蚓属于后孔寡毛目。蚯蚓是养蝎的优质蛋白饲料,它还能处理有机物,消除环境污染,改良土壤,也是一味传统药材,中药称为地龙。1.蚯蚓的特征特性(1)外部形态:蚯蚓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它们无骨骼,外被薄而有色素的几丁质层,长短粗细随...

篇一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是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常见的陆生蚯蚓属于后孔寡毛目。蚯蚓是养蝎的优质蛋白饲料,它还能处理有机物,消除环境污染,改良土壤,也是一味传统药材,中药称为地龙。

  1.蚯蚓的特征特性

  (1)外部形态:蚯蚓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它们无骨骼,外被薄而有色素的几丁质层,长短粗细随种类不同而变化很大。赤子爱胜蚓商品名习匕星2号、北平2号,其特征为体长35—130毫米,体宽3—5毫红褐色,背部色素较少,节间有黄褐色交替带。

  (2)内部器官:内部器官都在体腔内,体腔内被很多横的隔膜隔开,分成体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胃、小肠、盲肠、直肠、肛门构成。循环系统是封闭管式的。蚯蚓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由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由许多肾管组成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神经系统组成。蚯蚓雌、雄同体,但大多异体受精。

  2.蚯蚓适应的生活环境

  (1)温度:通常蚯蚓在5—30C范围内活动,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0C左右,28—30C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停止生长,lOC以下活动迟钝,5C以下时休眠,明显萎缩,OC以下40C以上导致死亡。不同种类的最高致死温度不同;环毛蚓为37~37.5,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天锡杜拉蚓为39—40C,因此,夏季高温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20—25C是产卵和孵化的最佳温度。

  (2)湿度:蚯蚓对干旱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主要是迅速转移到较湿的环境中去,或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减少水分消耗。当土壤水分增加到8%一10%时,便开始活动;10%一17%适于蚯蚓生活。不同种类的蚯蚓对不同生活环境的湿度要求也有差异,如赤子爱胜蚓最适土壤湿度为20%一30%,在发酵的马粪中适宜含水量则为60%一70%。当温度在19—24C,饲料湿度为60%一66%时产蚓茧量和蚓茧孵化最佳。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大过小,都影响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繁殖。

  (3)光照:蚯蚓没有明显的眼,只是在表皮和前叶有类似晶体结构的感觉细胞。蚯蚓怕阳光和强烈灯光、蓝光和紫外线照射,但不怕红光,所以常在清晨傍晚出来活动。

  (4)气体:蚯蚓需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雨过后,许多蚯蚓在路上爬行就是因栖息场所缺氧。通常蚯蚓对土壤中二氧化碳耐受的极限为0.0Ⅱ%一11.5%,超过极限就迁移逃避。有些气体对蚯蚓有害,如一氧化碳、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等。以煤为燃料取暖时漏烟,会引起蚯蚓大量死亡。

  (5)食性和食量:蚯蚓的食物主要是无毒、酸碱适度、盐度不高、经微生物分解发酵的有机物。粪便、酒糟、糖渣、废纸浆、木屑纸屑、各种枯枝落叶、厨房废弃物及活性污泥等都是蚯蚓的食物。赤子爱胜蚓喜食发酵后的畜粪、堆肥等含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和腐烂的瓜果、香蕉皮等酸甜食料。对甜腥味特别敏感,养殖时加入烂水果、洗鱼水、鱼内脏等能增进蚯蚓的食欲和食量。

  不同蚯蚓的食量也有差异,性成熟的正蚓每天摄食量为自身体重的10%一20%,性成熟的赤子爱胜蚓每天摄食量为体重的29%。

  3.蚯蚓的生长繁殖习性

  (1)生长规律:蚯蚓大多行异体受精,少数本体受精,也能不经受精而行孤雌生殖。受精卵和孤雌生殖的未受精卵排人蚓茧进行发育。卵多为圆球形、椭圆形或梨形。蚯蚓蚓茧发育即胚胎发育所需时间、每个蚓茧孵出幼蚓数,常随蚯蚓种孵化温、湿度及饲育床的生态因子而异。

  一般赤子爱胜蚓孵化时间需2—11周,每个蚓茧孵出1—7条幼蚓。随着蚯蚓生长体重逐渐增加,环带出现,标志着性成熟,环带消失标志着衰老开始。

  生长发育时间长短因种类而异。在相同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的生长期为55周,红正蚓为37周,秋季夏季孵出的幼蚓到第3年春季才性成熟。所以农田养殖时要尽量选好蚓茧孵化时节,以缩短养殖周期,获得更高的产量。

  (2)繁殖特点:蚯蚓可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排出含1枚或多枚卵细胞的蚓茧,是蚯蚓繁殖的特有方式。蚓茧大小与蚯蚓个体大小成正相关。不同种蚯蚓所产的每个蚓茧所含的卵量也不同。赤子爱胜蚓每茧含1—20个卵。蚯蚓性成熟后即可交配,多为异体受精方式。赤子爱胜蚓交配时两条蚯蚓前后颠倒,腹面相贴,一条蚯蚓的环带区对着另一条的受精囊孔区,环带前端与另一条的雄孔区正相对应。交配过程需2—3小时。

  在自然条件下,赤子爱胜蚓多在夏初和秋季夜晚,在含丰富有机质的堆肥处交配。人工养殖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

  蚯蚓寿命长短因种类与环境而异。赤子爱胜蚓春工饲养条件下寿命约15年,从精卵发生、交配授精、排卵、受精,7—10天生产蚓茧,14—21天孵出幼蚓,3—4个月后性成熟,1年后完全成熟。环带消失后为衰老期,体重逐渐下降。

  4.蚯蚓的养殖技术

  (1)箱养法:用柳条筐、竹筐、废包装箱。也可加工养殖箱,规格长40--60厘米,宽30--40厘米,高15—35厘米。箱底箱侧有排水排气孔,两端安把手。箱内饲料厚度要适当,根据季节和温、湿度调整,冬季适当增厚。或若养殖规模扩大,可将箱子重叠起来。蚯蚓养殖密度一般为单层每平方米4000--~条。

  (2)棚养法:与种蔬菜花卉的塑料大棚相似。一个长30米,宽7.6米,高2.3米的大棚,中间留出1.45米宽的通道,两侧为养殖床。整个棚的有效面积为126平方米,可养二三百万条赤子爱胜蚓。养殖床宽2.1米,床面为5厘米高的拱形,四周用单砖砌成围墙,两侧设排水沟。夏季炎热棚温超过30C时,改用蓝色薄膜,加盖草帘或将边缘撩起l米高通风降温,并在养殖床上覆盖潮湿草帘。冬季采取保温增温措施。

  (3)农田养殖法:可将室内养殖和室处养殖结合起来。秋末和冬季在室内,春、夏、秋移至室外。方法是在园林或农田内挖宽35—40厘米、深15—20厘米的行间沟,填入粪便和生活垃圾,上边盖土,沟内保持潮湿,但不能积水。

  这种方式养殖,各种农田、园林、桑林都可采用,但不适用于落叶含芳香油脂、鞣酸、树脂液的柑橘、枞、橡、杉、桉等林中。此外,还有人防工事、山洞、窑洞养殖,池沟养殖、堆肥养殖等许多方法,不一一介绍。

  (4)饲养基料的制备:关键是对蚯蚓爱吃的饲料必须充发腐熟发酵,使之细、软、烂,适口性好。发酵前把秸秆、杂草树叶铡短粉碎,蔬菜瓜果畜禽下脚料切剁成小块,生活垃圾要拣去碎砖瓦砾、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物。具体堆沤发酵方法:

篇二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蚯蚓中药俗称“地龙”,其晒干品中蛋白质含量约为70%,既可以用来制药,又可以作为高蛋白饲料。养殖蚯蚓不仅能处理牛场粪便,还可以处理牛场霉变青贮和生活垃圾等。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最适于饲养的优良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最适宜温度为15-25℃, 在此温度范围内蚯蚓能最好的发育与繁殖,0℃以下和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7℃。以上温度指的是基料温度,即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为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基料的处理一般分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蚯蚓主要利用皮肤进行呼吸,所以蚯蚓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不同的湿度条件会影响蚯蚓生活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经济效益。蚯蚓为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繁殖率极高,寿命一般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一天产一个卵。头三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蚯蚓生长到100天后生长减慢,因此在蚯蚓生长到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2)放养前的准备

蚯蚓养殖一般采用露天堆肥的方法,该方法低成本,无论是大规模生产蚯蚓还是小规模养殖,都比较适合,只要有基料、有水就可养殖。

首先,将牛粪预先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期一般为21天。然后把经过发酵的基料做成条堆状,一般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基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基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2倍,所以要保持基

料碎细状态,避免基料有大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可以利用粉碎机粉碎至粉状,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3)蚯蚓放养和管理

种蚯蚓放养的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 3000-5000条。也就是每平方米0.5千克左右。首先,应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基料,以保证蚯蚓的快速生长。基料可采用均匀投喂法,一般夏季每10天左右投喂一次,厚度约3-4厘米,春秋季也是10天左右投喂一次,厚度约5-6厘米,如果以培育大蚯蚓为主,则必须采用堆块法投喂,厚度为10厘米左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目的是将大蚯蚓集中,以便及时采收大蚯蚓。蚯蚓所用的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基料的保湿一般采用喷水法,夏季早晚各喷一次,这样除能保湿外,还能降低基料温度,有利于蚯蚓生长。春秋两季采取1-2天喷水一次的方法,以保湿为主。当基料温度低于5℃时,就要采取冬季保温越冬措施,一般要上15厘米左右的基料,再加塑料布覆盖即可,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4)蚯蚓的繁殖和采收

每条蚯蚓(如大平二号)年产茧约为56-58个。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4-10条,但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前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的生长速度最快。在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茧和孵出幼蚓,其密度就逐渐增大。当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一般情况下每投三次饵料提取蚯蚓一次,每次每平方可提鲜蚯蚓1公斤以上。

蚯蚓每年的产量通常为每平方米10千克左右,一般在6-8千克。每消耗40千克饵料,可产1千克左右的蚯蚓,并可获得30%的蚯蚓粪。收取成蚯蚓的方法有光照下驱法、甜食诱捕法、红光夜捕法几种,主要采用光照下驱法,即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将成团的蚯蚓采收起来即可。

(5)蚯蚓疾病的防治

①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病因是新加的饵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应尽快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

②蚯蚓环带出现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物增多,在养殖床转圈最后全身变白

死亡。病因是饲料中含有大量淀粉和碳化水合物。应及时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气,喷苏打水进行中和。

③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往外爬行出逃,滞食而死。病因是蚓床湿度太大,饲料酸碱度过低或过高。应采取开沟沥水的方法降低湿度,在饲料中加过磷酸钙或醋酸中和饲料中的酸碱度。

(6)蚯蚓粪的利用

蚯蚓粪是一种黑褐色、颗粒状、无臭味、肥效长的优质有机肥,可作为各种专用肥的原料。它含有氮、磷、钾三要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其它肥料没有的18种氨基酸,具有保水、保肥,通气性好的特点,便于好气性微生物繁殖,利于根系发育。由于其对肥料成分具有吸附保持功能,所以可防止氮、钾流失,并能缓慢地向植物补给养分。蚯蚓粪可减少磷酸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机会,防止磷酸被土壤固定,有利于植物对磷酸的吸收利用。【蚯蚓养殖技术】

图1蚯蚓养殖基地 图2净鲜蚯蚓 图3蚯蚓干块

(7)注意问题

1虫害蝼蛄、蚂蚁

2鸟害

3粪便必须充分发酵处理

4及时添加饲料【蚯蚓养殖技术】

篇三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

蚯蚓养殖技术网

猪粪养殖蚯蚓技术 2014-05-07 14:52:17 来源:_蚯蚓养殖,蚯蚓养殖技术 浏览:5次

内容提要: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为食。利用蚯蚓资源化处理猪粪,既净化环境、改善土壤,又能作高蛋白饲料,同时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以蚯蚓为原料进行产业化综合开发利用,不仅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且社会效益显着。

蚯蚓

蚯蚓粪,富含多种氨基酸,保湿性能好,可开发高效有机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为食。利用蚯蚓资源化处理猪粪,既净化环境、改善土壤,又能作高蛋白饲料,同时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以蚯蚓为原料进行产业化综合开发利

用,不仅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且社会效益显着。

蚯蚓

蚯蚓粪,富含多种氨基酸,保湿性能好,可开发高效有机肥,既能肥沃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

2场地的选择

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选择离猪场较近、地势平坦、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僻静、没有污染、接近自然环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软,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3引种

蚯蚓品种很多,但多数不适于人工养殖,我国常用的品种为“太平二号”。蚯蚓属低等动物,遗传变异性较大,加上人工养殖密度较大,几代同床养殖,很容易照成品质退化,出现生长缓慢,繁殖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养殖之初选择优良的蚯蚓十分重要。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体态

选择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的蚯蚓,这样的蚯蚓体质好,抗病力强。

3.2色泽

种蚯蚓要色泽鲜亮,身体各部位基本一致,光泽柔润,体态丰满。

3.3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蚯蚓对光照的敏感程度,直接反映蚯蚓对环境生态和生理活动的调节能力,敏感程度越强,说明对环境的感觉和调节能力越强,所以要选择对光照比较敏感的蚯蚓为种蚯蚓。这样选择的蚯蚓都有比较好的遗传性状,有利于保证下一代的质量。

4蚯蚓的基料和饲料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蚯蚓的食物来源,养殖成功与否,基料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猪粪、稻草或瓜果混合为基料,基料要求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性好、透气性强,以适应蚯蚓的生长需求。将新鲜猪粪60%,草料40%,加入一定量的EM菌发酵液和红糖拌匀,充分浇水,使其在55%~70%之间,堆积高为1m左右,让其松散不要压实,盖地膜密封厌氧发酵20天备用(每周翻堆一次、添加水分)。

5建立养殖床【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床

【蚯蚓养殖技术】

建立在地势平坦、土质松软、

没有大块的土块、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将地面平整,将发酵好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10cm左右,宽度为1.0m左右。铺好后将蚯蚓种均匀的洒在基料上,蚯蚓要洒均匀,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kg~0.40kg,夏季密度可以小些,冬季密度大些。铺好蚯蚓后,在蚯蚓上面再铺上一层基料,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铺好后在基料上浇上适量的水,一天后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蚯蚓逃跑,萎缩,死亡,肿胀,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基料没有发酵好,应从新发酵(最好在建立养殖床前用基料做预备试验)。养殖床之间要有1m左右的空隙,以便加料和管理。

6饲养管理

6.1温湿度和PH值

温湿度对蚯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生长温度为5℃~30℃,最适合温度为20℃。

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其生长,0℃以下会冻死蚯蚓,当温度超过32℃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40℃以上时蚯蚓出现死亡。蚯蚓的生长发育水分在6

篇四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置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置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

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

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

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

篇五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的养殖技巧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

蚯蚓(俗称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世界上蚯蚓的种类很多,约有2700百多种。我国的蚯蚓品种有16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要开展人工养殖蚯蚓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蚯蚓有哪些种类?哪些是属于野生种?哪些不适合人工养殖?哪些品种适合于人工养殖?把问题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1.威廉环毛蚓

【蚯蚓养殖技术】

俗称青蚯蚓。巨蚓科,环毛属。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宽8--12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5.2克,体色为青黄色或灰青色。卵包呈梨状,每一卵包有一条幼蚓,极少数有两条,这种蚯蚓吞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喜欢生活在蔬菜地或饲料地里,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生习性较强,•江苏省海安县有这种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参环毛蚓"适于人工养殖(北京的环毛蚓,•个体较大,野生习性强,不适于人工养殖).

2.赤子爱胜蚓

俗称红蚯蚓。分类上属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生殖带在X节.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幼蚓,少则2条,多则8条。•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在腐熟的肥料堆或纸浆污泥中可以发现,是属于粪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1)北京条纹蚓北京本地良种,属于粪蚯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中,选育出来的。体长100-60毫米,体宽4-6毫米.鲜体重每条平均0.70克,最大的可达1.8克。条纹明显,生殖带在X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喜欢吞食纸浆污泥,牲畜粪,蘑菇渣等。要求饲料湿度在70%-80%.是北京本地良种,适于人工养殖。(2)北星2号 日本引进品种,属于粪蚯蚓。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体长90-140毫米,体宽3-5毫米,鲜体重平均每条0.5克左右。生殖带在XXV-XXXIII节,生育期70-90天,喜欢吞食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3)重庆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4)眉山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

3.参环毛蚓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的"参环毛蚓",适合于人工养殖,•是广东省的优势种。个体较大,体长120-240毫米,宽6-12毫米,鲜体重每条20克左右,青灰色,每平方米可收蚯蚓10-20千克.另外,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也适于人工养殖。

4.背暗异唇蚓

北京市和德州市都有这个品种,体长90-260毫米,宽3-6毫米,•鲜体重量每条0.7-1.3克。环带为马鞍形,在XXVI-XXXVI节。体色为暗粟色或灰褐色,喜欢生活在含有机质丰富而湿润

的土壤中,是一种适合于人工养殖的品种,但繁殖率较低.另外,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选出"异唇蚓"虽能繁殖,但繁殖率不如赤子爱胜蚓.

我场养殖的“大平二号”蚯蚓,“大平二号”是日本研究人员前田古彦利用美国的红蚯蚓和日本的花蚯蚓杂交而成。 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个体大的体长可达90~150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养殖。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臵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臵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臵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

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二、饲料及基料的配制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料堆的温度也逐渐上升,达到60度时,低温细菌就会被高温细菌代替。此阶段被称为前熟期。

第二,纤维素分解期;当饲料堆内的温度上升到70度时,好气性细菌和放线菌大量繁殖活动,饲料内纤维素外围的一层木质素壳遭到细菌的破坏后,纤维素紧接着被分解为有机酸。这个时期系高湿低温发酵阶段,含水分大约70%之间,纤维素细菌开始分解纤维素,经过半个

篇六 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2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养殖技术

大平二号蚯蚓是我国从日本引进的高产蚯蚓良种,成熟的蚯蚓体长32---130毫米,深红色,体扁平,肉厚,尾部黄色,行动缓慢,性情温顺,群居性好,特别适合高密度养殖,喜欢生活在腐熟的猪牛粪便中,蚓体干物质含蛋白质70%,粗脂肪8.5%,粗纤维1.7%无氮浸出物19.4%粗灰分9.5%,钙1.6%,磷1.24%,相当于进口鱼粉的营养价值。

大平二号蚯蚓雌雄同体,蚯蚓之间相互交配互相交换精液然后产蛋,据观察一条蚯蚓平均每天产蛋0.8个,每个蛋可出小蚯蚓5~7条,小蚯蚓通过二个月的饲养又可产蛋繁殖,因此大平二号蚯蚓的繁殖率之高、产量之高是本地蚯蚓无法可比的,据我们试验:在一般的养殖技术条件下,一次性放养种蚓500条,年可繁殖75万条以上,繁殖比1:1500,下面将主要饲养技术介绍于后:

一、 蚯蚓的生活环境:

1.温度:蚯蚓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温度直接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肓和繁殖,一般来说:蚯蚓的的活动温度在5—30之间,0-5度休眠;0度以下死亡,最适温度在20-28度,28-30度能维持一定生长;32度以上停止生长;10度以下活动迟缓;40度以上死亡;温度对蛋子的孵化时间影响最大,一般20度蚯蚓蛋36天孵化,10度时112天孵化,15度时40天孵化,而30度以上时孵化率为30%,因此:为使蚯蚓达到最高繁殖率和最高增重,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夏季搭阴棚、洒水降温、冬季盖稻草、加盖双层地膜保温。

2.湿度;蚯蚓没有呼吸器官,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它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因此,防止蚯蚓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据我们多年实验认为;饲养料含水以71~80%为宜。卵在孵化期饲料含水以50~60%为宜。

3、酸碱度;蚯蚓对酸碱度很敏感,因为它的体表各部分散着对酸碱等有感觉能力的化学感觉器,蚯蚓在强酸碱的环境中不能生存,对于弱酸碱的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据我们实验;大平二号生长在ph值(酸碱度符号)8~9范围内产蛋最多。就是说:蚯蚓适应生活在弱碱性环境中、这也说明PH值对蚯蚓生存影响最大、特别应注意的是:调节蚯蚓饲料的PH值、不能使用硫酸、盐酸等强酸,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强碱。只能用下列弱酸和弱碱作为中和剂:碱性中和剂选用碳酸钙、酸性中和剂选用醋酸、柠檬酸。

4.通气:蚯蚓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土壤,饲料越好,新陈代谢越旺,产蛋越多而且成熟期缩短。如果饲料中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含量过大,蚯蚓就会逃跑或者大

量死亡。据报道:当饲料中氨超过20%时会引起蚯蚓黏液分泌增多而死亡。硫化氢超过15%会使蚯蚓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15%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流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或放一段时间在喂。

5、光照: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全身体表散布着许多感光细胞,因此,蚯蚓对光线有敏感的反应,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实验和观察蚯蚓活动,最好在弱光,红光下进行,一些蚯蚓在雨后阳光下死在地面上,部分原因是紫外光作用于蚯蚓的结果。所以蚯蚓通常夜间活动,惧怕阳光照射,因此蚯蚓饲养棚要遮光,不能让日光直射蚯蚓。

6、密度;蚯蚓养殖密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蚯蚓产量和成本都有很大影响。密度小整个面积蚯蚓增殖倍数小、产量低、耗费人力物力。但密度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率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跑。因此大平二号蚯蚓饲养密度孵出至一月龄每立方米4万条;1~1.5月龄每立方米2万条;1.5~2月龄每立方米1万条;大小蚯蚓混养每立方米2~2.5万条为宜。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应及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捕取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7、天敌和疾病;蚯蚓的天敌包括捕食类和寄生类二大种;捕食性天敌中有各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节肢类、环节动物等;寄生性天敌中有各种条虫、线虫、寄生蝇、螨虫等。

1.捕食蚯蚓的哺乳动物有;鼠类、黄鼠狼、野猪等;田鼠家鼠特别喜欢食蚯蚓,由于它们善于掘穴,常钻进养殖床内大量取食蚯蚓及蚯蚓饲料。几乎多数鸟类都贪食蚯蚓,鸡鸭喜食蚯蚓是人们所熟悉的。野鸡、火鸡、画眉、孔雀、野鸭都是蚯蚓的劲敌。麻雀是蚯蚓养殖场的常客,虽然它是偶然吃些蚯蚓,但主要是吃蚯蚓的天敌;如各种昆虫等,因此益多害少。蛇、蛙类不论在野外还是在养殖场内,遇到蚯蚓往往就吞吃掉,当在养殖场内发现它们时,蚯蚓也吃掉了许多。在节肢动物中,不少昆虫都是蚯蚓的天敌;如蚂蚁、白蚁不仅常在养殖床内构筑巢穴,抢吃蚯蚓的饲料,而且还常袭击幼蚓,把蚯蚓卵拖进巢穴做储备粮,有时还群集攻击大蚯蚓。此外,螳螂也会捕杀蚯蚓,蜘蛛有时也捕杀蚯蚓,蜈蚣也特别爱吃蚯蚓,它们一旦进入养殖场内,在短时间内就会杀死吃掉很多蚯蚓,幼蚓被捕杀的数量最多。在浇水过多、阴暗潮湿的养殖场所蜘蛛、蜈蚣较易出现。

2.寄生在蚯蚓体内的条虫、线虫种类很多,蚯蚓是这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在体内期间,不仅以蚯蚓为栖息场所,而且在蚯蚓体内完成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吸取蚯蚓的体液为营养,从而对蚯蚓造成危害。有些寄生蝇类还在蚯蚓体内产卵。如寄生性黑蝇,能在蚯蚓体内产多个卵,不久这些卵能孵化出1~4条幼虫。它们吸食蚯蚓体内的营养,破坏内部组织,逐

渐生长发育最后一条幼虫成熟。寄生动物中,一些原生动物寄生于蚯蚓食道、体内、血管、精巢、和蚓卵内,是蚯蚓最主要的寄生动物之一。蚯蚓体外寄生虫和螨类常附着蚯蚓体壁上吸食其体液或刺穿蚯蚓卵吸食其液汁。如蚂蝗它能吸食蚯蚓的血液,往往几分钟就可蚯蚓于死地。防治方法;哺乳类:鸟类一般可用毒饵毒杀。蚂蚁可用糖水、敌百虫混米饭、肉等毒杀。蛇、蜈蚣等可预防和捕捉。其余寄生类天敌防治方法;是合理搭配饲料。

3.酸碱度疾病;有蛋白质中毒和胃酸过多症、水肿、急性瘫痪。表现为蚯蚓全身出现痉挛,给节、环带红肿,全身黏液分泌物增多。往往在养殖床上转圆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食,最后身体变白而死亡。有的病蚓还出现体节断裂、蚓卵破裂等现象。导致生病的原因是饲料酸化、酸碱度高或有毒或毒气。因此合理配制饲料妥善管理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二、饲料的配制

1.饲料的选择;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但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主。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不过高,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作为饲料(但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物)任何畜禽粪便、酒糟、造纸和木材等加工有机废料、废纸料、垃圾中的有机废料、活性污泥、各种落叶、腐根烂草、烂瓜果、蔬菜及剩余饭菜、米汤、动物血等以及各种昆虫幼虫、卵、动物尸体都可以做蚯蚓饲料。蚯蚓虽然是杂食性动物,能以多种有机物为食,但它对食物有选择性即适口性。大平二号蚯蚓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原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其日采量是其自身重量的0.3~1倍。蚯蚓的采食量还因蚯蚓的生长发育阶段、食物的种类及环境条件等而有变化。判断饲料的优势,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所用饲料是否充分发酵,有机质是否充分分解。

(2.)饲料是否有其他杂菌、蚂蚁、蛆等存在,如有应设法清除。

(3.)饲料是否疏松,有害气体是否散发完毕、有无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2、饲料配方、加工、调制、测定

拘我十一年的饲养实践,得出这样二个饲料配方;猪牛粪60%杂草30%肥土10%如能常投喂烂瓜果、猪粪、牛粪、鸡粪各20%稻草40%和米汤等带有甜味食物则效果更好。总而言之,蚯蚓饲料要求其中的有机物达到发酵腐烂适口性好、具有细而烂、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等特点。饲料备好以后,要进行切短、去掉其中的石头、瓦片、金属、塑料、玻璃等无机物及对蚯蚓的有毒有害物质,然后上堆发酵。

饲料发酵方法一般采用高温堆肥法。具体的讲就是;先铺一层稻草,再铺一层猪牛粪,然后再铺一层肥土。如此重复数次,肥堆长、宽、高可视饲料多少,饲养规模大而定。但必须注意一条,每铺好一层必须淋足一次水。肥堆堆好以后,如气温高4~5天可升至70~8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下降60℃是则要进行翻堆,重新堆制。过7天进行第二次翻制,以后每隔3~5天翻堆一次,一般翻堆3~6次即可投喂蚯蚓。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翻堆必须彻底,将上面的翻到下面,四周的翻到中间,把饲料拌松拌匀,如发现饲料干燥,还要适当加水,通过翻堆能改善空气条件,调节水分,散发有害气体。把底层和外围未分解完全的饲料,置于微生物活动旺盛的堆内部分,这样即促进了微生物的连续生长繁殖,又加快了饲养的调制过程,在堆制发酵过程中;1.要防止大雨冲淋,可在堆制发酵的饲料表面盖上塑料布。以免导致饲料过湿和养分流失。2.粪料和干料的混合比例要适合,如粪便过多往往会使料堆压得过紧,导致通气不良、料温上升慢,发酵后的饲料常发黑、又粘又臭。如果草过多,则堆料过松,水分蒸发过快,堆料发干,饲料不能充分发酵。3.加水要适当,如果水分过少,在高温干燥的情况下易产生大量白色的孢菌等放线菌。遇到这种情况要加水进行调节。4.要控制翻堆次数及堆制时间,因为发酵时间太少、翻堆次数少,往往导致饲料不能充分发酵,相反发酵过头,饲料中养分能量消耗过多,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饲料的鉴定

饲料堆制发酵后,必须经过鉴定才能投喂,鉴定方法有二种;1.感官鉴定;如饲料色泽黑褐,无异味质地松软不粘滞即以腐熟。2.生理鉴定法;即经感官初步鉴定腐熟后,还要通过冲淋处理,即用水从料堆顶部向下喷淋,注水直到下部有水滴出为止,以排出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氨、甲烷等)和有害物质(如过量的无机盐和农药)这样做虽然会使水溶性养分有所流失,但利多害少。然后将这种饲料,取一小部分置于养殖床上,经1~2昼夜后,如有大量的蚯蚓进入栖息,取食无异常反应则证明饲料合格,可正式大量投喂。

4、饲料的碳氮比

蚯蚓和其他动物一样,为了维持正常生活,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而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它指的是饲料中的碳元素和氮元素的比例。大平二号蚯蚓适应的碳氮比为10:2~3。饲料发酵后碳氮比一般都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现象。如果饲料碳氮比过低(说明含氮过多)常导致蚯蚓蛋白质中毒症。如果碳氮比过高(说明含氮过少)蚯蚓氮素养料不足,会生长不良、繁殖过低。鉴于上述原因,保证蚯蚓生长发育繁殖快,对蚯蚓的饲料要进行适当的搭配。如常常将含碳量较高的饲料(如稻草、麦秸其碳氮比分别为45.6和79.8)和含氮量高的饲料(如各种畜禽粪便)进行搭配,使饲料多样化,这比长期投喂单一饲料效果要好。

5、饲料的ph值调节

蚯蚓饲料一般要求ph值在6~9范围内,但有很多动物废弃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如动物废弃物的ph值是7.5~9.5,因此要对蚯蚓的饲料进行适当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下面介绍二种方法;

1.醋酸调节法;当饲料ph值9时可以用醋酸做缓冲剂,添加量为饲料重量0.01~1%(重量比)可使ph值调至6~7。添加量太少,效果不大。超过1%则会使产卵量急剧下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尿素也可以作为蚯蚓的氮源,但添加量一直局限于0.01~0.4%,采用醋酸调节ph值后,尿素的添加量可增至1%为氮素不足的饲料利用创造了条件。

2.磷酸氢二氨调节法;当饲料的ph值为6以下时,可添加0.01~0.5%的磷酸氢二氨,使饲料的ph值调至6~7。磷酸氢二氨不能超过0.5%的原因;一是避免饲料碱化。二是防止蚯蚓卵的产量下降。

6、饲料的投喂方法

1.料团穴喂法;把饲料做成圆球形团块,定点埋入蚯蚓所栖息的土壤中,这种方法是比较安全,同时由于蚯蚓聚集于料团周围取食,尤其是幼蚓往往栖息与料团表面,对于观察、分析蚯蚓提供了方便,这种方法由于制作和放料团比较费工,在生产上很少采用,但在科研上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2.上投法;生产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将饲料投放于蚯蚓栖息环境的表面,当观察到养殖床表面的饲料多成蚓粪时,就可在上面投喂一层(厚5~10厘米),新饲料经1~2昼夜,蚯蚓会自动进入新饲料中取食、栖息。这种方法便于观察饲料的利用状况。投喂方便,但由于新饲料中的水分下渗,位于下方的旧料和蚓粪、水分往往较多,加上蚓卵逐渐深埋于深处,对孵化往往造成不利的影响。

3.下投法;即把饲料投入旧料的下方,此法适用于新设的养殖床,也适用于较宽有空池的旧养殖场。它可以在一侧投放新饲料,把旧料盖在新料之上。下投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旧料中蚯蚓蛋的孵化,当旧料中的蚯蚓被引诱到下层的新饲料中去后,也利于蚓粪的清除工作;它的不利之处是在旧料不清除的情况下,新料的采食不彻底而造成饲料的浪费。

4.侧投法:是把新饲料投放在旧饲料的近侧面,不久后成蚓就会自动进入新饲料中采食,栖息,而幼蚓进入较少较慢,因此有利于成蚓、幼蚓、蚓蛋的分离,使孵化和养殖分开。

三.养殖方法:

1.肥堆养殖法:取腐熟的饲料堆成1~2米宽,0.5米高,长度不定的堆,然后放入种蚓上面盖上稻草等物遮阴,此法在4~10月适宜在室外养殖,也可室内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相关热词搜索:家庭蚯蚓养殖技术 蝇蛆养殖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蚯蚓养殖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蚯蚓养殖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87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