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2017-06-14 11:58:0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共6篇)大棚栽培黑皮鸡枞菌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黑皮鸡枞菌大棚栽培技术(20130114)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药食两用的食用菌之一,虽然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它原来是野生菌种,不易获得,造成它的价格也很高。如今,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

篇一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大棚栽培黑皮鸡枞菌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黑皮鸡枞菌大棚栽培技术(20130114)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它富含多种氨基酸,是药食两用的食用菌之一,虽然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它原来是野生菌种,不易获得,造成它的价格也很高。如今,人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黑皮鸡枞菌引入大棚栽培,实现了黑皮鸡枞菌的人工栽培,降低了它的市场价格,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一美味。本期视频我们就向您介绍一下黑皮鸡枞菌的大棚栽培技术。

  鸡枞菌,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朝时候就有位叫杨升庵的诗人的诗中写有:“仙翁近住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这琼英指的就是鸡枞菌了。自然状态下的鸡枞菌仅在我国的西南、东南地区有出产。根据鸡枞菌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花皮等许多类型,其中黑皮野生鸡枞菌的品质是最好的。

  野生鸡枞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它只生长在白蚁巢穴边,以蚁巢为培养基,白蚁一旦弃巢而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栽培获得,人工培育的黑皮鸡枞菌在品质上与野生鸡枞菌相差无几。它不仅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钙、磷、核黄酸等物质。

  黑皮鸡枞菌的提鲜之功,远在味精之上,因为它的谷氨酸钠含量比较高,所以,无论煎、炒、烹、炸,还是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鲜黑皮鸡枞菌的营养丰富,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干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的含量也很高,同样是难得的奇珍异品。

  CCTV7《农广天地》官网

篇二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织金县上坪寨乡240亩竹荪种植 开辟致富路

织金县上坪寨乡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调整 240亩竹荪种植开辟致富路

上坪寨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调整,

近日,笔者在织金县上坪寨乡坪寨村竹荪基地看到,农民们正在低头忙碌着,和泥的、拉地膜的、铺草的、搭架子的……一派热火朝天之景。

据项目负责人孙华贵介绍,该基地投资550万元所建,占地面积240余亩,涉及农户187户626人,共搭建大棚268个,基地每天有效解决了60余人就业问题,就业人员每月人均收入达3000元。

截止目前,该基地268个大棚即将搭建完毕,项目投产后按照每亩产量约200余斤、市场收购价每斤300元计算,可实现产值1440万余元。(王 姮)

篇三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竹荪生态菌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经管方案

竹荪生态菌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经管方案

一、基地概况

1、思延乡概况:思延乡位于芦山县西部,距县城5公里,是芦山人。思延乡在种植方面主要以经济作物藕、鱼腥县坝区乡。全乡24平方公里,辖4个村,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149草、西瓜、山药、树苗,在养殖方面主要饲养猪、长毛兔、天府肉鹅。乡政府所在的离县城4.5公里,是省道210线经过的主要乡镇。辖清江村、铜头村、草坪村、周村村4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3494户。

2、地形地貌:芦山县多为河谷平坝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芦山县境内最高山为南天门,海拔3842米,最低点为向阳坝,海拔686米。

3、自然条件

芦山县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偏少,夏湿冬干。降雨量集中在每年6月~9月,7、8月最多。芦山县属亚热带气候,因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境内气候垂直差异和区域差异均较大;在海拔1000m以上低山地区表现为中亚热带湿热气候特征;而在中、高山地区,雨水多、云雾多,无明显的干湿季,在水分条件和区域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从山麓到山顶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海拔1800m以下为中亚热带气候;1800~2100m为中偏北亚热带;2100~2800m属温带;2800~3700m属寒温带。芦山年均气温15.2°C,年均降雨1313.1毫米,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4、土壤条件

土壤为红壤和黄壤。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5、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农业园区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其中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区为1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为4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为5平方公里。农业园区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先发展,兼顾社会效益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建成集生态高效、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验区、灾后产业恢复重建样板区。

竹荪生态菌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位于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东部,占地61.5亩。其中实验室和专家楼2.3亩,连栋温室大棚(规划)15亩,道路、沟渠、停车场等约为2.7亩,其余40.5亩均为大田。 二、基地苗圃经营与管理概要

苗圃是从事苗木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保障苗圃良性运营前提。因此,苗圃负责人必须懂经营会管理。然而全国许多苗圃,盲目经营,粗放管理,经济效益不好。下面对苗圃经营与管理进行了简单论述,仅供参考。

(一)基地苗圃经营

1、苗圃经营的内涵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苗圃经营是通过研究苗木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苗木,考虑如何把苗木迅速销售出去,及如何增强苗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即如何获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苗圃经营主要包括制定发展目标和作出经营决策这两个方面。发展目标是苗圃在较长时期内,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应达到的目的。它具体体现在苗圃的长远发展计划中。经营决策是苗圃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步骤。

2、基地苗圃经营决策

苗圃经营决策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战略决策。指对苗圃重大的,长远的问题决策,如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的确定。

二是战术决策。指苗圃在实现总目标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决策,如人员的调整、生产设施建设等。

苗圃经营决策必须遵循的程序:一是形势分析,二是比较方案,三是择优决策。

形势分析是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对苗圃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综合分析与平衡。目标确定之后,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再改变,但是外部环境很难控制,只有内部条件,苗圃可以作主。因此,苗圃在进行三者之间的平衡时,必须内部服从外部,就是说,苗圃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创造和改善条件,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目标确定之后,苗圃可编制若干个决策方案,再对这些方案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最后作出择优决策。

3、苗木市场分析

苗木是一种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必然遵从价值规律,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特殊性。苗木在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没有变成商品时,年年生长,它是一种有生命的特殊商品。一方面苗木生产者以苗木为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构成买方、卖方、价格等商品关系。另一方面具有使用上的时效性、地域上的局限性、价值上的隐蔽性、效益上的社会公共性等特征。

一般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靠需求来拉动的,苗木的生产和销售虽然也是靠需求来拉动,但它的需求又分两种,一种是最终需求,即把苗木直接用于造林绿化;另一种是中间需求,许多苗木售出后没有用于造林而是用于二次育苗。苗木生产受苗木繁育本身的需求和造林绿化需求的双重影响。这在苗木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时期,容易造成产品过剩。一般来讲苗木生产的市场规律是周期性短缺和周期性过剩交替出现。大部分树种的苗木培育周期较长,有的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当前的生产面对的是将来的需求,而现在需求的是过去生产的苗木。 苗木这种特殊商品的属性无疑增加了对市场分析和预测的难度,可以说苗木生产比农作物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性。苗圃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采取一些降低风险的措施,如选择育苗品种时,可以考虑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大路苗木与优新苗木相结合,短周期生产苗木与长周期生产苗木相结合,单一用途苗木与复合用途苗木相结合等。

4、如何提高苗圃的竞争能力

(1)正确地选择市场。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

和走势,根据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自身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应选择的市场和放弃的市场。然后,制定出开拓市场先后计划。

(2)制定品种策略。苗圃经营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适销对路的品种。首先决定生产苗木的种类。其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品种的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

(3)增强创新和销售能力。要注重产品、机制和技术创新。同时,改变“守株待兔”的经营方式,采用“主动出击”的营销策略和方式。

(4)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用户购买苗木,要求达到标准,保证成活。做到按标准号苗,起苗,保护好苗木活力。保护苗木活力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前提,也是售后服务的关键。起苗后不能立即运走时,要及时假植,要确实埋好,必要时应灌水。包装和运输时注意不能风干,也不能伤热。销售的苗木要附有检验证书和苗木标签,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必要时需要进行回访。

(二)基地苗圃管理

苗圃管理是对苗圃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核心在于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即对人、财、物的优化配置,目的在于实现经营目标。苗圃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问题:

1、计划管理

(1)计划是根据苗圃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制定战略建立一个分层的计划体系等一系列统筹、规划活动的总称。因此,计划涉及目标,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计

篇四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阳光培训蔬菜食用菌大棚种植技术培训方案

淅川县金河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培训方案

“十八大”提出的“倍增计划”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振奋人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和“钱夹子”作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自立的根本保障。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工程,水库移民的就业、增收工作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

随着全社会人民生活的空前提高,蔬菜、食用菌已成为人类所必需的食品。从国际国内市场情况看,随着人们对大然营养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炽热追求和注重体健的保养,天然的、绿色的蔬菜更是大中城市不可缺少的必须食品。另一方面,发展蔬菜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为适应人们对蔬菜品种多样化的要求,普及提高“两高一优”生产技术,尤其是反季节、超时令、特菜、精品菜的大棚生产技术。提高金河镇五个移民村的科技素质,特制定2012金河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方案。 一、课程概况

蔬菜食用菌生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农业项目。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拱棚蔬菜食用菌的概念和实用栽培

技术,从而为广大移民提供更好的种植方法和借鉴。

蔬菜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拱棚蔬菜的优选高产优质新品种、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和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着重介绍对于农民快速脱贫致富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 本课程课内16学时,视频4学时,实验 4学时。 二、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1、《蔬菜无害生产技术》 由吴志行、王德芳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3月第6版。

2、《食用菌栽培技术》由朱建华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第1版。

3、《黄背毛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由万长生等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2月第3版。 (二)音像教材

录像教材是辅助媒体,讲授拱棚蔬菜食用菌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和分析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并指导在实际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另外,专门设有6学时的学习指导录像课,主要安排的是中央农广校的视频教程,以实现强化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的教学资源以“教学包”的形式提供。“教学包”在设计过程中,兼顾了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以及移民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教

学包”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合一型教材、课程学习指导录像(VCD,2片)及形成性考核册。其中,学习指南、文字教材、学习指导光盘等学习资料直接提供给学习个人。 (三)网上资源

网上资源包括技术重点、视频、文本辅导、外地动态信息、网上讨论与专家答疑等内容。网上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进程建议、学习交流与沟通的途径,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学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按照一期3天,培训5期安排。 第一期:2012年12月15日---17日培训210人。 培训地点:金河镇党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等。

第二期:2012年12月18日---20日培训190人;

培训地点:金河镇党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等。

第三期:2012年12月21日---23日培训180人。

培训地点:彪池村部计生学校。

培训范围:中吴村、下吴村、神仙洞、后洼村、路西村、彪

池村等。

篇五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织金县竹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刘育新)

贵州省织金县红托竹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刘育新 阳 旭 王波

(1.贵州省织金县农牧局 2.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贵州织金 552100) 122

摘 要:对织金竹荪产业目前的生产、销售、管理、科研、扶持、园区和基地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并指出当前织金竹荪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产业发展、红托竹荪、贵州织金

前 言: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试验区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最高海拨2260米,最低海拔860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降雨量1340.6毫米,平均气温14.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溶洞王国,煤海磷都,宝桢故里,竹荪之乡,山水之城,百泉古镇”之称。全县辖32乡(镇、街道),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2641万人,辖区内居住有汉、苗、彝、白、回、布依、仡佬、蒙古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9%,是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织金县种植竹荪已有近三十年历史,是红托竹荪的发源地、主产地和科技进步的中心,是国内唯一最大的清香型红托竹荪及菌种生产供应、栽培、加工和销售集散基地,是名符其实、独具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被誉为“中国竹荪之乡”。

由于多年来织金竹荪一直沿用传统制种、栽培、粗加工技术,生产上主要仍为农户、种植大户独立参照市场价组织种植栽培,未能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使得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尽

快实现产业化经营,振兴织金竹荪产业,对充分利用特色农业优势资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生产现状

织金竹荪从1986年栽培成功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织金红托竹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3000至5000亩,常年产量300至500吨,年产值1.5亿元左右,无竹荪精深加工产业,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原因主要为长期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创新严重不够,导致产业缺乏必须的科技支撑,且一直沿用传统的玻璃瓶制种方式和简易大棚栽培技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然后是品种选育滞后,单产低、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冬春季不能出菇,未能实现周年生产供应鲜品;再就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主要体现为市场组织、规范程度低,价格大起大落,市场风险大,导致种植风险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逐年降低。

在基地培育方面,目前织金竹荪种植方式仍以传统简易大棚为主,两年即换地建棚,不能重复使用,导致高投入、低利用率。受亩投入费用(现价亩均投入约30000至32000元)的限制,较大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在100至200亩之间,较小的基本为50亩左右,主要由专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营,70%以上的为农户家庭经营,户种植面积0.5至2亩。竹荪产业相对发展较好、种植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基地主要分布在双堰街道、桂果镇、板桥乡、熊家场乡、黑土乡、三甲街道、猫场镇、上坪寨乡等乡(镇、街道)。

1.2 菌种生产情况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县已完全集中形成双堰街道、猫场镇、牛场镇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三大红托竹荪菌种生产供应基地,年产销红托竹荪菌种3000万瓶左右,但低成本、低污染袋装种的研发使用仍处于试验阶段,急需改变传统玻璃瓶制种的生产方式。目前全国99%的红托竹荪菌种由我县生产供应,其中:东部相邻的猫场镇、牛场镇年产竹荪菌种2500万瓶左右,70%以上外销省内安顺地区、黔东南、黔南及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省外市场;双堰街道年产竹荪菌种500万瓶左右,主要为县内栽培使用,少部份外销。

1.3 产业化经营情况

1.3.1 专业企业参与情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竹荪的产业发展中,主要有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织金县雅贤农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富春山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织金县天虹竹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织金县果蔬协会、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贵州织金鲁钰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织金县艳山特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织金县易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织金县天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业务包括竹荪制种、生产基地建设、栽培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主要通过自筹投入和技术培训、指导、支持,自建生产基地或发展农户进行基地化栽培种植,走“公司+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

1.3.2 产业项目扶持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主要通过扶贫、农业、科技项目申请实施,招商引资建设产业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基地等措施,大力开展产业化经营。主要申报实施的项目包括:2008年、2011年竹荪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共200万元),2012年竹荪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200万

元),2013年竹荪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1500万),2013年世行贷款项目(用于竹荪产业资金4300万元),2014年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用于竹荪产业扶贫资金360万元),2013年省科技厅科技攻关和推广项目(用于竹荪产业100万元)等,项目实施期直至2017年。

1.3.3 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2012年底,我县引进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投资

3.5亿元,依托省扶贫办、省科技厅、省农委等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在我县桂果镇建设总规模1000亩的“贵州·织金红托竹荪产业示范园”,并作为织金县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主要部分。园区建设内容包括科研、制种、栽培、精深加工、科技示范等,通过建设红托竹荪科技产业园区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实现产业化发展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园区于2013年3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近1.5亿元,计划于2015年建成运营。

园区立足织金红托竹荪产业,以科技为先导,集中资源培育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企业、优势科技、优势农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红托竹荪菌种生产、工厂化栽培、精深加工基地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园区融科技开发、技术示范、生产加工、电子商务、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为一体,以县级示范园为起点,省级示范园为目标,力争建成“省内一流、全国有名”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1.3.4 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情况

在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方面,通过自筹投入、项目支撑等,目前我县已建成一些规模化的竹荪种植基地,主要有桂果镇区域基地(面积约500亩)、猫场镇区域基地(面积约300亩)、普翁至小纳雍乡区域基地(面积

约200亩)、黑土乡至熊家场乡区域基地(面积约300亩)、析桥乡区域基地(面积约200亩),总的规划面积达1500亩,其它全县分散种植(20亩以下)的约3500亩。

1.4 科研开展情况

多年来,我县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竹荪产业相关技术研发,主要制种、栽培技术沿用传统方法,从业者仅起到技术传承作用,近年来开始有个别制种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促进织金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在县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2011年成立科研机构“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并已由该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组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设计年产100万袋(等量200万瓶,袋装种代替瓶装种研发使用)菌种生产线;组织开展竹荪等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研究储备、以草代木高产栽培试验、速生林种植及用于竹荪高效栽培试验、工厂化立体栽培(大棚重复利用)试验、竹荪生产废料循环再利用等相关研究,并已获得成功。

从2013年开始,以竹荪产业园的立项建设为契机,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贵州织金鲁钰农民专业合作社、织金县朝荣竹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联合在园区开展红托竹荪不同温型品种选育、工厂化制种、工厂化栽培、袋料栽培、无硫加工等高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均已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

目前国家科技部、贵州省科技厅支持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科研项目有:《织金竹荪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熟化与栽培推广应用》项目,项目主持单位为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张林教授等专家;《织金红托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主持单位为贵州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朱国胜博士等专家;

篇六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常规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六章 常规食用菌栽培技术

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

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3、食用菌的代料栽培技术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平菇栽培

一、 概 述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

(Pleurotus)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后,栽培生产迅速发展。棉籽壳在平菇栽培中的成功利用,是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改进。

平菇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易、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发展成为世界性栽培菇类。平菇是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中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一个菌类。因为其栽培原料广泛(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稻草、麦

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皆可以用来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生物效率高(每100kg干料,经50~60天的培养,可产近100kg~150kg的鲜菇),资金回收快(成本低、出菇快、产量高)等特点,是目前推广栽培最多的菌类。

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30.5%(其中粗蛋白19.5%,纯蛋白11.0%)是鸡蛋的2.6倍,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副作用。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谷氨酸含量最多。此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相当于西红柿的16倍,尖辣椒的1~3倍。平菇能补脾健胃助消化,除湿邪,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解决世界营养源问题的最重要的食用菌品种。

平菇栽培技术由瓶栽、床栽、畦块栽培,发展到室内立体栽培、大棚式覆土栽培、田间 套作栽培、瓜果间作栽培。培养料的生物转化率由80%提高到150%以上。原料的利用 由棉籽壳、玉米芯扩大到秸秆、谷壳、酯渣、酒糟、糠醛渣等农副产品及工业下脚料。

二、平菇的形态结构

平菇的形态结构可分为菌丝体(营养器官)和子实体(繁殖器官)两大部分。

(一)菌丝体

菌丝体是平菇的营养器官,可不断从培养基中吸收养料,供菇体生长发育。菌丝体呈洁白色、绒毛状,浓密、粗壮、爬壁力强,是多细胞分枝、分隔的丝状体(图6-1)。

(二)子实体

子实体是平菇的生殖器官,即平菇的食用部分。子实体丛生、叠生,也有单生。菌盖直径5~21厘米,扁球形或扁平形,成熟后依品种不同,中部逐渐下陷,呈扁形、漏斗状或贝壳状(图6-2)。菌肉白色、柔软。菌褶长短不等,在菌柄上部呈脉状直纹延生。菌柄侧生或偏生,白色,中实,长短因种而异,一般柄长1~5cm,粗0.5~2cm。子实体生理成熟时可从菌褶部位散发孢子,孢子圆形或卵圆形或圆柱形,无色,光滑。孢子印多白色。

图6-1平菇的菌丝体形态 图6-2平菇的子实体形态

三、平菇的生活史

平菇属于双因子控制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它们的生活史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单核菌丝体,经质配形成双核菌丝,最后形成原基,再形成子实体。【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平菇的生活史:子实体→弹射孢子→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子实体(图6—3)。 ①菌丝体的生长 平菇菌丝生长是通过菌丝尖端生长点不断向前延伸实现的。菌丝增长速度很快,一部分菌丝可伸展到空气中变成气生菌丝,到一定季节或发育阶段气生菌丝进一步扭结转化成子实体。菌丝的其余部分仍旧在基质内维持其营养体的形态和功能。

②子实体的发育 子实体发育一般可分为原基期、桑葚期、珊瑚期、成形期4个时期。

图6-3平菇的生活史

1、原基期 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空气和光照等条件下,菌丝扭结成团,并出现黄色水珠,分化形成子实体原基,即呈瘤状突起,这一时期称为原基期。

2、桑葚期 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分化,瘤状突起表现出小米粒似的一堆白色或蓝色、灰色菌蕾,形似桑葚,称为桑葚期。

3、珊瑚期 桑葚期经1~2天,这些粒状菌蕾逐渐伸长,向上方及四周呈放射状生长,表现为基部粗、上部细,参差不齐的短杆状,形如珊瑚,称为珊瑚期。

4、成形期 珊瑚期经2~3天形成原始菌盖,菌盖迅速生长,在菌盖下方逐渐分化出菌褶。由成形期发育成子实体大约需3~7天。平菇子实体的发育和温度关系密切。在前期菇柄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直至停止生长。菌盖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迅速。整个生长发育进程,应科学管理,控制菌柄生长,促进菌盖发育,使菌盖厚,质量好。

四、平菇的生活条件

平菇生长的主要生活条件有营养、温度、湿度、光线、酸碱度等。

1.营养 平菇是一种木腐性真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如醇、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这些碳源均可以从蔗糖、棉籽壳、玉米芯、作物秸秆、木屑中获得。平菇所需要的氮源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平菇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少量的维生素和无机

盐。在人工栽培平菇时,可以加入麸皮、米糠、玉米粉、碳酸钙、磷酸氢二钾、尿素等。

2.温度 平菇属低温型类。菌丝体生长温度是4~33℃,最适温度是24~28℃;子实体形成温度在6~28℃,最适为12~18℃(不同生态类型的种类有明显的差异)。变温刺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孢子形成的温度是5~30℃,最适温度在13~14℃,其萌发温度在13~28℃

3.湿度 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中的水分以60%左右为宜,而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则子实体发育缓慢、易干枯;若高于95%,菌蕾、菌盖易软化腐烂。

4.光线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线,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子实体生长需要有散射光刺激,光照强度以50~3500lx为适宜。

5.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需要新鲜的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若通气不良,菌丝体生长缓慢或停止。出菇阶段氧气不足,菌柄细长,菌盖变薄变小,畸形菇多。因此,栽培时,要给平菇以足够的新鲜空气。

6.酸碱度 平菇喜偏酸性环境,最适pH值为5.5~6.0,一般pH值在3~10范围内均能生长。在栽培时,加入2%~3%石灰粉,可以抑制培养料中杂菌的生长,而随平菇菌丝生长,环境pH值逐渐降至微酸性,平菇在偏碱性范围内也能生长。

五、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图6-4);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图6-5)。

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图6-4室内菌墙式出菇 图6-5室外大棚出菇【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制作

菌种选用广温型、抗病、高产的江都109或丰抗90。①母种培养基:土豆200克、玉米粉10克、蔗糖20克、蛋白胨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制作方法:土豆去皮切成豆粒大小,称取土豆200克、玉米粉10克放入500毫升水中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取滤汁,加水到1000毫升时放入蛋白胨、琼脂,继续加热使其融化,加入蔗糖搅拌均后用试管分装(每支试管的装量占试管容积的1/4~2/5为宜),然后用棉塞塞住管口。将试管包扎成打,棉塞部分用报纸包好,放高压灭菌锅灭菌,压力达到1.5公斤/平方厘米时保持30分钟。待温度下降到60~70℃时,将试管摆成斜面,冷却凝固后即为斜面培养基。接上菌种,经25~28℃培养、菌丝长满后即为母种。用母种即可转管、制作原种或生产种。②原种(或生产种)培养基:棉子壳79%、麸皮10%、玉米粉10%、石膏粉1%,料水比为1:

1.2。充分拌匀后用聚丙烯塑料袋或用投送瓶装料、封口,高压灭菌1.5小时,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菌丝长满袋(或瓶)后,即称作生产种,然后用该种进行栽培。

二、栽培料的配方

⑴ 棉子壳93%、麸皮5%、石膏粉1%,蔗糖1%、克霉灵0.1%、料水比为1:1.2。 ⑵ 粉碎成蚕豆大小的玉米芯85%、麦糠10%、麸皮5%、克霉灵0.1%、石膏粉1%,料水比为1:1.2。

⑶ 玉米芯85%、麸皮10%、过磷酸钙1%、石灰3%、、尿素0.5%、料:水1:1.55-

1.65

⑷ 玉米芯61%、杂木屑10%、豆秸10%、麸皮10%、米面2%、过磷酸钙1.05、石灰5%、蔗糖0.55、尿素0.5%、料:水1:1.50-1.60

⑸ 玉米芯60%、豆秸11%、花生秧11%、麸皮10%、玉米面1%、过磷酸钙1.5%、石灰5%、蔗糖0.5%、料:水1:1.55-1.65

⑹ 棉子壳53%、玉米芯40%、麸皮5%、石膏粉1%,蔗糖1%、克霉灵0.1%、料水比为1:1.2。

三、栽培料处理

首先把栽培原料曝晒几天,借助太阳光杀死部分虫卵及杂菌。先将棉子壳玉米芯、麦糠、麸皮、石膏粉、水搅拌均匀,再进行堆积发酵。把该培养料做成高1米、宽1.5米、长度不限的堆,用铁锨柄打气孔后盖上薄膜保温,

制作平菇发酵料的几个重要环节:

平菇发酵料栽培具有生料栽培的工艺简单、投资少和熟料栽培的安全可靠等特点,只要掌握了发酵技术,就可以在不消耗能源,不增加灭菌设备的前提下,以任意规模堆积发酵。发酵料堆积时产生的高温能杀死料中大部分杂菌害虫,而且发酵更利于平菇菌丝发菌,所以利用发酵料栽培是近期平菇生产的发展方向。制作好平菇发酵料,应掌握以下重要环节。

1、拌料建堆 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建堆时,先将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至培养料含水65%~70%(将发酵过程中的水分损失计入其中),然后将料堆成宽1.0~1.3米,高1.0~1.5米,长度不限,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建堆时将料抖松抛落。建堆后,用木棒(直径5厘米左右)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0.2米插一孔,以利通气发酵,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帘、稻草等覆盖。

2、适时翻堆 平菇发酵多在春秋堆制,建堆后48~72小时待料温升至65℃应进行翻堆。发酵期间翻三次堆(上翻下、内翻外),在第三次翻堆后加入克霉灵搅拌均匀即可。翻


大棚竹荪种植技术相关热词搜索:竹荪种植技术培训 竹荪菌种植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棚竹荪种植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棚竹荪种植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513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