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稻鱼养殖

稻鱼养殖

2017-06-14 09:53:0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稻鱼养殖(共7篇)稻鱼共生效益高 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农广天地]稻鱼共生效益高 20170104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介绍了稻鱼共生效益高,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生产习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由于产量低,一般用来自给自足,很少形成商品。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

篇一 稻鱼养殖
稻鱼共生效益高 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稻鱼共生效益高 20170104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介绍了稻鱼共生效益高,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生产习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由于产量低,一般用来自给自足,很少形成商品。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使得当地村民经济条件明显改善。敬请收看稻鱼共生效益高,稻与鱼的共同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20170104 稻鱼共生效益高)

      

  

  

  

   

  《新品良法—稻鱼共生效益高》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生产习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由于产量低,一般用来自给自足,很少形成商品。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行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使得当地乡民经济条件明显改善。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通过在稻田进行开沟建凼对传统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升级,开沟建凼对鱼来说,稻田的空间丰富了,浅水区利于鱼苗的生长,而到了高温季节,深水区则为鱼儿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此外,稻鱼沟凼模式生产技术在鱼苗的投放尾数和大小上也有所提升,因为鱼在稻田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所以,此种模式下投放的是大规格鱼苗,而且投放数量也大大增加。本片在最后,针对鲜鱼集中上市量过大而销售不出去的问题,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利用传统火炕鱼加工方式进行销售渠道再次拓展的案例。 

  播出时间:2017年1月4日19:00-19:30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播出

 

篇二 稻鱼养殖
稻田养泥鳅,野生放养的小稻鳅卖价高

  [每日农经]个头不大卖价高 小稻鳅的诱惑挡不住(20141223)

  厨师长兰明:这个泥鳅太小喽!

  在四川成都的一家川菜馆,厨师长老兰遇到了一件让他上火的事儿,采购部的小李今天买来的泥鳅又小又短,价钱还不是一般的高,在老兰看来,这泥鳅根本入不了眼,没法做。

  兰明:要不得哦。往常都是大泥鳅,这个又小,煮起来不好吃,还不好杀。

  当天一位外地客人正好点了一道红烧泥鳅,老李只好硬着头皮做,开足火力把这小泥鳅炖了半个小时,愣是没有炖熟,老李这个急呀,这到底是啥泥鳅啊你说说!那边客人也着急,要赶下午的火车。老李急的直冒汗,又炖了十分钟才把这泥鳅炖熟了。  

  含晔:这泥鳅简直太棒了,我吃过那么多泥鳅,这个泥鳅味太棒了,就是特别好吃。

  记者含晔酷爱吃泥鳅,这回偏又遇到了让她心悦诚服的美味,于是决定改变一下行程一探究竟。记者辗转来到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的新场乡,这里水洼沟渠有很多,稻田随处可见,也见到了把泥鳅卖给老兰饭店的小桂。

  桂经理:你找我就找对了,我们就是养泥鳅的。

  含晔:你的意思是这几个塘全是养泥鳅的吗?

  桂经理:对,这一片都是养泥鳅的塘。

  含晔:够大的,哎呀,我看到泥鳅了。

  桂经理:看到了吗?

  含晔:好多。

  桂经理:对,刚喂完食。

  含晔:你能给我捞一条吗?

  桂经理:可以,没问题,我捞一下,看咱今天运气。

  含晔:捞上来了,看看。好滑呀。

  桂经理:能抓住吗?

  含晔:抓不住,放地上。

  桂经理:不好抓是吧。

  含晔:不对你这泥鳅,我见过那泥鳅是很小的,你这个头太大了。

  桂经理:小的?小的我们也有,你等一下。

  含晔:远吗?

  桂经理:不远。来了,是这种吗?

  含晔:对,就这么长的,但是颜色还是不太多,我看的那种颜色发金黄,你这种发灰发暗。

  桂经理:我知道你要找什么了,那你得跟我走一趟。

  含晔:走一趟,行,走吧。

  午饭后下了一场小雨,空气变得十分清新,可是巡泗桥村的老曾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发现死了的泥鳅从水里飘上来。

  老曾:也找不出什么原因,我心里十分着急。

  养殖厂的小桂和记者含晔来到老曾的稻田,听老曾这么一说,小桂建议老曾不妨先做个地笼,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地笼放下去一段时间,再拖上来时,意外竟然真的出现了。

  含晔:还有小龙虾,大爷,你这个不错,养龙虾,还养泥鳅,稻谷还可以吃。三丰收。

  桂经理:这个不对,我估计死亡的泥鳅跟这个龙虾有关。

  含晔:它干的?

  桂经理:它应该是罪魁祸首。它能够捕捉到泥鳅,给它伤害,或者吃掉。导致大爷的泥鳅不是越来越少了吗。

  养在稻田里的这种泥鳅,叫稻鳅,跟精养池里的大泥鳅一比较,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大泥鳅上市的时候体长要在20厘米左右,稻鳅上市的时候体长只有十三四厘米,稻鳅偏精瘦,而大泥鳅看起来比较肥胖,您瞧,10来个大泥鳅就凑够了一斤,而稻鳅需要四五十个才能凑够这个数,不仅体型有差别,颜色也不一样,稻鳅身上呈现出金黄色,而大泥鳅发灰发暗。由于生长在野外,稻鳅的野性足,天敌也不少,除了龙虾还有蜻蜓幼虫、水蜈蚣、龙虱等等。龙虾到底怎么进入到老曾的稻田里的呢,根据小桂的经验,十有八九是清塘的工作做得不彻底。

  含晔:怎么防止它伤害泥鳅呢?

  桂经理:咱们这个防治应该从源头做起。像大爷刚开始投苗之前,应该把稻田清塘这块工作做好。防治龙虾苗和其它敌害生物的虫卵到田里面去。

  虽说龙虾也卖钱,但是跟老曾的稻鳅比起来,价格还是低了不少,小桂说,老曾的泥鳅地头价就至少25元钱一斤。这个小稻鳅为什么这么贵呢,成都饭馆做厨师的老兰也许有了答案,本来提心吊胆怕顾客不能接受小稻鳅,没曾想顾客吃了还挺美。

  兰明:有些特别喜欢的就点再来一盘。虽然它是要贵一点,但是它和之前的大泥鳅比较起来,这个小泥鳅还是有市场,因为它味道好。

  消费者:细腻,入口化渣,很好吃。

  消费者:有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做那种野生味道,吃起来口感很细腻,舒服。

  消费者:现在在外边不容易吃到这种味道。

  新场乡的油草堰村,有一位叫李开虎的养殖户,他家里的几亩稻田养泥鳅已经很多年,眼看着今年的稻鳅又能上市了,他提前一天早早地就把地笼下到了田里,再把稻田里的水放走一半,把泥鳅全部引到稻田里的水槽。第二天起地笼,绝大部分泥鳅就都进来了。

  含晔:捞这么多,大哥这一亩能捞多少斤泥鳅?

  李开虎:正常情况下一亩能产200斤。

  含晔:那塘边价怎么卖?

  李开虎:最少要25元钱一斤。

  含晔:那像我拿这种这么大的要长多少时间?

  李开虎:大概6到7个月。

  含晔:精养池里的呢?

  桂经理:精养池的最多不超过4个月。

  含晔:咱们这个怎么长这么慢?

  李开虎:这个不喂饲料,它是靠水中的天然饵料作为饲料,所以它长起来很慢。

  精养池的大泥鳅,每天定时定量投喂饲料,而养稻鳅除了在刚开始稻田整理以及收获时节做必要的劳动,几乎对它不闻不问,跟野生的差不了多少,不仅如此,稻鳅的存在使得稻子不可以施农药,稻鳅整日在泥水里钻来钻去,把稻子根部的土疏松了,还帮稻子除去了害虫。

  专家:泥鳅在稻田里面生长,相当于仿生态的养殖,它利用了生物的环境,比如泥鳅的粪便可以为稻谷提供营养,可以松土,还可以除虫。

  含晔:像这种稻田养泥鳅会不会使稻子产量受影响?

  李开虎:总面积没有减少,产量稍微减少,但是卖到市场上的价格高,总的经济效益不会比单一的种稻子少。

  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随着水稻插秧之后就可以投稻鳅苗了,稻鳅在投苗的时候已经20天左右大小,在水稻田里再过个六七个月,等到九十月份水稻一收割,就可以捕捞了,捕捞稻鳅的办法有很多,这里的农户一般用地笼,不过地笼也不能把稻鳅一网打尽,

  含晔:大哥这个还要拿手抓?

  李开虎:这是漏网之鱼。

  含晔:感觉挺有意思的,要不我下来陪您一块抓行吗?

  李开虎:你抓不到。

  含晔:你别小瞧我,小女子也是心灵手巧的。这样吧,咱俩比个赛,说不定我比你抓的还多呢。

  李开虎:好,你试一下吧。

  含晔:行,这泥还挺深。天呐,怎么这么滑。

  李开虎:你抓不到吧?

  含晔:你别笑我,一会就抓到了。

  李开虎:我都抓了几十条了,你还没抓到,你抓不到。

  李含晔:这么滑。我就不信邪了我,不信我的手,抓住了。这是我抓到的第一条泥鳅。

  李开虎:要捧两头。

  李含晔:捧两头。

  李开虎:对。

  含晔:我发觉了,这泥鳅有个特性,拿手捧是一种方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掐住头,掐住尾,稍微一使劲,你看,挺听话的吧。

  李开虎:对。

  含晔:我掌握了技巧了大哥,我要赶你了啊,马上就要赶上你的记录了。

  李开虎:继续。

  大泥鳅,小稻鳅,个头不一样,滋味更不一样。记者含晔用同样的方法来把这两种泥鳅做成菜。四川人爱吃麻吃辣,一道麻辣红烧泥鳅就是最好的选择,干辣椒、红辣椒、辣椒酱,都是辣椒,味道却不一样,所以都要放,加上花椒、葱姜蒜和其它佐料,放在熬好的热油里煸香,麻辣香味一应俱全!等水一烧开,处理干净的泥鳅一放进去,就等熟了。大泥鳅不到半个小时就上桌了,而小稻鳅又多花了十分钟才熬好。而这种烹饪时长的差异,也是养殖方式和生长期的不同造成的。

  技术员邓超:稻鳅的生长期特别长,它的肉质特别紧密,吃着更有韧性,所以它炖的时间就会更长一些。

  大泥鳅感觉有些松软,在嘴里一抿,就化了。但是整体味道还是很鲜香的。再来看看我自己做的,炖了四十分钟了,一下就嘬下来了,肉很细密,你嚼着觉得会有一种小嚼劲在里边,再配上四川麻辣鲜香的做法,感觉太过瘾了。麻辣红烧泥鳅是川菜的经典做法,也是成都兰师傅的拿手菜,不过眼看这小稻鳅反响不错,老兰又合计着和同事一起研究几个新菜品,把泥鳅做成店里的主打菜、特色菜。这不,稻鳅汤、炸稻鳅、酸菜鳅、兰花鳅也就应运而生了。

  采访: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还复含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一种水产品。

  新场乡的农户老杨算过一笔账,每一亩稻田产200斤泥鳅,一斤的地头价25元,也就是说一亩稻田能多收5000元钱,稻田养泥鳅,野生放养的小稻鳅卖价高。而且这个钱赚的还算轻松,老杨家里也有几亩稻田,看着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养了泥鳅,他打算先去考察一下鳅苗。

  杨义坤:想点办法给自己增加点收入,养点泥鳅。

  老杨来到当地的一家合作社,在这里,鳅苗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生产繁育,技术人员把鱼的卵子和精液采集完后,放在一起使之结合形成受精卵,为了使得泥鳅的受精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会用一根羽毛对放在一起的精液和卵子进行搅拌。

  含晔:这也太业余了吧,拿羽毛搅拌。

  邓超:我们把泥鳅的精液跟卵子混合之后,然后这样搅拌,因为羽毛非常柔软,它在搅拌的时候,不会把卵伤到,这样的话受精率就特别的高。

  含晔:我来试一下。是不太一样很轻柔。土办法有土办法的好处。

  邓超:对。

  受精卵一天就可以孵化成小苗到处游动了,再培育20天可以当做鳅苗出售。经过打听,老杨觉得稻鳅成本并不高,打算来年一开春就在自己田里下苗。稻鳅在出生后前20天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这一段时间,稻鳅也逐渐呈现出了不同于大泥鳅的野性。繁殖鳅苗的过程中,技术员曾经无意中把脚踏进了鳅苗池,却发现很多鳅苗都过来嘬脚,感觉如同鱼疗一般。而在现场记者含晔把手伸进鳅苗池以后,也发现鳅苗都过来嘬手。鳅苗的这种举动,又能说明什么呢?

  技术员张伟东:因为这个稻鳅在野外的条件下,他的野性很强,活动能力强,摄食能力更强。你把脚放下去以后,它就当做是好吃的过来嘬你的脚了。

  含晔:当成好吃的了?

【稻鱼养殖】

  技术员:如果在野外精养池的条件下,就完全没这种效果。

  稻鳅的养殖在新场乡才刚开始几年,截至今年年底,全乡也只有600亩的面积,这样的泥鳅在四川市场并不多见,需要提前订购。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泥鳅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冯昌全:只有我们这儿才有,一般地方是没有的,各大酒店要买我们的泥鳅,他都要提前预定,品质也比较高,因为它是纯粹纯天然长到稻田里面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水产渔政局局长龙跃进:稻田养殖第一具有不破坏耕地面积,增加稻谷的品质,增加水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稻田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联系方式:四川资阳 18780175674

篇三 稻鱼养殖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

二里乡青田鱼养殖简介

“高效稻鱼共生系统”的内涵(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稻田养鱼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田养鱼、鱼养稻,合理的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

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了水稻病虫害。它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稻田养鱼在遵义市被誉为“四小工程”:小粮仓,稻田养鱼稳定了粮食生产;小银行,实施稻田养鱼后1亩稻田可增加500-1000元的收入;小化肥厂,实施稻田养鱼后氮、磷、钾的含量增加70%左右;小水窖,实施稻田养鱼后每亩稻田增加蓄水80-100立方米,连片实施1000亩,相当于建一座小二型水库,可以抵御15-20天的干旱。

同时又被誉为:“四增”、“四节”

“四增”: 增粮、增鱼、增肥、增收。

“四节”:节地、节肥、节工、节支。

青田鱼的特性

(1)形态特征。青田鱼又名瓯江彩鲤,是浙江省青田县著名的特产,为一种变种的鲤鱼,主要有四种颜色(黑、红、白、花)。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体侧扁,【稻鱼养殖】

鳞片柔软可食,腹略圆。口角有须两对。

鲤鱼是分布最广的经济鱼类之一,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亚种和品种,丰富了人工养殖资源。目前,我国除野鲤外,尚有三元鲤、散鳞镜鲤、荷包红鲤、芙蓉鲤、湘鲤、岳鲤、黄河鲤、丰鲤、建鲤和颖鲤等多个品种。

(2)栖息习性。属底栖性鱼类。一般喜欢在水体下层活动,很少到水面。它们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生活在多种水体中,性温顺,但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冬季在水草多的深水中越冬。

(3)适应性。对水温和水质的适应性很强,在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4)食性。是典型杂食性鱼类,但偏动物性。摄食方式为吞食。在自然条件下,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夏花以后开始吃底栖生物。体长7~17厘米时,能吃甲壳类、昆虫幼虫、植物组织及藻类。食物组成通常有季节变化,春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秋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则吃高等植物种子。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

(5)生长。青田鱼生长快,体长增长在1~2龄时最快,体重增长则以4~5龄最快。雌体生长比雄体快。增产效果显著。是一个速生优质品种,当年能养成商品规格。

(6)繁殖。青田鱼产黏性卵,繁殖习性与鲢、鳙不同,不仅可在江河中产卵,而且也能在湖泊、水库、池塘等静水中产卵,这是鲤鱼分布广的重要原因。

青田鱼的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一般是从3~4月开始,华北地区4~5月,产卵时期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产卵最适水温为18~22℃。

喜欢在水体沿岸浅水、多水草的地段产卵。卵产出后黏附在水草等物体上。人工繁殖采取精心饲养、催情、扎巢等模拟生态刺激青田鱼发情产卵。胚胎发育在20~25℃时约需53小时。

“青田鱼”是目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亚洲唯一的鱼种,其肌肉中铁、锌矿物元素含量丰富,高于一般淡水鱼类。铁是人体血红蛋白主要成分。锌是人体内300余种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参与基因表达调控,从而影响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锌缺乏对机体生长发育、繁殖、物质代谢、免疫系统、胃肠系统、视力和行为都有影响。儿童长期缺乏锌,生长会受到抑制已得到充分证实。“青田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天然铁、锌元素,是人体补铁、锌的一种优良的食物来源。

“青田鱼”鳞片柔软可食,淡水鱼不多见。鱼鳞片含有较多的卵鳞脂,有增强大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片钙、磷的含量很高,能预防小儿佝偻病及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与骨折。

“青田鱼”虽然出自稻田却无泥腥味。据分析测定,肌肉中的氨基酸组分完全,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淡水鱼佼佼者。

养鱼稻田的选择与稻田工程的要求

1.田块选择:养鱼稻田必须要水源充足,阳光风向好,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

2.田埂要求:加高加固田埂,要求埂高0.6米,顶宽O.4米,捶打结实,不倒不漏。

3.开设鱼凼、鱼沟【稻鱼养殖】

①鱼凼:养鱼稻田的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

-10%,开挖在田中央或田头间,一般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园形,深为1.2-1.5m。

②鱼沟:在稻田里开挖的鱼沟,沟宽O.6m,深O.8m,主沟开在田中央,沟的形状根据田块的大小而定。“十”字形、“一”字形、“井”字形和“工”字形并与鱼凼相通。

4、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

(1)、开设鱼凼、鱼沟实施稻田工程养殖模式;

(2)、只开设鱼沟和加高加固田埂的养殖模式,虽然产量不高,但农民基础投入少,易于推广。

【稻鱼养殖】

(3)、在养殖品种上。以青田鱼基础,搭配少量的草食性鱼类(草鱼、武昌鱼),实现科学搭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

5.防逃设施

拦鱼栅的形状以“⌒”或“∧”为好,材料用竹篾、金属丝、树枝条编织而成。鱼栅宽度和高度视稻田面积而定,一般以120cm宽,80cm高为宜。孔目视饲养鱼类的规格而定,一般3--10cm的鱼,鱼栅孔目O.5cm。鱼栅的安装进水口处鱼栅凸面向外.出水口处凸面向里,鱼栅入泥深度20--35cm。

在投放鱼种前,鱼沟、鱼凼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O克兑水泼洒7--1O天后可放鱼。

鱼种放养时间:鱼种投放时间,要待秧苗转青后才能放养。鱼种下田时,用2--4%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

鱼种规格及放养量:养成鱼须放隔年大规格鱼种,一般规格3寸以上,尾重30克以上,同时可搭配同规格的草鱼。

亩净产6O公斤成鱼的稻田,放养规格鱼种15公斤,亩净产80公斤以上成鱼的稻田放养上述规格鱼种17—20公斤。同时可套养当年夏花鱼苗,规格4-5cm,放养量100-200

【稻鱼养殖】

尾/亩。

大规格苗种培育,放养当年鱼苗,规格6-7cm,放养量300尾/亩,加强饲养有部分可以达到商品规格,同时可搭配同规格的草鱼50-80尾。

目前,青田鱼每公斤售价已达到40-60元,比鲤鱼每公斤售价高出30-50元。因此,“青田鱼”可作为替代目前遵义市稻田放养鲤鱼的鱼种,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篇四 稻鱼养殖
“稻-鱼-鸭”立体生态养殖技术

篇五 稻鱼养殖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2010年主推技术4: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和“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臵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青田的稻田养鱼还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进步,我省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稻鱼轮作方式转变,形成了“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的典型稻鱼共生模式和“早稻—秋季虾—春季虾”一年三轮作的稻虾轮作模式、“养一轮甲鱼种一季稻”的鳖稻轮作等模式,促进了粮食稳定和农民的增收,实现了稻鱼的双丰收。

【增产增效情况】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鱼类每亩可增产10千克以上,水稻增产4%以上;稻虾轮作模式,水稻亩产量400~500千克,虾亩产50~60千克,实现亩利润3000元。

【技术要点】

(一)稻鱼共生模式

1.技术特点。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虾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达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稻虾品质、增加稻鱼产量和效益目标。

2.配套技术。

(1)种养设施改造。首先,养鱼稻田要选择不渗漏、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并尽量能集中连片的低洼田畈,便于管理。其次,须加宽田埂并夯实,以水泥抹面,石砌田埂以水泥勾缝或浆砌,防止田埂崩塌;田埂高出稻田0.4~0.6米,确保可蓄水0.3米以上。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可用60~80目过滤网片拦截,防止逃鱼;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可在进水口处开挖一个10~20米2的鱼坑,深度0.5米以上。养鱼稻田不开沟,但养蛙和养殖甲壳类稻田要按稻田养鱼规范进行挖沟,形成水陆两栖生态环境,沟内可种植水草。

(2)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栽培。稻田养鱼一般以种植单季稻为好,水稻品种选择要求茎秆粗壮,株形中偏上,分蘖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可选两优培九、能优异号、中浙优1号等,具体品种要视各地气候等种植条件而定。

(3)鱼虾苗种放养。①鱼苗鱼种。养殖品种以适合稻田环境生活的田鱼、泥鳅为主,稻田秧苗返青后就可放养鱼种。养殖田鱼每亩放养尾重15~100克的冬片鱼种300~800尾,或大规格夏花鱼种1000~1200尾;如果采用套养方式,可放养冬片鱼种500尾,夏花鱼种800~1000尾,既可出产成鱼150公斤,又可培育鱼种100公斤,解决翌年鱼种供应问题。养殖泥鳅每亩放养3~4厘米鳅种2.5万尾左右。用3~5%有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后小心地放入稻田中。②小龙虾。稻田养殖小龙虾,放养方式有3种。一是将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20~30尾/公斤的亲虾20~50公斤;二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或人工捕捉小龙虾幼虾放养,一般每亩放养250~600尾/公斤的幼虾60~120公斤;三是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小龙虾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9月份,每亩放养稚虾1.5~3.5万尾。

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浴虾体3分钟左右。③河蟹苗。蟹种放养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0天后,一般亩投放规格为60~160只/kg的蟹种4~8kg。同一块稻田选择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蟹种进行放养。

(4)饲料的选择与投喂。除可利用稻田一些天然动植物饵料外,加强投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要合理投喂鱼用颗粒饲料和米糠、麸皮等下脚料和青饲料等农家饲料,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①稻田养鱼。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饲量均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具体根据天气、鱼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前期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适量搭配农家饲料,后期以农家饲料为主,逐步减少颗粒饲料投饲量。②稻田养小龙虾。一般7~9月份以投喂菜粕、麦麸、水陆草、瓜皮、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6%~8%,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日饵量70%;冬季每隔3~5天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2%;来年4月份,逐步增加投饲量,确保小龙虾吃饱、吃好。③稻田养河蟹。河蟹的饲料有米糠、谷粉、浮萍、大米、稻谷,还有鱼粉、豆饼、蚯蚓、轧碎的螺蛳、动物内脏等。一般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地点应在水沟两侧的岸边上,或投在预先设好的食台上,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

(5)种养管理。①施肥。种养前先施足基肥,养鱼虾蟹后,无需施追肥。确需施氮肥的,按少量多次的原则施用。②用药要求。稻田养殖水稻病虫害极少发生,若要防病治虫,水位必须保持在30厘米以上,农药可选用杀虫双、稻瘟灵、叶蝉散、扑虱灵、叶枯灵、龙克菌、三环唑、井岗霉素等,且要施在叶面上或禾杆上,并严格控制施用量和执行休药期;水剂宜在下午施,粉剂在早晨施;避免使用五氯酚钠、杀灭菊酯等剧毒农药。③日常管理。要坚持每天巡田,保持水质清新,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水蛇、老鼠等敌害生物。加强水位管理,秧苗返青前,水位控制在5~10厘米,放养鱼种后,逐步提升到10~30厘米以上,特别是雨季和台风季节要加强巡田,防止漏水、漫水及田埂冲垮等事件发生。

(二)稻虾轮作模式

1.技术特点。改单季晚稻为一季早稻一茬或两茬青虾;选择塑盘育秧和机械插秧方法,以推迟早稻插种时间,相对延长青虾养殖期;收割完早稻后要对田块进行挖沟改造方可养殖青虾。

2.茬口衔接。种稻季节:4月上旬育秧,5月中旬插秧,7月下旬至8月初收获;秋季虾养殖季节:7月底~8月上中旬放养放青虾虾苗,10月中旬开捕,分批上市至春节;春季虾养殖季节:利用秋季虾捕大留小,至2月放虾苗,5月中旬捕毕。

3.配套技术。

(1)水田改造。选择水土资源较匹配、分布均匀且易改造的连片低洼田畈。如以收割完稻后的10亩长方形田块为例,要在田块四周挖宽1.50米、深0.2~0.3m的环沟,筑坝0.7~0.8m高,以尽量保持挖出之土方与加固夯实池埂所用土方相当。进排水口用60~80目过滤网片拦截;10月中旬起在大田周围的环沟内设臵若干个虾笼或小地笼便于收捕。

(2)稻的栽培。选金早47等,于4月上中旬抢晴播种,亩播种量4~5 kg;播种前做好晒种、选种浸洗等准备,并采用塑盘育秧和机械插秧方法。种稻中注意:一要重除草。早稻直播田除了在翻耕前消灭老草,在播种后重点抓“一封、二杀、三拨”三项措施;二要巧施

肥。早稻直播因群体较大、生育期长,总施肥量稍多,遵循“前重、中轻、补后足”的施肥原则。即前期多施肥,促进稻苗早发,多分蘖、长大蘖;中期少施肥或不施,控制群体生长,防止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后期根据苗情补施穗肥或根外追肥;三要勤灌水。播种后塌谷至秧苗二叶一心期保持田面湿润,以后浅水促分蘖;30天后及时搁田,先轻后重、分次搁田、引根深扎;6月上旬复水施保花肥;后期要干湿交替,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引起早衰;收割前5天左右停水,便于机械收割。

(3)虾的养殖。第一茬秋季苗亩放养2~4厘米青虾种3~3.5万尾,第二茬春季苗亩放虾种2~2.5万尾。适量套养花鲢,亩放夏花100~150尾或仔口鱼种15~20尾。养虾管理主要用:一是适度施肥。早稻收割后经大田过滤注水30cm左右,堆积充分发酵腐熟鸭窠100公斤/亩或泼施尿素5公斤/亩于大田及四角,培育生物饵料使肥水有度、保持水质稳定;二是合理投食。用颗粒饲料辅以米糠、麸皮等混合料泼撒投食,期间每隔半月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等药物拌饵,遵循“四定、三看”原则以及虾体蜕壳等因素灵活撑控投喂量,日投料量控制在3%~6%,以散投在四周浅水区及附着物上为佳;三是调控水质。养殖前期每隔3~5天注水1次,逐步加高虾池水位;中后期每周注水1次,每次6~10厘米;养殖期间用10ppm生石灰隔20~30天化浆泼洒;四是日常事项。坚持巡塘,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检查养虾沟及进、出水口设施完好与否,以防青虾逃逸。适时轮番张捕、捕大留小、分档聚集,确保鲜活虾体批价上市。

【适宜区域】 全省稻田种植区

篇六 稻鱼养殖
稻鱼蟹生态种养殖技术开发项目简介

稻鱼蟹生态种养殖技术开发项目简介【稻鱼养殖】

由省农科院稻科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坝墙子镇政府合作开发的“稻鱼蟹高产高效技术”项目的设立,是从稻田区域的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且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的稻田渔业出发,盘锦市2007稻田养蟹达到70万亩,北方省份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面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河蟹总量的增加,产业在传统种养模式下的稻蟹质量不高,水稻平产到减产,河蟹养成规格小、质量差、综合效益增长缓慢到负增长的发展态势,以省农科院的科养技术、市站管理经验、坝墙子镇的产业基础有机结合的“稻蟹鱼并重,科养殖结合”生态种养殖技术模式,来改变现有状况下的效益增长缓慢局面,实现稻鱼蟹产量、质量、河蟹、鱼规格,及综合效益同步提高来促进稻田种养殖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项目研发目标。

一、项目研发内容

项目实施在坝墙子镇万亩生态种养殖园区的“稻鱼蟹生态种养殖”的适当环沟,一次性施肥、大垄双行、边行加密、加行、短期暂养不封闭和烟碱剂防虫的基础上,实施以下几项研发内容:

1、常规种养殖模式与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河蟹养成规格、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2、种稻养蟹与种稻不养蟹的水稻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综合效益的影响。

3、河蟹放养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河蟹养成规格、质量和效益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项目以亩放400—600—800—1200只重复对照。

4、水稻、泥鳅鱼与河蟹混养对水稻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影响,鱼蟹养成规

格、产量、质量及效益与稻鱼、稻蟹综合效益比照。

5、水稻、黄颡鱼与河蟹混养对水稻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黄颡鱼、河蟹养成规格产量、质量及稻蟹、稻泥鳅鱼综合效益比照。

6、三个不同水稻品种在同一田块的大垄双行和常规种植比照产量、质量、抗病及效益的影响。

7、三个不同水稻品种以“三行”混种,对抗病、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8、免耕、免肥、免农药种植水稻、稻田生物量的生成对河蟹可利用天然饵料进行比照。

二、研发效果预测

经过一个种养过程的精心设计、管理、到目前稻、鱼、蟹长良好。

1、以辽星一号水稻亩产预计在1350斤左右,较常规种植亩增产在150斤可增产12.5%,按订单加行0.2元/公斤计算可增加收入185元/亩实现亩产值1485元,亩费用550元,利润935元,河蟹亩产预计在65—70斤,养成规格100元以上三分之一23斤×25元=575元、85—99克占三分之一23斤×20元=460元,70—84克占三分之一23斤×15元=345元,河蟹亩产值预计在1380元,利润720元,费用660元(饵料400元、苗种100元、防虫100元、工种及其它60元)。稻蟹亩产值2865元,费用1210元,利润1655较使种稻亩增收1000元,种蟹养蟹的1100元增收500元。

2、黄颡鱼蟹混养:预计平均90-100克黄颡鱼亩产55斤克除革种饵料等费用,亩较稻蟹增收400元河蟹规格在80克左右,亩产60斤×16元=960元水稻产量1400斤,亩产值3480元费用1740元,利润1740元。

3、泥鳅鱼河蟹混养预计亩产10-12泥鳅鱼50斤,产值300元,利润220元,稻鱼蟹综合产值在3160元,费用1300元,利润1860元。

三、存在问题

成蟹部份:一是中后期水稻供水时间长有几个时段断水恰遇脱壳期;二是浮草生长过旺、光减弱、水体光合作用时间短、水体自净不到位对河蟹生长形成制约。

黄颡鱼:一是黄颡鱼苗种规格小,饵料用蟹料替代生长慢;二是做为扣蟹暂养池,本池蟹都是在分池打洞的参差不齐苗种,在调中置留时间长而养成规格小。

泥鳅鱼:泥鳅鱼因早春苗种短缺,于7月2日苗种入池,8月22日起捕,养成时间短是规格产量没达到设计目标的主要因素。

篇七 稻鱼养殖
“高效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养殖技术-论文


稻鱼养殖相关热词搜索:养殖刀鱼辨别 刀鱼养殖技术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稻鱼养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稻鱼养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28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