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料 > 鱼菜共养

鱼菜共养

2017-06-13 09:57: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鱼菜共养(共7篇)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水上蔬菜种植技术[农广天地]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技术(20120516) 水上蔬菜种植因为采用“水上种菜、水下养鱼”这一立体化的农业种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通过“菜净水、水养鱼、鱼养菜”的生态循环,节约了不少成本。同时水面上种菜的立体种植技术,完全不用农药化肥,成...

篇一 鱼菜共养
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水上蔬菜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技术(20120516)

  水上蔬菜种植因为采用“水上种菜、水下养鱼”这一立体化的农业种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通过“菜净水、水养鱼、鱼养菜”的生态循环,节约了不少成本。同时水面上种菜的立体种植技术,完全不用农药化肥,成本相对低廉,产量、品质却优于陆地蔬菜,秋季还能收获大量鱼虾。本期节目里主要以竹叶菜为例介绍了水上蔬菜的种植过程。

  水上竹叶菜能够美化景观,成为现代人工水域或景观水池。水上种植竹叶菜还可成为鱼菜立体种养新时尚,改变单一水池养鱼的格局,提高每667 mz水池的经济效益。示范带动了其他水产养殖户投入了水上竹叶菜的生产,社会效益较好。 

  生态效益 

  水上栽培竹叶菜可以净化水质,浮体栽培植物的水质净化主要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透过COD氮磷的浓度来抑制水质的发生进而提高透明度。根据专家研究,一个面积为6670 m。深1.5 m的营养化池塘,只需种植80~277m。的浮体植物,即可以在一年内恢复其农业功能。 

  水上蔬菜种植技术 

  1 育苗 

  先深耕翻土、整地、碎土,667m。施50kg复合肥作底肥。同时用“多菌灵”掺土,播撒在新整好的地里。隔3~4 cm开沟,作播种之用。 

  2 播种 

  种子播前用水泡14h(保证10~12h),滤干。 

  在播种前1d给育苗地浇水(保证足够的水分,至少提前15~16h),然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准备好的行里,用锄头稍微覆一薄层土。浇水,保证足够的水分。然后采用2 m宽的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潮气),两边压实,以免被风吹开,5d后,就会有幼苗生出,此时可以揭开地膜。 

  注意:揭开地膜应根据天气情况,最好在傍晚时分,切忌高温天气和暴晒。 

  3 田间管理 

  大棚育苗苗期为20 d左右,平时大棚两头揭开透气,必要时根据土壤湿度浇水。 

  4 幼苗移栽 

  移栽前1d傍晚给苗地浇足足够的水,泡涨土壤,这样拔苗的时候不易扯断根系。 

  5 浮床制作及移栽方法 

  浮床制作用长2m的小竹杆7根,扎成1m宽的浮床,下水时用毛竹桩进行固定,然后用1根25 cm长塑料PP管,按14 cm×25 cm密度进行栽种,移栽后用泥浆封口以确保菜苗的成活率。 

篇二 鱼菜共养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池塘鱼菜共生技术(20140813)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池塘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了制约水产养殖的一个瓶颈。以前人们主要靠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但是成本太高。如今在重庆,有一种办法可以在减少微生物制剂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地缓解池塘富营养化的问题,这就是池塘鱼菜共生技术。池塘鱼菜共生技术很简单,它通过搭建浮床,然后种上空心菜。利用蔬菜来吸收水中的氨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池塘鱼菜共生技术是建立在以养鱼为核心的基础上,种菜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好鱼。因此,种上菜的池塘仍然需要正常的管理,并且是一点都不能放松的。池塘鱼菜共生技术虽然很简单,操作也很方便,但是传达出的理念却很有价值,它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池塘鱼菜共生技术。

  扩展阅读: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是利用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使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物(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从而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变害为宝,在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保持长久稳定,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可以收获到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鱼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

  1 养殖池的选择   

  一般的精养池塘都可以。池塘要求保水性好,鱼产量亩产在800kg以上为好。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即可,不用特意选择品种和模式。

  2 水生蔬菜的选择

  空心菜、水芹菜、生菜等常见的绿叶菜均可在水上安家,需大水大肥的丝瓜等也可种植。

  2.1 空心菜

  又叫蕹菜,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绿叶和嫩茎供食用,富含各维生素、矿物盐。在15-40℃条件下均能生长,在北方地区生长期5-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一般播种后35-45d开始采收,在初收期及生长后期,每隔7-10d采收1次,生长盛期5-7d采收1次。

  2.2 水芹菜

  水芹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15-20℃生长最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耐-10℃低温;水芹菜含有丰富的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产量高而稳,病虫害少,是无公害食品,天气条件影响不大,亩产量在3000-5000kg。

  2.3 生菜

  生菜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属菊科莴苣属。生长适温为15-20℃,最适宜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的环境,定植至采收为30-50d,北方地区生长期4-10月。

  2.4 丝瓜

  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根系强大。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 栽种技术

  (1)蔬菜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30%、不低于25%。(2)池塘里不能有龙虾和草鱼等食草的水产品种。(3)用竹子或做塑料管做浮筐,做成1m×2m或1m×4m的浮床,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来源:

  4 日常的管理

  每天巡塘看鱼时同时检查蔬菜生长情况,定期采摘蔬菜。

  典型事例
  
  (1)2010年,重庆市引育种中心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进行水生蔬菜种植,池塘水面栽种空心菜,不占地、不施肥、不用药,除浮架、菜苗外无其他成本,每亩栽种25%水面,全年产空心菜7125kg,每亩光蔬菜就可增加收入11880元。而水上种植空心菜后大大改善了水质条件,五月底空心菜生长前和六月底空心菜大量生长后,测得水质指标为:透明度由10cm增加到30cm,溶解氧由4mg/L提高到6mg/L,NH3由0.19ppm降低到0.16ppm,H2S由0.3ppm降低到0.15ppm,PH由6.4提高到6.8。

  (2)高淳县淳溪镇渭风村村民孙传跃,家中有10多亩养殖水面。在养殖池塘里进行水体养鱼水面种菜,亩产空心菜达4000kg左右,一年除水产外,光空心菜就挣了10多万元。

  (3)沅陵市2009年在陈家滩乡养鱼池塘水面上进行水生蔬菜种植。在1.2亩的养鱼水面上,收获鲜空心菜1.1万斤,平均亩产达4000多kg,平均亩获利1.5万多元。

篇三 鱼菜共养
鱼菜共生模式的优点及四种搭配模式介绍

鱼菜共生模式的优点及四种搭配模式介绍

鱼菜共生即有机结合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科学的协同共生。利用种植蔬菜来吸收转化水体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同时鱼儿的排泄物以及饲料残渣等又可充当蔬菜生长的养料。这样,养鱼就可以不换水,种菜也可以不施化肥,一举两得就是这么简单!

这么伟大的发明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古代,中国温江、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就有了稻田养鱼的先例,稻田里养殖鲤鱼、鲫鱼、泥鳅、黄鳝、田螺等,这就是古人们创造出来的古代“鱼菜共生”模式,距今已1000多年。

现在我们所说的鱼菜共生,虽然发源于古代的稻田养鱼,但却具备了相当科技含量。当鱼儿遇上了蔬菜,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近年来,国内多位水产人在池塘开展过一些试验,发现下列四种种养模式可以让鱼儿和蔬菜更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1、直接漂浮法:这个最简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的过滤,再循环利用作为滴灌湿地种植植物的营养液,经由蔬菜吸收后又从湿地经水生植物净化水,再次返回养殖池,形成闭路循环。

3、 养殖水体直接与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栽培容器,经过滤后废水又返回养殖水体。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是分离式共生。什么叫分离式共生呢?就是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经农田土壤植被等处理后,再从另一端返回到养殖池。

上述方式种菜也是有讲究的,最好选择适合水生的经济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和竹叶菜等。空心菜是鱼菜共生的首选哦,因为空心菜生长快,产量大,对池塘过滤净化的效果是极好极好的。

篇四 鱼菜共养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一、背景

养鱼业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养殖模式,属于线性经济,其高产出是以高耗能、高污染换来的,每天每千克鱼向水体中排入氨氮为1-2g,BOD(生化耗氧量)3-5g,耗去溶解氧5-6g(相当于1平方水面2天的自然复氧量)污染1.5立方水体,当前的养殖模式与现行的政策是有冲突的,欧共体上世纪80年代,即禁止自然水域“三网”(网箱、网围和网拦)养鱼和池塘养鱼污水的排放,日本2006年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澳大利亚还规定50km半径内只能举办一个养殖场,发达国家对“鱼屁股”污染管的是很严的,他们的理念是“鱼可以进口,污水不能出口”。

【鱼菜共养】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所动作,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禁止水库网箱养鱼;重庆市也先后发布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向库区流域水体投放化肥、粪便、动物性饲料等可能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生养殖”,“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或从事网箱、网栏养殖”。养殖污水排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试点,因此池塘传统养殖方式废水排放的限制必将越来越严,势必增加养殖成本,我市池塘养殖何去何从,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是今后水产养

殖的主流方向,池塘鱼菜共生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目的

鱼池种植蔬菜,蔬菜吸收池塘水体氨氮等富营养因子、进行光和作用和分泌排异性的微毒素(有机酸)(张明华等,上海渔机所),净水、增氧、抑制鱼类病菌生长,生产绿色蔬菜,上市或作为鱼类食物来源。鱼类排泄物供给蔬菜营养,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其中鱼类生产是第一目标,蔬菜生产是第二目标,蔬菜生产为鱼类生产服务。达到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定义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模式是根据鱼类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知识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新型复合养殖技术模式,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

四、技术原理

池塘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氮代谢过程。氮随饲料等有机物质进人养殖水体,其沿二条途径转化:一是残饵碎屑经细菌分解,氧化为氨基酸,继而通过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饲料经鱼类吞食、吸收并在氨基酸的脱氨作用下放出氨,氨氮(NH3-N)对鱼类毒性很大,浓

度超过1mg/l时会对鱼类造成危害。其可被需氧微生物(亚硝化单胞菌等)氧化而生成亚硝酸盐(NO2-N),此时的亚硝酸盐对鱼类具有相当

大毒性(应小于0.lmg/l)。在另外一种好氧微生物(如硝化杆菌)的作用下,亚硝酸盐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硝酸盐(NO3-N),硝酸盐是含氧水

系中氮代谢的最后产物,对鱼毒性最微,承受浓度有时可达200mg/l以上,但浓度太高也会影响鱼类生长并呈现毒性,原因是某些硅藻和藻类(如小球藻)会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另一路径是进行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菌处理,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N2O,并以氮气(N2)形式向大气释放,问题是在有氧养殖水

体中营造厌氧环境的困难和经济性差。

而硝酸盐恰是植物可利用的无机氮形式,鱼菜共生技术正是通过水栽植物固氮作用,将氮结合到有机化合物中,从而以植物的同化吸收将氮代谢末点联接起来,产生了营养物质再循环的生态效应,既节约用水成本,又可收获无污染的鱼、菜绿色产品。

图1:鱼菜共生池塘物质循环流程图

五、技术路线

(一)蔬菜栽培技术路线

1.浮架制作工艺

(1)PVC管浮架制作方法

通过PVC管(110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吃草性类鱼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重庆引育种中心是按照2m*4m和4m*4m两种规格进行制作,各地可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条件,按照移动、清理、制作、收割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的

规格浮架。

此种制作方法适合于任何养鱼池塘。

要求:各示范点尽按照标准、统一、实用、美观的原则,尽可能采用PVC管制作。

(2)竹子浮架制作方法【鱼菜共养】

选用直径在6cm以上的竹子,首尾相连,按照竹子的长短固定成三角形(防止变形)。或者编制成60cm*80cm*20cm规格的竹篮。具体形状可根据池塘条件、材料大小、操作方便灵活而定。【鱼菜共养】

此种制作方法适合于非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鱼菜共养】

要求:由于此种方法不统一、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美观性,在非示范点可采用此种工艺。

(3)其他材料浮架

凡是能浮在水面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做浮架,如稻草、废旧轮胎、泡沫、废旧塑料瓶等,可根据经济、取材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浮架。

2、栽培蔬菜种类选择

这里所说的蔬菜并不单单指吃的蔬菜,还应包括观赏用的花卉、喂食用的饲草等。

栽培蔬菜种类应选择根系发达,处理能力强的蔬菜瓜果植株,利用根系发达与庞大的吸收表面积,进行水质的净化处理。

一般选择的品种有空心菜、水芹菜、丝瓜、水白菜、青菜、生菜等。推荐选择空心菜,因为其生长旺盛,产量大,净水效果好。

3、种植面积的选择

种养殖的面积与比例关系到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也就是物质

篇五 鱼菜共养
鱼菜共生方案

【鱼菜共养】 【鱼菜共养】

篇六 鱼菜共养
鱼菜共生系统原理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有以下几种模式:

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池补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

根据种植部份的技术差异又分为以下几种共生方式: 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

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这些基质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导致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

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的稻鱼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叫集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该系统设计。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简单,实际操作性强,可适合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或者城市的嗜好农业,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一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鱼菜共生体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体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积,就可基本满足3-5人家庭蔬菜及鱼产的消费需要,是一种极适合城市或农村庭院生产的农耕模式,也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与趋势。

篇七 鱼菜共养
工厂化养殖中的“鱼菜共生”技术


鱼菜共养相关热词搜索:夏威夷鱼菜共养 自制鱼菜共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鱼菜共养”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鱼菜共养"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liao/8306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