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2017-07-04 12:18:0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共7篇)合伙创业怎样分配股权?合伙创业注意事项股权分配原则楚天金报讯 Q:去年,从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结识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年初,我决定创业,主要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当我邀请两个朋友加入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我也了解到,很多初创企业因为股权分配不均,最后不欢而散。请问,初创团队进...

篇一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合伙创业怎样分配股权?合伙创业注意事项股权分配原则

  楚天金报讯 Q:去年,从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结识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年初,我决定创业,主要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当我邀请两个朋友加入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我也了解到,很多初创企业因为股权分配不均,最后不欢而散。请问,初创团队进行股权分配时,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合伙创业股权怎样分配? 

  A:武汉市创业导师秦姣:团队分配股权,从根本上讲是要让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从内心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能集中精力做事,这是最核心的。 

  因此提个醒,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希望创始人能够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只要赢得创业兄弟的认可就行。 

  此外,设置股权结构时,一是要平衡各方关系,二要平衡利益,三要注意阶段平衡,为未来调整留下余地。对核心人员可给予限制性股份,即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转让,且受制于股份回购要求;对非核心人员可授予期权,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方可持有股权。 

  B、知乎 黄继新

  合伙创业怎样分配股权?共同创始人之间,影响股权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经验和资历的丰富度。设想:十年从业经验、有过创业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创业。

  对公司未来成长的贡献。设想:一个偏渠道运营、技术门槛不高的互联网公司,有商务推广背景的 A 和有技术背景的 B 共同创业。

  获取资源的能力。设想:与大量业内优秀人才交好、熟悉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容易获得风投机构信任的 A,和一直埋头苦干、鲜少抬头看路的 B 共同创业。

  对产品/用户/市场的精通和了解。设想:一个做互联网消费级产品的公司,有在腾讯四年的负责核心产品运营经验的 A,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项目管理经验的 B 共同创业。

  热情、专注、坚定的程度。设想:疯狂地花时间去思考/研究/打磨/优化产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怀疑他也能坚持下去的 A,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动、执行力超强的 B 共同创业。

  人格魅力、领导力。设想:A 和 B 共同创业,谁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动团队的士气、给大家持续注入愿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能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C、知乎 李长麟

  合伙创业怎样分配股权?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我打算对这个为题给出这个世界上最详细的回答。我希望,将来如果这个坛子上有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大家只需要引用我的回答。

  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在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 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 股份,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50-50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 比你更有经验”,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是说,“去他妈 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50-50平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

  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出:Joel的适用于任何创业公司创始人完全公平划分股权的秘笈!

  为简单起见,我将假设你们不打算拿风险投资,而且你们将不会有外来的投资人。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风险投资,但目前我们暂时假设没有投资人。同样 为简单起见,我们临时假设所有创始人都辞掉了他们的全职工作,而且同时开始全职为新公司工作。随后,我再解释如何处理后来加入的创始人。

  来啦,原则是这样的: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1 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司。

  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

  第三批的人是更后来加入到员工。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已运作得不错。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1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6批:创始人1批,员 工大约5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许有2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5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25名员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员工。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

  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5层员工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10%的股份。

  例子:

  2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拿一半。

  第一年,他们聘用了4名员工。这4名员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6000股算。

  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20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50股。

  直到公司员工有了6批,你已给出10000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有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

  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而每个“层”的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的股份。

  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10%股份的 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创业网

  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投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简单: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 10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 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 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 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 未来的纷争。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 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

  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提出创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 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因,而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

  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 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 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很好啊。按这些东西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

  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最终获得超过50% 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这样干(拿超过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 资,创始人和员工一起将拥有公司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人与创始人/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 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投资人将拥有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们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

  结论

  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Joel Spolsky

  D、I黑马

  答1:运营者拥有唯一一票否决权

  孟骁 

  不知道您这样的股权分配是根据什么依据决定的,出资金额还是技术能力?不过你们现在已经分配好了就不讨论这个了,我只是不确定你们在每个人的领域都拥有一票否决权是否妥当,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领域其实都是根据自己的思路在走,很容易到最后变成三个个体,你说的我不满意我就直接否决了。我觉得外行可以领导内行,但是要尊重内行,就像我不懂财务,不懂技术,我就去招聘,把懂的人请来,按照我的需求进行工作,我不满意了他们改,他们要觉得这个技术比我的想法好给我提出来我接受,但如果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每个人都有权利,那到最后我认为对公司不利。我建议,可以变更为运营者拥有一票否决权,其他股东就算了,毕竟公司只能由一个人说了算,指哪打哪,而不是各自为政。(愚见,勿喷)

  答2:避免股权结构平均化,最大股东保持绝对控股权

   陈宇豪 - 筷子兄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对投资人来说,一般在创业公司股权分配上,平均分配是很忌讳的事情,尽量避免股权结构平均化;一般建议团队最大股东保持绝对控股权,这里里面一定有“国王”统治的中央集权的管理结构才能避免出现内讧。

  市场企业股权分配的一般基本原则是:利益结构要合理,贡献要正相关。该拿大股的应该拿最大的股份,不该拿股份的人就不应该有股份。比如销售型公司,负责销售的创始人占股份多一些;产品型公司,负责研发的创始人就占得多一些。基本的原则就是股权只发给不可被替代的人,可被替代的人一般不需要股权。

  答3:公司初期应避免股权细化

   sispher - 自媒体人

  你说你们公司分为,运营管理 33, 开发维护 34, 市场销售33,  从目前的人员构成上看没有实质性意义,看过《中国合伙人》吧,可以说你们跟他们差不多吧,从初期你们就刻意给自己画圈,分区域。做技术的,做市场的,做运营的,其实这就埋下了隐患,对于刚成立的小微公司我们应该是抱团的,我们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分你我,把责任分的太细从理性上说是好的,感性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毕竟大家平分嘛),但是是否这样就是完美?就是最好的分工格局? 公司刚刚起步我们需要的是相互帮助,特别是市场是大家的,没有客户,没有订单。技术和运营有什么用?所以,运营的需要跑市场,技术的也需要跑市场,而不是单单一人市场,一人技术,一人......各自在各自的区域有绝对的权利和把控很容易失控。你们三人是公司的创世人专自己一行,懂其他很有必要。

  此运营方式来自口袋购物,所有入职口袋的员工技术,财务,管理等,从市场客服做起。每个有都有必要了解自己公司的客户,了解市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怎么做好工作。

  那个一票否决权有可以,但最好别用,这东西冷心。至于股权,如果三人齐心,你们愿意怎么分怎么分,这个东西大家觉得公平就好。

  答4:一票否决制有风险,特殊时期专业人士说了算

  如果项目盈利,那么没有问题。如果项目亏损,在责任承担上,一票否决的负责人并不会更多地承担责任。那么在企业发展不顺利的时候,这种经营模式更容易引发纠纷。企业当然是应当专业人士说了算。但如果你们足够了解彼此,并且每个人能够保证通情达理,自然可以合议解决问题,不管一票否决与否都一样;如果你们无法保证上面两点,你们的经营风险客观就很高,用任何经营模式都无法避免管理出现僵死的情况。另外,一票否决制会更加阻碍你们吸收新合伙人。尤其是更职业、更技术化的优质合伙人。

篇二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股权激励怎么做?怎样用期权激励方案招到优秀员工

  创业公司招人难,为了招人许诺很多股权期权给员工,但却往往被员工当做老板在画大饼,或者在后期执行的时候出现一堆的问题。原本想用股权来对员工进行激励,后来可能会导致优秀的员工更快的离开。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正确用期权激励方案吸引优秀员工,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股权激励的初心?

  “我在这里还要纠正一个大家普遍的常识性错误,就是授予股权不是说你把股权给出去就完事儿了,重点是通过授予股权的过程,结合公司机制,赋予员工管理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这是 “我是 MT” 公司 CEO 邢山虎分享做公司股权激励时的心得分享。

  员工股权激励的初衷就是要激励员工,因此创业公司在进行员工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首先要围绕着激励员工的这个初衷来展开。

  股权激励文件,会涉及对激励对象各方面的权利限制,包括股权分期成熟,离职时股权回购等安排。这些制度安排,都有其商业合理性,也是对公司与长期参与创业团队的利益保护。

  公司管理团队和创始人在进行员工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整个执行过程中容易一直站在公司的立场来保护公司和创业团队的利益,舍本逐末,忽视了对员工激励的初衷。

  2、沟通不畅?

  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时,公司员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从参与主体来看,这款产品用户的一方为公司,一方为员工;

  从身份地位来看,员工与公司有身份依附关系,处于弱谈判地位;

  从激励过程来看,员工基本不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参与感弱。法律文件本身专业性强,晦涩难懂,境外架构下的交易文件,还全是英文文件。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员工在签署的期权协议中,会对在公司服务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员工不明白、不理解这些冷冰冰制度安排背后的合情、合理性与商业逻辑,员工很可能会把股权激励看成卖身契。另外如果公司是按照百分比分配股权,对于拿到百分之零点几个点期权的员工来说,会觉得公司太抠门,我的股票为什么会这么少?为什么要签这么繁琐的文件,不信任我们吗?

  如果沟通不到位,员工的激励体验会极差。股权激励的初心又决定了,员工必须真的被激励。

  3、如何沟通?

  讲清员工期权的逻辑:

  员工期权的逻辑是员工通过一个很低的价格买入公司的股权,并以长期为公司服务来让手里的期权升值。

  首先是员工买入期权的价格低:公司在给员工发放期权时,是以公司当时估值的一个极低的价格把股权卖给员工,员工在买入股权的时候就已经赚钱了。

  另外员工手里期权是未来收益,需要员工长期为公司服务来实现股权的升值。因此期权协议不是卖身契,而是给员工一个分享公司成长收益的机会。

  关于期权员工会由很多问题、内心会反复去找答案、但又不会公开问公司的问题:比如如何拿到这些股权,股权什么时候能够变现以及如何变现,这些问题都需要和员工有一个充分的沟通。

  很多员工也会问为什么自己的期权那么少?

  公司要做起来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需要预留足够多的股权给后续加入的员工。

  二、员工股权激励的步骤

  员工期权激励,会经历四个步骤,即授予、成熟、行权、变现。

  授予,即公司与员工签署期权协议,约定员工取得期权的基本条件。

  成熟,是员工达到约定条件,主要是达到服务期限或工作业绩指标后,可以选择掏钱行权,把期权变成股票。

  行权,即员工掏钱买下期权,完成从期权变成股票的一跃。

  变现,即员工取得股票后,通过在公开交易市场出售,或通过参与分配公司被并购的价款,或通过分配公司红利的方式,参与分享公司成长收益。

  三、员工股权激励的进入机制

  1、定时

  有的创业者,在公司很初创阶段,就开始大量发放期权,甚至进行全员持股。我们的建议是,对于公司核心的合伙人团队,碰到合适的人,经过磨合期,就可以开始发放股权。

  但是,对于非合伙人层面的员工,过早发放股权,一方面,股权激励成本很高,给单个员工三五个点股权,员工都可能没感觉;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差,甚至会被认为是画大饼,起到负面激励效果。

  因此,公司最好是走到一定阶段(比如,有天使轮融资,或公司收入或利润达到一定指标)后,发放期权的效果会比较好。

  发放期权的节奏:

  要控制发放的节奏与进度,为后续进入的团队预留期权发放空间(比如,按照上市前发 4批计算);全员持股可以成为企业的选择方向,但最好是先解决第一梯队,再解决第二梯队,最后普惠制解决第三梯队,形成示范效应。

  这样既可以达到激励效果,又控制好激励成本;期权激励是中长期激励,激励对象的选择,最好先恋爱,再结婚,与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2、定人

  股权激励的参与方,有合伙人,中高层管理人员(VP,总监等),骨干员工与外部顾问。

  合伙人主要拿限制性股权,不参与期权分配。但是,如果合伙人的贡献与他持有的股权非常不匹配,也可以给合伙人增发一部分期权,来调整早期进行合伙人股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中高层管理人员是拿期权的主要人群。

篇三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创业公司如何找合伙人、分配股权

创业公司如何找合伙人、分配股权 摘要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心,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1-2个占股权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东。

什么样的人适合一起创业?

谈股权分配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对于合伙人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创业选择合伙人必须看两点:一是价值观一致和事业方向认同;二是能力资源互补。大部分创业团队散伙分家要么是由于创始人价值观不一致或不认同而产生严重分歧,要么是某人能力或资源对公司发展未带来核心价值被迫出局。股东之间的理念、性格及信任程度,决定了公司生死。

在找合伙人之前,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找合伙人。参与创业的每一个合伙人应该是优势互补且在创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比如我的创业项目需要一个研发,我可以找一个研发合伙人,但是,我的项目并不是技术主导的,那也许我5万块把这个技术外包出去更划算。这种情况下,技术合伙人不是必须的。如果我的创业是技术方向,某人正好是技术大牛或者能够管理技术人才,那么请他来一起合伙可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替代的合伙人都不要,尽管你们私交可能很好。 另外在选择合伙人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人,例如你的同学、同事或你信任的人推荐的朋友,你们对彼此的价值观和性格、能力、资源等方面有较深的了解,创业初期的强执行力往往来自于创始团队的相互熟悉与信任。 股权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1、最大责任者一股独大

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是一股独大。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大股东作为牵头人,他是公司决策的中心,对公司承担最大的责任;另外搭配1-2个占股权10-20%、与大股东互补的能力和资源的合伙股东,能发出跟大股东不同的声音,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力。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又有人拍板和承担责任。

股权分配在根本上是要让所有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心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事,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创始人最好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弟兄们的由衷认可。

投资人在投资早期项目的时候,通常会认为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50-60% + 联合创始人20-30% + 期权池10-20%。

这里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创业者认为点子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自己理所应当占据最大的股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误区:创业是一个艰苦的多年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子。点子本身都是靠做出来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的试错和调整,创业项目能够成功,所有的产品和业务与当初最早的点子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如果点子提出者在公司成长过程中无法做出真正的贡献和价值,其他创始人很大可能因为分配不公而抛弃你另立炉灶。

2、杜绝平均和拖延

创业团队的股权分配绝对不能搞平均主义。很多时候,创始人不愿意谈论股权分配问题,这个话题不容易启齿,所以他们要么完全回避这个问题,要么只是

说一些模棱两可的约定,比如“我们是平等的”、“先做事其他好商量”,或者拖延这个问题的讨论说“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以后再说吧”。如果有3个或3个以上的创始人,这种讨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创始人普遍会犯的错误是:没有在第一天就把股份的分配问题谈清楚,并写下来。股权的分配等得越久,就越难谈。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项目成功必不可少的功臣,关于股权分配的讨论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进行。 我的建议是,尽早进行股权分配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谈这个问题的理想时间是,几个人决定一起做事情之前、正式开始做事情之后。

3、股份绑定,分期兑现

仅仅达成股份比例的共识还不够,如果一个创始人拿了很多股份,但后来做事不给力怎么办?如果有人中途离开公司怎么办,股份如何处置?

在美国,初创公司一般对创始股东的股票都有关于股权绑定(Vesting)的机制设置,公司股权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数或月数逐步兑现。任何创始股东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按4-5年期执行,例如4年期股份绑定,第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年兑现25%。这个事容易忽略。如果股权已经分配好,忘了谈这个事情,大家必须坐到一块,加上股权兑现的约定。

中国的创业公司没有执行“股权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后果可能十分严重,甚至直接导致项目失败或公司倒闭。你看到有些公司的几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好几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让后他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没有“股权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

“股权绑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有效平衡合伙人之间出现股份分配不公平的情况,例如最初订立的股权分配比例更多是拍脑袋,但项目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之前股权分配较少的乙对项目的贡献或重要性,比股权分配较多的甲要多,董事会可与甲乙商量后做决议,把双方的还没有vest的股份重新分配,甲乙都会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已经vest的股份不变。而且如果一方不接受的话,离开公司,也有一个明确公平的已经vest的股份。

Vesting是一个很公平的方法,因为创业公司是做出来的。做了:应该给的股权给你。不做:应该给的不能给,因为要留给真正做的人。避免一些创始人离开公司以后手上一直还有公司股权,不劳而获。

没有经历过股权纠纷的创业者,都不喜欢vesting,因为担心自己一旦在项目中发挥不出真正的价值而失去股份。而那些经历过股权纠纷的创业者,会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就和他的合伙人商量好vesting的方式。

4、遵守契约精神

股权分配最核心的原则是“契约精神”。对所有的创始团队成员而言,股权一旦定下来,也就意味着利益分配机制定好了,除去后期的调整机制不说,接下来干活的时候,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其实和这个比例没啥关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所有的早期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创业成功了,即使只拿1%也很多;创业不成功,就算占有100%也分文不值。

篇四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

股权分配建议:

1.创业公司技术合伙人,要么,高薪0股权,不用承担风险好好干活就行了,要么底薪+股权,公司牛逼了的那天一夜暴富,或者什么也没捞着,哪有高薪还加股权的,更何况还是公司即将要步入正规时的股权,愿意让你认购都是足够厚道的公司。

2.创业公司处理如何处理股权分配方案较合理,且能保证持续的分配?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创始人、合伙人、员工都需要股权进行激励。

如果分配比较合理,但是又能保持可以可持续的分配呢?

谢东(孵化多家创业公司创始人)-我们实际运作中的的创业公司股权通常做这样的分配:如果只有创始人,就根据各自的投入和价值分配;如果有创始人和投资人,就把创始人团队和项目估值,然后按比例和投资人一起分配。通常,拿出10-30%的期权池,留给骨干员工和后续进来的骨干。创业公司相对比较简单,让重要的人都有股权。但公司决策投票比例并不一定按照股权分配,公司章程另有约定,以确保公司经营决策不受多股东的影响。

建议一:公平当然能服众,但会引起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司决策动荡,按照持股多者占有持股权,那如此公平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核心决策人,比如三个人每人分别占33%、33%、34%,任意两个人都可以合起来进行决策,公司不会有稳定的战略和方向,平常运营也会纠纷不断。我认为创业公司股权分配要遵循以下两点:

a:决策人(创始人或者大家选出来的决策者)持大头;

b:余下的人公平持股;

公平持股也不是平均持股,但不能相差太大,如何分配团队协商。

建议二: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原则: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拥有大的股份更有价值。一个创业公司,几乎所有 可能会出错的地方都会出错,而且会出错的问题当中最大最大的问题是创始人之间巨大的、令人气愤的、吵到面红耳赤的关于“谁更努力工作”的争论,谁拥有更多 股份,谁提出的想法等等。这也是我总会与一个朋友50-50平分一个新公司的股权,而不是坚持自己拥有60%的股权,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为“我 比你更有经验”,或者任何其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把股权拆分为60-40,公司将在我们(创始人)不断争吵当中走向失败!如果你只是说,“去他妈 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正确的股权分配比例,我们还是像哥们儿那样50-50平分”,你们将继续是朋友而且公司将生存下去。

随着你们公司的成长,你们将一层一层/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员工。公司的首批员工就是第一个创始人(或者第一批创始人)。也许有1 个,2个,3个或者更多,但你们都同时开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们要冒一样的风险„„例如辞掉你们的工作加入一个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公司。

第二批进来的人就是首个(批)真正的员工。当你聘任这批人时,你已从某个来源获得现金(投资人或者客户,这个无所谓)。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风险因为他们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拿了工资,而且,老实说,他们不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是加入公司打工的。

第三批的人是更后来加入到员工。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已运作得不错。

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约1年将进来一“批”员工。当你的公司规模大到可以卖给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员工也许已经有了6批:创始人1批,员 工大约5批。每一批员工人数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许有2个创始人,第二批当中有5名最早的员工,第三批有25

名员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员工。越迟加入公司的员工需要冒的风险越低。

好啦,你将这样利用上述信息:创始人应该最终拿整个公司大约50%的股份。首层下面的5层员工的每一层最终都分别分到大约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层的员工都将平分这10%的股份。 例子:

2个创始人启动公司。他们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个创始人拿一半。

第一年,他们聘用了4名员工。这4名员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总市值按6000股算。 第二年,他们又聘用了一批20名员工。这些员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们获得更少股份因为他们要承受的风险更少。因为公司给每一批员工派发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们每人拿到50股。

直到公司员工有了6批,你已给出10000股。每个创始人最终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个员工“层级”持有10%的股份。所有员工当中,最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他们与迟来的相比要承担的风险最大,在所有员工中持有最多股份。

靠谱吗?你不必严格按照这个公式来规划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设立不同的资历“层”,最高的层级中的员工承受最大的风险,最低层层级的员工承担最少的风险,而每个“层”的员工平分公司分配给这个层级的股份,这个规则神奇地让越早加入到员工获得越多的股份。 使用“层级”的一个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资历”。你的顶部层级是公司创始人,再下一层,你需要预留一整层给将来招聘牛逼哄哄并坚持需要10%股份的 CEO;再下一层是给那些早期进来的员工以及顶级经理人的,等等。无论你如何组织你的层级,它们应该是设计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产生纷争。现在,你 搞定了一个公平的份股系统,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执行“股份绑定”(vesting)。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好的股份绑定计划一般是头一年给25%,然后接下来每个月落实2%。否则,你的合作创始人将加入公司3个星期后跑掉,然后7年后又出现,并声称他拥有公司的25%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没有执行“股份绑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后果可以十分严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个创始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了5年,然后你发现有些混蛋加入后2个星期就离开,这混蛋还以为他仍然拥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为他工作过的那2个星期。

好了,让我们清理一下整个设计蓝图中没搞定的小问题。如果你的公司融资了,股份如何分割?投资可以来自任何方向,一个天使投资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简单:新的投资将“稀释”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有2个创始人,我们给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们每人拥有公司的50%股份,然后我们找了个风投,风投提出给我们 100万换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 2500股。所以,你发行2500股给了风投。风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各持1/3。就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所有早期员工都需要拿工 资,怎么办?很多时候,有些公司创始人有不少个人积蓄,她决定公司启动后的某个阶段可以不拿工资。而有些创始人则需要现金,所以拿了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 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这样做将导致 未来的纷争。千万不要用分配股权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你只需要针对每位创始人拿的工资做好记帐:不拿工资创始人就给 她记着工资“欠条”。当公司有了足够现金,就根据这个工资欠条补发工资给她。接下来的几年中,当公司现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当完成第一轮风险投资后,你可 以给每一位创始人补发工资,以确保每一位创始人都可从公司得到完全一样的工资收入。

创业构想是我提出的,难道我不应该多拿股份吗?不拿。构想基本上是不值钱的。仅仅因为

提出创业构想就获得更多股 权,因此导致纷争是不值得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创业构想,但你们都同时辞工并同时开始创业,你们应该拿同等的股份。为公司工作才是创造价值的原 因,而你洗澡的时候突发奇想的“创业点子”根本不值什么钱。

如果创始人之一不是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该怎么办?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创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 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如果这个“创 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如果有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专利、域名等),怎么处理?很好啊。按这些东西的价值支付现金或开个“欠条”咯,别给股份。你准确算一下他给公司带来的那台电脑的价值,或者他们自带的某个聪明的字处理专利的价格,给他们写下欠条,公司有钱后再偿还即可。在创业初期就用股权来购买某些公司需要的东西将导致不平等,纷争和不公平。 投资人、创始人和雇员分别应该拥有多少股份?这都要看市场情况来确定。现实地看,如果投资人最终获得超过50% 的公司股权,创始人将感觉自己不重要而且会丧失动力,所以好的投资人也不会这样干(拿超过50%的股权)。如果公司能依赖自我积累来发展而不依靠外来投 资,创始人和员工一起将拥有公司100%的股权。有趣的是,这样的安排将给未来投资人带来足够的压力,以平衡投资人与创始人/员工。一条老经验是:公司上 市时(当你雇佣了足够的员工而且筹集了足够的投资后),投资人将拥有50%股份,创始人+员工将拥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热门的网络公司而言,他 们的投资人最终拥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 结论

虽然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原则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是你得尽可能让它简单化,透明化,直接了当,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基本观点,将项目的利益和每一个项目的参与者充分关联起来。

现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大多互联网初创公司都是人力资本驱动的项目,核心是人,不是钱。 即使有钱发工资,也要给足团队对于项目的期望值!利于团队持续发力,将公司规模做大。 甚至给予高层管理一定的话语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讲一下分股权的基本原理: 1/保障创始人CEO的控制权。

2/保障合伙人的话语权。

3/保障核心员工的分利权。

4/保障投资人的优先权。

参与分配的人,基本上围绕两条线走。

一、个人承担的风险(全职与兼职,实际出资)

二、持续给项目带来贡献(分为基础贡献、岗位价值贡献)

篇五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参考规划

从禾创业股权分配参考规划

一、公司初期股权分配

(一)股权分配对象

1、创始人

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1)发起创始人

(2)联合创始人

由互相信任、能力互补的全职出力、各认出资的合伙人组成。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2、投资人

(二)股权架构设置

1、出资比例;2、能力和经验;3、其他资源投入。 创始人

50-60% +

联合创始人

20-30% +

期权池

10-20%

一、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

联合创始人如何分配股权?

对于希望好好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股权架构是最能体现出企业差异性、理念和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事实上,股权问题,比其他问题,更有可能扼杀一家新公司,甚至会在公司设立之前就使其戛然而止。所以,对公司而言,确定股权如何分配,是非常意义的一件事情,首先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一、谁应该作为创始人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创始人这个身份很明确,但是实际情况却经常模糊复杂。最简单的方法是:创始人是承担了某种风险的人。

通常而言,公司的发展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 创立。在这个阶段,公司的资金都是创始人投入的,外部没有什么融资。公司很可能会失败,你投入的钱很可能会损失掉。你也会因为创业而失去工作,失去工资,最后公司失败了还得再找工作。

2. 启动。公司有钱了,可能是投资人投资的,也可能是产生了一些营收。这些资金让你每个月都能有一点收入。当然,你的工资比你在大公司里工作要少。在这个阶段,50% 的公司会失败,

然后你需要再找一份工作。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失去了一份工作,而且因为你之前的工资低于大公司的正常工资水平,所以你其实工资上也会有损失。

3. 正常运行。你获得了跟求职市场差不多水平的工资。公司应该不会失败掉,即使失败了,你也只是像正常的“失业”那样,而不会有更多的损失。

所以,确定谁是创始人的方法是:如果你为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很初创,以至于都不能付工资给你,那么你就应该是创始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领工资,那么你就不是创始人。

二、创始人的身价如何确定

创始人的定义是,为公司服务、但公司无力支付工资的人。创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公司创造收入——或者是投资,或者是营收。所以,创始人的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1. 他们的贡献。

2. 市场的认可。

第1项反映了公平性的原则,第二项则反映了经济因素。

现在,让我们来建立股权分配的公式。当然,这个公式可能不那么正确,但是应该错的不离谱:【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权)

我们给每个人创始人100份股权。有些初创企业从一开始就在迅速发展,所有的创始人一开始就加入了公司。加入公司现在有三个合伙人,那么一开始他们分别的股权为100/100/100。

召集人(股权增加5%)

如果某些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都是某个合伙人(召集人)牵头召集起来的。尽管这个合伙人可能是CEO、也可能不是CEO,但如果是他召集了大家一起来创业,他就应该多获得5%股权。那么,现在的股权结构为105/100/100。

创业点子很重要,但执行更重要(股权增加5%)

“点子毫无价值,执行才是根本”这个说法虽然不那么正确,但是跟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如果创始人提供了最初的创业点子,那么他的股权可以增加5%(如果你之前是 105,那增加5%之后就是110.25%)。注意,如果创业点子最后没有执行下来,或者没有形成有价值的技术专利,或者潜在地发挥作用,那么,实际上你不应该得到这个股权。 迈出第一步最难(股权增加5%-25%)

为创业项目开辟一个难以复制的滩头阵地,可以为公司探索出发展的方向、建立市场的信誉,这些都有利于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如果某个创始人提出的概念已经着手实施,比如已经开始申请专利、已经有一个演示原型、已经有一个产品的早期版本,或者其他对吸引投资或

贷款有利的事情,那么这个创始人额外可以得到的股权,从5%到25%不等。这个比例,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对公司争取投资或贷款有多大的作用”。

CEO应该持股更多(股权增加5%)【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通常大家都认为,如果股权五五对分,那么实际上公司无人控制。 如果某个创始人不信任CEO,不能接受他持有多数股份,那么这个创始人就不应该和他一起创业。一个好的CEO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要大于一个好的CTO,所以担任CEO职务的人股权应该多一点点。虽然这样可能并不公平,因为CTO的工作并不见得比CEO更轻松,但是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上,CEO确实更重要。

全职创业是最最有价值的(股权增加200%)

如果有的创始人全职工作,而有的联合创始人兼职工作,那么全职创始人更有价值。因为全职创始人工作量更大,而且项目失败的情况下冒的风险也更大。

此外,在融资时,投资人很可能不喜欢有兼职工作的联合创始人。这可能导致你在融资上遇到障碍。所以,所有全职工作的创始人都应当增加200%的股权。

信誉是最重要的资产(股权增加50-500%)

篇六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创业初期股权如何分配

案例:小A在化妆品行业“潜水”多年,对这个行业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现在,他准备与四个朋友一起创业,做一个化妆品的电商品牌。这五个创业伙伴里面,小A和两个朋友是全职工作,另外一个朋友打算兼职,过一段时间再全职加入,还有一个朋友只出资金。

小A志向远大,对自己这次创业信心十足。但他现在苦恼的是,公司的股权结构怎么设置?

过来人支招:

股权结构不要平均化

一些初创企业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是股权结构平均化,几个哥们儿出来创业,大家一样吧。但是企业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的贡献可能不一样,这个时候平均的股权就会带来一些问题。

在美国,几个创始人平分股权,公司也能做起来。但中国正相反,能够做起来的公司,更多还是一股独大。比较成功的模式是这样的,有一个大股东,是决策的中心;另外搭配几个占股10个点或8个点的小股东,有话语权,能跟老板唱唱反调。基于这样的一个模式,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见,又有人拍板。

我不建议创始团队开始持股的人超过3个。如果一上来5个人都同时拿股份,还平分,在后续过程中,基本上都会出现问题。我们经历过也不少次股东内讧,每次发生这种事儿,最少会有一个人离开。

在刚启动、没有任何投资进来的时候,一般我们希望团队里面大股东能保持不低于60%的股份。

如果想做境内上市,低于50%经不起稀释。在中国境内上市,证监会要求有一个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0%。一个创始团队从开始创立到最后上市,之前要经过两到三轮的融资。可能第一轮稀释15%到20%,第二轮稀释百分之十几,第三轮又稀释百分之十几,公司每轮出让10~20%股份,所有股东同比稀释,基本上到上市的时候就剩不了多少股份了。

股权分配:利益结构要合理

创业期的公司一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形式可以现金,实物,知识产权等,现金以外出资需评估或者大家协商一下,按价值设定股权比例。

也就是说,资金算一部分,工作能力算一部分,原来的背景、将来的贡献也算一部分,从这三个层面来划分股权比例。

股权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利益结构要合理,贡献要正相关。该拿大股的应该拿最大的股份,不该拿股份的人就不应该有股份。比如销售型公司,负责销售的创始人占股份多一些;产品型公司,负责研发的创始人就占得多一些。基本的原则就是股权只发给不可被替代的人,可被替代的人一般不需要股权。

创始人开始不在公司工作的,大家评估他的贡献,给他一定的股权,我们的意见是不要超过5%。这种创始人往往都是资源型的,比如可能掌握一些流量或者有一些客户关系,在创业初始特别重要,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重要性就会降低。如果他拿的股份太多,反而会变成一个障碍。

如果觉得这样的人比较重要,可以在利益分配上,根据他提供的资源给一些补足。 只出资金的创始人其实就是一个民间的天使投资人,也可以给股份,但一个公司,出资的占什么样的比例,实际操作的占什么样的比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下子确定下来,其实也比较难。但是第一期小天使投资人,最好不要超过30%。因为如果太高,再做几次融资,主要的创始人很可能就不控股了。对创始人长远的激情会是一个伤害。

创始人不在公司全职工作,这种项目我坚决不投,基本上这种兼职创业成功率很低。

设立防冲突机制

我们看到股权分散的企业,一般都是建议,一是先做好股权集中,二是设立防冲突机制。现在通行的做法就是大家会签订一个共同发起公司的协议书,把各自的权利、义务包括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全部白纸黑字约定清楚。比如某个股东因为一定的原因必须离开,那他的股权应该收回来。按什么价格、以什么方式收回?比如他在公司工作一年之内离开,要收回多少股份,工作一年之后或者两年要收回多少股份。一般会约定三到五年。

这些都得在协议书里面写清楚。

我们遇到团队出现内讧,基本上都不是发生在公司发展困难的时候,而是在公司情况好转的时候,比如拿到投资了,业务进展顺利了,大家都看到利益了。这个

时候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功劳更大,或者有些人会想要更大的自主权,这里面就往往会产生矛盾。

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确定股权怎么分配,我们会建议团队里面比较核心的人物能够做一些代持,就是大家先有一些大体的分配,然后再根据这个来做一些调整,比如创业半年,可能大家都比较清楚状况了,根据大家事先的一些约定来做调整。 不需要为创业团队将来引进的新成员预留股份

创业团队创立了一段时间之后,会有重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进来,给这些人的股份留不留都一样。留的话可能开始就已经考虑了需要吸收人,不留的话可以做一个增发。最终结果都一样,无非都是大家做了一个同比的稀释。 要适时发放期权

不同的公司不太一样,互联网类公司一开始设立,可能就会留有期权池,但是有一些公司可能是会晚一些。时间点根据业务发展来定。

一般来讲,在业务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明确的成长性的时候,发期权会是最好的一个时间点。如果发得比较早,虽然拿出了不少股份来做激励,但是其实员工没有感觉。

如果是在业务成长性比较好的时候给,能够让员工在接下去的时间切实感受到期权价值的增长。因为期权其实是一个双刃剑,如果价值不停地在增长,对员工的激励是很强的,但是如果给了期权之后,发现期权价值没增长,甚至是往下走的,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一般做一次期权激励,拿出不超过10%的股份比较合适。

天使投资占比10%~30%

我们第一轮一般会投到10%到30%,差不多都在20%左右。对于天使来讲,可能低于10%大家都不太会投了。

天使投资不光是投钱,还要去关注和参与这个企业的发展。如果低于10%,可能在这个项目上面投入精力就觉得不太值得。当然有的人是撒网的策略,可能一个项目投三五个点都可以。

一般在我们正常的案子里面,我们都是第二大股东,确保董事会席位,要有足够的话语权。

早期项目投资人花的时间会比后期要多得多。花出那么大的代价,只占小股,这实际上是不划算的。

篇七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初创企业如何分配股权

1、没有哪一本教课书上能告诉你,你的企业股份要依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因为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共性知识外,股份比例的划分关键在于你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

2、任何股份量一定要与该股东对公司拥有的价值量对等,即股东可以以投入的资金、拥有知识产权、拥有的行业经验、拥有的社会资源、目前在公司的角色分配与承担的责任义务,等方面来衡量他目前对于公司的价值是多少,这个值就是他应该得到的公司股份;

3、在划分股份以前,首先要衡量目前该公司的总体价值是多少,即目前的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总和,前者比较好估算,而后者须通过专门的评估或双方 以要约的形式来确定。对于新成立的公司来说,除有形资产外的就是无形资产,这时的评价是最为麻烦的。但可以通过双方要约与协商的方面来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 受的数字;

4、在方式上,可以不必一次在股份上就划分到位,可以先以利润分成、期权、职工持股会等形式处理股权问题。

最后还是建议你要慎重与果断,因为我在这个问题上也犯过错误,但要想让强人进来一起干,就得让大家共建、共享这个企业。

5、我想组建一个网络公司,出资10万,召集一些员工,这些员工对我的想法赞同,对这一事业有信心的话,我想把股份的50%分给他们,每人5%,但盈利以前不发工资,只包吃住。因为资金太少,怕不够,此方案可行吗?小请教高手,或者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个人建议是

方案一:你召集的员工不是投资人,那么建议还是发工资。股份你全部占有,等以后看那些员工对公司贡献大,那么再对股份进行分配。你必须明白没有工资如果不是投资人,没人会愿意干的!虽然现在表示出来的是没有问题。

方案二,你召集的员工是投资人,那么建议还是你占较大股份,还是一样等以后发展一段时间后,你必须找到合适的经理人为你解决经营问题,要想留住经理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占股,这时,你可以把你的股份拿出一些来分配给他。

6、马化腾的聪明之处:

参考一篇报道:

能占多少股份--要看有多少能力

迄今为止,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当中,腾讯的创业团队可以说保留得是最完整的———包括首席技术官张志东、首席信息官许晨烨、首席行政官陈一丹等依然是公司高层。

“除了我们这几个创业者都是同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股本结构比较合理。”直到现在,马化腾还是认为,这是腾讯之所以成功的最得意之笔。

有钱不给股 没钱以后补

有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相邀四位伙伴共同创业,马化腾出主要的启动资金。有人曾经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一口回绝:“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 他解释说,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相比早期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对股权的懵懂,马化腾们的股权治理意识已经明显苏醒。“当时是有意这样做的,”他说,也许另外一个人更重要,就算他没钱,先欠着后面补都行,“股份要跟你未来做的贡献和能力以及在公司起的重要性尽量匹配。”

不仅如此,马化腾还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但同时,他又要求自己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肯定出问题,同样完蛋”。

7、打算创业,项目是几个网站,花了尽一年的时间考察市场并且做策划.目前准备正式开始开发,考虑到成本问题,暂时不打算注册公司,计划等先做完一个网站后在行注册,现在资金基本已经筹集的差不多了.

基本情况描述:

资金投入方面:

1.参与者总共4个人,为方便后面的说明这里叫ABCD,其中B和C两个人只投资不参与管理和经营

2.我的资金投入约为36万左右,其他两个朋友投资各为5万.另外一个朋友投资额不确定.

3.计划公司注册时注册资金为100万,按照其他三个人每人5万,我36万来算,总共资金有51万,为了在注册时凑些数,我临时借了大概30万左右做注册用途,注册完后需要归还.

人力投入方面:

1.B和C不参与经营管理.

2.D现阶段主要负责技术开发和开发团队管理

3.A(我本人)现阶段负责除开发以外的其他所有事情,并且在开发完成后负责公司注册/业务推广/网站运营/网站运维等除开发以外的事情.

我自己的股份分配方案:

1.参与技术开发的合伙人有5%的技术入股或者叫做人力股份,实际上就是我给D5%的股份.

2.实际总股份比按照资金投入和技术入股之和来计算.

我的问题是:

1.如何根据个人的投入来计算所占股份的百分比.

2.我的策划是否应该算股份?如果算,应该怎么样算?

3.在人力投入上面,虽然前期开发上D的投入要多一些,但是在后期D的投入相对来说要小很多.但是可能也会将我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分给他做,在这个人力投入上应该如何来计算所占股份比.

4.由于在注册的时候我又临时借了30万做注册资金,这部分钱是否应该算股份,如果算,应该如何计算.

5.由于初期不注册公司,所以从项目开始到注册公司这段时间,就会产生一些费用,如人员工资,房屋租赁费用等,那么到注册公司的时候每个人投入的钱就会产生变化,这个时候的股份应该如何计算.

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我们四个人,我和其他三个都是朋友,但是BCD三个人都不认识,所以我算是他们几个的中间人,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想相对的公平一些,而且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本着大家一起做好一件事情的出发点,我不想在合作期间因为股份或者其他问题引起不合,而且BC的投资都是自己几年工作的积蓄,在我现在要创业的时候都很愿意拿来帮助我,所以想想压力也挺大,所以针对以上我的情况和问题,请有经验的朋友帮忙出出主意,看看如何解决才能尽可能的合理一些.

多谢大家了.

问题补充:多谢二位的回答.

回复:创业时期资金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其实我也考虑过不让B和C投资,当时也和他们说过.不过他们到是很热心,也很坚决,既然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也不好在说什么,我会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和各位股东签订协议,同时注明不参与公司运营的股东只参与分红,同时将这些风险都和他们说清楚.

回复:

1.我说的策划,是几个网站的创业,设计,盈利模式等都是我的智力投入,并且为之付出了近一年的时间.

2.对于你的投入和股份占的百分比不是很明白,这个百分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同时技术入股的2.68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3.对于零时的30万,你的意思是否是说不计入股本,但是这30万应该按照借用时间来计算利息,并且利息由公司支付给我?但是这个利息的计算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计算?活期?定期?还是怎么样?

不让B和C投资参与项目,从你资金介绍情况看,他们两个的投资可以说占的并不大,并且是朋友又是多年积蓄,不论从对朋友负责的角度考虑,还是为公司发展以后股权的混乱考虑,都不宜让他们两个投入。

8、我与两好友一同寻找创业门路,经过半年努力最终决定开一家饮品的小店。但由于刚毕业,都没有资金,于是决定吸引另一个同学投资。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现我们三人各出1万,另一人出3万。【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而我们三人共同负责小店的装修,策划,运营。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考虑每个人的利益,请问最合适的股份分配方式是什么?

考虑每个人的利益,请问最合适的股份分配方式是什么?

我的意见:

股份的比例按照出资比例确定.即:a %,b %,c %,d %.但问题是你们三人占50%,另一人占有50%,容易出现僵局。所以,你们作为创始人应该占有50%以上为宜。保证在公司中,你们的利益不受某种形势左右。股份的比例,决定了公司的管理机构,议事规则。

这是关键:你们的利益,投资人的利益,公司的存亡都决定于此。分成如果按照股份比例,最好不过啦。但不能反映你们的诉求,所以是不能实行的。建议,采用谁负责经营,谁的奖励越高;然后在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即付出有高回报,又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又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但前提是:(经过股东全体批准的)公司章程,经营协议具有支持此做法的条款。

9、打算创业成立一个小网络公司 与我一朋友合伙

我负责项目的创意和实现,朋友出资同时也参与项目的设计工作。同时还会叫另一个朋友来做网编。其它人员暂时不考虑。

朋友出资的钱是他引的他一亲戚的资金。

所以我就想请教一下,这个基本的股份要咋样划分才会让大家都不会觉得为难。

我分多少,我朋友分多少,我朋友的亲戚分多少,另一个请来的朋友,我并不想分他股份,如果他向我要,我应该给一个什么样的方案来平衡?

另外,如果我最后持有控股权,然后朋友的亲戚转让股份给他,导致我失去了这个权力,

那我应该怎么办?

肯定不是指望一个最终的答案,最终的答案恐怕只有在写字台上才定得下来,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基本的划分,望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回答:您好,如果你想要控股权就要拿到51%以上的股份

你朋友的钱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借亲戚的你不用管,只要钱交上来就行,你不用考虑他的亲戚,那是他们之间的借贷关系。

另外一个朋友你不想让他入股,你就明白告诉他就可以了,不过要委婉一些,比如:公司股份不但分享利润还要分担风险,刚刚成立的公司不确定性很多„„等,可以以后在讨论入股的事情,等等

你只要拿到51%以上的股权,就是他们所有的股权都转让你还是控股,不用怕什么。

10、我公司现在创业期间,因为资金问题比较短缺,又想留住员工,现在准备给员工分配股份,不知道以何种方式分配。请高手请教,说明的是公司运营的一切费用不用员工承担,他们还发有工资,不过工资发放不是很稳定。所以想通过前期分配股份的形式的分配。

回答:员工持股有两种形式,一是创业期间将公司的股份卖给员工,员工用现金或实物经过评估折价入股,记入公司股东名单,到工商局备案。二是利用奖励的方式,将公司的部分股份奖励给有贡献的员工,记入股东名册,参加公司的利润分配,但是奖励的形式,奖励股份的份额不要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

还有期权。你可以许诺给员工股份,在未来某一年兑现,前提是要求他认真工作等。

最后,千万要自己拥有控股权,不然,公司做大了,成立股份公司了,可能把你踢出去当个只管分红的股东。

11、一个只出创意的创业者应该在成立的公司中持有多少股份?

创意是很难保护的,除非是不错的朋友,如果是专利(必须有证书)可以经评估最多占70%进到形式,我们国家对创意是不受专利的,你无法保护的东西占股比较难,建议你在20%以内,要有协议保护,千万别贪多,否则就什么也没有(我认为创意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没有保护的手段)

12、我在网络上面工作了6年多了,现在出来创业了

我做过技术,美工程序等,现在专长是网络策划和运营等,手里也积累了大量的网络产品资源和渠道资源包括媒介方面。

现在创业想着和另外2个朋友一起,他俩都是技术型的。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相关热词搜索:初创公司股权激励 初创公司股权结构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创公司股权分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创公司股权分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xiangmu/8627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