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项目 > 梭子蟹育苗用药

梭子蟹育苗用药

2017-06-13 10:39: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梭子蟹育苗用药(共7篇)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育苗技术[农广天地]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20140723)三疣梭子蟹在海蟹中最为著名,梭子蟹抗病能力及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而且体大肉多,味质鲜美,营养丰富。但是三疣梭子蟹好吃却不好繁育。而且利用野生三疣梭子蟹培育的苗种,产量和质量都不太稳定,为梭子蟹养殖产业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带来...

篇一 梭子蟹育苗用药
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育苗技术

  [农广天地]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20140723)

  三疣梭子蟹在海蟹中最为著名,梭子蟹抗病能力及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而且体大肉多,味质鲜美,营养丰富。但是三疣梭子蟹好吃却不好繁育。而且利用野生三疣梭子蟹培育的苗种,产量和质量都不太稳定,为梭子蟹养殖产业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人工繁育三疣梭子蟹是推动我国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片就将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三疣梭子蟹的人工繁育技术。

  相关介绍:

  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育苗技术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具有营养价值高、抗病力强、生长快的特点。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渔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海水围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三疣梭子蟹的人工育苗随着其养殖的兴起而被人们重视,沿海各地均开展了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但是,三疣梭子蟹的人工育苗技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近几年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对三疣梭子蟹的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亲蟹的来源和选择。

  育苗用亲蟹,以自然海区的抱卵三疣梭子蟹为好,同时在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规格:大小规格要适中,一般选择规格400g-750g/尾,平均500g左右。选择活力强,附肢健全,抱卵量大,腹部紧收,卵色基本一致,以眼点前为黄色的较好。过小,性腺发育不健全,怀卵量少,卵径偏小、过大,不仅在运输、暂养、促熟过程中个体易受损伤,死亡率较高,致使卵质较差,幼体培育困难。

  1.2健壮:体表洁净,无脏物,附肢健全,特别是一对螯足不可或缺,以免影响摄食。活动能力强,对外来人为刺激反应灵敏,无外伤和斑痕。头胸甲以蓝青色为好,黄色次之,杜绝花、紫两种颜色。

  1.3性腺状况:卵块坚实,紧密,无“松弛感”,色泽光亮呈淡黄色或桔黄色。而卵块光泽暗淡,甚至已呈棕黑色的抱卵蟹在捕捞、运输及外界环境刺激下,极易引起胚胎发育不正常,使幼体的畸形率增高。

  1.4运输,采用带水充氧运输,先将亲蟹附肢绑紧,套泡沫袋放入蟹笼装满,封好,放入水槽中充氧,水温12-15℃,盐度28‰~-30‰。

  2、亲蟹的暂养、促熟培育

  2.1铺沙:因三疣梭子蟹具有潜沙习性,应在培养池中铺设1/3-1/2面积的中、细沙,厚10cm左右,并在培养过程中每隔7-10天左右,清洗换沙一次。

  2.2亲蟹密度:培养的密度不宜过高,亲蟹到场后,放入培育池中,一般控制在2-4尾/㎡放养,不间断充气。

  2.3促熟温度:采取合理的升温方式是获得质好量多的蚤状幼体的重要措施之一。入池水温与运输温差不高于2℃,盐度基本保持一致。自然温度稳定4-5d后,每天提温1℃,到18℃后保持稳定。当胚胎发育到眼点期,卵色变为黑褐色时,每天提温0.5℃,到21℃保持稳定。

  特别要注意升温,以保持正常积温为原则,防止温度突变。升温太快达不到生理要求,致使同一尾亲蟹的卵发育也不同步,产出的蚤状幼体在培育过程中生长不一致;而升温太慢,若累积温度超过420℃以上,将造成[来源:350 -400℃,卵径达到450urn左右。

  2.4日常管理:水深30cm,盐度28‰-36‰,隔日换水1次,投饵量5%-10%,每次换水时,除凉清凉残饵及死蟹外,还要检查胚胎发育情况。

  2.5消毒:亲蟹入池前可用KMnO4或福尔马林、孔雀石绿溶液消毒一次外,在整个升温促熟过程中,笔者认为尽量不用其它药物(换水后可施加适量的EDTA)。特别是胚胎发育进入心跳期后,若用药过多,易造成胚胎畸形,幼体出膜后,背刺断裂,发育异常,培育困难,这是许多育苗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2.6投饵:在亲蟹促熟过程中,投喂饵料的质量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技术之一。饵料以鲜活的小型贝类为主,搭配一些沙蚕等高蛋白的鲜活饵料,日投饵量控制在体重的4-8%之间,投喂以少量多次为好。

  3、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

  3.1幼体选优及布池密度:进行幼体的选优工作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和饵料、能量、用水的综合利用率,取得育苗高产的关键。

  根据待产亲蟹的数量,选择大小不一的小型玻璃钢桶或水泥池,进行集中排幼。同时添加轮虫5-10个/ml,扁藻1-2万个/ml或小球藻10- 20万个/ml,控制温度22-22.5℃,连续微量充气。

  选优时,先停气5-10min,用100目捞网收集中上层的幼体。

  布幼密度要根据生产条件、饵料品种、水质和综合育苗技术水平而定,经过选优后幼体培育密度,控制在2-4万尾/m3;而未经选优,直接在原池排幼的,布幼密度控制在8-12万尾/m3。

  3.2培育水温:有些三疣梭子蟹育苗单位为了早出苗,往往提倡高温培育以缩短幼体变态期,从而减少生产成本。经高温培育的蟹苗,大小规格参差不齐,在大眼和仔蟹阶段自残严重,成活率降低,而且苗种质量差。笔者认为应采取中限温度培养。Z1:21.5-23℃,Z2:22.5-24℃,Z3:23.5-25℃,Z4:24.5- 25.5℃,大眼、仔蟹:25-26℃,出苗前降至自然温度。

  3.3饵料系列及投喂技巧:合理的饵料品种,不仅有利于提高幼体各阶段的变态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持水质的优良性。

  前期以活体饵料为主,准备充足的轮虫和单胞藻,在河蟹人工育苗中,并不见得特别重要,而在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中,特别是在Z1-Z2期,轮虫是必需的开口饵料,否则这一阶段的变态成活率很低,只有20%-30%。同时轮虫在投喂前最好用单胞藻或专用强化液,进行4-6个小时的强化,以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Z2后期开始增投丰年虫无节幼体。从大眼幼体期开始投喂丰年虫成体,仔蟹期开始增投一些颗粒适宜的鱼糜、贝肉等。

  3.4控制互残: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期具有发达的螯足,它的生活习性有较大的改变,游泳速度快,视野范围广,捕食能力加强。幼体密度越大,饵料越不足,互残现象越严重。特别是稚蟹期互相残杀剧烈,采取预防措施是提高育苗成活串的技术关键。当大眼幼体出现后,及时吊挂扇贝笼(每平方米1个)或吊挂无毒网片,网目为30-40目,网片的投放数量按池中幼体的密度而定。在持续充气作用下,幼体属于被动附着,且附着不均匀,不利于幼体的主动摄食。防残网片的投放密度一般控制在0.5- 1㎡/m3。同时加大充气强度,将充气强度调节到翻滚状态,投足大小适宜且新鲜的鱼糜、活卤虫成体等,并增加投饵次数(12-16次/日)。

  3.5水质控制:在Z1-Z3期以添加水为主,同时投放单胞藻,保持水色呈淡绿色。如果清水挂笼投喂代用饵料时,Z2可加水5cm/d;每天加水不超过20%,到Z3末期开始换水,换水量为 20~30%左右;到M以后,增加换水量,控制在 50%左右,分2次进行;变态到仔蟹后,换水量为 100%以上,分两次进行。同时换水过程中,防止温差和盐度突变,温差控制在0.5-1℃内,盐度控制在2-3‰内。PH为7.8-8.5,氨氮<0.4mg/L,溶氧5mg/L以上。

  3.6病害防治:在整个三疣梭子蟹繁殖育苗过程中,笔者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生产前对沉淀池、幼体培育池及工具严格消毒;挂笼前种蟹用40×10-6“制霉菌素消毒30分钟,防止丝状细菌及聚缩虫滋生;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少用药物。除了常用的EDTA2-5ppm外,间隔使用一点抗生素,一般用量为:土霉素l-2ppm,呋喃唑酮0.5-lppm。在幼体变态困难时用0.5ppm的 KMnO4,投喂鲜活轮虫及卤幼,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篇二 梭子蟹育苗用药
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技术(2011.3.28)

 

  由于三疣梭子蟹自身抗病能力强,一般不会发病,并且可以吃掉池塘中的病死对虾,因此将三疣梭子蟹与对虾的混养,采用人为控制的方法,扬长避短,养殖期间可一次收获梭子蟹,两次收获对虾,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三疣梭子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梭子蟹属。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域,从南至北?3—5月份和9-10月份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份产量较高。

  在国外,对梭子蟹养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日本的梭子蟹育苗技术趋向于成熟,每年的放流增殖量就达到了2000多万只,成为日本重要的增殖放流对象。相对来说,日本对梭子蟹的养殖研究也比较多,研究领域涉及养殖技术、营养需求等各个领域;我国梭子蟹的大规模养殖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由于对虾养殖业受到虾病的影响,出现了大的滑坡,大量的虾池闲置,养虾户急需寻找一个养殖品种代替对虾,由于三疣梭子蟹和对虾同属甲壳类动物,生活习性比较相似,均生活于沿海,能在池塘养殖,食性杂,生长快,当年可达到150-400克的上市规格,不存在越冬问题,价格也比较合理:因此,90年代术期,我国出现了养殖梭子蟹的热潮?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盲目扩大,像其他养殖品种一样,养殖难度越来越大,发病率越来越高。另外,性早熟问题也是困扰梭子蟹养殖户的一个问题。刘昌杰等的研究表明,放苗时间早,营养过剩,池水浅,换水少及水温高是造成三疣梭子蟹当年性早熟的主要原因。我国北方一些养殖户采取低密度放苗和对虾混养的措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国关于梭子蟹的研究不多,本次水产养殖大会也未收到相关的论文;今后,我国应加强梭子蟹基础生物学和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

篇三 梭子蟹育苗用药
梭子蟹土池原池育苗与养殖技术

篇四 梭子蟹育苗用药
三疣梭子蟹的虾池育苗和养成试验

【梭子蟹育苗用药】

篇五 梭子蟹育苗用药
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总结

【梭子蟹育苗用药】

篇六 梭子蟹育苗用药
梭子蟹育苗中_红圈病_防治初探

病害防治

梭子蟹

○侯传宝

育苗中“红圈病”防治初探

怎样防治海水育苗中的“红圈病”较少见到报道,本人今年在浙江舟山育苗时个别池发现了该病,于是采取几种药物进行杀灭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症状

六月初,梭子蟹布苗后个别池子及一个未布苗的池子池底发现红圈,刚开始发现时红圈小且少,接着红圈逐渐变大,随着红圈的长大及增多,幼体摄食减少,变态不整齐,变态率低。该病发展较快,若不采取杀灭措施,红圈变大、增多很快,对生产影响较大。

二、发生条件发生“红圈病”的池子池水较清,无藻类繁殖生长,水温23~26℃,刚进水不久,因而初定为外源水体带入,水体清瘦的池子易发生。

三、杀灭试验

由于该病发现较少,对防治该病的有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正值春放鱼种的时节,各鱼塘养殖户正着力组织鱼种,精心安排生产,为新一年鱼塘获得高产高效作准备。但鱼塘病害的预防工作始终是各养殖户不容:养鱼不瘟,富得发忽视的问题。俗话说“【梭子蟹育苗用药】

昏。”病害一直是制约渔业生产发展、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药物陆续应用于生产之中,但是,由于鱼类特殊的生长环境,并不象鸡、鸭那样较容易掌握,往往药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造成了鱼病治疗的不理想效果。因此,新春伊始,各养殖户应“防重于治,当增强病害预防意识,始终坚持

以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做好鱼塘病害的预防工作。其预防措施如下:

彻底清塘消毒。将塘水尽量排干,让塘1、

底充分曝晒,清除杂物和过多淤泥,修整塘基,然后使用药物清塘。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茶麸、漂白粉等。但以采用生石灰最理想,因为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中间寄主、

药物了解不多,于是本人就先在未布苗的池

子做杀灭试验,所用的药物分别为0.5ppm二溴海因,1.0ppm的聚维酮碘,以上二种药物泼洒后当天红圈明显见少,但第二天又开始大量发生,说明杀灭不彻底,于是改用10ppm的新洁尔灭溶液,该浓度能将红圈杀灭,且未见再繁殖。将已布苗的池子采用同浓度的新洁尔灭泼洒后也将红圈杀灭,且未见幼体有不良反应,说明该药物效果较好。

四、讨论“、红圈病”主要发生在水质清瘦的池1【梭子蟹育苗用药】

子,有单胞藻的池子未见发生,因而育苗池培育起一定数量的有益藻类是预防该病的好措施。【梭子蟹育苗用药】

育苗用水应定期消毒,严防带菌入池。2、

【梭子蟹育苗用药】

育苗过程中应注意对所使用工具的消3、

毒,发病池工具专用,严防病害传播。

4、试验证明采用新洁尔灭治疗“红圈病”是可行的,有效浓度为10ppm。

由于该病较少发现,且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本人的试验做的也不全面,是否还有更好的防治措施待进一步研究。

(通联:271505,山东省东平湖蟹苗场)

春放鱼种病害预防措施

○曾勇

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而且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的作用。方法是:每亩用生石灰

50 ̄75kg干池全面泼洒,一周后待药力消失就可放鱼。

选择优质鱼种。优质鱼种具有较强的2、

抗病害能力,因此,春放鱼种应选择鳞片完整、鳍条无损、体色鲜艳、游动活泼、挣扎有力的鱼种进行放养,从鱼体本身的因素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合理混放密养。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3、

与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养殖户都习惯于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养殖,使养殖水体的负载过大,溶氧过低,有机物耗氧超量,从而诱发各种病害。因此,合理的混放密

渔业致富指南2007—2

-41-

篇七 梭子蟹育苗用药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


梭子蟹育苗用药相关热词搜索:梭子蟹育苗技术 梭子蟹育苗技术视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梭子蟹育苗用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梭子蟹育苗用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xiangmu/8314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